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0030U - 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0030U
CN210120030U CN201921039301.XU CN201921039301U CN210120030U CN 210120030 U CN210120030 U CN 210120030U CN 201921039301 U CN201921039301 U CN 201921039301U CN 210120030 U CN210120030 U CN 210120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ody
buckle
base
annular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93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彬
潘立总
黄巧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Yun Lu At Daw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un Lu At Daw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un Lu At Daw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un Lu At Daw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393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0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0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0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该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包括底座本体。该底座本体包括:卡扣,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一侧并从底座本体的该侧所在平面向外延伸,所述卡扣远离所述底座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扣齿;固定耳,设置在与所述卡扣同侧的所述底座本体上,使得与所述卡扣配合以固定所述环形电感底座到所述底座本体上。其中,所述固定耳从底座本体所在平面向外延伸,并且所述固定耳远离所述底座本体的上表面配合所述底座本体的表面形成与所述环形电感的表面适配的弧形面。所述固定耳的上表面和所述卡扣的延伸高度适配,从而当所述环形电感的表面贴合在所述固定耳的上表面时,所述卡扣的扣齿能够固定所述环形电感到所述底座本体上。

Description

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领域。更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扣式电感底座,适用于固定各种环形的电感和变压器。
背景技术
为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环形电感和变压器对定位和形成具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汽车领域,目前市面环形电感或变压器的绕组大多使用一个绕组,并且需要引线定位和外壳组装定位。同时,因为产品线包与底座一般都是独立分开设计的,所以两者在安装固定时,安装人员需点胶并烘烤产品线包,从而将环形电感或者变压器固定到底座上。一方面,点胶合烘烤所耗费的工时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环形电感和变压器装底座后,因为产品左右位置没有固定,所以容易造成产品左右移位,从而可能超出正常工作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实现提高环形电感组装效率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首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该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包括底座本体。该底座本体包括:卡扣,由弹性材质制成,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一侧并从底座本体的该侧所在平面向外延伸,所述卡扣远离所述底座本体的端部设置有向端部逐渐变小的扣齿;固定耳,设置在与所述卡扣同侧的所述底座本体上,使得与所述卡扣配合以固定所述环形电感到所述底座本体上。
其中,所述固定耳从底座本体所在平面向外延伸,并且所述固定耳远离所述底座本体的上表面配合所述底座本体的表面形成与所述环形电感的表面适配的弧形面。所述固定耳的上表面和所述卡扣的延伸高度适配,从而当所述环形电感的表面贴合在所述固定耳的上表面时,所述卡扣的扣齿能够固定所述环形电感到所述底座本体上。
其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紧贴所述固定耳所形成的弧形面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分别在固定耳所形成的弧形面两侧设置至少一个。
可替代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导线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在与所述卡扣20相对的一侧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再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的边角处还设置有凸台。
可替代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是呈扁平的立方体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对于环形电感和变压器使用上述自扣式电感底座,通过节省点胶和烤胶步骤,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并提高产品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参照附图,其中: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的一个实施例立体图;
图2所示为图1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的顶视图;以及
图3所示为图1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尽管本文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术语不应限制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术语可仅仅用于将以一元件、组成部分、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组成部分、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当本文中使用术语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时,它们并不表示顺序或次序,除非上下文有明确指示。因此,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在不脱离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教义的前提下还可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
为方便描述,本文可使用诸如“内部”、“外部”、“正下方”、“下方”、“上方”、“上部”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以附图中所示的一元件或一个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以外,空间相对术语旨在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功能件的“下方”或“正下方”元件被定向为在其他元件或功能件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下方”可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向。装置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向),本文所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也可以相应地解释。
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本文进行描述。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为实例,并且其它实施例可采取各种和另选形式。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一些特征可放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解释为限制性的,而是仅为代表性的。参考附图的任一者所示出和所描述的各种特征可与一个或多个其它附图所示的特征相组合以制备未明确示出或描述的实施例。所示特征的组合提供了典型应用的代表性实施例。然而,与本公开的教导一致的特征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对于特定应用或实施方式可为期望的。
参照图1-3所示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在该实施例中,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包括大致上是扁平立方体形状的底座本体10。所述底座本体10包括卡扣20和固定耳30。这些由弹性材质制成的卡扣20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10的一侧,并从底座本体10的该侧所在平面向外延伸。参照图1,所述卡扣20远离所述底座本体10的端部设置有扣齿,以将环形电感或者电压器扣紧在该底座本体10上。此外,在底座本体10的同一侧上还设置有固定耳30,使得该固定耳30能够与所述卡扣20配合以固定所述环形电感底座到所述底座本体10上。
继续参照图1,所述固定耳30从底座本体10所在平面向外延伸。所述固定耳30远离所述底座本体10的上表面配合所述底座本体10的表面形成与环形电感的表面适配的弧形面,使得环形电感或电压器的环形表面能够贴合到该弧形面上。组装时,环形电感或电压器的环形表面对齐该弧形面后,被按压到该弧形面上。环形电感或电压器对卡扣20挤压导致其弹性变型,从而通过卡扣抵靠在弧形面上,并被卡扣20固定。
该弧形面具有一定的宽度,使得环形电感或电压器的环形表面完全放置在该弧形面上而不会凸出,从而防止产品线包超出底座两侧,造成产品安装完毕后左右位置容易超出范围。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耳30的上表面和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的延伸高度适配,从而当所述环形电感的表面贴合在所述固定耳30的上表面时,这些卡扣20的扣齿能够固定所述环形电感到所述底座本体10上。为了保证环形电感或电压器能够固定地安装电感底座上,在该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0上共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共4个卡扣20以及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共两个固定耳30,且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分别紧贴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所形成的弧形面两侧设置。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适当地修改卡扣20和固定耳30的数量和布置,并使得环形电感或电压器能够固定地安装电感底座上。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的顶视图和底视图,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10的侧面上设置有导线孔40,代替目前市面上同类产品在穿线处设置的圆孔。在将环形电感或电压器安装到该电感底座上时,上述开放式的导线孔40能更方便地将导线穿孔,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3,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10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加强筋50以防止底座本体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应力作用而变形。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0的边角处还设置有凸台60,增加产品的焊接性能。
应当强调,可对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做出许多变型和修改,这些实施例的元素应理解为其它可接受实例等。所有此类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于本文的本公开的范围内,并且受下述权利要求书保护。此外,本文所描述步骤的任一者可同时执行或以不同于如本文所排序的步骤的次序执行。此外,如应显而易见的是,本文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特征和属性可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额外实施例,所有这些实施例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尽管示例性实施例在上文进行描述,但不意味着这些实施例描述了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所有可能形式。说明书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而非限制性的词语,并且应理解,可做出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如先前所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特征可进行组合以形成可未明确地描述或示出的本公开的其它示例性方面。尽管各种实施例可已描述为提供优点或就一个或多个期望特性而言相比于其它实施例或现有技术实施方式为优选的,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认识到,一个或多个特征或特性可进行折衷以实现期望整体系统属性,这些期望整体系统属性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实施方式。这些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成本、强度、耐久性、寿命周期成本、畅销度、外观、包装、尺寸、适用性、重量、可制造性、组装简便性,等等。因此,描述为就一个或多个特性而言相比于其它实施例或现有技术实施方式较不期望的实施例非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外,并且对于特定应用可为期望的。

