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5951A - 智能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智能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5951A
CN111345951A CN202010056266.3A CN202010056266A CN111345951A CN 111345951 A CN111345951 A CN 111345951A CN 202010056266 A CN202010056266 A CN 202010056266A CN 111345951 A CN111345951 A CN 111345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hinged
extensible member
frame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62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国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0562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59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5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5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5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adjustable sections, e.g. for Gatch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006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convertible to stretchers or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04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motor-driven
    • A61G5/041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motor-driven having a specific drive-type
    • A61G5/043Mid wheel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 A61G5/12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for 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4Standing-up or sitting-down 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07Side-rai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行走轮、与所述支撑架前部铰接并可抵持于支撑架后部的中间支承架、与所述支撑架铰接的腿部支承架以及与所述中间支承架铰接的背部支承架。所述支撑架与中间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件,所述支撑架与腿部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件,所述中间支承架与背部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第三伸缩件。该智能护理床可根据用户或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同时或独立控制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和第三伸缩件,以调整中间支承架、腿部支承架及背部支承架的转动角度,给用户提供坐、立或躺的身体姿态角度,有助于用户康复训练。

Description

智能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坐、可立和可躺功能的智能护理床。
背景技术
护理床作为病患者或残疾者的护理设备,其包括床架和安装在床架上的床面板。床面板包括用以抬升用户背部的背部垫板。通过手动调节背部垫板的转动角度,能够使用户获得较好的卧躺姿态。若用户长期卧躺在该护理床上,而不加以相应的康复训练,进而不利于用户的身体康复。
