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0888U - 一种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50888U CN210050888U CN201920910812.8U CN201920910812U CN210050888U CN 210050888 U CN210050888 U CN 210050888U CN 201920910812 U CN201920910812 U CN 201920910812U CN 210050888 U CN210050888 U CN 2100508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 fans
- volute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包括:至少两个风机、接水盘和出风口,在所述风机和所述接水盘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气流调节结构;所述气流调节结构用于增大所述出风口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风机之间的区域的风速。通过上述结构,使出风口的位于相邻两个风机之间的区域的风速得到提升,使得在出风口宽度方向上,与风机正对的区域和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的风速差值变小,整体风速趋向均匀,改善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风管机通常包括多个风机,各个风机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对于风机管的出风口,其与风机正对的区域风速较高,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风速较低甚至基本无风。现有的风管机在出风口宽度方向上呈现出风不均的现象,出风口各个区域的风速不均匀,用户的舒适性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风管机出风口的风速均匀性,改善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管机,包括:至少两个风机、接水盘和出风口,在所述风机和所述接水盘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气流调节结构;所述气流调节结构用于增大所述出风口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风机之间的区域的风速。
通过上述结构,使出风口的位于相邻两个风机之间的区域的风速得到提升,使得在出风口宽度方向上,与风机正对的区域和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的风速差值变小,整体风速趋向均匀,改善用户的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接水盘上,所述气流调节结构为风向调节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风向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风机位置正对的至少一个挡风片;
所述风机用于形成气流,沿所述气流的方向,所述挡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风机之间的区域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挡风片沿垂直于所述气流的方向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片与所述接水盘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风向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风机位置正对的至少一个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沿垂直于所述气流的方向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与所述接水盘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风机上,所述气流调节结构为气流扩张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蜗壳;所述气流扩张结构为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出风口安装于所述蜗壳;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宽度大于所述蜗壳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风管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风管机去掉蒸发器后的结构图;
图3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风管机的侧剖图;
图4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风管机的接水盘的结构图;
图5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风管机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风机;11、21-蜗壳;12、22-扇叶;4-蒸发器;5-出风口;6-接水盘;61、62-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71、72-挡风片;8-凸台;81-侧面;91、92-蜗壳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如图1和图2所示,该风管机包括:蒸发器4、接水盘6和两个风机1、2。
两个风机1、2并排排列,风机1包括:马达、扇叶12和蜗壳11。扇叶12安装于蜗壳11内,在马达的驱动下,可在蜗壳11内旋转,以形成气流。风机2包括:马达、扇叶22和蜗壳21。扇叶22安装于蜗壳21内,在马达的驱动下,可在蜗壳21内旋转,以形成气流。
风管机开设有进风口,风机1、2的蜗壳进风口与与风管机的进风口连通。风机1、2还设置有蜗壳出风口,蜗壳出风口安装在蜗壳11、21上。当风机1、2运转时,外界空气被吸入风管机内,空气经风管机的进风口、蜗壳进风口进入蜗壳11、21,并由蜗壳出风口排出。
