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6433U - 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66433U CN210066433U CN201920268657.4U CN201920268657U CN210066433U CN 210066433 U CN210066433 U CN 210066433U CN 201920268657 U CN201920268657 U CN 201920268657U CN 210066433 U CN210066433 U CN 2100664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rring
- shaped wall
- stirring tank
- asphalt
-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它包括加热箱和搅拌罐;搅拌罐包括喷洒机构、搅拌机构和加热板;喷洒机构包括一体成型且呈上下两层分布的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均朝中间下凹形成弧形壁面结构,上层弧形壁与下层弧形壁之间形成有进液腔,下层弧形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下层弧形壁上的多个通孔将进液腔中的沥青再生剂注入到搅拌罐内,以确保沥青再生剂能均匀的喷洒在新、旧沥青混合材料中。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沥青再生剂均匀地喷洒在新、旧沥青混合材料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的旧沥青路面,经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沥青再生剂、新沥青材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获得满足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通过路面再生,不仅可以使其重新满足路用性能要求、节约大量材料资源和资金、降低工程造价,也可避免废弃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行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节约型社会”战略举措的具体实践,有着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有技术中的沥青再生剂喷洒装置往往是在搅拌罐内设置多个用于喷洒沥青再生剂的喷头,而为了将沥青再生剂均匀地喷洒在新、旧沥青混合材料中以减少沥青再生剂与新、旧沥青材料混合的时间,往往需要合理的设置喷头的数量以及合理的设置喷头安装的位置,在搅拌罐内安装多个喷头往往需要在搅拌罐内布设相应的喷洒管道,其工程量比较大,且在需要清洗喷头和喷洒管道时极为不便。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沥青再生剂喷洒装置提出改进方案,提供一种便于清洗,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沥青再生剂均匀地喷洒在新、旧沥青混合材料中,以减少沥青再生剂与新、旧沥青材料混合的时间的沥青再生剂喷洒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它包括用于加热新、旧沥青材料的加热箱和设置于加热箱一侧的搅拌罐;
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加热箱分割成左右两个腔室以分别对新、旧沥青材料进行加热处理,所述左右两个腔室的底部分别通过一进料管与搅拌罐的顶部相连通;
所述搅拌罐包括设置于搅拌罐内的喷洒机构、设置于喷洒机构下方的搅拌机构以及设置于搅拌罐的内侧壁上且位于喷洒机构下方的加热板;所述喷洒机构架设在搅拌罐的内端壁上且位于两个进料管的下方,所述喷洒机构包括一体成型且呈上下两层分布的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所述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均朝中间下凹形成弧形壁面结构,所述上层弧形壁与下层弧形壁之间形成有供沥青再生剂通过的进液腔,所述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的底部设置有依次贯穿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分布的出料管,所述下层弧形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进液腔和搅拌罐的通孔,所述搅拌罐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进液腔相连通的进液口;所述搅拌罐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阀。
优选地,所述上层弧形壁上端部的周缘朝外作延伸后成型有环周分布的凸缘,所述搅拌罐的内端壁上朝内作延伸后成型有与凸缘相抵接的承载部,所述凸缘设在承载部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下层弧形壁上端部的周缘朝外作延伸后成型有环周分布的凸缘,所述搅拌罐的内端壁上朝内作延伸后成型有与凸缘相抵接的承载部,所述凸缘设在承载部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贯穿搅拌罐的底部且向上延伸分布的第一搅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搅拌轴上的多个第一搅拌叶片以及设置于搅拌罐的外侧且用于驱动第一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搅拌轴同轴分布的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分布在出料管的下方,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上端贯穿出料管后向上延伸分布,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周壁上且位于出料管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轴与出料管之间形成有供新、旧沥青混合材料流通的空隙。
优选地,所述搅拌罐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搅拌罐的支撑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支撑支架上,所述搅拌罐的下端面和驱动电机之间设置有隔热板,所述第一搅拌轴贯穿隔热板后向上延伸分布。
