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0030U - 涡旋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0030U
CN210050030U CN201920466706.5U CN201920466706U CN210050030U CN 210050030 U CN210050030 U CN 210050030U CN 201920466706 U CN201920466706 U CN 201920466706U CN 210050030 U CN210050030 U CN 210050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scroll
space
flow path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67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娜怜
金兑炅
金哲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0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0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21Systems for the equilibration of forces acting on the pump
    • F04C29/0035Equalization of pressure pul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6Silencing
    • F04C29/065Noise dampening volumes, e.g. muffler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70/00Control; Monitoring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04C2270/14Puls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式压缩机,包括:框架,设置于传动部的下侧;第二涡旋盘,设置在所述框架和第一涡旋盘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而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吐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涡旋盘;吐出流路,以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和框架的方式形成;以及吐出盖,与所述第一涡旋盘相结合,具备用于容纳所述吐出口的端部和所述吐出流路的端部的空间部,并且将经由所述吐出口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所述吐出流路,在所述吐出盖的空间部中的由所述第一涡旋盘定义的吐出空间的体积除以行程体积的值为4.5以上,所述行程体积由所述压缩室中的初始压缩室的总体积定义。

Description

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旋式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压缩部位于传动部下侧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涡旋式压缩机是,啮合于多个涡旋盘而进行相对回旋运动,并且在两侧涡旋盘(scroll)之间形成有由吸入室、中间压室、吐出室而构成的压缩室的压缩机。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这种涡旋式压缩机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压缩比,并且能够顺畅地进行制冷剂的吸入、压缩、吐出行程,从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扭矩。因此,涡旋式压缩机在空调装置等中广泛应用于制冷剂的压缩。最近,提出了通过降低偏心负载来使运转速度形成为180Hz以上的高效率涡旋式压缩机。
根据驱动部和压缩部的位置不同,这种涡旋式压缩机可以划分为上部压缩式和下部压缩式。上部压缩式是压缩部位于驱动部上侧的方式,相反,下部压缩式是压缩部位于驱动部下侧的方式。
通常,在具备高压涡旋式压缩机的压缩机中,吐出管远离压缩部而配置,以能够在机壳的内部空间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油。因此,在上部压缩式的高压涡旋式压缩机中,吐出管位于传动部和压缩部之间,相反,在下部压缩式的高压涡旋式压缩机中,吐出管位于传动部的上侧。
据此,在上部压缩式中,从压缩部吐出的制冷剂不会移动到传动部,而是从传动部和压缩部之间的中间空间朝向吐出管移动。相反,在下部压缩式中,从压缩部中吐出的制冷剂穿过传动部之后,从形成于所述传动部上侧的油分离空间朝向吐出管移动。
在如上所述的下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制冷剂需从位于下侧的压缩部吐出并朝向上侧移动,因此在压缩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将从压缩部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上侧的吐出盖。上述内容已在现有技术的韩国公开专利第 10-2016-0017993号(公开日期:2016年02月17日)公开。
如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那样,吐出盖密封并固定于固定涡旋盘的下端,在固定涡旋盘形成有与吐出盖的吐出空间连通的涡旋盘侧吐出通路,固定涡旋盘的涡旋盘侧吐出通路与贯通于主框架上侧面的框架侧吐出通路连通。因此,从压缩部朝向吐出盖的吐出空间吐出的制冷剂依次穿过涡旋盘侧吐出通路和框架侧吐出通路,并且被引导至传动部和压缩部之间的空间,该制冷剂穿过传动部朝向上侧空间移动。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中,在压缩部中被压缩的制冷剂吐出到吐出盖的内部并产生压力脉动,该压力脉动导致制冷剂无法顺畅地朝向吐出流路进行移动,从而存在压缩机效率降低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的下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尽管在吐出盖的内部中产生的压力脉动根据压缩机的容量而产生不同的量,但是,由于无法提供与各个压缩机容量对应的适当规格的吐出盖,或者难以提供适当规格的吐出盖,因此在提高压缩机效率的方面存在有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地降低从压缩部朝向吐出盖吐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脉动,来能够提高压缩机效率的涡旋式压缩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应于压缩机的容量而能够容易提供适当大小的吐出盖的涡旋式压缩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相对于压缩机行程体积的吐出空间的体积最优化,来在使压缩机的不过度增大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压缩机效率的涡旋式压缩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室的压缩部位于与传动部相比更靠近下侧的位置,在所述压缩部和传动部设置有吐出流路,所述吐出流路用于使从所述压缩部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所述传动部的上侧,在所述压缩部的下侧设置有吐出盖,所述吐出盖构成用于使从所述压缩室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所述吐出流路的吐出空间,其中,所述吐出空间的体积与所述压缩室的吸入体积成比例地增减。
