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7565A - 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7565A
CN110297565A CN201910579947.5A CN201910579947A CN110297565A CN 110297565 A CN110297565 A CN 110297565A CN 201910579947 A CN201910579947 A CN 201910579947A CN 110297565 A CN110297565 A CN 110297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touch
touching signals
electronic equipment
contro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99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7565B (zh
Inventor
廖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99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7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7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7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7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7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侧边,侧边设置有触控区;触控组件,设置在触控区,触控组件用于接收触控信号;处理器,处理器与触控组件电性连接,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确定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在检测到控制指令和环境状态信息匹配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触控信号。本申请实施可以根据环境状态信息结合判断触控事件的有效性,来智能的确定是否执行相应的操作,优化防误触效果,提升触控组件的控制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通过其主板控制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进而通过触控显示屏在显示画面上运行各种应用,为了方便用户个性化操作,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侧边上的按键开关实现控制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但是,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侧边上的按键开关容易被误触控,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可以提升触控组件的控制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边,所述侧边设置有触控区;
触控组件,设置在所述触控区,所述触控组件用于接收触控信号;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触控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确定所述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匹配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边,所述侧边设置有触控区;
触控组件,设置在所述触控区;
所述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触控组件接收触控信号;
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确定所述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匹配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触控组件接收触控信号;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确定所述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匹配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以此,可以根据环境状态信息结合判断触控事件的有效性,来智能的确定是否执行相应的操作,优化防误触效果,提升触控组件的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P2-P2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触控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触控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触控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触控组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诸如图1的电子设备20可包括壳体诸如壳体200、触控组件400和电路板800。电路板800及触控组件400均可设置在壳体上。
电子设备20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被嵌入在眼镜中的设备或者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设备,或其他可佩戴式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系统)、实现这些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的功能的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在图1的示例性配置中,电子设备20是便携式设备,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或者其他便携式计算设备。如果需要,其他配置可用于电子设备20。图1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
壳体200可由塑料、玻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不锈钢、铝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形成。壳体200可使用一体式配置形成,在该一体式配置中,一些或全部壳体200被加工或模制成单一结构,或者可使用多个结构(例如,内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种或多种结构等)形成。壳体200可设置收纳腔以收纳电子设备20的器件诸如电池、电路板800等。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P2-P2方向的部分剖视图。电子设备2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诸如显示屏100,显示屏100可被安装在壳体200中。显示屏100可为结合导电电容触摸传感器电极层或者其他触摸传感器部件(例如,电阻触摸传感器部件、声学触摸传感器部件、基于力的触摸传感器部件、基于光的触摸传感器部件等)的触摸屏显示器,或者可为非触敏的显示器。电容触摸屏电极可由氧化铟锡焊盘或者其他透明导电结构的阵列形成。
显示屏100可包括由液晶显示器(LCD)部件形成的显示器像素阵列、电泳显示器像素阵列、等离子体显示器像素阵列、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像素阵列、电润湿显示器像素阵列、或者基于其他显示器技术的显示器像素。可使用显示屏覆盖层诸如透明玻璃层、透光塑料、蓝宝石、或其他透明电介质层来保护显示屏100。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0可以为柔性屏,即显示屏100可弯曲、可折叠。
