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9936U - 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9936U
CN210069936U CN201920469034.3U CN201920469034U CN210069936U CN 210069936 U CN210069936 U CN 210069936U CN 201920469034 U CN201920469034 U CN 201920469034U CN 210069936 U CN210069936 U CN 210069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gnition needle
heat insulation
insulation structure
infrared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90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峰
刘凯
罗长兵
陈琦
刘周明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690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9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9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99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热结构,其包括内管、外管以及底座,所述内管和外管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外管套设在内管外周且两者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内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空气对流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间隙连通,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二次进风孔;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应用上述隔热结构的防干烧红外灶;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管和外管结合来实现隔热,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且其设置有底座,可以红外灶匹配,双层的隔热结构也可以满足红外灶更高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背景技术
相较于传统灶具,带有防干烧功能的灶具不仅能提升产品安全性能,还能通过控制锅底温度来实现智能烹饪、健康烹饪。
但由于灶具测温环境复杂,目前防干烧传感器以接触式为主,而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容易受燃气灶的火焰环境温度的影响,测量的精度较低;且其大都应用在大气灶上,而红外灶由于燃烧器的温度高达900-1150℃,测温环境太过恶劣,因此目前红外灶还没有防干烧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结构,通过双层结构来阻隔温度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干烧红外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热结构,其包括内管、外管以及底座,所述内管和外管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外管套设在内管外周且两者之间形成间隙。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空气对流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间隙连通。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二次进风孔。
一种防干烧红外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述的一种隔热结构、红外燃烧器、点火针组件以及传感器组件,所述隔热结构设置在红外燃烧器内,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隔热结构内,所述点火针组件设置在红外燃烧器内且和传感器组件连接。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防辐射圈,所述防辐射圈套设在隔热结构上用于减少红外线对隔热结构内传感器组件的直接辐射。
优选地,所述防辐射圈内环间隔设置有若干凸起,其与隔热结构的外管形成分段接触。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点火针组件和传感器组件的支架,所述传感器组件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点火针组件固定在支架的一侧且可沿支架轴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支架一侧向外延伸出用于与红外燃烧器连接的第一固定端,所述支架另一侧向外延伸出用于固定点火针组件和传感器组件的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上分别设置有传感器固定孔和点火针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点火针组件包括点火针本体、弹簧以及卡扣,所述点火针本体穿过点火针固定孔,所述弹簧套设在点火针本体下端且通过卡扣固定。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传感器固定孔内的防干烧温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管和外管结合来实现隔热,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且其设置有底座,可以红外灶匹配,双层的隔热结构也可以满足红外灶更高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隔热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防干烧红外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防干烧红外灶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防干烧红外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防干烧红外灶中防辐射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防干烧红外灶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防干烧红外灶中点火针组件和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内管、11——进气口、12——出气口、2——外管、3——底座、31——二次进风孔、4——隔热结构、5——红外燃烧器、6——点火针组件、61——点火针本体、62——弹簧、63——卡扣、7——传感器组件、8——防辐射圈、81——凸起、9——支架、91——第一固定端、92——第二固定端、93——传感器固定孔、94——点火针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隔热结构,如图1-2所示,其包括内管1、外管2以及底座3,所述内管1和外管2均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外管2套设在内管1外周且两者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间隙中为空气,这样,通过内管1和外管2的配合实现了对热量的阻隔。
所述内管1和外管2均为不锈钢。
所述内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空气对流的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与所述间隙连通;这样,通过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设置一方面利用空气良好的隔热能力减少外管2对内管1的热辐射,另一方面减少内管1与外管2的接触面积,减少热干扰。
所述底座3上开设有二次进风孔31,也通过该二次进风孔31与红外灶中红外燃烧器的中央通孔匹配,可将该隔热结构应用在红外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内管1和外管2结合来实现隔热,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且其设置有底座3,可以红外灶匹配,双层的隔热结构也可以满足红外灶更高的温度。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防干烧红外灶,如图3-5所示,其包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隔热结构4、红外燃烧器5、点火针组件6以及传感器组件7,所述隔热结构4设置在红外燃烧器5内,所述传感器组件7设置在隔热结构4内,所述点火针组件6设置在红外燃烧器5内且和传感器组件7连接;
这样,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红外燃烧器5内、传感器组件7外周设置隔热结构4,降低了传感器组件7周围的环境温度,提高了测温精度。
为了控制红外燃烧器5的辐射区域,避免红外线对传感器组件7造成影响,进一步包括防辐射圈8,所述防辐射圈8套设在隔热结构4上用于减少红外线对隔热结构4内传感器组件7的直接辐射。
如图6所示,所述防辐射圈8内环间隔设置有若干凸起81,其与隔热结构4的外管2形成分段接触,这样,减少了防辐射圈8与外管2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了热传导。
如图7-8所示,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点火针组件6和传感器组件7的支架9,所述传感器组件7固定在支架9上,所述点火针组件6固定在支架9的一侧且可沿支架9轴向运动;
所述支架9一侧向外延伸出用于与红外燃烧器5连接的第一固定端91,所述支架9另一侧向外延伸出用于固定点火针组件6和传感器组件7的第二固定端92,所述第二固定端92上分别设置有传感器固定孔93和点火针固定孔94;
所述点火针组件6包括点火针本体61、弹簧62以及卡扣63,所述点火针本体61穿过点火针固定孔94,所述弹簧62套设在点火针本体61下端且通过卡扣63固定;
这样,点火针本体61通过弹簧62和卡扣63固定在支架9上,且沿周向可移动,便于点火针本体61的旋转,方便红外燃烧器5的装配.
