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9479U - 自行车车首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车首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49479U CN210149479U CN201920791502.9U CN201920791502U CN210149479U CN 210149479 U CN210149479 U CN 210149479U CN 201920791502 U CN201920791502 U CN 201920791502U CN 210149479 U CN210149479 U CN 2101494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tube
- valve
- head
- bicy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组接于车手架、头管及前叉且包含下管、立管、调节单元及防转单元。下管位于头管内且包含上端及下端,下端连接前叉,立管可位移地位于头管与下管之间,立管包含连接端凸出上端且连接车手架,且立管与下管围绕出内部空间,调节单元设置于内部空间,防转单元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且防转单元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借此,当立管与下管相对移动时,可有效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且尤其是有关一种可防止自行车车首在高度调节时立管与下管相互转动的自行车车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习知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包含车碗组、头管及内管,头管及内管相互穿设,内管连接前叉,且车碗组包含上碗及下碗,上碗及下碗分别组于头管的两端并连接内管,使内管可限位于头管并相对头管转动。
而为了增加骑乘时的舒适性,有业者在自行车车首结构加装避震单元,其是在内管内再加装可相对位移的下管,下管连接于前叉,且在内管的下端与前叉之间装设弹性元件,当受到路面巅簸影响时,下管相对内管位移并压缩弹性元件,而有避震效果。然,下管位移时容易与内管相对转动,而产生结构上的不稳定。
有鉴于此,如何有效地改善自行车车首结构,遂成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透过防转单元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的配置,可以达到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的效果。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组接于车手架、前叉及头管且包含下管、立管、调节单元及防转单元。下管位于头管内且包含上端及下端,下端连接前叉,立管可位移地位于头管与下管之间,立管包含连接端凸出上端且连接车手架,且立管与下管围绕出内部空间,调节单元设置于内部空间,防转单元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且防转单元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
借此,由于防转单元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其能有效阻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多个实施例,其中防转单元可包含至少一个滑槽及至少一个定位棒,前述至少一个滑槽设置于立管的内周面,前述至少一个定位棒设置于下管的外周面,且前述至少一个定位棒可移动地容设于前述至少一个滑槽。或者,调节单元可包含内管及避震杆,内管位于内部空间,避震杆可移动地设置于内管的一端,且避震杆连接于连接端及下端中的其中一者,当避震杆受力时,避震杆相对内管移动并压缩内管内的气体,且立管及下管相对位移。或者,调节单元可更包含活塞、阀路、阀针及开关,活塞可位移地设置于内管的另一端,阀路设置于活塞,阀针用以启闭阀路,且阀针邻近连接端及下端中的另外一者,开关作动阀针以启闭阀路,其中阀路开启时内管的油体通过阀路以使活塞与内管相对位移,并改变立管及下管的相对位置。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多个实施例,其中调节单元可包含内管、活塞、阀路、阀针及开关,内管位于内部空间,活塞可位移地设置于内管,阀路设置于活塞,阀针用以启闭阀路,开关作动阀针以启闭阀路,其中,阀路开启时内管的油体通过阀路以使活塞与内管相对位移,并改变立管及下管的相对位置。此外,阀针可邻近连接端,且开关可设置于连接端以供操作。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多个实施例,可更包含车架头碗组及主衬套,车架头碗组包含竖管位于立管的头管之间,主衬套位于立管及竖管之间。或者,车架头碗组可更包含帽盖,主衬套包含凸唇,凸唇承靠于竖管的上端缘,帽盖套于竖管且将凸唇压抵于上端缘与帽盖的顶部之间。或者,前述自行车车首结构可更包含上衬套,其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且邻近上端。此外,前述自行车车首结构可更包含下衬套,其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且位于防转单元的下方。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效果:当立管与下管相对移动时,可有效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连接车架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自行车车首结构 620:上碗
100:防尘单元 630:竖管
110:防尘套固定座 640:帽盖
120:防尘套 650:下碗
200:下管 700:主衬套
210:上端 710:凸唇
220:下端 800:上衬套
300:立管 900:下衬套
310:连接端 20:自行车车首结构
400:调节单元 200a:下管
410:内管 220a:下端
420:避震杆 300a:立管
430:活塞 310a:连接端
440:阀路 400a:调节单元
450:阀针 420a:避震杆
460:开关 450a:阀针
470:支撑杆 460a:开关
500:防转单元 30:自行车车首结构
510:滑槽 F:车架
520:定位棒 F1:前叉
600:车架头碗组 F2:头管
610:迫紧螺丝 S2:内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而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编号表示。