壳体200可包括中框诸如中框220和后盖诸如后盖240。中框22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20的载体。例如,中框220可承载电子设备20的显示屏100、电路板800、电池等器件。中框220可采用金属材料,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也可以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成型。
后盖240可设置在中框220的一面,诸如后盖240设置在中框220的非显示面。后盖240和中框220固定连接可形成收纳腔260以收纳电子设备20的器件诸如电池、电路板800等,从而后盖240可盖设在中框220上以覆盖电池及电路板800等器件。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100和后盖240设置在中框220的两个相反面,显示屏100可设置在中框220的显示面,以显示画面。
中框220可具有多个侧边222,中框222的多个侧边222均位于中框220的基体的周缘。中框220的侧边222的各个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诸如中框220可具有长度较长的第一侧边和长度较短的第二侧边,即第一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二侧边的长度。可以将电子设备20的器件诸如触控组件400设置在中框220的其中一个或多个侧边222上,比如将电子设备20的触控组件400设置在中框220的其中一个较长的侧边222上。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触控组件400设置在长度较短的侧边222。可以理解的是,当侧边222的长度均相同时,触控组件400可以设置在任意一个侧边222或任意多个侧边222上。还可以理解的是,触控组件400还可以设置在两个相连侧边222的连接位置,或者是中框220的边角位置。还可以理解的是,其中一个侧边222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触控组件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其中一个侧边222设置触控区2222,或者说操作区2222。可以将触控组件400设置在侧边222的触控区2222,以便用户操作。当然,将侧边222所有位置均排布有触控组件400也是可以的,即触控区2222为整个侧边2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触控区2222位置设置自发光材料,以便用户识别控制器2222。可以在触控区2222位置的颜色设置与侧边222其他位置的颜色设置不同。还可以在触控区2222设置发光灯。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侧边设置有多个物理按键,诸如开关键、音量键、快捷键等。物理按键一般凸出在侧边的外侧,物理按键和电子设备的侧边之间会形成缝隙,容易漏水、进入灰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将触控组件400设置在侧边222的内表面,用户可直接操作触控区2222以实现对触控组件400的控制。从而可以保持侧边222的完整性,可以防水、防尘。
侧边222可设置第一收纳槽2224,以收纳操作触控组件400。第一收纳槽2224可以与收纳腔260连通。第一收纳槽2224的深度可以远大于触控组件400的厚度,即触控组件400放置到第一收纳槽2224内后,第一收纳槽2224与收纳腔260连通的位置形成空腔,从而便于第一收纳槽2224位置的触控区2222产生形变。比如:触控组件400与收纳腔260的距离为5毫米左右。第一收纳槽2224的长度为第一收纳槽2224沿侧边222长度方向的距离,第一收纳槽2224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第一收纳槽2224的宽度为沿侧边222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第一收纳槽2224的宽度可为1.6毫米至2毫米之间。
侧边222的外表面可以各种形状,比如:弧形、矩形、圆角矩形等。侧边222的外表面还可以为曲面。可以将后盖240和显示屏10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弧形,并覆盖到侧边222的至少一部分。
触控组件400设置在触控区2222,且设置在侧边222的内表面。触控组件400可以与电子设备20的电路板800电性连接。电子设备20的电路板800上可集成有处理器、存储器等器件,处理器可用来处理电子设备20的各种操作。比如:处理器可控制电子设备20中显示屏100的显示。触控组件400可在触控区2222接收触控信号,该触控信号可以是控制电子设备20音量的信号,该触控信号可以是控制电子设备20的显示亮度的信号,该触控信号也可以是摄像头工作状态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将触控组件400设置在侧边222的内表面,且侧边222上未设置用来避让触控组件400的孔结构,用户可透过触控区2222位置的侧边222产生触控信号驱动触控组件400以控制电子设备20,诸如控制电子设备20的音量、控制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控制电子设备20的摄像头的工作状态等。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触控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触控组件400可以包括压力检测模组420,压力检测模组420可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422和与第一柔性电路板422电性连接的压力检测器424。第一柔性电路板422可设置在侧边222的内表面,诸如采用胶水、双面胶等粘贴到侧边222的内表面上。第一收纳槽2224的宽度可以为1.6毫米左右或2毫米左右。
其中,压力检测器424可以包括电阻式传感器或电容式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当压力检测器424包括电容式传感器时则在压力检测器424位置不设置金属,以确保电容式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其中,电阻式传感器可以采用MEMS(Microelectro 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其需要第一收纳槽2224的宽度为1.6毫米。需要说明的是,电阻式传感器并不限于MEMS压阻IC,电阻式传感器可以采用应变片,需要说明的是,应变片需要第一收纳槽2224的宽度为2毫米左右。
可以理解的是,侧边222的厚度较薄,受到按压作用力可产生形变,第一柔性电路板422及压力检测器424一起设置在侧边222的内表面。当侧边222受到按压作用力时,侧边222产生形变,并带动第一柔性电路板422及压力检测器424一起产生形变,并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电路板800的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根据按压操作控制电子设备20。按压操作可以包括按压一下、按压多下、长按等。长按为按压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按压多下可以为在预设时间内检测到多次按压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检测模组420也可以检测到其他操作,诸如滑动操作等。压力检测模组420可根据其检测到的压力持续移动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记录用户在触控区输入的沿所述侧边宽度方向上的滑动操作组合,比如,在所述触控区沿侧边宽度方向先左划,再右划,再左划,再右划,形成类似一个“W”的滑动操作组合,或者在触控区沿侧边宽度方向先左划,再右划,形成类似一个“V”的滑动操作,并将该滑动操作确定为触控信号,确定该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该控制指令可以为增加或者降低音量、增加或者降低亮度以及增加或者降低摄像头焦距,该环境状态信息可以为当前的环境噪声、当前时间或者摄像头取景框中的人、动物或者植物等等,电子设备20在检测到该控制指令和环境状态信息匹配时,比如当前环境状态信息响应的噪声很低,而控制指令仍增加音量,可以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触控信号。从而可以根据环境状态信息结合判断触控事件的有效性,来智能确定是否执行相应的操作,优化防误触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由于第一柔性电路板422为软质材料,容易产生形变,为了在装配过程中减少第一柔性电路板422的形变,可以增加第一柔性电路板422的厚度。当然,也可以采用以加强片与第一柔性电路板422固定连接在一起。
