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5469U - 一种被芯固定锁扣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被芯固定锁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5469U
CN210055469U CN201920465232.2U CN201920465232U CN210055469U CN 210055469 U CN210055469 U CN 210055469U CN 201920465232 U CN201920465232 U CN 201920465232U CN 210055469 U CN210055469 U CN 210055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lock
wall
parts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52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duoduo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652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5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5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54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包括有锁座和锁针,所述锁座内安装有自锁机构;锁座内安装有弹性控制件;弹性控制件包括有一个环状的形变壁,与形变壁内侧连接的解锁推块,分别与形变壁外侧连接的两个解锁部,以及与形变壁外侧连接的一个按压部;锁座的侧壁设有按压部穿孔,以及两个解锁部穿孔;弹性控制件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按压部外端伸出至按压部穿孔外侧,两个所述解锁部的外端不超出解锁部穿孔外侧;按压部外端受到按压时,两个所述解锁部外端在形变壁驱动下伸出至解锁部穿孔外侧;解锁部上移时带动所述解锁推块上移实现解锁。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额外工具辅助解锁的前提下防止误触碰导致锁扣解锁,避免锁针针头暴露误伤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被芯固定锁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固定被芯与被套的锁扣结构。
背景技术
文献号为CN20855082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被子被芯的填充式连接扣,它包括扣头壳体和大头针,所述扣头壳体内设有定位槽,定位槽中设有防脱装置,扣头壳体上设有穿针孔,穿针孔位置对应在防脱装置插入孔处,所述大头针的尖端穿过被子被芯并插入防脱装置中限位。
上述文献的方案中,解锁时需要使用磁铁吸引滚珠使滚珠与大头针脱离从而实现解锁,用于解锁的磁铁需要独立存放,用户容易存在磁铁丢失或者忘记储藏位置而发生无法拆卸连接扣的情况。
文献号为CN245234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棉被内胎固定锁扣,包括:安全卡座和锁针,其特征在于:安全卡座内设有一弹性自锁机构,该自锁机构可将从安全卡座插孔插入的锁针锁定。使用时,手持安全卡座,并对安全卡座稍施加压力,以克服安全卡座内弹性自锁机构的弹力,使锁针轻松插入弹性自锁机构,此时解除对安全卡座的压力,弹性自锁机构依靠其自身的弹力复位,将锁针紧紧地锁住,以此方式阻止锁针从棉被上退出,实现棉被内胎与被衬或被套之间的连接固定。
上述文献的方案中,用于解锁的手动块两端露出安全卡座外壁,这样的结构形式方便了锁扣的直接解锁,无需磁铁辅助进行解锁,操作方便。但存在的问题是安全性下降。结合该专利文献的附图所示,其用于解锁的手动块外端露出安全卡座的外壁,这样存在手动块受到误触碰而解锁,容易导致锁针针头暴露误伤用户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必须使用双手配合操作才可顺利解锁的被芯固定锁扣结构,在无需使用额外工具辅助解锁的前提下防止误触碰导致锁扣解锁,避免锁针针头暴露误伤用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包括有锁座和锁针,所述锁座内安装有能够将插入锁座内的锁针锁定的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能够在外力推动下解锁;
所述锁座内安装有弹性控制件;所述弹性控制件包括有一个形变壁,以及与形变壁内侧连接的解锁推块;所述解锁推块上移时能够推动所述自锁机构解锁;
所述形变壁外侧连接有能够伸出至锁座外侧壁的用于推动解锁推块上移的解锁部;所述形变壁外侧还连接有用于压迫形变壁变形,从而驱动解锁部外端伸出至锁座外侧壁的按压部。
作为优选:所述形变壁呈环形,所述形变壁外侧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解锁部,所述形变壁外侧位于两个解锁部中间的位置连接有一个所述按压部;
所述锁座的侧壁设有供所述按压部穿过的按压部穿孔,以及供两个所述解锁部穿过的解锁部穿孔;
所述弹性控制件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按压部外端伸出至按压部穿孔外侧,两个所述解锁部的外端不超出解锁部穿孔外侧;
所述按压部外端受到按压时,两个所述解锁部外端在形变壁驱动下伸出至解锁部穿孔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解锁部的高度与解锁部穿孔的高度相当;
