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6857U - 除湿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除湿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86857U CN206786857U CN201720446564.7U CN201720446564U CN206786857U CN 206786857 U CN206786857 U CN 206786857U CN 201720446564 U CN201720446564 U CN 201720446564U CN 206786857 U CN206786857 U CN 2067868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module
- evaporator
- exchanger channe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效果好的除湿机结构,包括除湿机本体、蒸发器、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调节部,所述除湿机本体设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设有回风口,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设有送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相配合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的状态可调;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回风口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区域的连通,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区域的连通;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不连通,和/或,所述送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不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湿机结构。
背景技术
除湿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并冷却空气中的水汽,使之冷凝成水珠,从而干燥空气,并将干燥的空气排除机外。然而,传统的除湿机存在着除湿效果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除湿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除湿效果好的除湿机结构。
一种除湿机结构,包括除湿机本体、蒸发器、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调节部,所述除湿机本体设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设有回风口,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设有送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相配合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的状态可调;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回风口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区域的连通,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区域的连通;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不连通,和/或,所述送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不连通。
上述除湿机结构中,潮湿空气从回风口进入风道。设置于风道内的蒸发器将空气中的水汽冷凝成水珠,从而实现对空气除湿。除湿后的空气从送风口离开风道。因此,除湿后的空气比除湿前的空气温度低。热交换器调节部用于控制热交换器启用或停用。当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热交换器启用。此时,除湿前的空气通过第一换热通道进入蒸发器的进风区域,除湿后的空气从蒸发器的出风区域进入第二换热通道。除湿前的空气在第一换热通道与除湿后的空气在第二换热通道进行换热。对于环境温度高的时候,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换热,从而除湿前的空气温度降低。在空气经过蒸发器时,空气中的水汽更快速地凝结成水珠,从而提高了除湿效率,提高了除湿效果。当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热交换器停用。对于环境温度低的时候,除湿前的空气不与除湿后的空气换热,避免除湿前的空气温度过低,避免空气经过蒸发器时水汽在蒸发器上结霜,从而避免上述除湿机结构的性能下降,进而有利于提高上述除湿机结构的除湿效果。综上,上述除湿机结构除湿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包括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挡件设置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区域之间,以使所述回风口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区域的连通,所述第二挡件设置于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区域之间,以使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区域的连通;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挡件遮挡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以使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不连通,和/或,所述第二挡件遮挡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以使所述送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不连通。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用于分隔除湿机本体的风道,从而改变空气流动的路线。当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挡件中断回风口与蒸发器的进风区域的直接连通,第二挡件中断送风口与蒸发器的出风区域的直接连通,除湿前的空气需通过第一换热通道才能进入蒸发器的进风区域,除湿后的空气需通过第二换热通道才能到达送风口,使得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能够在热交换器中换热,从而提高了除湿效率,提高了除湿效果。当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挡件遮挡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和/或,第二挡件遮挡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因此,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之间不能换热,从而避免蒸发器结霜,避免上述除湿机结构的性能下降,进而有利于提高上述除湿机结构的除湿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为显热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交叉设置。显热换热器具有换热器芯体。