所述传感器组件7包括设置在传感器固定孔93内的防干烧温度传感器,所述防干烧传感器通过,螺钉固定在传感器固定孔93上。
另外,如图5所示,红外燃烧器5与外管2之间的区域记为T1,外管2与内管1之间的区域记为T2,内管1的内孔区域记为T3,显然区域T1处的温度最高,区域T2次之,区域T3处的温度最低,通过内管1和外管2的配合将燃气灶内的区域进行高低温的划分,而传感器组件7位于温度相对低的区域T3中,这样,防干烧温度传感器所处的空气温度较低,可进一步提高其测量精度,实现红外灶的防干烧功能。
工作过程:红外燃烧器5工作,其产生的红外线通过防辐射圈8进行阻隔,防止红外线对防干烧温度传感器造成影响;另外,通过内管1和外管2的结合来实现对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的隔热,防止温度过高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管(1)、外管(2)以及底座(3),所述内管(1)和外管(2)均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外管(2)套设在内管(1)外周且两者之间形成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空气对流的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与所述间隙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上开设有二次进风孔(31)。
4.一种防干烧红外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热结构(4)、红外燃烧器(5)、点火针组件(6)以及传感器组件(7),所述隔热结构(4)设置在红外燃烧器(5)内,所述传感器组件(7)设置在隔热结构(4)内,所述点火针组件(6)设置在红外燃烧器(5)内且和传感器组件(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红外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防辐射圈(8),所述防辐射圈(8)套设在隔热结构(4)上用于减少红外线对隔热结构(4)内传感器组件(7)的直接辐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红外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辐射圈(8)内环间隔设置有若干凸起(81),其与隔热结构(4)的外管(2)形成分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红外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点火针组件(6)和传感器组件(7)的支架(9),所述传感器组件(7)固定在支架(9)上,所述点火针组件(6)固定在支架(9)的一侧且可沿支架(9)轴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红外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9)一侧向外延伸出用于与红外燃烧器(5)连接的第一固定端(91),所述支架(9)另一侧向外延伸出用于固定点火针组件(6)和传感器组件(7)的第二固定端(92),所述第二固定端(92)上分别设置有传感器固定孔(93)和点火针固定孔(9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红外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组件(6)包括点火针本体(61)、弹簧(62)以及卡扣(63),所述点火针本体(61)穿过点火针固定孔(94),所述弹簧(62)套设在点火针本体(61)下端且通过卡扣(63)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红外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7)包括设置在传感器固定孔(93)内的防干烧温度传感器。
CN201920469034.3U 2019-04-09 2019-04-09 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69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9034.3U CN210069936U (zh) 2019-04-09 2019-04-09 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9034.3U CN210069936U (zh) 2019-04-09 2019-04-09 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9936U true CN210069936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6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903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69936U (zh) 2019-04-09 2019-04-09 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99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6075A (zh) * 2019-04-09 2019-08-30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6075A (zh) * 2019-04-09 2019-08-30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69936U (zh) 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CN106123048A (zh) 一种带有温度传感器的灶具燃烧器
CN104266231B (zh) 一种燃气灶环保节能罩
CN111795405A (zh) 防干烧传感器及应用其的红外灶
CN109595601B (zh) 一种聚能组件及具有该聚能组件的燃气灶具
CN210069944U (zh) 一种防干烧传感器及应用其的红外灶
CN10997403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
CN106403602A (zh) 一种马弗炉结构的蠕变、持久强度试验用加热炉
CN110186075A (zh) 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CN109307267A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低焰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95900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
JP7078495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7936079U (zh)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灶具上的火盖结构
CN205807511U (zh) 一种双旋火燃烧器
CN217715053U (zh) 一种灶具
CN210603613U (zh) 一种燃气灶温度传感器
CN217685159U (zh) 温控组件及具有该温控组件的灶具燃烧器
CN212565765U (zh) 一种内旋火防干烧燃烧器及应用其的燃气灶具
CN217843961U (zh) 中心火盖及燃烧器
CN212378012U (zh) 一种带承液盘附盘的集成灶及燃气灶
CN212841713U (zh) 一种带承液盘附圈的集成灶及燃气灶
CN109654544A (zh) 一种气、电两用多功能炉具及使用方法
CN212565891U (zh) 一种具有热电偶熄火保护功能的红外线灶具
CN215929640U (zh) 一种气炉炉架结构
CN108225573B (zh)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