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2928U - 组合式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2928U
CN207962928U CN201820361719.1U CN201820361719U CN207962928U CN 207962928 U CN207962928 U CN 207962928U CN 201820361719 U CN201820361719 U CN 201820361719U CN 207962928 U CN207962928 U CN 207962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ion element
chamber
unit
condensing uni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617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云水
方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SYS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RSYS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SYS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RSYS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617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62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2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2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包括分体式设置的冷凝单元、蒸发单元以及送风单元,冷凝单元具有冷凝单元第一腔室、冷凝单元第二腔室、与冷凝单元第一腔室连通的冷凝单元第一开口、与冷凝单元第二腔室连通的冷凝单元第二开口;蒸发单元具有蒸发单元第三腔室、蒸发单元第一腔室、与前述两腔室分别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二腔室、位于顶部的蒸发单元第一开口和蒸发单元第二开口、位于底部的蒸发单元第三开口;送风单元具有送风单元开口;组装状态下,蒸发单元第一开口与冷凝单元第一开口连通,蒸发单元第二开口与冷凝单元第二开口连通,蒸发单元第三开口与送风单元开口连通。这种空调机组能够降低安装难度和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机组主要由分体式设置的两个单元来构成,空调机组的送风结构通常安装在位于下方的单元的底部。在数据中心的机房内安装空调机组时,特别是空调机组采用地板下出风方式时,需要将空调机组的送风结构安装在地板之下,由于送风结构与空调机组的位于下方的单元集成在一起,使得这部分单元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安装时,通常需要动用吊车才能实现安装,然而,一旦动用吊车的话,势必会对数据中心的机房造成破坏,同时还必须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实施,导致安装成本增加。另外,对于机型较小的空调机组也可采用叉车来实现安装,然而,由于需将空调机组的送风结构安装在地板之下,利用叉车安装空调机组时,需要将具有送风结构的单元沉入地板之下,这势必会增加对叉车操作者的操作能力的要求,导致安装难度增加。
由上,对于地板下出风的空调机组来说,由于现有技术中空调机组的底部出风结构与空调机组的其他单元集成在一起,导致安装难度增加、安装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能够降低安装难度和安装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设置的冷凝单元、蒸发单元以及送风单元,这三个单元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组装在一起。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所述送风单元与其他部分分体设置,空调机组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安装时,无需动用吊车或叉车,无需请专业安装人员,即可实现空调机组的地板下送风方式的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显著降低空调机组的安装成本和安装难度。同时,由于这三个单元体积小,使得生产、搬运、安装方便,方便维修或更换。
优选的,所述冷凝单元具有与室内连通的冷凝单元第一腔室、与室外连通并用以安装冷凝器的冷凝单元第二腔室,在所述冷凝单元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连通的冷凝单元第一开口和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二腔室连通的冷凝单元第二开口;所述蒸发单元具有与室外连通并用以安装蒸发器的蒸发单元第三腔室、与该蒸发单元第三腔室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一腔室、与该蒸发单元第一腔室和室外分别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二腔室,在所述蒸发单元上开设有位于其顶部的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一开口和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二腔室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二开口,以及位于其底部并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三腔室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三开口;所述送风单元具有与室内连通并用以安装送风机的送风单元腔室,在所述送风单元的顶部开设有与该送风单元腔室连通的送风单元开口;所述冷凝单元、所述蒸发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蒸发单元第一开口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第二开口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第三开口与所述送风单元开口连通。