现有护理床功能单一,用户只能卧躺在护理床上,不方便于用户坐立、屈腿和站立,难以达到较理想的康复效果。因此研发一种具有可坐、可立和可躺功能的智能护理床,在医疗康复器械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坐、可立和可躺功能的智能护理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行走轮、与所述支撑架前部铰接并可抵持于支撑架后部的中间支承架、与所述支撑架铰接的腿部支承架以及与所述中间支承架铰接的背部支承架。所述支撑架与中间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件,所述支撑架与腿部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件,所述中间支承架与背部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第三伸缩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智能护理床通过第一伸缩件,能够使得中间支承架相对支撑架在平向角度与竖向角度之间转动;通过第二伸缩件,能够使得腿部支承架相对支撑架在腿部弯曲角度与腿部伸直角度之间转动;通过第三伸缩件,能够使得背部支承架相对中间支承架在背部直立角度与背部平躺角度之间转动。用户或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各个伸缩件的伸缩状态并相互协调配合,给用户提供坐、立或躺的身体姿态角度,有助于用户康复训练。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底架和安装在第一底架上的第二底架,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架上,所述中间支承架、腿部支承架和背部支承架安装在所述第二底架上;所述第一伸缩件安装在第二底架与中间支承架之间,所述第二伸缩件安装在第二底架与腿部支承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架的前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展件,所述中间支承架的前端部与第一延展件铰接;所述第二底架的后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展件,所述中间支承架的后端部可抵持在第二延展件上。
优选的,所述中间支承架的后端部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延展件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销轴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架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延展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一端与第三延展件铰接,第一伸缩件的另一端与中间支承架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之间连接有上下方向伸缩的第四伸缩件,所述第四伸缩件的一端与第一底架固定连接,第四伸缩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伸缩件包括电动推杆、套设在电动推杆外围的伸缩壳体、安装在电动推杆一端的基座板、安装在电动推杆另一端的顶持板,所述伸缩壳体包括与基座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与顶持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基座板与第一底架固定连接,所述顶持板与第二底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腿部支承架包括与第二底架铰接的腿部托架、自腿部托架底端弯折延伸的脚踏支架,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一端与第二底架铰接,第二伸缩件的另一端与腿部托架铰接。
优选的,所述脚踏支架设有可抵持于地面的辅助轮。
优选的,所述背部支承架铰接于中间支承架的后端部,所述第三伸缩件的一端与中间支承架铰接,第三伸缩件的另一端与背部支承架铰接;所述中间支承架与背部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用于配合所述第三伸缩件支撑背部支承架相对中间支承架转动状态的气弹簧。
优选的,所述行走轮包括安装在第一底架中部的两个动力轮,安装在第一底架前部的两个前万向轮、安装在第一底架后部的两个后万向轮。
优选的,该智能护理床包括控制器及与控制器连接的手控操控器,所述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第三伸缩件和第四伸缩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手控操控器设有用以分别控制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第三伸缩件和第四伸缩件的单控制按钮。
优选的,该智能护理床包括控制器及与控制器连接的手控操控器,所述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第三伸缩件和第四伸缩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手控操控器设有用以同时控制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第三伸缩件和第四伸缩件的总控按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护理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站立姿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行走轮与第一底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坐立姿态的示意图,该附图中隐藏了左侧的前万向轮、动力轮和后万向轮;
