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3821U - 线轴与变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轴与变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3821U
CN217333821U CN202220826096.7U CN202220826096U CN217333821U CN 217333821 U CN217333821 U CN 217333821U CN 202220826096 U CN202220826096 U CN 202220826096U CN 217333821 U CN217333821 U CN 217333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ody portion
connection pin
pin support
w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260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宁珠
朴钟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hui Bil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hui Bil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0984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60148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ehui Bil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hui Bilu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3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3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公开线轴与变压装置。根据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以及芯部件。第一主体部包括线圈缠绕部、第一连接销支撑部以及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线圈缠绕部上缠绕第一线圈并且内侧配备芯插入孔,第一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线圈缠绕部的一侧,第二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线圈缠绕部的另一侧。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以垂直方向结合,其上缠绕第二线圈,并且其内部配备容纳孔,线圈缠绕部插入容纳孔中并被容纳。芯部件包括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第一芯部件安装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上侧,第二芯部件安装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下侧,部分第一芯部件和部分第二芯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插入至芯插入孔。

Description

线轴与变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线轴与变压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装置(Transfomer)是将电压转换为相应电器产品所需电压的装置。近年来,随着包括显示器的电子设备日趋小型化与薄膜化,安装在上述电子设备中的变压装置也趋于小型化和薄膜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8-0031481号(2008.04.08)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可小型化的线轴和包括该线轴的变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确保绝缘距离的线轴和包括该线轴的变压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包括:第一主体部,其包括线圈缠绕部、第一连接销支撑部以及第二连接销支撑部,所述线圈缠绕部上缠绕第一线圈并且内侧配备芯插入孔,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另一侧;第二主体部,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垂直方向结合,其上缠绕第二线圈,并且其内部配备容纳孔,所述线圈缠绕部插入所述容纳孔中并被容纳;以及芯部件,其包括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所述第一芯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上侧,所述第二芯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下侧,部分所述第一芯部件和部分所述第二芯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插入至所述芯插入孔。
所述第一线圈可以连接至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销部件,所述第二线圈可以连接至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二连接销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可以配备为长于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
所述变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绝缘部件和第二绝缘部件,所述第一绝缘部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侧部遮盖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绝缘部件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另一侧部遮盖所述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绝缘部件和所述第二绝缘部件可以分别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上侧和下侧,遮盖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的边界。
当所述线圈缠绕部插入至所述容纳孔并被容纳时,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底面可以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
所述变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结合凸起与结合孔,所述一个或多个结合凸起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向上方突出配备,所述结合孔配备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结合凸起插入所述结合孔并与其结合。
