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2856U -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2856U
CN210002856U CN201920528151.2U CN201920528151U CN210002856U CN 210002856 U CN210002856 U CN 210002856U CN 201920528151 U CN201920528151 U CN 201920528151U CN 210002856 U CN210002856 U CN 210002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hannel
hole
plate
channel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281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从晓
高鹏瑜
吴从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5281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2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2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2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钢模板,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辅助板,第一端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槽钢的两个翼板的第一侧连接,第二端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槽钢的两个翼板的第一侧连接,第二槽钢插接在第一槽钢内,第一槽钢的内宽等于第二槽钢的外宽,第一槽钢的翼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槽钢的翼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辅助板的厚度与第一槽钢的腹板的厚度相等,第一辅助板用于贴合第二槽钢的腹板的底面且与第一槽钢的腹板的侧面相接触,可调整钢模板的长度,可减少不同规格的钢模板的生产数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钢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现场浇灌横梁、立柱、剪力墙、楼板等混凝土构件时,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模板,通过利用建筑模板拼接或者组合固定为与混凝土楼板、立柱、横梁等构件外形对应的平面或凸形、凹形空腔,然后向此空腔浇灌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建筑模板,即可得到成型的混凝土构件;目前,常用的建筑模板主要有钢质模板、木质模板和塑料模板。
木质模板重量轻,但其强度低,使用时由于受到水的浸蚀,容易腐烂,一般使用二至三次即损坏,因而重复使用次数少,使用效率低,运转次数少,使用木质模板时必须使用大量的木材,所以会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而且容易产生大量垃圾,污染环境。木质模板通常需要用钉子紧固,装卸麻烦。因此,钢模板也应运而生。钢质模板结构坚固,模板吸附力小,脱模容易,可重复使用次数比木质模板多,但是现有的钢模板的尺寸单一,长度不可调节,需要生产的钢模板的规格较多,造成材料使用较多、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钢模板,可调节长度,组装容易,适应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钢模板,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辅助板,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槽钢的两个翼板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端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槽钢的两个翼板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槽钢插接在所述第一槽钢内,所述第一槽钢的内宽等于所述第二槽钢的外宽,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槽钢的翼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辅助板用于贴合所述第二槽钢的腹板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的侧面相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穿孔部、连接部和钩接部,所述穿孔部和所述钩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穿孔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钩接部钩接在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和所述第二槽钢的翼板的上缘。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钢内的若干第一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上设有第三通孔,若干所述第一工字钢沿与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平行的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与所述第一端板平行,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四通孔,位于第一端的第一工字钢上的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上的第三通孔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槽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工字钢成一直线的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肋的另一侧连接有与所述第二端板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位于第二端的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上的第三通孔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分布在所述第一工字钢的腹板的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槽钢内的若干第二工字钢,所述第二工字钢的翼缘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一工字钢的腹板设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二工字钢的一个翼缘上的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上的第一通孔通过第五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工字钢的另一个翼缘上的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七通孔通过第六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槽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加强肋垂直的第二加强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上等距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槽钢的翼板上等距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辅助板,所述第二辅助板宽度和厚度与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相等,所述第二辅助板上设有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七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槽钢插接在第一槽钢内,并且第一槽钢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槽钢上的第二通孔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使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稳固连接成一个钢模板,因为第二槽钢是插接在第一槽钢内的,所以第二槽钢的腹板的底面与第一槽钢的腹板的底面之间的高度相差一个第一槽钢的腹板的厚度,因此设置一个厚度与第一槽钢的腹板的厚度相等的第一辅助板,使