在此,所述吐出空间的体积可以基于所述吐出空间的体积除以压缩室中的初始压缩室的总体积的值,并且通过将所述值与所述吐出空间中的压力脉动和压缩机效率的进行比较来确定。
另外,所述吐出空间的体积可以以将所述吐出空间的体积除以所述初始压缩室的体积的值为4.5以上的方式形成。
另外,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驱动马达,其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并且具备沿着轴向贯通的内侧流路和外侧流路;旋转轴,其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并进行旋转;框架,其具备空间并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所述旋转轴贯通所述框架并被所述框架支撑;第一涡旋盘,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一侧面形成有固定侧涡卷部;第二涡旋盘,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第一涡旋盘之间,并且形成有与所述固定侧涡卷部啮合的回旋侧涡卷部,所述旋转轴以与所述回旋侧涡卷部在半径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偏心结合于所述回旋侧涡卷部,通过所述第二涡旋盘相对于所述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吐出口,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涡旋盘;吐出流路,其以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和所框架的方式形成;以及吐出盖,其与所述第一涡旋盘相结合,具备用于容纳所述吐出口的端部和所述吐出流路的端部的空间部,并且将经由所述吐出口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所述吐出流路,其中,将所述吐出盖的空间部的由所述第一涡旋盘定义的吐出空间的体积,除以由所述压缩室中的初始压缩室的总体积定义的行程体积的值为4.5以上。
在此,所述吐出盖的构成所述吐出空间的内周面,可以插入并结合于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在所述吐出盖的内周面可以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吐出引导槽,所述吐出引导槽朝向所述吐出盖的外周面方向凹陷,并且从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隔开间隔。
另外,所述吐出流路可以形成在所述吐出引导槽的范围内。
另外,在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圆周方向上的一侧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空间扩张槽,所述吐出流路可以形成在所述空间扩张槽的范围之外。
另外,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全部圆周角可以形成为,小于等于针对所述吐出空间的除了所述吐出引导槽以外的内周面的全部圆周角。
另外,在所述吐出引导槽可以形成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沿着朝向构成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径向侧面的方向倾斜。
在此,所述吐出盖可以包括:外壳部,其形成吐出空间;以及法兰盘部,其从所述外壳部的外周面延伸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一涡旋盘紧固,其中,在所述外壳部的侧壁面沿着圆周方向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吐出引导槽,所述吐出引导槽朝向外侧凹陷,所述吐出流路可以位于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内部。
另外,在所述外壳部的侧壁面中的除了所述吐出引导槽以外的部分可以形成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紧贴于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在从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延伸的法兰盘部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有油回收槽,所述油回收槽朝向中央侧以规定深度凹陷而成。
另外,在所述第一涡旋盘和框架可以形成有油流路,所述油流路用于使所述第一涡旋盘与框架的轴向上的两侧空间连通,所述油流路可以形成为与所述油回收槽连通。
另外,在所述框架和驱动马达之间可以设置有流路分离单元,所述流路分离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吐出流路和所述油流路的半径方向之间。
另外,所述流路分离单元可以包括:从所述框架延伸的第一流路引导件;从所述驱动马达延伸的第二流路引导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引导件和第二流路引导件之间的密封部。
另外,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油存储于其内部空间;驱动马达,其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旋转轴,其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框架,其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一侧,框架侧吐出流路沿着轴向贯通形成于所述框架;第一涡旋盘,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一侧,涡旋盘侧吐出流路沿着轴向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涡旋盘,以与所述框架侧吐出流路连通;第二涡旋盘,其具备吐出口,并且设置在所述框架和第一涡旋盘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涡旋盘相对于所述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与所述第一涡旋盘一起形成压缩室,在所述压缩室的外侧形成有初始压缩室,在所述压缩室的内侧形成有最终压缩室,并且在初始压缩室和最终压缩室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中间压缩室;以及吐出盖,其与所述第一涡旋盘相结合,并且具备用于容纳所述吐出口的端部和所述吐出流路的端部的空间部,并且将经由所述吐出口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所述吐出流路,其中,所述吐出盖的空间部的由所述第一涡旋盘定义的吐出空间的体积形成为大于所述初始压缩室的总体积。
在此,当将所述吐出空间的体积除以所述初始压缩室的总体积的值设为体积比时,所述体积比可以定义为4.5以上。