所述变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微安装凸起和微安装槽,所述微安装凸起在所述结合凸起的上端两侧向外侧方向突出配备,所述微安装槽配备于所述结合孔的边缘,以使所述微安装凸起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以垂直方向结合时安装至所述微安装槽。
所述第二主体部可以由比所述第一主体部更软的材质组成。
所述结合孔可以配备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缠绕在所述线圈缠绕部的第一线圈通过所述结合孔露出到外部,从而连接至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销部件。
所述变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基板安装部和第二基板安装部,所述第一基板可以在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两侧向下方突出配备,并安装于基板上,所述第二基板安装部可以在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两侧向下方突出配备,并安装于所述基板上。
所述线圈缠绕部的顶面和底面的宽度可以分别在所述线圈缠绕部的所有区域相同地配备。
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和底面的宽度可以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有区域相同地配备。
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每个边角能够以圆弧形状形成。
所述变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绝缘模塑部,所述绝缘模塑部配备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侧。
所述绝缘模塑部的配备可以是用于确保以下绝缘距离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芯部件之间的绝缘距离,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芯部件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
所述第一线圈可以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结合孔露出到外部,从而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销部件;所述绝缘模塑部可以配备为在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顶面遮盖所述结合孔以及所述露出到外部的所述第一线圈。
所述第二线圈可以露出到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下方,从而连接至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二连接销部件;所述模塑部可以配备为遮盖露出的所述第二线圈。
所述变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间隔块,所述间隔块配备于所述第二主体中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一侧,其用于确保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
根据公开的一实施例的线轴包括:第一主体部,其包括线圈缠绕部、第一连接销支撑部以及第二连接销支撑部,所述线圈缠绕部上缠绕第一线圈并且内侧配备芯插入孔,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另一侧;以及第二主体部,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垂直方向结合,其上缠绕第二线圈,并且其内部配备容纳孔,所述线圈缠绕部插入所述容纳孔中并被容纳,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配备为长于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配备使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长于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能够确保连接至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一线圈与缠绕在第二主体部的第二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
另外,通过将绝缘模塑部配备于线轴的每个侧面、顶面以及底面,可以确保第一线圈与芯部件之间的绝缘距离,第二线圈与芯部件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由此,可以通过缩短线轴的长度来实现变压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通过在线轴的每个侧面、顶面以及底面等配备绝缘模塑部,从产生热量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到绝缘模塑部和芯部件侧出现热移动而使热量扩散,从而能够改善变压装置的温度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线轴的结合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线轴底面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结合之前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线轴的分解侧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线轴的剖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轴底面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绝缘部件附接之前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绝缘部件附接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绝缘模塑部形成状态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绝缘模塑部形成状态的剖面图。
图1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变压装置中第二主体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变压装置、101:线轴、102:第一主体部、104:第二主体部、106:芯部件、106-1:第一芯部件、106-1a:第一芯主体、106-1b:第一芯凸起部、106-1c:第一侧面凸起部、106-2:第二芯部件、106-2a:第二芯主体、106-2b:第二芯凸起部、106-2c:第二侧面凸起部、110:绝缘部件、110-1:第一绝缘部件、110-2:第二绝缘部件、111:线圈缠绕部、113: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a:第一连接销支撑凸起、115: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9:边缘隔壁、121:第一基座部、123:第一缠绕主体部、125:第一遮盖部、127:第一延伸部、129:芯插入孔、131:第一连接销部件、133:第一基板安装部、135:第二基板安装部、139:第二连接销部件、141:第二基座部、143:第二缠绕主体部、145:第二遮盖部、147:第二延伸部、147-1:第2-1延伸部、147-2:第2-2延伸部、149:容纳孔、150:绝缘模塑部、151:结合凸起、151a:微安装凸起、153:结合孔、153a:微安装槽、155:间隔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形态。以下提供的详细描述是为了助于理解本说明书所示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但这仅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
