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5298U - 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5298U
CN210075298U CN201920418614.XU CN201920418614U CN210075298U CN 210075298 U CN210075298 U CN 210075298U CN 201920418614 U CN201920418614 U CN 201920418614U CN 210075298 U CN210075298 U CN 210075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over
terminal housing
mounting surface
edg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186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奎兵
李圳
刘超
刘显亮
黄强
张伟
袁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186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5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5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5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终端外壳包括后盖和中框,中框的内侧形成容纳槽,后盖盖设在容纳槽上并与容纳槽配合连接,后盖的边缘具有第一安装面,容纳槽的槽壁具有与第一安装面匹配连接的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与终端的显示屏幕所在平面垂直。本申请提供的终端外壳,通过将后盖上具有第一安装面和中框上容纳槽的第二安装面设置为竖直面,提高了终端外壳中后盖和中框的配合尺寸测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发展,消费者对手机的外观和使用要求不断提高,将手机外壳中的电池盖和中框的过渡处的面设置为曲面,能够实现较好的外观效果,且能减小手机外壳在面与面过渡处的位置容易被撞掉或撞坏的概率,进而维持对手机内部器件的保护作用。
目前,手机的电池盖(也称为后盖)通过模具弯曲成型,以便形成电池盖和中框的过渡处的曲面。电池盖安装在中框上,并通过粘接或者卡接连接电池盖和中框。
但是,电池盖在弯曲成型后,其尺寸精度难以把控,导致电池盖和中框的配合尺寸难以准确的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提高了电池盖和中框的配合尺寸测量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外壳,包括后盖和中框,所述中框的内侧形成容纳槽,所述后盖盖设在所述容纳槽上并与所述容纳槽配合连接,所述后盖的边缘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匹配连接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均与终端的显示屏幕所在平面垂直。
这样,方便后盖安装在中框的容纳槽内,同时,当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为和显示屏幕垂直的面时,以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可以提供可靠有效的测量基准,方便中框的容纳槽和后盖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测量和公差控制,避免中框和后盖配合尺寸超差而无法安装。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面位于所述后盖的边缘在周向上的不同侧。
这样,后盖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测量具有参考基准。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面分别位于所述后盖的边缘在周向上的相对两侧。
这样,后盖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测量具有参考基准,也可方便的测量容纳槽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或者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沿所述后盖的边缘周向环绕所述后盖。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为切削面。
这样,增加了第一安装面的精度,减小影响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的间隙的因素。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为弯曲成型件,所述第一安装面为所述后盖的边缘端面经切削而形成的面。
具体的,第一安装面可以是后盖的全部端面经过切削后而形成,也可以是后盖的部分边缘端面切削掉而形成。这样,增加了第一安装面的精度,减小影响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的间隙的因素。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为玻璃件或者塑料件。
这样,能提高后盖以及移动终端整机的美观度和使用手感。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盖的外表面为曲面。
这样,具有曲面的后盖通过热压等手段形成,然后再通过切削方式形成便于控制尺寸公差的第一安装面,从而兼顾了后盖的美观性以及尺寸精确度。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预设的间隙、加工第一安装面的公差和加工第二安装面的公差之和。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边缘齐平,以使所述后盖和所述中框的连接区域具有光滑表面。
这样,后盖的底面与连接部连接后,使后盖的表面和中框侧面的更加顺畅的过渡,即后盖的表面和中框侧面对接齐,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手感。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的内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面向所述后盖的一侧支撑在所述后盖的边缘底部。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盖的边缘底部与所述连接部粘接。