图6为本发明中电器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中间支承架与第二底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腿部支承架与第二底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中间支承架与背部支承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中间支承架、腿部支承架、背部支承架及第二底架的组装示意图;
图11为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坐立姿态的示意图;
图12为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平躺姿态的示意图;
图13为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站立姿态的示意图;
图14为图3中支撑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站立姿态的示意图,第四伸缩件处于伸展状态;
图16为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平躺姿态的示意图,第四伸缩件处于伸展状态;
图17为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站立姿态的示意图,第四伸缩件处于伸展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简化文字描述以区别于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次序间的先后关系。
本实施例中,有关方向的 “前”是指腿部支承架4相对中间支承架3的方向, “后”是指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的方向。
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支撑架1、安装在支撑架1上的行走轮、与支撑架前部铰接并可抵持于支撑架后部的中间支承架3、与支撑架1铰接的腿部支承架4、与中间支承架3铰接的背部支承架5、安装在支撑架1上的用以安装控制器81和电池82的电器盒8。中间支承架3位于腿部支承架4和背部支承架5之间,并能够支承用户身体的臀部部位。支撑架1、中间支承架3、腿部支承架4和背部支承架5均采用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作而成。中间支承架3、腿部支承架4和背部支承架5铺设有软垫,以给用户提供较好的舒适性。
参阅图1、图3及图4,支撑架1包括第一底架6和安装在第一底架6上的第二底架7。行走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架6上,行走轮包括安装在第一底架中部的两个动力轮20,安装在第一底架前部的两个前万向轮21、安装在第一底架后部的两个后万向轮22。两个动力轮20受控于控制器81。前万向轮21和后万向轮22均从动于动力轮20转动,实现智能护理床的移动功能。智能护理床通过两个动力轮20的差速转动实现转向。两个前万向轮21、两个后万向轮22和两个动力轮20处于同一移动面,前万向轮21和后万向轮22能够配合动力轮20保持智能护理床的前后平衡状态,防止智能护理床向前或向后倾翻。另外;两个动力轮20位于支撑架1的中部,能够减小智能护理床的转向半径,可实现原地转向,方便于用户在狭窄空间内调整智能护理床的移动方向。
参阅图3及图5,电器盒8位于第一底架6的上方,并与第一底架6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器盒8亦可以位于第一底架6的下方。中间支承架3、腿部支承架4和背部支承架5安装在第二底架7上。中间支承架3与第二底架7的前部铰接并可抵持于第二底架7的后部。腿部支承架4与第二底架7的前部铰接。背部支承架5与中间支承架3的后部铰接。
参阅图4,第一底架6包括左承载横杆61和右承载横杆62、安装在左承载横杆61和右承载横杆62之间的第一纵向梁63、第二纵向梁64、第三纵向梁65和第四纵向梁66。第一纵向梁63位于第一底架6的前部,第二纵向梁64和第三纵向梁65位于第一底架6的中部,第四纵向梁66位于第一底架6的后部。两个前万向轮21分别安装在左承载横杆61和右承载横杆62的前部;两个动力轮20分别安装在左承载横杆61和右承载横杆62的中部;两个后万向轮22分别安装在左承载横杆61和右承载横杆62的后部。左承载横杆61和右承载横杆62的前部和后部圴设有用以安装万向轮的连接臂67。两个前万向轮21和两个后万向轮22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在第一底架6的对应部位。左承载横杆61和右承载横杆62的中部圴设有用以安装动力轮20的固定座68。两个固定座68上均设有用以驱动动力轮20转动的减速电机69。每一动力轮20安装在对应侧的减速电机69的输出轴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动力轮20亦可以采用为轮毂电机车轮。
参阅图3及图5,第二底架7的前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展件71。第一延展件7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延展件71分别位于第二底架7的左侧和右侧,且处于同一纵向方向。每一第一延展件71固定连接有铰接销套70。中间支承架3的前端部通过销轴与两个铰接销套70铰接。该处的铰接点定义为床架第一铰接点31,中间支承架3可围绕床架第一铰接点31相对第二底架7转动。每一第一延展件71包括立杆711和用以支撑立杆711的加固杆712。立杆711和加固杆712共同固定铰接销套70,加固杆712能够进一步增加立杆711的结构强度,以提高第一延展件71的结构稳定性。加固杆712可根据设计需求支撑在立杆711的前侧和/或后侧。两个第一延展件71之间通过一加固纵向梁72固定连接,使得两个第一延展件71构成为一个相固定的整体结构的铰接支架。腿部支承架4通过销轴安装在两个第一延展件71上,并位于中间支承架3的前侧。
