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6772U -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 Google Patents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6772U
CN215986772U CN202122587522.4U CN202122587522U CN215986772U CN 215986772 U CN215986772 U CN 215986772U CN 202122587522 U CN202122587522 U CN 202122587522U CN 215986772 U CN215986772 U CN 215986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lens
peripheral
power
zon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875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利如
刘熠
蔡勇
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875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6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6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6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包括光学区、以及环绕光学区的配适区,光学区具有中央区、以及沿着中央区径向向外延伸并环绕中央区的周边区,中央区具有矫正人眼屈光不正的处方屈光力,周边区的屈光力大于处方屈光力并且周边区的屈光力具有象限特异性,并且当配戴角膜接触镜时,经由中央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大致聚焦在视网膜上,经由周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配适区沿着周边区径向向外延伸并环绕周边区,配适区的形状具有象限特异性,配适区与角膜接触并定位。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与角膜匹配良好的、多象限设计的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Description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膜接触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背景技术
在眼视科的临床医学中,光线透过眼球后若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可以称为近视性离焦;若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可以称为远视性离焦。近些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如果视网膜周边成像为近视性离焦,则有可能减缓眼轴的增长,从而防控近视的进一步加深。基于前述临床研究,对于近视程度仍处于发展时期的青少年而言,若在其配戴处方镜片矫正视力的同时,在视网膜周边形成近视性离焦,则有可能延缓其近视的进一步加深。从屈光学的角度出发,近视性离焦可以通过在处方镜片上进行屈光度设计来实现。例如,将处方镜片的中央光学区的屈光度设置为处方屈光度,并且将周边光学区的屈光度设置为大于处方屈光度,以使透过周边光学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从而形成近视性离焦。
然而,目前大部分角膜接触镜的形状为对称设计,而眼球表面为不规则形状,使得配戴者的舒适体验感低,且配戴时的稳定性低;目前,大部分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其周边光学区的屈光力也为对称性设计,但近视眼球的不同象限往往也呈现为不同的屈光度,使得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更好地匹配角膜、以及近视控制的多象限设计需求是目前角膜接触镜领域的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角膜匹配良好的、多象限设计的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包括光学区、以及环绕所述光学区的配适区,所述光学区具有中央区、以及沿着所述中央区径向向外延伸并环绕所述中央区的周边区,所述中央区具有矫正人眼屈光不正的处方屈光力,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大于所述处方屈光力并且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具有象限特异性,并且当配戴所述角膜接触镜时,经由所述中央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大致聚焦在视网膜上,经由所述周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所述配适区沿着所述周边区径向向外延伸并环绕所述周边区,所述配适区的形状具有象限特异性,所述配适区与角膜接触并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通过使周边区的屈光力大于处方屈光力,使得视网膜周边呈现近视性离焦,从而可以预防眼轴的增长,起到近视控制的作用;周边区的屈光力具有象限特异性,由此来设计离焦量的分布,能够使得经由各象限进入眼睛的光线相应地聚焦于视网膜前方,从而能够更好地抑制眼轴的进一步增长;配适区的形状具有象限特异性,由此能够更好地与角膜进行匹配,提高配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基于角膜的鼻侧和颞侧的屈光度而设计为两象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周边区的屈光力更加符合鼻侧和颞侧两个象限区域的屈光不正参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基于角膜的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的屈光度而设计为四象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周边区的屈光力更加符合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四个象限区域的屈光不正参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在径向方向上随着远离镜片中心而逐渐增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在径向方向上随着远离镜片中心而波动性变化。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在所述周边区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具有正屈光力的多个微透镜。由此,能够通过微透镜使周边区提供正屈光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配适区基于角膜的上侧和下侧的形状而设计为两象限。由此,能够使角膜接触镜与角膜上侧和下侧的形状更加匹配,提高配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配适区基于角膜的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的形状而设计为四象限。由此,能够使角膜接触镜与角膜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的形状更加匹配,提高配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为连续曲面。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相较于所述处方屈光力,所述周边区的正屈光力的范围为+0.05D~+15D。