在前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盖的边缘设置有背胶,所述背胶粘贴在所述后盖的边缘底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终端外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终端外壳包括设置后盖和中框,中框的内侧形成容纳槽,后盖盖设在容纳槽上并与容纳槽配合连接,从而让后盖和中框形成统一的结构整体。而后盖的边缘具有第一安装面,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面,第二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面匹配连接,这样后盖嵌入容纳槽内时,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就会相抵接,而将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与终端的显示屏幕所在平面垂直。这样,方便后盖安装在中框的容纳槽内。同时,当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为和显示屏幕垂直的面时,以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可以提供可靠有效的测量基准,方便中框的容纳槽和后盖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测量和公差控制,避免中框和后盖配合尺寸超差而无法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的前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中一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另一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后视图的局部方法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在一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又一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终端外壳;
20-中框;
201-第二安装面;
202-连接部;
203-容纳槽;
30-后盖;
301-第一安装面;
302-第一主面;
303-第一侧面;
40-胶层;
50-扬声器;
60-处理器;
70-移动终端;
701-射频电路;
702-存储器;
703-其他输入设备;
704-显示屏;
7041-显示面板;
7042-触控面板;
705-传感器;
706-音频电路;
707-I/O子系统;
708-电源;
80-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
90-麦克风;
100-传感器控制器;
200-显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终端设备包括终端外壳、设置于终端外壳内的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器件。终端外壳用于保护终端内部器件,避免终端内部器件被损坏。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MID(MobileInternet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各类智能终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例。
中框是手机的框架,通过中框支撑整部手机。通常,中框的形状为矩形。中框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连接显示面板和后盖(后盖组件)。
显示面板可以称为手机面板或者手机屏幕,用于显示图像及色彩。荧幕尺寸依荧幕对角线计算,通常以英寸作单位,指荧幕对角的长度。屏幕材质引随着手机彩屏的逐渐普遍,手机屏幕的材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手机的彩色屏幕因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 LCD)品质和研发技术不同而有所差异,其种类大致有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 TFT)、和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几种。一般来说能显示的颜色越多越能显示复杂的图像,画面的层次也更丰富。
需要说明的是,后盖和后盖组件的区别在于:是否为一块完整的板,其中,后盖可以理解为一块完整的板,而后盖组件可以为由多块板拼接而成的组合板。
后盖可以为电池盖且后盖的轮廓形状可以与中框的内环形状相匹配。在加工时,可以首先加工出中框,在中框加工完成后,再采用点胶压合粘贴工艺,将中框与后盖固定在一起。其中,中框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首先采用塑胶注塑成型,注塑完成后进行中框的外观面真空镀镭雕工艺处理,表面处理后再采用CNC(数控机床)加工切孔,例如开关按键孔、卡托孔、音量按键孔、喇叭孔等。
后盖组件可以包括:电池盖、塑胶上装饰件、塑胶下装饰件,其中,塑胶上装饰件、塑胶下装饰件可以分布、拼接在铝合金电池盖的上方和下方以与铝合金电池盖组成后盖组件,后盖组件的轮廓形状可以与中框的内环形状相匹配。在加工时,可以首先加工出中框,在中框加工完成后,可以再将中框、电池盖、塑胶上装饰件、塑胶下装饰件扣合点胶粘贴一起。
电池盖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等金属材质、或者聚碳酸酯、玻璃、陶瓷、碳纤维等非金属材料等。随着柔性OLED的广泛应用,盖板玻璃需要配合做成3D曲面形状,而后盖玻璃基于握感和美观度的要求也需要升级至3D曲面玻璃。
其中,3D曲面玻璃的加工工艺可以为:
外形加工:将玻璃原材料放入CNC数控机床上加工成预设形状和尺寸的玻璃片体。
装载和清洗:用高压气流或高压水流对玻璃片体表面进行清洗,再设置一个3D曲面模具,该模具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模时能形成一个与面板本体形状相同的模腔,将玻璃片体放置在定模板上并定位,实现玻璃片体的装载。
预加热:将3D曲面模具连同玻璃片体放入电烤箱中,加热使玻璃片体的温度达到350-450℃,保持该温度5-10分钟。
热压成型:继续加热使玻璃片体的热压温度至700-900℃,对动模板施加10-20MPa的压力,驱动动模板向定模板向定模板逐步靠近直至合模,动模板和定模板顶压在玻璃片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使该玻璃片体在高温状态下弯曲变形形成模腔形状的后盖本体,保持压力和温度10-15分钟。
清洗取出:将模具从电烤箱中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将模具打开,取出后盖本体,用高压气流对玻璃片体表面进行清洗,然后成品包装。
通过上述的3D曲面玻璃的加工工艺可以看出,当玻璃片体在热压成型时,动模板和定模板顶压在玻璃片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使该玻璃片体在高温状态下弯曲变形,此时,玻璃片体的上下表面会弯曲并与显示屏幕的表面具有夹角,而相应的,玻璃片体的侧缘与玻璃片体的上下表面垂直,因而也会与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之间具有对应的夹角,或者说,玻璃片体的侧缘相对于显示屏幕形成斜面。而中框的与电池盖配合安装的面也为斜面,并与玻璃片体的侧缘贴合或者接近贴合,从而提高中框和玻璃片体之间的贴合度以及装配精度。然而,此时由于中框和电池盖配合的安装面是与显示屏幕之间具有夹角的斜面,中框的安装面的长度和宽度尺寸难以找到测量基准,只能通过金属仿形电池盖检具检验,检验时间长,同时由于是人工检验,检验误测较大。斜面导致电池盖和中框的配合尺寸难以准确的测量,会出现电池盖或中框的尺寸超差,难以将电池盖安装到中框内的问题。并且,热压成型模具数量较多,成型后的电池盖轮廓度尺寸不稳定,尺寸公差范围大,为了精确测量成型后的电池盖,通常采用CAV计算机辅助检测测量,具体的CAV计算机辅助检测测量为,将加工完成后的电池盖形状扫描后所得到的精准点云数据与原始设计的电池盖的CAD图档相比对,所得到的误差色彩图,通过该误差色彩图可以快速有效的判别电池盖与CAD的误差与其它分析,但CAV 测量时间长,无法满足全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外壳,终端外壳包括设置后盖和中框,中框的内侧形成容纳槽,后盖盖设在容纳槽上并与容纳槽配合连接,从而让后盖和中框形成统一的结构整体。而后盖的边缘具有第一安装面,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面,第二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面匹配连接,这样后盖嵌入容纳槽内时,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就会相抵接,而将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与终端的显示屏幕所在平面垂直。