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8433U - 半轴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半轴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8433U
CN210118433U CN201920631936.2U CN201920631936U CN210118433U CN 210118433 U CN210118433 U CN 210118433U CN 201920631936 U CN201920631936 U CN 201920631936U CN 210118433 U CN210118433 U CN 210118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spring
spring groove
jump ring
groove
shaf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19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润�
潘涛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319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8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8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8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半轴总成和车辆,半轴总成包括半轴(1)和卡簧(3),所述半轴(1)用于可周向锁止地安装在差速器的半轴齿轮(2)中,所述半轴(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卡簧槽(11),所述卡簧(3)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簧槽(11)内,所述卡簧(3)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凸部(31),另一个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凸部(32),所述第一凸部(31)与所述第一卡簧槽(11)的一侧壁抵顶,所述第二凸部(32)与所述第一卡簧槽(11)的另一侧壁抵顶。这样,卡簧(3)能够被夹持在第一卡簧槽(11)的两个侧壁之间,从而能有效地避免卡簧(3)在第一卡簧槽(11)内移动,从而与半轴(1)发生碰撞并产生异响。

Description

半轴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半轴总成和使用该半轴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差速器为能够使左、右车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其主要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带动左、右两个半轴,从而分别驱动左、右车轮,实现左、右车轮转速的差异。
在现有技术中,半轴的外周面和半轴齿轮的内周面上均形成有卡簧槽,卡簧设置在卡簧槽中,从而限制半轴沿半轴齿轮的轴向移动,但由于传统卡簧通常为平面结构,卡簧的端面与卡簧槽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特别是当车辆行驶在不平整的道路上时,卡簧可能会在卡簧槽中产生轴向窜动,从而造成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轴总成和使用该半轴总成的车辆,该半轴总成能够有效地防止卡簧在半轴的卡簧槽中轴向窜动,从而避免异响的产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半轴总成,包括半轴和卡簧,所述半轴用于可周向锁止地安装在差速器的半轴齿轮中,所述半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卡簧槽,所述卡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簧槽内,所述卡簧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凸部,另一个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卡簧槽的一侧壁抵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卡簧槽的另一侧壁抵顶。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卡簧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卡簧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卡簧的周向依次交替排列。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圆弧过渡。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部背离所述第二凸部的一侧形成为平面,所述第二凸部背离所述第一凸部的一侧形成为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卡簧槽的宽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卡簧形成为具有开口的环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卡簧为对称结构。
通过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平面卡簧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公开提供的半轴总成中使用的卡簧上形成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从而使卡簧能够被夹持在第一卡簧槽的两个侧壁之间,这样,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卡簧便无法在第一卡簧槽内窜动,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卡簧与半轴发生碰撞产生异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半轴齿轮和上述的半轴总成,所述半轴可周向锁止地安装在所述半轴齿轮中,所述半轴齿轮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卡簧槽,所述卡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簧槽和第二卡簧槽内,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卡簧槽的一侧壁和所述第二卡簧槽的一侧壁抵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卡簧槽的另一侧壁和所述第二卡簧槽的另一侧壁抵顶。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半轴总成与半轴齿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半轴总成与半轴齿轮的装配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半轴与卡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半轴齿轮与卡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卡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卡簧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半轴 11 第一卡簧槽
