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5858U - 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 - Google Patents

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5858U
CN210115858U CN201920799406.9U CN201920799406U CN210115858U CN 210115858 U CN210115858 U CN 210115858U CN 201920799406 U CN201920799406 U CN 201920799406U CN 210115858 U CN210115858 U CN 210115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ylinder
plate
push rod
retainer
front cali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94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冀红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94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5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5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5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包括:推杆和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两端适于夹持在前卡钳的两侧,所述推杆的第一端适于伸入所述前卡钳内,所述推杆与所述保持架的第一端螺纹配合,且所述回退工装设置为在所述推杆朝所述保持架的第二端运动时所述推杆的第一端适于抵压所述前卡钳的轮缸。本实用新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能够准确、快速地实现轮缸的回退操作,操作过程简单、省力,所需的时间成本较低,且本实用新型的回退工装的整体结构简单,部件较少,生产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
背景技术
当汽车行驶到一定里程,摩擦片会磨损,轮缸会往外推出,当更换新的摩擦片的时候,由于新摩擦片厚度比磨损后的摩擦片厚度要厚,导致摩擦片装进卡钳内时,内外摩擦片之间的空隙小于制动盘的厚度,使得卡钳不能夹住制动盘,需要将轮缸回退,增大内外摩擦片之间的间隙,使得制动盘处于内外摩擦片之间,但是轮缸与卡钳间有制动液,导致轮缸回退力非常大。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改锥或是加长杆之类工具把轮缸敲回或是撬回,容易损坏工具,也容易损坏卡钳,容易使得轮缸回退时倾斜,增大了滑阻,而且操作是十分不方便,费时费力,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能够实现轮缸的快速回退,结构简单,使用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包括:推杆和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两端适于夹持在前卡钳的两侧,所述推杆的第一端适于伸入所述前卡钳内,所述推杆与所述保持架的第一端螺纹配合,且所述回退工装设置为在所述推杆朝所述保持架的第二端运动时所述推杆的第一端适于抵压所述前卡钳的轮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能够准确、快速地实现轮缸的回退操作,操作过程简单、省力,所需的时间成本较低,且回退工装的整体结构简单,部件较少,生产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板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相对设置且适于夹设在所述前卡钳的两侧,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推杆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第一板背离所述第二板的一端设有螺纹套,所述推杆具有螺纹段,所述螺纹套与所述螺纹段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螺纹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板垂直,且所述螺纹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板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板的连接处均设有圆弧过渡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推杆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推杆包括:手柄和顶杆,所述顶杆的第一端适于抵压所述轮缸,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柄相连,所述顶杆与所述保持架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顶杆具有螺纹段,所述保持架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螺纹段外且与所述螺纹段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螺纹段靠近所述顶杆的第二端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所述手柄为杆状,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柄的中部相连,且所述手柄与所述顶杆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安装于前卡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安装于前卡钳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个视角);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的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100,
