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0933U - 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0933U
CN210160933U CN201921162638.XU CN201921162638U CN210160933U CN 210160933 U CN210160933 U CN 210160933U CN 201921162638 U CN201921162638 U CN 201921162638U CN 210160933 U CN210160933 U CN 210160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ning
positioning
hole
adjusting block
strip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26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胤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YANG SANFENGDA PRECISION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YANG SANFENGDA PRECISION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YANG SANFENGDA PRECISION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YANG SANFENGDA PRECISION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26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0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0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0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可利用拉簧伸长的不同长度来调节珩磨条调节块与珩磨头主轴的距离,使珩磨条调节块上的珩磨条适应不同尺寸内孔的珩磨,利用外端定位盘以及内端定位盘卡合于珩磨头主轴和珩磨条调节块之间,起到支撑定位作用,在孔的内径与珩磨头及珩磨条的尺寸不适配时,无需准备多种尺寸不同的珩磨头及珩磨条,只需更换不同直径的外端定位盘以及内端定位盘即可,珩磨条可以重复使用,操作简单,适应性广,降低了珩磨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
背景技术
珩磨是用镶嵌在珩磨头上的珩磨条对精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珩磨与孔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加工效率较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加工平面。珩磨时,工件安装在珩床工作台上或夹具中,具有若干珩磨条的珩磨头插入已加工的孔中,由机床主轴带动旋转并作轴向往复运动。珩磨条以一定压力与孔壁接触,即可切去一层极薄的金属。然而目前的珩磨头与珩磨条的结构仅能够实现对特定内径的孔进行珩磨,在孔的内径与珩磨头及珩磨条的尺寸不适配时,无法顺利进行珩磨,只能同时准备多种尺寸不同的珩磨头及珩磨条,适应性较差,也增加了珩磨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解决了目前孔的内径与珩磨头及珩磨条的尺寸不适配时,无法顺利进行珩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包括珩磨头主轴、珩磨条调节块、珩磨条、外端定位盘以及内端定位盘;
所述珩磨头主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珩磨头主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珩磨条调节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珩磨头主轴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延伸方向所述珩磨头主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底部与所述珩磨头主轴之间通过数个拉簧连接,所述拉簧的轴线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底面垂直;
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顶部设置有珩磨条,所述珩磨条的延伸方向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珩磨条调节块与所述珩磨条之间连接有数个压簧,所述压簧的轴线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顶面垂直;
所述外端定位盘设置于所述珩磨头主轴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上,并分别与四个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内端定位盘设置于所述珩磨头主轴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柱上,并分别与四个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底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珩磨条调节块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相对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端面向内凹陷,且所述第一卡槽的底端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底面贯通;
所述外端定位盘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外端定位盘的外周面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直径,所述第一定位柱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块嵌合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端定位盘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珩磨条调节块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相对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端面向内凹陷,且所述第二卡槽的底端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的底面贯通;