第二底架7的后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展件73。中间支承架3的前端部与第一延展件71铰接,中间支承架3的后端部可抵持在第二延展件73上。第二延展件73包括两个竖向杆731和一个纵向杆732。纵向杆7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向杆731固定连接。两个竖向杆731的顶端均设有一个用以支撑中间支承架3的座托733。该座托733采用橡塑材质,可以避免中间支承架3与两个竖向杆731的接触部分的涂色层产生划痕。座托733的高度与床架第一铰接点31的高度基本齐平,当中间支承架3的后部支承于第二延展件73的两个竖向杆731时,使得中间支承架3处于基本水平状态,以方便于用户坐立或平躺于中间支承架3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座托733亦可替换为弹性缓冲件。
第二底架7与中间支承架3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件30。第一伸缩件30的一端与第二底架7铰接,第一伸缩件30的另一端与中间支承架3铰接。第一伸缩件30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81连接,并受控于控制器81。第一伸缩件30呈伸展状态时,推动中间支承架3围绕床架第一铰接点31相对第二底架7转动,中间支承架3的后部远离于第二延展件73,使得中间支承架3处于竖向角度;第一伸缩件30呈收缩状态时,拉动中间支承架3围绕床架第一铰接点31相对第二底架7反向转动,中间支承架3的后部抵持在第二延展件73的两个竖向杆731上,使得中间支承架3处于平向角度。第一伸缩件30能够使得中间支承架3相对第二底架7在平向角度与竖向角度之间转动。中间支承架3相对第二底架7处于平向角度时,能够方便于用户坐立或平躺于中间支承架3上;中间支承架3相对支撑架1处于竖向角度时,方便于用户处于站立姿态并可倚靠在中间支承架3上。第一伸缩件30采用为电动推杆。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技术方案中,任何能够推动中间支承架3围绕床架第一铰接点31相对第二底架7转动的伸缩结构或伸缩装置都属于电动推杆的等同替换。
中间支承架3的后端部铰接有第一连杆32,第一连杆32朝向中间支承架3的下方。第一延展件71铰接有第二连杆163,第二连杆163朝向第一延展件71的后方。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163通过销轴铰接。中间支承架3、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163和第一延展件71构成平面四连杆机构。其中:第一延展件71构成平面四连杆机构的机架,中间支承架3和第二连杆163相应构成连架杆,第一连杆32相应构成连杆。中间支承架3通过第一伸缩件30推动进而围绕床架第一铰接点31转动,并相对支撑架1处于竖向角度时,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163之间的夹角变大(如图2所示),以辅助第一伸缩件30共同顶持中间支承架3,提高中间支承架3在竖向角度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相应增加用户在站立姿态时的安全性。该平面四连杆机构为两组,两组平面四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智能护理床的左侧和右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组平面四连杆机构的两个第二连杆163之间可连接有连杆机构纵向杆。连杆机构纵向杆不仅可以提高两组平面四连杆机构之间的结构稳定性,还能够使得两组平面四连杆机构保持同步联动。
第二底架7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延展件74。第三延展件74具有纵向支撑梁741、分别弯折于纵向支撑梁741两端的两个弯折杆742、两端分别连接纵向支撑梁741与加固纵向梁72的斜向支撑杆743。两个弯折杆742均与第二底架7的主体部固定连接。第一伸缩件30的一端与纵向支撑梁741铰接,第一伸缩件30的另一端与中间支承架3的中部铰接。两个弯折杆742的竖向长度主要取决于第一伸缩件30的规格,以提供适当行程的第一伸缩件30。斜向支撑杆743能够提高纵向支撑梁741的结构牢固性,以组装第一伸缩件30。第一伸缩件30的数量根据设计需求,可设置为一个或两个。
