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7743U - 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7743U
CN210047743U CN201920603453.1U CN201920603453U CN210047743U CN 210047743 U CN210047743 U CN 210047743U CN 201920603453 U CN201920603453 U CN 201920603453U CN 210047743 U CN210047743 U CN 210047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side wall
overlapping
package
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34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 Ke Packing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 Ke Pack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 Ke Packing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 Ke Pack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34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7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7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7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涉及包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包括第一纸张以及第二纸张,第一纸张包括粘合部以及多个叠合部,第二纸张粘贴于粘合部,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至少一对叠合部叠合成双层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单双层结构结合,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双层结构处可以不与其他层叠合,单层结构处即叠合部可以成对叠合成双层结构,减小包装盒重量的同时,包装盒能够对易碎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

Description

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与外界物体发生磕碰而发生损坏,通常会将产品外部包上包装盒。
然而现有常用的包装都是由单铜纸或者双铜纸,直接做成盒子,由于纸张厚度较薄,这样做成的纸盒包装硬度对于一些易碎的易损的产品是不能满足其包装要求的,再者就是选择硬纸板盒来包装,硬纸板盒(礼盒型包装)是由灰板加外围薄纸包裹形成,这类盒子通常重量重,成本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重量轻并能够更好保护产品的包装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减小包装盒重量的同时,包装盒能够对易碎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第一纸张以及第二纸张,所述第一纸张包括粘合部以及多个叠合部,所述第二纸张粘贴于所述粘合部,当所述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至少一对所述叠合部叠合成双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叠合部包括第一叠合部和多对第二叠合部,所述第一叠合部与所述粘合部粘接,以使所述包装盒围成筒状结构,当所述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每一对所述第二叠合部叠合成双层结构。
进一步地,多对第二叠合部包括顶壁叠合部、第一卡接叠合部、耳朵叠合部和第一侧壁叠合部,当所述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
所述顶壁叠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接叠合部叠合成双层结构;
所述耳朵叠合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叠合部叠合成双层结构。
进一步地,当所述包装盒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耳朵叠合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叠合部之间设有保险U口。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粘合部、第二粘合部、第三粘合部和第四粘合部,还包括与所述第四粘合部连接的两个第五粘合部,其中:
所述第一粘合部与所述第一叠合部粘接,用于与所述第一叠合部构成所述第一纸张的第一侧壁;
所述第二粘合部与所述顶壁叠合部连接,并与所述顶壁叠合部构成所述第一纸张的顶壁;
所述第三粘合部构成所述第一纸张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四粘合部构成所述第一纸张的底壁;
两个所述第五粘合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叠合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叠合部构成所述第一纸张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部还包括第二卡接叠合部以及第二侧壁叠合部,所述第二卡接叠合部与所述顶壁叠合部远离所述第二粘合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叠合部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五粘合部连接,当所述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接叠合部与所述第二侧壁叠合部叠合成双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纸张上具有穿透所述第二纸张的卡槽线,所述粘合部上对应所述卡槽线的位置具有无胶区,所述无胶区与所述第二纸张之间形成吸塑卡槽,所述卡槽线形成所述吸塑卡槽的开口,所述吸塑卡槽用于与吸塑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盒上设有窗口,所述窗口处设有透明膜,以使所述包装盒内结构可见。