除湿前的空气和除湿后的空气分别呈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除湿前的空气和除湿后的空气存在着温差,除湿前的空气和除湿后的空气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现象,引起显热交换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本体包括回风模块、送风模块、热交换模块和蒸发器模块,所述回风模块设有所述回风口,所述回风模块与所述送风模块连接,所述送风模块设有所述送风口,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热交换模块安装有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模块与所述蒸发器模块连接,所述蒸发器模块安装有所述蒸发器。如此,除湿机本体实现模块化设计,便于除湿机本体的制造与维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风模块与所述送风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热交换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热交换模块与所述蒸发器模块可拆卸连接。如此,除湿机本体便于组装,便于安装与运输。尤其是当安装的空间有限时,回风模块、送风模块、热交换模块和蒸发器模块能够根据现场的安装空间进行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除湿机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折弯板与所述第二折弯板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板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回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和/或所述热交换模块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所述送风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和/或所述蒸发器模块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应设置的第四连接孔。如此,回风模块与送风模块、送风模块与热交换模块和/或热交换模块与蒸发器模块可通过第一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除湿机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如此,回风模块与送风模块、送风模块与热交换模块和/或热交换模块与蒸发器模块可通过第二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本体还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送风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热交换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新风模块设有新风口,所述回风模块设有排风口。新鲜的空气能够通过新风模块的新风口进入风道中,从而能够更换室内的空气,有利于保护人的健康。相应地,部分回风通过回风模块的排风口排除室外,起到平衡风压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设有冷凝器和表冷器,所述表冷器的出风区域与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区域相连通。当环境温度高时,表冷器的换热管通入冷水,将除湿后的空气冷却,从而使得除湿后的空气温度适宜。当环境温度低时,表冷器的换热管通入热水,将除湿后的空气升温,从而使得除湿后的空气温度适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除湿机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除湿机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湿机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交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10、风道,111、回风口,112、送风口,120、回风模块,121、排风口,130、送风模块,140、热交换模块,150、蒸发器模块,160、新风模块,161、新风口,162、冷凝器,163、表冷器,200、蒸发器,300、热交换器,310、第一换热通道,320、第二换热风道,330、第一棱边,340、第二棱边,400、热交换器调节部,410、第一挡件,420、第二挡件,510、第一连接件,511、第一折弯板,512、第二折弯板,513、第一连接孔,514、第二连接孔,520、第二连接件,521、连接部,522、第一转动部,523、第二转动部,524、第一间隙,525、第二间隙,526、第一把手,527、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除湿机结构,包括除湿机本体、蒸发器200、热交换器300和热交换器调节部400。除湿机本体设有风道110。风道110的一端设有回风口111,风道110的另一端设有送风口112。蒸发器200设置于风道110内。热交换器300具有第一换热通道310和与第一换热通道310相配合的第二换热通道320。热交换器调节部400的状态可调。当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一状态时,回风口111通过第一换热通道310与蒸发器200的进风区域的连通,送风口112通过第二换热通道320与蒸发器200的出风区域的连通。当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二状态时,回风口111与第一换热通道310不连通,和/或,送风口112与第二换热通道320不连通。
上述除湿机结构中,潮湿空气从回风口111进入风道110。设置于风道110内的蒸发器200将空气中的水汽冷凝成水珠,从而实现对空气除湿。除湿后的空气从送风口112离开风道110。因此,除湿后的空气比除湿前的空气温度低。热交换器调节部400用于控制热交换器300启用或停用。如图1所示,图1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当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一状态时,热交换器300启用。此时,除湿前的空气通过第一换热通道310进入蒸发器200的进风区域,除湿后的空气从蒸发器200的出风区域进入第二换热通道320。除湿前的空气在第一换热通道310与除湿后的空气在第二换热通道320进行换热。对于环境温度高的时候,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换热,从而除湿前的空气温度降低,在空气经过蒸发器200时,空气中的水汽更快速地凝结成水珠,从而提高了除湿效率,提高了除湿效果。如图2所示,图1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当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二状态时,热交换器300停用。对于环境温度低的时候,除湿前的空气不与除湿后的空气换热,避免除湿前的空气温度过低,避免空气经过蒸发器200时水汽在蒸发器200上结霜,从而避免上述除湿机结构的性能下降,进而有利于提高上述除湿机结构的除湿效果。如此,无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上述除湿机结构均具有除湿效果好的功能。
