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3187U - 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3187U
CN210123187U CN201920903068.9U CN201920903068U CN210123187U CN 210123187 U CN210123187 U CN 210123187U CN 201920903068 U CN201920903068 U CN 201920903068U CN 210123187 U CN210123187 U CN 210123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box
housing
controll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30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俊飞
邱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30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3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3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3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电控盒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插入口,控制器适于穿过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相连以封闭所述第一壳体;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上,所述止挡部的部分与所述插入口正对,在所述控制器容纳在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控制器的外壁抵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电控盒,便于从电控盒内取出控制器,便于实现对控制器的装拆,从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维修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内要配备控制器,用来检测、检修空调器。为保护控制器不受淋雨或破坏,往往要将控制器设在电控盒内,然而控制器不便从电控盒内取出,装拆繁琐,从而对空调器的检修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电控盒,便于从电控盒内取出控制器,便于实现对控制器的装拆,从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维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器的电控盒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插入口,控制器适于穿过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相连以封闭所述第一壳体;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上,所述止挡部的部分与所述插入口正对,在所述控制器容纳在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控制器的外壁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在控制器容纳在安装槽内时,止挡部与控制器的外壁抵接以使得控制器在电控盒内的定位可靠,在需要将控制器从安装槽内取出时,止挡部可与控制器脱离抵接配合,从而便于将控制器从电控盒内取出,便于装拆,进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维修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两个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限定出所述安装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部均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靠近另一个所述支撑部的方向延伸;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其中,所述插入口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在止挡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在所述止挡位置,所述止挡部的部分与所述插入口正对以抵接至所述控制器的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上设有柔性件,在所述止挡部抵接至所述控制器时,所述柔性件位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控制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空调器的机壳相连,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扣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可枢转,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壳体沿其枢转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可枢转,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安装部分离;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控制器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包括:第一枢转部,所述第一枢转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二枢转部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枢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二枢转部围绕所述枢转轴可转动,且所述第二枢转部沿所述枢转轴的长度方向可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转部包括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枢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二枢转部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所述枢转轴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为通孔,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孔;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一孔沿所述枢转轴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孔的横截面积;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可枢转,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孔内,且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第一孔分离;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孔内,且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一敞开口和第二敞开口,所述第一敞开口与所述插入口正对;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敞开口;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垂直设置且用于遮挡所述第二敞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第一敞开口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包裹所述第一敞开口的部分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第二敞开口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包裹所述第二敞开口的部分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边包括限位部,在所述控制器的插入方向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且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朝向所述安装腔内部翻折,所述第三翻边沿所述第一敞开口周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朝向所述安装腔内部翻折,所述第四翻边沿所述第二敞开口周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在控制器容纳在安装槽内时,止挡部与控制器的外壁抵接以使得控制器在电控盒内的定位可靠,在需要将控制器从安装槽内取出时,止挡部可与控制器脱离抵接配合,从而便于将控制器从电控盒内取出,便于装拆,进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维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控盒安装在空调器的机壳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和电控盒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和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位于第二位置,空调器的电控盒处于不可打开状态;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位于第一位置,空调器的电控盒处于可打开状态;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控盒处于打开状态;