由此,能够通过周边区的正屈光力形成近视性离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角膜接触镜,能够更好地抑制眼轴的进一步增长,以及更好地与角膜进行匹配,提高配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场景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区域分布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示例所涉及的周边区的屈光力象限分布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示例所涉及的周边区的屈光力象限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以下简称为角膜接触镜),能够与角膜匹配良好、更好地进行近视控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应用场景图。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的区域分布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1可以配戴于角膜2上。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包括光学区10和配适区20。其中,光学区10可以具有屈光力。由此,能够校正或减缓人眼的屈光不正。在一些示例中,配适区20可以与角膜2接触并定位。由此,能够通过配适区20使角膜接触镜1配戴于角膜2上。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在俯视角度下的形状可以为正圆形。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的直径D1可以为8.5mm至10.5mm。例如,角膜接触镜1直径可以为8.5mm、9.0mm、9.5mm、9.8mm、10.0mm、10.2mm或10.5mm。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10在俯视角度下的形状可以为正圆形。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10的直径D2可以为6.0mm至8.0mm。例如,光学区10的直径可以为6.0mm、6.5mm、7.0mm、7.5mm或8.0mm。在另一些示例中,光学区10在俯视角度下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10可以包括中央区11和周边区12。在一些示例中,周边区12可以沿着中央区11的径向向外延伸并环绕中央区11而设置。也就是说,周边区12呈环状且紧接于中央区11。
在一些示例中,中央区11在俯视角度下的形状可以为正圆形。在一些示例中,中央区11的直径D3可以为1.0mm至3.0mm。例如,中央区11的直径可以为1.0mm、1.5mm、2.0mm、2.5mm或3.0mm。在另一些示例中,中央区11在俯视角度下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
在一些示例中,中央区11可以具有矫正人眼屈光不正的处方屈光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区11的屈光力为校正人眼近视的处方屈光力。周边区12的屈光力可以大于处方屈光力。当配戴角膜接触镜1时,经由中央区11而进入人眼的光线大致聚焦在视网膜上,经由周边区12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能够通过周边区12的屈光力形成近视性离焦,从而能够减缓眼轴的增长,防控近视的进一步加深。
在一些示例中,周边区12的屈光力可以具有象限特异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近视眼球的不同象限往往呈现不同的屈光度,如果使周边区12的屈光力针对性地与近视眼球不同象限的屈光度相匹配,能够使得经由周边区12各象限进入眼睛的光线相应地聚焦于视网膜的前方,从而能够更好地抑制眼轴的进一步增长。
图4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一种示例所涉及的周边区的屈光力象限分布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周边区12的屈光力可以基于角膜2的鼻侧和颞侧的屈光度而分别划分为12a和12b两个象限。近视眼球的视网膜鼻侧和颞侧的周边屈光呈现远视性离焦,此为眼轴增长的主要原因,而鼻侧视网膜周边和颞侧视网膜周边的远视性离焦程度往往呈现不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使周边区12的屈光力基于角膜2的鼻侧和颞侧的屈光度而进行象限特异性设计,能够让周边区12的屈光力更加符合鼻侧和颞侧两个象限区域的屈光不正参数,降低近视眼球的鼻侧与颞侧屈光的不对称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抑制眼轴的进一步增长。
在一些示例中,中央区11与周边区12的12a、12b象限之间可以具有屈光过渡区(未图示),周边区12的12a、12b象限之间可以具有屈光过渡区(未图示)。由此,能够使中央区11与周边区12的各象限之间、周边区12的相邻象限之间的屈光力变化平缓,减少中央区11与周边区12各象限之间、周边区12的相邻象限之间的像差的产生。
图5是示出了实施方式另一种示例所涉及的周边区的屈光力象限分布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周边区12的屈光力可以基于角膜2的鼻侧、颞侧、上侧和下侧的屈光度而分别设计为12c、12d、12e和12f四个象限。由于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的视网膜周边的远视性离焦程度往往呈现不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周边区12的屈光力基于角膜2的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的屈光度而进行象限特异性设计,能够让周边区12的屈光力更加符合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四个象限区域的屈光不正参数,降低近视眼球的四个象限区屈光力的不对称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抑制眼轴的进一步增长。
在一些示例中,中央区11与周边区12的12c、12d、12e及12f象限之间可以具有屈光过渡区(未图示),周边区12的12c、12d、12e及12f象限之间可以具有屈光过渡区(未图示)。由此,能够使中央区11与周边区12的各象限之间、周边区12的相邻象限之间的屈光力变化平缓,减少中央区11与周边区12各象限之间、周边区12的相邻象限之间的像差的产生。
在一些示例中,周边区12的屈光力可以在径向方向上随着远离镜片中心而逐渐增大。由此,能够在周边区12逐渐形成近视性离焦。在另一些示例中,周边区12的屈光力在径向方向上随着远离镜片中心而波动性变化。例如可以是先增大再减小的周期性变化。
在一些示例中,相较于处方屈光力,周边区12的正屈光力的范围可以为+0.05D~+15D。在一些示例中,相较于处方屈光力,周边区12的正屈光力的范围可以为+1D~+10D。在一些示例中,相较于处方屈光力,周边区12的正屈光力的范围可以为+3D~+6D。由此,能够通过周边区的正屈光力形成近视性离焦。
在一些示例中,在周边区12的外表面上设置可以有具有正屈光力的多个微透镜(未图示)。由此,能够通过微透镜使周边区提供正屈光力。
在一些示例中,配适区20在俯视角度下的形状可以为正圆形。配适区20可以沿着周边区12径向向外延伸并环绕周边区12而设置。也就是说,配适区20呈环状且紧接于周边区12。