此外,本文中当某一元件(或机构或模块等)「连接」、「设置」或「耦合」于另一元件,可指所述元件是直接连接、直接设置或直接耦合于另一元件,亦可指某一元件是间接连接、间接设置或间接耦合于另一元件,意即,有其他元件介于所述元件及另一元件之间。而当有明示某一元件是「直接连接」、「直接设置」或「直接耦合」于另一元件时,才表示没有其他元件介于所述元件及另一元件之间。而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只是用来描述不同元件或成分,而对元件/成分本身并无限制,因此,第一元件/成分亦可改称为第二元件/成分。且本文中的元件/成分/机构/模块的组合非此领域中的一般周知、常规或现有习知的组合,不能以元件/成分/机构/模块本身是否为现有习知,来判定其组合关系是否容易被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知识者轻易完成。
请参阅图1,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10的剖面示意图。自行车车首结构10组接于车手架(未绘示)、头管F2及前叉F1且包含下管200、立管300、调节单元400及防转单元500。下管200位于头管F2内且包含上端210及下端220,下端220连接前叉F1,立管300可位移地位于头管F2及下管200之间,立管300包含连接端310凸出上端210且连接车手架,且立管300与下管200围绕出内部空间S2,调节单元400设置于内部空间S2,防转单元500位于下管200与立管300之间,且防转单元500防止立管300相对下管200转动。
借此,由于防转单元500位于下管200与立管300之间,其能有效阻止立管300相对下管200转动。后面将更详细地说明自行车车首结构10的细部结构。
下管200及立管300均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且立管300的内径大于下管200的外径,故立管300能套于下管200的外侧,且下管200与立管300套合后两者的内部可相互贯通以形成内部空间S2。
调节单元400可具有避震功能及升降功能中至少其中之一,而能使立管300相对下管200移动,以达到避震调节效果及/或升降调节效果。较佳地,调节单元400可包含内管410及避震杆420,内管410位于内部空间S2,避震杆420可移动地设置于内管410的一端,且避震杆420可连接于连接端310及下端220中的其中一者(图1的避震杆420是连接于连接端310),当避震杆420受力时,避震杆420相对内管410移动并压缩内管410内的气体(未绘示),且立管300及下管200相对位移。
而调节单元400可更包含活塞430、阀路440、阀针450及开关460,活塞430可位移地设置于内管410的另一端,阀路440设置于活塞430,阀针450用以启闭阀路440,且阀针450邻近连接端310及下端220中的另外一者(图1的阀针450是邻近下端220),开关460作动阀针450以启闭阀路440,其中阀路440开启时内管410的油体(未绘示)通过阀路440以使活塞430与内管410相对位移,并改变立管300及下管200的相对位置。
仔细而言,如图1所示,内管410亦具有圆管状结构,内管410可容置气体及油体,气体邻近内管410的前述端,油体邻近内管410的前述另一端。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且其压力随体积变小而变大,故当避震杆420受力时,其可凸入内管410压缩气体,而达到避震效果。
调节单元400可更包含支撑杆470,支撑杆470的一端连接于内管410的前述另一端且支撑杆470的另一端连接于下管200,阀针450可位移地穿设于支撑杆470并进入活塞430,借此可选择性地启闭阀路440。
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下控固定塞(未标示),其位于前叉F1内且连接于下管200的下端220,开关460具有传动凸轮结构,且开关460的一端枢接于下控固定塞,开关460的另一端选择性推抵阀针450,而可使阀针450轴向位移以启闭阀路440。
透过调节单元400的结构配置,使用者可以操作开关460推动阀针450以开启阀路440,阀路440开启使油体通过,此时活塞430与内管410相对位移以调整立管300与下管200的相对位置,待位置调至预定位置时,再操作开关460关闭阀路440。而当路面巅簸导致下管200受力时,避震杆420可相对凸入内管410内压缩气体,使自行车车首结构10具有升降及避震的调节功能。
防转单元500可包含多个滑槽510及多个定位棒520,各滑槽510间隔设置于立管300的内周面,各定位棒520间隔设置于下管200的外周面,各定位棒520可移动地容设于各滑槽510,借此可防止立管300与下管200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是滑槽位于下管的外周面,定位棒位于立管的内周面,或是滑槽及定位棒的数量至少为一,不以上述揭露为限。
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上衬套800,其位于下管200与立管300之间且邻近上端210。此外,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下衬套900,其位于下管200与立管300之间,且位于防转单元500的下方。
在图1的实施例中,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车架头碗组600及主衬套700,车架头碗组600包含竖管630套于立管300与头管F2之间,主衬套700位于立管300及竖管630之间。车架头碗组600可更包含帽盖640,主衬套700可包含凸唇710,凸唇710承靠于竖管630的上端缘(未标示),帽盖640套于竖管630且将凸唇710压抵于上端缘与帽盖640的顶部之间。
更仔细地说,竖管630的内径略大于立管300的外径而能套于立管300外侧,凸唇710径向凸出于主衬套700的本体,故当主衬套700位于立管300及竖管630之间时,凸唇710会承靠于竖管630的上端缘,以受帽盖640顶部的压抵。
车架头碗组600可更包含迫紧螺丝610、上碗620及下碗650,迫紧螺丝610连接于竖管630,上碗620则固定于头管F2的上端且相对于迫紧螺丝610,下碗650可固定于头管F2的下端,借此竖管630受迫紧螺丝610作用被限位于头管F2,但不影响其相对头管F2转动。较佳地,帽盖640是位于迫紧螺丝610的上方。
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防尘单元100,防尘单元100位于前叉F1及下碗650之间,且防尘单元100包含防尘套固定座110及防尘套120,防尘套固定座110可连接于竖管630的下端,防尘套120则是受防尘套固定座110嵌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防尘套固定座110可由竖管630的下端一体延伸,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2,其中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20的剖面示意图。自行车车首结构20的结构与自行车车首结构10类似,差别在于,调节单元400a的配置不同。更仔细地说,避震杆420a是连接于下管200a的下端220a,阀针450a邻近立管300a的连接端310a,由于阀针450a邻近连接端310a,开关460a可设置于连接端310a以供操作。在此配置下,开关460a可具有凸钮结构且直接连接于阀针450a,按下或拉起开关460a可连动阀针450a作动。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图1的调节单元400及图2的调节单元400a均同时包含避震功能或升降功能,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单元亦可以仅包含避震功能或升降功能,不以上述揭露为限。