在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面,当认为对本实用新型相关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有可能使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变得模糊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另外,后面将描述的多个术语是考虑其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其可以根据用户、操作者的目的或惯例等而变化。因此,应基于贯穿本说明的内容来对其定义。详细描述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绝非是限制性的。单数形式的表达包括复数形式的表达,除非另有明确不同的用意。在本描述中,“包括”或“配备”等表达用于指代某些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因素、它们的部分或组合,其不得解释为除描述内容之外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因素、它们的部分或组合的存在或可能性被排除。
另一方面,上侧、下侧、一侧、另一侧等方向术语与所附附图中的配置方向相关联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配置方向设定位置,因此方向术语仅用于示例性描述,而非对其限定。
另外,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所述组件不应受限于所述术语。所述术语可以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其它组件。例如,在不超过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组件可以命名为第二组件,相似地第二组件也可以命名为第一组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线轴的结合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线轴底面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结合之前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线轴的分解侧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线轴的剖面图。在此,为了便于描述,示出变压装置100中形成绝缘模塑部之前的状态。
参考图1至图7,变压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102、第二主体部104以及芯部件106。芯部件106可以包括第一芯部件106-1和第二芯部件106-2。
另外,线轴101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102与第二主体部104。即,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是线圈卷绕的部分,其可以构成变压装置的线轴(Bobbin)。
第一主体部102上缠绕第一线圈50。第一主体部102可以包括线圈缠绕部111、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以及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
线圈缠绕部111可以是用于在第一主体部102上缠绕第一线圈50的组件。线圈缠绕部111可以包括第一基座部121、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第一遮盖部125以及第一延伸部127。
第一基座部121在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配备为连接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第一基座部121可以配备为平板形状。第一基座部121的底面可以配备为低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底面。由此,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底面安装于第二主体部104的顶面,从而第一主体部102的顶面和第二主体部104的顶面形成相同的高度。
另外,第一基座部121的底面配备为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底面形成台阶,从而可以用肉眼识别第一线圈50缠绕的区域(第一基座部121的底面区域)。由此,在第一线圈缠绕部111中,第一线圈50可以容易地缠绕至第一基座部121的底面区域。
第一缠绕主体部123在第一基座部121的底面向下方突出配备。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的外周面上缠绕第一线圈5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缠绕主体部123可以在第一基座部121的底面向下方突出的矩形管或圆柱形状配备,但其形状并不限于此,其可以配备为能够使第一线圈50缠绕的各种形状。
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的内侧可以配备芯插入孔129。部分第一芯部件106-1与部分第二芯部件106-2中的至少一个插入芯插入孔129中。芯插入孔129可以向第一主体部102的高度方向(即,上下方向)配备。其中,高度方向可以是指图1中的Z轴方向。芯插入孔129可以配备为贯穿第一基座部121。芯插入孔129可以沿第一主体部102的长度方向配备。其中,长度方向可以是指图1中的X轴方向。
第一遮盖部125可以在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的下端向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的外侧配备。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遮盖部125可以配备为与第一基座部121平行。即,第一遮盖部125可以在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的下端,向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的外侧水平延伸的板状配备。
由于第一遮盖部125在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的下端向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的外侧配备,因此缠绕在第一缠绕主体部123外周面的第一线圈50向下方的移动受第一遮盖部125的限制,从而可以在第一遮盖部125和第一基座部121的底面之间缠绕。
