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8924U - 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8924U
CN210118924U CN201920836510.0U CN201920836510U CN210118924U CN 210118924 U CN210118924 U CN 210118924U CN 201920836510 U CN201920836510 U CN 201920836510U CN 210118924 U CN210118924 U CN 210118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fan
exchanger
waste gas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65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瑞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365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8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8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8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机,包括:外壳,交换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过滤器,外壳上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交换器设于外壳内,交换器内具有第一交换通道和第二交换通道,其中,第一交换通道连通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第二交换通道连通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第一风机与外壳相连,第一风机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新风入口、第一交换通道和新风出口流通,第二风机与外壳相连,第二风机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废气入口、第二交换通道和废气出口流通,过滤器设于新风出口的上游。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能够对室内引入新风,降低空调运行负荷,同时对新风系统进行过滤和净化,保证了对室内所引入的新风的质量与安全。

Description

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新风系统中,对室内直接引入室外新风。当使用空调器对室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时,直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势必对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效果造成影响,从而增加空调系统的运转负荷。
另外,生活水平的提升让人们不再为温饱而发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房内装修污染问题被曝光的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老人和孩子是受危害最大的群体。由于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等问题,中国整体的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大多城市PM2.5问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又能够使室外流入的新风得到充分的净化和过滤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及市场上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机,包括:外壳,交换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过滤器,所述外壳上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所述交换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交换器内具有第一交换通道和第二交换通道,其中,所述第一交换通道连通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所述第二交换通道连通所述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第一风机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新风入口、第一交换通道和新风出口流通;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第二风机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废气入口、第二交换通道和废气出口流通;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新风出口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能够对室内引入新风,通过对室内的废气和室外新风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交换,从而达到一定的能量回收,进而降低空调运行负荷,同时对新风系统进行过滤和净化,保证了对室内所引入的新风的质量与安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前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外壳的前壁的检修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修口被构造成适于抽取和安放所述交换器的形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交换器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定位支架配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器与所述新风入口之间设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适于从所述检修口抽出和放入;所述交换器与所述废气入口之间设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适于从所述检修口抽出和放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器与所述新风入口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过滤件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配合,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过滤件的两个侧边分别可滑动地嵌入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