图9是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安装到空调器的机壳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C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和控制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控盒100;
第一壳体1;第一敞开口1a;第二敞开口1b;
安装槽11;插入口12;
支撑部13;第一支撑板131;散热孔1311;第二支撑板132;第三支撑板133;后盖支撑134;
连接件14;
第二卡接部15;第一凸起段151;第二凸起段152;
第三翻边16;
第四翻边17;
第二壳体2;第一板体21;第一翻边211;第二板体22;第二翻边221;限位部222;
安装部24;第一孔241;第二孔242;
止挡部3;
柔性件4;第一柔性段41;第二柔性段42;
连接板5;第一卡接部51;
枢转轴6;
第一枢转部7;第一定位部71;第二定位部72;
第二枢转部8;滑动部81;
控制器200;
机壳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控盒100。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控盒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止挡部3。例如,电控盒可以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机壳300上。
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内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具有插入口12,控制器200适于穿过插入口12插入安装槽11内,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地相连以封闭第一壳体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止挡部3和空调器的控制器200均位于容纳空间内。
参照图3所示,止挡部3连接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其中一个上,止挡部3的部分与插入口12正对,在控制器200容纳在安装槽11内时、止挡部3与控制器200的外壁抵接。同时,在需要将控制器200从安装槽11内取出时,止挡部3可与控制器200脱离抵接配合,从而便于将控制器200从电控盒100内取出,便于装拆,进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维修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控盒100,在控制器200容纳在安装槽11内时,止挡部3与控制器200的外壁抵接以使得控制器200在电控盒100内的定位可靠,在需要将控制器200从安装槽11内取出时,止挡部3可与控制器200脱离抵接配合,从而便于将控制器200从电控盒100内取出,便于装拆,进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维修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1内设有两个支撑部13,两个支撑部13在第一壳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两个支撑部13和第一壳体1的内壁限定出安装槽11。由此,通过两个支撑部13和第一壳体1限定出安装槽11,可使得安装槽11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可选地,两个支撑部13之间可设置后盖支撑134,后盖支撑134在第一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控制器200容纳在安装槽11内时、后盖支撑134与控制器200的底壁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9所示,每个支撑部13均包括第一支撑板131、第二支撑板132和第三支撑板133,第一支撑板131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的内壁相连,第一支撑板13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第一壳体1内部的方向延伸,其中,“靠近第一壳体1内部的方向”指的是靠近第一壳体1中心的方向,例如,第一支撑板131的另一端朝向远离连接板5的方向水平。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13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3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支撑板132朝向靠近另一个支撑部13的方向延伸,第三支撑板133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31、第二支撑板132和第一壳体1的内壁相连;其中,插入口12与第三支撑板133相对设置。由此,当控制器200容纳在安装槽11时,控制器200可与第一支撑板131、第二支撑板132、第三支撑板133和第一壳体1的内壁抵接,有利于实现对控制器200的可靠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9所示,第一支撑板131上设有散热孔1311,散热孔1311在第一支撑板13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支撑板131。由此,当空调器运行时,有利于增强控制器200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控制器200工作的可靠性。例如,散热孔1311可形成为多边形、椭圆形或圆形。可选地,第一支撑板131上可设有多个散热孔13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止挡部3在止挡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壳体1的内壁上,在止挡位置,止挡部3的部分与插入口12正对以抵接至控制器200的外壁,在打开位置,止挡部3脱离与控制器200的外壁的抵接且打开插入口12,检修人员可将控制器200自插入口12取出。由此,通过使得止挡部3在止挡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转动,使得控制器200便于从电控盒100内取出,便于装拆,从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维修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示,止挡部3上设有柔性件4,在止挡部3抵接至控制器200时,柔性件4位于止挡部3和控制器200之间。由此,可避免止挡部3和控制器200刚性接触,有利于减小在装拆过程中对控制器200的损伤,有利于保证控制器200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柔性件4形成为L形且包括第一柔性段41和与第一柔性段41相连的第二柔性段42,第一柔性段41与止挡部3相连,第二柔性段42与第二壳体2相连,在止挡部3抵接至控制器200时,第一柔性段41位于止挡部3和控制器200之间,第二柔性段42位于第二壳体2和控制器20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电控盒100包括连接板5,连接板5与空调器的机壳300相连,连接板5上设有第一卡接部51,第一壳体1上设有第二卡接部15,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15卡扣配合。由此,在安装电控盒100时,可先将连接板5安装到空调器的机壳300,接着使得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15卡扣配合以将电控盒100安装到连接板5,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控盒100的安装效率。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卡接部51形成为卡孔,第二卡接部15包括第一凸起段151和第二凸起段152,第一凸起段151与第一壳体1的朝向连接板5的侧壁相连,第一凸起段15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连接板5的方向延伸,第二凸起段152的一端与第一凸起段15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凸起段152的另一端向下竖直延伸,在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15卡扣配合时,第一凸起段151与卡孔配合,第二凸起段152与连接板5的远离第一壳体1的侧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示,止挡部3设于第二壳体2的内壁上。由此,在将第二壳体2连接到第一壳体1时,止挡部3顺势与控制器200的外壁抵接以实现对控制器200的定位,在打开电控盒100时,止挡部3与控制器200的外壁脱离配合,从而方便将控制器200从安装槽11内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所示,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可枢转,第二壳体2具有安装部24。
参照图6和图7所示,第二壳体2沿其枢转轴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壳体2不仅可以绕枢转轴6转动,还可以沿枢转轴6的轴向方向移动。例如,第二壳体2沿其枢转轴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
具体地,第一壳体1上设有连接件14,连接件14适于与安装部24连接,如图7所示,当第二壳体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可枢转,连接件14适于与安装部24分离,此时,可转动第二壳体2以打开电控盒100,并使得止挡部3打开插入口12,接着检修人员可自插入口12将控制器200从安装槽11内取出;
