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5792U - 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5792U
CN210135792U CN201920987276.1U CN201920987276U CN210135792U CN 210135792 U CN210135792 U CN 210135792U CN 201920987276 U CN201920987276 U CN 201920987276U CN 210135792 U CN210135792 U CN 210135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flue gas
heat dissipation
drying room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872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和兵
钱邦虎
刘念培
甘昌军
周世龙
曹普生
钱广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CHUANGJIANG ALLOY COP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CHUANGJIANG ALLOY COP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CHUANGJIANG ALLOY COP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CHUANGJIANG ALLOY CO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872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5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5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5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涉及烘干房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烘干房,烘干房内垂直向上穿过有第一烟管,第一烟管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口和至少一个烟气出口,该第一烟管内且在烟气进口与其相邻的烟气出口之间设置有碟阀,烘干房内设置有多组余热利用装置,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端通过集气过渡箱相连通,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另一端通过进气管道或出气管道对应与上述烟气进口或烟气出口相连通,每组余热利用装置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散热管道和布置在多个散热管道外的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用途是可充分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不仅降低了能耗,同时经换热降温后的退火烟气也利于局部环境的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
背景技术
烘干房中大部分采用电加热棒或者蒸气加热的方式,这些方式在烘干料包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退火炉主要用于大型碳钢、合金钢零件的退火。退火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最后往往都是通过烟气被排放到外界中。工厂中退火炉的使用率较高,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钢材制品工厂,退火炉每天产生的大量热量被排放到外界。从而造成了大量的热量被浪费,使得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大大下降,同时也会对局部的气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烘干房效率低、耗能大、退火炉烟气余热浪费等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充分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节约了烘干房内电加热棒的设置,不仅降低了能耗,同时经换热降温后的退火烟气也利于局部环境的保护。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包括烘干房,所述烘干房内垂直向上穿过有将退火炉内热烟气输出的第一烟管,所述第一烟管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口和至少一个烟气出口,该第一烟管内且在烟气进口与其相邻的烟气出口之间设置有碟阀,上述烘干房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固定在支架上方的余热利用装置,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端通过集气过渡箱相连通,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另一端通过进气管道或出气管道对应与上述烟气进口或烟气出口相连通,每组余热利用装置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散热管道和布置在多个散热管道外的散热装置,多个散热管道的一端通过集气连接箱与上述进气管道或出气管道相连通,多个散热管道的另一端与上述集气过渡箱相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的散热装置呈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上开设有多个供相对应的散热管道穿过的孔位。
进一步地说,所述散热管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散热管道分隔成多个相连通的腔体。
进一步地说,所述烘干房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两组固定在支架上方的余热利用装置,每组余热利用装置均包括十五个散热管道,十五个散热管道呈五排三列布置。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气管道内设置有引风机。
进一步地说,所述散热管道为多根焊管通过对接法兰连接而成。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烟管通过第二烟管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第二烟管通过其下端固定于地面上。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通过碟阀和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设置,使得退火炉内热烟气只能从烟气进口进入位于最下方的一组余热利用装置中,再通过最下方的一组余热利用装置分别进入其他组余热利用装置中,最后通过相对应的烟气出口重新回到第一烟管内排出,从而能够快速升高烘干房的温度,烘干料包,同时,碟阀的设置,使得当余热利用装置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退火炉内热烟气也能直接通过第一烟管顺利排出,不影响设备使用。另外,通过每组余热利用装置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散热管道和布置在多个散热管道外的散热装置,可最大程度将余热带给烘干房1,充分利用余热。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充分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节约了烘干房内电加热棒的设置,不仅降低了能耗,同时经换热降温后的退火烟气也利于局部环境的保护。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其散热管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将散热管道分隔成多个相连通的腔体。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设置变相的增加了高温烟气的行程,增加了热交换时间,可进一步提高余热的利用。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其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气连接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气过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对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烘干房;2、第一烟管;3、第二烟管;4、烟气进口;5、烟气出口;6、进气管道;7、集气连接箱;8、集气过渡箱;9、散热管道;10、散热装置;11、对接法兰;12、出气管道;1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如图2所示,包括烘干房1,烘干房1内垂直向上穿过有将退火炉内热烟气输出的第一烟管2,第一烟管2通过第二烟管3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第二烟管3通过其下端固定于地面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烟管2垂直向上穿过烘干房1,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烘干房1提供热量,进一步提高余热利用率。
