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2766U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2766U
CN210052766U CN201920456203.XU CN201920456203U CN210052766U CN 210052766 U CN210052766 U CN 210052766U CN 201920456203 U CN201920456203 U CN 201920456203U CN 210052766 U CN210052766 U CN 210052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heat
battery
snak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562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浩丰
赵永磊
王飚
张丹丹
王铁成
徐晓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9204562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2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2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2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是采用蛇形冷却管进行温度控制,蛇形罩壳采用双层金属片结构弯曲而成,双层金属片之间设有连通的流通腔体来提高电池的散热性能,通过设置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可实现对电池的低温环境进行保温处理,在低温时,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内部收集的热量传递至蛇形罩壳流通腔体内,保持停车后电池的温度,防止因温度过低而影响电量存储与转化,提高电池性能;而散热时,电池本体产生的热量会被蛇形罩壳内部蛇形冷却管吸收,使电池本体表面热量减少,避免大量的热量堆积导致电池受损,还可在汽车运行时将热量存储在相变蓄热材料内,以便于对电池进行保温时不需要额外浪费电池能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涉及新电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公布号为CN207993926U),该电池可减少了电芯的震动,防止电芯之间产生热失控,隔热层的设计及塞式防水透气阀的设计利于整个结构散热,且凹槽底部防震层的设计进一步减少了电芯的震动,防止电芯损坏,延长电芯使用寿命,增强电池结构的安全和操作性能,但是,电池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而仅仅采用散热孔以及透气阀进行散气,热量散失较慢,长时间使用,热量积累容易造成电池烧坏。
此外,对于电池来说,其工作性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过高,则电池容易出现危险,而温度过低,虽然电池不会出现危险,但是,电池容易出现充放电性能减弱,无法实现所需的电量存储要求,大大降低了电池的使用性能。而目前的电池结构一般仅仅考虑了散热性能,而对于低温性能并未考虑。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蛇形罩壳,蛇形罩壳为波浪结构,且所述蛇形罩壳的波浪弯曲处等间隔的构设有容纳槽,汽车电池的每个电池本体夹设抵靠定位在蛇形罩壳的容纳槽内,所述蛇形罩壳的容纳槽的顶部内壁紧密连接设置有蛇形冷却管,所述蛇形罩壳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蛇形罩壳采用间隔开设置的双层金属片结构弯曲而成,且所述蛇形罩壳的双层金属片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流通腔体;
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冷却循环集热组件,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与所述蛇形冷却管循环连通,以便对电池单体进行循环冷却;
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还与所述蛇形罩壳的流通腔体连通,以便在低温环境下使得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内部收集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蛇形罩壳流通腔体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包括冷却集热箱、冷却循环泵和蓄热材料,其中,所述冷却集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上方构设为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冷却循环泵的冷却介质进入管与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循环泵的冷却介质流出管连接至冷却集热箱外部或者连接至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所述冷却循环泵的冷却介质流出管上还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向下伸入所述隔板下方,所述隔板下方与冷却集热箱之间构设的区域为集热区域,所述集热区域内部设置有相变材料,所述换热管盘绕设置在所述相变材料内,且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伸出所述冷却集热箱,所述冷却集热箱的靠近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蛇形罩壳的流通腔体连通。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通气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一,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出管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控制阀二,所述电池单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阀一、控制阀二和冷却循环泵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与所述冷却集热箱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套,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置于所述保温套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循环泵上还连接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朝上伸出所述冷却集热箱的顶部,所述换热管为盘绕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蛇形罩壳的内部表面上设置有多根加强筋。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为耐热硅胶材料构件,所述挡块与电池本体接触。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蛇形罩壳与弧形槽活动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蛇形冷却管的内部填充有冷却介质,且蛇形冷却管的顶部设置有介质出口,冷却介质为液体或者气态。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蛇形罩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凹槽插接,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卡块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相匹配。
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蛇形罩壳采用间隔开设置的双层金属片结构弯曲而成,且所述蛇形罩壳的双层金属片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流通腔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散热性能,而且,通过设置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可以实现对电池的低温环境进行保温处理,以便于使得在寒冷的冬天时,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内部收集的热量传递至蛇形罩壳流通腔体内,实现停车后对电池的温度保持,防止电池温度过低而影响电量的存储与转化,提高电池性能;
2、而在散热时,通过在蛇形罩壳内部设置蛇形冷却管,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蛇形冷却管内部的冷却介质使蛇形罩壳内部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而蛇形罩壳与电池紧密接触,因此电池本体产生的热量会被蛇形罩壳内部的蛇形冷却管吸收,使电池本体表面的热量减少,避免了大量的热量堆积导致电池烧坏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可以在汽车运行时将热量存储在相变蓄热材料内,以便于对电池进行保温时不需要额外的浪费电池能量;