参阅图4至图6,第三纵向梁65和第四纵向梁66共同固定连接有电器盒8。电器盒8位于第一底架6的上方。控制器81和电池82均安装在电器盒8上。电器盒8的前部设有安装控制器81的第一安装槽,电器盒8的后部设有安装电池82的第二安装槽,控制器81与电池82间隔设置。电器盒8的前部侧壁开设有用以避让控制器81线路连接端的避让缺口83。同时,制作该避让缺口83时待剪断的部分侧壁向内弯折,构成限制电池82位移的限位折片84。电器盒8的外壁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三纵向梁65和第四纵向梁66固定连接的连接板85,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参阅图5及图7,本实施例中,中间支承架3包括左中间横向杆331和右中间横向杆332、安装在左中间横向杆331和右中间横向杆332之间且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一中间纵向杆341、第二中间纵向杆342、第三中间纵向杆343和第四中间纵向杆344。第一中间纵向杆341位于中间支承架3的前端,第二中间纵向杆342和第三中间纵向杆343位于中间支承架3的中部,第四中间纵向杆344位于中间支承架3的后端。左中间横向杆331和右中间横向杆332之间还设有横向方向设置的第一中间横向杆333和第二中间横向杆334。上述各个横向杆和各个纵向杆组成纵横交织的网状支承架,以进一步提高中间支承架3的结构强度,并能够提高床垫的平整度。第一延展件71与中间支承架3铰接的床架第一铰接点31靠近于第一中间纵向杆341的纵向位置。第一伸缩件30的另一端与中间支承架3的第二中间纵向杆342铰接。第一伸缩件30两端的两个铰接点与床架第一铰接点31呈三角形分布。背部支承架5通过销轴安装在中间支承架3的后部。第一伸缩件30推动中间支承架3围绕床架第一铰接点31转动时,同时能够带动背部支承架5围绕床架第一铰接点31转动。
参阅图5及图8,腿部支承架4通过销轴与第二底架7的第一延展件71铰接,该处的铰接点定义为床架第二铰接点41。第二底架7与腿部支承架4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件40。第二伸缩件40的一端与第二底架7的加固纵向梁72铰接,第二伸缩件40的另一端与腿部支承架4铰接。第二伸缩件40两端的两个铰接点与床架第二铰接点41呈三角形分布。第二伸缩件40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81连接,并受控于控制器81。第二伸缩件40呈伸展状态时,推动腿部支承架4围绕床架第二铰接点41相对第二底架7转动,腿部支承架4的前部远离于地面,使得用户的腿部呈伸直状态;第二伸缩件40呈收缩状态时,拉动腿部支承架4围绕床架第二铰接点41相对第二底架7反向转动,腿部支承架4的前部趋近于地面,使得用户的腿部呈弯曲状态。第二伸缩件40能够使得腿部支承架4相对第二底架7在腿部弯曲角度与腿部伸直角度之间转动。腿部支承架4相对第二底架7处于腿部弯曲角度时,能够方便于用户腿部弯曲;腿部支承架4相对第二底架7处于腿部伸直角度时,能够方便于用户腿部伸直。第二伸缩件40亦采用为电动推杆。
腿部支承架4包括与第二底架7的第一延展件71铰接的腿部托架42、自腿部托架42底端弯折延伸的脚踏支架43。第二伸缩件40的一端与第二底架7的加固纵向梁72铰接,第二伸缩件40的另一端与腿部托架42的底部铰接。第一延展件71的立杆711设有向前延伸的铰接耳座713,腿部托架42与铰接耳座713铰接,促使床架第二铰接点41的位置位于立杆711的前方。腿部托架42上靠近于铰接耳座713的部位向后方弯折构成腿部托架42的弯折部44。腿部托架42通过第二伸缩件40推动进而围绕床架第二铰接点41转动,并相对第二底架7处于腿部伸直角度时,向后方弯折的弯折部44在腿部支承架4处于腿部伸直角度的状态下,能够促使腿部托架42上远离于铰接耳座713的部位与中间支承架3保持基本齐平的角度状态,有助于用户的腿部保持伸直状态。
腿部支承架4相对第二底架7处于腿部弯曲角度时,用户可坐立或平躺于中间支承架3上,双脚支撑于脚踏支架43上。腿部支承架4相对第二底架7处于腿部弯曲角度,且中间支承架3相对第二底架7处于竖向角度时,用户处于站立姿态,双脚站立在脚踏支架43上,其身体部位可倚靠在中间支承架3上。用户的重力主要作用于脚踏支架43上,其部分重力可作用于中间支承架3上。
脚踏支架43的底部设有可抵持于地面的辅助轮45。辅助轮45的数量为两个。用户站立在脚踏支架43上时,其重力主要作用于脚踏支架43,两个辅助轮45能够辅助脚踏支架43共同承受用户的重力,避免腿部支承架4产生结构性损伤;两个辅助轮45能够从动于动力轮20,有利于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站立姿态下的移动。两个辅助轮45亦可以安装在腿部托架42上。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辅助轮45中的其中一个辅助轮45亦可以理解为另一辅助轮45的备用件,当其中任意一个辅助轮45损坏时,另一辅助轮45仍可以独立工作。
参阅图5、图7及图9,本实施例中,背部支承架5包括左背部横杆52和右背部横杆53、安装在左背部横杆52和右背部横杆53之间的第一背部纵向杆54、第二背部纵向杆55、第三背部纵向杆56和第四背部纵向杆57。第一背部纵向杆54位于背部支承架5的顶端,第二背部纵向杆55位于背部支承架5的中上部,第四背部纵向杆57位于背部支承架5的底部并趋近于中间支承架3。背部支承架5的底部跨骑于中间支承架3的两侧。左背部横杆52位于左中间横向杆331的外侧,右背部横杆53位于右中间横向杆332的外侧。左背部横杆52的底端部设有与左中间横向杆331铰接的左铰接座581,左中间横向杆331上套设有与左铰接座581配合的左套接座351,左铰接座581与左套接座351通过销轴铰接。右背部横杆53的底端部设有与右中间横向杆332铰接的右铰接座582,右中间横向杆332上套设有与右铰接座582配合的右套接座352,右铰接座582与右套接座352通过销轴铰接。背部支承架5与中间支承架3铰接的两个铰接点位于同一纵向方向上,定义为床架第三铰接点51。床架第三铰接点51位于中间支承架3的后端部,并靠近于第四中间纵向杆344的位置处。左套接座351和右套接座352能够加强中间支承架3位于床架第三铰接点51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平面四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32与中间支承架3的铰接位置亦位于床架第三铰接点51,以节省生产工序。