优选地,两根所述进料管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进液口设置为两个且呈相对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下层弧形壁上的多个通孔将进液腔中的沥青再生剂注入到搅拌罐内,以确保沥青再生剂能均匀的喷洒在新、旧沥青混合材料中。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沥青再生剂均匀地喷洒在新、旧沥青混合材料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加热箱;11、隔离板;12、进料管;121、流量控制阀;
20、搅拌罐;201、进液口;202、出料口;203、出料阀;204、承载部; 21、喷洒机构;211、上层弧形壁;212、下层弧形壁;213、出料管;214、凸缘;22、搅拌机构;221、第一搅拌轴;222、第一搅拌叶片;223、驱动电机;224、第二搅拌轴;225、第二搅拌叶片;23、加热板;24、支撑支架; 25、隔热板;
a、进液腔;b、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它包括用于加热新、旧沥青材料的加热箱10和设置于加热箱10一侧的搅拌罐20;加热箱10内设置有隔离板11,隔离板11将加热箱10分割成左右两个腔室以分别对新、旧沥青材料进行加热处理,左右两个腔室的底部分别通过一进料管12与搅拌罐20的顶部相连通;搅拌罐20包括设置于搅拌罐20 内的喷洒机构21、设置于喷洒机构21下方的搅拌机构22以及设置于搅拌罐20的内侧壁上且位于喷洒机构21下方的加热板23;喷洒机构21架设在搅拌罐20的内端壁上且位于两个进料管12的下方,喷洒机构21包括一体成型且呈上下两层分布的上层弧形壁211和下层弧形壁212,上层弧形壁211和下层弧形壁212均朝中间下凹形成弧形壁面结构,上层弧形壁211与下层弧形壁 212之间形成有供沥青再生剂通过的进液腔a,上层弧形壁211和下层弧形壁 212的底部设置有依次贯穿上层弧形壁211和下层弧形壁212分布的出料管 213,下层弧形壁21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进液腔a和搅拌罐20的通孔b,搅拌罐2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进液腔a相连通的进液口201;搅拌罐20 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202,出料口202上设置有出料阀203。
基于以上结构,本装置的喷洒机构21由呈上下两层分布的上层弧形壁211 和下层弧形壁212一体成型而成,沥青再生剂通过进液口201注入到上层弧形壁211与下层弧形壁212之间所形成的进液腔a内时,通过下层弧形壁212 底部上开设的通孔b向搅拌罐20的底部流入,即流入到新、旧沥青混合材料中;由于上层弧形壁211和下层弧形壁212均朝中间下凹形成弧形壁面结构,从而上层弧形壁211会和出料管213形成漏斗状的凹面,以便于将进料管12 上流出的新、旧沥青材料在进料管12的上方进行初步的混合;基于下层弧形壁212的形状,从而可以在下层弧形壁212上开设多个通孔b,以保证搅拌罐 20的下端部能够通过通孔b均匀的喷洒到沥青再生剂,相比于传统的通过设置多个喷头来喷洒沥青再生剂,本装置中的喷洒机构21不仅能够使沥青再生剂均匀的喷洒在搅拌罐20的各个角落上,而且在新、旧沥青材料在加入沥青再生剂之前能够得到初步的混合,经初步混合后的新、旧沥青材料再由搅拌机构22进行搅拌,以使沥青材料混合均匀;由出料管213上流出至搅拌罐20 的下端部内的新、旧沥青混合材料处于逐渐增加的状态,因而搅拌机构22在搅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会随着新、旧沥青混合材料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新、旧沥青混合材料混合的过程中,先前流入至搅拌罐20的下端部内的新、旧沥青混合材料已经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合,在搅拌机构22搅拌新、旧沥青混合材料的过程中即可通过进液口201向进液腔a内注入沥青再生剂,使沥青再生剂由通孔b流入至搅拌罐20的下端部内与新、旧沥青混合材料得到充分的混合,从而减少沥青再生剂与新、旧沥青材料混合的时间;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将新、旧沥青材料完全倒入到一起,再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沥青再生剂,这种搅拌的方式使得搅拌机构22在搅拌的过程中所要克服的阻力始终处于最大值,不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新、旧沥青材料和沥青再生剂混合均匀,因而本装置的喷洒机构21在解决沥青再生剂喷洒均匀的同时,还能减少新、旧沥青材料和沥青再生剂混合时所花的时间;同时,由于喷洒机构21是架设在搅拌罐 20的内端壁上,因而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喷洒机构21拆卸出来清洗;加热板 23设置于搅拌罐20的内侧壁上,从而能够减少对搅拌机构22的影响,如防止搅拌机构22在搅拌的过程中被加热板23所抵挡。基于此,本装置中的喷洒机构21在便于清洗的同时,还能够将沥青再生剂均匀的喷洒在搅拌罐20 内,且便于使沥青再生剂与新、旧沥青材料混合均匀,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喷洒机构21,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上层弧形壁211上端部的周缘朝外作延伸后成型有环周分布的凸缘214,搅拌罐20的内端壁上朝内作延伸后成型有与凸缘214相抵接的承载部204,凸缘214架设在承载部204的上方。由此,通过承载部204和凸缘214的相互配合,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喷洒机构21放置于搅拌罐20内,喷洒机构21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使凸缘214紧紧的抵接在承载部204上,从而可以通过承载部204支撑整个喷洒机构21;通过凸缘214和承载部204的相互配合,可以非常方便的在搅拌罐20内安装和拆卸喷洒机构21,进而可以及时更换喷洒机构21或是清洗喷洒机构21上的沥青材料和沥青再生剂;为了便于将喷洒机构21从搅拌罐 20内拆卸出,作为优选方案,可以在上层弧形壁211上设置提手(图中未示出),以便于通过提手将喷洒机构21从搅拌罐20内取出。
