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5644U - 一种浮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5644U
CN210065644U CN201822152381.1U CN201822152381U CN210065644U CN 210065644 U CN210065644 U CN 210065644U CN 201822152381 U CN201822152381 U CN 201822152381U CN 210065644 U CN210065644 U CN 210065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eam
partition
supporting beam
support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523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长军
范正赟
薛立民
王文斌
杨红军
张殿伟
马超
董凤杰
邵毅
赵彬彬
管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SHOUGANG JINGTANG XISHAN COKING CO Ltd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SHOUGANG JINGTANG XISHAN COKING CO Ltd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SHOUGANG JINGTANG XISHAN COKING CO Ltd,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SHOUGANG JINGTANG XISHAN CO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523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5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5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5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焦控制装置,应用于干熄焦炉斜烟道区,涉及焦炉冶炼技术领域,包括:楔形框架,所述楔形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第七支撑梁、第八支撑梁、第九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分隔系统,所述分隔系统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内,且所述分隔系统包括多个分隔梁;钢轴,所述楔形框架通过所述钢轴与两个牛腿状耐火材料砌筑体顶部固定连接。达到了有效避免浮焦发生的频率,增加干熄焦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浮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焦炉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干熄焦正常操作过程中,锅炉入口压力、预存段压力、循环风量比较稳定。干熄焦系统相关参数稳定,当风量比超过极限值,或者循环风量增加幅度过大时,循环气体经过斜道口进入环形烟道时,会在斜道口吹起一部分焦炭,造成斜道口焦炭堆积过高,焦炭表面升高,即焦炭浮起。焦炭浮起后,中、小焦块会流向一次除尘器,造成一次除尘器排灰系统堵塞。一次除尘器中大量焦粉会被循环气体带入锅炉系统,降低锅炉炉管寿命,使干熄焦系统生产能力下降。并且会使锅炉入口温度升高,增加循环气体组分浓度,造成系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浮焦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焦炭浮起,造成一次除尘器排灰系统堵塞,从而降低锅炉炉管寿命,使干熄焦系统生产能力下降,造成系统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避免浮焦发生的频率,增加干熄焦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焦控制装置,包括:楔形框架,所述楔形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第七支撑梁、第八支撑梁、第九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其中,所述第七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连接;分隔系统,所述分隔系统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内,且所述分隔系统包括多个分隔梁;钢轴,所述钢轴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上,所述楔形框架通过所述钢轴与两个牛腿状耐火材料砌筑体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隔梁包括第一分隔梁,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梁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长度方向上,自与所述第八支撑梁连接的一端起的三分之一位置处,所述第一分隔梁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梁长度方向上,自与所述第八支撑梁连接的一端起的三分之一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分隔梁还包括第二分隔梁,其中,所述第二分隔梁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七支撑梁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八支撑梁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楔形框架为高温耐热钢,且所述高温耐热钢的预设厚度范围为15-35mm。
优选的,各个相邻的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隔梁为耐热钢,且,所述耐热钢的表面喷涂有一层碳化硅耐磨层。
优选的,所述碳化硅耐磨层中碳化硅含量大于9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焦控制装置,包括由耐热钢制作而成的楔形框架以及设置在楔形框架内部的分隔系统,所述楔形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第七支撑梁、第八支撑梁、第九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其中,所述第七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连接;所述分隔系统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内,且所述分隔系统包括多个分隔梁,通过第一分隔梁形成上下不等距的风道,然后在装置的出风面一角焊接一根耐热钢轴,利用该轴将浮焦控制装置安装到两个牛腿状耐火材料砌筑体顶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焦炭浮起,造成一次除尘器排灰系统堵塞,从而降低锅炉炉管寿命,使干熄焦系统生产能力下降,造成系统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避免浮焦发生的频率,增加干熄焦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浮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浮焦控制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支撑梁;12-第二支撑梁;13-第三支撑梁;15-第五支