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3280U -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3280U
CN210093280U CN201920996907.6U CN201920996907U CN210093280U CN 210093280 U CN210093280 U CN 210093280U CN 201920996907 U CN201920996907 U CN 201920996907U CN 210093280 U CN210093280 U CN 210093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gear
shell
centre gripping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69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吉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9969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3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3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3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手机支架,包括壳体、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和底部支撑臂,壳体包括顶壳组件和底壳,顶壳组件和底壳扣合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电机、传动机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板与电机电连接,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的打开和夹紧,还包括无线充电感应器,无线充电感应器的位置相对于底壳滑动变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线充电线圈位置可滑动调节,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手机,并有效防止误碰发生掉落,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车载电动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支架已普遍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市面上常见的手机支架类型一般分为磁吸型、重力型和弹力夹持型,其中,重力型支架主要为依靠重力作用的自动夹紧,原理是将夹持物的重力转化为支架夹臂的夹持力,但由于手机类电子设备多为轻巧型设备,会导致重力型支架的夹持力度偏小,在汽车面临急刹等特殊情况时,手机往往会掉落,影响行车安全;弹力夹持型支架是利用弹簧的弹力夹紧夹持物,安全可靠性高,但在使用时需要双手操作,取放手机较为麻烦;磁吸型支架则包括吸附磁盘和隔磁片,吸附磁盘利用胶水粘合在汽车的驾驶台上,而隔磁片就需要粘贴在手机的背面,但吸附磁盘只能固定安设在一辆汽车内,不能随意的装卸,缺乏灵活性。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已出现了一些无线充电手机支架,但是大多数结构单一,对于不同大小的手机适应性差,无线充电效果不稳定;同时,目前的手机支架一般采用底部支撑臂触摸打开,在开车时容易发生误碰,发生手机掉落的危险,影响行车安全;内部的传动机构也容易发生卡死,增加了磨损,影响手机支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线充电线圈位置可滑动调节,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手机,并有效防止误碰发生掉落,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电动手机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包括壳体、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和底部支撑臂,壳体包括顶壳组件和底壳,顶壳组件和底壳扣合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电机、传动机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板与电机电连接,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的打开和夹紧。顶壳组件的表面用于放置手机,底壳的背面设有固定装置,用于将手机支架固定在车内,固定装置一般为夹片,夹持在汽车的空调出风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动手机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感应器,无线充电感应器的位置相对于底壳滑动变化。无线充电感应器为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其位置相对于底壳滑动,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手机,方便无线充电感应线圈与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部件对齐,保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无线充电PCB板,无线充电PCB板与无线充电感应器电连接,将无线充电PCB板从电动手机支架的主控制电路板中独立出来,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搭配无线充电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顶壳组件包括盖板、中间壳和底板,底板与底壳固定连接,盖板与中间壳扣合连接形成腔体,无线充电感应器和/或无线充电PCB板位于上述腔体内,中间壳/底板上设有滑柱,底板/中间壳上设有滑槽。