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膜与所述第二纸张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盒的折痕处设有V形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包装盒时,由于第二纸张粘贴于第一纸张的粘合部,因此第二纸张与第一纸张粘合的部分具有较厚的厚度,此部分能够对包装盒内易碎的物品进行有效的保护,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由于叠合部为单层结构,每一对叠合部叠合后同样会形成双层结构,同样对包装盒内的物品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避免了叠合的部位厚度过厚,减轻包装盒的重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单双层结构结合,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双层结构处可以不与其他层叠合,单层结构处即叠合部可以成对叠合成双层结构,减小包装盒重量的同时,包装盒能够对易碎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纸张以及第二纸张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纸张与第二纸张粘贴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折叠后在第一视角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折叠后在第二视角的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第四侧壁的透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第三侧壁的透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截面图。
图标:1-第一纸张;11-粘合部;111-第一粘合部;112-第二粘合部;113-第三粘合部;114-第四粘合部;115-第五粘合部;116-无胶区;12-叠合部;121-第一叠合部;122-顶壁叠合部;123-第一卡接叠合部;124-耳朵叠合部;125-第一侧壁叠合部;126-第二卡接叠合部;127-第二侧壁叠合部;2-第二纸张;21-卡槽线;3-保险U口;4-第一侧壁;5-顶壁;6-第二侧壁;7-底壁;8-第三侧壁;9-第四侧壁;10-窗口;101-透明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纸张以及第二纸张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纸张与第二纸张粘贴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折叠后在第一视角的透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折叠后在第二视角的透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第四侧壁的透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第三侧壁的透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截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左侧为第一纸张1,右侧为第二纸张。第一纸张1的阴影处为叠合部12,不具有阴影处为粘合部11。当需要将第二纸张2粘贴于第二纸张上时,只需要将粘合部11涂抹上胶水,按照图1中的虚线对折第一纸张1和第二纸张即可;图2中,阴影处为第一纸张1的叠合部12,不具有阴影处为第一纸张1与第二纸张2相粘贴的部位。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第一纸张1以及第二纸张2,第一纸张1包括粘合部11以及多个叠合部12,第二纸张2粘贴于粘合部11,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至少一对叠合部12叠合成双层结构。
在使用上述包装盒时,由于第二纸张粘贴于第一纸张的粘合部,因此第二纸张与第一纸张粘合的部分具有较厚的厚度,此部分能够对包装盒内易碎的物品进行有效的保护,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由于叠合部为单层结构,每一对叠合部叠合后同样会形成双层结构,同样对包装盒内的物品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避免了叠合的部位厚度过厚,减轻包装盒的重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单双层结构结合,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双层结构处可以不与其他层叠合,单层结构处即叠合部可以成对叠合成双层结构,减小包装盒重量的同时,包装盒能够对易碎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
其中,第一纸张1以及第二纸张2可以为单粉纸或者银卡纸,纸张厚度不需要过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述包装盒更牢固,多个叠合部12包括第一叠合部121和多对第二叠合部,第一叠合部121与粘合部11粘接,以使包装盒围成筒状结构,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每一对第二叠合部叠合成双层结构。
如图7所示,第一叠合部121与粘合部11粘接,能够使得筒状结构连接处粘接成三层结构,连接处更加的牢固。并且当上述包装盒全部为黑色或彩色印刷时,上述设置不会因为侧边纸张过厚(呈现白色内纸芯)而影响到包装盒的外观。
由于包装盒在折叠成盒状结构时,必然会有部分结构是重叠的,设定此部分为第一纸张的第二叠合部,每一对第二叠合部叠合成双层结构,保证包装盒强度的同时,降低包装盒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有效降低包装盒的重量,并且不会影响包装盒对产品的保护,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粘合部11与粘合部11之间不进行粘接或者叠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纸张1折叠后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时,第一纸张1包括顶壁5、底壁7以及四个侧壁,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4、第二侧壁6、第三侧壁8和第四侧壁9,多对第二叠合部包括顶壁叠合部122、第一卡接叠合部123、耳朵叠合部124和第一侧壁叠合部125,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3所示,顶壁叠合部122与第一卡接叠合部123叠合成双层结构;如图3至图6所示,耳朵叠合部124与第一侧壁叠合部125叠合成双层结构。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纸张1的顶壁5上具有两个顶壁叠合部122,第一纸张1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8和第四侧壁9上各连接有一个第一卡接叠合部123,且第三侧壁8和第四侧壁9上各具有两个第一侧壁叠合部125,第一纸张1上第一叠合部121上连接有两个耳朵叠合部124,第二侧壁6上连接有两个耳朵叠合部124。
