CN210164813U - 轴毂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轴毂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4813U
CN210164813U CN201920682197.XU CN201920682197U CN210164813U CN 210164813 U CN210164813 U CN 210164813U CN 201920682197 U CN201920682197 U CN 201920682197U CN 210164813 U CN210164813 U CN 210164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output shaft
ring
positioning hole
sp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21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建宇
卜祥通
颜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ong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ong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ong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ong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21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4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4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4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毂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上设有第一输出轴,第二设备上设有第二输出轴,轴毂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轮毂和第二轮毂,第一轮毂适于套设于第一输出轴上,第二轮毂适于套设于第二输出轴上;第一胀套和第二胀套,第一胀套套设于第一轮毂与第一输出轴之间并通过胀紧以将第一轮毂固定连接在第一输出轴上,第二胀套套设于第二轮毂与第二输出轴之间并通过胀紧以将第二轮毂固定连接在第二输出轴上;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第一齿圈的内圈与第一轮毂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二齿圈的内圈与第二轮毂之间通过键连接;以及蛇形弹簧,其连接第一齿圈的外齿和第二齿圈的外齿。该轴毂连接组件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性能可靠。

Description

轴毂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毂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蛇形弹簧联轴器由于能容许要连接的两轴具有较大的安装误差,同时减振效果好,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工作过程中,蛇形弹簧和联轴器的齿之间有相对滑动,造成蛇簧和齿的磨损量较大,因而需要经常更换。蛇形弹簧联轴器的齿是在轮毂上加工出来的,磨损后要更换必须连轮毂一起更换,然而轮毂并没有磨损,这就造成了一种浪费。同时,轮毂和轮毂所安装的轴的连接一般采用过渡或过盈配合,拆装较为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1320103581.2设计了一种液压联轴器,能方便拆装,但没能解决更换时连轮毂一起更换造成浪费的问题;专利号为201320147593.5设计了一种联轴器的齿和轮毂分体式的联轴器,联轴器的齿在齿圈上加工出来,而齿圈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在轮毂上。该专利解决了更换时连轮毂一起更换造成的浪费,但更换时需要移动所连接的两台机械设备,多数机械设备质量较大,移动较为困难,因此该专利所设计产品的更换操作并不方便。同时,连接螺钉在所传递的负载过大时会产生变形或剪断的情况,给更换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无法更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出一种轴毂连接组件,该轴毂连接组件结构紧凑、拆装更换方便、性能可靠、制造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毂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上设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设备上设有第二输出轴,所述轴毂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轮毂和第二轮毂,所述第一轮毂适于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轮毂适于套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第一胀套和第二胀套,所述第一胀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轮毂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之间并通过胀紧以将所述第一轮毂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胀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轮毂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之间并通过胀紧以将所述第二轮毂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的内圈与第一轮毂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齿圈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轮毂之间通过键连接;以及蛇形弹簧,其连接所述第一齿圈的外齿和所述第二齿圈的外齿。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第一胀套和第二胀套可以将第一轮毂和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以及第二轮毂和第二输出轴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第一齿圈、第二齿圈分别与第一轮毂和第二轮毂之间通过键连接,再通过蛇形弹簧将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轮毂和输出轴之间采用胀套连接的方式,便于操作;轮毂和齿圈之间采用键连接的方式,拆装方便,可以传递较大的扭矩;该轴毂连接组件结构紧凑、拆装更换方便、性能可靠、制造成本低。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毂连接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第一胀套和第二胀套上分别设有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且所述第一轮毂的一端抵止在第一轴肩上,所述第二轮毂的一端抵止在第二轴肩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圈的内圈上设有第一内花键,所述第一轮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花键相配合的第一外花键;所述第二齿圈的内圈上设有第二内花键,所述第二轮毂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花键相配合的第二外花键。