采用这种方案,在所述冷凝单元、所述蒸发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处于组装状态时,通过所述蒸发单元第一开口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一开口相连通可实现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连通,通过所述蒸发单元第二开口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二开口相连通可实现所述冷凝单元第二腔室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二腔室连通,通过所述蒸发单元第三开口与所述送风单元开口相连通可实现所述蒸发单元第三腔室与所述送风单元腔室连通,空调机组处于机械制冷模式时,室内回风可依次流经相连通设置的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所述蒸发单元第三腔室、所述蒸发器、所述送风单元腔室进入室内;室外新风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单元第二腔室、所述冷凝器后排至室外;空调机组处于自然冷却模式时,室外新风依次流经相连通的所述蒸发单元第三腔室、所述蒸发器、所述送风单元腔室进入室内;室内回风依次流经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所述蒸发单元第二腔室、所述冷凝器后排至室外;空调机组处于部分自然冷却模式时,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均进入所述蒸发单元第二腔室,流经所述冷凝器后排至室外;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均进入所述蒸发单元第三腔室,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器、所述送风单元腔室后进入室内。由上,可以保证所述冷凝单元、蒸发单元、送风单元处于组装状态下空调机组能够正常运行,同时,还能降低安装难度和安装成本。
优选的,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位于所述蒸发单元的前侧,在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内安装有压缩机和与该压缩机配套设置的制冷系统配件,所述蒸发单元的前面板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述蒸发单元主体上。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所述压缩机和制冷系统配件设置在位于所述蒸发单元前侧的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内,且所述前面板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述蒸发单元主体上,维修时,所述压缩机和制冷系统配件在打开所述蒸发单元的前面板后均可直视,可实现完全正面维护,避免在空调机组的周围预留维修空间,可减小空调机组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同时,还能提高对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的利用率。
优选的,用以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的连接配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内。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用以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的连接配管设置在位于所述蒸发单元前侧的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内,维修时,这些连接配管在打开所述蒸发单元的前面板后均可直视,可实现完全正面维护,避免在空调机组的周围预留维修空间,可减小空调机组所占用的安装空间。
优选的,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位于所述冷凝单元的前侧,用以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的连接配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和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内,所述冷凝单元的前面板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冷凝单元主体上。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用以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的连接配管设置在位于所述冷凝单元前侧的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内,且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和冷凝单元第一腔室这两者的前面板均以可拆卸方式设置,维修时,这些连接配管在打开所述蒸发单元和冷凝单元的前面板后均可直视,可实现完全正面维护,避免在空调机组的周围预留维修空间,可减小空调机组所占用的安装空间。
优选的,在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内安装有电控箱。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所述电控箱设置在位于所述冷凝单元前侧的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内,维修时,所述电控箱在打开所述冷凝单元的前面板后均可直视,可实现完全正面维护,避免在空调机组的周围预留维修空间,可减小空调机组所占用的安装空间。
优选的,在所述蒸发单元内以可拆卸方式安装有靠近前侧设置、用以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三腔室的室内回风阀。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所述蒸发单元的前面板和室内回风阀均采用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拆除所述前面板和室内回风阀后可实现从正面对所述蒸发器进行清洗、维护。
优选的,在所述蒸发单元内以可拆卸方式安装有靠近前侧设置、用以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二腔室的室内排风阀。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所述冷凝单元的前面板和室内排风阀均采用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拆除所述前面板和室内排风阀后可实现从正面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清洗、维护,。
优选的,在所述冷凝单元的上部开设有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连通的回风口,在所述送风单元的前侧开设有与所述送风单元腔室连通的送风口。
采用这种方案,可增加回风口与送风口在纵向上的间隔距离,有效避免室内回风和室内送风之间的短路。
优选的,在所述冷凝单元、所述蒸发单元、所述送风单元三者相衔接的端部,于相衔接的两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的四周形成有凹槽,于另一个端部的四周形成有与该凹槽相插接的凸起。
采用这种方案,可以简化所述冷凝单元、所述蒸发单元、所述送风单元这三者之间的连接结构、降低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空调机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机组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空调机组的俯视图;
图4为处于分解状态下的空调机组的示意图;
图5为空调机组的送风单元位于地板之上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空调机组的左视图;
图7为空调机组的送风单元位于地板之下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空调机组的左视图;
