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6630U -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6630U
CN209996630U CN201920483240.XU CN201920483240U CN209996630U CN 209996630 U CN209996630 U CN 209996630U CN 201920483240 U CN201920483240 U CN 201920483240U CN 209996630 U CN209996630 U CN 209996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onnecting rod
seat
rehabilitation wheelchair
unde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32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dela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ke Innovatio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ke Innovatio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ke Innovatio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832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6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6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6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包括:底架组件、座椅升降驱动部、可折叠的座椅组件、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底架组件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及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底架组件的上部可枢转地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座椅组件的靠背可枢转地连接,底架组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座椅组件之间形成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座椅升降驱动部的一端与底架组件连接,座椅升降驱动部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可枢转地连接,座椅组件的坐垫与底架组件可枢转地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使靠背在升起的过程中同时向前移动,使用户由坐姿变成站姿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前后移动,即可靠在靠背上,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的可升降式电动康复轮椅中(如申请人在先提交的申请),座椅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仅有竖直方向的升降,样不太符合身体由坐姿变站资过程的人体工程学原理,用户体验感不强;在现实中,有不少的用户需要设置在轮椅上的辅助固定绷带的协助才能方便站起来及辅助行走康复,但因此用户在由坐姿变成站姿的过程中,由于用户上身与下身基本上还保持在坐姿时所处的前后位置不同,所以站立后座椅组件的靠背将会与用户的上身背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用户上身很难利用设置在靠背上的辅助固定绷带来协助站立及辅助行走康复,这样对需要利用辅助固定绷带来协助站立及辅助行走康复的用户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康复轮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康复轮椅,包括:底架组件、座椅升降驱动部、可折叠的座椅组件、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底架组件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行走轮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及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架组件的上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座椅组件的靠背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底架组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所述座椅组件之间形成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架组件连接,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座椅组件的坐垫与所述底架组件可枢转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两个后轮和后轮距调节装置,所述后轮距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的后侧底部,所述后轮距调节装置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所述后轮。
优选地,所述电动康复轮椅还包括升降支撑组件,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和后轮升降驱动部,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上,所述支撑脚安装在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升降支撑组件还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通过所述固定基座安装到所述底架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呈U形。
优选地,所述行走轮组件还包括两个前轮和前轮距调节装置,所述前轮距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的前侧底部,所述前轮距调节装置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所述前轮。
优选地,所述靠背上安装有辅助固定绷带。
优选地,所述靠背的左右两侧的上部各安装有一个所述辅助固定绷带。
优选地,所述辅助固定绷带为肩带或腰带。
优选地,所述坐垫上形成有滑槽,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扶手,所述靠背与所述扶手固定连接,所述扶手的下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使靠背在升起的过程中,同时向前移动,从而使用户由坐姿变成站姿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前后移动,即可靠在靠背上,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也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在未升起座椅组件时的立体图一;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在未升起座椅组件时的立体图二;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在升起座椅组件时的立体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的侧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升降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升降支撑组件的分解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三;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四。
图中附图标记:1、座椅升降驱动部;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靠背;5、坐垫;6、后轮;7、后轮距调节装置;8、支撑脚;9、后轮升降驱动部;10、固定基座;11、前轮;12、前轮距调节装置;13、辅助固定绷带;14、滑槽;15、扶手;16、底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康复轮椅,包括:底架组件16、座椅升降驱动部1(例如电动推杆等)、可折叠的座椅组件、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所述底架组件16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行走轮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及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架组件16的上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座椅组件的靠背4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底架组件16、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及所述座椅组件之间形成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1的一端与所述底架组件16连接,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座椅组件的坐垫5与所述底架组件16可枢转地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升起座椅组件时,座椅升降驱动部1伸长,从而使上述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发生运动,利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的活动原理以驱动靠背4在向上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姿态平稳不变并向前运动一段预定距离。在靠背4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其与坐垫5可枢转地连接,因此通过其结构的活动原理使坐垫5相应地变为竖直或接近竖直的状态,从而避免了坐垫对用户下身的干涉。于是,坐在坐垫上的用户便可在几乎与原坐姿前后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十分符合人体工程学完成由坐姿变站资或站姿变坐姿的过程,另外也很好能够借助辅助固定助绷带来协助用户轻松站立及辅助行走康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行四边形结构活动使靠背在升起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姿态平稳不变,同时向前移动,从而使用户由坐姿变成站姿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前后移动,上身背部即可靠在靠背上,很好利用设置在靠背上的辅助固定辅助绷带来协助用户站立及辅助行走康复,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也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
