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7742U - 车用门锁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用门锁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7742U
CN210127742U CN201920579688.1U CN201920579688U CN210127742U CN 210127742 U CN210127742 U CN 210127742U CN 201920579688 U CN201920579688 U CN 201920579688U CN 210127742 U CN210127742 U CN 210127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rotating body
handle
pawl
doo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96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卿艳青
邓希来
邓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796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7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7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7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门锁及车辆,包括旋转体、棘轮、把手、棘爪、锁舌,所述旋转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车门内表面的预定位置,所述棘轮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预定位置且介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车门内表面之间,所述把手与所述旋转体固定连接,所述棘爪能够枢转地与所述把手连接并能够与所述棘轮啮合或解除啮合,所述锁舌与所述旋转体连接,所述锁舌能够伸出或缩回所述车门内表面的边沿以锁定或者解锁车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门锁及车辆,利用棘轮棘爪啮合锁止把手从而锁止门锁。

Description

车用门锁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门锁及车辆。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遭遇较恶劣的野外路况,或者轮下爆炸冲击的等情况。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单点碰锁锁止结构或者连杆锁锁止结构对车门进行锁止。
正因如此,单点碰锁锁止结构在面临上述情况时,由于车门本身重量大,门锁在扭力的作用下,很容易被破坏;连杆锁锁止结构缺少极限位置锁止装置,仅靠车门密封胶条的弹力对车门进行锁止,在面临上述情况时,门锁有自动弹开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门锁及车辆,以解决单点碰锁结构和连杆锁结构在遭遇恶劣野外路况或者轮下爆炸冲击等情况车门无法锁止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门锁,所述车用门锁包括:
旋转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车门内表面的预定位置;
棘轮,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预定位置且介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车门内表面之间;
把手,与所述旋转体固定连接,从而与所述旋转体同步旋转;
棘爪,与所述把手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把手枢转,所述棘爪能够与所述把手一起运动,所述棘爪能够与所述棘轮啮合或解除啮合;
以及锁舌,与所述旋转体连接,并随着所述第旋转体的旋转,所述锁舌伸出到所述车门内表面的外部以锁定车门或缩回到所述车门内表面的内部以解除车门的锁定。
优选地,所述旋转体包括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车门内表面的第一预定位置,所述第二旋转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车门内表面的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分开的第二预定位置,所述车用门锁还包括传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联接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联动,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二旋转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构件采用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体铰接,所述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体铰接,随着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同步旋转,带动所述传动连杆运动,进而使所述第二旋转体旋转,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缘的内侧设置有限位铰接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体采用第一链轮,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链轮的外缘的内侧,所述第一链轮的外缘的内侧还设置有限位铰接点;所述传动构件采用链条,所述第二旋转体采用第二链轮,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链轮同步旋转,从而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第二链轮旋转。
优选地,所述车用门锁还包括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的第一端铰接于固定在所述车门内表面的弹簧构件座上,所述弹簧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铰接点铰接,用于在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时,对所述第一旋转体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把手还包括按钮、压缩弹簧和杆构件,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按钮接触,所述压缩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把手的与所述棘爪相反的端部处并始终被施加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力,所述杆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所述杆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棘爪铰接,在通过外力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杆构件的第二端驱动所述棘爪枢转,以能够使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解除啮合。
优选地,所述锁舌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二旋转体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锁舌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体铰接,所述连杆、所述第二旋转体和所述锁舌三者能够联动。