盖板与中间壳固定连接,当推动盖板时,带动中间壳运动,通过滑柱与滑槽的配合滑动,可以使盖板与中间壳之间的无线充电感应器的位置相对于底壳产生滑动变化,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滑柱为L形,包括“|”形的连接部和“-”形止挡部,连接部穿过对应的滑槽,止挡部可以防止滑柱从滑槽中脱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间壳上设有第一滑柱和第一滑槽,底板上设有第二滑柱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柱与第二滑槽配合滑动,第二滑柱与第一滑槽配合滑动,第一滑柱位于中间壳的上半部分,第一滑槽位于中间壳的下半部分,通过两处的滑动配合,保证滑动的稳定性,防止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脱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壳体内部还包括导电感应器和触摸感应器,壳体表面还包括触摸按键,底部支撑臂为导电体,底部支撑臂与导电感应器连接,触摸按键与触摸感应器连接;优选的,底部支撑臂为金属或导电橡胶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底部支撑臂固定在底壳上,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分别向壳体两侧伸出且可进行夹紧或松开运动,导电感应器与触摸感应器互锁控制,将手机放入底部支撑臂,导电感应器作用使电机带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自动夹紧后,导电感应器锁定,此时即使不小心误触底部支撑臂,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也不会打开,有效防止行车过程中因为误触而发生手机掉落危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包括夹紧感应器,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组,电机驱动齿轮传动组带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的夹紧或松开,夹紧感应器感应到夹紧信号后作用控制电机反转以消除齿轮卡齿、顶死的现象,防止齿轮卡死而发生磨损,降低电动手机支架发生失效的概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齿轮传动组包括螺杆、第一齿轮、多个中间传动圆柱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螺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杆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与中间传动圆柱齿轮啮合/同轴配合传动,左夹持臂包括左夹持端、左枢接端和左啮合端,右夹持臂包括右夹持端、右枢接端和右啮合端,左啮合端与第二齿轮啮合,右啮合端与第三齿轮啮合,左枢接端和右枢接端分别与底壳转动连接。左夹持臂绕左枢接端实现转动打开和夹紧,右夹持臂绕右枢接端转动实现打开和夹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壳体内部还包括蓄电池,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电源输入端,蓄电池与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结构简单,无线充电线圈位置可滑动调节,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手机,并有效防止误碰发生掉落,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手机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手机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手机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动手机支架部分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在图4中增加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在图5中增加中间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在图6中增加无线充电PCB板和无线充电感应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手机支架的中间壳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手机支架滑槽和滑柱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手机支架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附图,一种电动手机支架,包括壳体1、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和底部支撑臂4,壳体1包括顶壳组件和底壳5,顶壳组件和底壳5扣合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电机6、传动机构、控制电路板7,控制电路板7与电源输入端8连接,控制电路板7与电机6电连接,控制电机6的转向和转速,电机6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的打开和夹紧。顶壳组件的表面用于放置手机,底壳5的背面设有固定装置,用于将手机支架固定在车内,固定装置一般为夹片,夹持在汽车的空调出风口处。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手机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感应器9,无线充电感应器9的位置相对于底壳滑动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感应器9为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其位置相对于底壳5滑动,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手机,方便无线充电感应线圈9与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部件对齐,保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手机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PCB板10,无线充电PCB板10与无线充电感应器9电连接,将无线充电PCB板10从电动手机支架的主控制电路板中独立出来,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搭配无线充电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顶壳组件包括盖板11、中间壳12和底板13,底板13与底壳5固定连接,盖板11与中间壳12扣合连接形成腔体,无线充电感应器9和无线充电PCB板10位于上述腔体内。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壳12上设有第一滑柱14、第一滑槽15、第三滑柱16和第三滑槽17,底板13上设有第二滑柱18、第二滑槽19、第四滑柱20和第四滑槽21,第一滑柱14与第二滑槽19配合滑动,第二滑柱18与第一滑槽15配合滑动,第三滑柱16和第四滑槽21配合滑动,第四滑柱20和第三滑槽17配合滑动,通过四处的滑动连接,保证手机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滑动稳定性,防止顶盖组件脱出使手机掉落。盖板11与中间壳12固定连接,当推动盖板11时,带动中间壳12运动,通过滑柱与滑槽的配合滑动,可以使盖板与中间壳之间的无线充电感应器的位置相对于底壳产生滑动变化,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机。
