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8366U - 角膜塑形镜 - Google Patents

角膜塑形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8366U
CN210038366U CN201920994369.7U CN201920994369U CN210038366U CN 210038366 U CN210038366 U CN 210038366U CN 201920994369 U CN201920994369 U CN 201920994369U CN 210038366 U CN210038366 U CN 210038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entral
curvature
radiu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43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曌
解江冰
孙亚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943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8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8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8366U/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角膜塑形镜,包括在佩戴时面向人眼角膜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所述基弧区包括位于中心的中心区域与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外部区域,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外部区域的曲率半径不同,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径不小于1.75mm。如此,能够缓解视疲劳。

Description

角膜塑形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膜塑形镜。
背景技术
视疲劳是由于各种病因使得人眼视物时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导致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或伴有全身症状等以至不能正常进行视作业的一组症候群。由于病因不同,视疲劳的类型也很多,其中由眼部因素引起的视疲劳原因主要是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调节不足和调节痉挛。
眼睛的天然晶状体非常灵活,可以通过睫状体收缩或放松以改变晶状体的曲率,调节人眼屈光力,使人眼能够专注于远、中、近不同距离的物体。当人眼看近时,睫状体肌肉收紧,聚焦在附近的物体上,如果长时间不放松它们,可能会使肌肉过度疲劳,而造成眼疲劳。当持续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很容易引起视疲劳症状。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眼睛的晶状体越来越硬,睫状肌调节能力下降,无法完全适应近视任务,面对持续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更容易出现视疲劳,且发生的更为频繁。
对于因调节力引起的视疲劳,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药物增强睫状肌功能或增加睫状肌血流量来改善人眼调节功能,非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眼保健操、远眺等辅助手段,或是通过佩戴渐变框架眼镜、软式多焦隐形眼镜来缓解视疲劳。
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型角膜接触镜(简称角膜塑形镜) 是一种可逆性的、非手术性屈光矫正产品,一般为几个同心的圆弧区共同形成的“逆几何”设计,具有基弧塑形区、反转弧区、定位区等区域,通过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在眼睑的作用力下压迫角膜,使佩戴者的角膜被塑造为既定的形态,矫正屈光不正。
角膜塑形镜的基弧区一般被设计为一个球形,具有设定的曲率半径,主要用于矫正近视。在专利文献1中提到一种基弧区具有多于一种曲率半径的角膜塑形镜,将角膜的光学区塑造为几个不同曲率半径的区域,使人眼同时具有多个焦点,矫正屈光不正的同时合并矫正老视。在专利文献2中提到一种优化的基弧区跷跷板形同心圆设计,在基弧区设计三个区域,通过对基弧中心区直径的限制,确保在有效瞳孔直径内获得足够的老视矫正区。尚未有治疗/缓解视疲劳的角膜塑形镜出现。
从设计原理上,基弧区多曲率半径的设计能够使角膜具有多种曲率半径,塑造多种屈光力,矫正人眼屈光不正的同时提供用于视近的光学区,使人眼在看近时无需使用或减少使用睫状肌调节能力,缓解人眼视疲劳。然而如果镜片用于视疲劳的患者,则普通的基弧区多曲率半径的设计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视疲劳患者是视力正常的患者,其对成像质量有较高要求,对塑形后眩光、散光容忍力较低,普通的基弧区多弧区设计,尤其是视近区具有较大附加光焦度的设计,容易出现不良的光学现象。
(2)用于老视矫正的角膜塑形镜基弧中心视近区的直径较小,以确保近视、老花矫正区都能落在瞳孔直径范围内,优选的,中心视近区的直径在1.0mm左右,这种中心区小直径设计会使角膜塑形镜对镜片居中性要求提高,对位置敏感度大幅度提高,任何镜片不居中、佩戴者自身KAPPA角(视轴与光轴不一致)大、患者闭目时眼球位置不正等因素,都会导致塑形后出现大的散光、眩光,影响视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CN201711278012
专利文献2:CN201811416151.X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缓解人眼视疲劳的基弧区多弧设计的角膜塑形镜。
此外,角膜塑形镜已被大量的临床应用并验证了其对近视发展的控制是有效的,它的作用机理是利用角膜表面细胞的活性,通过夜间配戴镜片将角膜前表面面形塑造成角膜塑形镜光学区内表面的形状(球面),进而形成近视化的周边离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弧区的角膜塑形镜可以增大周边离焦设计量,青少年佩戴后,可形成更大的近视化周边离焦,控制轴性近视发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包括在佩戴时面向人眼角膜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所述基弧区包括位于中心的中心区域与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外部区域,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外部区域的曲率半径不同,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径不小于1.75mm。
采用如上所述的角膜塑形镜,由于基弧区的中心区域的外径不小于1.75mm,因而,如后述的实验例中所证实的,能够缓解视近时需要的睫状肌调节力,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