当需要将上述包装盒转换至折叠状态时,将第一叠合部121与粘合部11进行粘接,使得包装盒围成筒状结构。随后各个耳朵叠合部124相对于包装盒的侧壁翻折,第三侧壁8和第四侧壁9相对于底壁7翻折,此时,各个耳朵叠合部124与各个第一侧壁叠合部125一一对应叠合。随后将第一卡接叠合部123伸入顶壁5、底壁7以及四个侧壁所包围的空间,并与包装盒顶壁5的部分叠合,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卡接叠合部123与顶壁叠合部122叠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包装盒处于展开状态时,为了避免上述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耳朵叠合部124对第三侧壁8和第四侧壁9的翻折产生阻碍,耳朵叠合部124与第一侧壁叠合部125之间设有保险U口3。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包装盒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侧壁叠合部125与第一卡接叠合部123之间也设有保险U口,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粘合部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粘合部111、第二粘合部112、第三粘合部113和第四粘合部114,还包括与第四粘合部114连接的两个第五粘合部115,其中:第一粘合部111与第一叠合部121粘接,用于与第一叠合部121构成第一纸张1的第一侧壁4;第二粘合部112与顶壁叠合部122连接,并与顶壁叠合部122构成第一纸张1的顶壁5;第三粘合部113构成第一纸张1的第二侧壁6;第四粘合部114构成第一纸张1的底壁7;两个第五粘合部115与第一侧壁叠合部125连接,并与第一侧壁叠合部125构成第一纸张1的第三侧壁8和第四侧壁9。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纸张2通过胶水与第一粘合部111、第二粘合部112、第三粘合部113和第四粘合部114相粘接。如图7所示,第一叠合部121与第一粘合部111进行粘接,使得包装盒围成筒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述包装盒的结构更加的牢固,叠合部12还包括第二卡接叠合部126以及第二侧壁叠合部127,第二卡接叠合部126与顶壁叠合部122远离第二粘合部112的一侧连接,第二侧壁叠合部127与其中一个第五粘合部115连接,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卡接叠合部126与第二侧壁叠合部127叠合成双层结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侧壁叠合部127与与其连接的第五粘合部115共同构成第一纸张的第三侧壁8。第一卡接叠合部123与第五粘合部115之间设有用于第二卡接叠合部126穿过的卡槽,当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卡接叠合部126通过该卡槽伸入顶壁5、底壁7以及四个侧壁所包围的空间,并与第二侧壁叠合部127叠合成双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使得产品更稳定的设于包装盒内,第二纸张2上具有穿透第二纸张2的卡槽线21,粘合部11上对应卡槽线21的位置具有无胶区116,无胶区116与第二纸张2之间形成吸塑卡槽,卡槽线21形成吸塑卡槽的开口,吸塑卡槽用于与吸塑卡接。
具体地,卡槽线21呈U形,对应地,吸塑卡槽呈U形结构,无胶区116的设置使得卡槽线21的周围与第一纸张1之间不进行粘接,吸塑可以通过卡槽线21卡入第一纸张1与第二纸张2之间。
通常包装盒内会设置有吸塑,吸塑具有用于容纳产品的卡槽,通常吸塑与包装盒是分体设置的,即在运输过程中吸塑是可以在包装盒内晃动的,这就会使得产品多次晃动下容易发生损坏。吸塑卡槽的设置能够使得吸塑通过吸塑卡槽与包装盒卡接,限定吸塑相对于包装盒的位置,使得运输过程中产品不会相对于包装盒发生晃动,更好的对产品进行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购买者观察包装盒内产品的结构形状,包装盒上设有窗口10,窗口10处设有透明膜101,以使包装盒内结构可见。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纸张1上的粘合部11设有第一子窗口,第二纸张2上设有第二子窗口,当第二纸张2粘贴于第一纸张1上后,第一子窗口与第二子窗口重合构成包装盒上的窗口10。
其中,透明膜101可以与第二纸张2粘接,第二纸张2设于第一纸张1所包围的空间内,透明膜101与第二纸张2的粘接不可见,使得上述包装盒更加的美观。
或者,透明膜101也可以与第一纸张1粘接。
或者,透明膜101也可以夹设于第一纸张1与第二纸张2之间。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包装盒上也可以不设有窗口和透明膜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包装盒更易折叠,包装盒的折痕处设有V形槽。
具体地,第一纸张1以及第二纸张2的折痕处均设有V形槽,使得第一纸张1以及第二纸张2翻折后,折痕处的纸张不会产生堆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纸张(1)以及第二纸张(2),所述第一纸张(1)包括粘合部(11)以及多个叠合部(12),所述第二纸张(2)粘贴于所述粘合部(11),当所述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至少一对所述叠合部(12)叠合成双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叠合部(12)包括第一叠合部(121)和多对第二叠合部,所述第一叠合部(121)与所述粘合部(11)粘接,以使所述包装盒围成筒状结构,当所述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每一对所述第二叠合部叠合成双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多对第二叠合部包括顶壁叠合部(122)、第一卡接叠合部(123)、耳朵叠合部(124)和第一侧壁叠合部(125),当所述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