这样,方便后盖安装在中框的容纳槽内。同时,当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为和显示屏幕垂直的面时,以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可以提供可靠有效的测量基准,方便中框的容纳槽和后盖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测量和公差控制,避免中框和后盖配合尺寸超差而无法安装。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的前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的侧视图。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外壳,终端外壳10包括后盖30和中框20,中框20上具有用于容纳部分后盖30的容纳槽203,后盖30盖设在容纳槽203上并与容纳槽203配合连接,后盖30的边缘具有第一安装面301,容纳槽203的槽壁上具有与第一安装面301匹配连接的第二安装面201,第一安装面301和第二安装面201与终端的显示屏幕40所在平面垂直。
具体的,后盖30采用玻璃制成3D曲面形状,外形美观,并且通常用户在握持手机时,手与后盖30接触,将后盖30制成3D曲面形状,使用户在握持手机时更加舒适。中框2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金属、合金、高分子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制备而成。例如不锈钢或者铝合金,不锈钢或者铝合金价格较便宜、易于加工、耐腐蚀、重量轻且坚固。
中框20为手机的框架,具体的,中框20可以为矩形的框架,容纳槽203为矩形腔体,后盖30为与中框20的容纳槽203相匹配的矩形,以使后盖30能嵌入容纳槽203内。同样,显示面板40也为与中框20相匹配的矩形。后盖30和显示面板40分别位于中框20相对的两侧,即在使用手机时,显示面板40位于中框20的上表面(也可以称为前面),后盖30位于中框20的下表面(也可以称为后面)。
为了找准后盖30嵌入容纳槽203内的安装位置,在后盖30上设置第一安装面301,容纳槽203内设置第二安装面201,通常,第一安装面301设置在后盖30的侧方边缘,第二安装面201设置在容纳槽203的内侧槽壁上,这样,在后盖30嵌入中框20上的容纳槽203内时,第一安装面301就会与第二安装面201相抵接。将第一安装面301和第二安装面201均设置为与显示屏幕40垂直的竖直面。当第一安装面301和第二安装面201为竖直面时,可以以竖直面为测量基准,方便测量中框20内的容纳槽203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和后盖30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避免容纳槽203和后盖30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超差,而无法将后盖 30安装到中框20上的容纳槽203内。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将加工出的中框20和后盖30固定在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平台上,以容纳槽203上的第二安装面201以及与第二安装面201垂直的面、线条或者点测量建立坐标系,对中框20中的容纳槽203的长度和宽度尺寸进行测量,以及中框20其它形位尺寸进行测量。同样,在测量后盖30时,以后盖30上的第一安装面301以及与第一安装面301垂直的面、线条或者点测量建立坐标系,对后盖30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其它形位尺寸进行测量。当然还可以以竖直面为测量基准,采用其它的测量方式测量后盖30和中框20的配合尺寸,例如,视觉检测。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视觉检测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视觉检测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 (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对矩形的后盖30分不同的区域进行描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中一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图5的视角为后盖30的外侧面方向。参见图5所示,后盖30包括平直的第一主面302以及包围在第一主面302侧边周向外侧的多个第一侧面303,其中,第一主面302的四个角为圆角,第一侧面303呈弧状弯曲,多个第一侧面303的弯曲方向相同,且弯曲的弧度相同。第一安装面301位于第一侧面303的侧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第一安装面301至少为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面301 位于后盖30的边缘在周向上的不同侧。而第二安装面201的数量与第一安装面301相等,且与第一安装面301一一对应。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另一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处后视图的局部方法图。图6的视角为面板30的内侧面方向,图7的视角为后盖30的外侧面方向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参见图6和图7所示,具体的,第一侧面303的侧边均为竖直面,也就是说,所有的第一侧面303的侧边均为第一安装面301,同样的,容纳槽203的内侧壁一周均为第二安装面201,即容纳槽203的内侧壁一周均为竖直面。这样,可以直接通过千分尺测量后盖30和容纳槽203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第一安装面301沿后盖30的边缘周向环绕后盖30。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的一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的视角为面板30的内侧面方向。参见图8所示,测量后盖30和容纳槽203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时,只需要后盖30宽度方向相对的面为竖直面,长度方向上的面为竖直面即可,也就是说,后盖30的四个侧边均为竖直面。同样,容纳槽203的四个内侧壁均为竖直面即可方便的测量后盖30和容纳槽203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此外,后盖30的四个侧边之间可以为圆滑过渡,这样后盖30的四个侧边可以共同形成由周向环绕后盖30的同一条环缘。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又一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9的视角为面板30的内侧面方向。参见图9所示,当第一安装面30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第一安装面301分别位于后盖30的相对两侧。其中,后盖30的相对两侧可以是后盖30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也可以是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这样,后盖30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测量具有参考基准。