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3263U - 轮胎碰垫 - Google Patents

轮胎碰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3263U
CN210133263U CN201920830183.8U CN201920830183U CN210133263U CN 210133263 U CN210133263 U CN 210133263U CN 201920830183 U CN201920830183 U CN 201920830183U CN 210133263 U CN210133263 U CN 210133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fender
sleeve
chain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01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钊
岳小林
刘友
刘广奎
解雄雷
马明轩
孙可义
曲兆明
李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Huanghua Port Co ltd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Huanghua 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Huanghua 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301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3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3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3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舾装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轮胎碰垫,包括轮胎(3)、用于连接船舶的链条,其中,所述轮胎碰垫还包括沿所述轮胎(3)的周向固定安装于所述轮胎(3)的至少两个轮胎固定组件(1)以及用于使所述轮胎固定组件(1)互相连接的连接件(2),所述轮胎(3)通过所述轮胎固定组件(1)与所述链条连接。链条通过轮胎固定组件与轮胎连接,避免了作业过程中铁链与轮胎直接接触造成的对轮胎的拉扯、扭曲、摩擦,导致的轮胎贯穿孔撕裂问题。

Description

轮胎碰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舾装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碰垫。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拖船的轮胎碰垫的固定方式为在轮胎圆周方向均匀布置4个孔,然后用铁链穿孔后通过卸扣与船体眼板固定,铁链与轮胎孔直接接触,在作业过程中拉扯、扭曲、摩擦的复杂受力环境下,极容易发生贯穿孔撕裂,严重情况时造成轮胎脱落入海,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减小在作业过程中轮胎发生管穿孔撕裂几率的轮胎碰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因为铁链与轮胎孔直接接触,导致在作业过程中轮胎收到铁链拉扯、扭曲、摩擦的复杂受力环境下,极容易发生贯穿孔撕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轮胎碰垫,该轮胎碰垫能够解决作业过程中铁链对轮胎的拉扯、扭曲、摩擦等受理环境下导致的轮胎贯穿空撕裂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碰垫,包括轮胎、用于连接船舶的链条,所述轮胎碰垫还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固定安装于所述轮胎的至少两个轮胎固定组件以及用于使所述轮胎固定组件互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轮胎通过所述轮胎固定组件与所述链条连接。
优选的,所述轮胎的胎面处设置有开孔,所述轮胎固定组件包括两端从所述开孔伸出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止挡于所述开孔两端面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套管和贯穿所述套管设置的紧固件,所述第一止挡部为设置于所述轮胎胎面的外侧的顶护板,所述第二止挡部为设置于所述轮胎胎面的内侧的底护板,所述紧固件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顶护板和底护板。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直径与所述轮胎的开孔孔径相匹配,且所述套管的高度与所述轮胎的胎面的厚度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套管与所述顶护板或底护板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顶护板的底部或所述底护板的顶部设置有圆形的凸台,所述凸台的直径与所述套管的孔径相匹配以能够套入所述套管中。
优选的,所述底护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吊环,所述连接件滑动套设于所述吊环。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链条和用于调整所述连接链条长度的紧涨器。
优选的,所述轮胎设置有两个所述开孔,且两个所述开孔的轴线的夹角为90度。
优选的,所述顶护板与底护板的直径为所述轮胎宽度的1/5至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铁链通过轮胎固定组件与轮胎固定,并且多个轮胎固定组件之间具有连接件,能够减小铁链直接对轮胎的摩擦及扭曲,并且通过各轮胎固定组件之间的连接件,使各轮胎固定组件的位置相对于轮胎稳定,以使连接件承受铁链的拉力,进一步减小铁链对轮胎的损耗,延长了轮胎碰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气轮胎碰垫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轮胎固定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顶护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固定组件, 202:连接链条,