第一延伸部127可以在第一遮盖部125的两侧延伸配备。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基座部121、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第一遮盖部125以及第一延伸部127可以配备为一体。另外,第一基座部121、第一缠绕主体部123、第一遮盖部125以及第一延伸部127可以由绝缘材质组成。第一延伸部127可以在第一遮盖部125的两侧向下方倾斜配备。其中,针对第一延伸部127在第一遮盖部125的两侧延伸进行了描述,但并不限于此,第一延伸部127可以在第一遮盖部125的一侧延伸。
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配备于第一基座部121的一侧。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可以与第一基座部121垂直连接。即,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可以在第一基座部121的一侧向第一基座部121的宽度方向延伸配备。其中,宽度方向可以是指图1中的Y轴方向。
在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外侧端部(朝向外侧的端部)可以配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销部件131,第一连接销部件131与第一线圈50连接。第一连接销部件131可以与第一连接销支撑凸起113a连接,第一连接销支撑凸起113a在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顶面突出配备。
第一连接销部件131可以向下方折弯配备。即,第一连接销部件131可以在第一连接销部件131的端部连接至第一连接销支撑凸起113a的情况下,向下方垂直地折弯配备。在此情况下,当缠绕装置(未示出)缠绕变压装置100的线圈时,相邻的变压装置100之间不会发生干扰。
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长度L1可以配备为长于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长度L2。其中,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可以是指第一主体部102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由此,能够确保连接至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第一线圈50和缠绕在第二主体部104的第二线圈60之间的绝缘距离。
第一基板安装部133可以向下方突出配备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两侧端部。第一基板安装部133的端部可以安装于基板(未示出)上。通过改变第一基板安装部133的长度,可以调节安装于基板(未示出)上的变压装置100的高度。
另外,第一主体部102上可以配备边缘隔壁119。边缘隔壁119可以沿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边缘向下方突出配备。
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配备于第一基座部121的另一侧。即,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可以在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相反的方向配备。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可以在第一基座部121的另一侧向上方突出配备。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能够以高于第一基座部121顶面的高度来配备。
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端部可以配备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销部件139,第二连接销部件139与第二线圈60连接。第二连接销部件139可以向下方折弯配备。即,第二连接销部件139可以在第二连接销部件139的端部连接至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情况下,向下方垂直地折弯配备。在此情况下,当缠绕装置(未示出)缠绕变压装置100的线圈时,相邻的变压装置100之间不会发生干扰。
第二基板安装部135可以向下方突出配备于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两侧端部。第二基板安装部135的端部可以安装于基板(未示出)上。可以通过改变第二基板安装部135的长度来调节安装于基板(未示出)上的变压装置100的高度。
在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基板安装部133和第二基板安装部135分别形成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两侧端部,当变压装置100安装于基板(未示出)上时能够分散施加到第一连接销部件131和第二连接销部件139的承载量。
另一方面,第一主体部102的每个边角能够以具有一定曲率的圆弧形状配备。第一主体部102的第一基座部121和第一遮盖部125的宽度W1可以在所有区域相同地配备。第一基座部121和第一遮盖部125的宽度W1可与第一主体部102的高度H1相同地配备,但并不限于此。
第二主体部104上缠绕第二线圈60。第二主体部104的内侧可以配备容纳孔149,第一主体部102的线圈缠绕部111插入容纳孔149中并被容纳。容纳孔149可以配备为向第二主体部104的高度方向贯穿第二主体部104。容纳孔149可以沿第二主体部104的长度方向配备。
在第一主体部102位于第二主体部104上方的情况下向下方移动第一主体部102时,线圈缠绕部111插入至容纳孔149中并被容纳。即,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以垂直方向结合。在此情况下,线圈缠绕部111成为被第二主体部104包围的形状。由此,第二主体部104可以保护第一线圈50免受外部环境影响。
第二主体部104的每个边角部分可以具有一定曲率的圆弧形状配备。在此情况下,可以比在第二主体部104上缠绕第二线圈60时更容易地缠绕。第二主体部104可以包括第二基座部141、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第二遮盖部145以及第二延伸部147。
在线圈缠绕部111插入至容纳孔149时,第二基座部141可以安装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底面。第二基座部141可以在第一基座部121的外侧以对应于第一基座部121的高度来配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基座部121能够配备为以对应于第二基座部141厚度的高度,低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底面。在此情况下,当第二基座部141在第一基座部121的外侧安装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底面时,第二基座部141可以位于与第一基座部121对应的高度。即,第二基座部141的顶面可以位于与第一基座部121的顶面相同的平面上。另外,第二基座部141的底面可以位于与第一基座部121的底面相同的平面上。
第二基座部141的顶面可以向上方突出配备用于结合于第一主体部102的结合凸起151。另外,第一主体部102可以配备结合孔153,结合凸起151插入结合孔153中并与其结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孔153可以配备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结合孔153可以沿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长度方向配备。结合孔153能够以对应于结合凸起151宽度的宽度来配备。