同样,容纳槽203的相对两个内侧壁即第二安装面201为竖直面,即可方便的测量容纳槽203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或者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具体的,由于后盖30的相对两侧均具有第一安装面301,且第一安装面301的方向均为和显示屏幕垂直的竖直方向,因此两个第一安装面301之间会保持平行,从而可以方便的对两个第一安装面30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后盖30在该方向上的宽度进行准确测量,从而便于加工、测量以及调整后盖30在该方向上的尺寸,让后盖30在该方向上具有较为精确的尺寸和较小的公差,提高后盖30和中框20之间的装配精度,让移动终端的结构整体性较好,外观较为美观。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后盖30上第一安装面301也可以根据终端壳体的整体外形而呈其它数量以及设置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具有间隙,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间隙为预设的间隙、加工第一安装面 301的公差和加工第二安装面201的公差之和。其中,预设的间隙根据终端外壳的设计尺寸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现有技术中,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均为斜面,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间隙为预设的间隙、第一安装面301的斜面的面轮廓度影响的间隙、第二安装面201的斜面的面轮廓度影响的间隙、和加工斜面公差所产生的间隙之和。第一安装面301 与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间隙过大,后盖30安装在中框20内缝隙过大,影响整体的美观性,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后盖30难以安装在中框20内,因此,需要尽量减小影响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间隙的因素。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间隙为预设的间隙、加工第一安装面301的公差和加工第二安装面201的公差所产生的间隙之和。减小影响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间隙的因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面301为切削面。后盖30在加工时,可以先通过模具或者热压等方式进行成型,例如制成3D曲面玻璃等,而第一安装面301则需要进一步通过切削或者铣削等机械加工手段进行加工,才能在后盖30在热弯后的斜边边缘上加工出竖直的第一安装面301。由于切削等加工手段精度较高,所以可以让第一安装面301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从而便于提高整个后盖30的尺寸精度和公差等级。其中,第一安装面301具体可以通过CNC数控机床加工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安装面201同样可以为切削面。也就是说,对第二安装面201进行机械加工,增加了第二安装面201的精度,减小影响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间隙的因素。
其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后盖30可以为弯曲成型件,例如通过热压等手段弯曲成型等。而第一安装面301为后盖30的边缘端面经切削而形成的面。具体的,第一安装面 301可以是后盖30的全部端面经过切削后而形成,也可以是后盖30的部分边缘端面切削掉而形成。
可选的,后盖30可以为玻璃、塑料,或者其它能够弯曲成型,以形成3D表面的材料制成,以提高后盖以及移动终端整机的美观度。
可选的,后盖30的外表面为曲面。这样,具有曲面的后盖30通过热压等手段形成,然后再通过切削方式形成便于控制尺寸公差的第一安装面301,从而兼顾了后盖30的美观性以及尺寸精确度。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的爆炸图,参见图3和图10所示,中框20的内缘具有连接部202,连接部202的面向后盖30的一侧支撑在后盖30的边缘底部。这样在后盖30嵌入中框20的容纳槽203的同时,后盖30的底面边缘与中框20的连接部20连接,使后盖30与中框20连接更加稳固。
在具体实现时,后盖30的底面与中框20的连接部20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纹紧固件等方式连接,这样,方便后盖30的中框20拆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盖30的边缘底部与连接部202粘接,也就是说后盖30的底面与连接部202之间具有胶层40。采用现有的连接胶连接后盖30的底面与连接部202,本申请对后盖30的底面与连接部202的连接胶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第一安装面301与第二安装面201的边缘齐平,以使后盖30和中框20的连接区域具有光滑表面。这样,后盖30的底面与连接部202连接后,使后盖30的表面和中框20侧面的更加顺畅的过渡,即后盖30的表面和中框20侧面对接齐,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手感。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70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外壳10。
其中,终端外壳1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70,包括终端外壳10,终端外壳10包括中框20和后盖30,在后盖30上设置第一安装面301,容纳槽203内设置第二安装面201,通常,第一安装面301设置在后盖30的侧方边缘,第二安装面201设置在容纳槽203的内侧槽壁上,这样,在后盖30嵌入中框20上的容纳槽203内时,第一安装面301就会与第二安装面201相抵接。将第一安装面301和第二安装面201均设置为与显示屏幕40垂直的竖直面。当第一安装面301和第二安装面201为竖直面时,可以以竖直面为测量基准,方便测量中框20内的容纳槽203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和后盖30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避免容纳槽203和后盖 30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超差,而无法将后盖30安装到中框20上的容纳槽203内。
下面,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对终端外壳10内的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器件进行详细描述,移动终端70还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701、存储器702、其他输入设备703、显示屏704、传感器705、音频电路706、I/O子系统707、以及电源708 等部件。