2:连接件, 1011:套管,
3:轮胎, 1012:紧固件,
101:连接部, 1021:凸台,
102:顶护板, 1031:吊环,
103:底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照附图所示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碰垫,该轮胎碰垫包括轮胎3、用于连接船舶的链条,所述轮胎碰垫还包括沿所述轮胎3的周向固定安装于所述轮胎3的至少两个轮胎固定组件1以及用于使所述轮胎固定组件1互相连接的连接件2,所述轮胎3通过所述轮胎固定组件1与所述链条连接。
通过此技术方案,轮胎固定组件1与轮胎3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或铆钉等方式使轮胎固定组件1与轮胎3固定,链条通过轮胎固定组件1与轮胎3连接,避免了链条直接通过轮胎3开孔链接时链条对轮胎3直接造成的摩擦及扭曲,通过轮胎3周面多个轮胎固定组件1以及链条连接能够使该轮胎3相对于船舶的位置固定,多个轮胎固定组件1之间安装有连接件2,能够在多个轮胎固定组件1之间形成连接,使各连接件2能够拉紧,但不会使轮胎3的形状因拉力发生变形。其中,连接件2可以为铁链,或者硬质金属杆等不易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通过该连接件2使轮胎3周面上多个轮胎固定组件1在链条拉拽的环境下,能够承受拉力,保持各个轮胎固定组件1相对于轮胎3的位置固定,从而使轮胎3保持原本的形状避免由于铁链的拉拽导致轮胎3的变形。
轮胎固定组件1可以通过各种适当方式固定于轮胎3,可选的,轮胎3的胎面处设置有开孔,所述轮胎固定组件1包括两端从所述开孔伸出的连接部101和从所述连接部101的两端止挡于所述开孔两端面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胎面处的开孔孔径为胎面宽度的1/10至1/8,在保证连接部101能够穿过的同时避免因开孔过大造成对轮胎3结构的损害,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分别位于轮胎3胎面的内侧和外侧,与连接部101配合固定,使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处于合适的位置,以限制轮胎固定组件1的连接部101在胎面开孔内部窜动,减小轮胎固定组件1对轮胎3的摩擦造成开孔处的磨损。
如图2所示,该连接部101可以包括套管1011和贯穿所述套管设置的紧固件1012,所述第一止挡部为设置于所述轮胎3胎面的外侧的顶护板102,所述第二止挡部为设置于所述轮胎3胎面的内侧的底护板103,所述紧固件1012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顶护板和底护板。通过紧固件1012使顶护板102和底护板103可拆卸的固定在轮胎3胎面,该紧固件1012可以为螺栓等,并且可以为多个螺栓共同安装,以增加固定强度,通过此种方案,轮胎固定组件1为分体结构,方便该轮胎固定组件1在轮胎3胎面的安装,另外紧固件1012位于套管1011内部,能够使紧固件1012免受侵蚀、破坏。
套管1011的直径与所述轮胎3的开孔孔径相匹配,且所述套管1011的高度与所述轮胎3的胎面的厚度相匹配。套管1011直径与开孔相匹配,避免了因开孔相对于套管1011直径过大,造成套管1011在开孔内活动空间过大,同时套管1011的高度匹配胎面的厚度,使顶护板102与底护板103能够与胎面接触,并且不至于对胎面造成挤压,以避免套管1011在开孔内窜动,进一步降低了轮胎固定组件1对轮胎3开孔的摩擦。
为增加连接强度,套管1011与所述顶护板102或底护板103通过焊接固定。通过此种技术方案,在对轮胎固定组件1进行安装或拆卸时,仅需对两个部件进行操作,简化了操作步骤。
可选的,顶护板102的底部或底护板的顶部设置有圆形的凸台1021,所述凸台1021的直径与所述套管1011的孔径相匹配以能够套入所述套管1011中。在轮胎固定组件1安装过程中由于套管1011需要穿过轮胎3的胎面与顶护板102或底护板103连接,会带来位置校准问题,未与套管1011焊接固定的顶护板102底部或底护板103的顶部设置凸台1021,能够在安装过程中通过该凸台1021进行定位,以降低安装难度。
底护板10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件2相连的吊环1031,连接件2可以滑动套设于吊环1031。通过各个底护板103底部的吊环1031,使连接件101的连接处与轮胎固定组件1的连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连接件101处于拉进状态时连接件101与轮胎固定组件1的连接处的拉力方向与连接件101的长度方向相同,降低连接处的损耗。
另外,连接件2可以包括连接链条202和用于调整所述连接链条202长度的紧涨器201。通过该紧涨器201,能够在连接链条202两端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对其长度进行调整,并且增加了连接件101的适配度。
此外,轮胎3可以设置有两个所述开孔,且两个所述开孔的轴线的夹角为90度。通过此种方案,两个轮胎固定组件1通过两个开孔固定,并通过链条连接到船舶,能够在使用最少的轮胎固定组件1的情况下,对轮胎进行固定,节省了成本,开孔的轴线夹角过小(趋近于0度)时轮胎3容易产生晃动,当开孔的轴线夹角过大(趋近于180度)时,轮胎3容易发生反转,因此在开孔轴线夹角90度时为最优角度。
本实用新型中,顶护板102与底护板103的直径可以为所述轮胎宽度的1/5至1/3。由于轮胎3胎面具有弧度,顶护板102与底护板103面积过大的情况下安装,容易造成轮胎表面被顶护板102或底护板103挤压,面积过小会影响对轮胎3限位作用,在轮胎3宽度的1/5至1/3的情况下能够在降低对轮胎3表面挤压的情况下对轮胎3进行限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轮胎碰垫,所述轮胎碰垫包括轮胎(3)、用于连接船舶的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碰垫还包括沿所述轮胎(3)的周向固定安装于所述轮胎(3)的至少两个轮胎固定组件(1)以及用于使所述轮胎固定组件(1)互相连接的连接件(2),所述轮胎(3)通过所述轮胎固定组件(1)与所述链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3)的胎面处设置有开孔,所述轮胎固定组件(1)包括两端从所述开孔伸出的连接部(101)和从所述连接部(101)的两端止挡于所述开孔两端面