其中,结合凸起151的上端两侧可以配备微安装凸起151a。微安装凸起151a可以在结合凸起151的上端两侧向外侧方向细微地突出配备。另外,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结合孔153的边缘可以配备微安装槽153a,微安装凸起151a安装于微安装槽153a。在此情况下,当对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以垂直方向施压时,结合凸起151插入至结合孔153,随之微安装凸起151a安装于微安装槽153a并与其结合。
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以绝缘材质组成,但彼此以不同材质组成。第二主体部104可以由比第一主体部102更软的材质组成。即,第一主体部102可以由比第二主体部104更刚性的材质组成。在此情况下,当对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以垂直方向施压时,由于结合凸起151的微安装凸起151a所具有的弹性而通过结合孔153,并容易地安装于微安装槽153a。此时,结合凸起151和结合孔153可以对接式结合。
另一方面,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均形成于第一主体部102,将第一线圈50和第二线圈60连接至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时,会进行焊接工艺。此时,由于第一主体部102由比第二主体部104更刚性的材质组成,因此对焊接工艺中产生的热量具有更强的特性。另外,通过将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均形成于第一主体部102,可以提高制造工序的效率。
其中,示出结合凸起151在第二基座部141的顶面配备于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对应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结合凸起151也可以在第二基座部141的顶面配备于与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对应的位置,在此情况下,结合孔153可以配备于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另外,结合凸起151分别配备于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对应的位置,与其对应地,结合孔153可以分别配备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
另一方面,当结合孔153形成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时,结合孔153可以具有使缠绕在线圈缠绕部111的第一线圈50直接与第一连接销部件131连接的作用。即,缠绕在线圈缠绕部111的第一线圈50可以通过结合孔153穿到外部,从而连接至第一连接销部件131。
第二缠绕主体部143可以在第二基座部141的底面向下方突出配备。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的外周面上可以缠绕第二线圈6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缠绕主体部143可以在第二基座部141的底面向下方突出的矩形管或圆柱形状配备,但其形状并不限于此,其可以配备为能够使第二线圈60缠绕的各种形状。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的内侧可以配备容纳孔149,线圈缠绕部111插入容纳孔149中并被容纳。
第二遮盖部145可以在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的下端向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的外侧配备。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遮盖部145可以配备为与第二基座部141平行。即,第二遮盖部145可以在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的下端,向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的外侧水平延伸的板状配备。
由于第二遮盖部145在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的下端向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的外侧配备,因此缠绕在第二缠绕主体部143外周面的第二线圈60向下方的移动受第二遮盖部145的限制,从而可以在第二遮盖部145和第二基座部141的底面之间缠绕。
当线圈缠绕部111插入至容纳孔149,从而使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安装于第二主体部104的顶面时,第二遮盖部145可以在第一遮盖部125宽度方向的两侧与第一遮盖部125对应配备。即,第二遮盖部145的顶面可以位于与第一遮盖部125的顶面相同的平面上(位于相同的高度)。第二遮盖部145的底面可以位于与第一遮盖部125的底面相同的平面上(位于相同的高度)。
第二延伸部147可以在第二遮盖部145的两侧延伸配备。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基座部141、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第二遮盖部145以及第二延伸部147可以配备为一体。另外,第二基座部141、第二缠绕主体部143、第二遮盖部145以及第二延伸部147可以由绝缘材质组成。
第二延伸部147可以包括第2-1延伸部147-1和第2-2延伸部147-2。第2-1延伸部147-1可以在第二遮盖部145的两侧向下方延伸。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2-1延伸部147-1可以在第二遮盖部145的两侧向下侧方向倾斜地延伸。第2-1延伸部147-1可以与第一延伸部127对应配备。
第2-2延伸部147-2可以在第2-1延伸部147-1的端部向水平方向延伸。其中,针对第二延伸部147在第二遮盖部145的两侧延伸进行了描述,但并不限于此,第二延伸部147可以在第二遮盖部145的一侧延伸。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主体部102的线圈缠绕部111插入至第二主体部104的容纳孔149并被容纳,且线圈缠绕部111与第二主体部104的高度相同(即,线圈缠绕部111的顶面、底面与第二主体部104的顶面、底面分别位于相同的平面上),可以最小化变压装置100的厚度。
另一方面,第二主体部104的第二基座部141和第二遮盖部145的宽度W2可以在所有区域相同地配备。第二基座部141和第二遮盖部145的宽度W2可与第二主体部104的高度H2相同地配备,但并不限于此。
芯部件106用作变压装置100的磁芯。芯部件106可以包括第一芯部件106-1和第二芯部件106-2。第一芯部件106-1可以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的上侧,第二芯部件106-2可以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的下侧。
第一芯部件106-1可以包括第一芯主体106-1a、第一芯凸起部106-1b以及第一侧面凸起部106-1c。第一芯主体106-1a可以配备为平板形状。第一芯主体106-1a可以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的上侧。