在本实施例中,滑柱为L形,包括“|”形的连接部22和“-”形止挡部23,连接部22穿过对应的滑槽,止挡部23可以防止滑柱从滑槽中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滑槽包括滑动段24和安装段25,安装段25的开口尺寸大于止挡部23的尺寸,以方便安装和拆卸,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搭配无线充电功能;中间壳12上的第一滑柱14和第三滑柱16位于中间壳12上半部分,第一滑槽15和第三滑槽17位于中间壳12下半部分,在中间壳12向上滑动过程中,即使中间壳上半部分的滑柱到达对应滑槽的安装段25,此时中间壳12下半部分的滑槽与底壳上的滑柱仍然处于止挡的位置,从而保证二者不会脱开。
在本实施例中,顶壳组件的底板13上有一排滑动定位槽36,而在中间壳12的背面设有凸点37,凸点37的形状与凹槽36的形状对应,凸点37为弹性材料,在中间壳12滑动的过程中,凸点37嵌入不同的定位槽36实现不同的位置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内部还包括导电感应器和触摸感应器,底壳5背面还包括触摸按键,底部支撑臂4为金属,底部支撑臂4与导电感应器连接,背面的触摸按键与触摸感应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撑臂4固定在底壳5上,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分别向壳体两侧伸出且可进行夹紧或松开运动,导电感应器与触摸感应器互锁控制,将手机放入底部支撑臂,导电感应器感应到电容的变化,通过控制电路板7使电机6带动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自动夹紧后,导电感应器锁定,此时由于人体触摸底部支撑臂4引起的电容变化与手机内金属作用于底部支撑臂4引起的电容变化不同,即使人体不小心误触底部支撑臂4,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也不会打开,在取下手机时,只有触摸背部的触摸按键才会使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打开,从而有效防止行车过程中因为误触而发生手机掉落危险。
当底部支撑臂4上没有放入手机时,无论是触碰底壳背面的触摸按键,还是底部支撑臂4的导电感应端,均会触发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的运动,即打开状态变为收缩夹紧状态,或者收缩夹紧状态变为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夹紧感应器,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组,电机6驱动齿轮传动组带动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的夹紧或松开,而在此过程中,电机6的转速很高,齿轮会形成较大的惯性,容易产生卡齿、锁死等现象,通过设置夹紧感应器,使夹紧感应器感应到夹紧信号后作用控制电机6反转一定时间间隔以消除齿轮卡齿、顶死的现象,防止齿轮卡死而发生磨损,降低电动手机支架发生失效的概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齿轮传动组包括螺杆26、第一齿轮27、多个中间传动圆柱齿轮、第二齿轮28和第三齿轮29,其中多个中间传动圆柱齿轮包括第一中间齿轮30、第二中间齿轮31、第三中间齿轮32、第四中间齿轮33和第五中间齿轮34,第一齿轮27与第一中间齿轮30同轴设置,第一中间齿轮30与第二中间齿轮31啮合,第二中间齿轮31与第三中间齿轮32同轴设置,第三中间齿轮32与第四中间齿轮33啮合,第四中间齿轮33与第五中间齿轮34啮合,第二齿轮28与第四中间齿轮33同轴设置,第三齿轮29与第五中间齿轮34同轴设置,螺杆26与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杆26与第一齿轮27啮合,左夹持臂2包括左夹持端211、左枢接端212和左啮合端213,右夹持臂3包括右夹持端311、右枢接端312和右啮合端313,左啮合端213与第二齿轮28啮合,右啮合端313与第三齿轮29啮合,左枢接端212和右枢接端213分别与底壳5转动连接。左夹持臂2绕左枢接端212实现转动打开和夹紧,右夹持臂3绕右枢接端213转动实现打开和夹紧。
壳体内部还包括蓄电池35,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电源输入端8,蓄电池35与电源输入端8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手机支架的使用方法为:手机支架默认为打开状态,当将手机放置在底部支撑臂4上时,导电感应器感应到电容变化,通过控制电路板7控制电机6正向转动,电机6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转动将手机夹紧,当夹紧感应器感应到夹紧信号后通过控制电路板7控制电机6立马反向转动一定时间间隔后重新夹紧,以消除齿轮顶死的现象,此时底部支撑臂4上的导电感应端锁定,人体误触后也不会使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张开,当需要将手机取下时,触摸底壳5背面的触摸感应按键,触摸感应器发送信号,控制电路板7控制电机6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张开。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多个中间传动圆柱齿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与中间传动圆柱齿轮啮合。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底部支撑臂4为导电橡胶等其他的导电材料。
以上内容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存在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和底部支撑臂,壳体包括顶壳组件和底壳,顶壳组件和底壳扣合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电机、传动机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板与电机电连接,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的打开和夹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电动手机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感应器,无线充电感应器的位置相对于底壳滑动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充电PCB板,无线充电PCB板与无线充电感应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顶壳组件包括盖板、中间壳和底板,底板与底壳固定连接,盖板与中间壳扣合连接形成腔体,无线充电感应器和/或无线充电PCB板位于上述腔体内,中间壳/底板上设有滑柱,底板/中间壳上设有滑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滑柱为L形,底板上有多个滑动定位槽,而在中间壳的背面设有定位凸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中间壳上设有第一滑柱和第一滑槽,底板上设有第二滑柱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柱与第二滑槽配合滑动,第二滑柱与第一滑槽配合滑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中间壳上设有第一滑柱和第一滑槽,底板上设有第二滑柱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柱与第二滑槽配合滑动,第二滑柱与第一滑槽配合滑动。