所述内端定位盘包括盘体以及同轴连接于所述盘体一侧的主轴夹装部,所述盘体和所述主轴夹装部的轴心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盘体的外周面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直径,所述第二定位柱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部,所述第二定位块嵌合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紧固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柱的长度大于所述盘体和所述主轴夹装部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拉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拉簧分布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底部的四角,所述压簧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压簧沿着所述珩磨条调节块顶部中垂线依次等间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包括珩磨头主轴、珩磨条调节块、珩磨条、外端定位盘以及内端定位盘,珩磨头主轴与珩磨条调节块之间设置有拉簧,可以利用拉簧伸长的不同长度来调节珩磨条调节块与珩磨头主轴的距离,从而使得珩磨条调节块上的珩磨条可以适应于对不同尺寸内孔的珩磨,在需要调节珩磨条调节块与珩磨头主轴的距离时,可以利用外端定位盘以及内端定位盘卡合于珩磨头主轴和珩磨条调节块之间,起到支撑定位作用,不同的调节尺寸可对应不同直径的外端定位盘以及内端定位盘卡,以实现对珩磨条调节块与珩磨头主轴之间的不同距离的定位,在孔的内径与珩磨头及珩磨条的尺寸不适配时,无需准备多种尺寸不同的珩磨头及珩磨条,只需更换不同直径的外端定位盘以及内端定位盘即可,珩磨条可以重复使用,操作简单,适应性广,降低了珩磨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的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去掉外端定位盘以及内端定位盘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的外端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的内端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珩磨头主轴、2-珩磨条调节块、3-珩磨条、4-外端定位盘、5-内端定位盘、11-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6-拉簧、7-压簧、21-第一卡槽、41-第一定位孔、42-第一定位块、421-第一通孔、8-第一紧固螺栓、22-第二卡槽、51-盘体、52-主轴夹装部、53-第二定位孔、54-第二定位块、541-第二通孔、9-第二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包括珩磨头主轴1、珩磨条调节块2、珩磨条3、外端定位盘4以及内端定位盘5。
其中,珩磨头主轴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珩磨头主轴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2。珩磨条调节块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珩磨条调节块2分别设置于珩磨头主轴1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珩磨条调节块2的延伸方向珩磨头主轴1的轴线平行。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部与珩磨头主轴1之间通过数个拉簧6连接,拉簧6的轴线与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面垂直。可以通过拉伸拉簧6,使得珩磨条调节块2与珩磨头主轴1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孔的珩磨。
具体地,珩磨条调节块2的顶部设置有珩磨条3,珩磨条3的延伸方向珩磨条调节块2的延伸方向一致,珩磨条调节块2与珩磨条3之间连接有数个压簧7,压簧7的轴线与珩磨条调节块2的顶面垂直。在珩磨时,珩磨条3在压簧7的作用下与孔的内壁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拉簧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拉簧6分布于珩磨条调节块2底部的四角,压簧7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压簧7沿着珩磨条调节块2顶部中垂线依次等间距分布。
具体地,外端定位盘4设置于珩磨头主轴1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定位柱11上,并分别与四个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部相接触。内端定位盘5设置于珩磨头主轴1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定位柱12上,并分别与四个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部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珩磨条调节块2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21,第一卡槽21相对于珩磨条调节块2的端面向内凹陷,且第一卡槽21的底端与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面贯。
外端定位盘4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定位孔41,外端定位盘4的外周面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块42,第一定位块42与第一卡槽21相适配,第一定位孔41的直径等于第一定位柱11的直径,第一定位柱11插入第一定位孔41的内部,第一定位块42嵌合于第一卡槽21的内部,从而通过外端定位盘4对珩磨条调节块2与珩磨头主轴1的一端进行支撑固定。
进一步地,珩磨条调节块2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22,第二卡槽22相对于珩磨条调节块2的端面向内凹陷,且第二卡槽22的底端与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面贯通。在本实施例中,内端定位盘5包括盘体51以及同轴连接于盘体51一侧的主轴夹装部52,盘体51和主轴夹装部52的轴心设置有第二定位孔53,盘体51的外周面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块54,第二定位块54与第二卡槽22相适配,第二定位孔53的直径等于第二定位柱12的直径,第二定位柱12插入第二定位孔53的内部,第二定位块54嵌合于第二卡槽22的内部,从而通过内端定位盘5对珩磨条调节块2与珩磨头主轴1的另一端进行支撑固定。主轴夹装部52用于供动力系统的夹具进行夹装。
优选地,第一定位块4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21,第一通孔421内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8,第一紧固螺栓8螺纹连接于第一卡槽21内。第二定位块5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41,第二通孔541内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9,第二紧固螺栓9螺纹连接于第二卡槽22内,通过第一紧固螺栓8和第二紧固螺栓9的固定,可以使得整个结构坚固稳定。
优选地,第一定位柱11的长度大于外端定位盘4的厚度,第二定位柱12的长度大于盘体51和主轴夹装部52的厚度之和,以使得第一定位柱11伸出于外端定位盘4,第二定位柱12伸出于盘体51和主轴夹装部52,以提升外端定位盘4和内端定位盘5安装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珩磨的孔的内径尺寸,使得拉簧6伸长不同长度来调节珩磨条调节块2与珩磨头主轴1的距离,以适应于孔的尺寸,并选用相应尺寸的外端定位盘4以及内端定位盘5卡合于珩磨头主轴1和珩磨条调节块2之间,起到支撑定位作用,保证珩磨条3在压簧7的作用下能够与孔的内壁贴合,这使得面临不同尺寸的内孔时,无需准备多种尺寸不同的珩磨头及珩磨条,只需更换不同直径的外端定位盘4以及内端定位盘5即可,珩磨条3可以重复使用,操作简单,适应性广,降低了珩磨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珩磨头主轴(1)、珩磨条调节块(2)、珩磨条(3)、外端定位盘(4)以及内端定位盘(5);
所述珩磨头主轴(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所述珩磨头主轴(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2);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分别设置于所述珩磨头主轴(1)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延伸方向所述珩磨头主轴(1)的轴线平行;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部与所述珩磨头主轴(1)之间通过数个拉簧(6)连接,所述拉簧(6)的轴线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面垂直;