钢模板使用时的表面保持平整,通过调整第二槽钢在第一槽钢插接的长度,可调整钢模板的长度,可减少不同规格的钢模板的生产数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钢模板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钢模板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钢模板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槽钢,101-第一通孔,2-第二槽钢,201-第二通孔,3-第一端板,301-第四通孔,4-第二端板,5-第一连接件,501-穿孔部,502-连接部,503-钩接部,6-第一辅助板,7-第一工字钢,701-第三通孔,702-第七通孔,8-第二连接件,9-第三连接件,10-第一加强肋,11-连接板,1101-第五通孔,12-第四连接件,13-第二工字钢,1301-第六通孔,14-第五连接件,15-第六连接件,16-第二加强肋,17-第二辅助板,1701-第八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钢模板包括第一槽钢1、第二槽钢2、第一端板3、第二端板4、第一连接件5和第一辅助板6,第一端板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槽钢1的两个翼板的第一侧连接,第二端板4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槽钢2的两个翼板的第一侧连接,第二槽钢2插接在第一槽钢1内,第一槽钢1的内宽等于第二槽钢2的外宽,第一槽钢1的翼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01,第二槽钢2的翼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201,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第一辅助板6的厚度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厚度相等,第一辅助板6用于贴合第二槽钢2的腹板的底面且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侧面相接触。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槽钢2插接在第一槽钢1内,并且第一槽钢1上的第一通孔101与第二槽钢2上的第二通孔201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使第一槽钢1和第二槽钢2稳固连接成一个钢模板,因为第二槽钢2是插接在第一槽钢1内的,所以第二槽钢2的腹板的底面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底面之间的高度相差一个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厚度,因此设置一个厚度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厚度相等的第一辅助板6,使钢模板使用时的表面保持平整,通过调整第二槽钢2在第一槽钢1插接的长度,可调整钢模板的长度,可减少不同规格的钢模板的生产数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本实施例的第一辅助板6可规格化生产,在实际应用中可多块一起使用。本实施例的第一端板3的底侧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第一侧连接,第一辅助板6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第二侧相接触,第二端板4的底侧与第二槽钢2的腹板的第一侧连接,第一端板3与第一槽钢1的连接、第二端板4与第二槽钢2的连接均为焊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5包括穿孔部501、连接部502和钩接部503,穿孔部501和钩接部503分别连接在连接部502的两端,穿孔部501穿过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钩接部503钩接在第一槽钢1的翼板和第二槽钢2的翼板的上缘,本实施例的穿孔部501、连接部502均为一圆柱体,钩接部503为截面为L型柱体,采用第一连接件5,连接方便、高效,且不易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钢模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槽钢1内的若干第一工字钢7,第一工字钢7的翼缘上设有第三通孔701,若干第一工字钢7沿与第一槽钢1的翼板平行的直线设置且第一工字钢7的翼缘与第一端板3平行,第一端板3上设有第四通孔301,位于第一端的第一工字钢7上的第三通孔701和第四通孔301通过第二连接件8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工字钢7的翼缘上的第三通孔701通过第三连接件9连接,第二槽钢2内设有与第一工字钢7成一直线的第一加强肋10,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肋10上也设有通孔,第一加强肋10的一侧与第二端板4连接,第一加强肋10的另一侧连接有与第二端板4平行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上设有第五通孔1101,第五通孔1101与位于第二端的第一工字钢7的翼缘上的第三通孔701通过第四连接件12连接,第一工字钢7和第一加强肋10可增加钢模板的强度,防止钢模板变形,并且方便钢模板与其他固定装置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一工字钢7的翼缘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三通孔701,且第三通孔701分布在第一工字钢7的腹板的两侧,可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8、第三连接件9和第四连接件10,保持平衡,提高连接稳定性,防止连接脱落。
另外,本实施例的钢模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槽钢1内的若干第二工字钢13,第二工字钢13的翼缘设有第六通孔1301,第一工字钢7的腹板设有第七通孔702,第二工字钢13的一个翼缘上的第六通孔1301与第一槽钢1的翼板上的第一通孔101通过第五连接件14连接,第二工字钢13的另一个翼缘上的第六通孔1301与第七通孔702通过第六连接件15连接。此外,第二槽钢2内设有与第一加强肋10垂直的第二加强肋16。第二工字钢13和第二加强肋16均可增加钢模板的强度,防止钢模板变形。
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8、第三连接件9、第四连接件12、第五连接件14、第六连接件15均与第一连接件5的结构相同,且连接方式也相同。第二连接件8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701和第四通孔301,另一端钩接在第一端板3和第一工字钢7的翼缘的上缘。第三连接件9的一端穿过两个第三通孔701,另一端钩接在两个第一工字钢7的翼缘的上缘。第四连接件12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701和第五通孔1101,另一端钩接在连接板11和第一工字钢7的翼缘的上缘。第五连接件14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01和第六通孔1301,另一端钩接在第一槽钢1的翼板的上缘和第二工字钢13的翼缘的上缘。第六连接件15的一端穿过第六通孔1301和第七通孔702,另一端钩接在第一工字钢7的腹板和第二工字钢13的翼缘的上缘。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通孔101在第一槽钢1的翼板上等距设置,第二通孔201在第二槽钢2的翼板上等距设置。
此外,本实施例的钢模板还包括第二辅助板17,第二辅助板17宽度和厚度与第一槽钢1的翼板相等,第二辅助板17上设有第八通孔1701,第八通孔1701与第二通孔201通过第七连接件连接,当需要多个钢模板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将第二辅助板17放置在两个钢模板之间,第二辅助板17位于相邻的两个钢模板的第二槽钢2的翼板之间,填补空隙。第七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01、第八通孔1701和另一钢模板上的第二通孔201,第七连接件的另一端钩接在第二槽钢2的翼板的上缘、第二辅助板17的上缘和另一钢模板的第二槽钢的翼板的上缘。本实施例的钢模板减少了第一端板3和第二端板的使用,并且第一辅助板6和第二辅助板17更加容易制作,减少成本。