2 半轴齿轮 21 第二卡簧槽
3 卡簧 31 第一凸部
32 第二凸部 33 开口
W1 第一卡簧槽的宽度
W2 第二卡簧槽的宽度
L 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应部件或结构的轮廓的内外,上述方位词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并不解释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半轴总成,包括半轴1和卡簧3,半轴1用于可周向锁止地安装在差速器的半轴齿轮2中,半轴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卡簧槽11,卡簧3安装在第一卡簧槽11内,卡簧3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凸部31,另一个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凸部32,如图4所示,第一凸部31与第一卡簧槽11的一侧壁抵顶,第二凸部32与第一卡簧槽11的另一侧壁抵顶,换言之,卡簧3被夹持在第一卡簧槽11的两个侧壁之间。在装配时,可以先将卡簧3安装到第一卡簧槽11内,再将装配有卡簧3的半轴1装入差速器的半轴齿轮2中,半轴齿轮2的内周面上可以形成有第二卡簧槽21,当半轴1与半轴齿轮2装配后,卡簧3的一部分容纳在第一卡簧槽11中,另一部分容纳在第二卡簧槽21中,从而使卡簧3可以起到限制半轴1沿半轴齿轮2的轴向移动的作用。
通过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平面卡簧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公开提供的半轴总成中使用的卡簧3上形成有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从而使卡簧3能够被夹持在第一卡簧槽11的两个侧壁之间,这样,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卡簧3便无法在第一卡簧槽11内窜动,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卡簧3与半轴1发生碰撞并产生异响。
第一凸部31与第二凸部32之间的距离L与第一卡簧槽11的宽度W1相等,以使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能够分别与第一卡簧槽11的两个侧壁抵顶。这里,第一卡簧槽11的宽度W1指的是第一卡簧槽11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第一凸部31与第二凸部32之间的距离L指的是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沿卡簧3的轴向的距离(如图7所示)。
进一步地,为使卡簧3能够更稳定地被夹持在第一卡簧槽11的两侧壁之间,如图6所示,第一凸部31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凸部31沿卡簧3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凸部32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凸部32沿卡簧3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保证卡簧3的一个端面上能够具有多个第一凸部31与第一卡簧槽11的一个侧壁抵顶,卡簧3的另一个端面上能够具有多个第二凸部32与第一卡簧槽11的另一个侧壁抵顶,从而提高卡簧3与第一卡簧槽11之间的配合效果,提高半轴1与卡簧3之间的装配可靠性。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沿卡簧3的周向依次交替排列。也就是说,沿卡簧3的周向,多个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以“第一凸部31、第二凸部32、第一凸部31、第二凸部32”或“第二凸部32、第一凸部31、第二凸部32、第一凸部31”的顺序交替排列,以使相邻两个第二凸部3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凸部31,相邻两个第一凸部3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凸部32。这样,当卡簧3与第一卡簧槽11的两个侧壁抵顶时,能使卡簧3受力均匀,从而保证卡簧3的轴线与半轴1的轴线平行,防止卡簧3出现倾斜、偏移的现象。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一凸部31与第二凸部32之间可以圆弧过渡,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一凸部31与第二凸部32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避免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的连接处因受力过大而变形损坏,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卡簧3的美观度。
此外,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凸部31背离第二凸部32的一侧形成为平面,第二凸部32背离第一凸部31的一侧形成为平面。也就是说,第一凸部31与第一卡簧槽11的一侧壁抵顶的表面形成为平面,第二凸部32与第一卡簧槽11的另一侧壁抵顶的表面形成为平面,从而提高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与第一卡簧槽11的侧壁的接触面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31背离第二凸部32的外表面也可以形成为外凸弧面,第二凸部32背离第一凸部31的外表面也可以形成为外凸弧面。
可选地,上述卡簧3可以形成为具有开口33的环形结构,即,卡簧3可以为开口卡簧3,以便于将卡簧3装配到半轴1上的第一卡簧槽11内。
另外,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卡簧3还可以为对称结构,以使卡簧3便于生产、制造,且提高卡簧3的美观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半轴齿轮2和上述的半轴总成,半轴总成的半轴1可周向锁止地安装在半轴齿轮2中,半轴齿轮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卡簧槽21,卡簧3安装在第一卡簧槽11和第二卡簧槽21内,第一凸部31与第一卡簧槽11的一侧壁和第二卡簧槽21的一侧壁抵顶,第二凸部32与第一卡簧槽11的另一侧壁和第二卡簧槽21的另一侧壁抵顶。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卡簧3能够起到限制半轴1沿半轴齿轮2的轴向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卡簧3在第一卡簧槽11和第二卡簧槽21内窜动,从而避免卡簧3与半轴1和半轴齿轮2发生碰撞并产生异响。
