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3533U - 车位及立体停车库 - Google Patents

车位及立体停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3533U
CN210013533U CN201920400827.XU CN201920400827U CN210013533U CN 210013533 U CN210013533 U CN 210013533U CN 201920400827 U CN201920400827 U CN 201920400827U CN 210013533 U CN210013533 U CN 210013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rod
parking
parking space
sp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08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蔺代永
庞小兵
黄渊
叶磊
郑洲
易磊磊
阳恩团
孟丽
王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4008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3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3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35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位及立体停车库,所述车位包括车底板、活动杆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拉杆,所述车底板上开设有沿所述车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滑槽滑动接触配合,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拉杆铰接。本实用新型车位通过上拉拉杆,并通过活动杆与滑槽的配合保证车位的正常使用,完成停车。车位使用完毕,需要收纳时又可将拉杆下压使其抵接在车底板上,活动杆完全收缩,完成整个车位的折叠过程,大大压缩了车位的占用空间,便于运输,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车位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制作的优点。

Description

车位及立体停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位及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对车位的需求也急剧增长。现有的停车方式多采用停车库的形式,占地面积大,这使得立体停车库在城市空间紧缺的当前有很大的发展的前景。一般的立体停车库,车位多是和停车装置装配成一体,不可拆卸,车位的占用空间大,这给停车位的装配过程以及立体停车库的运输过程带来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位及立体停车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位占用空间大及不便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位,所述车位包括车底板、活动杆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拉杆,所述车底板上开设有沿所述车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滑槽滑动接触配合,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拉杆铰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伸入滑槽内并与所述滑槽滑动接触配合;所述滑槽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滑杆卡接配合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车底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于板本体上的立板,所述立板开设有两个所述滑槽,两个所述滑槽沿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活动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活动杆与两个所述滑槽一一对应布置,两根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拉杆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滑槽自靠近所述立板的中心位置向所述立板的端部延伸,所述卡槽位于所述滑槽上靠近所述立板的端部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滑槽上靠近所述立板的中心位置的一端为所述滑槽的起始端,所述滑槽上靠近所述立板的端部的一端为所述滑槽的终止端;所述滑槽倾斜布置,且所述滑槽的起始端低于所述滑槽的终止端,所述滑槽的终止端形成所述卡槽。
优选地,所述立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立板沿所述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活动杆包括连接部和两个滑动部,各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滑杆,两个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拉杆铰接。
优选地,所述立板位于所述板本体的下方并靠近所述板本体的边缘设置。
优选地,所述车位还包括转接块,所述转接块安装在所述拉杆上,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转接块并能相对所述转接块转动。
优选地,所述转接块上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限制所述连接部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体停车库,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位。
本实用新型车位在使用时,向上逐渐拉起拉杆,随着拉杆的拉起,活动杆的第一端在滑槽内向滑槽的一端滑动,活动杆逐渐向上竖起,活动杆的第二端随着其第一端的滑动而在拉杆上相对拉杆转动,并且拉杆随着活动杆的动作而被逐渐抬起,直至拉杆被拉至最高时,活动杆的第一端滑动至滑槽的该端时,活动杆停止动作,拉杆与车底板之间形成停车空间,此时,待停车辆可以驶入车底板上,完成停车。当车辆驶离车底板后,即用户完成取车后,车位使用完毕,需要收纳时,下压拉杆,随着拉杆的下压,带动活动杆的第一端从滑槽该端向另一端滑动,使活动杆逐渐向下收缩,拉杆随着活动杆的动作而逐渐下降,直至拉杆下降至与车底板抵接时,活动杆的第一端滑动至滑槽的另一端,活动杆与滑槽平行,完全收缩,完成整个车位的折叠过程,大大压缩了车位的占用空间,便于运输,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车位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制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位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位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位中立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立体停车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车位;1、车底板;10、滑槽;10a、左滑槽;10b、右滑槽;101、卡槽;11、板本体;12、立板;2、活动杆;2a、左活动杆;2b、右活动杆;21、滑杆;22、连接部;221、限位块;23、滑动部;3、拉杆;4、转接块;41、限位凸起;200、移动机架;300、垂直升降机构;400、循环移动机构;401、链轮;402、链条;403、链条导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中所示的方位为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位。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位100包括车底板1、活动杆2及位于底板上方的拉杆3,车底板1上开设有沿车底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10,活动杆2的第一端与滑槽10滑动接触配合,活动杆2的第二端与拉杆3铰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车底板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滑槽10沿左右方向延伸,活动杆2的第一端与滑槽10滑动接触配合,即,活动杆2的第一端在滑槽10内可左右滑动。本实施例的活动杆2以图1中位于右侧的活动杆2为例进行说明,位于左右两侧的活动杆2互为镜像运动。该车位100在使用时,向上逐渐拉起拉杆3,随着拉杆3的拉起,活动杆2的第一端在滑槽10内从左向右滑动,活动杆2逐渐向上竖起,活动杆2的第二端随着其第一端的滑动而在拉杆3上相对拉杆3转动,直至拉杆3被拉至最高时,活动杆2的第一端滑动至滑槽10的最右端时,活动杆2停止动作,拉杆3与车底板1之间形成停车空间,此时,待停车辆可以驶入车底板1上,完成停车。