其中,空气从蒸发器200的一侧穿过蒸发器200流到蒸发器200的另一侧。蒸发器200的进风区域是指蒸发器200进风一侧的区域。蒸发器200的出风区域是指蒸发器200出风一侧的区域。环境温度高与环境温度低的数值由使用者灵活设置。使用者可以设置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为高温,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为低温。第一预设温度值和第二预设温度值可根据使用场景定义。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包括第一挡件410和第二挡件420。当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挡件410设置于回风口111与蒸发器200的进风区域之间,以使回风口111通过第一换热通道310与蒸发器200的进风区域的连通。第二挡件420设置于送风口112与蒸发器200的出风区域之间,以使送风口112通过第二换热通道320与蒸发器200的出风区域的连通。当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挡件410遮挡第一换热通道310的入口,以使回风口111与第一换热通道310不连通,和/或,第二挡件420遮挡第二换热通道320的入口,以使送风口112与第二换热通道320不连通。第一挡件410和第二挡件420用于分隔除湿机本体的风道110,从而改变空气流动的路线。当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挡件410中断回风口111与蒸发器200的进风区域的直接连通,第二挡件420中断送风口112与蒸发器200的出风区域的直接连通,除湿前的空气需通过第一换热通道310才能进入蒸发器200的进风区域,除湿后的空气需通过第二换热通道320才能到达送风口112,使得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能够在热交换器300中换热,从而提高了除湿效率,提高了除湿效果。当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挡件410遮挡第一换热通道310的入口,和/或,第二挡件420遮挡第二换热通道320的入口,因此,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之间不能换热,从而避免蒸发器200结霜,避免上述除湿机结构的性能下降,进而有利于提高上述除湿机结构的除湿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热交换器300为显热换热器。第一换热通道310与第二换热通道320交叉设置。显热换热器具有换热器芯体。除湿前的空气和除湿后的空气分别呈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除湿前的空气和除湿后的空气存在着温差,除湿前的空气和除湿后的空气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现象,引起显热交换过程。可以理解,第一换热通道310与第二换热通道320内的流体进行换热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第一换热通道310的设置方向与第二换热通道320的设置方向平行。优选地,第一换热通道310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与第二换热通道320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再比如,第一换热通道310呈螺旋状缠绕第二换热通道320。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挡件410的一端可拆卸地与显热换热器的第一棱边330连接。第一挡件410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风道110内,第二挡件420的一端可拆卸地与显热换热器的第二棱边340连接,第二挡件420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风道110内。当环境温度高时,第一挡件410的一端与显热换热器的第一棱边330连接,第一挡件410的另一端安装于风道110内,除湿前的空气需通过第一换热通道310才能进入蒸发器200的进风区域。第二挡件420的一端与显热换热器的第二棱边340连接,第二挡件420的另一端安装于风道110内,除湿后的空气需通过第二换热通道320才能到达送风口112。因此,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能够在热交换器300中换热,从而提高了除湿效率,提高了除湿效果。当环境温度低时,工作人员将第一挡件410和第二挡件420拆卸下来,并将第一挡件410安装到第一换热通道310的入口处,将第二挡件420安装到第二换热通道320的入口处。其中,显热换热器的第一棱边330是指第一换热通道310的入口与第二换热通道320的入口的交汇处的棱边。显热换热器的第二棱边340是指第一换热通道310的出口与第二换热通道320的出口的交汇处的棱边。如此,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不能进入热交换器300,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之间不能换热,从而避免蒸发器200结霜,避免上述除湿机结构的性能下降,进而有利于提高上述除湿机结构的除湿效果。
具体地,第一挡件410为第一挡板。第一挡件410插接或卡扣连接于显热换热器的第一棱边330处。第二挡件420为第二挡板。第二挡件420插接或卡扣连接于显热换热器的第二棱边340处。或者,第一挡件410包括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第三挡板的尺寸根据第一棱边330到风道110侧壁的距离而定。第四挡板的尺寸根据第一换热通道310的入口和第三挡板的尺寸而定。比如,第一棱边330到风道110侧壁的距离为0.5m,第一换热通道310的入口的宽度是1.2m。工作人员选用0.5m宽的第三挡板和0.7m宽的第四挡板。如此,第三挡板用于安装到第一棱边330和风道110侧壁之间,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用于遮挡第一换热通道310的入口。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除湿机本体包括回风模块120、送风模块130、热交换模块140和蒸发器模块150。回风模块120设有回风口111。回风模块120与送风模块130连接。送风模块130设有送风口112。送风模块130与热交换模块140连接。热交换模块140安装有热交换器300。热交换模块140与蒸发器模块150连接。蒸发器模块150安装有蒸发器200。如此,除湿机本体实现模块化设计,便于除湿机本体的制造与维护。
外部潮湿的空气通过回风口111进入风道110中。回风模块120设有涡轮风机。空气在涡轮风机的作用下抽取进入回风模块120的底部。空气通过回风模块120和送风模块130的底部后进入热交换模块140。如图1所示,当热交换器300启用时,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在热交换器300中换热,从而除湿前的空气温度降低,再进入蒸发器200进行除湿。降温后空气中的水汽更容易凝结成水珠,有利于提高除湿效率。除湿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换热管道和送风口112到达指定区域。图1中箭头表示空气在风道110中的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当热交换器300停用时,空气通过回风模块120和送风模块130的底部后,不再通过热交换器300,直接进入蒸发器模块150。除湿后的空气送风模块130的送风口112到达指定区域。图2中箭头表示空气在风道110中的流动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回风模块120与送风模块130可拆卸连接。送风模块130与热交换模块140可拆卸连接。热交换模块140与蒸发器模块150可拆卸连接。如此,除湿机本体便于组装,便于安装与运输。尤其是当安装的空间有限时,回风模块120、送风模块130、热交换模块140和蒸发器模块150能够根据现场的安装空间进行装配。
当使用环境长时间低温,使用者可将热交换模块140从上述除湿机结构上拆卸下来,从而避免蒸发器200结霜,也能够节省热交换模块140。
回风模块120与送风模块130、送风模块130与热交换模块140和热交换模块140与蒸发器模块150可通过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连接件可选第一连接件510和/或第二连接件520。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上述除湿机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510。第一连接件510包括第一折弯板511和第二折弯板512。第一折弯板511设有第一连接孔513。第一折弯板511与第二折弯板512连接。第二折弯板512设有第二连接孔514。回风模块120、送风模块130和/或热交换模块140设有与第一连接孔513相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送风模块130、热交换模块140和/或蒸发器模块150设有与第二连接孔514相应设置的第四连接孔。如此,回风模块120与送风模块130、送风模块130与热交换模块140和/或热交换模块140与蒸发器模块150可通过第一连接件510实现可拆卸连接。