图9为空调机组处于完全机械制冷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10为空调机组处于部分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11为空调机组处于完全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1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述描述中,所述前后上下左右与图4中所标记的前后上下左右保持一致,其中,空调机组的靠近墙体的一侧为后,相反于墙体的一侧为前,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的下,相反于地面的一侧为上。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组主要包括呈分体式设置的冷凝单元100、蒸发单元200以及送风单元300,这三个单元均呈长方体状,空调机组处于组装状态下,前述三个单元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组合在一起,这三个单元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分别对齐设置。下面对前述三个单元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描述。
冷凝单元100
如图1~图4、图9~图11所示,冷凝单元100整体呈长方体状,它具有一呈长方体状的冷凝单元壳体110,该冷凝单元壳体110主要包括呈长方体状的支撑框架和安装在该支撑框架表面的多个面板,其中,冷凝单元100的前面板111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冷凝单元壳体110的主体框架上。在冷凝单元壳体110内安装有与冷凝单元100的前面板111相平行并相距一定距离设置的冷凝单元隔板112,由该冷凝单元隔板112将冷凝单元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靠近前侧设置的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和靠近后侧设置的冷凝单元第二腔室120。
在冷凝单元壳体110的底部开设有与蒸发单元200顶部连通的开口,此开口由冷凝单元隔板112分隔为前侧开口与后侧开口,为了方便描述,将位于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底部的前侧开口定义为冷凝单元第一开口,将位于冷凝单元第二腔室120底部的后侧开口定义为冷凝单元第二开口,这两个开口在图中未示出。
在冷凝单元的前面板111上靠近其顶部开设有与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连通的第一回风口117,在冷凝单元壳体110的冷凝单元顶板113上靠近其前侧开设有与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连通的第二回风口114,在冷凝单元壳体110的后面板115上靠近其顶部开设有与冷凝单元第二腔室120连通的排风口,在该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口风阀116。
另外,在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内于冷凝单元隔板112的前表面上安装有电控箱400。在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内还设置有用以连通压缩机280与下述冷凝器130的连接配管。
在冷凝单元第二腔室120内安装有位于下部的冷凝器130、位于上部的冷凝风机140,其中,从空调机组的侧面(左侧或右侧)看去,冷凝器130由对称设置、排列呈“V”形的两片翅片式换热器来构成,该V形结构的顶部与冷凝单元第二腔室120的前后两侧的内壁面密封连接。通过将冷凝器130设置呈V形,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增大冷凝器130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并减少风阻。冷凝风机140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的离心风机,如图9~图11所示,冷凝风机140位于冷凝器130的上方,并且冷凝风机140的进风口恰好正对冷凝器130的“V”形结构的顶部开口处,如此能够保证在冷凝器130上发生热交换后的高温气体全部经由冷凝风机140的进风口进入冷凝风机140内并最终经由排风口排至室外。
蒸发单元200
蒸发单元200亦整体呈长方体状,它具有一呈长方体状的蒸发单元壳体210,该蒸发单元壳体210的结构构成与上述冷凝单元壳体110类似,故在此不做赘述,其中,蒸发单元200的前面板211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蒸发单元壳体210的主体框架上。
蒸发单元壳体210的内部空间被分隔成靠近前侧设置的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靠近后侧设置并位于上方的蒸发单元第二腔室、靠近后侧设置并位于下方的蒸发单元第三腔室。在蒸发单元壳体210的顶端开设有靠近前侧设置并与蒸发单元第一腔室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一开口261(参见图4所示)、靠近后侧设置并与蒸发单元第二腔室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二开口251(参见图4所示),在蒸发单元壳体210的底部开设有与蒸发单元第三腔室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三开口(图中未示出)。
在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与蒸发单元第二腔室之间安装有用以连通两者的室内排风阀215;在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与蒸发单元第三腔室之间安装有连通两者的室内回风阀218;在蒸发单元后面板216上开设有与冷凝单元第二腔室连通的冷凝进风口,在该冷凝进风口处安装有冷凝进风阀217,本实施例中,在前后方向上冷凝进风阀217与室内排风阀215相对置;在蒸发单元后面板216上开设有与蒸发单元第二腔室连通的进风口,在该进风口处安装有新风阀219,本实施例中,在前后方向上新风阀219与室内回风阀218相对置。
具体地,参照图9~图11所示,在蒸发单元壳体210的底部安装有靠近蒸发单元壳体210的前侧设置、与蒸发单元壳体210的前面板211相平行设置的蒸发单元第一隔板212,以及位于该蒸发单元第一隔板212上方并与其垂直的蒸发单元第二隔板213,从空调机组的侧表面看去,该蒸发单元第二隔板213连接蒸发单元后面板216与蒸发单元第一隔板212的顶端,蒸发单元第二隔板213的前端与蒸发单元壳体210的前面板211相距一定距离。在蒸发单元壳体210内安装有在上下方向上靠近其上部设置、在前后方向上与蒸发单元壳体210的前面板211相距一定距离、与蒸发单元第二隔板213相平行的蒸发单元第三隔板214。室内回风阀218安装在蒸发单元第三隔板214与蒸发单元第二隔板213之间并连接两者的前端;新风阀219安装在位于蒸发单元第三隔板214与蒸发单元第二隔板213之间的蒸发单元后面板216上。室内排风阀215安装在蒸发单元第三隔板214与蒸发单元壳体210的顶部之间并靠近前侧设置;冷凝进风阀217安装在位于蒸发单元第三隔板214与蒸发单元壳体210的顶部之间的蒸发单元后面板216上。
由室内排风阀215、室内回风阀218、蒸发单元第一隔板212、蒸发单元前面板211以及蒸发单元200的底部共同围成顶部敞口的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在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内安装有位于底部的压缩机280和与该压缩机280配套设置的制冷系统配件等,用以连通压缩机280与蒸发器230的连接配管主要收装在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的下部;用以连通压缩机280与冷凝器130的连接配管的一部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