3、通过设置弧形槽,可对蛇形罩壳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其与箱体之间不易出现错位的情况,且通过卡块卡在凹槽内部,可避免蛇形罩壳在箱体内部移动,而限位块卡在限位槽内部,可使蛇形罩壳与箱体之间更加稳定;
4、本发明通过将电池本体设置在蛇形罩壳的内侧,可有效的降低振动对电池本体的危害,并保证散热效果和减震效果,同时在挡块的进一步限定下,可有效的避免电池本体晃动,使电池本体的使用寿命更长,另外也可在电池本体与蛇形罩壳之间的间隙内部填充导热硅胶片来进一步保证电池本体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中蛇形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的冷却循环集热组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蛇形罩壳3,蛇形罩壳3为波浪结构,且所述蛇形罩壳3的波浪弯曲处等间隔的构设有容纳槽,汽车电池的每个电池本体5夹设抵靠定位在蛇形罩壳3的容纳槽内,所述蛇形罩壳3的容纳槽的顶部内壁紧密连接设置有蛇形冷却管8,所述蛇形罩壳3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9;其特征在于,
所述蛇形罩壳3采用间隔开设置的双层金属片结构弯曲而成,且所述蛇形罩壳3的双层金属片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流通腔体;
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冷却循环集热组件,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与所述蛇形冷却管8循环连通,以便对电池单体进行循环冷却;
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还与所述蛇形罩壳3的流通腔体连通,以便在低温环境下使得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内部收集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蛇形罩壳3流通腔体内,而在散热时,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蛇形冷却管8内部的冷却介质使蛇形罩壳3内部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而蛇形罩壳3与电池紧密接触,因此电池本体5产生的热量会被蛇形罩壳3内部的蛇形冷却管8吸收,使电池本体5表面的热量减少,避免了大量的热量堆积导致电池烧坏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开设透气孔散热方式热量散失较慢,长时间使用,热量积累容易造成电池烧坏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电池散热的需要的同时,在寒冷的冬季,在停车后可以使得电池的温度不至过低,保证电池的储电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包括冷却集热箱15、冷却循环泵18和蓄热材料,其中,所述冷却集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上方构设为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冷却循环泵18的冷却介质进入管19与所述冷却管8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循环泵18的冷却介质流出管20连接至冷却集热箱15外部或者连接至所述冷却管8的另一端;所述冷却循环泵18的冷却介质流出管20上还连接有换热管23,所述换热管向下伸入所述隔板下方,所述隔板下方与冷却集热箱之间构设的区域为集热区域,所述集热区域内部设置有相变材料21,所述换热管23盘绕设置在所述相变材料内,且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伸出所述冷却集热箱15,所述冷却集热箱15的靠近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通气管24,所述通气管24与蛇形罩壳3的流通腔体连通。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通气管2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一25,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出管2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控制阀二,所述电池单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阀一、控制阀二和冷却循环泵18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与所述冷却集热箱15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套22,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置于所述保温套内。所述冷却循环泵18上还连接有散热管16,所述散热管朝上伸出所述冷却集热箱15的顶部,所述换热管为盘绕设置。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蛇形罩壳3的内部表面上设置有多根加强筋4,加强筋4则可使蛇形罩壳3整体不会变形,使其安装在箱体1内部更加稳定,也可在电池本体5与蛇形罩壳3之间的间隙内部填充导热硅胶片来进一步保证电池本体5的稳定。
所述箱体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6,所述挡块6为耐热硅胶材料构件,所述挡块6与电池本体5接触,挡块6可对电池本体5的位置进行限定,可有效的避免电池本体5晃动,使电池本体5的使用寿命更长,降低振动对电池本体5的损害。所述箱体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7,所述蛇形罩壳3与弧形槽7活动连接,通过设置弧形槽7,可对蛇形罩壳3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其与箱体1之间不易出现错位的情况,且通过卡块11卡在凹槽10内部,可避免蛇形罩壳3在箱体1内部移动,而限位块12卡在限位槽13内部,可使蛇形罩壳3与箱体1之间更加稳定。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蛇形冷却管8的内部填充有冷却介质,且蛇形冷却管8的顶部设置有介质出口14,冷却介质为液体或者气态。采用气态时,可以采用不循环的方式,即将气态直接排除外部,而吸气直接吸取外界的空气即可,而液态介质需要循环利用。所述箱体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0,所述蛇形罩壳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与凹槽10插接,所述凹槽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所述卡块1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与限位块12相匹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蛇形罩壳3内部设置蛇形冷却管8,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蛇形冷却管8内部的冷却液使蛇形罩壳3内部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而蛇形罩壳3与电池紧密接触,因此电池本体5产生的热量会被蛇形罩壳3内部的蛇形冷却管8吸收,使电池本体5表面的热量减少,避免了大量的热量堆积导致电池烧坏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开设透气孔散热方式热量散失较慢,长时间使用,热量积累容易造成电池烧坏的问题,且蛇形罩壳3还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能够降低振动对电池本体5造成的损害,使电池本体5的使用更架耐久。而在寒冷的冬季时,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可以对电池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之后在停车后,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内部的蓄热热量可以缓慢、自动的传递至蛇形罩壳3内部流通腔体内,进而保证电池部位温度不至过低,提高电池的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蛇形罩壳(3),蛇形罩壳(3)为波浪结构,且所述蛇形罩壳(3)的波浪弯曲处等间隔的构设有容纳槽,汽车电池的每个电池本体(5)夹设抵靠定位在蛇形罩壳(3)的容纳槽内,所述蛇形罩壳(3)的容纳槽的顶部内壁紧密连接设置有蛇形冷却管(8),所述蛇形罩壳(3)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9);
所述蛇形罩壳(3)采用间隔开设置的双层金属片结构弯曲而成,且所述蛇形罩壳(3)的双层金属片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流通腔体;
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冷却循环集热组件,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与所述蛇形冷却管(8)循环连通,以便对电池单体进行循环冷却;