可选地,第二卡簧槽21的宽度W2可以与第一卡簧槽11的宽度W1相当,卡簧3的第一凸部31与第二凸部32之间的距离L可以与第一卡簧槽11的宽度W1和第二卡簧槽21的宽度W2相当,从而确保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能够与第一卡簧槽11的两个侧壁和第二卡簧槽21的两个侧壁抵顶。这里,第二卡簧槽21的宽度W2指的是第二卡簧槽21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半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半轴(1)和卡簧(3),所述半轴(1)用于可周向锁止地安装在差速器的半轴齿轮(2)中,所述半轴(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卡簧槽(11),所述卡簧(3)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簧槽(11)内,所述卡簧(3)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凸部(31),另一个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凸部(32),所述第一凸部(31)与所述第一卡簧槽(11)的一侧壁抵顶,所述第二凸部(32)与所述第一卡簧槽(11)的另一侧壁抵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3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部(31)沿所述卡簧(3)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部(3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部(32)沿所述卡簧(3)的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31)和所述第二凸部(32)沿所述卡簧(3)的周向依次交替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轴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部(31)与所述第二凸部(32)之间圆弧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31)背离所述第二凸部(32)的一侧形成为平面,所述第二凸部(32)背离所述第一凸部(31)的一侧形成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31)与所述第二凸部(32)之间的距离(L)与所述第一卡簧槽(11)的宽度(W1)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3)形成为具有开口(33)的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3)为对称结构。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半轴齿轮(2)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半轴总成,所述半轴(1)可周向锁止地安装在所述半轴齿轮(2)中,所述半轴齿轮(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卡簧槽(21),所述卡簧(3)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簧槽(11)和第二卡簧槽(21)内,所述第一凸部(31)与所述第一卡簧槽(11)的一侧壁和所述第二卡簧槽(21)的一侧壁抵顶,所述第二凸部(32)与所述第一卡簧槽(11)的另一侧壁和所述第二卡簧槽(21)的另一侧壁抵顶。
CN201920631936.2U 2019-05-05 2019-05-05 半轴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0118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1936.2U CN210118433U (zh) 2019-05-05 2019-05-05 半轴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1936.2U CN210118433U (zh) 2019-05-05 2019-05-05 半轴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8433U true CN210118433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3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1936.2U Active CN210118433U (zh) 2019-05-05 2019-05-05 半轴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8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1930B1 (ko) 차동 잠금장치
US9574616B2 (en) Joint device and motor
US9005043B2 (en) Wheel supporting device
US9350218B2 (en) Press-fitting structure
JP2015111001A (ja) クラッチ
JP2007032760A (ja) 等速自在継手及びその内方部材
JP7256603B2 (ja) 動力伝達軸
CN210118433U (zh) 半轴总成和车辆
JP4770788B2 (ja) 車両用差動歯車装置
KR101994661B1 (ko) 등속조인트용 케이지 및 그 케이지 및 슬리브 일체형 내륜을 갖는 등속조인트
KR19990072915A (ko) 차량용휠,특히자동차용스페어휠
CN101836002B (zh) 等速万向接头
JP2021156426A (ja) ラチェット型クラッチ
KR20140083021A (ko) 슬라이드 툴과 브레이크 디스크
WO2012008323A1 (ja) ボール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US6701804B2 (en) Power switching apparatus
US9533563B2 (en) Reduction gear
CN201041226Y (zh) 基本型牙嵌式自锁差速器
JP2008064290A (ja) 等速自在継手
JP2007010027A (ja)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用クロスグルーブ型等速自在継手
US8961027B1 (en) Hub bearing
KR102301016B1 (ko) 등속 조인트
CN210440479U (zh) 一种全地形车用等速驱动轴总成
US20220024304A1 (en) In-wheel drive devic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EP2592293B1 (en) Ball type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