其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径可以为1.75~4.0mm、 1.75~3.5mm或者2.0~3.0mm。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外部区域包括环绕所述中心区域外侧设置的至少一个环形区域。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环形区域包括邻接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第1环形区域,所述第1环形区域的环宽为0.5~2.625mm、 0.8~2.5mm或者1.0~2.4mm。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环形区域包括邻接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第1环形区域,所述第1环形区域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R1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31
其中R1、R2的单位为mm。
另外,所述第1环形区域的曲率半径R2最好是小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R1,即: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41
其中R1,R2的单位为mm。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外部区域包括邻接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第1环形区域与位于所述第1环形区域外侧的第2环形区域。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第2环形区域的曲率半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为 6.0mm~10.5mm或者7.0mm~10.0mm。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外部区域包括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沿着周向对称或均匀配置的至少两个区域。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外部区域还包括在径向上位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至少两个区域之间或者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区域外侧的环形区域。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基弧区的所述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为6.0mm~10.5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弧区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第1环形区域为同心圆状或同心椭圆状。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角膜塑形镜由内周侧向外周侧依次包括所述基弧区、反转弧区、配适弧区与边弧区。
<术语定义>
如无特别说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适用如下定义。
基弧区(BC)位于角膜塑形镜最中央,是光学区的内表面,用于压迫角膜前表面并将角膜前表面塑造为其形状,塑形后的角膜该区域即为光学区,起到光学成像的作用。
反转弧区(RC)是与基弧区紧密相连的第二个区域,起到连接基弧区和配适弧区的作用,在角膜塑形镜与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间隙,起到储存泪液并促进泪液流通的作用。
配适弧区(AC)又叫定位弧区、匹配弧区等,紧邻反转弧区,该区域与角膜形状匹配,起到定位的作用。
边弧区(PC)是任选的,位于角膜塑形镜最外缘,与配适弧区紧密相连,一般比配适弧区更平坦,与角膜表面呈现一定的翻翘角度,保证角膜与塑形镜周边泪液、氧气的交换与流通。
环宽是指环形区域的宽度,是其外边缘与内边缘间的最小距离,例如,当环形区域为圆环时,环宽等于沿着其径向测量的宽度(此时,也可以称之为径宽),当环形区域为椭圆环时,环宽等于沿着其长轴或者短轴方向测量的宽度。
此外,除非另行定义,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科技术语的含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是一致的。如有不一致,以本说明书的含义为准。
附图说明
图1为第1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角膜塑形镜的从内表面侧观察到的附图;
图2为第2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角膜塑形镜的从内表面侧观察到的附图;
图3为佩戴实验例中的镜片A时得到的角膜地形图;
图4为佩戴实验例中的镜片B时得到的角膜地形图;
图5为佩戴上述镜片B后患者的角膜屈光力随角膜直径的变化情况;
图6为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基弧区结构的说明图;
图7为第4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基弧区结构的说明图;
图8为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基弧区结构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弧区;11、基弧区的中心区域;12、基弧区的第1圆环区域;13、基弧区的第2圆环区域;2、反转弧区;3、配适弧区;4、边弧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第1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角膜塑形镜的从佩戴时面朝人眼的内表面侧观察到的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角膜塑形镜 100由硬性透气性材料制成,包括在佩戴时面向人眼角膜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如图1所示,角膜塑形镜100的内表面从内周侧(径向内侧)向外周侧(径向外侧)依次具有基弧区1、反转弧区2、配适弧区3、边弧区4,其中,基弧区1具有位于中心的中心区域11与位于中心区域11外侧的第1圆环区域12(第1环形区域)。
中心区域11与第1圆环区域12呈同心圆状,二者间的曲率半径不同,其中,所述基弧区1的中心区域11的直径不小于 1.75mm。
另外,基弧区1的中心区域11的直径可以设定在 1.75~4.0mm的范围内,优选的,1.75~3.5mm,更优选的,2.0~3.0mm。
基弧区1的第1圆环区域12的环宽(径宽,沿径向测量的宽度)可以设定为0.5~2.625mm,优选的,0.8~2.5mm,更优选的, 1.0~2.4mm。
另外,基弧区1的第1圆环区域12的曲率半径R2与中心区域11的曲率半径R1存在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61
优选的,第1圆环区域12的曲率半径R2小于中心区域 11的曲率半径R1,即: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62
其中R1、R2的单位为mm。
所述基弧区1的中心区域11的曲率半径R1可以设定为 6.0mm~10.5mm,优选为7.0mm~10.0mm。
<第2实施方式>