撑梁;17-第七支撑梁;18-第八支撑梁;21-第一分隔梁;22-第二分隔梁;23-第三分隔梁;24-第四分隔梁;25-第五分隔梁;26-第六分隔梁;3-钢轴;4-循环风出口面;5-循环风进口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浮焦控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焦炭浮起,造成一次除尘器排灰系统堵塞,从而降低锅炉炉管寿命,使干熄焦系统生产能力下降,造成系统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结构如下:通过楔形框架,所述楔形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第七支撑梁、第八支撑梁、第九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其中,所述第七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连接;分隔系统,所述分隔系统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内,且所述分隔系统包括多个分隔梁;钢轴,所述钢轴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上,所述楔形框架通过所述钢轴与两个牛腿状耐火材料砌筑体顶部固定连接。达到了有效避免浮焦发生的频率,增加干熄焦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浮焦控制装置,应用于干熄焦炉斜烟道区,请参考图1,包括:
楔形框架,所述楔形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梁11、第二支撑梁12、第三支撑梁13、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15、第六支撑梁、第七支撑梁17、第八支撑梁18、第九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11、第二支撑梁12、第三支撑梁13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15、第六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其中,所述第七支撑梁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12、第五支撑梁1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梁1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12、第五支撑梁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11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各个相邻的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楔形框架为所述装置的主要外形结构,其形状类似于一三棱柱结构,因此,所述楔形框架包括九条组成边梁,分别为第一支撑梁11、第二支撑梁12、第三支撑梁13、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15、第六支撑梁、第七支撑梁17、第八支撑梁18、第九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11、第二支撑梁12、第三支撑梁13首尾相连之后构成第一个三角形结构,所述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15、第六支撑梁首尾相连之后构成第二个三角形结构,然后将所述第七支撑梁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梁12一端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梁17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支撑梁15的一端连接,然后将所述第八支撑梁1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梁1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梁18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支撑梁15的另一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七支撑梁17和所述第八支撑梁18平行设置,所述第九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1和所述第三支撑梁13连接后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梁和所述第五支撑梁连接后的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楔形框架采用耐热钢制作,且耐热钢厚度要求在15-35mm之间,各个钢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分隔系统,所述分隔系统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内部,且所述分隔系统包括多个分隔梁。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梁采用耐热钢制成,且,所述耐热钢的表面喷涂有一层碳化硅耐磨层。
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硅耐磨层中碳化硅含量大于90%。
具体而言,所述分隔系统设置在所述浮焦控制装置内部,所述分隔系统将所述装置分割成上下不等距的风道,且所述分隔梁采用耐热钢,并在耐热钢表面喷涂一层碳化硅耐磨层,碳化硅含量大于90%。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梁包括第一分隔梁11,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梁1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12长度方向上、自与所述第八支撑梁18连接的一端起的三分之一位置处,所述第一分隔梁1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梁15长度方向上、自与所述第八支撑梁18连接的一端起的三分之一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梁还包括第二分隔梁12,其中,所述第二分隔梁1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七支撑梁17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八支撑梁18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分隔梁包括第一分隔梁21和第二分隔梁22,所述第一分隔梁21与所述第七支撑梁17之间的距离为H2,所述第一分隔梁21与所述第八支撑梁18之间的距离为H1,且满足H1:H2=1:2,从而保证了通过所述第一分隔梁21将装置内部分割成上下不等距的风道,进一步的,还可根据需要在所述第一分隔梁21与所述第七支撑梁17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梁21与所述第八支撑梁18之间设置第三分隔梁23、第四分隔梁24、第五分隔梁25、第六分隔梁26,具体的,可将所述第一分隔梁21与所述第七支撑梁17之间等分为三等分,然后在第一等分点处设置所述第三分隔梁23、第二等分点处设置第四分隔梁24,同样的,将所述第一分隔梁21与所述第八支撑梁18之间等分为三等分,然后在第一等分点处设置所述第五分隔梁25、第二等分点处设置第六分隔梁26,进一步达到用于分配风量的目的。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七横梁17和第八横梁18等分成为两部分之后,在其中间位置设置所述第二分隔梁22。