蒸发器4位于风机1、2的下游侧,设于蜗壳出风口与风管机的出风口5之间。接水盘6设于蒸发器4的正下方,接水盘6用于收集蒸发器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当风管机工作时,外界空气被吸入风管机内,空气经风管机的进风口、蜗壳进风口进入蜗壳11、21,并由蜗壳出风口排出。蜗壳出风口排出的空气流经蒸发器4,与蒸发器4中的冷媒换热,换热后的空气经风管机的出风口5吹入室内。在此过程中,蒸发器4表面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通过接水盘6来收集。
对于风管机,由于马达需要安装空间,并排的两个风机1、2并不是紧靠在一起,而是相距一定距离。两个风机1、2之间的空间用来安装马达。蒸发器4的宽度通常大于两个风机1、2的宽度与间距之和。
风管机上还设有出风口5,其位于蒸发器4的下游侧,与蒸发器4的位置相对。出风口5的宽度方向为垂直于气流的方向。出风口5的宽度通常与蒸发器4的宽度相同或略大于蒸发器4的宽度。空气与蒸发器4中的冷媒换热后,经出风口5吹入室内。
对于风管机出风口5来说,其只有部分区域与风机1、2正对,还有部分区域不与风机1、2正对,这部分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面对的是两个风机1、2之间的空间。当风管机运行时,风机1、2的蜗壳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流经蒸发器4后,从出风口5的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1、62吹出。由于出风口5的另外一部分不与风机1、2正对,蜗壳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较少甚至不会经过这部分区域,所以出风口5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的风速很小甚至无风。
本实施例的出风口5,在接水盘6上设置有气流调节机构。参见图2所示,该气流调节机构为挡风片71、72。挡风片71、72设置在接水盘6,与风机1、2正对的位置,即风机1、2的蜗壳出风口正好分别面对挡风片71、72。
以图2的视角,对于左侧的风机1,左侧的挡风片71倾斜设置,即沿气流的方向,挡风片71向出风口5的位于相邻两个风机1、2之间的区域倾斜。在本实施例中,该挡风片71的延伸方向不与气流方向平行,而是与气流方向形成一个夹角。
类似地,对于右侧的风机2,右侧的挡风片72倾斜设置,即沿气流的方向,挡风片72向出风口5的位于相邻两个风机1、2之间的区域倾斜。在本实施例中,该挡风片72的延伸方向不与气流方向平行,而是与气流风向形成一个夹角。
本实施例的风管机,当风管机运行时,外界空气被吸入风管机内,空气经风管机的进风口、蜗壳进风口进入蜗壳11、21,并由蜗壳出风口排出。蜗壳出风口排出的空气流经蒸发器4,与蒸发器4中的冷媒换热。由于在接水盘6上、与风机2正对位置设置有挡风片71、72,并且沿气流的方向,挡风片71、72向出风口5的位于相邻两个风机2之间的区域倾斜,换热后的空气流经挡风片71、72,在挡风片71、72的作用下,气流的风向发生改变,会有部分空气吹向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随后这部分空气由出风口5吹出。这样使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的风速得到提升,使得在出风口5宽度方向上,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1、62和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的风速差值变小,整体风速趋向均匀,改善用户的体验。本实施例的风管机的技术上效果参见表1所示。
表1增加挡风片前后的风速对比表(45°,20mm)
由表1可见,当没有挡风片时,在出风口5的与风机正对区域和不与风机正对区域的风速分别是:4.5m/s、1.5m/s(强力风挡),3.7m/s、1m/s(高风挡),3m/s、0.5m/s(中风挡),2.5m/s、0m/s(低风挡)。由此可见,当没有挡风片时,出风口5的与风机正对区域和不与风机正对区域的风速很大,在低风挡时,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区域的风速甚至为0。
当设置挡风片71、72时,在出风口5的与风机正对区域和不与风机正对区域的风速分别是:4.3m/s、4m/s(强力风挡),3.5m/s、3.5m/s(高风挡),3m/s、2.9m/s(中风挡),2.4m/s、2.4m/s(低风挡)。由此可见,当设置挡风片71、72时,出风口5的与风机正对区域和不与风机正对区域的风速相差很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风管机,挡风片71、72设置在接水盘6上,挡风片71、72位于蒸发器4的下游侧,即位于蒸发器4与风管机的出风口5之间。这样换热后的空气流经挡风片71、72,在挡风片71、72的作用下,气流的风向发生改变,会有部分空气吹向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随后这部分空气由出风口5吹出。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挡风片71、72位于蒸发器4的上游侧,即位于风机2与蒸发器4之间。蜗壳出风口排出的空气先流经挡风片71、72,在挡风片71、72的作用下,气流的风向发生改变,会有部分空气吹向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之后气流流经蒸发器4,与蒸发器4中的冷媒换热。换热后的空气由出风口5吹出。
本实施例的风管机,挡风片71、72的延伸方向与气流方向形成一个夹角a,夹角a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60°,优选为45°。
本实施例的风管机,设蜗壳11、21的宽度为N,M为蜗壳宽度与挡风片71、72在气流方向的法向的投影长度的差值,则N与M满足下列关系:M/(N-M)≥0.2。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风片71、72的高度是指挡风片71、72垂直于接水盘6的长度。挡风片71、72的高度应根据风管机的尺寸以及内部空间的大小来确定。如果挡风片71、72高度多大,风管机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如果挡风片71、72的高度过小,则会削弱改变风向的作用,影响风速均匀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挡风片71、72的高度H的取值可为10-30mm。