如图6所示,当第二壳体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连接,连接件14与安装部24连接,止挡部3与控制器200抵接,此时第二壳体2无法绕枢转轴6转动。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二壳体2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挡部3与控制器200的顶壁抵接,下述的第二板体22与控制器200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第二壳体2不仅可以绕枢转轴6转动,还可以沿枢转轴6的轴线方向移动,一方面只需将第二壳体2切换到第一位置(参照图7所示),接着检修人员就可转动第二壳体2以打开电控盒100(参照图8所示),并使得止挡部3打开插入口12,最后检修人员可自插入口12将控制器200从安装槽11内取出(参照图3所示),从而可避免打开或闭合空调器的电控盒100时繁琐的拆装过程,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利用第二壳体2沿其枢转轴6的轴线方向的移动,在第二位置使得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扣合,由此有利于保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配合的可靠性,有利于保证电控盒100的密闭性,有利于实现防水,从而可使得电控盒100内的控制器200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电控盒100包括第一枢转部7和第二枢转部8,第一枢转部7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二枢转部8与第二壳体2连接,枢转轴6穿设于第一枢转部7和第二枢转部8,第二枢转部8围绕枢转轴6可转动,且第二枢转部8沿枢转轴6的长度方向可移动。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第二壳体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示,第一枢转部7包括第一定位部71和第二定位部72,第一定位部71和第二定位部72沿枢转轴6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第二枢转部8包括滑动部81,滑动部81位于第一定位部71和第二定位部72之间,枢转轴6依次穿设于第一定位部71、滑动部81和第二定位部72。由此,通过使得第一枢转部7包括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定位部71和第二定位部72,第一定位部71和第二定位部72之间限定出滑动部81沿枢转轴6的滑动范围,有利于保证滑动部81沿枢转轴6移动的可靠性。
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枢转部7、第二枢转部8和枢转轴6被构造成合页结构,第一枢转部7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71和第二定位部72,第一定位部71和第二定位部72之间限定出滑动部81沿枢转轴6上下滑动的滑动空间,由此通过滑动部81沿枢转轴6的轴线方向在第一定位部71和第二定位部72之间的滑动,可改变第二壳体2的上下位置,从而使空调器的电控盒100可以打开或不可打开。
可选地,参照图5和图6所示,第一枢转部7与第一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或通过铆钉连接,从而易于实现第一枢转部7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连接;或者,第二枢转部8与第二壳体2通过螺钉连接、或通过铆钉连接,从而易于实现第二枢转部8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安装空间和生产成本,第一枢转部7与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枢转部8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安装部24为通孔,安装部24在第二壳体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壳体2,安装部24包括:第一孔241和第二孔242,第二孔242与第一孔241连通,第二孔242和第一孔241沿枢转轴6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孔24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孔242的横截面积,可选地,第二孔242位于第一孔241的上方,安装部24可以大体形成为葫芦形。
如图7所示,当第二壳体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可枢转,连接件14位于第一孔241内,且连接件14适于与第一孔241分离;如图6所示,当第二壳体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相连,连接件14位于第二孔242内,且连接件14适于与第二壳体2连接。由此,通过使得安装部24包括连通的第一孔241和第二孔242,且连接件14可位于第一孔241内或第二孔242内,便于实现第二壳体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用户对控制器200的检修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示,连接件14可以与第一壳体1螺纹连接,且连接件14旋入第一壳体1的深度可调。由此,可以通过控制连接件14的旋入深度来调节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连接的松紧程度,进而可实现在打开或关闭电控盒100时,无需拆卸连接件14,有利于提高控制器200的装拆效率。
例如,如图6所示,连接件14可以为螺钉,当第二壳体2处于第二位置时,连接件14位于第二孔242内,可通过加大连接件14的旋入深度,可使得螺钉压紧第二壳体2,从而有利进一步提高电控盒100的密闭性;当需要打开电控盒100时,可以减小连接件14的旋入深度,使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连接松动,从而可以让第二壳体2可以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接着可使得第二壳体2枢转以打开电控盒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1限定出安装腔,安装腔具有第一敞开口1a和第二敞开口1b以便于控制器200从安装槽11内取出,第一敞开口1a与插入口12正对,第二壳体2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用于遮挡第一敞开口1a,第二板体22与第一板体21垂直设置且用于遮挡第二敞开口1b。由此,通过设置可以遮挡第一敞开口1a和第二敞开口1b的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从而有利于壳体提高电控盒100在闭合状态下的密闭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控制器200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板体21具有第一翻边211,第一翻边211沿第一敞开口1a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包裹第一敞开口1a的部分边缘。由此,有利于提高第一板体21对第一敞开口1a的密封效果,有利于防止雨水等杂物通过第一敞开口1a进入电控盒100内,从而有利于保证控制器200工作的可靠性。例如,如图13所示,第一翻边211的一端与第一板体21的部分外周沿相连,第一翻边21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在第二位置使得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扣合,由此有利于保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配合的可靠性,有利于保证电控盒100的密闭性,从而可使得电控盒100内的控制器200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板体22具有第二翻边221,第二翻边221沿第二敞开口1b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包裹第二敞开口1b的部分边缘。由此,有利于提高第二板体22对第二敞开口1b的密封效果,有利于防止雨水等杂物通过第二敞开口1b进入电控盒100内,从而有利于保证控制器200工作的可靠性。例如,第二翻边221的一端与第二板体22的部分外周沿相连,第二翻边22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连接板51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翻边221包括限位部222,在控制器200的插入方向上,限位部222与第一板体21相对且间隔开。由此,通过设置限位部222,可以辅助限定第二壳体2相对第一壳体1在枢转轴6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范围,从而可以配合第一定位部71和第二定位部72形成双保险限位结构,避免在第一限位部222出现损坏时,第二壳体2超范围移动而出现的例如安装部24、连接件14损坏等失控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壳体1包括第三翻边16,第三翻边16朝向安装腔内部翻折,第三翻边16沿第一敞开口1a周向延伸。由此,有利于提高第一板体21和第一敞开口1a之间的密封效果,有利于防止雨水等杂物通过第一敞开口1a进入电控盒100内,从而有利于保证控制器200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壳体1包括:第四翻边17,第四翻边17朝向安装腔内部翻折,第四翻边17沿第二敞开口1b周向延伸。由此,有利于提高第二板体22和第二敞开口1b之间的密封效果,有利于防止雨水等杂物通过第一敞开口1a进入电控盒100内,从而有利于保证控制器200工作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控盒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控盒100,在控制器200容纳在安装槽11内时,止挡部3与控制器200的外壁抵接以使得控制器200在电控盒100内的定位可靠,在需要将控制器200从安装槽11内取出时,止挡部3可与控制器200脱离抵接配合,从而便于将控制器200从电控盒100内取出,便于装拆,进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维修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插入口,控制器适于穿过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相连以封闭所述第一壳体;