推杆1,手柄11,顶杆12,螺纹段121,保持架2,第一板21,螺纹套211,第二板22,第三板23,
轮缸101,前卡钳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100,该回退工装100能够快速、省力、便捷地将轮缸101回退,提高更换摩擦片的效率,且回退工装100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100,包括:推杆1和保持架2。
保持架2的端部与中部形成弯折结构,且保持架2的两端均朝同一侧弯折,以使保持架2的两端的至少部分正对。如图3所示,保持架2的两端间隔开且正对设置,保持架2的两端适于夹持在前卡钳102的两侧,推杆1的第一端适于伸入前卡钳102内,推杆1与保持架2的第一端螺纹配合,由此,推杆1可与保持架2相对运动,从而可转动推杆1以使推杆1朝靠近保持架2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也可转动推杆1以使推杆1朝背离保持架2的第二端的方向运动。
其中,如图1、图2所示,在使用回退工装100进行轮缸101回退操作时,保持架2的两端分别位于前卡钳102的两侧,推杆1与保持架2的第一端安装配合,且推杆1适于从保持架2的第一端朝第二端运动,以伸入前卡钳102内,且回退工装100设置为在推杆1朝保持架2的第二端运动时推杆1的第一端适于抵压轮缸101,这样,转动推杆1以使推杆1相对于保持架2运动,且逐渐地朝靠近轮缸101的方向运动。
在推杆1与轮缸101相抵时,保持架2的第二端开始与前卡钳102的侧面压紧,由此,可通过进一步地转动推杆1,以使推杆1的第一端与保持架2的第二端的距离缩小,进而使轮缸101与前卡钳102之间的容纳腔体积减小,使得容纳腔中的制动液逐渐地排出,轮缸101与保持架2的第一端的间距越大,这样,用于安装摩擦片的空间逐渐地增大,使得内外摩擦片之间的间隙能够安装制动盘,提高摩擦片的安装效率。
由上述可知,在通过回退工装100进行轮缸101回退操作时,转动推杆1抵压轮缸101即可驱动轮缸101回退,操作方式简单,操作过程易于实现,且保持架2的第二端与前卡钳102的外侧面稳定地接触,可保证推杆1能够准确、可靠地推动轮缸101与前卡钳102相对运动,便于实现轮缸101回退,提高轮缸101回退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100,能够准确、快速地实现轮缸101的回退操作,操作过程简单、省力,所需的时间成本较低,且回退工装100的整体结构简单,部件较少,生产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推杆1包括:手柄11和顶杆12。
顶杆12的第一端适于抵压轮缸101,顶杆12的第二端与手柄11相连,顶杆12与保持架2螺纹配合,即顶杆12可与保持架2相对转动,以使顶杆12相对于保持架2沿轴向移动,手柄11用于操作人员握持,这样,操作人员可握持手柄11转动以带动顶杆12转动,进而逐渐地向轮缸101运动。
其中,顶杆12为实心杆,顶杆12具有较大的轴向强度,这样,在顶杆12抵压轮缸101以使轮缸101沿轴向移动的过程中,顶杆12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防止顶杆12在抵压过程中弯折,提高顶杆12的稳定性,保证回退工装100使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图4所示,顶杆12具有螺纹段121,如图3所示,保持架2的第一端具有螺纹套211,螺纹套211具有内螺纹,螺纹套211套设于螺纹段121外,且螺纹套211与螺纹段121螺纹配合,这样,在推杆1转动时,顶杆12的螺纹段121与螺纹套211旋合,螺纹套211及保持架2与前卡钳102相对固定,顶杆12的螺纹段121在螺纹套211内转动且沿轴向移动,由此,通过螺纹段121与螺纹套211配合,可实现推杆1与轮缸101的相对运动,进而实现轮缸101的回退操作。
如图4所示,螺纹段121靠近顶杆12的第二端设置,顶杆12的第二端与顶杆12的中部之间均设有外螺纹以形成螺纹段121,这样,可使得顶杆12与保持架2具有较长的螺纹配合行程,即顶杆12的第一端与保持架2的第二端之间的可调长度较大,由此,这样,若轮缸101与前卡钳102之间的制动液较多,轮缸101与前卡钳102的背离顶杆12的一侧的距离较大时,顶杆12仍可与保持架2螺纹配合,以使顶杆12与保持架2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进而驱动轮缸101运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手柄11为杆状,顶杆12的第二端与手柄11的中部相连,且手柄11与顶杆12垂直,这样,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使得手柄11两端的受力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推杆1的结构更加稳定。且手柄11和顶杆12均为杆状,所需的生产材料较少,生产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保持架2包括:第一板21、第二板22和第三板23。
第一板21和第三板23分别与第二板22的两端相连,即第二板22的一端与第一板21相连,第二板22的另一端与第三板23相连,第一板21和第三板23相对设置,且第一板21和第三板23适于夹设在前卡钳102的两侧,如图3所示,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相互垂直,第一板21和第三板23平行设置,结构简单,易于成型。
第一板21与推杆1螺纹配合,第一板21、第二板22和第三板23的宽度均大于厚度,使得保持架2在受到推杆1的作用力时具有稳定的结构,且在第三板23与前卡钳102相抵时,二者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三板23和前卡钳102稳定接触。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板21背离第二板22的一端设有螺纹套211,推杆1具有螺纹段121,螺纹套211与螺纹段121螺纹配合。