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喷洒机构21,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实施例为下层弧形壁212上端部的周缘朝外作延伸后成型有环周分布的凸缘 214,搅拌罐20的内端壁上朝内作延伸后成型有与凸缘214相抵接的承载部 204,凸缘214架设在承载部204的上方。本实施例的凸缘214由下层弧形壁 212上端部的周缘朝外作延伸后成型,同样能够将喷洒机构21平稳地放置于搅拌罐20内。
为了便于搅拌新、旧沥青混合材料,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搅拌机构22包括贯穿搅拌罐20的底部且向上延伸分布的第一搅拌轴221、固定连接于第一搅拌轴221上的多个第一搅拌叶片222以及设置于搅拌罐20的外侧且用于驱动第一搅拌轴221转动的驱动电机223。由此,驱动电机223设置于搅拌罐20的外侧,不仅便于驱动电机223的散热,而且便于搅拌机构22搅拌新、旧沥青混合材料,因为当驱动电机223设置于搅拌罐20内时往往需要相应的设置密闭的壳体以防止搅拌中的沥青混合材料与驱动电机223直接接触,而在搅拌罐20内设置相应的壳体无疑会阻碍沥青混合材料混合时的流动性。通过驱动电机223驱动第一搅拌轴221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第一搅拌轴 221上的第一搅拌叶片222转动,第一搅拌叶片222持续的转动能够使第一搅拌叶片222周围的新、旧沥青混合材料以及沥青再生剂得到充分的混合。
为了进一步地加快新、旧沥青材料混合均匀的速度,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一搅拌轴221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搅拌轴221同轴分布的第二搅拌轴224,第一搅拌轴221分布在出料管213的下方,第二搅拌轴224的上端贯穿出料管213后向上延伸分布,第二搅拌轴224的周壁上且位于出料管213 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225,第二搅拌轴224与出料管213之间形成有供新、旧沥青混合材料流通的空隙。由此,第二搅拌轴224与第一搅拌轴221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221和第二搅拌轴224也可一体成型以进一步的提高第二搅拌轴224转动时的稳定性),从而在第一搅拌轴221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搅拌轴224也会随着转动,进而会带动第二搅拌叶片225转动,从而使位于出料管213上方的新、旧沥青材料在初步混合的过程中更加的均匀;应当知道的是,第二搅拌叶片225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搅拌轴224上的,如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多个第二搅拌叶片225螺纹连接于第二搅拌轴224 上,从而避免第二搅拌叶片225影响到喷洒机构21的安装和拆卸;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二搅拌轴224从出料管213的中心轴线处贯穿并向上延伸分布;由此,第二搅拌轴224相当于处于新、旧沥青材料的中间,从而便于第二搅拌轴224带动第二搅拌叶片225将新、旧沥青材料混合。
为了防止搅拌罐20内的热量传递到驱动电机223上,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搅拌罐2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搅拌罐20的支撑支架24,驱动电机223固定于支撑支架24上,搅拌罐20的下端面和驱动电机223之间设置有隔热板25,第一搅拌轴221贯穿隔热板25后向上延伸分布。由此,通过隔热板25能够减少搅拌罐20的底部传递到驱动电机223上的热量,而通过支撑架23将搅拌罐20支撑起来,并将驱动电机223固定在支撑架33上,从而使驱动电机223不会处于密闭的空间,以保证驱动电机223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为了便于控制新、旧沥青的混合比例,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的两根进料管12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21。由此,可以通过流量控制阀121来控制左右两腔室中新、旧沥青的流量,从而便于控制新、旧沥青按预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为了便于喷洒机构21更加均匀的喷洒沥青再生剂,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进液口201设置为两个且呈相对设置。由此,可以同时从两个相对设置的进液口201上向进液腔a内注入沥青再生剂,从而能够更快的将进液腔a 填满,进而保证进液腔a内的沥青再生剂能够均匀的喷洒到搅拌罐20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加热新、旧沥青材料的加热箱和设置于加热箱一侧的搅拌罐;
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加热箱分割成左右两个腔室以分别对新、旧沥青材料进行加热处理,所述左右两个腔室的底部分别通过一进料管与搅拌罐的顶部相连通;
所述搅拌罐包括设置于搅拌罐内的喷洒机构、设置于喷洒机构下方的搅拌机构以及设置于搅拌罐的内侧壁上且位于喷洒机构下方的加热板;所述喷洒机构架设在搅拌罐的内端壁上且位于两个进料管的下方,所述喷洒机构包括一体成型且呈上下两层分布的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所述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均朝中间下凹形成弧形壁面结构,所述上层弧形壁与下层弧形壁之间形成有供沥青再生剂通过的进液腔,所述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的底部设置有依次贯穿上层弧形壁和下层弧形壁分布的出料管,所述下层弧形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进液腔和搅拌罐的通孔,所述搅拌罐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进液腔相连通的进液口;所述搅拌罐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弧形壁上端部的周缘朝外作延伸后成型有环周分布的凸缘,所述搅拌罐的内端壁上朝内作延