在以上描述中,接水盘6在每个风机对应位置设置有一个挡风片,但这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实际上,接水盘6在每个风机对应位置可设置多个挡风片,多个挡风片沿垂直于气流的方向排列。多个挡风片均为倾斜设置,即沿气流的方向,挡风片向出风口5的位于相邻两个风机2之间的区域倾斜。同时,对应于一个风机的多个挡风片,这些挡风片的延伸方向与气流方向形成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过在每个风机对应位置可设置多个挡风片,在多个挡风片的作用下,气流的风向发生多个改变,即产生多个吹向出风口5不同区域的气流,这样使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的风速得到提升,并且在出风口5宽度方向上,出风口5各个区域的风速更加均匀,相对单个挡风片,整体风速趋向更加均匀,用户体验的改善更加明显。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片71、72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在接水盘6上。挡风片71、72也可以与接水盘6一体成型。挡风片71、72与接水盘6一体成型,不会消耗过多的物料成本,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生产效率高。
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为简要起见,以下仅重点描述其不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特征。
本实施例的风管机,如图4所示,气流调节机构的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是,该气流调节机构为凸台8。凸台8设置在接水盘6,与风机1、2正对的位置,即风机1、2的蜗壳出风口正好面对凸台8。
凸台8为从接水盘6的表面沿垂直于接水盘6方向凸起的结构,该结构包括:顶面、底面以及在顶面与底面之间的侧面。顶面的面积小于底面的面积,使侧面不与接水盘6垂直,而是相对于接水盘6倾斜设置,与接水盘6形成夹角。
当风管机运行时,外界空气被吸入风管机内,空气经风管机的进风口、蜗壳进风口进入蜗壳11、21,并由蜗壳出风口排出。由于在接水盘6上、与风机1、2正对位置设置有凸台8,蜗壳出风口排出的空气流经凸台8,在凸台8的位于气流方向两侧的侧面81的作用下,气流的风向发生改变,会有部分空气吹向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随后这部分空气由出风口5吹出。这样使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的风速得到提升,使得在出风口5宽度方向上,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1、62和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的风速差值变小,整体风速趋向均匀,改善用户的体验。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接水盘6在每个风机对应位置可设置多个凸台8,多个凸台8沿垂直于气流的方向排列。通过在每个风机对应位置设置多个凸台8,在多个凸台8的作用下,气流的风向发生多个改变,即产生多个吹向出风口5不同区域的气流,这样使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的风速得到提升,并且在出风口5宽度方向上,出风口5各个区域的风速更加均匀,相对单个挡风片,整体风速趋向更加均匀,用户体验的改善更加明显。
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不公开不限于此。除了挡风片71、72与凸台8之外,任何可以改变风向的风向调节结构都包括在内。
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为简要起见,以下仅重点描述其不用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特征。
本实施例的风管机,气流调节机构设置在风机1、2上,所述气流调节结构为气流扩张结构。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流扩展机构为蜗壳出风口91、92。
蜗壳出风口91、92分别安装在蜗壳11、21面对风管机出风口5的开口上,并且蜗壳出风口91、92的宽度分别大于蜗壳11、21的宽度。对于图5的视角,对于左侧的风机1,其蜗壳11上安装蜗壳出风口91。该蜗壳出风口91的宽度大于蜗壳11的宽度。所述宽度是指垂直于气流方向的长度。蜗壳出风口91的左侧壁与蜗壳11的左侧壁平齐,蜗壳出风口91向右侧扩张,即朝向另一个风机2扩张,其右侧壁超出蜗壳11的右侧壁,即蜗壳出风口91的右侧壁相比蜗壳11的右侧壁更靠近右侧的风机2。
对于右侧的风机2,其蜗壳21上安装蜗壳出风口92。该蜗壳出风口92的宽度大于蜗壳21的宽度。蜗壳出风口92的右侧壁与蜗壳21的右侧壁平齐,蜗壳出风口92向左侧扩张,即朝向另一个风机1扩张,其左侧壁超出蜗壳21的左侧壁,即蜗壳出风口92的左侧壁相比蜗壳21的左侧壁更靠近左侧的风机1。
这样,如图5所示,虽然蜗壳11、21之间相距L,但是由于蜗壳出风口91、92沿垂直于气流方向扩张,使得从蜗壳11、21吹出的气流分别被蜗壳出风口91、92扩张后,再吹向出风口5。蜗壳出风口91、92吹出气流,将有一部分吹向出风口5的与风机正对区域,另一部分吹向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使出风口5的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的风速得到提升,使得在出风口5宽度方向上,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1、62和不与风机正对的区域63的风速差值变小,整体风速趋向均匀,改善用户的体验。
如图5所示,蜗壳11、21之间相距L,两个蜗壳出风口91、92之间的间距为D,D比L小的多。本实施例中,应尽可能地缩小D的值,即尽量扩大蜗壳出风口91、92的宽度,使得在出风口5的宽度方向上,整体风速更加均匀,改善用户的体验。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包括:至少两个风机(1、2)、接水盘(6)和出风口(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1、2)和所述接水盘(6)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气流调节结构;所述气流调节结构用于增大所述出风口(5)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风机(1、2)之间的区域的风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接水盘(6)上,所述气流调节结构为风向调节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风机(1、2)位置正对的至少一个挡风片(71、72);