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还与所述蛇形罩壳(3)的流通腔体连通,以便在低温环境下使得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内部收集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蛇形罩壳(3)流通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集热组件包括冷却集热箱(15)、冷却循环泵(18)和相变蓄热材料,其中,所述冷却集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上方构设为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冷却循环泵(18)的冷却介质进入管(19)与所述冷却管(8)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循环泵(18)的冷却介质流出管(20)连接至冷却集热箱(15)外部或者连接至所述冷却管(8)的另一端;所述冷却循环泵(18)的冷却介质流出管(20)上还连接有换热管(23),所述换热管向下伸入所述隔板下方,所述隔板下方与冷却集热箱之间构设的区域为集热区域,所述集热区域内部设置有相变材料(21),所述换热管(23)盘绕设置在所述相变材料内,且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伸出所述冷却集热箱(15),所述冷却集热箱(15)的靠近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通气管(24),所述通气管(24)与蛇形罩壳(3)的流通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2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一(25),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出管(2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控制阀二,所述电池单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阀一、控制阀二和冷却循环泵(18)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与所述冷却集热箱(15)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套(22),所述蓄热材料置于所述保温套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泵(18)上还连接有散热管(16),所述散热管朝上伸出所述冷却集热箱(15)的顶部,所述换热管为盘绕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罩壳(3)的内部表面上设置有多根加强筋(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6),所述挡块(6)为耐热硅胶材料构件,所述挡块(6)与电池本体(5)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7),所述蛇形罩壳(3)与弧形槽(7)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冷却管(8)的内部填充有冷却介质,且蛇形冷却管(8)的顶部设置有介质出口(14),冷却介质为液体或者气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0),所述蛇形罩壳(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与凹槽(10)插接,所述凹槽(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所述卡块(1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与限位块(12)相匹配。
CN201920456203.XU 2019-04-06 2019-04-06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Active CN210052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6203.XU CN210052766U (zh) 2019-04-06 2019-04-06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6203.XU CN210052766U (zh) 2019-04-06 2019-04-06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2766U true CN210052766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8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56203.XU Active CN210052766U (zh) 2019-04-06 2019-04-06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27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2250A (zh) * 2021-01-27 2021-06-11 龙口市动力油管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用换热模块、系统及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
CN114142122A (zh) * 2021-11-17 2022-03-04 上海悠遥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养护机构以及养护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2250A (zh) * 2021-01-27 2021-06-11 龙口市动力油管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用换热模块、系统及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
CN114142122A (zh) * 2021-11-17 2022-03-04 上海悠遥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养护机构以及养护方法
CN114142122B (zh) * 2021-11-17 2023-09-05 上海悠遥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养护机构以及养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2323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结构
CN207938756U (zh) 电池包热管理模组
CN21005276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KR20160120293A (ko) 축전지 배터리의 수동 온도 조절
CN103855441A (zh) 一种新型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
CN109301391A (zh) 一种液体浸没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
CN113097599B (zh) 基于过冷相变材料被动式电池热调节器、方法和管理系统
CN11286452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
CN209029507U (zh) 一种均流液体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
CN114583371A (zh) 一种具有驻车及启动功能的智能锂电池模组
CN20907147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低温保护装置
CN210379345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液冷系统
CN112582703B (zh) 一种基于热管与液冷板耦合的新型电池冷却结构
CN108539224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采用其的燃料电池车
CN212485403U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液冷控制系统和汽车
KR101573227B1 (ko) 전지팩의 온도 제어 방법
CN209029506U (zh) 一种液体浸没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
CN115101850A (zh) 新能源汽车智能调节电池仓
CN113085557A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车载设备冷却装置
CN219476795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装置
CN209544562U (zh) 一种电池包
CN109244281B (zh) 电池箱及电池温控装置
CN21409977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装置
CN21758912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
CN211808920U (zh) 一种新能源商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