优选地,所述车用门锁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车门内表面上的导向座,所述锁舌能够滑动地装配于所述导向座。
优选地,所述车用门锁还包括碰锁机构,用于辅助锁定车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用门锁及安装所述车用门锁的车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门锁及车辆,利用棘轮棘爪啮合锁止把手从而锁止门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门锁的可靠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门锁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把手和锁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把手,11-按钮,12-压缩弹簧,13-杆构件,2-棘爪,21-棘爪轴, 3-棘轮,4-第一旋转体,41-第一基部,42-凸出块,5-弹簧构件,51-弹簧构件座,6-传动构件,7-第二旋转体,71-第二基部,72-第一凸出部,73- 第二凸出部,74-第三凸出部,8-第一锁舌,81-第一导向座,82-第一连杆, 9-第二锁舌,91-第二导向座,92-第二连杆,10-碰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门锁,包括:把手1、棘爪2、棘轮3、第一旋转体4、弹簧构件5、传动构件6、第二旋转体7、第一锁舌 8、第二锁舌9、碰锁10。以下将具体描述车用门锁的上述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动作。
第一旋转体4设置在车门内表面的第一预定位置,并且能够绕轴自由旋转,可选地,第一旋转体4可以采用单独的基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体4包括第一基部41和固定于第一基部41的外缘处的凸出块42;凸出块42设置有限位铰接点,用于与弹簧构件5铰接第一基部41和凸出块 42可采用金属材料,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铸造直接得到一体成型的第一旋转体4。
可选地,棘轮3可采用金属材料,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地设置在第一预定位置且介于第一旋转体4与车门内表面之间,即棘轮3与第一旋转体4 同轴,从而能够提高棘轮3与第一旋转体4的装配性,然而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棘轮3与棘爪2的啮合,棘轮3不必须与第一旋转体4同轴。
可选地,把手1可采用中空的圆筒管状结构,例如可采用金属材料,与第一旋转体4通过焊接等方式于第一旋转体4的第一基部41外缘处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与第一旋转体4同步旋转。也就是说,操作人员可把持把手1对其施力,带动把手1旋转,进而使第一旋转体4同步旋转。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门锁安装于车门上时,把手1的上端安装有按钮11、压缩弹簧12和杆构件13,压缩弹簧12的第一端固定在把手1内,即压缩弹簧12的第一端与把手1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2的第二端与按钮11接触,即压缩弹簧12的第二端始终对按钮11施力,并且压缩弹簧1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因此按钮11始终被施加压缩弹簧12的弹性压缩力,从而起到限制按钮11位置、保证按钮11按压后复位的作用;此外,按钮11与杆构件1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因此,杆构件13可以与按钮 11一起相对于把手1的轴向运动,例如,该固定连接可以是在按钮11的下方设置内螺纹孔,在杆构件13的第一端设置有螺纹,杆构件13与按钮11 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杆构件13的下端(即第二端)通过销与棘爪2铰接,使得棘爪2可以和把手1一起运动,且棘爪2可以通过安装在其中部的棘爪轴21旋转而相对于把手1枢转,使得随着棘爪2绕棘爪轴21的枢转,棘爪2能够与棘轮 3啮合或者解除啮合,在门锁安装于车门上时,门锁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把手位于左极限位置,棘爪2与棘轮3处于啮合状态,此时把手1被锁止,当按下按钮11,同时带动杆构件13向下运动,驱动棘爪2绕着棘爪轴21 旋转,使得棘爪2被抬起,从而解除棘爪2与棘轮3的啮合。
可选地,弹簧构件5采用压缩气弹簧,压缩气弹簧的第一端与弹簧构件座51铰接,弹簧构件座51固定在车门内表面上,压缩气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一旋转体4的凸出块42于限位铰接点处铰接,因此旋转从而在棘爪2 与棘轮3啮合时,对第一旋转体4的凸出块42产生推力,以对第一旋转体 4进行限位,进而对把手1进行限位;此外,弹簧构件5还可以采用压缩螺旋弹簧。
第一旋转体4通过传动构件6与第二旋转体7联接传动,第二旋转体7 安装在车门内表面的与第一预定位置分开的第二预定位置,第二旋转体7 也可绕轴自由旋转;可选地,第二旋转体7可以采用单独的基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体7包括第二基部71和分布在该第二基部71的外缘的第一凸出部72、第二凸出部73以及第三凸出部74,可选地,第二基部71 和各个凸出部可采用金属材料,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铸造直接得到一体成型的第二旋转体7;
可选地,如图1所示,传动构件6可采用传动连杆,传动连杆的第一端与凸出块42铰接,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三凸出部74铰接,从而实现第一旋转体4、传动连杆和第二旋转体7三者联动。具体地,在实施例中,在棘爪2与棘轮3处于解除啮合的状态下,例如操作者使把手1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一旋转体4顺时针旋转,使得传动连杆运动(旋转),从而使第二旋转体7逆时针旋转,反之亦然。
锁舌、连杆和导向座结构至少为一组,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组锁舌、连杆和导向座结构。第一锁舌8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向座81内,第二锁舌9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导向座91内,第一锁舌8和第二锁舌9均具有自由端,用于与车门门框的锁槽配合以锁定车门,第一锁舌8和第二锁舌9的滑动的方向均大体上垂直于车门的边沿,第一导向座81和第二导向座91关于第二基部71的旋转中心呈中心对称;可选地,锁舌的材料可以采用韧性较高的合金材料;第一锁舌8的非自由端与第一连杆82铰接,第一连杆82的另一端与第一凸出部72于第一铰接点处铰接,第二锁舌9的非自由端与第二连杆9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92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出部 73于第二铰接点处铰接。当如上所述使第二旋转体7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锁舌8和第二锁舌9同步伸出或者缩回车门边沿,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连线须为以第二基部71的旋转中心为圆心的圆的直径,这样保证了第一锁舌8和第二锁舌9滑动的距离始终相同,实现对车门的有效锁定。