图2所示为第2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角膜塑形镜的从内表面侧观察到的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角膜塑形镜100的基弧区1为3区设计,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与图1中所示的结构不同的是,基弧区1具有位于中心的中心区域11、位于中心区域11外侧的第1圆环区域12 以及位于第1圆环区域12外侧的第2圆环区域13(第2环形区域)。第2圆环区域13的曲率半径可以和中心区域11的曲率半径相同。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基弧区也可以是椭圆形的,此时中心区和位于其外侧的圆环区可以呈同心椭圆状,椭圆状的中心区域的短轴尺寸在1.75mm以上。另外,基弧区的形状也可以设定为其他形状,例如长圆形。
此外,基弧区除了上述第1圆环区域、第2圆环区域外,还可包括第3圆环区域、第4圆环区域等。这些圆环区域的曲率半径可由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依次交替变化、依次增加或依次减小,也可以无序设置。
<第3实施方式>
图6为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基弧区结构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弧区1具有中心区域 11与位于中心区域1外侧且曲率半径不同的两个多焦结构区域14(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至少两个区域”),两个多焦结构区域14沿着周向以等间隔配置,在二者间形成有两个过渡区域15。另外,不难理解,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图6所示的两个多焦结构区域14和位于两者间的两个过渡区域15也可均为多焦结构区域,即四个区域围绕中心区域11均匀分布,构成“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至少两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曲率半径彼此不同。此外,有关多焦结构区域14的更多设计,可以采用CN107728338A中公开的结构。
<第4实施方式>
图7为第4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基弧区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径向上,于中心区域11和多焦结构区域14之间形成有曲率半径不同的环形区域16。另外,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第5实施方式>
图8位第5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基弧区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多焦结构区域14的外侧形成有环形区域17。另外,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表1为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其中:
实施例1所述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2区设计,一区(中心区域)的直径(外径)为1.75mm,曲率半径R1为6.0mm;二区(第 1环形区域)径宽(环宽)为2.625mm,曲率半径R2与前述R1满足:曲率半径R2为5.696mm。
实施例2所述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3区设计,一区直径为2.0mm,曲率半径R1为10.5mm;二区径宽为1.0mm,曲率半径 R2与前述R1满足: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82
曲率半径R2为9.886mm;三区径宽为1.3mm,曲率半径R3与前述R1相同。
实施例3所述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2区设计,一区直径为3.0mm,曲率半径R1为7.0mm;二区径宽为2.5mm,曲率半径R2 与前述R1满足: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83
曲率半径R2为6.858mm。
实施例4所述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3区设计,一区直径为3.5mm,曲率半径R1为10.0mm;二区径宽为0.8mm,曲率半径 R2与前述R1满足: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91
曲率半径R2为9.574mm;三区径宽为0.55mm,曲率半径R3与前述R1相同。
实施例5所述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2区设计,一区直径为4.0mm,曲率半径R1为8.0mm;二区径宽为2.4mm,曲率半径R2 与前述R1满足: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92
曲率半径R2为7.552mm。
实施例6所述角膜塑形镜基弧区为3区设计,一区直径为4.0mm,曲率半径R1为8.0mm;二区径宽为0.5mm,曲率半径R2 与前述R1满足: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93
曲率半径R2为7.552mm;三区径宽为0.4mm,曲率半径R3与前述R1相同。
其中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94
实际为二区相对于一区的附加光焦度设计,在本实用新型中,附加光焦度不超过+3.0D,以降低不良视觉出现的几率。
表1镜片参数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095
Figure BDA0002111948920000101
<实验例>
佩戴者情况:近视-2.75D,角膜K值为44.20D,为其制作两种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其中镜片1为基弧区的第一区(中心区域)直径 1.0mm的普通设计(比较例),镜片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弧区的第一区(中心区域)直径3.0mm的优化设计(实施例)。
表2实验例中的镜片参数
项目 镜片A 镜片B
基弧区第一区直径/mm 1.0 3.0
基弧区第二区直径/mm 6.0 6.0
反转弧区径宽/mm 0.8 0.8
配适弧区径宽/mm 0.9 0.9
边弧区径宽/mm 0.5 0.5
基弧区第一区曲率半径/mm 8.385 8.385
基弧区第二区曲率半径/mm 7.803 7.803
反转弧区曲率半径/mm 7.571 7.438
配适弧区曲率半径/mm 7.584 7.584
边弧区曲率半径/mm 9.539 9.539
外表面曲率半径/mm 8.330 8.330
中心厚度/mm 0.22 0.22
图3为佩戴实验例中的镜片A时得到的角膜地形图。图 4为佩戴实验例中的镜片B时得到的角膜地形图。佩戴者佩戴镜片A 后客观验光屈光度-0.75D,散光-1.23D,但观察角膜地形图(图3),发现中心光学区位置明显偏位,患者主诉出现眩光,虽然屈光度测量结果显示理想,但裸眼远视力仅能达到0.8;佩戴镜片B后客观验光屈光度-0.37D,散光-0.57D,观察角膜地形图(图4),偏位得到改善,裸眼远视力可达1.2,患者无不适症状。
图5是佩戴镜片B后患者的角膜屈光力随角膜直径的变化情况,可见,在5.0mm范围内,患者获得了跨度从42.5D到45.5D 左右的屈光度变化范围,从而缓解患者在视近时需要的睫状肌调节力,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
由上可知,通过中心区的直径的增大(不小于1.75mm),提高了镜片对抗偏中心的能力,提高了视觉效果。角膜塑形镜在使用中,镜片偏位出现的几率极大,对位置的敏感性可能会大幅度降低适应的患者数量,因而这种改进能使更多的佩戴者受益。
此外,塑形后角膜周边屈光力更大,可提供大量的近视化周边离焦,对青少年近视控制具有更优秀的效果。
