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0625U - 背装镀膜治具 - Google Patents
背装镀膜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40625U CN210140625U CN201920904362.1U CN201920904362U CN210140625U CN 210140625 U CN210140625 U CN 210140625U CN 201920904362 U CN201920904362 U CN 201920904362U CN 210140625 U CN210140625 U CN 2101406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ig plate
- top surface
- coating
- groove
- ji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装镀膜治具,涉及镀膜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治具板和第二治具板,第一治具板与第二治具板可拆卸连接;第一治具板上设有镀膜通槽,镀膜通槽远离第二治具板的一端设有限位部;第二治具板与第一治具板相对的端面设有支撑部;当第一治具板与第二治具板连接时,支撑部插接于镀膜通槽,并抵接限位部,限位部和第二治具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基片装夹固定易损伤的技术问题,可以对基片起到限位作用,而且能够避免基片受挤压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膜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装镀膜治具。
背景技术
对基片进行镀膜处理时,需要将基片固定在基板上。在现有技术中,大多将基片放置在基板上,然后在基板上安装压条,通过紧固螺丝的方式将基片压紧在基板和压条之间。为防止基片松动,通常需要增大压条对基片的压紧力,由此极易导致基片破碎。此外,基板上通常设有用于对基片定位的凹槽,基片放置在凹槽内,当镀膜结束时需要使用薄片状物体将基片翘起,以便拿取基片。基片多为薄片,且洁净度要求较高,然而翘起基片的操作容易引发基片划伤和脏污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装镀膜治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基片装夹固定易损伤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包括:第一治具板和第二治具板,所述第一治具板与所述第二治具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治具板上设有镀膜通槽,所述镀膜通槽远离所述第二治具板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治具板与所述第一治具板相对的端面设有支撑部;当所述第一治具板与所述第二治具板连接时,所述支撑部插接于所述镀膜通槽,并抵接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第二治具板之间形成容纳腔。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当所述支撑部抵接所述限位部时,所述第一治具板与所述第二治具板相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治具板之间形成预留间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治具板与所述第二治具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治具板和所述第二治具板相对的端面。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部沿所述镀膜通槽的内壁延伸,用于围绕所述容纳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治具板上设有边槽,所述边槽与所述镀膜通槽连通;当所述支撑部插接于所述镀膜通槽内时,所述边槽位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镀膜通槽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边槽由所述镀膜通槽的棱边位置向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凹陷形成。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背装镀膜治具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基板通槽,所述第二治具板与所述基板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二治具板与所述基板连接时,所述第一治具板插接于所述基板通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基板上设有凹槽,当所述第二治具板与所述基板连接时,所述第二治具板朝向所述基板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间形成拾取间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工件顶面、第二工件顶面和第三工件顶面,所述第一工件顶面位于所述第二工件顶面和所述第三工件顶面之间;所述第二工件顶面和所述第三工件顶面分别自靠近所述第一工件顶面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工件顶面的一端朝上方倾斜;所述基板通槽包括: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和第三槽口,所述第一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和所述第三槽口一一对应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件顶面、第二工件顶面和第三工件顶面;当三个所述第二治具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基板时,所述三个所述第二治具板一一对应地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工件顶面、第二工件顶面和第三工件顶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件顶面与所述第二工件顶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72.5度~180度;所述第一工件顶面与所述第三工件顶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72.5度~18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治具板与第二治具板可拆卸连接,第一治具板上设有镀膜通槽,镀膜通槽远离第二治具板的一端设有限位部,第二治具板与第一治具板相对的端面连接有支撑部的方式,当第一治具板与第二治具板连接时,支撑部插接于镀膜通槽,并抵接限位部,限位部和第二治具板之间形成容纳腔,通过容纳腔容纳基片;支撑部不仅可以对基片起到限位作用,而且能够避免第一治具板和第二治具板对基片造成挤压损伤。