第一芯凸起部106-1b可以在第一芯主体106-1a的底面向下方突出配备。第一芯凸起部106-1b可以配备为与芯插入孔129对应。第一芯凸起部106-1b可以插入至芯插入孔129。
第一侧面凸起部106-1c可以在第一芯主体106-1a的两侧向下方突出。当第一芯主体106-1a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的上侧时,第一侧面凸起部106-1c可以配备为遮盖第二主体部104的两侧。
第二芯部件106-2可以包括第二芯主体106-2a、第二芯凸起部106-2b以及第二侧面凸起部106-2c。第二芯主体106-2a可以配备为平板形状。第二芯主体106-2a可以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的下侧。
第二芯凸起部106-2b可以在第二芯主体106-2a的顶面向上方突出配备。第二芯凸起部106-2b可以配备为与芯插入孔129对应。第二芯凸起部106-2b可以插入至芯插入孔129中。
第二侧面凸起部106-2c可以在第二芯主体106-2a的两侧向上方突出。当第二芯主体106-2a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的下侧时,第二侧面凸起部106-2c可以配备为遮盖第二主体部104的两侧。
其中,针对第一芯部件106-1和第二芯部件106-2以EE形状配备,从而其一部分分别插入至芯插入孔129进行了描述,但并不限于此,第一芯部件106-1和第二芯部件106-2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EI形、EVD形、EED形、EP形以及EEH形等各种形状的芯部件。根据芯部件106的形状,第一芯部件106-1和第二芯部件106-2中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可以插入至芯插入孔129中。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轴底面的平面图。
参考图8,由于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的每个边角以具有一定曲率的圆弧形状配备,第一主体部102的第一基座部121和第一遮盖部125的宽度W1在所有区域相同地配备,第二主体部104的第二基座部141和第二遮盖部145的宽度W2在所有区域相同地配备,因此缠绕装置(未示出)能够在线轴101的内部确保用于缠绕第二线圈60的缠绕旋转半径,从而可以容易地缠绕第二线圈60。另外,由于第一连接销部件131和第二连接销部件139分别垂直地折弯配备,因而在缠绕装置(未示出)缠绕变压装置100的线圈时,相邻的变压装置100之间不会发生干扰。由此,在变压装置100的制造过程中能够提高制造效率。
另一方面,变压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绝缘部件,其用于确保第一线圈5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第二线圈6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第一线圈50与第二线圈60之间的绝缘距离。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绝缘部件附接之前状态的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绝缘部件附接状态的图。
参考图9至图10,绝缘部件110可以包括第一绝缘部件110-1和第二绝缘部件11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绝缘部件110可以对应于线轴101形状的形状附接到线轴101。例如,绝缘带可以用作绝缘部件110,但并不限于此。
第一绝缘部件110-1与第二绝缘部件110-2可以分别附接到线轴101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部。第一绝缘部件110-1与第二绝缘部件110-2可以分别配备为在线轴101的两个侧部遮盖第二线圈60。第一绝缘部件110-1与第二绝缘部件110-2可以配备为,遮盖线轴101两个侧部的顶面、侧面以及底面。
此时,第一绝缘部件110-1与第二绝缘部件110-2配备为,在线轴101的上侧遮盖第一基座部121与第二基座部141之间的边界,并且在线轴101的下侧遮盖第一遮盖部125与第二遮盖部145之间的边界。第一绝缘部件110-1与第二绝缘部件110-2可以配备为长于芯插入孔129的长度。
在第一绝缘部件110-1和第二绝缘部件110-2附接至线轴101的两个侧部的情况下,第一芯部件106-1和第二芯部件106-2可以分别插入并安装至芯插入孔129。此时,第一芯部件106-1和第二芯部件106-2位于第一绝缘部件110-1和第二绝缘部件110-2的外侧。
在公开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长度配备为长于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长度,第一绝缘部件110-1和第二绝缘部件110-2配备于线轴101的两个侧部,因而变压装置100能够确保第一线圈5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第二线圈6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第一线圈50与第二线圈60之间的绝缘距离。
另外,变压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绝缘模塑部,其用于确保第一线圈5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第二线圈6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第一线圈50与第二线圈60之间的绝缘距离。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绝缘模塑部形成状态的透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中绝缘模塑部形成状态的剖面图。
参考图11和图12,变压装置100可以包括绝缘模塑部150。在第一芯部件106-1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的上侧,第二芯部件106-2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02和第二主体部104的下侧时,可以通过模塑配备绝缘模塑部150。
绝缘模塑部150可以绝缘材质组成。由此,绝缘模塑部150可以发挥确保第一线圈5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第二线圈6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第一线圈50与第二线圈60之间的绝缘距离。由于通过绝缘模塑部150来确保每个绝缘距离,因此可以通过缩短线轴101的长度来实现变压装置100的小型化。
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通过模塑工艺(例如,注射成形等)来配备。例如,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通过将绝缘模塑液注入预制模具的插入注射工艺来形成,但并不限于此。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配备为包裹第一主体部102与第二主体部104。
具体地,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配备为遮盖线轴101的每个侧面。由于第二主体部104位于第一主体部102的外侧,因此缠绕在第二主体部104上的第二线圈60暴露于外部。此时,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配备为包裹线轴101的每个侧面,以防止第二线圈60暴露于外部。