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顶部设置有珩磨条(3),所述珩磨条(3)的延伸方向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与所述珩磨条(3)之间连接有数个压簧(7),所述压簧(7)的轴线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顶面垂直;
所述外端定位盘(4)设置于所述珩磨头主轴(1)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1)上,并分别与四个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内端定位盘(5)设置于所述珩磨头主轴(1)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柱(12)上,并分别与四个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21),所述第一卡槽(21)相对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端面向内凹陷,且所述第一卡槽(21)的底端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面贯通;
所述外端定位盘(4)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定位孔(41),所述外端定位盘(4)的外周面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块(42),所述第一定位块(42)与所述第一卡槽(21)相适配,所述第一定位孔(41)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1)的直径,所述第一定位柱(11)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41)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块(42)嵌合于所述第一卡槽(2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4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21),所述第一通孔(421)内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8),所述第一紧固螺栓(8)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槽(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1)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端定位盘(4)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22),所述第二卡槽(22)相对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端面向内凹陷,且所述第二卡槽(22)的底端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的底面贯通;
所述内端定位盘(5)包括盘体(51)以及同轴连接于所述盘体(51)一侧的主轴夹装部(52),所述盘体(51)和所述主轴夹装部(52)的轴心设置有第二定位孔(53),所述盘体(51)的外周面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块(54),所述第二定位块(54)与所述第二卡槽(22)相适配,所述第二定位孔(53)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定位柱(12)的直径,所述第二定位柱(12)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53)的内部,所述第二定位块(54)嵌合于所述第二卡槽(22)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块(5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41),所述第二通孔(541)内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9),所述第二紧固螺栓(9)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柱(12)的长度大于所述盘体(51)和所述主轴夹装部(52)的厚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拉簧(6)分布于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底部的四角,所述压簧(7)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压簧(7)沿着所述珩磨条调节块(2)顶部中垂线依次等间距分布。
CN201921162638.XU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 Active CN210160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2638.XU CN210160933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2638.XU CN210160933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0933U true CN210160933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95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2638.XU Active CN210160933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0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82520A1 (en) Tool holder
CN210615847U (zh) 一种铣床夹具
CN210160933U (zh) 一种管形零件内孔珩磨装置
CN212634723U (zh) 一种用于三维激光切割的柔性夹具
CN215588827U (zh) 磨削夹持工装
CN215967520U (zh) 一种铣削快速装夹夹具
CN212977462U (zh) 数控车床圆形棒料夹具
CN212122439U (zh) 一种工件卧式夹紧回转工装
CN109877701B (zh) 一种叠层封装电路模块研磨用工装
CN210548190U (zh) 一种用于加工车刀的夹具
CN212043631U (zh) 一种机床用的组装夹具结构
CN209830279U (zh) 一种铣床上车削用夹具
CN206382664U (zh) 一种用于加工圆形大凹模的治具
CN21691314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阀体的专用工装
CN214079439U (zh) 一种卧式双面铣床
CN217095839U (zh) 板状零件孔槽和外轮廓加工用固定夹具
CN213258279U (zh) 一种夹持范围可调的工装夹具
CN214351725U (zh) 一种整体pcbn刀具磨削用定位夹具
CN219403863U (zh) 一种cnc零件固定工装
CN213828082U (zh) 一种油缸缸底第三道夹具
CN218800527U (zh) 一种精密零件加工用的精密定位夹具
CN210817559U (zh) 一种本体多孔位双向加工设备
CN210790169U (zh) 一种用于弯板上的强力自吸式可调支撑装置
CN218427008U (zh) 一种外键槽加工工装
CN210757163U (zh) 一种不规则零件平面磨床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