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1745U -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1745U
CN210011745U CN201920751125.6U CN201920751125U CN210011745U CN 210011745 U CN210011745 U CN 210011745U CN 201920751125 U CN201920751125 U CN 201920751125U CN 210011745 U CN210011745 U CN 210011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supporting
vehicle body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11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宇航
邓自刚
雷武阳
郑欣欣
王文
温鹏
刘哲豪
陈凌
张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7511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1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1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174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包括底板结构和两个支撑台,所述两个支撑台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结构之上,并将所述底板结构分为前、中、后三段;所述支撑台为空心的长方体结构,其内部用于安装杜瓦及磁浮车的走形机构。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安装杜瓦及磁浮车走形机构的支撑台设置于底板结构之上,降低了整车重心,使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超导磁悬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研制成功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国家有中国、德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国。西南交通大学开发的“super maglev”号车,利用四个低温保持容器内的块材阵列提供列车运行过程中所需的悬浮力和导向力,列车走行部分结构为四个低温保持容器分为前后两组位于磁悬浮车的四角,每组低温保持容器两两之间通过轴桥连接,该车地板为一个平面,整个平面位于四个低温保持容器上方,这样车内地板距离轨道的高度为:低温保持器自身高度加上其悬浮高度和悬浮架高度。车内地板距离轨面高度较高,不利于乘客上下车,且由于重心较高,也不利于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开发的“Maglev-Cobra”号车,整车地板亦全部位于低温保持器上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心低、稳定性好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包括底板结构和两个支撑台,所述两个支撑台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结构之上,并将所述底板结构分为前、中、后三段;所述支撑台为空心的长方体结构,其内部用于安装杜瓦及磁浮车的走形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结构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纵梁和位于纵梁之下并与纵梁相互垂直的多根横梁,所述多根纵梁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包括竖直设置的多根支撑杆和水平设置的多根连接杆,所述多根支撑杆横向分两排设置,分别构成支撑台的前后两个侧面,且所述多根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与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多根连接杆位于多根支撑杆的顶部,且每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台前后两个侧面中相互对应的两根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多根连接杆构成所述支撑台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前后两个侧面的外侧分别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多个加强筋均倾斜设置,且每个加强筋的一端与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该支撑杆相连的纵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根纵梁包括两根限位梁和多根边纵梁,所述两根限位梁位于中部,并关于车身的中线对称,所述多根边纵梁分别位于两根限位梁的外侧,所述多根横梁均在所述两根限位梁间断开;
所述两根限位梁间横向间隔设有多根短横梁,所述多根短横梁与所述两根限位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其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感应板。
进一步地,所述多根短横梁与直线电机感应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减振片,且所述橡胶减振片的厚度大于所述横梁的厚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两个支撑台之下,所述两根限位梁的外侧边分别设有限位橡胶堆,所述限位橡胶堆通过限位梁上的橡胶堆安装孔与限位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两支撑台与中段底板结构相邻的一侧外分别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该侧的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中部开设有液氮充装口。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框架还包括多根边界连接梁,所述多根边界连接梁与所述多根纵梁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分别将多根纵梁的前、后端部连接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多根边界连接梁和位于两侧边的纵梁上分别设有多个车壳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安装杜瓦及磁浮车走形机构的支撑台设置于底板结构之上,降低了整车重心,车辆运行稳定性得以提升,且底板降低,方便乘客上下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的俯视图。
图中:
11-限位梁、12-边纵梁、13-横梁、14-短横梁、15-边界连接梁、16-车壳安装孔、17-橡胶堆安装孔、21-支撑杆、22-连接杆、23-加强筋、24-侧板、25-液氮充装口、26-支撑台平板、27-走形机构安装孔、28-通孔、29-横向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包括底板结构和两个支撑台,所述两个支撑台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结构之上,并将所述底板结构分为前、中、后三段;所述支撑台为空心的长方体结构,其内部用于安装杜瓦及磁浮车的走形机构。