另外,绝缘模塑部150可以分别配备于线轴101的顶面和底面。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配备为在线轴101的顶面遮盖第一基座部121和第二基座部141。绝缘模塑部150可以低于边缘隔壁119和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高度配备。
绝缘模塑部150可以在线轴101的顶面,配备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上。此时,绝缘模塑部150可以低于第一连接销支撑凸起113a和边缘隔壁119的高度来配备。其中,第一线圈50通过结合孔153露出到外部后连接至第一连接销部件131,绝缘模塑部150配备为遮盖结合孔153,并遮盖露出到外部的第一线圈50。
另外,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配备为在线轴101的底面遮盖第一遮盖部125与第二遮盖部145。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配备为在线轴101的底面遮盖第一延伸部127与第二延伸部147。绝缘模塑部150能够以低于第二芯部件106-2的高度来配备。此时的高度可以是以重力的方向(下方)为准的高度。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配备为包裹连接至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第二连接销部件139的一端。此时,当第二线圈60露出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115的下方并连接至第二连接销部件139时,绝缘模塑部150可以配备为遮盖露出的第二线圈60。
其中,通过绝缘模塑部150配备为遮盖露出到外部的第一线圈50和第二线圈60,可以提高变压装置100的散热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绝缘模塑部150配备于线轴101的每个侧面、顶面以及底面等,能够确保第一线圈5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第二线圈60与芯部件106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第一线圈50与第二线圈60之间的绝缘距离。
另外,通过在线轴101的每个侧面、顶面以及底面等配备绝缘模塑部150,从产生热量的第一线圈50和第二线圈60到绝缘模塑部150和芯部件106侧出现热移动而使热量扩散,从而能够改善变压装置100的温度特性。
图1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变压装置中第二主体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参考图13,间隔块155可以配备于第二主体部104。间隔块155可以用于确保缠绕在第二主体部104的第二线圈60与连接至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第一线圈50之间的绝缘距离。间隔块155可以配备为在第一连接销部件131和第二线圈60之间配置。
间隔块155可以在第二主体部104配备为从第二基座部141的一侧(对应于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一侧)端部向下方突出。此时,第二基座部141的一侧可以配备为向外侧进一步延伸,或者另外的结构添加至第二基座部141的一侧,以形成间隔块155。当形成间隔块155时,能够比图1中所示实施例缩短第一连接销支撑部113的长度,因此可以实现变压装置100的小型化。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超过本实用新型范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不能受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而是要通过权利要求乃至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9)

1.一种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主体部,其包括线圈缠绕部、第一连接销支撑部以及第二连接销支撑部,所述线圈缠绕部上缠绕第一线圈并且内侧配备芯插入孔,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另一侧;
第二主体部,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垂直方向结合,其上缠绕第二线圈,并且其内部配备容纳孔,所述线圈缠绕部插入所述容纳孔中并被容纳;以及
芯部件,其包括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所述第一芯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上侧,所述第二芯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下侧,部分所述第一芯部件和部分所述第二芯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插入至所述芯插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连接至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销部件,
所述第二线圈连接至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二连接销部件,
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配备为长于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进一步包括:
第一绝缘部件,其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侧部遮盖所述第二线圈;以及
第二绝缘部件,其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另一侧部遮盖所述第二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部件和所述第二绝缘部件分别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上侧和下侧,遮盖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的边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线圈缠绕部插入至所述容纳孔并被容纳时,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底面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一个或多个结合凸起,其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向上方突出配备;以及
结合孔,其配备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结合凸起插入所述结合孔并与其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微安装凸起,其在所述结合凸起的上端两侧向外侧方向突出配备;以及