请参阅图3,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30连接车架F的部分剖视示意图。车架F为现有习知的结构,细节处不再赘述,自行车车首结构30设置头管F2内且连接于前叉F1。而虽然自行车车首结构30的结构与自行车车首结构10的结构相同,但亦可以替换为自行车车首结构20的结构,不以此为限。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组接于车手架、前叉及头管,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车首结构包含:
下管,位于该头管内且包含上端及下端,该下端连接该前叉;
立管,可位移地位于该头管与该下管之间,该立管包含连接端凸出该上端且连接该车手架,且该立管与该下管围绕出内部空间;
调节单元,设置于该内部空间;以及
防转单元,位于该下管与该立管之间,且该防转单元防止该立管相对该下管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防转单元可包含:
至少一个滑槽,设置于该立管的内周面;以及
至少一个定位棒,设置于该下管的外周面,且该至少一个定位棒可移动地容设于该至少一个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调节单元包含:
内管,位于该内部空间;以及
避震杆,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内管的一端,且该避震杆连接该连接端及该下端中的其中一者;
当该避震杆受力时,该避震杆相对该内管移动并压缩该内管内的气体,且该立管及该下管相对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调节单元更包含:
活塞,可位移地设置于该内管的另一端;
阀路,设置于该活塞;
阀针,用以启闭该阀路,且该阀针邻近该连接端及该下端中的另外一者;以及
开关,作动该阀针以启闭该阀路;
其中,该阀路开启时该内管的油体通过该阀路以使该活塞与该内管相对位移,并改变该立管及该下管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调节单元包含:
内管,位于该内部空间;
活塞,可位移地设置于该内管;
阀路,设置于该活塞;
阀针,用以启闭该阀路;以及
开关,作动该阀针以启闭该阀路;
其中,该阀路开启时该内管的油体通过该阀路以使该活塞与该内管相对位移,并改变该立管及该下管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阀针邻近该连接端,且该开关设置于该连接端以供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车架头碗组,包含竖管位于该立管及该头管之间;以及
主衬套,位于该立管及该竖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车架头碗组更包含帽盖,该主衬套包含凸唇,该凸唇承靠于该竖管的上端缘,该帽盖套于该竖管且将该凸唇压抵于该上端缘与该帽盖的顶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上衬套,位于该下管与该立管之间,且邻近该上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下衬套,位于该下管与该立管之间,且位于该防转单元的下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3540 | 2019-03-22 | ||
TW108203540U TWM592841U (zh) | 2019-03-22 | 2019-03-22 | 氣油壓式座管升降裝置 |
TW108204167U TWM593963U (zh) | 2019-04-03 | 2019-04-03 | 自行車車首結構 |
TW108204167 | 2019-04-0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49479U true CN210149479U (zh) | 2020-03-17 |
Family
ID=69760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91502.9U Active CN210149479U (zh) | 2019-03-22 | 2019-05-29 | 自行车车首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49479U (zh) |
-
2019
- 2019-05-29 CN CN201920791502.9U patent/CN2101494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37584B2 (en) | Bicycle fork having lock-out, blow-off, and adjustable blow-off threshold | |
JP3728648B2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CN102030069A (zh) | 手把转向式车辆的弹簧悬架 | |
CN210149479U (zh) | 自行车车首结构 | |
JP4839175B2 (ja) |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 | |
TW202338228A (zh) | 吸震總成 | |
JP4344469B2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TWM593963U (zh) | 自行車車首結構 | |
JP5481361B2 (ja) | 流体圧緩衝器 | |
EP2072854B1 (en) | Suspension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 |
JP2016194338A (ja) | 油圧緩衝器 | |
JP2005147210A (ja) | 車両の油圧緩衝装置 | |
JP6329401B2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JP6484088B2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JP2007120674A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TW202436162A (zh) | 前叉 | |
JPH0522657Y2 (zh) | ||
JP2003042209A (ja) | ダンパー構造 | |
JP2012180890A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JP2024129720A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TW202340020A (zh) | 前叉避震裝置 | |
JPS6317754Y2 (zh) | ||
JP2003307246A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JPS5914588A (ja) | 二輪車等のフロントフオ−ク | |
JP2006183692A (ja) | 二輪車等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