请参阅图4,图4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触控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触控组件420还可以包括增强片426,增强片426和第一柔性电路板422固定连接,且增强片426和压力检测器424分别设置在第一柔性电路板426的两面。增强片426与触控区2222位置的侧边222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增强片426可以增加压力检测模组420的整体强度,以便组装,防止在组装过程中产生形变而不易装配。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检测器424和增强片426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一柔性电路板422的两面。
请参阅图5,图5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触控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增强片426和压力检测器424可以设置在第一柔性电路板422的同一面,压力检测器424可设置在增强片426的空隙428内,且空隙428的空间大于压力检测器424的尺寸。诸如增强片426的厚度大于压力检测器424的厚度,增强片426和压力检测器424不接触。从而可以确保压力检测器424在受到压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不与增强片426或侧边222接触,而影响压力检测器424检测按压作用力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压力检测器424能够有效的检测到压力,可以在增强片426上设置有空隙428,在空间上压力检测器424位于空隙428内。从而当触控区2222位置的侧边222接收到作用力时,由于增强片426的设置使得作用力的应力作用到空隙428位置的压力检测器424,从而可以使得压力检测模组420所检测的信号更加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两片增强片426与第一柔性电路板422连接以形成空隙428,也可以在一增强片426上开设空隙428。
需要说明的是,不设置增强片426也可以提高压力检测模组420所检测信号的准确性,诸如在触控区2222位置的侧边222设置一凹槽,以将压力检测器424设置在凹槽内,而使得凹槽两侧的厚度较大,从而压力检测器424位置的厚度较小,同样容易产生形变。
请参阅图6,图6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触控组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触控组件400还可以包括超声波检测模组440,超声波检测模组440可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442、信号发射部444和信号接收部446。信号发射部444和信号接收部446均与第二柔性电路板442电性连接。信号发射部444和信号接收部446均可以采用压电陶瓷材料制成。第二柔性电路板442可设置在触控区2222的侧边222的内表面,诸如采用胶水、双面胶等粘贴到侧边222的内表面上。超声波检测模组440可接收不同的信号,诸如接收到不同的操作方式,可以通过操作方式确定触控信号,以根据触控信号控制电子设备20的各个功能。
超声波检测模组440可检测到触控区2222被按压的位置,以实现定位。或者说超声波检测模组440可检测用于手指放置在触控区2222的具体位置,以实现定位。当按压作用力持续移动,或者说用户手指在触控区进行滑动操作时,超声波检测模组440可接收到该滑动操作组合信号或者滑动触控信号,以将其确定为相应的触控信号,可以将相应的触控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电路板800的处理器,处理器可通过触控信号调取相应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通过对音量、显示亮度等等的调节。可以理解的是,超声波检测模组440也可以检测到其他操作,诸如轻触等操作。超声波检测模组440还可以根据其他操作或不同的滑动操作来控制电子设备20的其他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超声波检测模组440上可间隔设置一个信号发射部444和一个信号接收部446。也可以间隔设置多个信号发射部444和多个信号接收部446。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组件400并不限于超声波检测模组440,也不限于压力检测模组420。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组件400可包括压力检测模组和超声波检测模组。诸如将压力检测器、超声波信号发射部及超声波信号接收部设置在同一柔性电路板上。例如:一个压力检测器设置在一个信号发射部和一个信号接收部之间。当然,若压力检测器为多个,则每一个压力检测器设置在一个信号发射部和一个信号接收部之间。触控组件400即包括压力检测器,又包括超声波检测器,通过压力检测器可以有效检测到按压力度,通过超声波检测器可以有效检测按压位置。由此不仅可以准确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子设备20的功能诸如控制音量的大小、控制显示亮度的亮暗。
还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20还可以在不同的触控区2222设置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检测器和一个或多个压力检测器。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防误触的功能,下面从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角度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电子设备可参阅以上电子设备20,在此不再赘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可包括:
101,通过触控组件接收触控信号。
其中,该触控信号为用户在触控区上进行触控操作生成,具体,用户可以在触控区上进行按压操作、滑动操作或者滑动操作组合等等,该按压操作可以为增加或者降低音量,该滑动操作还可以为增加或者降低显示亮度,该滑动操作还可以为增加或者降低摄像头的焦距等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102,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确定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
其中,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说明用户需要对电子设备的参数进行调节,如调整音量大小、调整显示亮度大小或者调整摄像头的焦距等等,所以确定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可以为音量控制指令、显示亮度控制指令或者调焦控制指令等等,当控制指令为音量控制指令时,当前环境状态信息为环境噪音。当控制指令为显示亮度控制指令时,当前环境状态信息为当前时间。当控制指令为调焦控制指令时,当前环境状态信息为对焦物体的焦距。
103,在检测到控制指令和环境状态信息匹配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触控信号。