所述交换器与所述废气入口之间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过滤件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过滤件的两个侧边分别可滑动地嵌入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修口由活动板开闭,所述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外壳铰接,且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与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远离所述检修口的一侧设置了柔性走线板,所述柔性走线板上具有走线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以及所述检修口均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布于所述交换器的相对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底面上设有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新风入口或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交换器之间设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由所述外壳和所述支撑筋条配合定位;或所述废气入口或所述废气出口与所述交换器之间设有废气风道,所述废气风道由所述外壳和所述支撑筋条配合定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废气出口均设于所述交换器的同一侧,所述新风出口和所述废气入口均设于所述交换器的同一侧,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废气入口正对,所述废气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正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换器中的第一交换通道和第二交换通道交叉设置,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的气流通路和所述废气入口和所述废气出口之间的气流通路在所述交换器处交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拆去外壳顶盖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带有外壳顶盖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左侧示图。
图4是图2的前侧示图。
图5是图1的一个方向上的拆去侧壳和顶盖的内部结构示图。
图6是图1的另一个方向上的拆去侧壳和顶盖的内部结构示图。
图7是图6中的A区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的B区的放大图。
图9是图6中的C区的放大图。
图10是图2中的拆去侧壳的后侧示图。
图11是图10中的D区放大图。
附图标记:
新风机100,
外壳1,新风入口11,新风出口12,废气入口13,废气出口14,新风风道15,废气风道16,平台部161,吊耳17,交换器2,第一表面21,第二表面22,第三表面23,第四表面24,顶面25,底面26,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过滤器5,检修口6,定位支架7,第一导向结构71,第一滑槽711,第二滑槽712,第二导向结构72,第三滑槽721,第四滑槽722,第一撑片74,第二撑片73,活动板8,支撑筋条9,第一过滤件10,第二过滤件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机100,用于将室外新风移入室内,并且将室内废气排出室外。如图1到图6,新风机100包括:外壳1,交换器2,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和过滤器5,外壳上设有新风入口11、新风出口12、废气入口13和废气出口14。交换器2设于外壳1内,交换器2内具有第一交换通道和第二交换通道,其中,第一交换通道连通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第二交换通道连通废气入口13和废气出口14。第一风机3与外壳1相连,第一风机3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新风入口11、第一交换通道和新风出口12流通。第二风机4与外壳1相连,第二风机4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废气入口13、第二交换通道和废气出口14流通。过滤器5设于新风出口12的上游。
室外新风和室内废气分别从新风入口11和废气入口13进入新风机100内,然后均经过初级过滤进入交换器2内,在交换器2内,室外新风与室内废气两股气流交叉接触,同时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交换,最后,室外新风带着交换(回收)来的温度和湿度再经过高级过滤从新风出口12吹出,而室内废气则从废气出口14被吹出。
通过回收室内废气中的余热对引入空调系统的室外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在室外新风进入室内或空调机组的表冷器进行热湿处理之前,降低(如夏季制冷模式)或者增加(如冬季制热模式)新风焓值。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负荷,节省空调系统能耗和运行费用,有效地解决了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与空调节能之间的矛盾。
另外,在此处,本实用新型中交换器2通常采用的是板翅式全热交换器,板翅式全热交换器的主要内部结构为一个板翅式换热器,并且其隔板和板翅是一种特殊材料的薄纸,其具有良好的传热和透湿性,并且其不透气。当室内废气和室外新风的两侧存在湿差和水蒸气压力差时会产生热湿交换从而实现全热回收。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具体的交换器2的形式,其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交换器2,比如轮转式全热交换器等。
如图1和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100中还包括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其中第一风机3与外壳1相连,第一风机3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新风入口11、第一交换通道和新风出口12流通。而第二风机4与外壳1相连,第二风机4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废气入口13、第二交换通道和废气出口14流通。换言之,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分别为室外新风和室内废气的气流提供动力,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能够实现。