优选地,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两个后轮6和后轮距调节装置7(例如电动推杆等),所述后轮距调节装置7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16的后侧底部,所述后轮距调节装置7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所述后轮6。这样,在站姿使用时,可以通过后轮距调节装置7将两个后轮6之间的距离变宽,从而增加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理,优选地,所述行走轮组件还包括两个前轮11和前轮距调节装置12(例如电动推杆等),所述前轮距调节装置12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16的前侧底部,所述前轮距调节装置12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所述前轮11,由于前轮采取的是万向轮,利用万向轮能随力向改变方向的特点,所以使用时可轻易加宽前轮之间的间距,从而增加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加宽后轮间距的过程中,由于后轮不是万向轮不能随力向改变方向,因此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较大,不但会磨损后轮和地面,而且还会带来噪音。为此优选地,所述电动康复轮椅还包括升降支撑组件,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8和后轮升降驱动部9(例如电动推杆等),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9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16上,所述支撑脚8安装在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9的下端。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要加宽后轮间距,则先通过后轮升降驱动部9将整个轮椅的后部支撑起来,再加宽后轮间距,在此过程中,后轮离开地面不会与地面接触,从而避免上述问题。待后轮间距加宽完毕后,再收缩后轮升降驱动部9,使后轮接触地面,以正常使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撑组件还包括固定基座10,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9通过所述固定基座10安装到所述底架组件16上。优选地,所述支撑脚8呈U形。
优选地,所述靠背4上安装有辅助固定绷带13。优选地,所述辅助固定绷带13为肩带或腰带。例如,在做肩带使用时,优选地,所述靠背4的左右两侧的上部各安装有一个所述辅助固定绷带13。通过辅助固定绷带13可以将用户辅助性地固定于靠背上,从而在升起的过程中,为用户提供辅助性的外力,协助用户更加方便而省力地站起。
优选地,所述坐垫5上形成有滑槽14,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扶手15,所述靠背4与所述扶手15固定连接,所述扶手15的下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14中。通过滑槽14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可以使靠背上升的范围更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组件(16)、座椅升降驱动部(1)、可折叠的座椅组件、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所述底架组件(16)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行走轮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及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架组件(16)的上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座椅组件的靠背(4)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底架组件(16)、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及所述座椅组件之间形成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1)的一端与所述底架组件(16)连接,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座椅组件的坐垫(5)与所述底架组件(16)可枢转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两个后轮(6)和后轮距调节装置(7),所述后轮距调节装置(7)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16)的后侧底部,所述后轮距调节装置(7)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所述后轮(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康复轮椅还包括升降支撑组件,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8)和后轮升降驱动部(9),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9)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16)上,所述支撑脚(8)安装在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9)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组件还包括固定基座(10),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9)通过所述固定基座(10)安装到所述底架组件(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8)呈U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件还包括两个前轮(11)和前轮距调节装置(12),所述前轮距调节装置(12)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16)的前侧底部,所述前轮距调节装置(12)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所述前轮(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4)上安装有辅助固定绷带(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4)的左右两侧的上部各安装有一个所述辅助固定绷带(1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绷带(13)为肩带或腰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5)上形成有滑槽(14),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扶手(15),所述靠背(4)与所述扶手(15)固定连接,所述扶手(15)的下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14)中。
CN201920483240.XU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Active CN209996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3240.XU CN209996630U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3240.XU CN209996630U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6630U true CN209996630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3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3240.XU Active CN209996630U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66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1358A (zh) * 2020-04-14 2020-08-04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一种可升降轮椅
CN113648141A (zh) * 2021-08-18 2021-11-16 燕山大学 一种多功能助起立轮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1358A (zh) * 2020-04-14 2020-08-04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一种可升降轮椅
CN113648141A (zh) * 2021-08-18 2021-11-16 燕山大学 一种多功能助起立轮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82258U (zh) 一种搭载柔性外骨骼服的多模式智能轮椅抬升机构
CN100415194C (zh) 椅子及轮椅
JP2007181639A (ja) 起立補助椅子
CN209996630U (zh)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CN113101152B (zh)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CN105125356B (zh) 助起轮椅
CN112089542B (zh) 智能化多功能轮椅床
CN213346394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轮椅
EP0526088B1 (en) Wheelchairs
CN212699374U (zh) 下肢步态康复训练电动康复轮椅
CN201719508U (zh) 带婴儿座椅的康复行走车
CN207940989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轮椅
CN215606974U (zh)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CN113384407B (zh) 一种具有辅助升降与站立功能的轮椅
KR20170061926A (ko) 장애물을 용이하게 오르내릴 수 있는 삼단 상하운동 바퀴를 구비한 전동휠체어
CN2155854Y (zh) 可调多功能助行架
CN101288616B (zh) 具有离地距离可变化的脚踏板的垂直式座椅
CN209864352U (zh) 一种护理助推车
CN208405915U (zh) 一种康复护理用站立装置
CN208017676U (zh) 一种用于前后转运病人的轮椅
CN207949397U (zh) 一种升降座椅
CN216168358U (zh) 一种站躺多功能电动轮椅
CN111345951A (zh) 智能护理床
CN111870442B (zh) 一种用于转移失能人群的可折叠轮椅
CN210644371U (zh) 一种康复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30

Address after: 1116, unit 4, building 1, Dongfang Peninsula, No.1 Bulong Road, Dongfang Peninsula community, Buji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qidela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Longgang District Pinghu street Pinghu community Ping An Avenue 197, No. 3 factory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KE INNOVATIO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