由室内排风阀215、蒸发单元第三隔板214、冷凝进风阀217共同围成顶部敞口的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通过冷凝进风阀217可与室外连通、通过蒸发单元第二开口251可与冷凝单元第二腔室120连通、通过室内排风阀215可与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连通。
由蒸发单元后面板216、蒸发单元第三隔板214、室内回风阀218、蒸发单元第一隔板212以及蒸发单元200的底部共同围成供气体流通用的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在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内安装有位于其底部的蒸发器230、位于该蒸发器230上方的过滤器240,从空调机组的侧面看去,蒸发器230位于蒸发单元后面板216与蒸发单元第一隔板212之间,该蒸发器230亦由对称设置、排列呈“V”形的两片翅片式换热器构成。过滤器240整体呈板状,它安装在蒸发单元第二隔板213的预设安装孔上,且位于蒸发器230的“V”形结构的整个开口处。
送风单元300
送风单元300亦整体呈长方体状,它具有一呈长方体状的送风单元壳体310,该送风单元壳体310的结构构成与上述冷凝单元壳体110类似,故在此不做赘述。在送风单元壳体310的顶部开设有或预留有用以与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具体为蒸发器230的出风侧)连通的送风单元开口351(参见图4所示),在送风单元壳体310的前面板上开设有送风口311,在送风单元壳体310内设有分别与送风单元开口351和送风口311连通的送风单元腔室350,在该送风单元腔室350内安装有送风机320、位于送风机320与送风口311之间的加热装置330,其中,送风机320亦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的离心风机,加热装置330为电加热装置。
在送风单元壳体310的底部还设置有沿其底部四周均匀分布的支撑脚340,该支撑脚340为高度在纵向上可调节的底脚,由此可提高送风单元300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
另外,在上述三个单元的相邻两个单元相衔接处均设置有配套设置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例如,卡和连接、插拔连接等结构,以插拔连接为例,在冷凝单元100、蒸发单元200、送风单元300三者相衔接的端部,于相衔接的两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的四周形成有凹槽,于另一个端部的四周形成有与该凹槽相插接的凸起。空调机组处于组装状态下,相邻两个单元通过设置在其上的连接结构组装在一起并形成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9~图11所示,空调机组处于组装状态下,冷凝单元100、蒸发单元200、送风单元300这三者处于组装状态,在该状态下,蒸发单元第一开口261与冷凝单元第一开口连通,进而使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与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连通;蒸发单元第二开口251与冷凝单元第二开口连通,进而使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与冷凝单元第二腔室120连通;蒸发单元第三开口与送风单元300连通,进而使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与送风单元300连通。
从空调机组的侧面看去,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均靠近空调机组的前侧设置并且两者沿纵向相贯通,用以连通压缩机280与冷凝器130的两部分连接配管(包括位于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内的连接配管和位于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内的连接配管)相连接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蒸发第一腔室260、冷凝单元风道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内。
下面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参照图5~图11所示对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安装方式进行简单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空调机组一般配置在数据中心机房内,且通常靠近数据中心机房的墙体500设置,如图9~图11所示,在墙体500上开设进风口510和排风口520,空调机组上的冷凝进风阀217、新风阀219分别与墙体500上的进风口510连通,主要用以将室外空气引入空调机组内;空调机组上的排风口风阀118与墙体500上的排风口520连通,主要用以将经过热交换后的空气及室内热空气排到室外。
如图5~图6所示,空调机组采用送风单元300置于机房地板600之上的方式安置在数据机房内,采用这种安装方式,送风口311位于空调机组的底部并位于机房地板600之上;如图7~图8所示,空调机组还可采用送风单元300置于机房地板600之下的方式安置在数据机房内,采用这种安装方式,送风口311位于机房地板600之下,可实现地板下送风。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机组,通过改变送风单元300与地板600的位置关系,可改变空调机组的送风方式,进而可根据数据中心建筑结构、设备布局等安装环境来选择适配的送风方式,可提供多样化的送风方式来确保机房内的气流组织合理。同时,还可实现客户多种不同的安装方式选择。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机组采用图7~图8所示的地板下送风的安装方式时,由于送风单元300与其他部分分体设置,送风单元300的体积相对较小,重量较轻,无需动用吊车或叉车,无需请专业安装人员,即可先将送风单元300安装在地板600下并使送风单元300顶部与地板表面齐平,然后再在地板600上安装与其配套设置的蒸发单元200和冷凝单元100,如此,能够显著降低安装难度和安装要求,无需专门聘请专业安装人员即可实现空调机组的地板下送风方式的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显著降低空调机组的安装成本和安装难度。
下面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参照图9~图11所示对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的描述。
根据室内、外温度等不同条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机组主要有以下三种运行模式:
1、完全机械制冷模式
如图9所示,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组合式空调机组处于机械制冷模式下运行。
