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0698U -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0698U
CN210080698U CN201922418360.4U CN201922418360U CN210080698U CN 210080698 U CN210080698 U CN 210080698U CN 201922418360 U CN201922418360 U CN 201922418360U CN 210080698 U CN210080698 U CN 210080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die
pulling
cavity
di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83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银明
陈益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nru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nru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nru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nru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183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0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0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0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包括下模芯、侧部分流锥固定块和模腔,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中部布置有模腔,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别安装有插入模腔的前抽芯结构、后抽芯结构、左抽芯结构和右抽芯结构,所述的下模芯左侧后部安装有前端插入左抽芯结构内的侧部分流锥固定块,侧部分流锥固定块上端面中部安装有分流锥,分流锥输出口与模腔后端之间布置有呈横向的主流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确保壳体细小部位排出多余热气、避免产生气卷效果、避免产品出现气缩孔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节温器壳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节温器壳体主要用来安装节温器,节温器主要用来调节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所以壳体内布置有多个冷却液的输送接口,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节温器的组装,压铸生产壳体的时候,由于接头较多,需要多个抽芯进行成型,抽芯数量过多,会使得模具上没有分流锥的安装位置,同时也会影响流道的布置,从而造成产品合格率低,造成产品内部出现气缩孔,影响产品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种新的下模芯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确保壳体细小部位排出多余热气、避免产生气卷效果、避免产品出现气缩孔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包括下模芯、侧部分流锥固定块和模腔,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中部布置有模腔,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别安装有插入模腔的前抽芯结构、后抽芯结构、左抽芯结构和右抽芯结构,所述的下模芯左侧后部安装有前端插入左抽芯结构内的侧部分流锥固定块,侧部分流锥固定块上端面中部安装有分流锥,分流锥输出口与模腔后端之间布置有呈横向的主流道,所述的前抽芯结构、后抽芯结构、左抽芯结构和右抽芯结构内分别一一对应安装有双孔抽芯块、入口抽芯块、腔体抽芯块和外部管路成型抽芯,所述的模腔后侧的主流道内布置有朝下内凹且环绕入口抽芯块下半圈的进口槽,进口槽前侧布置有斜面浇点,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布置侧部分流锥固定块来提供一个分流锥的安装空间,使得四个抽芯结构的布局不需要进行改变,大大简化模芯结构入口抽芯块。
同时考虑到本壳体具有两组管口,为了让模腔内的铝液流动更加顺畅,铝液从分流锥处流向主流道,由于主流道末端是内凹的进口槽,铝液注入从斜面浇点处进入到模腔,斜面浇点的前端朝上倾斜,使得斜面浇点与入口抽芯块直接进口面积缩小,从而增加其喷射压强,铝液注入时的速度会大大增加,辅助铝液输送到模腔前端内。
优选的,所述的模腔布置有围绕双孔抽芯块下侧的辅助流道槽,辅助流道槽中部并排布置有两个与模腔后端连通的切口,所述的双孔抽芯块的右侧方向的下模芯上布置有第一渣包槽,辅助流道槽的右端延伸与第一渣包槽连通,由于本技术中的双孔抽芯块用来辅助壳体的双孔位置成型,壳体的双孔位置内需要确保热气排出,从而保证避免出现气缩孔,为了确保气缩孔的排出,设计了一个辅助流道槽,通过辅助流道槽上的切口,模腔内多余的铝液会进入到气缩孔内,从而保证产品前端的成型,同时第一渣包槽能够将多余的气体排出,避免气缩孔的形成。
优选的,所述的模腔后端两侧、下模芯上布置有两个与模腔连通的第二渣包槽,第二渣包槽位于模腔起始端两侧,用来确保模腔前端处的多余热气排出,确保起始端的输送接头成型时薄壁内不会出现气缩孔。