其中,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513、第三连接孔后实现第一连接件510和送风模块130可拆卸连接。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孔514、第四连接孔后实现回风模块120和第一连接件510可拆卸连接。如此,回风模块120与送风模块130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孔513和/或第二连接孔514为腰型孔,便于第一连接件510与回风模块120和/或送风模块130对位。第一折弯板511和/或第二折弯板512的端部设有折弯板,从而提高第一连接件510的刚度和强度。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上述除湿机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520。第二连接件520包括连接部521、第一转动部522和第二转动部523。第一转动部522可转动地安装于连接部521上。第一转动部522与连接部52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24。第一转动部522可转动地安装于连接部521上。第二转动部523与连接部52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525。如此,回风模块120与送风模块130、送风模块130与热交换模块140和/或热交换模块140与蒸发器模块150可通过第二连接件520实现可拆卸连接。
其中,回风模块120的侧壁装入第一间隙524中。送风模块130的侧壁装入第二间隙525中。使用者通过转动第一转动部522和/或第二转动部523,改变第一间隙524和/或第二间隙525的尺寸,从而实现第一转动部522夹紧或松开回风模块120的侧壁,和/或,第二转动部523夹紧或松开送风模块130的侧壁,进而第二连接件520与回风模块120实现可拆卸连接,和/或,第二连接件520与送风模块130实现可拆卸连接。如此,第一转动部522和/或第二转动部523为圆弧状板材。第一转动部522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526。第一把手526便于使用者转动第一转动部522。第二转动部523的一端设有第二把手527。第二把手527便于使用者转动第二转动部523。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除湿机本体还包括新风模块160。新风模块160与送风模块130可拆卸连接。新风模块160与热交换模块140可拆卸连接。新风模块160设有新风口161。回风模块120设有排风口121。新鲜的空气能够通过新风模块160的新风口161进入风道110中,从而能够更换室内的空气,有利于保护人的健康。相应地,部分回风通过回风模块120的排风口121排除室外,起到平衡风压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新风模块160设有冷凝器162和表冷器163。表冷器163的出风区域与冷凝器162的进风区域相连通。当环境温度高时,表冷器163的换热管通入冷水,将除湿后的空气冷却,从而使得除湿后的空气温度适宜。当环境温度低时,表冷器163的换热管通入热水,将除湿后的空气升温,从而使得除湿后的空气温度适宜。经过表冷器163的空气再经过冷凝器162加热,然后与新风混合,再通过送风口112到达指定区域。
上述的除湿机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环境温度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将热交换器调节部400调至第一状态,以使空气从回风口111进入风道110,并依次通过第一换热通道310、蒸发器200和第二换热通道320,并经过送风口112离开风道110。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为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为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第一预设温度值和第二预设温度值由使用者灵活设置。
当环境温度位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将热交换器调节部400调至第二状态,以使风道110的空气不通过第一换热通道310,和/或,风道110的空气不通过第二换热通道310。
上述的除湿机结构的使用方法,热交换器调节部400用于控制热交换器300启用或停用。当环境温度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一状态,热交换器300启用。此时,除湿前的空气通过第一换热通道310进入蒸发器200的进风区域,除湿后的空气从蒸发器200的出风区域进入第二换热通道320。除湿前的空气在第一换热通道310与除湿后的空气在第二换热通道320进行换热,从而除湿前的空气温度降低。在空气经过蒸发器200时,空气中的水汽更快速地凝结成水珠,从而提高了除湿效率,提高了除湿效果。当环境温度位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当热交换器调节部400处于第二状态,热交换器300停用。除湿前的空气与除湿后的空气无法换热,避免除湿前的空气温度过低,避免空气经过蒸发器200时水汽在蒸发器200上结霜,从而避免上述除湿机结构的性能下降,进而有利于提高上述除湿机结构的除湿效果。综上,上述除湿机结构的使用方法具有除湿效果好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除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湿机本体,所述除湿机本体设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设有回风口,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设有送风口;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相配合的第二换热通道;及
热交换器调节部,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的状态可调;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回风口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区域的连通,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区域的连通;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不连通,和/或,所述送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包括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
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挡件设置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区域之间,以使所述回风口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区域的连通,所述第二挡件设置于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区域之间,以使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区域的连通;