另外,所述体积比可以定义为15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下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压缩部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将本实施例的压缩部中的固定涡旋盘和吐出盖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将本实施例的压缩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Ⅳ-Ⅳ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将本实施例的吐出盖中的根据体积比的脉动成分和压缩机效率进行比较并示出的图表。
图7A至图7D是将本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中的基于体积比的变化的压力脉动(动压)进行比较并示出的图表。
图8是将图7A至图7D中的吐出体积和压缩室体积对应各个规格的脉动成分和效率整理并示出的表格。
图9是示出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吐出盖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是将本实施例的吐出盖中的吐出引导槽的内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中示出的一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式压缩机。作为参考,为了便于说明,将压缩部位于比传动部低的下侧的下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中旋转轴在同一平面上与回旋涡卷部(rotary wrap)重叠这一类型的涡旋式压缩机作为代表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式压缩机进行说明。这种类型的涡旋式压缩机适合适用于高温、高压缩比条件的制冷循环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下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图 2是示出图1中的压缩部的横向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下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在机壳10 的内部可以设置有作为驱动马达的、用于产生旋转力的传动部20,在传动部 20的下侧可以设置有压缩部30,所述压缩部30与所述传动部20隔着规定空间(以下,称为中间空间)10a,并且接收所述传动部20的旋转力而压缩制冷剂。
机壳10可以包括:圆筒壳体11,其构成密闭容器;上部壳体12,其覆盖圆筒壳体11的上部,并且与圆筒壳体11一起构成密闭容器;以及下部壳体13,其覆盖圆筒壳体11的下部,并且与圆筒壳体11一起构成密闭容器的同时形成储油空间10c。
制冷剂吸入管15可以从圆筒壳体11的侧面贯通而直接与压缩部30的吸入室连通,在上部壳体12的上部可以设置有与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连通的制冷剂吐出管16。制冷剂吐出管16相当于从压缩部30朝向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吐出的被压缩了的制冷剂排出到外部的通路,所述制冷剂吐出管 16可以插入至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中间部分,使得上侧空间10b可以形成一种油分离空间。另外,根据不同情况,用于从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油的油分离器(未图示)可以在包括上侧空间10b的机壳10的内部、或者在上侧空间10b内设置成与制冷剂吸入管15相连接。
传动部20包括定子21、和在所述定子21的内侧进行旋转的转子22。在定子21的内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构成线圈缠绕部(未图示)的齿部 (teeth)和槽(slot)其缠绕有线圈25,定子21的内周面和转子22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和线圈缠绕部一起形成第二吐出流路PG2。由此,经由后述的第一吐出流路PG1而朝向传动部20和压缩部30之间的中间空间10a吐出的制冷剂,经由形成于传动部20的第二吐出流路PG2而朝向在所述传动部20的上侧形成的上侧空间10b进行移动。
另外,在定子21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可以形成有多个半月型(D-cut) 面21a,在半月型面21a可以形成有第一油流路PO1,使得油能够穿过所述半月型面21a和圆筒壳体11的内周面之间。由此,在上侧空间10b中从制冷剂分离出的油,经由第一油流路PO1和后述的第二油流路PO2而朝向下侧空间 10c进行移动。
在定子21的下侧,构成压缩部30的框架31隔开规定间隔而可以固定结合于机壳10的内周面。框架31通过其外周面热压或焊接来固定结合于圆筒壳体11的内周面。
另外,在框架31的边缘,可以形成有呈环形的框架侧侧壁部311,在框架侧侧壁部311可以沿着轴向贯通形成有多个框架侧吐出孔311a,多个所述框架侧吐出孔311a与后述的第一涡旋盘32的涡旋盘侧吐出孔322a一起构成第一吐出流路PG1
另外,在框架侧侧壁部311的外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可以形成有多个框架侧油回收槽311b。该框架侧油回收槽311b与后述的第一涡旋盘32的涡旋盘侧油回收槽322b一起形成第二油流路PO2
另外,在框架31的中心,可以形成有用于支撑后述的旋转轴50的主轴承部51的第一轴承凸部312,在第一轴承凸部可以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第一轴承孔312a,旋转轴50的主轴承部51可进行旋转地插入于所述第一轴承孔312a并在半径方向上被支撑。
另外,在框架31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有隔着偏心结合于旋转轴50的回旋涡旋盘(以下,称为第二涡旋盘)33的固定涡旋盘(以下,称为第一涡旋盘)32。第一涡旋盘32可以固定结合于框架31,也可以以在轴向上可进行移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框架31。
另一方面,第一涡旋盘32的固定侧镜板部321可以形成为大致成圆板状,在固定侧镜板部321的边缘可以形成有与框架31的下表面边缘结合的涡旋盘侧侧壁部322。
在涡旋盘侧侧壁部322一侧,可以贯通形成有用于使制冷剂吸入管15 和吸入室连通的吸入口324,在固定侧镜板部321的中央部可以形成有与吐出室连通其用于吐出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吐出口325a、325b。吐出口325a、325b 可以只形成有一份,以能够与后述的第一压缩室V1和第二压缩室V2的全部连通,但也可以有多个,以能够单独地与各个压缩室V1、V2连通。
另外,在涡旋盘侧侧壁部沿着轴向贯通形成有多个涡旋盘侧吐出孔 322a,多个所述涡旋盘侧吐出孔322a与前述的框架侧吐出孔311a连通,从而与所述框架侧吐出孔311a一起构成第一吐出流路PG1
另外,在涡旋盘侧侧壁部322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有前述的涡旋盘侧油回收槽322b。涡旋盘侧油回收槽322b与框架侧油回收槽311b连通,从而与所述框架侧油回收槽311b一起形成用于将所回收的油引导至下侧空间10c的第二油流路PO2