其中,当控制指令为音量控制指令时,当检测到音量控制指令为增加音量,而当前环境状态信息为噪声较小,说明终端音量已经足够大,可以判定为用户当前操作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该音量控制指令。当控制指令为显示亮度控制指令时,当检测到显示亮度控制指令为增加亮度,而当前环境状态信息为夜晚,说明终端显示亮度已经足够亮,可以判定为用户当前操作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该显示亮度控制指令。当控制指令为调焦控制指令时,当检测到调焦控制指令为增加焦距,而当前环境状态信息为人脸拍摄的焦距为合适焦距,说明摄像头焦距已经足够好,可以判定为用户当前操作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该调焦控制指令。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电子设备可参阅以上电子设备20,在此不再赘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可包括:
201,通过触控组件接收触控信号。
其中,当用户在触控区上进行触控操作时,如双击按压操作,该双击按压操作的目标可以为增加当前电子设备的音量,触控组件会接收到该双击按压操作生成相应的触控信号。
202,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确定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
其中,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如检测到双击按压操作相应的触控信号,确定该双击按压操作相应的触控信号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即为音量增加控制指令,相应的,根据音量增加控制指令开启麦克风采集当前的环境噪声,生成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
203,获取控制指令相应的控制参数,确定出环境状态信息相应的预设控制参数范围。
其中,获取音量增加控制指令相应的当前音量信息,如音量信息5单位,该单位越高,电子设备的音量越高,最高为7单位,该单位越低,电子设备的音量越低,最低为0单位,并确定出环境状态信息相应的预设控制音量信息范围,当前的环境噪声越低,该预设控制音量信息范围取值越低。
204,判断控制参数是否处于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内。
其中,当判断出控制参数处于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内时,执行步骤205。当判断出控制参数不处于预设控制参数范围时,执行步骤206。
205,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触控信号。
其中,当判断出控制参数处于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内时,如当前音量信息5单位处于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内,说明当前音量信息与环境吻合,不需要进行调节,所以可以将该触控操作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该双击按压操作生成相应的触控信号。
206,获取控制指令相应的控制意图类型,根据控制参数和预设控制参数范围的大小关系确定出相应的预设控制意图类型。
其中,当判断出控制参数不处于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内时,如当前音量信息5单位不处于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内时,说明当前音量信息与环境不吻合,可以进行调节,获取控制指令相应的控制意图类型,如该控制意图类型即为增加音量类型。
进一步的,根据控制参数和预设控制参数范围的大小关系确定出相应的预设控制意图类型,如当控制参数大于预设控制参数范围时,说明当前音量单位高于环境平均值,此时预设控制意图类型为降低音量类型。当控制参数不大于预设控制参数范围,说明当前音量单位不高于环境平均值,此时预设控制意图类型为增加音量类型。
207,判断控制意图类型和预设控制意图类型是否匹配。
其中,当判断出控制意图类型和预设控制意图类型匹配时,执行步骤208,当判断出控制意图类型和预设控制意图类型不匹配时,执行步骤209。
208,响应触控信号。
其中,当判断出控制意图类型和预设控制意图类型匹配时,如当前音量单位高于环境平均值,此时预设控制意图类型为降低音量类型和控制意图类型也为降低音量类型,那么可以响应触控信号,降低电子设备的音量。
209,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触控信号。
其中,当判断出控制意图类型和预设控制意图类型不匹配时,如当前音量单位高于环境平均值,此时预设控制意图类型为降低音量类型,但是控制意图类型为增加音量类型,那么可以不响应触控信号,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触控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1)对所述触控信号进行标记;
(2)在触控信号被连续标记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其中,当拒绝某个触控操作后,对该触控信号进行标记,如果连续出现该触控操作,即在触控信号被连续标记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如连续出现该触控操作超过3次时,说明用户想执行该操作,相应的,可以响应该触控信号。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边,所述侧边设置有触控区;
触控组件,设置在所述触控区,所述触控组件用于接收触控信号;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触控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确定所述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匹配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组件在所述触控区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所述触控组件将所述触控操作确定为触控信号,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触控信号确定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获取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控制指令相应的控制参数,并确定出所述环境状态信息相应的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在判断出所述控制参数处于所述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内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器在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之后,对所述触控信号进行标记,在触控信号被连续标记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组件包括超声波检测模组,所述超声波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所述超声波检测模组用于根据其所接收到的触控操作确定相应的触控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组件包括压力检测模组,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所述压力检测模组用于根据其所接收到的触控操作确定相应的触控信号。
7.一种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边,所述侧边设置有触控区;
触控组件,设置在所述触控区;
所述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触控组件接收触控信号;
当检测到触控信号时,确定所述触控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和当前的环境状态信息;
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匹配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匹配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相应的控制参数;
