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9973U - 汽车用活性碳罐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活性碳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9973U
CN210049973U CN201920671613.6U CN201920671613U CN210049973U CN 210049973 U CN210049973 U CN 210049973U CN 201920671613 U CN201920671613 U CN 201920671613U CN 210049973 U CN210049973 U CN 210049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vity
activated carbon
carbon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716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从林
汤小生
李盖华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716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9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9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9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活性碳罐,属于汽车燃油蒸发挥发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用活性碳罐适配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汽车用活性碳罐,包括壳体和盖设于壳体上的上盖,所述壳体和上盖之间具有用于供油气通过的空腔一,所述空腔一内设有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将空腔一分隔为若干个腔室,所述隔板活动设置于空腔一内。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活性碳罐的对不同车型的适配性。

Description

汽车用活性碳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燃油蒸发挥发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活性碳罐。
背景技术
汽车的活性碳罐内部充装有活性炭,可在引擎关闭时吸附由油箱及化油器所逸出的汽油蒸气,还可在发动机起动吹出吸附的汽油用于燃烧。因此,活性碳罐能很大程度减少废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汽车点火系统和排放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件。
我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01351547Y;公告日:2009年11月25日)中公开了一种汽车、摩托车滤气用活性碳罐,由壳体、壳盖和内置的活性炭组成,在壳体底部上设置有油气进气通道和油气回收通道,活性炭上下部分分别设有用于限定活性炭用的过滤孔板和过滤垫,壳盖和活性炭过滤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限位的弹性元件,壳盖上设置有空气平衡通道和出气通道,可有效改善机动车的排放污染,有利于环保。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污染,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通过一块设有过滤垫的过滤孔板对碳罐内的活性炭进行压覆,活性炭可能由于紧实度不够出现晃动,影响活性炭对油气的吸附效果;并且该碳罐内只能盛装一种炭粉,且炭粉的容积无法调整,较难满足不同型号的车辆对碳罐性能的要求,不利于提高碳罐的适配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用活性碳罐,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碳罐的适配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用活性碳罐,包括壳体和盖设于壳体上的上盖,所述壳体和上盖之间具有用于供油气通过的空腔一,所述空腔一内设有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将空腔一分隔为若干个腔室,所述隔板活动设置于空腔一内。
隔板的设置,将盛放炭粉的空腔一分隔为若干个腔室,可在充装炭粉时根据实际车型的需求调节各腔室内炭粉的型号,使碳罐内盛装有若干不同型号的炭粉,以满足不同车型对碳罐性能的要求,提高碳罐的适配性,同时充装炭粉后隔板压紧在炭粉上,可提高炭粉的紧实度,从而提高碳罐的油气吸附性能。并且,隔板活动设置于空腔一内,使得充装炭粉时各个腔室的容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碳罐内不同型号炭粉充装量的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碳罐只能盛装一种型号的炭粉且炭粉容积不可调节的结构,本专利实现了碳罐内可盛装若干中型号的炭粉以及炭粉容积的可调节性,提高了碳罐的适配性。
在上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中,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隔板将空腔一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压覆于下腔室内的炭粉上,所述上盖压覆于上腔室内的炭粉上。隔板压覆于下腔室的炭粉上,可提高下腔室内炭粉的紧实度,同时由于上腔室的体积相对于空腔一的体积有所减小,有利于保障上盖对上腔室内炭粉的压紧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上腔室内的炭粉紧实度,相比与现有技术中上盖直接压覆与空腔一内的炭粉上,本专利可提高上、下腔室内炭粉的紧实度,避免炭粉出现松散、产生异响,保障油气依次通过上腔室、隔板和下腔室时上、下腔室内的炭粉对油气的吸附效率,从而提高碳罐的吸附效果。并且本专利充装炭粉时,可先在空腔一内充装所需容积和型号的炭粉,然后将隔板压覆与炭粉上形成下腔室,再往隔板上继续充装所需容积和型号的炭粉,将上盖压覆于此炭粉上形成上腔室,从而便于在充装炭粉的过程中调节上、下腔室的容积以及炭粉型号,满足不同车型对碳罐性能的要求,提高碳罐的适配性。
在上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中,所述隔板包括具有若干滤孔的滤板一,所述滤板一的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碳粉通过的滤网一。滤板一的设置,可保障其对下腔室内的炭粉的紧压作用,滤网一和滤板一上的滤孔可保障油气顺利通过隔板,同时防止上、下腔室之间通过压板发生炭粉互窜,保障上、下腔室内炭粉的紧实度,提高碳罐的吸附效果。