钢轴3,所述钢轴3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上,所述楔形框架通过所述钢轴与两个牛腿状耐火材料砌筑体顶部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浮焦控制装置的出风面一角焊接一根耐热钢轴,通过所述钢轴3将所述装置安装到两个牛腿状耐火材料砌筑体顶部。其中,4为浮焦控制装置的循环风出口面,5为浮焦控制装置循环风进口面。本实施例中浮焦控制装置的外形与斜烟道相同,所述装置可直接悬挂于斜烟道出口,通过该装置的应用有效避免了浮焦发生的频率,增加干熄焦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焦控制装置,包括由耐热钢制作而成的楔形框架以及设置在楔形框架内部的分隔系统,所述楔形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第七支撑梁、第八支撑梁、第九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其中,所述第七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连接;所述分隔系统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内,且所述分隔系统包括多个分隔梁,通过第一分隔梁形成上下不等距的风道,然后在装置的出风面一角焊接一根耐热钢轴,利用该轴将浮焦控制装置安装到两个牛腿状耐火材料砌筑体顶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焦炭浮起,造成一次除尘器排灰系统堵塞,从而降低锅炉炉管寿命,使干熄焦系统生产能力下降,造成系统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避免浮焦发生的频率,增加干熄焦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浮焦控制装置,应用于干熄焦炉斜烟道区,其特征在于,包括:楔形框架,所述楔形框架包括:
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第七支撑梁、第八支撑梁、第九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第六支撑梁首尾顺次相连,其中,所述第七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第五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横梁和第一横梁的端部连接;
分隔系统,所述分隔系统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内,且所述分隔系统包括多个分隔梁;
钢轴,所述钢轴设置在所述楔形框架上,所述楔形框架通过所述钢轴与两个牛腿状耐火材料砌筑体顶部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梁包括第一分隔梁,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梁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长度方向上、自与所述第八支撑梁连接的一端起的三分之一位置处,所述第一分隔梁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梁长度方向上、自与所述第八支撑梁连接的一端起的三分之一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梁还包括第二分隔梁,其中,所述第二分隔梁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七支撑梁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八支撑梁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框架为高温耐热钢,且所述高温耐热钢的预设厚度范围为15-3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相邻的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梁为耐热钢,且,所述耐热钢的表面喷涂有一层碳化硅耐磨层。
CN201822152381.1U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浮焦控制装置 Active CN210065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2381.1U CN210065644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浮焦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2381.1U CN210065644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浮焦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5644U true CN210065644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24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52381.1U Active CN210065644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浮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5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4400B (zh) 一种流态化选择性排渣装置
EP1017860B1 (en) Refractory wall, metallurgical vessel comprising such a refractory wall and method in which such a refractory wall is applied
CN210065644U (zh) 一种浮焦控制装置
CN110671697A (zh) 流化床风水联合冷渣器
CN201288197Y (zh) 高炉旋风除尘器
CN105694922A (zh) 一种新型结构熄焦炉
CN109084323B (zh) 一种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
CN101509724B (zh) 冶炼球团竖炉
CN201000277Y (zh) 步进式加热炉出料炉门
CN111304386A (zh) 一种能促进高炉排锌的方法
CN204005969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
CN207091486U (zh) 闪速炉烟道
JPH07331245A (ja) 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の吸引帯柱部の補修方法及び吸引帯開口部の上部構造
CN111426208B (zh) 立式抽风烧结机及烧结工艺
CN104100968A (zh) 一种带有整体倾斜中心筒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
CN212199120U (zh) 一种干熄炉一次除尘装置
CN208859643U (zh) 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
CN218937036U (zh) 一种烧结机通廊式气料分离风箱
CN103571506A (zh) 卧式干熄焦炉
CN110748879B (zh) 增强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管入口顺畅下渣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7946319U (zh) 一种焚硫炉下料装置
CN208620842U (zh) 一种球团竖炉下料溜槽
CN215675793U (zh) 一种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热风炉
CN218910417U (zh) 高温除尘设备的内部冷却泄灰结构
CN2073082U (zh) 除尘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