优选的,所述的双孔抽芯块、腔体抽芯块和外部管路成型抽芯上侧均布置有抽芯块渣包,抽芯块渣包的渣包槽位于上模芯上,能够有效的将模腔上部内的空气排出。
优选的,所述的模腔前端布置有第一流动口和第二流动口,模腔右侧布置有辅助形成第二流动口的管体结构,外部管路成型抽芯上布置有与管体结构右侧前端对应的管壁成型抽芯,所述的管壁成型抽芯上侧与下模芯上端面齐平,下侧采用截面面积逐渐缩小的内嵌结构,本技术方案中的壳体前端采用的是双流动口管体结构,第一流动口和第二流动口之间的壁厚较薄,为了确保该薄壁的质量,从而保证壳体工作时,该薄壁不会破裂,需要保证该薄壁不会出现气缩孔,首先通过双孔抽芯块上侧和下侧的抽芯块渣包和第二渣包槽将该内部的积热引导出来,同时通过外部管路成型抽芯将管体结构成型出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具体优点如下:
(1)、通过安装分流锥固定块,用来提供分流锥的安装空间,避免改造抽芯结构,同时也方便了产品模腔位置的布置,从而降低整个模具成本、方便产品的成型和取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安装进口槽以及斜面浇点,方便将铝液引入模腔,同时通过缩小浇点的面积来增加铝液的冲入速度,保证模腔前端的填充,确保产品质量;
(3)、通过在双孔抽芯块、腔体抽芯块和外部管路成型抽芯上侧均布置有抽芯块渣包、方便模腔上部排气,同时方便抽芯打开后,产品与渣包结构分离;
(4)、通过设计外部管路成型抽芯,实现管体结构的形成,同时通过第一渣包槽将该部热气排出,确保薄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流道槽处的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壁成型抽芯处的结构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口槽处的结构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耳抽芯结构处的结构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上的连接耳处的结构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上的第一流动口和第二流动口处的结构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上的管体结构处的结构视图。
图示:1、下模芯,2、侧部分流锥固定块,3、分流锥,4、后抽芯结构,5、右抽芯结构,6、前抽芯结构,7、左抽芯结构,8、主流道,9、外部管路成型抽芯,10、双孔抽芯块,11、腔体抽芯块,12、入口抽芯块,13、模腔,14、辅助流道槽,15、切口,16、进口槽,17、斜面浇点,18、第二渣包槽,19、管壁成型抽芯,20、第一渣包槽,21、第一连接耳,22、第二连接耳,23、连接耳抽芯结构,24、管体结构,25、第一流动口,26、第二流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如图1—8所示,包括下模芯1、侧部分流锥固定块2和模腔13,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中部布置有模腔13,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别安装有插入模腔13的前抽芯结构6、后抽芯结构4、左抽芯结构7和右抽芯结构5,所述的下模芯1左侧后部安装有前端插入左抽芯结构7内的侧部分流锥固定块2,侧部分流锥固定块2上端面中部安装有分流锥3,分流锥3输出口与模腔13后端之间布置有呈横向的主流道8,所述的前抽芯结构6、后抽芯结构4、左抽芯结构7和右抽芯结构5内分别一一对应安装有双孔抽芯块10、入口抽芯块12、腔体抽芯块11和外部管路成型抽芯9,所述的模腔13后侧的主流道8内布置有朝下内凹且环绕入口抽芯块12下半圈的进口槽16,进口槽16前侧布置有斜面浇点17。
原本的模具结构中,为了实现铝液注入,将分流锥安装在其中一个抽芯结构上,这种方式的模具结构就必须要对抽芯结构进行改造,会增加模具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铝液注入点的位置在抽芯结构上,产品脱模非常困难,不利于产品生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侧部分流锥固定块2扩大模芯的安装空间,用来方便分流锥3的安装,节约模具成本的同时,方便产品抽芯取出,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为了保证将铝液引导至模腔13内,在主流道8上布置进口槽16,进口槽16通过斜面浇点17与模腔13连通,斜面浇点17不单单能够增加起始端铝液的流动速度,还能够保证在脱模的时候,流道残余能够与产品迅速脱开。
优选的,所述的模腔13布置有围绕双孔抽芯块10下侧的辅助流道槽14,辅助流道槽14中部并排布置有两个与模腔13后端连通的切口15,所述的双孔抽芯块10的右侧方向的下模芯1上布置有第一渣包槽20,辅助流道槽14的右端延伸与第一渣包槽20连通,辅助流道。
优选的,所述的模腔13后端两侧、下模芯1上布置有两个与模腔13连通的第二渣包槽18。
优选的,所述的双孔抽芯块10、腔体抽芯块11和外部管路成型抽芯9上侧均布置有抽芯块渣包。
优选的,所述的模腔13前端布置有第一流动口25和第二流动口26,模腔13右侧布置有辅助形成第二流动口26的管体结构24,外部管路成型抽芯9上布置有与管体结构24右侧前端对应的管壁成型抽芯19,所述的管壁成型抽芯19上侧与下模芯1上端面齐平,下侧采用截面面积逐渐缩小的内嵌结构。
为了保证在模腔13右侧上成型出第一连接耳21和第二连接耳22,所以在外部管路成型抽芯9上安装有管壁成型抽芯19和连接耳抽芯结构23,通过管壁成型抽芯19上的内嵌结构,能够使得管体结构24与管壁成型抽芯19顺利脱离,不会造成产品拉伤。
以图1为基本视图,以下模芯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以下模芯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

Claims (5)