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上,所述止挡部的部分与所述插入口正对,在所述控制器容纳在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控制器的外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两个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限定出所述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均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方向延伸;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靠近另一个所述支撑部的方向延伸;
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其中,所述插入口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在止挡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在所述止挡位置,所述止挡部的部分与所述插入口正对以抵接至所述控制器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上设有柔性件,在所述止挡部抵接至所述控制器时,所述柔性件位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控制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空调器的机壳相连,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扣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可枢转,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壳体沿其枢转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可枢转,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安装部分离;
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控制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枢转部,所述第一枢转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二枢转部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枢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二枢转部围绕所述枢转轴可转动,且所述第二枢转部沿所述枢转轴的长度方向可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枢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所述第二枢转部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所述枢转轴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通孔,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安装部包括:
第一孔;
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一孔沿所述枢转轴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孔的横截面积;
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可枢转,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孔内,且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第一孔分离;
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孔内,且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一敞开口和第二敞开口,所述第一敞开口与所述插入口正对;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敞开口;
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垂直设置且用于遮挡所述第二敞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第一敞开口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包裹所述第一敞开口的部分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第二敞开口的周向方向延伸,以包裹所述第二敞开口的部分边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包括限位部,在所述控制器的插入方向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且间隔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朝向所述安装腔内部翻折,所述第三翻边沿所述第一敞开口周向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朝向所述安装腔内部翻折,所述第四翻边沿所述第二敞开口周向延伸。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控盒。
CN201920903068.9U 2019-06-14 2019-06-14 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0123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3068.9U CN210123187U (zh) 2019-06-14 2019-06-14 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3068.9U CN210123187U (zh) 2019-06-14 2019-06-14 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3187U true CN210123187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4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3068.9U Active CN210123187U (zh) 2019-06-14 2019-06-14 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31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9873A (zh) * 2020-05-09 2020-07-31 重庆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电气柜
WO2022068943A1 (zh) * 2021-03-26 2022-04-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9873A (zh) * 2020-05-09 2020-07-31 重庆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电气柜
WO2022068943A1 (zh) * 2021-03-26 2022-04-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23187U (zh) 空调器的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11054151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US10571136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US20120111597A1 (en) Weatherproof cover having bidirectional hinge
CN107388374B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EP2947397B1 (en) Wind direction adjusting device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643973A1 (en)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210118878U (zh) 窗式空调器的密封组件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N20976332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123186U (zh) 空调器的电控盒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295513U (zh) 一种压缩机支撑装置及包括其的冰箱
CN213755343U (zh) 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09484797U (zh) 一种电控盒组件及其空调器
EP3534085A1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er
EP3460350A1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er
CN210688661U (zh)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779571U (zh) 一种新风接管组件安装结构
EP3786541A1 (en) Air conditioner
JP4367245B2 (ja) 給排気口の施工方法
JP2009222384A (ja) 給排気口
KR102342625B1 (ko) 공기 조화기 실내기
JP3755294B2 (ja) 装置筐体構造
CN216114404U (zh) 把手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111059392A (zh) 一种新风接管组件安装结构
CN219062038U (zh) 灯扇出风口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