确定出所述环境状态信息相应的预设控制参数范围;
在判断出所述控制参数处于所述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内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所述环境状态信息相应的预设控制参数范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判断出所述控制参数不处于所述预设控制参数范围内时,获取控制指令相应的控制意图类型;
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预设控制参数范围的大小关系确定出相应的预设控制意图类型;
在所述控制意图类型和所述预设控制意图类型匹配时,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在所述控制意图类型和所述预设控制意图类型不匹配时,判定为误操作,并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响应所述触控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触控信号进行标记;
在触控信号被连续标记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响应所述触控信号。
CN201910579947.5A 2019-06-28 2019-06-28 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297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947.5A CN110297565B (zh) 2019-06-28 2019-06-28 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947.5A CN110297565B (zh) 2019-06-28 2019-06-28 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7565A true CN110297565A (zh) 2019-10-01
CN110297565B CN110297565B (zh) 2023-04-28

Family

ID=6802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947.5A Active CN110297565B (zh) 2019-06-28 2019-06-28 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75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6163A (zh) * 2022-01-27 2022-05-2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756A (zh) * 2008-07-30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WO2014201927A1 (zh) * 2013-06-21 201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触摸屏移动设备误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06701A (zh) * 2016-09-14 2017-02-1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触控终端误操作的方法、系统及触控终端
CN107450950A (zh) * 2017-07-31 2017-1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启动指令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756A (zh) * 2008-07-30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WO2014201927A1 (zh) * 2013-06-21 201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触摸屏移动设备误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06701A (zh) * 2016-09-14 2017-02-1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触控终端误操作的方法、系统及触控终端
CN107450950A (zh) * 2017-07-31 2017-1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启动指令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驭旋: "菜单交互技术专利综述", 《中国发明与专利》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6163A (zh) * 2022-01-27 2022-05-2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7565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6805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00198A (zh)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97555A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138943A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的控制方法
CN110286842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分屏显示的控制方法
CN110225166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49439A (zh)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5694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86844A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333797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97565A (zh) 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10308858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触控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10300226A (zh) 电子设备及其手电筒的控制方法
CN110278304A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198414A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的控制方法
CN110472399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97566B (zh) 电子设备及界面调整方法
CN110308770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86720A (zh) 电子设备及应用启动方法
CN110308859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86843A (zh) 电子设备及二维码的显示方法
CN110286841A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信息的控制方法
CN110308852A (zh) 电子设备及发光器件的控制方法
CN110266854A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的控制方法
CN110300265B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