如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新风机100还包括过滤器5,过滤器5设于新风出口12的上游。这里所提到的新风出口12的上游指的是按照室外新风的气流方向,室外新风所流经的第一风机3之前的部分。通常情况下,设置于换热器和第一风机3之间的过滤器5,采用的是高效过滤网HAPA网,其主要作用就是过滤掉室外新风中的PM2.5等杂质和细菌、有害气体等物质。
同时,如图5和图10,在新风入口11与交换器2之前设置了第一过滤件10,以便于对室外新风进行初级过滤,并保证进入交换器2内的室外新风没有较大颗粒的杂质而对换热效果产生影响。并且,如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新风机100,还包括第二过滤件20,其设置于室内废气入口13和交换器2之间,用于对进入交换器2换热的室内废气的过滤,以保证换热效果和能量回收率。同时,如图5,在交换器2与室外新风出口12之间,从交换器2经过热湿交换出来的室外新风,需要经过过滤器5的过滤,由于新风出口12和废气入口13位于交换器2的同一侧,并且交换器2与废气出口14之间设有废气风道16,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将废气风道16靠近交换器2的出口处形成平台部161,适于过滤器5的安装,并且,可选地,过滤器5为HAPA网。
另外,为了方便拆换和维修,在新风机100的外壳1上设置检修口6。如图4,外壳1的前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外壳1的前壁的检修口6。检修口6的大小和尺寸是按照需要检修的元件而定的,由于市场上的新风机100一般为壁挂式或者吊顶式新风机100,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检修口6一般设置在新风机100的底部或者侧面,检修口6也可以设置成一个或者多个,主要是为方便安装和维修。
如图4,检修口6被构造成适于抽取和安放交换器2的形状。检修口6设计在新风机100外壳1的侧面,与交换器2相对,通常更换或者维修交换器2的时候,需要将交换器2从检修口6抽出来,所以检修口6的尺寸通常不应该小于交换器2在左右方向的横截面积,另外其形状不应该阻挡交换器2的抽取,并且应该兼顾当需要安装新的或者维修完成的交换器2时,检修口6的形状也不应该阻挡交换器2的安放,通常情况下,如图4,检修口6设计成方形,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成其他形式。
如图4和图6到图9,交换器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定位支架7,定位支架7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交换器2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与定位支架7配合。也就是说,交换器2设置在新风机100的壳体内部,具体设置在定位支架7上,定位支架7对交换器2起到定位和支撑的作用,并且交换器2可以沿着定位支架7的延伸方向滑出,主要是为了在侧面的检修口6检修交换器2的时候,可以抽取交换器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交换器2左右两侧的定位支架7还可以构造成适于将交换器2向上取出的形状或者是将定位支架7构造成适于将交换器2向下取出的形状。比如说,当在新风机100外壳1的底部设置检修口6的时候,如图7,图8和图11,定位支架7包括两部分的撑片,称作第一撑片74和第二撑片73,其中第一撑片74支撑于与交换器2上对应一侧的上表面,第二撑片73的一边与第一撑片74相连接,并且第二撑片73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朝远离所述交换器2的方向延伸。
换言之,第一撑片74和第二撑片73构成一个开口的“V”字形,且第一撑片74与第二撑片73的夹角优选的大于交换器2对应定位支架7的两端面的夹角,并且第一撑片74是紧贴支撑交换器2的,可以看出当交换器2左右两端嵌入到其左右两端的“V”形定位支架7里时,因为向下延伸的第二撑片73位于交换器2相接触,并且夹角较大,所以交换器2可以从检修口6向下取出。这样可以为售后维修或者安装,多留一个选择,目的还是为了维修与安装的便捷,同时将交换器2进行定位。
检修口6除了可以检修交换器2以外还可以检修其他的结构,比如说过滤器5、电控盒、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等,如图5,交换器2与新风入口11之间设有第一过滤件10,第一过滤件10适于从检修口6抽出和放入。交换器2与废气入口13之间设有第二过滤件20,第二过滤件20适于从检修口6抽出和放入。
如图6至图11,交换器2与新风入口11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结构71,第一过滤件10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与第一导向结构71配合,第一导向结构71包括第一滑槽711和第二滑槽712,第一滑槽711和第二滑槽71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过滤件10的两个侧边分别可滑动地嵌入第一滑槽711和第二滑槽712。
确切的说,在交换器2和新风入口11之间设有新风风道15,在新风风道15的出口处设有第一导向结构71,并且第一过滤件10的上下两端分别嵌入至第一导向结构71的第一滑槽711和第二滑槽712内,并可沿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在售后维修或者清洗时,可以从检修口6处抽取出来。
另外,如图8至图9,新风风道15的出口处的顶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架,第一滑槽711设于支架上,第二滑槽712形成于新风风道15的出口处的底壁内表面上,第一滑槽711和第二滑槽71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滑槽711和第二滑槽712对第一过滤件10提供定位和支撑。
如图7,交换器2与废气入口13之间设有第二导向结构72,第二过滤件20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与第二导向结构72配合,第二导向结构72包括第三滑槽721和第四滑槽722,第三滑槽721和第四滑槽72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过滤件20的两个侧边分别可滑动地嵌入第三滑槽721和第四滑槽722。
第二导向结构72设于交换器2和废气入口13之间的废气风道16上,确切的说是设置于废气风道16的出口处,第二过滤件20的上下两端分别嵌入至第二导向结构72中的第三滑槽721和第四滑槽722内,并且可以沿着第三滑槽721和第四滑槽722的延伸方向滑动,于是,同样地,在售后维修或者清洗安装时,可以从检修口6处抽取出来。
另外,如图7,第三滑槽721形成于废气风道16的出口处的顶壁内表面上,第四滑槽722形成与废气风道16的出口处的底壁内表面上。第三滑槽721和第四滑槽722主要对第二过滤件20进行支撑和定位。