1.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包括下模芯(1)、侧部分流锥固定块(2)和模腔(13),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中部布置有模腔(13),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别安装有插入模腔(13)的前抽芯结构(6)、后抽芯结构(4)、左抽芯结构(7)和右抽芯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芯(1)左侧后部安装有前端插入左抽芯结构(7)内的侧部分流锥固定块(2),侧部分流锥固定块(2)上端面中部安装有分流锥(3),分流锥(3)输出口与模腔(13)后端之间布置有呈横向的主流道(8),所述的前抽芯结构(6)、后抽芯结构(4)、左抽芯结构(7)和右抽芯结构(5)内分别一一对应安装有双孔抽芯块(10)、入口抽芯块(12)、腔体抽芯块(11)和外部管路成型抽芯(9),所述的模腔(13)后侧的主流道(8)内布置有朝下内凹且环绕入口抽芯块(12)下半圈的进口槽(16),进口槽(16)前侧布置有斜面浇点(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13)布置有围绕双孔抽芯块(10)下侧的辅助流道槽(14),辅助流道槽(14)中部并排布置有两个与模腔(13)后端连通的切口(15),所述的双孔抽芯块(10)的右侧方向的下模芯(1)上布置有第一渣包槽(20),辅助流道槽(14)的右端延伸与第一渣包槽(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芯(1)上布置有位于模腔(13)后端两侧且与模腔(13)相连通的第二渣包槽(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孔抽芯块(10)、腔体抽芯块(11)和外部管路成型抽芯(9)上侧均布置有抽芯块渣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13)前端布置有第一流动口(25)和第二流动口(26),模腔(13)右侧布置有辅助形成第二流动口(26)的管体结构(24),外部管路成型抽芯(9)上布置有与管体结构(24)右侧前端对应的管壁成型抽芯(19),所述的管壁成型抽芯(19)上侧与下模芯(1)上端面齐平,下侧采用截面面积逐渐缩小的内嵌结构。
CN201922418360.4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Active CN210080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8360.4U CN210080698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8360.4U CN210080698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0698U true CN210080698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6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8360.4U Active CN210080698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0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4130B (zh) 一种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排气歧管铸造方法
CN110523926A (zh) 一种砂芯成型浇注系统的模型结构及铸造工艺
CN109500375B (zh) 水龙头铸造工艺
CN210080698U (zh)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节温器壳体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CN212042550U (zh) 一种无冒口的汽车悬架浇注系统
CN110625088B (zh) 一种采用竖直模腔结构来确保产品质量的压铸模具
CN203649321U (zh) 汽车空调压缩机缸体的铸造模具
CN105562610A (zh) 铸造用全陶瓷浇注机构
CN111687376A (zh) 一种底注浇冒结构
CN209006615U (zh) 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器壳体浇铸模具
CN206550335U (zh) 一体式低压铸造油底壳模具
CN206614003U (zh) 钩体铸造系统
CN211161848U (zh) 镁合金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的浇口设备
CN212168918U (zh) 一种双浇口浇注系统和模具
CN211101525U (zh) 活塞缸缸体压力铸造模具
CN210080700U (zh)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调温器盖体的下模芯结构
CN207577391U (zh) 一种排气块内布置冷却流道的压铸模具
CN108188377A (zh) 压铸模具及压铸装置
CN211539428U (zh)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水箱缸体的压铸模芯
CN210080699U (zh) 一种汽车后桥减震器连接支架的压铸模具
CN211638268U (zh)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
CN219274390U (zh) 无冒口短芯头铸铁模具
CN209614182U (zh) 一种用于灯具配件生产的压铸模具
CN215033494U (zh) 一种三通缸体的压铸模芯结构
CN217858663U (zh) 活塞式调流阀砂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