中间支承架3与背部支承架5之间连接有第三伸缩件50。第三伸缩件50的一端与中间支承架3的第四中间纵向杆344铰接,第三伸缩件50的另一端与背部支承架5的第二背部纵向杆55铰接。第三伸缩件50两端的两个铰接点与床架第三铰接点51呈三角形分布。第三伸缩件50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81连接,并受控于控制器81。第三伸缩件50呈伸展状态时,推动背部支承架5围绕床架第三铰接点51相对中间支承架3转动,背部支承架5的顶部远离于地面,使得用户的背部呈直立状态;第三伸缩件50呈收缩状态时,拉动背部支承架5围绕床架第三铰接点51相对中间支承架3反向转动,背部支承架5的顶部趋近于地面,使得用户的背部呈平躺状态。第三伸缩件50能够使得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在背部直立角度与背部平躺角度之间转动。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处于背部直立角度时,能够方便于用户背部直立;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处于背部平躺角度时,能够方便于用户背部平躺。
第三伸缩件50的数量为一个,并呈上下方向设置。第三伸缩件50亦采用为电动推杆。第三伸缩件50的一端铰接于第四中间纵向杆344的中间点,第三伸缩件50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背部纵向杆55的中间点。第四中间纵向杆344和第二背部纵向杆55均设有用以安装第三伸缩件50的铰接基座。当然在其他在实施方式中,第三伸缩件50的数量亦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三伸缩件分别位于中间支承架3的左侧和右侧。第三伸缩件50的数量主要取决于设计需求和/或规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因左背部横杆52和右背部横杆53分别设有向中间支承架3方向延伸的左铰接座581和右铰接座582,床架第三铰接点51位于两个铰接座上,促使左背部横杆52和右背部横杆53所在的平面与床架第三铰接点5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当第三伸缩件50呈收缩状态,用户的背部呈平躺状态时,左背部横杆52和右背部横杆53所在的平面相对中间支承架3所在的平面呈突出状态。为使得用户平躺于该智能护理床时,其身体保持整体齐平高度,将第二背部纵向杆55、第三背部纵向杆56和第四背部纵向杆57均向背部支承架5的背部方向弯折,使得背部支承架5具有一个凹设的背部支承区域,待用户平躺于该智能护理床时,凹设的背部支承区域与中间支承架3及腿部支承架4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有利于提高用户平躺时的舒适度。
中间支承架3与背部支承架5之间连接有用于配合第三伸缩件50支撑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转动状态的气弹簧59。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处于背部直立角度或背部平躺角度,及其转动过程中,气弹簧59均同步于第三伸缩件50伸展或收缩,气弹簧59能够辅助第三伸缩件50保持背部支承架5的转动状态,以提高智能护理床的结构稳定性。
气弹簧59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气弹簧59的缸套端与中间支承架3铰接,活塞杆端与背部支承架5铰接,以保持气弹簧59良好的缓冲性能。两个气弹簧59分别位于第三伸缩件50的左侧和右侧,以进一步提高智能护理床的结构稳定性。第四中间纵向杆344的左端突出于左中间横向杆331形成左突出部361。该左突出部361对应于左背部横杆52。左侧的气弹簧59的缸套端与左突出部361铰接,活塞杆端与左背部横杆52铰接。第四中间纵向杆344的右端突出于右中间横向杆332形成右突出部362。该右突出部362对应于右背部横杆53。右侧的气弹簧59的缸套端与右突出部362铰接,活塞杆端与右背部横杆53铰接。第四中间纵向杆344的左突出部361和右突出部362有利于两个气弹簧59的安装角度保持竖直角度,提供较好的伸缩缓冲性能,并提高气弹簧59的使用寿命。
背部支承架5设有扶手(图中未示出),以支撑用户的手臂部。扶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扶手分别安装在左背部横杆52和右背部横杆53上。两个扶手中的一个扶手上安装有手控操控器。手控操控器与控制器81有线或无线连接,并将用户的操控信号传递至控制器81,方便于用户用手控制智能护理床运行。该手控操控器既可安装在扶手上,亦可以被用户抓握于手中。手控操控器设有用以分别控制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和第三伸缩件的单控制按钮,以及同时控制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和第三伸缩件的总控按钮。当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坐立姿态时,该扶手可理解为轮椅用的护手;当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平躺姿态时,该扶手可理解为安装在护理床两侧的挡板,以防止用户从智能护理床上摔落至地面。背部支承架5和中间支承架3上均设有束紧带,用户使用该智能护理床时,通过束紧带的束缚,能够将用户牢牢的捆绑在智能护理床上,以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该智能护理床还可以作为基于UWB定位技术的智能跟随移动设备,包括安装在智能护理床本体上的UWB基站和安装在目标跟踪对象上的UWB信号标签。UWB基站与UWB信号标签无线信号连接,以获取UWB信号标签相对UWB基站的定位跟踪信息,智能护理床根据定位跟踪信息带动UWB基站同步转向。UWB基站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通信天线。两个通信天线位于UWB基站的前侧并对应于UWB信号标签的方向。两个通信天线定向检测UWB信号标签相对UWB基站的方位,并通过智能护理床的转向使得UWB信号标签能够保持在两个通信天线的可信精度检测范围内。UWB基站有线连接于控制器81,控制器81根据获取的UWB信号标签相对UWB基站的定位跟踪信息,分别控制两个动力轮20转动,以实现智能护理床相对目标跟踪对象的移动和转向,实现自动跟随功能。