上文中提到的,新风风道15和废气风道16都是泡沫材质的,采用泡沫材质可以起到保温防凝露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新风风道15或者废气风道16是金属材质或者是塑料材质的,由于热惯性,当风道壁表面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当湿热的环境空气遇到低于露点温度的风道壁表面时,水汽就会凝结在表面形成露滴。所以使用泡沫材质的风道,可以很好的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并且泡沫材质成本造价较低廉,质量小,使用泡沫材质的风道可以节省成本,降低整机质量,利于安装。
新风机100一般情况包括壁挂式新风机100和吊顶式新风机100等,为方便安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新风机100,如图6,在新风机100的外壳1上设置了吊耳17,吊耳17通过紧固件紧固安装于外壳1上,外壳1内具有与螺钉对应的让位结构,确切的说,在新风风道15和废气风道16上具有与吊耳17相对应的避让凹槽和避让孔。
另外,如图5,第一过滤件10和第二过滤件20主要是对进入交换器2内的废气和新风进行初级过滤,以防止进入交换器2内的空气流携带大颗粒的杂质,从而阻碍交换通道,影响换热效率。通常情况下,第一过滤件10和第二过滤件20都是过滤网的形式。
如图4,检修口6由活动板8开闭,活动板8的一端与外壳1铰接,且活动板8的另一端与外壳1可拆卸地连接。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板8一端也可以与外壳1进行枢转连接,或者是活动板8的两端都是可拆卸的连接于外壳1上,等等。当然,为了更加方便拆装,还可以把活动板8上的紧固件构造成适合徒手拆装的形式,尽量不使用销钉连接等方式。
并且,外壳1内远离检修口6的一侧设置了柔性走线板,柔性走线板上具有走线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走线板可以是泡沫板走线,其中第一风机3的走线和第二风机4的走线朝向远离检修口6的一侧,并且走线可以设置在外壳1上或者风道上等等,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走线远离检修口6,当检修情况出现时,不会碰到走线,影响检修,并确保安全性。
如图5和图6,为方便检修,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以及检修口6均设于外壳1内的同一侧,并且为合理利用外壳1内空间,合理布置风道减小机身尺寸,将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分布于交换器2的相对两侧,这样,交换器2两侧风机不仅可以构成双吸式结构,从而减小机内阻力,满足机外高静压的工况,还可以防止共振和新风废气的串流等相互影响。
由于泡沫风道比较轻,如果无紧固件将其固定,很容易发生移位,影响新风机100的工作情况,所以为固定泡沫形式的新风风道15和废气风道16,如图10,在外壳1的内底面26上设有支撑筋条9,支撑筋条9沿前后方向延伸,新风风道15由外壳1和支撑筋条9配合定位;或废气风道16由外壳1和支撑筋条9配合定位。支撑筋条9相对于外壳1的底部形成凸起,新风风道15或者是废气风道16抵在支撑筋条9凸起的侧面和外壳1的侧板之间,从而对新风风道15和废气风道16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
如图1和图5,图6,新风入口11和废气出口14均设于交换器2的同一侧,新风出口12和废气入口13均设于交换器2的同一侧,新风入口11与废气入口13正对,废气入口13和新风出口12正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气流走向为,当室外新风由新风入口11进入新风风道15内,在第一风机3的吸力作用下通过交换器2,再由第一风机3经新风出口12送入室内,而此时,室内废气气流的流向相反,由室内侧流向室外侧,准确的说是当室内废气由废气入口13进入废气风道16内,在第二风机4的吸力作用下通过交换器2,再由第二风机4经废气出口14送出室外。可见风口的排布形式是沿新风机100外壳1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轴线相对称分布的,这样可以减小机内阻力,使通过交换器2的气流更加均匀,同时交错气流,延长路径,增大接触面积,提高交换效率。
如图5,交换器2设于外壳1内,交换器2内具有第一交换通道和第二交换通道,其中,第一交换通道连通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第二交换通道连通废气入口13和废气出口14,交换器2中的第一交换通道和第二交换通道交叉设置,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之间的气流通路和废气入口13和废气出口14之间的气流通路在交换器2处交叉。
更确切的说,当室外新风和室内废气沿着各自的气流流向在交换器2处交叉时,由于室外新风和室内废气存在温度和湿度差,两股气流会因交换器2内的流路设置而充分接触,从而完成湿度和温度的传导,以便在冬季提高新风的温度与含湿量,在夏季就降低室外新风的温度和含湿量,在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减小了新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有利于能量的回收,从而减低了空调设备的能量损耗。
另外,如图5,交换器2包括第一表面21、第二表面22、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22相连,第三表面23与第四表面24相连,第一表面21与第三表面23相对,且第二表面22与第四表面24相对,第一交换通道从第一表面21延伸到第三表面23,第二交换通道从第二表面22延伸到第四表面24。交换器2还包括顶面25和底面26,顶面25连接第一表面21和第四表面24,底面26连接第二表面22和第三表面23,交换器2呈六边形柱状。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100,由于采用了以上的优选结构,使得整机具有机身重量小,机内阻力小,换热效率高,能量损失低,便于维护安装等的优点,同时室外新风经过过滤,新风质量更高,提升了用户体验,满足了市场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
交换器,所述交换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交换器内具有第一交换通道和第二交换通道,其中,所述第一交换通道连通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所述第二交换通道连通所述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第一风机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新风入口、第一交换通道和新风出口流通;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第二风机被构造成驱动气流沿废气入口、第二交换通道和废气出口流通;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新风出口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外壳的前壁的检修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被构造成适于抽取和安放所述交换器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交换器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定位支架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器与所述新风入口之间设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适于从所述检修口抽出和放入;