两个所述解锁部上端分别设有上移避让槽,所述上移避让槽的宽度大于锁座上位于解锁部穿孔位置处的壁厚;
所述按压部外端受到按压,从而使形变壁驱动两个解锁部相远离时,所述上移避让槽与锁座侧壁相对,使得两个解锁部能够相对解锁部穿孔向上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解锁部的高度小于与解锁部穿孔的高度;
所述按压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解锁部的上端与解锁部穿孔的上端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按压部外端受到按压,从而使形变壁驱动两个解锁部相远离时,两个解锁部能够相对解锁部穿孔向上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解锁部的宽度与解锁部穿孔的宽度相当;两个所述解锁部远离按压部一侧的侧壁设有外移避让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形变壁整体呈圆环形或者椭圆环形;所述形变壁包括有分别连接在两个解锁部之间的第一形变壁和第二形变壁,所述按压部连接在第一形变壁中间位置的外壁;
所述第一形变壁中间位置的内壁连接有一个导向部,所述锁座内设有与导向部滑动连接的导向槽;
所述第二形变壁中间位置连接有一个定位部,所述锁座内设有与定位部配合定位的定位槽。
作为优选:所述锁座与锁针的尾部之间连接有软质的锁针连接带;所述锁针连接带与锁座的连接位置位于按压部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自锁机构包括有圆台锁槽、锁球架、3个钢球和弹簧;
所述圆台锁槽的内侧壁为下窄上宽的圆锥面;所述锁球架下部侧壁沿周向设有3个限制所述钢球移动范围的钢球限位口,所述锁球架上端对称设有两个解锁触发部;3个所述钢球位于各个钢球限位口内且分别与圆台锁槽内壁、弹簧下端相抵;
两个所述解锁触发部受到向上的推力时带动钢球向上移动,从而使自锁机构解锁。
作为优选:所述锁座包括有固定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底部设有容纳所述圆台锁槽的锁槽安装腔,所述上壳体内顶部设有抵紧在圆台锁槽上端的锁槽压紧部,所述锁槽压紧部侧壁设有供所述解锁触发部上下移动的触发部滑动口。
作为优选:所述锁球架包括有圆环形的主体部,一体连接在主体部上端的两个解锁触发部,一体连接在主体部下端的3个等间距设置的下延伸臂,以及一体连接在各个下延伸臂下端内侧的内弯折部;所述主体部下方位于相邻两个下延伸臂及内弯折部之间构成一个所述的钢球限位口,3个内弯折部中间的位置构成一个锁针穿孔;所述锁球架整体由一个金属片沿主体部周向弯折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锁针包括有针体,以及一体连接在针体尾端的针帽,所述针体穿过所述锁针连接带的一端,所述针帽连同锁针连接带的端部安装在一个锁针壳体内,所述锁针壳体包括有固定连接的锁针上壳和锁针下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实现解锁动作的解锁部在初始状态下不露出锁座外,用户有意或无意地对锁座任意单方向的按压、触碰均不会导致锁扣解锁,保证了非解锁状态时的使用安全性。在需要解开锁扣时,需要使用一只手往锁座中心方向推动按压部,使形变壁受力变形,从而推动解锁部向锁座侧壁外移动;在解锁部外端露出锁座侧壁外之后,用户需使用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拇指与中指,或者拇指与无名指)搭在两个解锁部外端下部位置,食指抵在锁座上端并向下用力,使解锁部向上移动即可实现解锁。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解锁部在正常状态下不会自行移位,故将解锁部的高度设计为与解锁部穿孔高度一致,解锁部宽度与解锁部穿孔宽度一致,相应的,通过这样的设计,解锁部在正常状态时能够形成锁座的侧壁的一部分,使锁座侧壁不存在明显的缝隙,确保锁座整体的美观;而在解锁状态时,通过在解锁部上端设计上移避让槽,使得解锁部相对锁座向外移动之后,上移避让槽与锁座侧壁相对,从而使得解锁部能够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即为上移避让槽的深度),从而确保了解锁功能。
再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将锁针连接带与锁座的连接位置设计在按压部的正下方,使得锁座连接带对按压部形成遮挡(按压部外端位于锁针连接带与锁座的连接位置的角落位置),减少了用户对按压部的意外碰触,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锁座与锁针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弹性控制件的按压部受到按压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锁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锁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自锁机构的锁球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弹性控制件的按压部未受到按压时的结构状态图。
图9是弹性控制件的按压部受到按压时的结构状态图。