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槽钢2插接在第一槽钢1内,并且第一槽钢1上的第一通孔101与第二槽钢2上的第二通孔201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使第一槽钢1和第二槽钢2稳固连接成一个钢模板,因为第二槽钢2是插接在第一槽钢1内的,所以第二槽钢2的腹板的底面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底面之间的高度相差一个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厚度,因此设置一个厚度与第一槽钢1的腹板的厚度相等的第一辅助板6,使钢模板使用时的表面保持平整,通过调整第二槽钢2在第一槽钢1插接的长度,可调整钢模板的长度,可减少不同规格的钢模板的生产数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混凝土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辅助板,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槽钢的两个翼板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端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槽钢的两个翼板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槽钢插接在所述第一槽钢内,所述第一槽钢的内宽等于所述第二槽钢的外宽,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槽钢的翼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辅助板用于贴合所述第二槽钢的腹板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槽钢的腹板的侧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穿孔部、连接部和钩接部,所述穿孔部和所述钩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穿孔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钩接部钩接在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和所述第二槽钢的翼板的上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钢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钢内的若干第一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上设有第三通孔,若干所述第一工字钢沿与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平行的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与所述第一端板平行,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四通孔,位于第一端的第一工字钢上的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上的第三通孔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槽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工字钢成一直线的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肋的另一侧连接有与所述第二端板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位于第二端的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上的第三通孔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钢的翼缘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分布在所述第一工字钢的腹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钢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槽钢内的若干第二工字钢,所述第二工字钢的翼缘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一工字钢的腹板设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二工字钢的一个翼缘上的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上的第一通孔通过第五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工字钢的另一个翼缘上的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七通孔通过第六连接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加强肋垂直的第二加强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上等距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槽钢的翼板上等距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钢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辅助板,所述第二辅助板宽度和厚度与所述第一槽钢的翼板相等,所述第二辅助板上设有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七连接件连接。
CN201920528151.2U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 Active CN210002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8151.2U CN210002856U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8151.2U CN210002856U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2856U true CN210002856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4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28151.2U Active CN210002856U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2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9285B1 (en) Insulated concrete wall system
KR100778269B1 (ko) 트러스 거더 일체형 슬래브 거푸집 구조
US20100170194A1 (en) Girders for reinforcing concret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them to pillars in order to provide continuity from bay to bay
US7032354B2 (en) Sandwich erection lift anchor with welding plate assembly
KR100995459B1 (ko) 전단 연결보강재가 구비된 보강철골보
US6568651B2 (en) Concrete form system
EP2146017A1 (de) Bauteil für Decken oder Dächer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auteils
KR101499337B1 (ko) 광폭 pc 복합거더
CN210002856U (zh)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
CN111910811A (zh) 一种肋板骨架混凝土现浇板
KR101287739B1 (ko) 널말뚝식 복합 모듈러 교대 및 그의 시공 방법
KR20120018570A (ko) 다수 개의 캡 플레이트를 갖는 데크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합성보
WO2016203483A1 (en) Composite framing and wall
KR20120018028A (ko) 다수 개의 캡 플레이트를 갖는 데크 플레이트
CN115324341A (zh) 钢混组合梁的施工方法
US20060248832A1 (en) Concrete wall form tie
CN21097658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模板
CN209509279U (zh) 一种装配式平面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08267235U (zh) 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
JP5324515B2 (ja) 海洋構造物の施工方法
KR100997450B1 (ko) 엇물림 복공판을 이용한 가설 교량 및 그 시공방법
US20030061672A1 (en) Bridg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composite girder for use in same
KR200368924Y1 (ko) 횡좌굴 방지용 데크 플레이트
CN215330933U (zh) 一种钢骨梁结构及钢结构建筑
CN213774114U (zh) 一种装配式钢骨混凝土叠合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