所述交换器与所述废气入口之间设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适于从所述检修口抽出和放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器与所述新风入口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过滤件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配合,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过滤件的两个侧边分别可滑动地嵌入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
所述交换器与所述废气入口之间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过滤件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过滤件的两个侧边分别可滑动地嵌入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由活动板开闭,所述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外壳铰接,且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与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远离所述检修口的一侧设置了柔性走线板,所述柔性走线板上具有走线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以及所述检修口均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布于所述交换器的相对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底面上设有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新风入口或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交换器之间设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由所述外壳和所述支撑筋条配合定位;或
所述废气入口或所述废气出口与所述交换器之间设有废气风道,所述废气风道由所述外壳和所述支撑筋条配合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废气出口均设于所述交换器的同一侧,所述新风出口和所述废气入口均设于所述交换器的同一侧,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废气入口正对,所述废气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正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器中的第一交换通道和第二交换通道交叉设置,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的气流通路和所述废气入口和所述废气出口之间的气流通路在所述交换器处交叉。
CN201920836510.0U 2019-05-31 2019-05-31 新风机 Active CN210118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6510.0U CN210118924U (zh) 2019-05-31 2019-05-31 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6510.0U CN210118924U (zh) 2019-05-31 2019-05-31 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8924U true CN210118924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6510.0U Active CN210118924U (zh) 2019-05-31 2019-05-31 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8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94352U (zh) 用于机房的整机柜的冷却系统
CN106016474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101206070B (zh)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器的前面板出风口结构
KR20210051675A (ko) 창문형 열교환 환기장치
CN2082380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2204102U (zh) 一种热交换通风器
CN210118924U (zh) 新风机
CN219640395U (zh) 一种新风机和新风设备
CN208487688U (zh)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CN206786857U (zh) 除湿机结构
CN106949586B (zh) 一种无水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02188564U (zh) 多功能室内环境调节机
CN201429163Y (zh) 新型新风换气机
CN112781153A (zh) 一种新风机
CN207922478U (zh) 一种新风机组
KR20170138010A (ko) 전열교환닥트
CN207962928U (zh) 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08025737U (zh) 双向正压送风壁挂式新风机
KR101037871B1 (ko) 냉각/제습열 회수기술을 이용한 공조기
CN111023300A (zh) 空调器
CN215570836U (zh) 一种智慧节能新风与空调联动技术用换气装置
CN217082813U (zh)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除湿一体机
CN218328442U (zh) 一种橱柜式的空气调节装置
EP3825618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9510903U (zh) 新风调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