本实施例将用于安装杜瓦及磁浮车走形机构的支撑台设置于底板结构之上,降低了整车重心,车辆运行稳定性得以提升,且底板降低,方便乘客上下车。
优选的,两支撑台内布置的走形机构既可是独立旋转式又可以是轴桥式;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前后两侧面的跨度大于杜瓦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旋转区域的最大跨度。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纵梁和位于纵梁之下并与纵梁相互垂直的多根横梁13,所述多根纵梁位于同一水平面。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包括竖直设置的多根支撑杆21和水平设置的多根连接杆22,所述多根支撑杆21横向分两排设置,分别构成支撑台的前后两个侧面,且所述多根支撑杆21的底部分别与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多根连接杆22位于多根支撑杆21的顶部,且每根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台前后两个侧面中相互对应的两根支撑杆2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多根连接杆22构成所述支撑台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还包括两根横向加强杆29,所述两根横向加强杆29分别横向连接支撑台的前、后两个侧面的支撑杆21的顶部。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前后两个侧面的外侧分别设有多个加强筋23,所述多个加强筋23均倾斜设置,且每个加强筋23的一端与支撑杆21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该支撑杆21相连的纵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加强筋23的设置加强了车辆的强度,同时防止车辆在满载乘客的情况下车身在前进方向上挠度过大。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根纵梁包括两根限位梁11和多根边纵梁12,所述两根限位梁11位于中部,并关于车身的中线对称,所述多根边纵梁12分别位于两根限位梁11的外侧,所述多根横梁13均在所述两根限位梁11间断开;
所述两根限位梁间11横向间隔设有多根短横梁14,所述多根短横梁14与所述两根限位梁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其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感应板。
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要求无接触式驱动方式,一般采用直线电机定子固定在轨道上,动子(直线电机感应板)固定在车上,定子和动子的气隙较小,为保证该气隙处于计算值的范围内,一般将直线电机感应板至于全车最底部。本实施例为了减少直线电机感应板对垂向高度的占用,设置了多根短横梁14用于安装直线电机感应板。优选的,所述短横梁14共设有三根,其中两根短横梁14分别位于两个支撑台之下,一根短横梁14位于中段底板结构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梁11与其外侧的边纵梁12间还设有连接所述限位梁11与边纵梁12的固定杆。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根短横梁14与直线电机感应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减振片,且所述橡胶减振片的厚度大于所述横梁13的厚度。如此设置可达到直线电机感应板下表面略低于横梁13下表面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吸振效果。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两个支撑台之下,所述两根限位梁11的外侧边分别设有限位橡胶堆,所述限位橡胶堆通过限位梁11上的橡胶堆安装孔17与限位梁11固定连接。
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在悬浮状态下,列车过弯时,由于超导体和永磁轨道之间存在横向的导向力,本实施例中限位橡胶堆的设置可使存放有高温超导体的杜瓦不至于转动过大角度;在异常情况下,或者磁悬浮车失去悬浮状态时,该限位橡胶堆可限制杜瓦不至于转动过大角度,在这种情况下该限位橡胶堆的存在对走形机构继续保持过弯道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两支撑台与中段底板结构相邻的一侧外分别设有侧板24,所述侧板24与该侧的支撑杆21固定连接,所述侧板24中部开设有液氮充装口25。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的顶部设有支撑台平板26,连接杆22的上表面设有平板安装孔,所述支撑台平板26与连接杆22通过平板安装孔螺栓连接。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平板26的中部及两侧分别设有走形机构安装孔27。其中,两侧的走形机构安装孔27用于安装独立旋转式的走行机构,中部的走形机构安装孔27用于安装轴桥式的走行机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平板26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两个通孔28,所述两个通孔28分别与杜瓦的两个出气孔相对应。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框架还包括多根边界连接梁15,所述多根边界连接梁15与所述多根纵梁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分别将多根纵梁的前、后端部连接为一个整体。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根边界连接梁15和位于两侧边的纵梁上分别设有多个车壳安装孔16。本实施例所述的多个车壳安装孔16用于连接车身与车壳。
另外,较佳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两支撑台的上表面设有座椅。
本实施例将座位直接布置在支撑台的上表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车身的高度来提供人坐下时双脚到座位所需的垂直高度。这样整车的高度也随之下降,整车和乘客的重心降低,车辆运行的稳定性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座椅布置在含有高温超导体阵列的低温保持容器及对应走形机构的正上方,这样乘客和座椅的重力直接通过前、后支撑台直接作用于走形机构及杜瓦上,再通过杜瓦内部的高温超导体与永磁轨道间的相互作用将载荷传递到路基上,这样就可以改善车身其它部位的受力情况。
现有技术中整个底板平面位于四个低温保持容器上方,其底板距离轨道上表面的高度为:杜瓦自身高度加上悬浮高度和位于杜瓦上方的悬浮架高度。而本申请通过前、后两个支撑台的设置,使整个车身的最高点为前、后支撑台的上表面;而底板结构距离轨道上表面的高度略高于车辆的悬浮高度,降低了整车重心,车辆运行稳定性得以提升。