此外,基片在安装时,基片的镀膜面朝向第一治具板,从而可以避免拆装第二治具板造成镀膜面脏污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剖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第一治具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第一治具板的图2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第二治具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基板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剖视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图7中B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基板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的基板剖视图。
图标:1-第一治具板;11-镀膜通槽;12-限位部;13-边槽;2-第二治具板;21-支撑部;3-基板;31-基板通槽;311-第一槽口;312-第二槽口;313-第三槽口;32-凹槽;33-拾取间隙;34-第一工件顶面;35-第二工件顶面;36-第三工件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装镀膜治具,包括:第一治具板1和第二治具板2,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可拆卸连接;第一治具板1上设有镀膜通槽11,镀膜通槽11远离第二治具板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12;第二治具板2与第一治具板1相对的端面设有支撑部21;当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连接时,支撑部21插接于镀膜通槽11,并抵接限位部12,限位部12和第二治具板2之间形成容纳腔。
具体地,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通过螺栓连接,或者,通过弹簧夹将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夹紧。当支撑部21插接于镀膜通槽11,并抵接限位部12时,支撑部21位于容纳腔的边缘。使用时,为了避免镀膜面被灰尘污染,先将第一治具板1水平放置,并使限位部12位于镀膜通槽11的底部;再将基片放置在镀膜通槽11内,并使基片的镀膜面的边缘抵接限位部12,此时镀膜面朝下,可以避免镀膜面沾染灰尘;当支撑部21插接于镀膜通槽11时,支撑部21位于基片和镀膜通槽11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支撑部21对基片进行限位;支撑部21在垂直于第二治具板2与第一治具板1相对的端面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基片的厚度尺寸,当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连接时,支撑部21对第二治具板2产生支撑作用,从而避免被挤压在限位部12和第二治具板2之间的基片破损。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连接时,基片的镀膜面朝下,且在限位部12的作用下,镀膜面与第一治具板1的承载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由此可以减少镀膜面刮擦和赃污。需要取下基片时,先将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分离,翻转第一治具板1,从而基片在重力作用下从镀膜通槽11中滑出,无需使用薄片状物体翘起基片,从而方便从镀膜通槽11中取出基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支撑部21抵接限位部12时,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相对的端面与第二治具板2之间形成预留间隙。具体地,支撑部21在垂直于第二治具板2与第一治具板1相对的端面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镀膜通槽11的深度尺寸,当支撑部21抵接限位部12时,支撑部21能够使第一治具板1和第二治具板2相对的端面间的距离大于0。以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采用螺栓连接为例,紧固螺栓能够使第一治具板1和第二治具板2相对的端面间的距离缩小,由于受到支撑部21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基片受限位部12和第二治具板2的压力作用损坏。
进一步的,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采用螺栓连接,螺栓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治具板1和第二治具板2相对的端面。其中,第一治具板1上设有四个镀膜通槽11,四个镀膜通槽11间隔设置,第一治具板1上设有螺纹孔,第二治具板2上设有通孔,螺栓穿过第二治具板2的通孔,并配合连接在第一治具板1的螺纹孔中。紧固螺栓时,螺栓的端帽抵接第二治具板2背离第一治具板1的一侧端面,从而使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相对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缩小。为避免第二治具板2弯曲变形,第一治具板1与第二治具板2采用三个间隔设置的螺栓连接。
如图4所示,支撑部21沿镀膜通槽11的内壁延伸,用于围绕容纳腔。其中,镀膜通槽11的截面形状与基片的表面形状相同,支撑部21沿镀膜通槽11的内壁延伸,支撑部21内部用于容纳基片,通过支撑部21围绕基片,从而可以对基片起到较佳的防护作用。此外,支撑部21可采用橡胶材质,当支撑部21受挤压力作用时,支撑部21产生变形可以将基片夹紧。
进一步的,第一治具板1上设有边槽13,边槽13与镀膜通槽11连通;当支撑部21插接于镀膜通槽11内时,边槽13位于支撑部21背离容纳腔的一侧。通过边槽13可以使支撑部21背离容纳腔的一侧与空气接触,从而避免支撑部21在气压作用下贴附于镀膜通槽11的内侧壁,进而可以降低支撑部21沿镀膜通槽11滑动的阻力。
如图3所示,镀膜通槽11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边槽13由镀膜通槽11的棱边位置向背离容纳腔的方向凹陷形成。以支撑部21为橡胶材质为例,当支撑部21受挤压变形时,支撑部21的边棱处将被挤压至边槽13中,从而避免支撑部21对基片挤压力过大。