当车辆驶离车底板1后,即用户完成取车后,车位100使用完毕,需要收纳时,下压拉杆3,随着拉杆3的下压,带动活动杆2的第一端从滑槽10的最右端向左滑动,活动杆2逐渐向下收缩,拉杆3随着活动杆2的动作而逐渐下降,直至拉杆3下降至与车底板1抵接时,活动杆2的第一端滑动至滑槽10的最左端,活动杆2与滑槽10平行,完全收缩,完成整个车位100的折叠过程,大大压缩了车位100的占用空间,便于运输,使用方便。本实施例的车位100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制作的优点。
进一步地,活动杆2的第一端设置有滑杆21,滑杆21伸入滑槽10内并与滑槽10滑动接触配合;滑槽10形成有用于与滑杆21卡接配合的卡槽101。本实施例的滑槽10呈条形通孔,滑杆2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螺栓的头部与活动杆2的第一端连接,螺栓的光杆部伸入滑槽10内并与滑槽10滑动接触配合。为防止螺栓脱离滑槽10,可在螺栓的螺纹部套设一个螺母。卡槽101形成在滑槽10的最右端,当滑杆21向右活动至卡槽101时,滑杆21卡入卡槽101内,防止滑杆21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脱离卡槽101,进而防止车位100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自动折叠,保证车位100的正常使用。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车底板1包括板本体11和设置于板本体11上的立板12,立板12开设有两个滑槽10,两个滑槽10沿立板12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立板12的长度方向与板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一致。本实施例的板本体11呈矩形板,其长度方向为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其宽度方向为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立板12呈长条形设置在板本体11上,且立板12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滑槽10左右对称布置。活动杆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活动杆2与两个滑槽10一一对应布置,两根活动杆2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拉杆3的两端。
具体地,位于立板12左侧的滑槽10为左滑槽10a,位于立板12右侧的滑槽10为右滑槽10b,能在左滑槽10a内滑动的活动杆2为左活动杆2a,能在右滑槽10b内滑动的活动杆2为右活动杆2b,左滑动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拉杆3的左端,右活动杆2b的第二端铰接于拉杆3的右端。在拉杆3的升降过程中,两个活动杆2在对应的两个滑槽10内同时动作,提高车位100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滑槽10自靠近立板12的中心位置向立板12的端部延伸,卡槽101位于滑槽10上靠近立板12的端部的位置。进一步地,滑槽10上靠近立板12的中心位置的一端为滑槽10的起始端,滑槽10上靠近立板12的端部的一端为滑槽10的终止端;滑槽10倾斜布置,且滑槽10的起始端低于滑槽10的终止端,滑槽10的终止端形成卡槽101。
具体地,以右滑槽10b为例进行说明,右滑槽10b自靠近立板12的中心位置向立板12的右端部延伸,右滑槽10b的最左端为其起始端,右滑槽10b的最右端为其终止端,右滑槽10b倾斜布置,且其起始端低于其终止端,右滑槽10b的终止端形成卡槽101。右滑槽10b倾斜布置,使得车位100在使用或折叠时,即,拉杆3上升或下降时,右活动杆2b的第一端可顺畅地在右滑槽10b内滑动。左滑槽10a与右滑槽10b互为镜像布置,具有与右滑槽10b一样的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立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板12沿板本体1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活动杆2包括连接部22和两个滑动部23,各滑动部23的第一端设置有滑杆21,两个滑动部23的第二端通过连接部22连接,连接部22与拉杆3铰接。立板12位于板本体11的下方并靠近板本体11的边缘设置。
如图1所示,立板12位于板本体11上背离拉杆3的一侧,立板12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其中一个立板12靠近板本体11的前侧边缘设置,另一个立板12靠近板本体11的后侧边缘设置。各活动杆2呈“冂”字形布置,在将拉杆3抬起时,板本体11的四角均与两个活动杆2对应配合,提高车位100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车位100还包括转接块4,转接块4安装在拉杆3上,连接部22穿过转接块4并能相对转接块4转动,方便安装。进一步地,转接块4上靠近连接部22的位置形成有限位凸起41,连接部22设置有限位块221,限位块221用于与限位凸起41配合限制连接部22的转动。当拉杆3被向上拉至最高位置时,限位块221与限位凸起41配合限制连接部22的转动,使得活动杆2不再转动,防止车底板1左右晃动,提高车位100的使用稳定性。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体停车库,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立体停车为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其包括移动机架200、垂直升降机构300、循环移动机构400以及如上述的车位100,其中,垂直升降机构300安装在移动机架200上;循环移动机构400包括链轮401、链条402、链条导轨403以及用于驱动链轮401转动的链轮驱动件(图未示),链轮401和链条导轨403均安装在垂直升降机构300上,链条导轨403靠近移动机架200设置,链轮401位于链条导轨403的上方,链轮401绕设于链轮401及链条导轨403,链条402与链条导轨403滑动接触配合;车位1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车位100间隔安装在链条402上。本实施例的垂直升降机构300为剪叉式升降机构,链轮驱动件为电机,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链轮401转动。