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花键贯穿所述第一轮毂的右端缘而不贯穿其左端缘,且所述第一外花键与所述第一内花键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外花键贯穿所述第二轮毂的左端缘而不贯穿其右端缘,且所述第二外花键与所述第二内花键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轮毂上,其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齿圈方向延伸,以限定所述第一内花键在轴向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轮毂上,其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齿圈方向延伸,以限定所述第二内花键在轴向方向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轮毂之间通过第一螺钉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轮毂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轮毂之间通过第二螺钉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轮毂上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毂上设有第一凹槽,其设于所述第一外花键的下端且连通第一轮毂的右端面,所述第二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左端面上;所述第二轮毂上设有第二凹槽,其设于所述第二外花键的下端且连通第二轮毂的左端面,所述第四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右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肩与第一设备的之间设置第一间隙,所述第二轴肩与第二设备之间设置第二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之间的距离为D。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其内部限定出腔体,其固定连接在第一轮毂和第二轮毂上,且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容纳在所述腔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毂连接组件,其附加技术特征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一胀套的左端和第二胀套的右端分别设置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这样可以方便第一轮毂和第二轮毂的限位,提高安装精度和方便性;所述第一轴肩与第一设备的之间设置第一间隙,所述第二轴肩与第二设备之间设置第二间隙,这样在第一轮毂与第二轮毂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从而方便拆卸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从而便于更换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
附图说明
图1轴毂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Q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连接组件200;第一设备10;第一输出轴101;第二设备20;第二输出轴201;第一胀套30;第一轴肩301;第二胀套40;第二轴肩401;第一轮毂50;第一外花键501;第一凹槽502;第二轮毂60;第二外花键601;第二凹槽602;第一齿圈70;第一内花键701;第二齿圈80;第二内花键801;蛇形弹簧90;壳体100;第一挡板110;第二挡板120;第一螺钉130;第二螺钉140;第一间隙L1;第二间隙L2;中轴线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做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毂连接组件,如图1所示,用于连接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20,所述第一设备10上设有第一输出轴101,所述第二设备20上设有第二输出轴201,所述轴毂连接组件200包括:第一轮毂50和第二轮毂60、第一胀套30和第二胀套40、第一齿圈70和第二齿圈80以及蛇形弹簧90。
第一轮毂50和第二轮毂60,所述第一轮毂50适于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101上,所述第二轮毂60适于套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201上;
第一胀套30和第二胀套40,所述第一胀套30套设于所述第一轮毂50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01之间并通过胀紧以将所述第一轮毂5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01上,所述第二胀套40套设于所述第二轮毂60与所述第二输出轴201之间并通过胀紧以将所述第二轮毂6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201上;具体地,通过调节第一胀套30胀紧可以实现第一胀套30与第一轮毂50与第一输出轴10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固定连接第一轮毂50和第一输出轴101,通过调节第一胀套30松开可以实现第一胀套30与第一轮毂50与第一输出轴101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使第一轮毂50和第一输出轴101 活动连接;同理,通过调节第二胀套40可以实现第二胀套40与第二轮毂60与第二输出轴20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固定连接第二轮毂60和第二输出轴201;通过调节第二胀套40松开可以实现第二胀套40与第二轮毂60与第二输出轴201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使第二轮毂60和第二输出轴201活动连接;简言之,通过第一胀套30和第二胀套40的胀紧和松开可以实现轮毂和输出轴之间的拆装,便于操作。
第一齿圈70和第二齿圈80,所述第一齿圈70的内圈与第一轮毂50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齿圈80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轮毂60之间通过键连接;通过键连接可以实现较高的承载能力,而且定心精度高,导向性能好,可实现静连接或动连接。
蛇形弹簧90,其连接所述第一齿圈70的外齿和所述第二齿圈80的外齿,具体地,蛇形弹簧90呈圆周状结构,且第一齿圈70的外齿轮齿与第二齿圈80的外齿轮齿相对应,蛇形弹簧90同时卡接在第一齿圈70的外齿和第二齿圈80的外齿上,从而将第一齿圈70和第二齿圈80固定连接,继而可以实现第一输出轴101和第二输出轴201之间的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首先,通过第一胀套30和第二胀套40可以将第一轮毂50和第一输出轴101固定连接,以及第二轮毂60和第二输出轴201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第一齿圈70、第二齿圈80分别与第一轮毂50和第二轮毂60之间通过键连接,再通过蛇形弹簧90将第一齿圈70和第二齿圈80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输出轴101和第二输出轴 20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轮毂和输出轴之间采用胀套连接的方式,便于操作;轮毂和齿圈之间采用键连接的方式,拆装方便,可以传递较大的扭矩;该轴毂连接组件200 结构紧凑、拆装更换方便、性能可靠、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胀套30和第二胀套40上分别设有第一轴肩301 和第二轴肩401,且所述第一轮毂50的一端抵止在第一轴肩301上,所述第二轮毂60 