另外,在第一涡旋盘32的下侧可以结合有吐出盖34,所述吐出盖34用于将从压缩室Vc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后述的流路引导件。吐出盖34可以形成为,后述的吐出空间Vd容纳吐出口325a、325b的同时容纳第一吐出流路 PG1的入口,所述第一吐出流路PG1用于将从压缩室Vc吐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吐出口325a、325b引导至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更准确而言引导至传动部20和压缩部30之间的空间。对于吐出盖将在后面与吐出流路一起进行说明。
另外,在固定侧镜板部321的上侧面可以形成有与后述的回旋侧涡卷部 332啮合而构成压缩室Vc的固定侧涡卷部323。对于固定侧涡卷部323将在后面与回旋侧涡卷部332一起进行说明。
另外,在固定侧镜板部321的中心,可以形成有用于对后述的旋转轴50 的副轴承部52进行支撑的第二轴承凸部326,在第二轴承凸部326可以形成有第二轴承孔326a,所述第二轴承孔326a轴向贯通且在半径方向上对副轴承部52进行支撑。
另一方面,第二涡旋盘33的回旋侧镜板部331可以形成为大致呈圆板状。在回旋侧镜板部331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与固定侧涡卷部322啮合而构成压缩室的回旋侧涡卷部332。
回旋侧涡卷部332可以与固定侧涡卷部323一起形成为渐开线形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除此之外的各种形状。例如,如图2所示,回旋侧涡卷部332 可以具有使直径和圆点彼此不同的多个圆弧相连接的形状,并且最外围的曲线可以形成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大致的椭圆形形状。固定侧涡卷部323也可以相同地形成。
在回旋侧镜板部331的中央部分,可以形成有轴向贯通的旋转轴结合部 333,所述旋转轴结合部333构成回旋侧涡卷部332的内侧端部,后述的旋转轴50的偏心部53可旋转地插入并结合于所述旋转轴结合部333。
旋转轴结合部333的外周部与回旋侧涡卷部332连接,从而在进行压缩的过程中起到与固定侧涡卷部322一起形成压缩室Vc的作用。
另外,旋转轴结合部333可以以在与回旋侧涡卷部332相同的平面上重叠的高度形成,使得旋转轴50的偏心部53配置于与回旋侧涡卷部332相同的平面上重叠的高度。因此,制冷剂的反弹力和压缩力以回旋侧镜板部为基准施加于同一平面上的同时彼此抵消,从而能够防止因压缩力和反弹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第二涡旋盘33的倾斜。
另外,旋转轴结合部333在与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相向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后述的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凸起部328啮合的凹陷部335。在该凹陷部335的一侧的、沿着压缩室Vc的形成方向在上游侧形成有增加部 335a,在该增加部335a中从旋转轴结合部333的内周部到外周部位置的厚度增加。由此,使吐出之前的第一压缩室V1的压缩路径变长,其结果,能够使第一压缩室V1的压缩比提高到接近于第二压缩室V2的压力比。第一压缩室V1是在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内侧面和回旋侧涡卷部332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的压缩室,以下与第二压缩室V2区分进行说明。
在凹陷部335的另一侧形成有呈圆弧形状的圆弧压缩面335b。圆弧压缩面335b的直径由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厚度(即,吐出端的厚度)和回旋侧涡卷部332的回旋半径而决定,如果增加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厚度,则圆弧压缩面335b的直径也会增加。因此,圆弧压缩面335b周围的回旋侧涡卷部的厚度也会增加,从而能够确保耐久性,并且由于压缩路径变长,从而也能相应地增加第二压缩室V2的压缩比。
另外,在与旋转轴结合部333相对应的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吸入端或起始端)附近,形成有朝向旋转轴结合部333的外周部侧凸出的凸起部328,在凸起部328可以形成有从所述凸起部328凸出且与凹陷部335啮合的接触部328a。即,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内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具有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因此,固定侧涡卷部323中的受到最大压缩力的内侧端部的涡卷强度将会提高,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
另一方面,压缩室Vc形成在固定侧镜板部321和固定侧涡卷部323之间、以及回旋侧涡卷部332和回旋侧镜板部331之间,并且可以沿着涡卷部的行进方向连续地形成吸入室、中间压室、吐出室。
如图2所示,压缩室Vc可以包括:形成在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内侧面和回旋侧涡卷部332的外侧面之间的第一压缩室V1;以及形成在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外侧面和回旋侧涡卷部332的内侧面之间的第二压缩室V2。
即,第一压缩室V1包括压缩室,所述压缩室形成在固定侧涡卷部323 的内侧面和回旋侧涡卷部332的外侧面接触而形成的两个接触点P11、P12 之间,第二压缩室V2包括压缩室,所述压缩室在固定侧涡卷部323的外侧面和回旋侧涡卷部332的内侧面接触而形成的两个接触点P21、P22之间。
在此,对于吐出之前的第一压缩室V1而言,将偏心部的中心、即旋转轴结合部的中心O与分别连接两个接触点P11、P12的两个线所形成的角度中具有最大值的角度设为α时,至少在开始吐出之前满足α<360°,两个接触点P11、P12的法线适量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2020243890000101
也具有大于0的值。
因此,与具有由渐开线曲线构成的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卷部的情况相比,吐出之前的第一压缩室V1具有更小的体积,因此,即使在不增加固定侧涡卷部323和回旋侧涡卷部332的大小的情况下,也均能提高第一压缩室V1 的压缩比和第二压缩室V2的压缩比。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第二涡旋盘33可以以在框架31和固定涡旋盘32 之间能够进行回旋的方式设置。另外,在第二涡旋盘33的上表面和与该上表面相对应的框架31的下侧面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涡旋盘33进行自转的欧式环35,在欧式环35更靠近内侧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形成后述的背压室S1的密封构件36。
另外,在密封构件36的外侧形成中间压空间。该中间压空间与中间压缩室Vc连通,随着填充中间压的制冷剂而可以起到背压室的作用。因此,以密封构件36为中心的内侧所形成的背压室可以称为第一背压室S1,形成于其外侧的中间压空间可以称为第二背压室S2。其结果,背压室S1是以密封构件36为中心由框架31的下表面和第二涡旋盘33的上表面形成的空间。
另一方面,旋转轴50的上部压入于转子22的中心并结合,相反,所述旋转轴50的下部与压缩部30相结合,从而能够在半径方向上被支撑。由此,旋转轴50将传动部20的旋转力传递至压缩部30的回旋涡旋盘33。于是,偏心结合于旋转轴50的第二涡旋盘33相对于第一涡旋盘32进行回旋运动。