可选地,还可以在车门的内表面安装碰锁10,碰锁10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碰锁,用于辅助锁定车门,其结构、材料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尽管未示出,但是第一旋转体4、第二旋转体7和传动构件6 还可以采用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链条传动,把手1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安装在第一链轮的外缘的内侧,弹簧构件5铰接于第一链轮的外缘的内侧的限位铰接点处,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92分别铰接于第二链轮的外缘的内侧的符合本实施例上述要求的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处。对于该实施例的操作过程描述如下。
具体地,在实施例中,在棘爪2与棘轮3处于解除啮合的状态下,例如操作者使把手1顺时针旋转,带动作为第一旋转体4的第一链轮顺时针旋转,带动链条运动(旋转),从而使作为第二旋转体7的第二链轮顺时针旋转,反之亦然。可选地,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92与对应的锁舌连接端之间继续加入旋转体(同时对应缩短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92的长度以保证整个门锁机构的尺寸在车门表面范围内),再于新增加的旋转体上继续增加连杆、锁舌和导向座结构。
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只是第一导向座81和第二导向座91相对于第二旋转体7的旋转中心呈中心对称的情况,因此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位置关系须满足本实施例上述要求,然而,不限于此,当第一导向座81和第二导向座91不满足本实施例中的位置关系时,可对应调整第一铰接点或者第二铰接点的位置,同时对应调整第一连杆82或者第二连杆92 的长度,以保证第一锁舌8与第二锁舌9在第二旋转体7旋转时,滑动的距离始终相同。
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旋转体4,第二旋转体7和传动构件6三者联动的传动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为省力,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单独的旋转体,将棘轮3、棘爪2、把手1、弹簧构件5如上述安装于第一旋转体4上的方式安装于该旋转体,同时将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92如上述安装于第二旋转体7上的方式安装于该旋转体,同样可以实现把手1转动时,第一锁舌8与第二锁舌9同步滑入或滑出车门边沿,并通过棘轮3、棘爪2对把手1进行锁止从而对门锁进行锁止。
可选地,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旋转体7上继续增加连杆、锁舌和导向座结构。
也就是说,在实施例中,虽然在图2中仅仅示出了通过两个锁舌及其对应结构实现车门的锁定,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增加锁舌及其对应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于车门的锁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车用门锁及安装该车用门锁的车门,除此之外,该车辆的其余部分与常用车辆并无区别,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安装该车用门锁的车门为例,说明车用门锁工作原理:
开门过程:
步骤一,解锁把手1:手握把手1,按压按钮11,克服压缩弹簧12的压缩力,带动杆构件13相对于把手1运动,使杆构件13驱动棘爪2绕棘爪轴21旋转,进而使棘爪2脱离棘轮3,即棘爪2与棘轮3解除啮合;
步骤二,解锁门锁:保持棘爪2脱离状态,即保持棘爪2与棘轮3解除啮合,同时向左旋转把手1使第一旋转体4逆时针旋转,使得传动连杆运动,带动第二旋转体7顺时针旋转,进而通过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92 带动第一锁舌8和第二锁舌9缩回到车门内表面内,松开按钮11,棘爪2 与棘轮3再次啮合实现把手1锁止,最后打开碰锁10,如此完成车门的解锁。
关门过程:
步骤一,碰锁10自动锁止:在确保车门锁舌完全处于车门内表面内,拉动车门至车体,即实现碰锁10关闭。
步骤二,手动锁止门锁:首先解锁把手1,步骤与开门过程的解锁把手 1的步骤类似,之后保持棘爪2脱离状态,即保持棘爪2与棘轮3解除啮合,同时向右旋转把手1使第一旋转体4顺时针旋转,使得传动连杆运动,带动第二旋转体7逆时针旋转,进而通过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92带动第一锁舌8和第二锁舌9伸出到车门内表面的外部,完成对车门上锁,并松开按钮11,棘爪2与棘轮3再次啮合实现把手1锁止,即实现车门的锁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门锁包括:
旋转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车门内表面的预定位置;
棘轮,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预定位置且介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车门内表面之间;
把手,与所述旋转体固定连接,从而与所述旋转体能够同步旋转;
棘爪,与所述把手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把手枢转,所述棘爪能够与所述把手一起运动,所述棘爪能够与所述棘轮啮合或解除啮合;
以及锁舌,与所述旋转体连接,并随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所述锁舌伸出到所述车门内表面的外部以锁定车门或缩回到所述车门内表面的内部以解除车门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包括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车门内表面的第一预定位置,所述第二旋转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车门内表面的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分开的第二预定位置,所述车用门锁还包括传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联接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并使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联动,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二旋转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构件为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体铰接,所述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体铰接,随着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旋转体能够同步旋转,带动所述传动连杆运动,进而使所述第二旋转体旋转,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缘的内侧设置有限位铰接点。