的一端抵止在第二轴肩401上,通过在第一胀套30的左端和第二胀套40的右端分别设置第一轴肩301和第二轴肩401,这样可以方便第一轮毂50和第二轮毂60的限位,提高安装精度和方便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齿圈70的内圈上设有第一内花键701,所述第一轮毂5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花键701相配合的第一外花键501;所述第二齿圈80的内圈上设有第二内花键801,所述第二轮毂6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花键801相配合的第二外花键601,具体地,第一内花键701沿着第一齿圈70的内圈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外花键501沿着所述第一轮毂50的外周壁周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内花键701与相邻两个第一外花键501形成的键槽相配合,从而实现第一齿圈70与第一轮毂50的键连接;同理,第二齿圈80与第二轮毂60的连接方式与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花键501贯穿所述第一轮毂50的右端缘而不贯穿其左端缘,且所述第一外花键501与所述第一内花键701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外花键601贯穿所述第二轮毂60的左端缘而不贯穿其右端缘,且所述第二外花键601与所述第二内花键801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同,这样可以便于第一外花键501 和第一内花键701之间以及第二外花键601和第二内花键801之间的连接,而且传动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挡板110和第二挡板120,所述第一挡板1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轮毂50上,其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齿圈70方向延伸,以限定所述第一内花键701在轴向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挡板1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轮毂60上,其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齿圈80方向延伸,以限定所述第二内花键801 在轴向方向的位置,简言之,由于第一内花键701的长度小于第一外花键501的长度,从而可以便于第一挡板110的连接,设置第一挡板110可以防止第一内花键701在由第一外花键501形成的键槽内沿着轴向进行滑动,同理,第二挡板120的作用亦是与之类似,从而提高整体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110与所述第一轮毂50之间通过第一螺钉 130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10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轮毂50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螺钉13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挡板120 与所述第二轮毂60之间通过第二螺钉140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挡板120上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轮毂60上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螺钉140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这样可以将第一挡板110和第二挡板120分别可靠地固定在第一轮毂50和第二轮毂60上,而且拆装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毂50上设有第一凹槽502,其设于所述第一外花键501的下端且连通第一轮毂50的右端面,所述第二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凹槽502 的左端面上;所述第二轮毂60上设有第二凹槽602,其设于所述第二外花键601的下端且连通第二轮毂60的左端面,所述第四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二凹槽602的右端面上。具体地,第一凹槽502沿着第一轮毂50的周向设置,第二凹槽602沿着第二轮毂60的周向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凹槽502和第二凹槽602可以方便第一挡板110和第二挡板120 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凹槽502、第二凹槽602 为绕着第一轮毂50、第二轮毂60外周壁上的环形结构,即绕着中轴线A设置;第一挡板110和第二挡板120也为环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肩301与第一设备10的之间设置第一间隙L1,所述第二轴肩401与第二设备20之间设置第二间隙L2,具体地,设置第一间隙 L1可以方便更换第一齿圈70,即便于拆卸第一螺钉130,更加具体地,在拆卸时,先将蛇形弹簧90拆卸下来,再将第一胀套30松开,由于第一轴肩301与第一设备10之间设置第一间隙L1可以将第一胀套30、第一轮毂50和第一齿圈70向左移动;同理利用上述方法,将第二胀套40、第二轮毂60和第二齿圈80向右移动,这样在第一轮毂 50与第二轮毂60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从而方便拆卸第一挡板110和第二挡板120,从而便于更换第一齿圈70和第二齿圈80。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出轴201之间的距离为D,具体地,在连接在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20时,在其输出轴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D,这样在更换轮毂连接组件200的零件时不必移动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20的位置,从而提高更换效率。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100,其内部限定出腔体,其固定连接在第一轮毂50和第二轮毂60上,且所述第一齿圈70和第二齿圈80容纳在所述腔体内,这样可以将第一齿圈 70、第二齿圈80以及射线弹簧囊括在腔体内,一方面可以对第一齿圈70、第二齿圈80 以及射线弹簧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便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美观、大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文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轴毂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20),所述第一设备(10)上设有第一输出轴(101),所述第二设备(20)上设有第二输出轴(20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毂连接组件(200)包括:
第一轮毂(50)和第二轮毂(60),所述第一轮毂(50)适于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101)上,所述第二轮毂(60)适于套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201)上;
第一胀套(30)和第二胀套(40),所述第一胀套(30)套设于所述第一轮毂(50)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01)之间并通过胀紧以将所述第一轮毂(5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01)上,所述第二胀套(40)套设于所述第二轮毂(60)与所述第二输出轴(201)之间并通过胀紧以将所述第二轮毂(6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201)上;