在上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中,所述上盖包括压板一,所述压板一压覆于上腔室内的炭粉上。压板一的设置可保障碳罐内炭粉的压紧状态,避免炭粉受到震动冲击产生松散并使碳罐内出现空腔一的现象,从而保障炭粉的吸附效果。
在上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中,所述上盖还包括设于压板一上方的盖体,所述盖体与壳体的上端相固连,所述盖体与压板一之间设有弹性元件一,所述弹性元件一的一端与盖体相抵靠,所述弹性元件一的另一端与压板一相抵靠。通过弹性元件一对压板一的下压作用,使压板一对炭粉形成紧压作用。同时可通过弹性元件一的更换,实现不同压力的调节,有利于保障炭粉的紧压状态,提高碳罐的吸附效果,优选地,弹性元件一为弹簧,弹簧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更换。
在上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中,所述压板一包括具有若干滤孔的滤板二,所述滤板二的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碳粉通过的滤网二。滤板二的设置,可保障其对上腔室内的炭粉的紧压作用,滤网二和滤板二上的滤孔可保障油气顺利通过压板一,同时防止上腔室内的炭粉通过压板溢出,保障上腔室内炭粉的紧实度,提高碳罐的吸附效果。
在上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将壳体分隔形成空腔二与上述的空腔一,所述上盖还包括压板二,所述压板二压覆于空腔二内的炭粉上,所述分离板的下端与壳体底部相固连,所述分离板的上端夹设于压板一和压板二之间。分离板的设置,可使油气依次经上腔室、隔板、下腔室、盖体、到达空腔二内,增长油气在碳罐内的流通路径,从而提高炭粉对油气的吸附效率,还有利于压板一和压板二相对的一端分别抵靠于分离板的两侧表面上,提高分离板的稳定性,同时可在充装炭粉时通过调整炭粉的充装体积,实现压板一、压板二沿分离板高度方向调整相对位置。
在上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中,所述盖体与压板二之间设有弹性元件二,所述弹性元件二的一端与盖体相抵靠,所述弹性元件二的另一端与压板二相抵靠。通过弹性元件二对压板二的下压作用,使压板二对炭粉形成紧压作用。同时可通过弹性元件二的更换,实现不同压力的调节,有利于保障炭粉的紧压状态,提高碳罐的吸附效果,优选地,弹性元件二为弹簧,弹簧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更换。
在上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中,所述压板二包括具有若干滤孔的滤板三,所述滤板三的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碳粉通过的滤网三。滤板三的设置,可保障其对空腔二内的炭粉的紧压作用,滤网三和滤板三上的滤孔可保障油气顺利通过压板二,同时防止空腔二内的炭粉通过压板二溢出,保障空腔二内炭粉的紧实度,提高碳罐的吸附效果。
在上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中,所述分离板与隔板垂直设置。有利于保障分离板的受力平衡,保障炭粉的紧压状态,提高碳罐的吸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隔板将盛放炭粉的空腔一分隔为若干个腔室,可在充装炭粉时根据实际车型的需求调节各腔室内炭粉的型号,使碳罐内盛装有若干不同型号的炭粉,以满足不同车型对碳罐性能的要求,提高碳罐的适配性。
2、隔板活动设置于空腔一内,使得充装炭粉时各个腔室的容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碳罐内不同型号炭粉充装量的调节,提高了碳罐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11、油气进气通道;12;油气回收通道;13、大气通道;2、上盖;21、压板一;211、滤板二;212,滤网二;22、盖体;23、弹性元件一;24、压板二;241、滤板三;242、滤网三;25、弹性元件二;3、空腔一;4、上腔室;5、下腔室;6、隔板;7、分离板;8、空腔二;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壳体1和上盖2,壳体1和上盖2之间形成用于充装炭粉的腔体,壳体1内设有分离板7,分离板7将腔体分隔为空腔一3和空腔二8。空腔一3内设有一块隔板6,隔板6将空腔一3分隔为上腔室4和下腔室5,上腔室4、下腔室5以及空腔二8内均充装有炭粉。可先在空腔一3内充装所需容积和型号的炭粉,然后将隔板6压覆与炭粉上形成下腔室5,再往隔板6上继续充装所需容积和型号的炭粉,将上盖2压覆于此炭粉上形成上腔室4,从而便于在充装炭粉的过程中调节上腔室4与下腔室5的容积以及炭粉型号,满足不同车型对碳罐性能的要求,提高本实施例的适配性。
具体地,上盖2包括压板一21、弹性元件一23、压板二24、弹性元件二25以及盖体22,盖体22与壳体1的上端焊接相连,可保障盖体22和壳体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从而保障弹性元件一23对压板一21与压板二24的下压作用。
弹性元件一23设置于盖体22和压板一21之间,弹性元件一23的一端与盖体22相抵靠,弹性元件一23的另一端与压板一21相抵靠。弹性元件二25设置于盖体22和压板二24之间,弹性元件二25的一端与盖体22相抵靠,弹性元件二25的另一端与压板二24相抵靠。分离板7的下端与壳体1底部相固连,分离板7的上端夹设于压板一21和压板二24之间。隔板6压覆与下腔室5内的炭粉上,压板一21压覆于上腔室4内的炭粉上,压板二24压覆于空腔二8内的炭粉上。
隔板6包括具有若干过滤孔的滤板一,滤板一的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碳粉通过的滤网一。压板一21包括具有若干滤孔的滤板二211,滤板二211的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碳粉通过的滤网二212。压板二24包括具有若干滤孔的滤板三241,滤板三241的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碳粉通过的滤网三242。滤网一、滤网二212以及滤网三242均为无纺布。无纺布成本低,不仅透气且可有效防止炭粉通过。
隔板6与压板一21平行设置,分离板7与隔板6垂直设置。这样有利于保障隔板6和分离板7的受力平衡,从而保障炭粉的紧压状态。