4.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体为第一链轮,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链轮的外缘的内侧,所述第一链轮的外缘的内侧还设置有限位铰接点,所述传动构件为链条,所述第二旋转体为第二链轮,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链轮能够同步旋转,从而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第二链轮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门锁还包括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的第一端铰接于固定在所述车门内表面的弹簧构件座上,所述弹簧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铰接点铰接,用于在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时,对所述第一旋转体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按钮、压缩弹簧和杆构件,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按钮接触,所述压缩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把手的与所述棘爪相反的端部处并始终被施加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力,所述杆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所述杆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棘爪铰接,在通过外力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杆构件的第二端驱动所述棘爪枢转,以能够使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解除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二旋转体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锁舌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体铰接,所述连杆、所述第二旋转体和所述锁舌三者能够联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车门内表面上的导向座,所述锁舌能够滑动地装配于所述导向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碰锁机构,用于辅助锁定车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门锁及安装所述车用门锁的车门。
CN201920579688.1U 2019-04-25 2019-04-25 车用门锁及车辆 Active CN210127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9688.1U CN210127742U (zh) 2019-04-25 2019-04-25 车用门锁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9688.1U CN210127742U (zh) 2019-04-25 2019-04-25 车用门锁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7742U true CN210127742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1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9688.1U Active CN210127742U (zh) 2019-04-25 2019-04-25 车用门锁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77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871A (zh) * 2022-01-11 2022-04-19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可调整角度的机械加工工装
CN116220482A (zh) * 2023-03-20 2023-06-0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集成式车辆门锁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871A (zh) * 2022-01-11 2022-04-19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可调整角度的机械加工工装
CN114367871B (zh) * 2022-01-11 2022-11-25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可调整角度的机械加工工装
CN116220482A (zh) * 2023-03-20 2023-06-0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集成式车辆门锁及车辆
CN116220482B (zh) * 2023-03-20 2024-04-2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集成式车辆门锁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27742U (zh) 车用门锁及车辆
US8622443B2 (en) Lost motion cam actuating device
US9021743B2 (en) Device to assist the opening of a covering element pivotably mounted relative to an edge of a frame
US20160368543A1 (en) Tailgate latching architecture for cost and performance
EP3263450B1 (fr) Atterrisseur d'aéronef à actionneur de manoeuvre rotatif
CN103249598A (zh) 双运动可展的开车辆上落踏板
JP2009522160A (ja) 自動ロックおよび待避を有するドアハンドルロック組立体
EP2843168B1 (de) Kraftfahrzeugschloss
CN111894350A (zh) 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
CN109441261B (zh) 一种轨道车辆手动铰链门锁闭装置及轨道车门
WO2014117126A1 (en) Bracing mechanisms for foldable bicylces
US4095493A (en) Tong locking mechanism
CN111232180B (zh) 飞机舱门阵风锁装置
CN212507764U (zh) 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机构
US10227803B2 (en) Locking device
US20140001776A1 (en) Actuator Mechanism for Door Latch
CN111075276A (zh) 一种防爆门组件
CN109484271B (zh) 一种自卸车的后厢门锁紧装置
JPH0882140A (ja) 錠止用ハンドル装置
CN201763083U (zh) 汽车中门锁
CN220621473U (zh) 车门锁
CN220184877U (zh) 一种车厢斗卷帘盖锁
WO2018049942A1 (zh) 折叠锁定机构
CN205476965U (zh) 一种平推式逃生推杠锁
CN114620177B (zh) 折叠自行车全隐藏式折叠锁扣及具有其的折叠自行车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3

Address after: 413062 Floor 3, No. 1 Factory Building, Sany Zhongyang Industrial Park, East New District, Yuxiangshan Street,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101, Shiba Village, Henglongqiao Town)

Patentee after: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Sanyi Industrial City, Jingkai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