下面结合图12对移动终端7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射频电路7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6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7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7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该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 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7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08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2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7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他输入设备7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03可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他输入设备703与I/O子系统707的其他输入设备控制器80相连接,在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 80的控制下与处理器60进行信号交互。
显示屏70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具体的显示屏704可包括显示面板7041,以及触控面板7042。其中显示面板704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041。触控面板7042,也称为触摸屏、触敏屏等,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接触或者非接触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042上或在触控面板7042附近的操作,也可以包括体感操作;该操作包括单点控制操作、多点控制操作等操作类型。),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70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姿势,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处理器能够处理的信息,再送给处理器708,并能接收处理器708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042,也可以采用未来发展的任何技术实现触控面板7042。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042可覆盖显示面板7041,用户可以根据显示面板7041显示的内容(该显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软键盘、虚拟鼠标、虚拟按键、图标等等),在显示面板7041上覆盖的当触控面板7042上或者附近进行操作,触控面板70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通过I/O子系统707传送给处理器708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以确定用户输入,随后处理器708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根据用户输入通过I/O子系统 707在显示面板70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2中,触控面板7042与显示面板7041 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042与显示面板704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移动终端7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0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 70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移动终端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706、扬声器50,麦克风90可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7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706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信号,传输到扬声器50,由扬声器50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90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信号,由音频电路706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射频电路701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702以便进一步处理。
I/O子系统707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80、传感器控制器100、显示控制器200。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80从其他输入设备703接收信号和/或者向其他输入设备703发送信号,其他输入设备703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应当说明的是,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80可以与任一个或者多个上述设备连接。所述I/O子系统707中的显示控制器200从显示屏704接收信号和/或者向显示屏704发送信号。显示屏704检测到用户输入后,显示控制器200将检测到的用户输入转换为与显示在显示屏704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传感器控制器100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705接收信号和/或者向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705发送信号。
处理器60是移动终端7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708 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6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0中。