第一烟管2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口4和至少一个烟气出口5,该第一烟管2内且在烟气进口4与其相邻的烟气出口5之间设置有碟阀,上述烘干房1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固定在支架13上方的余热利用装置,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端通过集气过渡箱8相连通,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另一端通过进气管道6或出气管道12对应与上述烟气进口4或烟气出口5相连通,每组余热利用装置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散热管道9和布置在多个散热管道9外的散热装置10,散热装置10呈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上开设有多个供相对应的散热管道9穿过的孔位,多个散热管道9的一端通过集气连接箱7与上述进气管道6或出气管道12相连通,多个散热管道9的另一端与上述集气过渡箱8相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烘干房1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两组固定在支架13上方的余热利用装置,每组余热利用装置均包括十五个散热管道9,十五个散热管道9呈五排三列布置,呈板状结构的散热装置10上开设有十五个供相对应的散热管道9穿过的孔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碟阀和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设置,使得退火炉内热烟气只能从烟气进口4进入位于最下方的一组余热利用装置中,再通过最下方的一组余热利用装置分别进入其他组余热利用装置中,最后通过相对应的烟气出口5重新回到第一烟管2内排出,从而能够快速升高烘干房1的温度,烘干料包,同时,碟阀的设置,使得当余热利用装置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退火炉内热烟气也能直接通过第一烟管2顺利排出,不影响设备使用。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每组余热利用装置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散热管道9和布置在多个散热管道9外的散热装置10,可最大程度将余热带给烘干房1,充分利用余热。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充分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节约了烘干房1内电加热棒的设置,不仅降低了能耗,同时经换热降温后的退火烟气也利于局部环境的保护。
散热管道9内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将散热管道9分隔成多个相连通的腔体。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设置变相的增加了高温烟气的行程,增加了热交换时间,可进一步提高余热的利用。
进气管道6内设置有引风机。需要说明的是:引风机的设置使得烟气的排出更加顺利。散热管道9为多根焊管通过对接法兰11连接而成。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焊管长度过长,不好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接法兰11的设置,解决了安装不便问题。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集气连接箱7的一端呈开口状与上述进气管道6或出气管道12相连通,集气连接箱7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十五个供相对应的散热管道9连通的孔位,集气过渡箱8的一端为封闭结构,集气过渡箱8的另一端上开设有三十个供相对应的散热管道9连通的孔位,对接法兰11上开设有十五个供相对应的散热管道9穿过的孔位。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房(1),所述烘干房(1)内垂直向上穿过有将退火炉内热烟气输出的第一烟管(2),所述第一烟管(2)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口(4)和至少一个烟气出口(5),该第一烟管(2)内且在烟气进口(4)与其相邻的烟气出口(5)之间设置有碟阀,上述烘干房(1)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固定在支架(13)上方的余热利用装置,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端通过集气过渡箱(8)相连通,多组余热利用装置的另一端通过进气管道(6)或出气管道(12)对应与上述烟气进口(4)或烟气出口(5)相连通,每组余热利用装置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散热管道(9)和布置在多个散热管道(9)外的散热装置(10),多个散热管道(9)的一端通过集气连接箱(7)与上述进气管道(6)或出气管道(12)相连通,多个散热管道(9)的另一端与上述集气过渡箱(8)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10)呈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上开设有多个供相对应的散热管道(9)穿过的孔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9)内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散热管道(9)分隔成多个相连通的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房(1)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两组固定在支架(13)上方的余热利用装置,每组余热利用装置均包括十五个散热管道(9),十五个散热管道(9)呈五排三列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6)内设置有引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9)为多根焊管通过对接法兰(11)连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管(2)通过第二烟管(3)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第二烟管(3)通过其下端固定于地面上。
CN201920987276.1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 Active CN210135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7276.1U CN210135792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7276.1U CN210135792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5792U true CN210135792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5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87276.1U Active CN210135792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5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35792U (zh) 一种利用退火炉烟气余热的烘干房
CN205119712U (zh) 一种高效钢丝在线烘箱
CN203310092U (zh) 热水锅炉烟气余热用高效热能回收机组
CN202267240U (zh)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3364410U (zh) 顶置吸气式换热器结构
CN107726345B (zh) 一种电厂净烟气再热系统
CN205174814U (zh) 一种新型实用高效热风炉
CN202141293U (zh) 一种干燥设备
CN103499141A (zh) 顶置吸气式换热器结构
CN201935597U (zh) 一种工业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2746547U (zh) 一种可燃气体预热装置
CN210332239U (zh) 电厂烟气排放系统及脱硫装置
CN209672903U (zh) 油田集输两用换热器
CN208687982U (zh) 一种热风炉
CN201637103U (zh) 一种热风炉
CN105241197A (zh) 一种高效钢丝在线烘箱
CN104006528A (zh) 顶置吸气式换热器结构
CN104006529A (zh) 多房间供暖的热风式生物质颗粒壁炉
CN202361659U (zh) 新型太阳能空气加热器
CN206222954U (zh) 环保型加热炉装置
CN204513434U (zh) 一种火力发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879074Y (zh) 具有三个换热管组的卧式热风炉
CN212746938U (zh) 一种大型生物质热风炉换热器
CN204987072U (zh) 一种提高锅炉进风温度的换热装置
CN213060973U (zh) 隧道式取向硅钢高温退火炉余热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