壳体1上设有油气进气通道11、油气回收通道12和大气通道13。具体地,油气进气通道11直接与下腔室5连通,油气回收通道12直接与左腔室8连通,其中油气回收通道12通过真空软管与发动机进气支管以及油箱连接,并且在真空软管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电磁阀9。这样有利于从油气进气通道11出来的油气依次通过下腔室4、隔板6、上腔室4、压板一21、压板二22、空腔二8流入油气回收通道12,增长油气在碳罐内的流通路径,从而提高炭粉对油气的吸附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只设置隔板6而未设置分离板7,壳体1和上盖2之间形成空腔一3,隔板6平行于上盖2且隔板6将空腔一3分为上相互隔离的上腔室4和下腔室5,油气进气通道11直接与下腔室5连通,油气回收通道12直接与上腔室4连通。这样有利于从油气进气通道11出来的油气依次经下腔室4、隔板6、上腔室4流入油气回收通道1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壳体;11、油气进气通道;12;油气回收通道;13、大气通道;2、上盖;21、压板一;211、滤板二;212,滤网二;22、盖体;23、弹性元件一;24、压板二;241、滤板三;242、滤网三;25、弹性元件二;3、空腔一;4、上腔室;5、下腔室;6、隔板;7、分离板;8、空腔二;9、电磁阀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用活性碳罐,包括壳体(1)和盖设于壳体(1)上的上盖(2),所述壳体(1)和上盖(2)之间具有用于供油气通过的空腔一(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一(3)内设有若干个隔板(6),所述隔板(6)将空腔一(3)分隔为若干个腔室,所述隔板(6)活动设置于空腔一(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隔板(6)将空腔一(3)分为上腔室(4)和下腔室(5),所述隔板(6)压覆于下腔室(5)内的炭粉上,所述上盖(2)压覆于上腔室(4)内的炭粉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包括具有若干滤孔的滤板一,所述滤板一的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碳粉通过的滤网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包括压板一(21),所述压板一(21)压覆于上腔室(4)内的炭粉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还包括设于压板一(21)上方的盖体(22),所述盖体(22)与壳体(1)的上端相固连,所述盖体(22)与压板一(21)之间设有弹性元件一(23),所述弹性元件一(23)的一端与盖体(22)相抵靠,所述弹性元件一(23)的另一端与压板一(21)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一(21)包括具有若干滤孔的滤板二(211),所述滤板二(211)的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碳粉通过的滤网二(2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分离板(7),所述分离板(7)将壳体分隔形成空腔二(8)与上述的空腔一(3),所述上盖(2)还包括压板二(24),所述压板二(24)压覆于空腔二(8)内的炭粉上,所述分离板(7)的下端与壳体(1)底部相固连,所述分离板(7)的上端夹设于压板一(21)和压板二(2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2)与压板二(24)之间设有弹性元件二(25),所述弹性元件二(25)的一端与盖体(22)相抵靠,所述弹性元件二(25)的另一端与压板二(24)相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二(24)包括具有若干滤孔的滤板三(241),所述滤板三(241)的表面包覆有能防止碳粉通过的滤网三(24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活性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板(7)与隔板(6)垂直设置。
CN201920671613.6U 2019-05-11 2019-05-11 汽车用活性碳罐 Active CN210049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1613.6U CN210049973U (zh) 2019-05-11 2019-05-11 汽车用活性碳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1613.6U CN210049973U (zh) 2019-05-11 2019-05-11 汽车用活性碳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9973U true CN210049973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95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71613.6U Active CN210049973U (zh) 2019-05-11 2019-05-11 汽车用活性碳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9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84204A (en) Tank fill vapor control
US6773491B1 (en)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US20020029693A1 (en) Evaporated fuel discharge preventing apparatus
CN102032076A (zh) 具备加热器的滤毒罐
JP2003021007A (ja) キャニスタ
JPH0734985A (ja) 小型汎用エンジンの蒸発燃料吸着装置
JP6762689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210049973U (zh) 汽车用活性碳罐
JP2017014996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208518770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碳罐
CN209875330U (zh) 通用型碳罐结构
CN201034053Y (zh) 一种汽油机用碳罐
JP2012007503A (ja) キャニスタ
CN208518776U (zh) 一种具有灰滤和电磁阀集成结构的碳罐
CN203962209U (zh) 汽车活性炭罐
CN201351547Y (zh) 汽车、摩托车滤气用活性炭罐
CN206129441U (zh) 应用于orvr系统的碳罐
CN215444249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泄漏检测碳罐
CN208518780U (zh) 碳罐总成
CN211737315U (zh) 一种汽车炭罐及车辆
CN208518777U (zh) 一种新型碳罐
CN201865794U (zh) 一种摩托车炭罐
EP1507081A1 (en) Evaporated fuel processing device
CN104329189B (zh) 发动机带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的油箱盖
CN219281846U (zh) 一种适用于长纯电续航phev车型的紧凑型炭罐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