8.如权利要求1-3、5-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还包括导电感应器和触摸感应器,壳体表面还包括触摸按键,底部支撑臂为导电体,底部支撑臂与导电感应器连接,触摸按键与触摸感应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底部支撑臂固定在底壳上,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分别向壳体两侧伸出且可进行夹紧或松开运动,导电感应器与触摸感应器互锁控制,将手机放入底部支撑臂,导电感应器作用使电机带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自动夹紧后,导电感应器锁定。
10.如权利要求1-3、5-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感应器,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组,电机驱动齿轮传动组带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的夹紧或松开,夹紧感应器感应到夹紧信号后作用控制电机反转以消除齿轮卡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齿轮传动组包括螺杆、第一齿轮、多个中间传动圆柱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螺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杆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与中间传动圆柱齿轮啮合/同轴配合传动,左夹持臂包括左夹持端、左枢接端和左啮合端,右夹持臂包括右夹持端、右枢接端和右啮合端,左啮合端与第二齿轮啮合,右啮合端与第三齿轮啮合,左枢接端和右枢接端分别与底壳转动连接。
CN201920996907.6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Active CN210093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6907.6U CN210093280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6907.6U CN210093280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3280U true CN210093280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4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6907.6U Active CN210093280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32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233A (zh) * 2021-08-21 2021-11-23 深圳市易湘瑞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防抱死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233A (zh) * 2021-08-21 2021-11-23 深圳市易湘瑞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防抱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4295A (zh) 电动支架
CN208707705U (zh) 一种联动平衡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10093280U (zh)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CN209860966U (zh)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CN203902421U (zh) 一种车载行车记录仪及其插拔锁定装置
CN209299327U (zh) 一种自动夹紧的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112361145A (zh) 一种基于重力感应自动调节镜头高度并补光的识别装置
CN214045707U (zh)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CN206626339U (zh) 电动支架
CN210075319U (zh) 一种电控夹持型手机支架
CN211223282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支架
CN215398484U (zh)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CN219208951U (zh) 一种自动发牌机
CN212936729U (zh) 一种集成油门控制和电启动功能的面板
CN209213357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0380969U (zh) 一种按压联动手机支架
CN210693476U (zh) 共享充电宝出货仓结构
CN215072516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08474833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7360246U (zh) 一种无线车载充电支架
CN212211095U (zh) 一种自动夹紧的手机支架
CN215042522U (zh) 一种车载支架
CN215222262U (zh) 定位旋转手机支架
WO2020191908A1 (zh) 一种自动夹紧的手机支架
CN209787236U (zh)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