如图5和图6所示,背装镀膜治具包括基板3,基板3上设有基板通槽31,第二治具板2与基板3可拆卸连接;当第二治具板2与基板3连接时,第一治具板1插接于基板通槽31。其中,第二治具板2与基板3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第二治具板2与基板3通过卡扣连接;当第二治具板2与基板3连接时,第一治具板1插接于基板通槽31,从而避免第一治具板1受到第二治具板2和基板3的挤压作用,进而确保第一治具板1和第二治具板2之间的基片免受过大的挤压力。
如图7和图8所示,基板3上设有凹槽32,当第二治具板2与基板3连接时,第二治具板2朝向基板3一侧的端面与凹槽32的底面间形成拾取间隙33。需要将第二治具板2从基板3上拆除时,可通过将手指甲或片状工具伸入凹槽32内,并插入拾取间隙33,从而将第二治具板2翘起。
如图9和图10所示,基板3上设有第一工件顶面34、第二工件顶面35和第三工件顶面36,第一工件顶面34位于第二工件顶面35和第三工件顶面36之间;第二工件顶面35和第三工件顶面36分别自靠近第一工件顶面34的一端至远离第一工件顶面34的一端朝上方倾斜;基板通槽31包括:第一槽口311、第二槽口312和第三槽口313,第一槽口311、第二槽口312和第三槽口313一一对应地分别设置于第一工件顶面34、第二工件顶面35和第三工件顶面36;当三个第二治具板2分别连接于基板3时,三个第二治具板2一一对应地分别抵接第一工件顶面34、第二工件顶面35和第三工件顶面36。具体地,由于镀膜机的镀膜内腔的截面多为圆形,当多个基片的镀膜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时,沿镀膜内腔的圆周方向,各基片镀膜的工艺精度一致性较差。因此当第二治具板2与基板3连接时,与第二治具板2连接的第一治具板1的多个镀膜通槽11,沿镀膜内腔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从而确保同一个第一治具板1上的多个基片镀膜精度一致。当三个第一治具板1一一对应地分别插接于第一槽口311、第二槽口312和第三槽口313时,三个第二治具板2一一对应地分别抵接第一工件顶面34、第二工件顶面35和第三工件顶面36,此时三个基片绕镀膜内腔的轴线间隔设置,能够缓解沿镀膜内腔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各基片镀膜精度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
如图10所示,第一工件顶面34与第二工件顶面35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72.5度~180度;第一工件顶面34与第三工件顶面36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72.5度~180度。其中,第一工件顶面34与第二工件顶面35之间的夹角缩小,有利于使沿镀膜内腔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治具板2的底面夹角缩小,进而使两个第二治具板2分别固定的两个基片的顶面夹角缩小,从而使基片的镀膜面沿镀膜内腔的圆周方向展开,有利于提高工艺精度。但是第一工件顶面34与第二工件顶面35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小,即第一工件顶面34与第二工件顶面35之间的夹角取值在大于172.5度且小于180度时,沿镀膜内腔圆周方向分布的两个基片的工艺精度一致性较佳。第一工件顶面34与第三工件顶面36之间的夹角范围与此同理,第一工件顶面34与第三工件顶面36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一工件顶面34与第二工件顶面35之间的夹角,且均可取值为172.7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治具板(1)和第二治具板(2),所述第一治具板(1)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治具板(1)上设有镀膜通槽(11),所述镀膜通槽(11)远离所述第二治具板(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12);
所述第二治具板(2)与所述第一治具板(1)相对的端面设有支撑部(21);
当所述第一治具板(1)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连接时,所述支撑部(21)插接于所述镀膜通槽(11),并抵接所述限位部(12),所述限位部(12)和所述第二治具板(2)之间形成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部(21)抵接所述限位部(12)时,所述第一治具板(1)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相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之间形成预留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板(1)与所述第二治具板(2)采用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1)沿所述镀膜通槽(11)的内壁延伸,用于围绕所述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板(1)上设有边槽(13),所述边槽(13)与所述镀膜通槽(11)连通;
当所述支撑部(21)插接于所述镀膜通槽(11)内时,所述边槽(13)位于所述支撑部(21)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通槽(11)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边槽(13)由所述镀膜通槽(11)的棱边位置向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凹陷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装镀膜治具包括基板(3),所述基板(3)上设有基板通槽(31),所述第二治具板(2)与所述基板(3)可拆卸连接;
当所述第二治具板(2)与所述基板(3)连接时,所述第一治具板(1)插接于所述基板通槽(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上设有凹槽(32),当所述第二治具板(2)与所述基板(3)连接时,所述第二治具板(2)朝向所述基板(3)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凹槽(32)的底面间形成拾取间隙(3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上设有第一工件顶面(34)、第二工件顶面(35)和第三工件顶面(36),所述第一工件顶面(34)位于所述第二工件顶面(35)和所述第三工件顶面(36)之间;
所述第二工件顶面(35)和所述第三工件顶面(36)分别自靠近所述第一工件顶面(34)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工件顶面(34)的一端朝上方倾斜;
所述基板通槽(31)包括:第一槽口(311)、第二槽口(312)和第三槽口(313),所述第一槽口(311)、所述第二槽口(312)和所述第三槽口(313)一一对应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件顶面(34)、第二工件顶面(35)和第三工件顶面(36);