伸后成型有与凸缘相抵接的承载部,所述凸缘设在承载部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弧形壁上端部的周缘朝外作延伸后成型有环周分布的凸缘,所述搅拌罐的内端壁上朝内作延伸后成型有与凸缘相抵接的承载部,所述凸缘设在承载部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贯穿搅拌罐的底部且向上延伸分布的第一搅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搅拌轴上的多个第一搅拌叶片以及设置于搅拌罐的外侧且用于驱动第一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搅拌轴同轴分布的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分布在出料管的下方,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上端贯穿出料管后向上延伸分布,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周壁上且位于出料管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轴与出料管之间形成有供新、旧沥青混合材料流通的空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搅拌罐的支撑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支撑支架上,所述搅拌罐的下端面和驱动电机之间设置有隔热板,所述第一搅拌轴贯穿隔热板后向上延伸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进料管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设置为两个且呈相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68657.4U CN210066433U (zh) | 2019-03-01 | 2019-03-01 | 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68657.4U CN210066433U (zh) | 2019-03-01 | 2019-03-01 | 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66433U true CN210066433U (zh) | 2020-02-14 |
Family
ID=6943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6865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66433U (zh) | 2019-03-01 | 2019-03-01 | 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664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30378A (zh) * | 2020-03-24 | 2020-08-14 | 浙江长兴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沥青拌和生产线及其工艺 |
-
2019
- 2019-03-01 CN CN201920268657.4U patent/CN2100664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30378A (zh) * | 2020-03-24 | 2020-08-14 | 浙江长兴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沥青拌和生产线及其工艺 |
CN111530378B (zh) * | 2020-03-24 | 2022-04-15 | 浙江长兴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沥青拌和生产线及其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95728U (zh) | 一种用于制药车间的混合搅拌装置 | |
CN206317241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水泥砂浆搅拌混合设备 | |
CN205491765U (zh) | 一种肥料喷洒机 | |
CN210066433U (zh) | 一种沥青再生剂的喷洒混合装置 | |
CN206633212U (zh) | 一种可伸缩搅拌的搅拌机 | |
CN207591693U (zh) | 一种湿式双轴搅拌系统 | |
CN204911503U (zh) | 一种初级反应釜 | |
CN208197187U (zh) |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 |
CN107321253A (zh) | 一种土壤修复装置的搅拌筒 | |
CN206325435U (zh) | 一种带有干燥装置的连续式物料搅拌混合设备 | |
CN217431617U (zh) | 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生产用原料添加剂混合装置 | |
CN105414474A (zh) | 具有快速排料和冷却功能的混砂机 | |
CN206701253U (zh) | 一种固化剂反应釜 | |
CN205309219U (zh) | 具有快速排料和冷却功能的混砂机 | |
CN210439103U (zh) | 一种沥青再生用搅拌装置 | |
CN212352444U (zh) | 一种混凝土原料配比混合搅拌装置 | |
CN106903792A (zh) | 非承重空心砖的生产方法 | |
CN107253284A (zh) | 一种搅拌均匀的市政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 |
CN206435142U (zh) | 一种均匀加粉搅拌装置 | |
CN221906559U (zh) | 一种多功能反应釜 | |
CN116786568B (zh) | 一种土方施工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系统 | |
CN105642825A (zh) | 粘土砂混砂机 | |
CN218404917U (zh) | 一种沥青冷补料用软化装置 | |
CN117960757B (zh) | 沥青路面回收石料剥离设备 | |
CN106139968A (zh) | 一种恒温搅拌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