图10、图11是弹性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锁座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锁座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锁座;11、上壳体;12、下壳体;101、按压部穿孔;102、解锁部穿孔;103、连接带连接口;104、锁槽安装腔;105、锁针通孔;106、导向槽;107、定位槽;108、锁槽压紧部;1081、触发部滑动口;
2、弹性控制件;21、按压部;22、解锁部;221、上移避让槽;222、外移避让缺口;23、第一形变壁;24、第二形变壁;25、导向部;26、定位部;27、解锁推块;
3、锁针连接带;
4、锁针;41、锁针上壳;42、锁针下壳;
5、自锁机构;51、圆台锁槽;52、锁球架;521、主体部;522、解锁触发部;523、下延伸臂;524、内弯折部;525、钢球限位口;526、锁针穿孔;53、钢球;5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包括有锁座1和锁针4,所述锁座内安装有能够将插入锁座内的锁针锁定的自锁机构5,所述自锁机构能够在外力推动下解锁。
结合图5至图7所示,所述自锁机构包括有圆台锁槽51、锁球架52、3个钢球53和弹簧54。所述圆台锁槽51的内侧壁为下窄上宽的圆锥面;所述锁球架下部侧壁沿周向设有3个限制所述钢球移动范围的钢球限位口525,所述锁球架上端对称设有两个解锁触发部522;3个所述钢球位于各个钢球限位口内且分别与圆台锁槽内壁、弹簧下端相抵。两个所述解锁触发部受到向上的推力时带动钢球向上移动,从而使自锁机构解锁。
文中所述的上、下以图1所示状态为准。
所述锁球架52包括有圆环形的主体部521,一体连接在主体部上端的两个解锁触发部522,一体连接在主体部下端的3个等间距设置的下延伸臂523,以及一体连接在各个下延伸臂下端内侧的内弯折部524;所述主体部下方位于相邻两个下延伸臂及内弯折部之间构成一个所述的钢球限位口525,3个内弯折部中间的位置构成一个锁针穿孔526;所述锁球架整体由一个金属片沿主体部周向弯折形成。
结合图12、图13所示,所述锁座包括有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螺钉连接实现固定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内底部成型有容纳所述圆台锁槽的锁槽安装腔104,所述上壳体内顶部成型有抵紧在圆台锁槽上端的锁槽压紧部108,所述锁槽压紧部侧壁设有供所述解锁触发部上下移动的触发部滑动口1081。所述锁槽安装腔底部中间成型有锁针通孔105。
结合图4、图10、图11所示,所述锁座内安装有弹性控制件2;所述弹性控制件包括有一个环状的形变壁,与形变壁内侧连接的解锁推块27,分别与形变壁外侧连接且对称设置的两个解锁部22,以及与形变壁外侧连接且位于两个解锁部中间位置的一个按压部21;所述解锁推块上移时能够推动所述解锁触发部,从而使所述自锁机构解锁。
所述锁座的侧壁设有供所述按压部穿过的按压部穿孔101,以及供两个所述解锁部穿过的解锁部穿孔102。具体的,解锁部穿孔可设计为分别位于上壳体、下壳体侧壁的两部分。
所述弹性控制件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按压部外端伸出至按压部穿孔外侧,两个所述解锁部的外端不超出解锁部穿孔外侧;
所述按压部外端受到按压时,两个所述解锁部外端在形变壁驱动下伸出至解锁部穿孔外侧;所述解锁部上移时能够带动所述解锁推块上移。解锁部未上移之前,所述解锁推块与解锁触发部之间可留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解锁部的高度与解锁部穿孔的高度相当;两个所述解锁部上端分别设有上移避让槽221,所述上移避让槽的宽度大于锁座上位于解锁部穿孔位置处的壁厚。
所述按压部外端受到按压,从而使形变壁驱动两个解锁部相远离时,所述上移避让槽与锁座侧壁相对,使得两个解锁部能够相对解锁部穿孔向上移动。
结合图9、图11所示,所述解锁部22的宽度与解锁部穿孔102的宽度相当;两个所述解锁部远离按压部一侧的侧壁设有外移避让缺口222。
所述形变壁整体呈圆环形或者椭圆环形;所述形变壁包括有分别连接在两个解锁部之间的第一形变壁23和第二形变壁24,所述按压部连接在第一形变壁中间位置的外壁。
所述第一形变壁中间位置的内壁连接有一个导向部25,所述锁座内设有与导向部滑动连接的导向槽106。
所述第二形变壁中间位置连接有一个定位部26,所述锁座内设有与定位部配合定位的定位槽107。
所述弹性控制件整体由弹性塑料一体注塑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所述解锁部在按压部受到推力之后并非直接沿着解锁部穿孔方向直接伸出,具体地将,假设第一形变壁、第二形变壁的厚度相等,那么在按压部刚受到推力时,形变壁整体沿受力方向收缩,解锁部在向外移动的同时会向按压部的受力方向同时移动一个距离,故必须留出所述外移避让缺口222,以使得解锁部能够在按压部的受力方向上移动一个距离,避免第二形变壁由于解锁部侧面与解锁部穿孔侧面抵紧而无法产生形变,最终保证第一形变壁和第二形变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形变幅度,确保解锁部整体能够较为顺畅地向外移动。
另外,解锁部向上移动执行解锁动作时,由于按压部受到按压部穿孔的限制,解锁部靠近第二形变壁的一侧上移距离较大,即解锁部上移解锁时,弹性控制件整体上以按压部穿孔位置为圆心转动。
所述锁座与锁针的尾部之间连接有软质的锁针连接带3;所述锁针连接带与锁座的连接位置位于按压部的正下方。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锁座连接带对按压部形成遮挡(按压部外端位于锁针连接带与锁座的连接位置的角落位置),减少了用户对按压部的意外碰触,提高安全性。
所述锁针包括有针体,以及一体连接在针体尾端的针帽,所述针体穿过所述锁针连接带的一端,所述针帽连同锁针连接带的端部安装在一个锁针壳体内,所述锁针壳体包括有固定连接的锁针上壳41和锁针下壳42。