在旋转轴50的下半部可以形成有:主轴承部(以下,称为第一轴承部) 51,所述主轴承部51插入于框架31的第一轴承孔312a,并且在半径方向上被支撑;在第一轴承部51的下侧可以形成有副轴承部(以下,称为第二轴承部)52,所述副轴承部52插入于第一涡旋盘32的第二轴承孔326a,并且在半径方向上被支撑。另外,在第一轴承部51和第二轴承部52之间可以形成有偏心部53,所述偏心部53插入并结合于旋转轴结合部333。
第一轴承部51和第二轴承部52可以在同轴线上形成具有相同的轴中心,偏心部53可以以在半径反向上相对于第一轴承部51或第二轴承部52偏心的方式形成。第二轴承部52也可以以相对于第一轴承部51偏心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旋转轴50的内部可以沿着轴向形成有用于向各个轴承部和偏心部供油的供油流路50a。随着压缩部30位于传动部20的下侧,供油流路50a 可以以凹槽形式从旋转轴50的下端至大致定子21的下端或中间高度、或者比第一轴承部31的上端更高的位置为止形成。当然,根据不同的情况,也可以沿着轴向贯通旋转轴50而形成。
另外,在旋转轴50的下端、即第二轴承部52的下端可以结合有供油器 60,所述供油器60用于对填充于下侧空间10c的油进行抽送(pumping)。供油器60可以包括:供油管61,其插入并结合于旋转轴50的供油流路50a;以及阻断构件62,其容纳供油管61并用于阻断异物的侵入。供油管61可以以贯通吐出盖34并浸泡在下侧空间10c的油中。
另一方面,流路分离单元40设置于在传动部20的下表面和压缩部30 的上侧面之间形成的作为经由空间的中间空间(以下,称为第一空间)10a,起到如下作用:防止从压缩部30吐出的制冷剂与从作为油分离空间的传动部 20的上侧空间(以下,称为第二空间)10b向作为储油空间的压缩部30的下侧空间(以下,称为第三空间)10c进行移动的油发生干涉。
流路分离单元40包括流路引导件,所述流路引导件将第一空间10a划分为制冷剂进行流动的空间(以下,称为制冷剂流动空间)和油进行流动的空间(以下,称为油流动空间)。
流路引导件可以包括:第一流路引导件410,其从框架的上表面朝向轴向上侧突出;第二流路引导件420,其从驱动马达20的下表面朝向轴向下侧突出粗,并且位于第一流路引导件410的内侧;以及密封部430,其设置在第一流路引导件410和第二流路引导件420之间,并且对流路引导件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之间进行密封。
第一流路引导件410或第二流路引导件420分别可以由一个环壁部构成,也可以由多个环壁部构成。另外,第二流路引导件420可以组装于驱动马达 20的定子21,或者从与定子21结合的绝缘体延伸形成。
密封部可以是插入在第一流路引导件410的内侧面和与其相向的第二流路引导件420的外侧面之间的O形环,虽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可以使第一流路引导件410和第二流路引导件420以凹凸或阶梯的形式结合。另外,可以使第一流路引导件410的上端或第二流路引导件420的下端紧贴或插入于定子21或框架31。在该情况下,流路引导件可以由一个构成。
图中未描述的附图标记70是油分离单元,80是储油器。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下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
即,当向传动部20施加电源时,转子22和旋转轴50产生旋转力而进行旋转,随着旋转轴50进行旋转,偏心结合于所述旋转轴50的回旋涡旋盘33 借助欧式环35进行回旋运动。
于是,从机壳10的外部通过制冷剂吸入管15供给的制冷剂流入到压缩室Vc,随着回旋涡旋盘33进行回旋运动而使压缩室Vc的体积减小,在该制冷剂被压缩后,经由吐出口325a、325b向吐出盖34的内部空间吐出。
于是,向吐出盖34的内部空间吐出的制冷剂,在所述吐出盖34的内部空间进行循环而降低噪音,之后移动至框架31和定子21之间的空间,该制冷剂经由定子21和转子22之间的间隔而向传动部20的上侧空间移动。
于是,反复如下一系列过程,即,在机壳10的上侧空间10b中油从制冷剂分离出之后,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吐出管16向机壳10的外部吐出,相反,油经由机壳10的内周面和定子21之间的流路以及机壳10的内周面和压缩部30的外周面之间的流路,回收到作为机壳10的储油空间的下侧空间10c。此时,在传动部和框架之间设置有流路分离单元40,使用于吐出制冷剂和油的吐出流路从油流路分离,所述油流路用于将在上侧空间10b从制冷剂分离出的油回收至下侧空间10c,因此,吐出的制冷剂和回收的油不会发生混合,并且能够顺畅地吐出和回收制冷剂和油。
另一方面,前述的吐出盖34在降低经由吐出口325而吐出的制冷剂和油的压力脉动的同时,起到使吐出口325和第一吐出流路PG1之间相连接的作用,因此,吐出盖34的内部体积、即吐出空间Vd的体积与压缩机的效率具有密切的关联。
例如,如果吐出空间Vd的体积小于适当值,则压力脉动的降低效果将会减半,而且在吐出空间Vd中作用为一种流路阻力,从而压缩机的效率可能会降低。相反,如果吐出空间Vd的体积大于适当值,则在降低压力脉动的同时降低针对所吐出的制冷剂和油的流路阻力,从而使制冷剂能够顺畅地流向机壳10的内部空间。因此,对吐出空间Vd的体积进行最优化是对于提高压缩机的效率而言尤其重要的。
图3是将本实施例的压缩部中的固定涡旋盘和吐出盖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图4是将本实施例的压缩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Ⅳ- Ⅳ线剖开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吐出盖34形成为帽(cap)形状,可以包括:外壳部341,其具备空间部341a,以与第一涡旋盘32一起形成吐出空间Vd;以及法兰盘部342,其从所述外壳部341的外周面朝向外侧延伸形成,从而紧固于第一涡旋盘32。
外壳部341可以包括:第一面345,其形成为大致的平面,并且构成底面;以及第二面346,其从第一面345沿着轴向延伸并形成为大致的环形,并且构成侧壁面。因此,第一面345和第二面346形成用于容纳吐出口325 的下端和涡旋盘侧吐出孔322a的下端的空间部341a,空间部341a与插入于所述空间部341a的第一涡旋盘32的表面一起形成吐出空间Vd。
在第一面345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贯通孔345a,从第一涡旋盘32的背面、即固定侧镜板部321朝向下侧方向(轴向)突出的第二轴承凸部326插入并结合于该贯通孔345a。另外,在所述贯通孔345a的内周面可以插入有密封构件(未图示),所述密封构件用于对贯通孔345a的内周面和第二轴承凸部 326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如图5所示,沿着第二面346的圆周方向可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吐出引导槽346a。吐出引导槽346a可以形成为在径向上朝向外侧凹陷而成,构成第一吐出流路PG1的涡旋盘侧吐出孔322a可以位于吐出引导槽346a的内部。因此,除了吐出引导槽346a以外的外壳部341的第二面346的内侧面,紧贴于第一涡旋盘32的外周面、即固定侧镜板部321的外周面,从而形成一种密封部。