所述顶壁叠合部(122)与所述第一卡接叠合部(123)叠合成双层结构;
所述耳朵叠合部(124)与所述第一侧壁叠合部(125)叠合成双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包装盒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耳朵叠合部(124)与所述第一侧壁叠合部(125)之间设有保险U口(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部(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粘合部(111)、第二粘合部(112)、第三粘合部(113)和第四粘合部(114),还包括与所述第四粘合部(114)连接的两个第五粘合部(115),其中:
所述第一粘合部(111)与所述第一叠合部(121)粘接,用于与所述第一叠合部(121)构成所述第一纸张(1)的第一侧壁(4);
所述第二粘合部(112)与所述顶壁叠合部(122)连接,并与所述顶壁叠合部(122)构成所述第一纸张(1)的顶壁(5);
所述第三粘合部(113)构成所述第一纸张(1)的第二侧壁(6);
所述第四粘合部(114)构成所述第一纸张(1)的底壁(7);
两个所述第五粘合部(115)与所述第一侧壁叠合部(12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叠合部(125)构成所述第一纸张(1)的第三侧壁(8)和第四侧壁(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部(12)还包括第二卡接叠合部(126)以及第二侧壁叠合部(127),所述第二卡接叠合部(126)与所述顶壁叠合部(122)远离所述第二粘合部(11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叠合部(127)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五粘合部(115)连接,当所述包装盒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接叠合部(126)与所述第二侧壁叠合部(127)叠合成双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纸张(2)上具有穿透所述第二纸张(2)的卡槽线(21),所述粘合部(11)上对应所述卡槽线(21)的位置具有无胶区(116),所述无胶区(116)与所述第二纸张(2)之间形成吸塑卡槽,所述卡槽线(21)形成所述吸塑卡槽的开口,所述吸塑卡槽用于与吸塑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上设有窗口(10),所述窗口(10)处设有透明膜(101),以使所述包装盒内结构可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101)与所述第二纸张(2)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的折痕处设有V形槽。
CN201920603453.1U 2019-04-28 2019-04-28 包装盒 Active CN210047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3453.1U CN210047743U (zh) 2019-04-28 2019-04-28 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3453.1U CN210047743U (zh) 2019-04-28 2019-04-28 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7743U true CN210047743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8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3453.1U Active CN210047743U (zh) 2019-04-28 2019-04-28 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7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7549A (zh) * 2021-12-23 2022-04-15 中科天工(武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包装盒面纸成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7549A (zh) * 2021-12-23 2022-04-15 中科天工(武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包装盒面纸成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9461B2 (en) Display packages, blanks for forming trap seal card and blank for forming display box
CN212099710U (zh) 内衬组件、薄膜包装结构及包装盒
CN105579362A (zh) 具有折叠标签的容器
CN210047743U (zh) 包装盒
CN101668684A (zh) 包装及其组装方法
CN105934394A (zh) 具有开口特征部的包装
JP5417407B2 (ja) 箱体及び段ボール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3184712A (ja) 包装ケース
CN209064555U (zh) 一种抽屉式包装组合件
KR102492700B1 (ko) 적층형 소비재의 이중 말단 캡 번들
CN211996876U (zh) 一种菱形底手袋
CN210116751U (zh) 盒体结构
CN207580360U (zh) 包装盒
CN211568542U (zh) 包装箱
CN218228086U (zh) 一种可折叠包装纸盒
CN210592952U (zh) 一种开槽包装盒
CN212291161U (zh) 基于多折痕的瓦楞纸板及包含此纸板的包装纸盒
CN213443544U (zh) 一种穿戴设备包装盒
CN212172851U (zh) 一种包装盒
CN117228119B (zh) 一种药品包装用盒中盒结构
CN219822125U (zh) 折叠式箱体
CN217228466U (zh) 包装盒
CN209097210U (zh) 一种新型的折叠包装盒
CN109677736A (zh) 一种九联包装盒
CN217624647U (zh) 组合式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