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6080U - 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36080U CN210136080U CN201920792446.0U CN201920792446U CN210136080U CN 210136080 U CN210136080 U CN 210136080U CN 201920792446 U CN201920792446 U CN 201920792446U CN 210136080 U CN210136080 U CN 2101360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hole
- sleeve
- fixing devic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套筒支架和盖板,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平板、竖板和加强肋板,所述的竖板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水平的支撑平板,该支撑平板下端与竖板前端之间并排设置有两个加强肋板,所述的支撑平板的上方设置有盖板,该盖板与支撑平板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栓和螺母相连,所述的竖板的后端中部连接有套筒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使得防翻支架安装高度易于调整,实现了固定装置通用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主动安全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T 30677-2014《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在其第6.3.4中规定,为保证试验安全,试验车辆应安装防翻支架。此外,在进行汽车操纵稳定性、防抱制动性能等整车主动安全性能检测试验时,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最大程度上保证测试人员及试验设备的安全,建议安装防翻支架。
为牢固安装防翻支架,国内各检测机构研制出多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但因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防翻支架安装高度调整不方便、固定装置强度不足,或采用临时工装,笨重、通用性不强,不利于检测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使得防翻支架安装高度易于调整,实现了固定装置通用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套筒支架和盖板,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平板、竖板和加强肋板,所述的竖板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水平的支撑平板,该支撑平板下端与竖板前端之间并排设置有两个加强肋板,所述的支撑平板的上方设置有盖板,该盖板与支撑平板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栓和螺母相连,所述的竖板的后端中部连接有套筒支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支撑架由支撑平板、竖板和两个加强肋板焊接而成。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竖板前端并排设置有两列组合孔,所述的组合孔均由圆形通孔和锥形孔组成,所述的圆形通孔前端开口处倒角一圈形成锥形孔,该锥形孔的中心线与圆形通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的组合孔用于支撑架与套筒支架的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加强肋板为直角三角形板状结构,该加强肋板中部开有三角形通孔,两个加强肋板分布在两列组合孔的两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套筒支架包括套筒和底板,所述的套筒前端焊接有底板,该底板上设置有四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均通过沉头螺钉与对应的组合孔相连。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套筒为方钢型材,该套筒的上、下端均设置有两个安装通孔,所述的套筒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安装通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支撑平板上端中部横向设置有下凹槽,该下凹槽的两端贯穿支撑平板两侧的侧壁,所述的盖板下端中部横向设置有上凹槽,该上凹槽的两端贯穿盖板两侧的侧壁。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竖板上并排设置有两列组合孔,通过选用不同的组合孔与套筒支架连接,实现了防翻支架安装高度的便捷调节,同时实现轻量化;盖板的上凹槽和支撑平板的下凹槽可以实现对防翻支架的快速定位;加强肋板设置三角形通孔,不仅实现了加固的功能,而且实现了轻量化的目的;套筒支架的结构设计紧凑,实现了轻量化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通用性强的特点,能实现对防翻支架的快速、准确、可靠的固定,保证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试验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示:1、支撑架,2、套筒支架,3、盖板,4、防翻支架,5、安装组件,6、螺栓,7、螺母,8、沉头螺钉,11、支撑平板,12、竖板,13、加强肋板,21、套筒,22、底板,31、上凹槽,32、第一过孔,111、下凹槽,112、第二过孔,121、组合孔,131、三角形通孔, 211、安装通孔,221、螺纹孔,1211、圆形通孔,1212、锥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支撑架 1、套筒支架2和盖板3,所述的支撑架1包括支撑平板11、竖板12和加强肋板13,所述的竖板12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水平的支撑平板11,该支撑平板11下端与竖板12前端之间并排设置有两个加强肋板13,所述的支撑平板11的上方设置有盖板3,该盖板3与支撑平板11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栓6和螺母7相连,所述的竖板12的后端中部连接有套筒支架2。
盖板3与支撑平板11之间通过四个螺栓6和四个螺母7相连,盖板3上设置有四个供螺栓6穿过的第一过孔32,支撑平板11上设置有四个供螺栓6穿过的第二过孔112。
所述的支撑架1由支撑平板11、竖板12和两个加强肋板13焊接而成。
所述的竖板12前端并排设置有两列组合孔121,所述的组合孔121均由圆形通孔1211 和锥形孔1212组成,所述的圆形通孔1211前端开口处倒角一圈形成锥形孔1212,该锥形孔1212的中心线与圆形通孔1211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的组合孔121用于支撑架1与套筒支架2的连接。每一列组合孔121共有6个组合孔121。
所述的加强肋板13为直角三角形板状结构,该加强肋板13中部开有三角形通孔131,两个加强肋板13分布在两列组合孔121的两侧。
所述的套筒支架2包括套筒21和底板22,所述的套筒21前端焊接有底板22,该底板22上设置有四个螺纹孔221,每个螺纹孔221均通过沉头螺钉8与对应的组合孔121相连。沉头螺钉8选用十字沉头螺钉。支撑架1与套筒支架2之间的上下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高度进行调整。
所述的套筒21为方钢型材,该套筒21的上、下端均设置有两个安装通孔211,所述的套筒2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安装通孔211。安装通孔211用于将套筒支架2与安装组件5进行螺栓连接。
所述的支撑平板11上端中部横向设置有下凹槽111,该下凹槽111的两端贯穿支撑平板11两侧的侧壁,所述的盖板3下端中部横向设置有上凹槽31,该上凹槽31的两端贯穿盖板3两侧的侧壁。下凹槽111和上凹槽31均可对防翻支架4进行快速定位。