在此,吐出引导槽346a的全部圆周角β可以形成为,小于等于针对除了吐出引导槽346a以外的吐出空间Vd内周面的全部圆周角。因此,能够确保除了吐出引导槽346a以外的吐出空间Vd的内周面具有足够的密封面积,并且能够确保可形成后述的法兰盘部342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法兰盘部342可以从构成密封部的部分、即外壳部341的第二面346中的除了吐出引导槽346a以外的部分的外周面,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形成。在法兰盘部342可以形成有紧固孔342a,所述紧固孔342a用于借助螺栓将吐出盖34紧固于第一涡旋盘32,在所述紧固孔342a之间可以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二油回收槽342b。第三油回收槽342b可以从法兰盘部342的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中央侧)凹陷而形成。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考虑到压力脉动,设置于吐出盖34的吐出空间 Vd需要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体积,才能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因此,吐出空间 Vd的体积可以与压缩室Vc的体积成比例地形成。这是因为,如果压缩室 Vc的体积较大,则从压缩室Vc吐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脉动也会变大,相反,如果压缩室Vc的体积较小,则从压缩室Vc吐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脉动也会变小。当然,吐出空间Vd的体积可以与吐出口325的面积成比例地形成,但是由于吐出口325的面积也与压缩室Vc的体积成比例,因此,吐出空间Vd 的体积优选与压缩室Vc的体积成比例地形成。
在此,涡旋式压缩机形成有两个一对的压缩室V1、V2,压缩室Vc的体积是指两个压缩室的体积之和,另外,涡旋式压缩机的压缩室Vc在其外围形成有初始压缩室,在其中央形成有最终压缩室,在初始压缩室和最终压缩室之间形成有连续地进行移动的中间压缩室,此处的压缩室Vc的体积是指初始压缩室的体积。
图6是将本实施例的吐出盖中的根据体积比的脉动成分和压缩机的效率进行比较并示出的图表。具体地,将吐出空间Vd的体积除以初始压缩室Vc 的总体积(压缩机的行程体积)的值设为体积比,并且,基于该体积比对脉动成分和压缩机的效率进行比较,由此设定成使吐出空间Vd的体积最优化。
参照图6所示的图表,可以确认到脉动成分以体积比约为3.5~5.5作为基准急剧发生变化。即,可以确认到在体积比为3.5~5.5以下的区域中,脉动成分随着体积比的增加而急剧下降,相反,在体积比超过3.5~5.5的区域中,脉动成分的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因此,如果将吐出体积以体积比形成为 3.5~5.5以下的方式设定,则可能会无法充分地降低脉动成分,因此,考虑到压力脉动,将吐出体积优选以体积比形成为3.5~5.5以上的方式设定。
另外,可以确认到压缩机的效率以体积比为4~6作为基准急剧发生变化。即,可以确认到在体积比为4~6以下的区域中,压缩机的效率随着体积比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相反,在体积比超过4~6的区域中,压缩机效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且缓慢。因此,如果将吐出体积以体积比形成为4~6以下的方式设定,则可能无法充分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因此,考虑到压缩机的效率,将吐出体积优选以体积比形成为4~6以上的方式设定。
如上所述,压缩机的压力脉动和压缩机的效率彼此关联,因此,可以考虑到压力脉动和压缩机的效率的全部而设定体积比。在该情况下,体积比可以形成为约3.5~6以上,优选形成为4.5以上。
如上所述,基于初始压缩室的总体积而计算适当的体积比,由此能够求出最优的吐出空间的体积,据此,能够对应于压缩机的容量而容易提供适当的吐出盖的规格。
另一方面,针对前述的吐出盖34的吐出空间Vd的适当的体积比,仅设定了其下限值。这是因为压力脉动越小且压缩机的效率越大越有利,因此,仅借助体积比的下限值也能实现足够有意义的限定。
然而,压力脉动和压缩机的效率在某一个时间点会不受体积比的影响,或者其影响收敛到毫无意义的状态。图7A至图7D是将本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中的基于体积比的变化的压力脉动进行比较并示出的图表,图8是将图 7A至图7D中的吐出体积和压缩室体积对应各个规格的脉动成分和效率整理并示出的表格。
参照图7A至图7D,可以确认到:在体积比为2.6的情况下,当压缩机以120Hz进行运转时,动压(dynamic pressure)成分约为2.8kgf/cm2,但是,在体积比为4.9时动压成分变为约2.0kgf/cm2,当体积比为9.5时动压成分变为约1.2kgf/cm2,在体积比为14.0时动压成分变为约0.4kgf/cm2。这表明,即使在运转速度为90Hz、60Hz的情况下,各个动压成分的大小不同,但是动压成分随着体积比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可以确认到当体积比为4.9左右时,动压成分相对于体积比的减小幅度最大。尤其,可以确认到:若体积比增加到14.0,则动压成分几乎接近于0,并且动压成分与运转速度无关地在所有的运转条件下形成为相同。因此,考虑到压力脉动,可以将体积比的上限值设定为14.0。
另外,参照图8,可以确认到压缩机的效率随着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可以确认到:若体积比从2.6增加至4.9,则压缩机的效率增加0.17,若体积比从4.9增加至9.5,则压缩机的效率增加0.05,若体积比从9.5增加至14.0,则压缩机的效率增加0.04。因此,可以确认到:当体积比为4.9左右时,压缩机的效率的增加幅度最大,尤其,在体积比从9.5增加至14.0的过程中,压缩机的效率的增加幅度显著缓慢,由此可以预期到即使体积比进一步增加,压缩机的效率也不会显著改善,并且收敛到特定值。
通过限制体积比的上限值,来能够在适当地保持压缩机的尺寸,并且能够起到最优的压缩机的效率,因此限制体积比的上限值可以是优选的。因此,考虑到前述的实验值,可以将体积比的上限值设定为约15以下。
另一方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吐出盖的另一实施例的情况如下。
即,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吐出引导槽在吐出盖的内壁面沿着半径方向朝向外侧凹陷形成,并且在吐出引导槽容纳有第一涡旋盘的第一吐出流路。在该情况下,除了吐出引导槽以外的吐出盖的内壁表面与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相接触,由此形成密封部。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吐出引导槽以外,在吐出盖的内壁面还可以形成有沿着半径方向朝向外侧凹陷的槽。该槽可以称为空间扩张槽。图9是示出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吐出盖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空间扩张槽346b与吐出引导槽346a相同地,从第一涡旋盘32的外周面隔开间隔且不与第一涡旋盘32相接触,并且不构成密封部。另外,由于在空间扩张槽346b的内部不容纳有涡旋盘侧吐出孔322a,因此空间扩张槽346b是为了扩大吐出空间Vd的体积而形成的空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扩大吐出空间Vd的体积的同时,能够抑制吐出盖34的深度(轴向长度)扩大,来能够确保吐出空间Vd的适当体积,同时能够减小压缩机的尺寸。另外,由于空间扩张槽346b还能起到衰减压力脉动的空间的作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压力脉动。
另一方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吐出盖的又一实施例的情况如下。