关闭新风阀219、室内排风阀215;打开冷凝进风阀217、室内回风阀218、排风口风阀118,开启压缩机280,室内回风经由第一回风口117和第二回风口114进入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然后依次流经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经由室内回风阀218进入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依次流经过滤器240、蒸发器230进入送风单元300内,然后在送风机320的作用下经由送风口311向室内送风;室外新风通过冷凝进风阀217、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冷凝器130、冷凝风机140、排风口风阀118排出室内负荷。
2、完全新风自然冷却
当室外环境温度满足自然冷却条件时,组合式空调机组处于自然冷却模式下运行。如图10所示,关闭冷凝进风阀217、室内回风阀218,打开新风阀219、室内排风阀215、排风口风阀118,关闭压缩机280,室外新风通过新风阀219进入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依次流经过滤器240、蒸发器230进入送风单元300内,然后在送风机320的作用下经由送风口311向室内送风;室内回风经由第一回风口117和第二回风口114进入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然后依次流经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经由室内排风阀215进入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然后再依次流经冷凝器130、冷凝风机140,最后经由排风口风阀118排出室内负荷。由此,由不断进入的室外低温空气来置换室内热空气以实现对数据中心机房内部进行冷却降温。
另外,当室外温度较低时,还可以通过开启室内回风阀218来调节送风温度。
3、部分自然冷却模式
当室外温度在某一适当区间时,机组运行于部分自然冷却模式。如图11所示,打开冷凝进风阀217、室内回风阀218、排风口风阀118、新风阀219、室内排风阀215,开启压缩机280,室外新风通过冷凝进风阀217进入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室内回风经由室内排风阀215进入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这两部分气体均依次流经冷凝器130、冷凝风机140,最后经由排风口风阀118排出室内负荷;
室外新风通过新风阀219进入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室内回风经由室内回风阀218进入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这两部分气体均依次流经过滤器240、蒸发器230进入送风单元300内,然后在送风机320的作用下经由送风口311向室内送风。
可见,通过控制冷凝进风阀217、室内回风阀218、新风阀219、室内排风阀215、压缩机280的开闭状态,可使组合式空调机组能够在机械制冷模式、自然冷却模式及部分自然冷却模式下转换,能够在冬季以及室外温度较低的过渡季节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源来降低数据中心机房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组合式空调机组运行模式的灵活性和节约能源。另外,通过控制冷凝进风阀217、室内回风阀218、新风阀219、室内排风阀215这四个风阀的开闭状态还可实现单独引新风及单独排风功能。
由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空调机组主要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如图4所示,空调机组的整体结构被划分成呈分体式设置的冷凝单元100、蒸发单元200以及送风单元300,由于这三个单元体积小,使得生产、搬运、安装方便。同时,若这三个单元中的任意单元发生故障时,方便拆装进行维修或更换;若这三个单元中的任意单元报废时,可直接替换掉对应单元而无需整机替换,有利于降低成本。
第二、由于送风单元300与其他部分分体设置,空调机组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安装时,无需动用吊车或叉车,无需请专业安装人员,即可实现空调机组的地板下送风方式的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显著降低空调机组的安装成本和安装难度。
第三、如图9~图11所示,电控箱400安装在冷凝单元隔板112的前表面上,室内排风阀215、室内回风阀218靠近蒸发单元200的前侧设置,压缩机280和制冷系统配件、用以连通压缩机280与蒸发器230的连接配管收装在靠近蒸发单元200前侧设置的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内,用以连通压缩机280与冷凝器130的连接配管收装在在纵向上相贯通的靠近前侧设置的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和靠近前侧设置的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内,前述这些部件在打开空调机组的前面板(亦即各单元的前面板)后均可直视,可实现完全正面维护;同时,在拆除前面板以及室内排风阀215、室内回风阀218后还可从正面清洗冷凝器130、蒸发器230,方便对空调机组进行维护。还避免在空调机组的其他方位预留维护用的安装空间,能够降低空调机组所占用的安装空间。
第四、如图4、图9~图11所示,由于第一回风口117和第二回风口114均靠近空调机组的上部设置,送风口311位于空调机组的底部,如此可增加回风口与送风口在纵向上的间隔距离,有效避免室内回风和室内送风之间的短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设置的冷凝单元(100)、蒸发单元(200)以及送风单元(300),这三个单元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组装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单元(100)具有与室内连通的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与室外连通并用以安装冷凝器(130)的冷凝单元第二腔室(120),在所述冷凝单元(100)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连通的冷凝单元第一开口和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二腔室(120)连通的冷凝单元第二开口;
所述蒸发单元(200)具有与室外连通并用以安装蒸发器(230)的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与该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与该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和室外分别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在所述蒸发单元(200)上开设有位于其顶部的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一开口(261)和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二开口(251),以及位于其底部并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连通的蒸发单元第三开口;
所述送风单元(300)具有与室内连通并用以安装送风机(320)的送风单元腔室(350),在所述送风单元(300)的顶部开设有与该送风单元腔室(350)连通的送风单元开口(351);