移动终端7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08(比如电池),可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移动终端7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和中框,所述中框的内侧形成容纳槽,所述后盖盖设在所述容纳槽上并与所述容纳槽配合连接,所述后盖的边缘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匹配连接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均与终端的显示屏幕所在平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面位于所述后盖的边缘在周向上的不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面分别位于所述后盖的边缘在周向上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沿所述后盖的边缘周向环绕所述后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为切削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为弯曲成型件,所述第一安装面为所述后盖的边缘端面经切削而形成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为玻璃件或者塑料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外表面为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预设的间隙、加工第一安装面的公差和加工第二安装面的公差之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边缘齐平,以使所述后盖和所述中框的连接区域具有光滑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内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面向所述后盖的一侧支撑在所述后盖的边缘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边缘底部与所述连接部粘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边缘设置有背胶,所述背胶粘贴在所述后盖的边缘底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外壳。
CN201920418614.XU 2019-03-29 2019-03-29 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0075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8614.XU CN210075298U (zh) 2019-03-29 2019-03-29 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8614.XU CN210075298U (zh) 2019-03-29 2019-03-29 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5298U true CN210075298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5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18614.XU Active CN210075298U (zh) 2019-03-29 2019-03-29 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52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1185A (zh) * 2021-03-24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外壳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外壳
CN114370816A (zh) * 2022-01-11 2022-04-19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间隙测量方法、存储介质、终端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1185A (zh) * 2021-03-24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外壳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外壳
CN114370816A (zh) * 2022-01-11 2022-04-19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间隙测量方法、存储介质、终端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53226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lass shell
EP3114824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ontoured surfaces
CN104902035A (zh)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US202000144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glass plate
CN210075298U (zh) 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US2021005581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2108519A (zh) 漸進式不通孔的玻璃保護貼及其製造方法
CN108173986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虹膜识别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14651224A (zh) 包括用于检测外部输入的传感器的电子装置
CN108882583B (zh) 电子装置、壳体组件、中框组件及与后盖的定位方法
KR102650458B1 (ko)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8090437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虹膜识别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207251710U (zh)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
CN209170450U (zh) 一种手持设备
EP3370398A1 (en) Shell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having same
CN110297565A (zh) 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13614672B (zh) 包括后板的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17918A (zh) 显示设备、显示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7782880U (zh) 用于终端的后盖和具有其的终端
CN220108354U (zh) 光致变色壳体及智能终端
US20130034672A1 (en) Cover plate with integrated retention features
AU2017395383B2 (en) Blank assembly for housing, hous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housing and terminal
CN206991338U (zh) 虹膜识别组件、盖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EP2555493A1 (en) Cover plate with integrated retention features
EP341624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usb type-c inte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