另外,在高温超导磁悬浮车与真空管道相结合时,还能进一步减少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的运行阻力改善车辆运行品质、减少能耗及提升车辆运行速度。其中真空管道的截面尺寸与整车的截面尺寸的相对大小(阻塞比)是影响车辆运行气动阻力地一个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的底板高度较高,未能很好地在垂向尺寸上进行充分规划和利用,而本申请通过降低底板高度,将座椅布置在两个支撑台上,整车高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有利于减少整个车辆的迎风面积。在给定的阻塞比下,由于车辆的最高点距离轨道的上表面的高度得到降低,从而所需要建造的管道直径也随之降低,可以降低真空管道的直径,减少整个系统的建设运营成本。在给定的管道直径下,由于本申请设计的车身底板距离轨道上表面的高度更低,采用本申请设计的车身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将在整车设计上有更自由的设计空间。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结构和两个支撑台,所述两个支撑台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结构之上,并将所述底板结构分为前、中、后三段;所述支撑台为空心的长方体结构,其内部用于安装杜瓦及磁浮车的走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纵梁和位于纵梁之下并与纵梁相互垂直的多根横梁,所述多根纵梁位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包括竖直设置的多根支撑杆和水平设置的多根连接杆,所述多根支撑杆横向分两排设置,分别构成支撑台的前后两个侧面,且所述多根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与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多根连接杆位于多根支撑杆的顶部,且每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台前后两个侧面中相互对应的两根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多根连接杆构成所述支撑台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前后两个侧面的外侧分别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多个加强筋均倾斜设置,且每个加强筋的一端与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该支撑杆相连的纵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纵梁包括两根限位梁和多根边纵梁,所述两根限位梁位于中部,并关于车身的中线对称,所述多根边纵梁分别位于两根限位梁的外侧,所述多根横梁均在所述两根限位梁间断开;
所述两根限位梁间横向间隔设有多根短横梁,所述多根短横梁与所述两根限位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其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感应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短横梁与直线电机感应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减振片,且所述橡胶减振片的厚度大于所述横梁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支撑台之下,所述两根限位梁的外侧边分别设有限位橡胶堆,所述限位橡胶堆通过限位梁上的橡胶堆安装孔与限位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两支撑台与中段底板结构相邻的一侧外分别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该侧的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中部开设有液氮充装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还包括多根边界连接梁,所述多根边界连接梁与所述多根纵梁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分别将多根纵梁的前、后端部连接为一个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边界连接梁和位于两侧边的纵梁上分别设有多个车壳安装孔。
CN201920751125.6U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011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1125.6U CN210011745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1125.6U CN210011745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1745U true CN210011745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7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1125.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011745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17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883A (zh) * 2019-05-23 2019-08-0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883A (zh) * 2019-05-23 2019-08-0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CN110091883B (zh) * 2019-05-23 2024-01-1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06858U (zh) 一种电池包托架及车辆
CN206297948U (zh) 一种用于运输板状货物的集装箱用固定架
CN105946977B (zh) 汽车车身骨架
CN210011745U (zh)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CN102491042A (zh) 一种可调存储转运器具
CN108238277A (zh) 一种航空箱运输托架车
WO2015054956A1 (zh) 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
CN202827800U (zh) 一种客车车身骨架结构
CN220053783U (zh) 空铁系统的悬挂结构及空铁系统
CN206327137U (zh) 可拆卸的电动车电池托架
CN110091883B (zh)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CN213259429U (zh) 一种立体存放架
CN201678207U (zh) 压缩天然气罐式集装箱框架
CN205044787U (zh) 汽车坐垫钢丝骨架周转车
CN111564095B (zh) 一种串并联组合式两自由度重型摇摆台
CN207482127U (zh) 稳定支撑装置
CN209617998U (zh) 一种大尺寸机舱罩产品的组装运输工装
CN109610903A (zh) 一种垂直循环新型节能防摆机构
CN216809604U (zh) 桥梁防撞墙移动施工笼
CN206885036U (zh) 索道悬挂单轨梁及索道悬挂单轨交通系统
CN205557213U (zh) 磁浮列车建设施工用作业车
CN219172948U (zh) 一种空冷盘管的货运铁框架
CN209720426U (zh) 桥墩存放装置
CN219790409U (zh) 一种限位结构及燃气配送专用电动三轮车车斗
CN207360065U (zh) 电动汽车前电池托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