当所述热交换器调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挡件遮挡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以使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不连通,和/或,所述第二挡件遮挡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以使所述送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不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显热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本体包括回风模块、送风模块、热交换模块和蒸发器模块,所述回风模块设有所述回风口,所述回风模块与所述送风模块连接,所述送风模块设有所述送风口,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热交换模块安装有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模块与所述蒸发器模块连接,所述蒸发器模块安装有所述蒸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模块与所述送风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热交换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热交换模块与所述蒸发器模块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折弯板与所述第二折弯板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板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回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和/或所述热交换模块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所述送风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和/或所述蒸发器模块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应设置的第四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本体还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送风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热交换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新风模块设有新风口,所述回风模块设有排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设有冷凝器和表冷器,所述表冷器的出风区域与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区域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46564.7U CN206786857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除湿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46564.7U CN206786857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除湿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86857U true CN206786857U (zh) | 2017-12-22 |
Family
ID=60708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4656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86857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除湿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8685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69419A (zh) * | 2017-04-25 | 2017-07-21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除湿机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
CN110701696A (zh) * | 2018-07-09 | 2020-01-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多功能除湿机及其使用方法 |
-
2017
- 2017-04-25 CN CN201720446564.7U patent/CN20678685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69419A (zh) * | 2017-04-25 | 2017-07-21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除湿机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
CN110701696A (zh) * | 2018-07-09 | 2020-01-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多功能除湿机及其使用方法 |
CN110701696B (zh) * | 2018-07-09 | 2021-09-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多功能除湿机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05224B (zh) | 一种多层次热回收组合式空气处理器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 |
CN107143945A (zh) | 一种联控温度和co2的多风道恒湿新风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6524317A (zh) | 一种分质热回收冷剂过冷再热空调器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 |
CN104061630B (zh) | 单元式新风处理机 | |
CN205717538U (zh) | 混合通风采暖空调设备 | |
CN206369270U (zh) | 一种分质热回收冷剂过冷再热空调器 | |
CN102444941A (zh) | 一种极低冷热损失的洁净新风除湿系统 | |
CN107869928A (zh) | 空气‑空气换热器及其制冷装置 | |
CN106152319A (zh) | 一种热回收降温空调器 | |
CN108105931A (zh) | 一种带有双级热回收装置的恒温恒湿空气处理设备 | |
CN206786857U (zh) | 除湿机结构 | |
CN107192013B (zh) | 室内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9028360A (zh) | 户式溶液除湿空调系统 | |
KR101186152B1 (ko) | 냉각/제습열 회수기술을 이용한 항온항습기 | |
CN107289563A (zh) | 再热型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 |
CN208139468U (zh) | 一种家用空调器 | |
CN206669940U (zh)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 |
CN210197589U (zh) | 一种新风除湿机风道系统 | |
CN100547309C (zh) | 室内空气换气装置及换气方法 | |
CN106969419A (zh) | 除湿机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8567194U (zh) | 一种全直膨型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 |
CN208042371U (zh) | 一种组合式二次回风控湿空气净化机组 | |
CN207936355U (zh) | 基于高温水冷却除湿新风系统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
CN202470251U (zh) | 一种极低冷热损失的洁净新风除湿系统 | |
CN111720943A (zh) | 高效全热交换新风回收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