第一齿圈(70)和第二齿圈(80),所述第一齿圈(70)的内圈与第一轮毂(50)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齿圈(80)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轮毂(60)之间通过键连接;以及
蛇形弹簧(90),其连接所述第一齿圈(70)的外齿和所述第二齿圈(80)的外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胀套(30)和第二胀套(40)上分别设有第一轴肩(301)和第二轴肩(401),且所述第一轮毂(50)的一端抵止在第一轴肩(301)上,所述第二轮毂(60)的一端抵止在第二轴肩(4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70)的内圈上设有第一内花键(701),所述第一轮毂(5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花键(701)相配合的第一外花键(501);所述第二齿圈(80)的内圈上设有第二内花键(801),所述第二轮毂(6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花键(801)相配合的第二外花键(6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花键(501)贯穿所述第一轮毂(50)的右端缘而不贯穿其左端缘,且所述第一外花键(501)与所述第一内花键(701)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外花键(601)贯穿所述第二轮毂(60)的左端缘而不贯穿其右端缘,且所述第二外花键(601)与所述第二内花键(801)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板(110)和第二挡板(120),所述第一挡板(1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轮毂(50)上,其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齿圈(70)方向延伸,以限定所述第一内花键(701)在轴向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挡板(1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轮毂(60)上,其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齿圈(80)方向延伸,以限定所述第二内花键(801)在轴向方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10)与所述第一轮毂(50)之间通过第一螺钉(130)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10)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轮毂(50)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螺钉(13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挡板(120)与所述第二轮毂(60)之间通过第二螺钉(140)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挡板(120)上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轮毂(60)上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螺钉(140)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50)上设有第一凹槽(502),其设于所述第一外花键(501)的下端且连通第一轮毂(50)的右端面,所述第二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凹槽(502)的左端面上;所述第二轮毂(60)上设有第二凹槽(602),其设于所述第二外花键(601)的下端且连通第二轮毂(60)的左端面,所述第四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二凹槽(602)的右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肩(301)与第一设备(10)的之间设置第一间隙(L1),所述第二轴肩(401)与第二设备(20)之间设置第二间隙(L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出轴(201)之间的距离为D。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00),其内部限定出腔体,其固定连接在第一轮毂(50)和第二轮毂(60)上,且所述第一齿圈(70)和第二齿圈(80)容纳在所述腔体内。
CN201920682197.XU 2019-05-13 2019-05-13 轴毂连接组件 Active CN210164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2197.XU CN210164813U (zh) 2019-05-13 2019-05-13 轴毂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2197.XU CN210164813U (zh) 2019-05-13 2019-05-13 轴毂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4813U true CN210164813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92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2197.XU Active CN210164813U (zh) 2019-05-13 2019-05-13 轴毂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4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0677B2 (en) Hydraulic detachable coupling
US9523410B2 (en)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with adjustable ring gear
JP2021511472A (ja) シャフトカップリング
US3289488A (en) Planetary gear construction
US20130305877A1 (en) Alignment sleeve and seal
CN210164813U (zh) 轴毂连接组件
CN101413577B (zh) 斜齿轮及其消隙结构
CN101865273A (zh) 斜齿轮及其消隙结构
CN210034199U (zh) 便于拆装的轴毂连接装置
CN210739318U (zh) 一种双联齿轮连接结构件
CN201651092U (zh) 带弹性涨套的球笼联轴器
CN209705116U (zh) 一种安全联轴器
CN112161000A (zh) 一种矫平机专用高强度球齿联轴器
CN206738424U (zh) 一种快速便捷式的联轴器
CN201177012Y (zh) 联轴器
CN215166007U (zh) 用于拉紧轴的轴座和拉紧轴组件
CN112572784B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及输出机构
CN220452542U (zh) 一种多用途可限位双向花键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
CN203023192U (zh) 用于固定机械部件的花键套
CN213628777U (zh) 一种锥齿轮
CN218718307U (zh) 一种用于齿轮箱内部传动的膜片联轴器
CN213628559U (zh) 一种矫平机专用高强度球齿联轴器
CN113464577B (zh) 一种掘进机工作臂用可调偏传动系统
CN211715521U (zh) 一种分体组装式传动曲轴
CN219176807U (zh) 一种轴向弹性柱销联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