本实施例中,用于实现解锁动作的解锁部在初始状态下不露出锁座外,用户有意或无意地对锁座任意单方向的按压、触碰均不会导致锁扣解锁,保证了非解锁状态时的使用安全性。在需要解开锁扣时,需要使用一只手往锁座中心方向推动按压部,使形变壁受力变形,从而推动解锁部向锁座侧壁外移动;在解锁部外端露出锁座侧壁外之后,用户需使用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拇指与中指,或者拇指与无名指)搭在两个解锁部外端下部位置,食指抵在锁座上端并向下用力,使解锁部向上移动即可实现解锁。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解锁部在正常状态下不会自行移位,故将解锁部的高度设计为与解锁部穿孔高度一致,解锁部宽度与解锁部穿孔宽度一致,相应的,通过这样的设计,解锁部在正常状态时能够形成锁座的侧壁的一部分,使锁座侧壁不存在明显的缝隙,确保锁座整体的美观;而在解锁状态时,通过在解锁部上端设计上移避让槽,使得解锁部相对锁座向外移动之后,上移避让槽与锁座侧壁相对,从而使得解锁部能够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即为上移避让槽的深度),从而确保了解锁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解锁部的高度小于与解锁部穿孔的高度。所述按压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解锁部的上端与解锁部穿孔的上端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按压部外端受到按压,从而使形变壁驱动两个解锁部相远离时,两个解锁部能够相对解锁部穿孔向上移动。
相比之下,实施例1中的解锁部外壁最好是与锁座外壁处于同平面或平滑过渡的同曲面,而本实施例的解锁部高度因为比解锁部穿孔的高度小,存在一定的误触碰风险,故解锁部外端应当位于解锁部穿孔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包括有锁座(1)和锁针(4),所述锁座内安装有能够将插入锁座内的锁针锁定的自锁机构(5),所述自锁机构能够在外力推动下解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座(1)内安装有弹性控制件(2);所述弹性控制件包括有一个形变壁,以及与形变壁内侧连接的解锁推块(27);所述解锁推块上移时能够推动所述自锁机构解锁;
所述形变壁外侧连接有能够伸出至锁座外侧壁的用于推动解锁推块上移的解锁部;所述形变壁外侧还连接有用于压迫形变壁变形,从而驱动解锁部外端伸出至锁座外侧壁的按压部(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壁呈环形,所述形变壁外侧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解锁部(22),所述形变壁外侧位于两个解锁部中间的位置连接有一个所述按压部(21);
所述锁座(1)的侧壁设有供所述按压部(21)穿过的按压部穿孔(101),以及供两个所述解锁部穿过的解锁部穿孔(102);
所述弹性控制件(2)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按压部(21)外端伸出至按压部穿孔(101)外侧,两个所述解锁部(22)的外端不超出解锁部穿孔(102)外侧;
所述按压部(21)外端受到按压时,两个所述解锁部外端在形变壁驱动下伸出至解锁部穿孔(102)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的高度与解锁部穿孔的高度相当;
两个所述解锁部(22)上端分别设有上移避让槽(221),所述上移避让槽的宽度大于锁座上位于解锁部穿孔(102)位置处的壁厚;
所述按压部(21)外端受到按压,从而使形变壁驱动两个解锁部(22)相远离时,所述上移避让槽与锁座侧壁相对,使得两个解锁部(22)能够相对解锁部穿孔(102)向上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的高度小于与解锁部穿孔的高度;
所述按压部(21)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解锁部(22)的上端与解锁部穿孔(102)的上端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按压部(21)外端受到按压,从而使形变壁驱动两个解锁部(22)相远离时,两个解锁部(22)能够相对解锁部穿孔(102)向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的宽度与解锁部穿孔的宽度相当;两个所述解锁部远离按压部一侧的侧壁设有外移避让缺口(222)。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壁整体呈圆环形或者椭圆环形;所述形变壁包括有分别连接在两个解锁部之间的第一形变壁(23)和第二形变壁(24),所述按压部(21)连接在第一形变壁中间位置的外壁;
所述第一形变壁中间位置的内壁连接有一个导向部(25),所述锁座内设有与导向部滑动连接的导向槽(106);
所述第二形变壁中间位置连接有一个定位部(26),所述锁座内设有与定位部配合定位的定位槽(1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与锁针的尾部之间连接有软质的锁针连接带(3);所述锁针连接带与锁座的连接位置位于按压部的正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包括有圆台锁槽(51)、锁球架(52)、3个钢球(53)和弹簧(54);
所述圆台锁槽的内侧壁为下窄上宽的圆锥面;所述锁球架下部侧壁沿周向设有3个限制所述钢球移动范围的钢球限位口(525),所述锁球架上端对称设有两个解锁触发部(522);3个所述钢球位于各个钢球限位口内且分别与圆台锁槽内壁、弹簧下端相抵;