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1)包括套管(1011)和贯穿所述套管设置的紧固件(1012),所述第一止挡部为设置于所述轮胎(3)胎面的外侧的顶护板(102),所述第二止挡部为设置于所述轮胎(3)胎面的内侧的底护板(103),所述紧固件(1012)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顶护板和底护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11)的直径与所述轮胎(3)的开孔孔径相匹配,且所述套管(1011)的高度与所述轮胎(3)的胎面的厚度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11)与所述顶护板(102)或底护板(103)通过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护板(102)的底部或所述底护板的顶部设置有圆形的凸台(1021),所述凸台(1021)的直径与所述套管(1011)的孔径相匹配以能够套入所述套管(1011)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10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件(2)相连的吊环(1031),所述连接件(2)滑动套设于所述吊环(10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连接链条(202)和用于调整所述连接链条(202)长度的紧涨器(20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3)设置有两个所述开孔,且两个所述开孔的轴线的夹角为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护板(102)与底护板(103)的直径为所述轮胎宽度的1/5至1/3。
CN201920830183.8U 2019-06-03 2019-06-03 轮胎碰垫 Active CN210133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0183.8U CN210133263U (zh) 2019-06-03 2019-06-03 轮胎碰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0183.8U CN210133263U (zh) 2019-06-03 2019-06-03 轮胎碰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3263U true CN210133263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6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0183.8U Active CN210133263U (zh) 2019-06-03 2019-06-03 轮胎碰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3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67841A (en) Fairing assembly for towed underwater cables
EP3733429A1 (en) Non-pneumatic tire
US7481595B2 (en) Ball joint
EP2704910A2 (en) Shackle or clevis mount fitting for steel cable and synthetic rope end loops
CN210133263U (zh) 轮胎碰垫
WO2014152204A1 (en) Tow adapter
US20150246578A1 (en) Multi-piece rim assembly
US4635953A (en) Tow cable with bracket and storage means
US11472244B2 (en) Skid plate with recovery point
EP2953817B1 (en) Attachment system for attaching an external component to a chassis of a vehicle
CN111823786A (zh) 一种汽车爆胎应急支撑装置
AU2018100552A4 (en) A trailer coupling mount
US4243088A (en) Skidder ring and chain connecting means
US10473188B2 (en) Shackle guard and spacer with tether
CN210454358U (zh) 全承载可调式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CN211441876U (zh) 拖挂总成和具有其的车架、车辆
CN210652554U (zh) 一种柔性带式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US3920266A (en) Dual purpose trailer sway control device and safety connector for mounting on either the towed or towing vehicle
US4006917A (en) Energy absorbing pull hook for construction vehicles
CN212951056U (zh) 一种悬挂式船用靠帮装置
CN211314363U (zh) 用于电子水泵的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CN210851919U (zh) 汽车控制臂、悬架系统及汽车
CA2984114C (en) Tow kit having thimble slider
US4408556A (en) Fender, respectively plug for a fender
CN219988926U (zh)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Shenhua Ener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oneng Huanghua Por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HUA HUANGHUA POR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