当三个所述第二治具板(2)分别连接于所述基板(3)时,所述三个所述第二治具板(2)一一对应地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工件顶面(34)、第二工件顶面(35)和第三工件顶面(3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装镀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件顶面(34)与所述第二工件顶面(35)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72.5度~180度;所述第一工件顶面(34)与所述第三工件顶面(36)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72.5度~180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04362.1U CN210140625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背装镀膜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04362.1U CN210140625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背装镀膜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40625U true CN210140625U (zh) | 2020-03-13 |
Family
ID=6973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04362.1U Active CN210140625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背装镀膜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40625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1482A (zh) * | 2021-05-28 | 2021-10-08 | 浙江晶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溅射镀膜机的可翻面镀膜治具 |
CN114438466A (zh) * | 2021-12-30 | 2022-05-06 | 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卡具工装、组装台、基板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固定方法 |
WO2022142989A1 (zh) * | 2020-12-28 | 2022-07-07 | 江苏菲沃泰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镀膜遮蔽治具 |
CN115044880A (zh) * | 2022-07-27 | 2022-09-13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一种镀膜治具及镀膜方法 |
-
2019
- 2019-06-17 CN CN201920904362.1U patent/CN21014062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2989A1 (zh) * | 2020-12-28 | 2022-07-07 | 江苏菲沃泰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镀膜遮蔽治具 |
CN113481482A (zh) * | 2021-05-28 | 2021-10-08 | 浙江晶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溅射镀膜机的可翻面镀膜治具 |
CN114438466A (zh) * | 2021-12-30 | 2022-05-06 | 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卡具工装、组装台、基板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固定方法 |
CN115044880A (zh) * | 2022-07-27 | 2022-09-13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一种镀膜治具及镀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40625U (zh) | 背装镀膜治具 | |
CN106735955B (zh) | 簧片夹具 | |
US1055990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101572124B1 (ko) | 플렉시블 피씨비 장착용 진공 지그 시스템 | |
CN211361393U (zh) | 一种加强稳定型cnc治具 | |
US20080220208A1 (en) | Taped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ounting product using the same | |
CN211235937U (zh) | 一种接地铜块及测试插座 | |
CN211670353U (zh) | 一种微型高密度板对板连接器 | |
CN214109684U (zh) | 一种精密细螺纹加工柔性夹具 | |
CN213136398U (zh) | 一种喷砂防烤的仿形治具 | |
CN211814684U (zh) | 调节夹具及具有其的线路板连接装置 | |
US756622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inforcing frame | |
CN216885299U (zh) | 一种用于手机前壳的便利整形治具 | |
CN216960373U (zh) | 一种用于两面贴装pcb板的支撑治具 | |
CN216374032U (zh) | 一种电铸镶嵌的结构 | |
CN221313062U (zh) | 一种辅助焊接定位件及治具 | |
JP3118244U (ja) | コネクタの半田ボール保持構造 | |
CN214226950U (zh) | 电极片及电极片安装治具 | |
CN214643490U (zh) | 一种采煤机截齿存放台 | |
KR102509779B1 (ko) | 전해 커패시터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해 커패시터 장치 | |
CN212951541U (zh) | 用于容纳电路板的托盘 | |
CN217571624U (zh) | 一种管状零件的卡接定位装置 | |
CN213003273U (zh) | 一种用于夹装手机零部件的压紧治具 | |
CN214589627U (zh) | 一种用于方形引脚连接器的焊接装置 | |
CN213631563U (zh) | 陶瓷件烧结治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