所述风机(1、2)用于形成气流,沿所述气流的方向,所述挡风片(71、72)向所述出风口(5)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风机(1、2)之间的区域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片(71、7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挡风片(71、72)沿垂直于所述气流的方向排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片(71、72)与所述接水盘(6)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风机(1、2)位置正对的至少一个凸台(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8)沿垂直于所述气流的方向排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8)与所述接水盘(6)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风机(1、2)上,所述气流调节结构为气流扩张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2)包括:蜗壳(11、21);所述气流扩张结构为蜗壳出风口(91、92),所述蜗壳出风口(91、92)安装于所述蜗壳(11、21);所述蜗壳出风口(91、92)的宽度大于所述蜗壳(11、21)的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10812.8U CN210050888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一种风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10812.8U CN210050888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一种风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50888U true CN210050888U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939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10812.8U Active CN210050888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一种风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508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1788A (zh) * | 2019-06-17 | 2019-08-1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管机 |
-
2019
- 2019-06-17 CN CN201920910812.8U patent/CN2100508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1788A (zh) * | 2019-06-17 | 2019-08-1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管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22003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3282616B2 (ja)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07292405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3267341A (zh) | 一种风嘴结构及风管机 | |
JP201620033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0050888U (zh) | 一种风管机 | |
JP4331157B2 (ja) | 吹出口の風向制御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2011058695A (ja) | 床置式空気調和機 | |
JP6370399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JP6739619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WO2018029878A1 (ja) |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CN211925919U (zh) |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2001311531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H08152187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4861867B2 (ja) | 熱交換器と空気調和機 | |
WO2014097437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CN214199156U (zh) |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 |
JP2019143907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12566015U (zh) | 一种前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
EP3086051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JP3055436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217685835U (zh) | 热交换器、管道机 | |
CN218565569U (zh) | 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和空调器 | |
CN217031407U (zh) | 新风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