螺纹套211的轴线与第一板21垂直,且螺纹套211的轴线与第二板22平行,顶杆12可沿着与第二板22平行的方向移动,顶杆12的轴线与第三板23垂直,这样,顶杆12可以以最快的效率朝第三板23运动,利于提高轮缸101回退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过渡段,第二板22和第三板23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过渡段,通过设置圆弧过渡段可增大第一板21、第二板22和第三板23的连接强度,提高保持架2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21和第三板23之间的间距大于推杆1的长度,这样,可避免推杆1沿轴向移动的幅度过大致保持架2结构变形,提高保持架2的稳定性,使得推杆1和保持架2的配合结构更加合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和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两端适于夹持在前卡钳的两侧,所述推杆的第一端适于伸入所述前卡钳内,所述推杆与所述保持架的第一端螺纹配合,且所述回退工装设置为在所述推杆朝所述保持架的第二端运动时所述推杆的第一端适于抵压所述前卡钳的轮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板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相对设置且适于夹设在所述前卡钳的两侧,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推杆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背离所述第二板的一端设有螺纹套,所述推杆具有螺纹段,螺纹套与螺纹段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板垂直,且所述螺纹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板的连接处均设有圆弧过渡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推杆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手柄和顶杆,所述顶杆的第一端适于抵压所述轮缸,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柄相连,所述顶杆与所述保持架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具有螺纹段,所述保持架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螺纹段外且与所述螺纹段螺纹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段靠近所述顶杆的第二端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杆状,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柄的中部相连,且所述手柄与所述顶杆垂直。
CN201920799406.9U 2019-05-29 2019-05-29 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 Active CN210115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9406.9U CN210115858U (zh) 2019-05-29 2019-05-29 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9406.9U CN210115858U (zh) 2019-05-29 2019-05-29 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5858U true CN210115858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5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9406.9U Active CN210115858U (zh) 2019-05-29 2019-05-29 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5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9674A (zh) 车架零件焊接压紧装置
CN210115858U (zh) 前卡钳轮缸的回退工装
CN113664569A (zh) 一种薄壁筒形件外表面加工夹具
CN210232819U (zh) 一种多用便捷易拆卸可调节的电力设备检修扳手
CN210231566U (zh) 防止跳动的高速钢辊环加工夹具
CN216757660U (zh) 弹簧卡头自锁夹紧装置
CN215616888U (zh) 一种薄壁圆管磨削加工的充气装夹组件
CN211867527U (zh) 快速g字夹
CN210996852U (zh) 型钢冷锯锁紧装置
CN211314913U (zh) 一种具有防抱死功能的钳式制动结构
CN210938843U (zh) 一种手动式夹钳
CN209755209U (zh) 气动机械手式换热器铆隔板工装
CN113770769A (zh) 一种薄壁件加工工装
CN205852609U (zh) 一种大功率发射机用气动装置
CN112720006A (zh) 一种薄壁曲面锥筒内孔定位夹紧车床夹具
CN219197957U (zh) 一种具有防松动脱落的卡钳总成
CN211678384U (zh) 一种钢制活塞纳米涂层工装
CN215544366U (zh) 一种微通道铝扁管缩口装置
CN111089128A (zh) 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
CN113523850B (zh) 一种非回转体锥形零件的夹具及装夹方法
CN219521975U (zh) 一种用于固定卡钳活塞压装的工具
CN209850765U (zh) 一种固定方便稳定的g型夹具
CN219925754U (zh) 多工位气液增压平口钳
CN205464415U (zh) 弹簧快速夹具芯轴
CN220806341U (zh) 一种加工薄壁壳体类零件的定位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