所述冷凝单元(100)、所述蒸发单元(200)、所述送风单元(300)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蒸发单元第一开口(261)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第二开口(251)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第三开口与所述送风单元开口(35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位于所述蒸发单元(200)的前侧,在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内安装有压缩机(280)和与该压缩机(280)配套设置的制冷系统配件,
所述蒸发单元(200)的前面板(211)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述蒸发单元主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用以连通所述压缩机(280)与所述蒸发器(230)的连接配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位于所述冷凝单元(100)的前侧,
用以连通所述压缩机(280)与所述冷凝器(130)的连接配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和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内,
所述冷凝单元(100)的前面板(111)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冷凝单元主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内安装有电控箱(40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单元(200)内以可拆卸方式安装有靠近前侧设置、用以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三腔室(220)的室内回风阀(21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单元(200)内以可拆卸方式安装有靠近前侧设置、用以连通所述蒸发单元第一腔室(260)与所述蒸发单元第二腔室(250)的室内排风阀(21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凝单元(100)的上部开设有与所述冷凝单元第一腔室(150)连通的回风口(114、117),在所述送风单元(300)的前侧开设有与所述送风单元腔室(350)连通的送风口(31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凝单元(100)、所述蒸发单元(200)、所述送风单元(300)三者相衔接的端部,于相衔接的两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的四周形成有凹槽,于另一个端部的四周形成有与该凹槽相插接的凸起。
CN201820361719.1U 2018-03-16 2018-03-16 组合式空调机组 Active CN207962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1719.1U CN207962928U (zh) 2018-03-16 2018-03-16 组合式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1719.1U CN207962928U (zh) 2018-03-16 2018-03-16 组合式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2928U true CN207962928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61719.1U Active CN207962928U (zh) 2018-03-16 2018-03-16 组合式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629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8402A (zh) * 2018-03-16 2018-08-28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组合式空调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8402A (zh) * 2018-03-16 2018-08-28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组合式空调机组
CN108458402B (zh) * 2018-03-16 2023-11-10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组合式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24472A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8458402A (zh) 组合式空调机组
CN102072527B (zh) 下出风柜式空调
CN106247501A (zh) 数据中心用封闭热通道‑全回风干空气能中央空调系统
CN208638880U (zh) 机组模块及其机房空调
CN216897553U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CN208108335U (zh) 空调机组
CN100498085C (zh) 空调器
CN101929713A (zh) 带有双贯流风扇送风结构的移动式空调
CN207962928U (zh) 组合式空调机组
CN109688766A (zh) 一种新型机柜空调
CN210832608U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装置
CN108679740A (zh) 一种温湿分控空调外机
CN219640395U (zh) 一种新风机和新风设备
CN112594788A (zh) 一种厨房空调结构及厨房空调器
CN207815532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机组
CN102705970A (zh) 低噪音型高温机柜空调
CN206488381U (zh) 一种冷风型自然冷却装置
CN205919419U (zh) 一种上出风高精密空调和并联式空调
CN209710572U (zh) 一种新型机柜空调
CN108458419A (zh) 空调机组
CN208547050U (zh) 一种三腔体空调外机
CN207815536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机组
CN200940908Y (zh) 户外通讯柜空调器
CN218348749U (zh) 一种带高低压控制器的立柜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ombined air conditioning uni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Pledgee: Beijing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AIRSYS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9000059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Pledgee: Beijing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AIRSYS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9000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