两个所述解锁触发部受到向上的推力时带动钢球向上移动,从而使自锁机构解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包括有固定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内底部设有容纳所述圆台锁槽的锁槽安装腔(104),所述上壳体内顶部设有抵紧在圆台锁槽上端的锁槽压紧部(108),所述锁槽压紧部(108)侧壁设有供所述解锁触发部上下移动的触发部滑动口(1081)。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被芯固定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球架(52)包括有圆环形的主体部(521),一体连接在主体部上端的两个解锁触发部(522),一体连接在主体部下端的3个等间距设置的下延伸臂(523),以及一体连接在各个下延伸臂下端内侧的内弯折部(524);所述主体部下方位于相邻两个下延伸臂及内弯折部之间构成一个所述的钢球限位口(525),3个内弯折部中间的位置构成一个锁针穿孔(526);所述锁球架整体由一个金属片沿主体部周向弯折形成。
CN201920465232.2U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被芯固定锁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55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5232.2U CN210055469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被芯固定锁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5232.2U CN210055469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被芯固定锁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5469U true CN210055469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5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523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55469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被芯固定锁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5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04372B1 (en) Lancet assembly
JP5833229B2 (ja) 低コストの単回使用注射器
US6929622B2 (en) Safety syringe cylinder
CN105381520B (zh) 安全注射器
JP5125876B2 (ja) 挿入装置
EP2326368B1 (en) Automatic injection device with trigger lock
ES2484266T3 (es) Dispositivo de inyección automático con mecanismo de retardo incluyendo un elemento de empuje de función doble
EP2695630B1 (en) Liquid infusion instrument
TW202120020A (zh) 植針模組及具有植針模組的植入裝置
KR20110116237A (ko) 의료용 바늘 장치
CN108186029A (zh) 尾部按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器
CN109172946A (zh) 自动注射笔
EP3512584B1 (en) Needle assembly for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US8882727B2 (en) Needle having a safety device
CN210055469U (zh) 一种被芯固定锁扣
CN219517418U (zh) 一种无针注射器
CN110585519A (zh) 无损伤针以及输液装置
JP6974907B2 (ja) 針ハブ格納を用いる皮下注入針刺し防止デバイス
WO2022052575A1 (zh) 注射器保护装置及其安全注射器
CN210018749U (zh) 一种被芯固定器
CN210144353U (zh) 一种被芯固定扣
US11389625B2 (en) Medical needle
JP6118848B2 (ja) 低コストの単回使用注射器
JP4361959B2 (ja) 容器兼用注射器
CN217162774U (zh) 胰岛素注射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311101 room 905, building 3, dingchuang wealth center, Cangqia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qiduoduo Industrial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68 Xueyuan street,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Patentee before: Yu Liju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