在一些示例中,配适区20的形状可以具有象限特异性。由此能够更好地与角膜2进行匹配,提高配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一些示例中,配适区20可以基于角膜2的上侧和下侧的形状而设计为两象限。由此,角膜接触镜1能够与角膜2上侧和下侧的形状更加匹配,从而能够提高配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一些示例中,配适区20可以基于角膜2的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的形状而设计为四象限。由此,角膜接触镜1能够与角膜2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的形状更加匹配,从而能够提高配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的外表面可以为连续曲面。由此,能够提高配戴的舒适性。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由硬性材料构成。具体而言,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由硬性高透氧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既能够使角膜接触镜1具有良好的透氧性;也能够提高角膜接触镜1的抗磨损能力,从而有利于角膜接触镜1的生产。
在一些示例中,硬性高透氧材料的透氧系数(DK值)可以为100至200。例如,硬性高透氧材料的DK值可以为100、125、150、175或200。由此,能够具有较好的透氧性,当角膜接触镜1佩戴于角膜上时,位于角膜和角膜接触镜1中间的泪液能够给角膜2提供氧气,进而有利于保持角膜2的健康。
在一些示例中,硬性高透氧材料可以选自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氟硅甲基丙烯酸酯、全氟醚或氟化硅氧烷中的一种。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可以是软硬结合的混合角膜接触镜。
此外,在一些示例中,角膜接触镜1的厚度可以为0.10mm至1.00mm。由此,既能够降低角膜接触镜1镜片发生变形的程度,也能够避免因角膜接触镜1过重导致佩戴产生不适感。例如,角膜接触镜1的厚度可以为0.10mm、0.12mm、0.15mm、0.18mm、0.20mm、0.25mm、0.3mm、0.35mm、0.40mm、0.50mm、0.60mm、0.70mm、0.80mm、0.90mm或1.00mm。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区、以及环绕所述光学区的配适区,
所述光学区具有中央区、以及沿着所述中央区径向向外延伸并环绕所述中央区的周边区,所述中央区具有矫正人眼屈光不正的处方屈光力,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大于所述处方屈光力并且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具有象限特异性,并且当配戴所述角膜接触镜时,经由所述中央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大致聚焦在视网膜上,经由所述周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所述配适区沿着所述周边区径向向外延伸并环绕所述周边区,所述配适区的形状具有象限特异性,所述配适区与角膜接触并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基于角膜的鼻侧和颞侧的屈光度而设计为两象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基于角膜的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的屈光度而设计为四象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在径向方向上随着远离镜片中心而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区的屈光力在径向方向上随着远离镜片中心而波动性变化。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边区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具有正屈光力的多个微透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适区基于角膜的上侧和下侧的形状而设计为两象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适区基于角膜的上侧、下侧、鼻侧和颞侧的形状而设计为四象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为连续曲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
相较于所述处方屈光力,所述周边区的正屈光力的范围为+0.05D~+15D。
CN202122587522.4U 2021-10-26 2021-10-26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Active CN215986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7522.4U CN215986772U (zh) 2021-10-26 2021-10-26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7522.4U CN215986772U (zh) 2021-10-26 2021-10-26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6772U true CN215986772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2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87522.4U Active CN215986772U (zh) 2021-10-26 2021-10-26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6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9608B2 (en) Contact lenses for myopic eye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myopia
CN106291978B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包括非同轴小透镜的接触镜片
CN211293489U (zh) 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CN211293490U (zh) 角膜接触镜
CN114545656B (zh) 角膜塑形镜
CN214896074U (zh) 改变角膜形状的接触镜
CN212965668U (zh) 一种用于延缓近视加深的环焦近视镜片及其制备模具
CN215986772U (zh) 近视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
CN214896073U (zh) 角膜塑形接触透镜
CN112433390B (zh) 角膜塑形镜
CN215117038U (zh) 无级离焦镜片与框架眼镜
CN213766735U (zh) 一种近视离焦模具
CN114545659A (zh) 角膜接触镜及其设计方法
JPWO2018079072A1 (ja) 角膜矯正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CN114563880A (zh) 角膜接触镜及其设计方法
CN114911073A (zh) 无级离焦镜片与框架眼镜
CN112415778B (zh) 近视控制用的角膜塑形镜
CN220543225U (zh) 一种可矫正弱视的眼科离焦镜片和具有其的框架眼镜
CN214098006U (zh) 角膜塑形镜
CN217425855U (zh) 一种用于调节青少年眼轴生长趋势的眼镜片
CN219417914U (zh) 一种分区式渐变多点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CN210038366U (zh) 角膜塑形镜
CN216792610U (zh)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CN114994948B (zh) 一种框架眼镜片
CN114967176B (zh) 基于角膜形态和屈光数据的角膜塑形镜制作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2

Address after: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Weix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