即,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吐出引导槽的内侧面弯曲成大致呈直角的形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吐出引导槽的内侧面形成有引导面,使得向吐出空间吐出的制冷剂能够迅速地引导至吐出流路。图10是将本实施例的吐出盖中的吐出引导槽的内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吐出盖34的外壳部341可以包括:第一面345,其用于构成底面;以及第二面346,其从第一面345的外周面延伸并构成侧壁面,在所述第二面346的外周面延伸形成有法兰盘部342。在第二面346可以形成有朝向外侧半径方向凹陷而成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吐出引导槽346a。
因此,吐出引导槽346a通过第一面345和第二面346来具备规定体积,在第一面345和第二面346相遇的点,形成有沿着半径方向越朝向外侧越向上方倾斜的吐出引导面346c。
吐出引导面346c形成为具有大致45°左右的倾斜角,并且涡旋盘侧吐出孔322a优选在轴向上位于吐出引导面346c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吐出引导槽346a设置有倾斜的吐出引导面346c的情况下,向吐出空间Vd吐出的制冷剂沿着吐出引导面346c移动至涡旋盘侧吐出孔 322a。此时,由于涡旋盘侧吐出孔322a形成在与吐出口325大致相反的方向上,为了使从吐出口325吐出的制冷剂移动至涡旋盘侧吐出孔322a,制冷剂的流动方向需要急剧发生改变,因此会相应地产生大量的流动阻力。然而,若在吐出引导槽326a形成有倾斜的吐出引导面326c,则可以缓和制冷剂的流动角度,由此制冷剂能够更迅速地移动至涡旋盘侧吐出孔322a。于是,即使在吐出空间Vd的体积比稍微减小的情况下,也能减小制冷剂的压力脉动,从而相应地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效率。

Claims (10)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驱动马达,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并且具备沿着轴向贯通的内侧流路和外侧流路;
旋转轴,与所述驱动马达相结合并进行旋转;
框架,在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设置成与所述驱动马达之间隔开有空间,所述旋转轴贯通所述框架并被所述框架支撑;
第一涡旋盘,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一侧面形成有固定侧涡卷部;
第二涡旋盘,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并且形成有与所述固定侧涡卷部啮合的回旋侧涡卷部,所述旋转轴以与所述回旋侧涡卷部在半径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偏心结合于所述回旋侧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
吐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涡旋盘;
吐出流路,以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和所述框架的方式形成;以及
吐出盖,与所述第一涡旋盘相结合,具备用于容纳所述吐出口的端部和所述吐出流路的端部的空间部,并且将经由所述吐出口吐出的制冷剂引导至所述吐出流路,
所述吐出盖的所述空间部中的由所述第一涡旋盘定义的吐出空间的体积形成为大于初始压缩室的总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吐出空间的体积除以行程体积的值为4.5以上,所述行程体积由所述压缩室中的所述初始压缩室的总体积定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吐出盖的构成所述吐出空间的内周面插入并结合于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
在所述吐出盖的内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吐出引导槽,所述吐出引导槽朝向所述吐出盖的外周面方向凹陷,并且从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隔开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吐出流路形成在所述吐出引导槽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圆周方向上的一侧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空间扩张槽,
所述吐出流路形成在所述空间扩张槽的范围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全部圆周角形成为小于等于所述吐出空间的除了所述吐出引导槽以外的内周面的全部圆周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吐出引导槽形成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沿着朝向构成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半径方向侧面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吐出盖包括:
外壳部,形成吐出空间;以及
法兰盘部,从所述外壳部的外周面延伸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一涡旋盘紧固,
在所述外壳部的侧壁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吐出引导槽,所述吐出引导槽朝向所述外壳部的外侧凹陷,
所述吐出流路位于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部的侧壁面中的除了所述吐出引导槽以外的部分形成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紧贴于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
在从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延伸的所述法兰盘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油回收槽,所述油回收槽朝向所述法兰盘的中央侧以规定深度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涡旋盘和所述框架形成有油流路,所述油流路用于使所述第一涡旋盘与所述框架的轴向上的两侧空间连通,
所述油流路与所述油回收槽连通。
CN201920466706.5U 2018-04-09 2019-04-08 涡旋式压缩机 Active CN2100500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41123A KR102013614B1 (ko) 2018-04-09 2018-04-09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2018-0041123 2018-04-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0030U true CN210050030U (zh) 2020-02-11

Family

ID=66102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6706.5U Active CN210050030U (zh) 2018-04-09 2019-04-08 涡旋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3442B2 (zh)