本实施例的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移动机架200将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垂直升降机构300垂直上升,带动链轮401垂直上升到最高位置,链条402展开,多个车位100间隔分布在链条402的不同位置。需要停车时,链轮驱动件驱动链条402运行,使其中一个待停车的车位100随链条402运行而移动至链条402上最低点的位置后暂停驱动,此时,该待停车的车位100到达停车位置,用户可将车停入该车位100。当用户停好车后,链轮驱动件驱动继续链条402运行,使得该车位100离开停车位置,下一个待停车的车位100到达停车位置,待下一辆车在下一个待停车的车位100上停车后,所有车位100继续随着链条402的运行而移动,使得还未停车的待停车车位100依次到达停车位置,完成循环停车过程。而当用户需要取车时,链轮驱动件驱动链条402带动停有待取车车辆的车位100移动至取车位100置即可,已取车的车位100又可以随链条402移动到停车位置完成停车。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停车位置和取车位100置可以是同一位置,停车位置和取车位100置均为车位100移动至链条402上最低点的位置。本实施例的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库能完成循环停车和取车过程,方便停取车,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能用于多种场地并能按需移动至任意位置,使用灵活方便。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在使用时,车位100通过拉杆3安装在链条402上,链条402在展开的过程中拉动拉杆3上升,进而使得车位100的拉杆3与车底板1之间形成停车空间,以完成停车,并且车位100上有停车时,由于车辆本身的自重,可以使滑杆21始终卡接在卡槽101内,避免车位100折叠,保证车位100的正常使用。在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库使用完毕后,垂直升降机构300垂直下降,带动链轮401垂直下降,链条402收缩,在链条402收缩的过程中拉杆3受到下压力而逐渐完成车位100的折叠,简单快捷。在其他实施例中,在车位100使用完毕后,将拉杆3从链条402上拆卸即可,拆装方便,方便运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包括车底板、活动杆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拉杆,所述车底板上开设有沿所述车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滑槽滑动接触配合,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拉杆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伸入滑槽内并与所述滑槽滑动接触配合;所述滑槽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滑杆卡接配合的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于板本体上的立板,所述立板开设有两个所述滑槽,两个所述滑槽沿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活动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活动杆与两个所述滑槽一一对应布置,两根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拉杆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自靠近所述立板的中心位置向所述立板的端部延伸,所述卡槽位于所述滑槽上靠近所述立板的端部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上靠近所述立板的中心位置的一端为所述滑槽的起始端,所述滑槽上靠近所述立板的端部的一端为所述滑槽的终止端;所述滑槽倾斜布置,且所述滑槽的起始端低于所述滑槽的终止端,所述滑槽的终止端形成所述卡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立板沿所述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活动杆包括连接部和两个滑动部,各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滑杆,两个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拉杆铰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位于所述板本体的下方并靠近所述板本体的边缘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还包括转接块,所述转接块安装在所述拉杆上,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转接块并能相对所述转接块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上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限制所述连接部的转动。
10.一种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位。
CN201920400827.XU 2019-03-27 2019-03-27 车位及立体停车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13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0827.XU CN210013533U (zh) 2019-03-27 2019-03-27 车位及立体停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0827.XU CN210013533U (zh) 2019-03-27 2019-03-27 车位及立体停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3533U true CN210013533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082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13533U (zh) 2019-03-27 2019-03-27 车位及立体停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3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93220A (zh) 四分裂间隔棒安装设备
CN210013533U (zh) 车位及立体停车库
CN110626974A (zh) 一种线缆内置式电动升降立柱
CN110444708B (zh) 反向滑动按压卡扣机构、电池转换器、电池及电驱车辆
CN210013535U (zh)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库
CN109205210B (zh) 用于载物厢体自动集配的移动装置及双厢设备
CN208198643U (zh) 自升降立式停车架
CN213473090U (zh) 一种汽车检测与维修用工作平台
CN211714698U (zh) 一种简易升降式停车设备
CN109881943B (zh)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库
CN112455871A (zh) 一种制衣厂用布匹收纳架
CN213717335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柜门的高压柜
CN218966848U (zh) 一种线束收纳机构
CN113689636A (zh) 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图书流通管理装置
CN116923143B (zh)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CN220486302U (zh) 一种道闸用助力装置
CN218291722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道闸
CN220043029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手机无线充电器
CN220315004U (zh) 一种可调节的指示牌
CN214728809U (zh) 一种铁路平板延边装置
CN220440015U (zh) 一种插头方便拔插的充电器
CN215971146U (zh) 一种基于车载无人机机巢智能充电装置
CN219321685U (zh)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中心针连接器
CN215738113U (zh) 多用途负重pvc展示坑板
CN218732783U (zh) 一种架空线路迁改施工用高压电力线路跨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