Claims (7)

1.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0)包括:
卡扣(20),由弹性材质制成,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10)的一侧并从底座本体(10)的该侧所在平面向外延伸,所述卡扣(20)远离所述底座本体(10)的端部设置有向端部逐渐变小的扣齿;以及
固定耳(30),设置在与所述卡扣(20)同侧的所述底座本体(10)上,使得与所述卡扣(20)配合以固定所述环形电感到所述底座本体(10)上;
其中,所述固定耳(30)从底座本体(10)所在平面向外延伸,并且所述固定耳(30)远离所述底座本体(10)的上表面配合所述底座本体(10)的表面形成与所述环形电感的表面适配的弧形面;以及
其中,所述固定耳(30)的上表面和所述卡扣(20)的延伸高度适配,从而当所述环形电感的表面贴合在所述固定耳(30)的上表面时,所述卡扣(20)的扣齿能够固定所述环形电感到所述底座本体(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0)紧贴所述固定耳(30)所形成的弧形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0)分别在固定耳(30)所形成的弧形面两侧设置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0)的侧面上设置有导线孔(40)。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0)与所述卡扣(20)相对的一侧上还设置有加强筋(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0)的边角处还设置有凸台(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0)是呈扁平的立方体形状。
CN201921039301.XU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 Active CN210120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9301.XU CN210120030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9301.XU CN210120030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0030U true CN210120030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7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9301.XU Active CN210120030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0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9942B (zh) 电抗器
KR101536376B1 (ko) 고 전류 비결정성 파우더 코어 인덕터
US8508322B2 (en) Magnetic element
EP1801821B1 (en) Inductance element
US7948344B2 (en) Bobbin for coil, coil winding, and coil component
WO2017131123A1 (ja) リアクトル、及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JP6443832B2 (ja) リアクトル
CN210120030U (zh) 一种自扣式环形电感底座
JP2010045187A (ja) コイル用ボビン、コイル巻線、及びコイル部品
US20210375537A1 (en) Module with Reversely Coupled Inductors and Magnetic Molded Compound (MMC)
CN211130725U (zh) 磁条安装支架及烹饪器具
US20090278650A1 (en) Inductor
KR102103234B1 (ko) 코일판 어셈블리와 전자기 조리기구
CN203554165U (zh) 一种塑封电机的安装结构
JP5093329B2 (ja) リアクトル
JPH10303035A (ja) 面実装コイル
CN210378714U (zh) 一种可变电流充电器用变压器
CN113161128A (zh) 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8458210U (zh) 空调器安装盒卡扣结构
CN217333821U (zh) 线轴与变压装置
JP3821311B2 (ja) 積層シートコアを有するトランス
JPH0817660A (ja) 薄型トランス
CN216212844U (zh) 一种磁环底座
CN210432954U (zh) 胶底金属面的急钮介子结构
CN216709220U (zh) 一种线缆的固定卡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