EP (1) EP3553318B1 (zh)
KR (1) KR102013614B1 (zh)
CN (1) CN2100500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9746A (zh) * 2020-11-04 2022-05-06 Lg电子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29985B1 (ko) * 2019-03-08 2021-03-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소음저감구조를 구비한 스크롤 압축기
US11255325B2 (en) 2019-11-04 2022-02-22 Lennox Industries Inc. Compressor for high efficiency heat pump system
KR102309304B1 (ko) * 2019-11-05 2021-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KR102448868B1 (ko) * 2020-04-20 2022-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KR102589771B1 (ko) * 2021-11-30 2023-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크롤 압축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8463B2 (ja) * 1993-08-30 2002-02-1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6523455B1 (en) * 2001-10-17 2003-02-25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mpressor having an oil collection groove
KR100446214B1 (ko) * 2001-11-29 2004-08-30 주식회사 롤텍 스크롤 압축기의 소음 저감 구조
CN103765125B (zh) * 2011-09-01 2016-0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5105635A (ja) * 2013-12-02 2015-06-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圧縮機
KR102162738B1 (ko) * 2014-01-06 2020-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2226456B1 (ko) 2014-08-07 2021-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KR102243681B1 (ko) * 2014-08-13 2021-04-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2241201B1 (ko) * 2014-08-13 2021-04-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2481266B1 (ko) * 2016-04-26 2022-1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크롤 압축기
JP2018053746A (ja) * 2016-09-27 2018-04-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圧縮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9746A (zh) * 2020-11-04 2022-05-06 Lg电子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US11703053B2 (en) 2020-11-04 2023-07-18 Lg Electronics Inc. Scroll compressor
CN114439746B (zh) * 2020-11-04 2023-09-29 Lg电子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53318A1 (en) 2019-10-16
KR102013614B1 (ko) 2019-08-23
US11293442B2 (en) 2022-04-05
EP3553318B1 (en) 2021-12-15
US20190309753A1 (en)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50030U (zh) 涡旋式压缩机
US20230100611A1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recesses and protrusions
KR102365394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US9157438B2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bypass hole
CN107313930B (zh) 涡旋式压缩机
US11739752B2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bypass portions
KR20170122018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US20140348680A1 (en) Scroll compressor
KR102392655B1 (ko) 냉매의 토출 유로와 오일 회수 유로를 분리한 압축기
EP3705724B1 (en) Scroll compressor having 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EP3418572B1 (en) Compressor having lubrication structure for thrust surface
KR102259671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CN219795558U (zh) 涡旋式压缩机
EP3415765B1 (en) Scroll compressor
KR20130028567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US20230358232A1 (en) Scroll compressor
KR102492951B1 (ko) 올담링을 구비한 압축기
EP2375076B1 (en) Rotational speed control for a scroll compressor
KR102330187B1 (ko) 스파이럴 오일 그루브 구조가 구비된 압축기
KR20190119939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JP6454865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21099035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190004985A (ko) 점차적 유로 면적 변화 구조가 구비된 압축기
KR20190001069A (ko) 올담링을 구비한 압축기
KR20190000687A (ko) 윤활 성능을 개선한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