依据GB/T 30677-2014《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在其第 6.3.4中规定,为保证试验安全,试验车辆应安装防翻支架。
首先将两个安装组件5与试验车辆防撞梁连接,然后通过安装通孔211将套筒支架2 与安装组件5进行螺栓6连接;根据实际安装高度需求,调整好支撑架1上组合孔121与套筒支架2上螺纹孔221的相对位置,通过沉头螺钉8将两者锁紧;将防翻支架4放在支撑平板11上,支撑平板11上的下凹槽111可以对防翻支架4进行快速定位,将防翻支架4的中心对齐试验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然后通过若干个相配合螺栓6和螺母7,将防翻支架4夹紧在支撑平板11和盖板3之间,至此就实现了汽车防翻支架的固定。
安装组件5包括外筒和固定板,外筒套在套筒21外,外筒与套筒21之间采用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竖板12上并排设置有两列组合孔121,通过选用不同的组合孔121与套筒支架2连接,实现了防翻支架安装高度的便捷调节,同时实现轻量化;盖板3的上凹槽31和支撑平板11的下凹槽111可以实现对防翻支架的快速定位;加强肋板13设置三角形通孔131,不仅实现了加固的功能,而且实现了轻量化的目的;套筒支架2的结构设计紧凑,实现了轻量化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通用性强的特点,能实现对防翻支架的快速、准确、可靠的固定,保证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试验顺利进行。
Claims (7)
1.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1)、套筒支架(2)和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1)包括支撑平板(11)、竖板(12)和加强肋板(13),所述的竖板(12)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水平的支撑平板(11),该支撑平板(11)下端与竖板(12)前端之间并排设置有两个加强肋板(13),所述的支撑平板(11)的上方设置有盖板(3),该盖板(3)与支撑平板(11)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栓(6)和螺母(7)相连,所述的竖板(12)的后端中部连接有套筒支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1)由支撑平板(11)、竖板(12)和两个加强肋板(13)焊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板(12)前端并排设置有两列组合孔(121),所述的组合孔(121)均由圆形通孔(1211)和锥形孔(1212)组成,所述的圆形通孔(1211)前端开口处倒角一圈形成锥形孔(1212),该锥形孔(1212)的中心线与圆形通孔(1211)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的组合孔(121)用于支撑架(1)与套筒支架(2)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肋板(13)为直角三角形板状结构,该加强肋板(13)中部开有三角形通孔(131),两个加强肋板(13)分布在两列组合孔(12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支架(2)包括套筒(21)和底板(22),所述的套筒(21)前端焊接有底板(22),该底板(22)上设置有四个螺纹孔(221),每个螺纹孔(221)均通过沉头螺钉(8)与对应的组合孔(12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21)为方钢型材,该套筒(21)的上、下端均设置有两个安装通孔(211),所述的套筒(2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安装通孔(2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平板(11)上端中部横向设置有下凹槽(111),该下凹槽(111)的两端贯穿支撑平板(11)两侧的侧壁,所述的盖板(3)下端中部横向设置有上凹槽(31),该上凹槽(31)的两端贯穿盖板(3)两侧的侧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92446.0U CN210136080U (zh) | 2019-05-29 | 2019-05-29 | 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92446.0U CN210136080U (zh) | 2019-05-29 | 2019-05-29 | 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36080U true CN210136080U (zh) | 2020-03-10 |
Family
ID=69706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9244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36080U (zh) | 2019-05-29 | 2019-05-29 | 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360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3998A (zh) * | 2020-05-27 | 2020-09-04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式汽车防翻支架 |
-
2019
- 2019-05-29 CN CN201920792446.0U patent/CN2101360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3998A (zh) * | 2020-05-27 | 2020-09-04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式汽车防翻支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39950B2 (en) | Torsion trailer coupler | |
CN210136080U (zh) | 一种汽车防翻支架固定装置 | |
CN214748380U (zh) | 一种工业车辆移动称重系统 | |
CN113336140B (zh) | 一种工业车辆移动称重系统 | |
CN213041509U (zh) | 一种折叠式汽车防翻支架 | |
CN202175044U (zh) | 无损式营运汽车制动管路压力监控系统传感器的固定装置 | |
CN209927266U (zh) | 抱轨式轮重检测平台 | |
CN109250618B (zh) | 一种有轨电车吊装与架车防护结构及方法 | |
CN109606471B (zh) | 一种框架式车用支腿横梁总成 | |
CN102381303B (zh) | 无损式营运汽车制动管路压力监控系统传感器的固定装置 | |
CN111332430A (zh) | 一种下挂式脚手架用固定装置 | |
CN110588786A (zh) | 副车架结构 | |
CN111623998A (zh) | 一种折叠式汽车防翻支架 | |
CN219215028U (zh) | 一种设有安全防撞装置的转运车 | |
CN219325224U (zh) | 用于汽车测试的车辆防翻滚连接支架 | |
CN215663406U (zh) | 一种燃油箱防脱调节装置 | |
CN215414282U (zh) | 车架振动试验负载加载安装结构 | |
CN216918445U (zh) | 一种支撑稳定的千斤顶 | |
CN216883661U (zh) | 一种客运汽车车架分布式固定机构 | |
CN212705117U (zh) | 起重机悬架推力杆装配工装 | |
CN209757296U (zh)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翻转机构支座 | |
CN220721026U (zh) | 车辆辅助移动装置和车辆移动教具 | |
CN211288591U (zh) | 一种车载式机架安装平台 | |
CN220298423U (zh) | 一种半挂车工具箱装配结构 | |
CN216467840U (zh) | 一种蓄能器安装接口、转向架构架及悬挂式轨道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