采用如上的角膜塑形镜,使人眼光学区形成多种屈光力,使人眼在看近时无需使用或减少使用睫状肌调节能力,缓解人眼视疲劳,并且降低多弧区基弧的角膜塑形镜对居中性的要求,降低眩光发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角膜塑形镜,包括在佩戴时面向人眼角膜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弧区包括位于中心的中心区域与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外部区域,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外部区域的曲率半径不同,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径不小于1.7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径为1.75~4.0mm、1.75~3.5mm或者2.0~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包括环绕所述中心区域外侧设置的至少一个环形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区域包括邻接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第1环形区域,所述第1环形区域的环宽为0.5~2.625mm、0.8~2.5mm或者1.0~2.4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区域包括邻接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第1环形区域,所述第1环形区域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R1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2111948910000011
其中R1、R2的单位为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环形区域的曲率半径R2小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R1,即:
Figure FDA0002111948910000012
其中R1,R2的单位为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包括邻接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第1环形区域与位于所述第1环形区域外侧的第2环形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第2环形区域的曲率半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为6.0mm~10.5mm或者7.0mm~1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包括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沿着周向对称或均匀配置的至少两个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还包括在径向上位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至少两个区域之间或者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区域外侧的环形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的所述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为6.0mm~10.5mm。
CN201920994369.7U 2019-06-28 2019-06-28 角膜塑形镜 Ceased CN210038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4369.7U CN210038366U (zh) 2019-06-28 2019-06-28 角膜塑形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4369.7U CN210038366U (zh) 2019-06-28 2019-06-28 角膜塑形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8366U true CN210038366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4369.7U Ceased CN210038366U (zh) 2019-06-28 2019-06-28 角膜塑形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8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26102A1 (en) Contact Lenses for Myopic Eye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Myopia
CN106291978B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包括非同轴小透镜的接触镜片
US5428412A (en) Method for treating myopia with an aspheric corneal contact lens
EP2239617B1 (en) Tilt-wearing type contact lens
EP3349055A1 (en) Vision correction lens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EP1334398B1 (en) Contact le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11662606B2 (en) Orthokeratology lens and method for making orthokeratology lenses
CN108008544B (zh) 用于制造角膜塑形镜的方法
CN211293489U (zh) 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CN211293490U (zh) 角膜接触镜
CN114994946A (zh) 一种具有环带分布微环曲面透镜阵列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JP5026291B2 (ja) 装用方向選択型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CN114545656B (zh) 角膜塑形镜
CN107728338B (zh) 角膜塑形镜
CN208092366U (zh) 角膜塑形镜
CN218547163U (zh) 眼科镜片和具有其的框架眼镜
CN114994948B (zh) 一种框架眼镜片
CN210038366U (zh) 角膜塑形镜
CN214896073U (zh) 角膜塑形接触透镜
CN114545659A (zh) 角膜接触镜及其设计方法
CN114609800A (zh) 一种眼镜片
CN113671723A (zh) 角膜塑形镜
CN215986772U (zh)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JP3243627U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CN220543225U (zh) 一种可矫正弱视的眼科离焦镜片和具有其的框架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30828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628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