微安装槽,其配备于所述结合孔的边缘,以使所述微安装凸起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以垂直方向结合时安装至所述微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部由比所述第一主体部更软的材质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孔配备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
缠绕在所述线圈缠绕部的第一线圈通过所述结合孔露出到外部,从而连接至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销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板安装部,其在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两侧向下方突出配备并安装于基板上;以及
第二基板安装部,其在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两侧向下方突出配备,并安装于所述基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缠绕部的顶面和底面的宽度分别在所述线圈缠绕部的所有区域相同地配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和底面的宽度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有区域相同地配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每个边角以圆弧形状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绝缘模塑部,其配备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模塑部的配备是用于确保以下绝缘距离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芯部件之间的绝缘距离,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芯部件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结合孔露出到外部,从而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销部件,
所述绝缘模塑部配备为在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顶面遮盖所述结合孔以及所述露出到外部的所述第一线圈。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线圈露出到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下方,从而连接至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第二连接销部件,
所述模塑部配备为遮盖露出的所述第二线圈。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间隔块,其配备于所述第二主体中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一侧,其用于确保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
19.一种线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主体部,其包括线圈缠绕部、第一连接销支撑部以及第二连接销支撑部,所述线圈缠绕部上缠绕第一线圈并且内侧配备芯插入孔,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配备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另一侧;以及
第二主体部,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垂直方向结合,其上缠绕第二线圈,并且其内部配备容纳孔,所述线圈缠绕部插入所述容纳孔中并被容纳,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配备为长于所述第二连接销支撑部的长度。
CN202220826096.7U 2021-05-20 2022-04-11 线轴与变压装置 Active CN21733382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64896 2021-05-20
KR20210064896 2021-05-20
KR10-2021-0098451 2021-07-27
KR1020210098451A KR102601486B1 (ko) 2021-05-20 2021-07-27 보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변압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3821U true CN217333821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5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26096.7U Active CN217333821U (zh) 2021-05-20 2022-04-11 线轴与变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3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9483B (zh)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US6573820B2 (en) Inductor
JP2019530217A (ja) 低い直流抵抗を有す高電流コイルを備えた誘導子
JP2015015492A (ja) 表面実装磁性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8570273U (zh) Ac电抗器
CN101253587A (zh) 噪音滤波器
JP6514357B2 (ja) アンテナデバイス
US20140253273A1 (en) Common-mode choke coil
EP3438996A1 (en) A device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a vehicle
JP2012142350A (ja) リアクトル
CN217333821U (zh) 线轴与变压装置
CN110571026A (zh) 电感骨架及电感装置
KR101654991B1 (ko) 유도 구성품
KR200495510Y1 (ko) 슬림형 트랜스포머
KR102173774B1 (ko) 코일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7333820U (zh) 线轴和变压装置
CN216871738U (zh) 线轴与包括线轴的变压装置
KR102601486B1 (ko) 보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변압 장치
KR102043295B1 (ko) 누설 자속을 최소로 하는 인덕터
CN101645347A (zh) 变压器结构
CN218274207U (zh) 骨架及变压器
CN219696200U (zh) 骨架及变压器
JP4976615B2 (ja) モジュール型回路装置及びモジュール型回路装置の外装ケース
JP6833061B2 (ja) 電気部品、部品装置、及び部品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641236B2 (ja) コイル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