参阅图10至图13,本实施例中,用户使用该智能护理床时通过手控操控器分别独立控制第一伸缩件30、第二伸缩件40及第三伸缩件50,调整中间支承架3、腿部支承架4及背部支承架5的转动角度,以给用户提供坐、立或躺的身体姿态。其中:中间支承架3相对支撑架1处于平向角度,腿部支承架4相对支撑架1处于腿部弯曲角度,且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处于背部直立角度,此时用户处于坐立姿态(如图11所示),智能护理床此时可作为轮椅使用;中间支承架3相对支撑架1处于平向角度,腿部支承架4相对支撑架1处于腿部伸直角度,且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处于背部平躺角度,此时用户处于平躺姿态(如图12所示),智能护理床此时可作为床铺或担架使用;中间支承架3相对支撑架1处于竖向角度,腿部支承架4相对支撑架1处于腿部弯曲角度,且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处于背部平躺角度,此时用户处于站立姿态(如图13所示),智能护理床此时给用户提供站立姿态。用户或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各个伸缩件的伸缩状态并相互协调配合,给用户提供坐、立或躺的身体姿态角度,有助于用户康复训练,恢复肌体功能。
本实施例中智能护理床由用户平躺姿态转换为用户坐立姿态或用户站立姿态的过程如下:
步骤1:腿部支承架4通过第二伸缩件40拉动进而围绕床架第二铰接点41反向转动,使得腿部支承架4相对支撑架1处于腿部弯曲角度;
步骤2:背部支承架5通过第三伸缩件50推动进而围绕床架第三铰接点51转动,使得背部支承架5相对中间支承架3处于背部直立角度,此时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坐立姿态;或者:中间支承架3通过第一伸缩件30推动进而围绕床架第一铰接点31转动,背部支承架5同步跟随中间支承架3围绕床架第一铰接点31转动,使得中间支承架3相对支撑架1处于竖向角度,此时智能护理床处于用户站立姿态。
上述步骤1和步骤2可同时操作;当然亦可以先操作步骤2,再操作步骤1。
反之:上述转换过程反向操作时,亦可实现智能护理床由用户坐立姿态或用户站立姿态转换为用户平躺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手控操控器通过总控按钮将用户的操控信号传输至控制器81,并通过控制器81同时控制第一伸缩件30、第二伸缩件40及第三伸缩件50时,能够同时转动中间支承架3、腿部支承架4及背部支承架5,以节省智能护理床在用户平躺姿态、用户坐立姿态及用户站立姿态之间转换的时间。总控按钮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总控按钮分别对应于用户坐立姿态、用户平躺姿态和用户站立姿态。用户摁压其中任意一个总控按钮,均可同时控制第一伸缩件30、第二伸缩件40和第三伸缩件50,实现智能护理床在坐立、平躺及站立姿态之间的快速转换。
再次参阅图3、图4及图14,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架6和第二底架7之间连接有上下方向伸缩的第四伸缩件9。第四伸缩件9的一端与第一底架6固定连接,第四伸缩件9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架7固定连接。第四伸缩件9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81连接,并受控于控制器81。第四伸缩件9呈伸展状态时,推动第二底架7向上移动,同时带动中间支承架3、腿部支承架4和背部支承架5一起向上移动(如图15、图16及图17所示),以抬升用户的高度,方便于用户拿取放置在高处的物品;或者,抬升至与餐桌、办公桌配合的高度,方便于用户用餐或办公;或者,抬升至与床铺基本齐平的高度,方便于用户在智能护理床与床铺之间移动。第四伸缩件9呈收缩状态时,恢复第一底架6和第二底架7之间的相对距离(如图3所示)。手控操控器亦设有用以独立控制第四伸缩件的单控制按钮。用户在使用该智能护理床时,无论用户当前处于坐立、平躺、站立姿态及其姿态的转换过程中,均可以独立控制第四伸缩件9以抬升或下降用户高度,发挥智能护理床的最佳性能,并满足用户所需要的身体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控制按钮能够实现中间支承架3、腿部支承架4及背部支承架5中任一支承架的转动角度和升降高度,或结合上述三个支承架的转动角度,满足用户所需要的任意身体姿态。手控操控器的三个总控按钮在同时控制第一伸缩件30、第二伸缩件40和第三伸缩件50时,亦可以同时控制第四伸缩件9,实现智能护理床在坐立、平躺及站立姿态之间的快速转换,以及高度的升降。
第一底架6设有向下延伸的第四延展件60。第四延展件60与第二纵向梁64和第三纵向梁65固定连接。第四延展件60具有安装第四伸缩件9的固定板601。固定板601位于第四延展件60的底端。第二底架7设有向上延伸的加强固定架75,加强固定架75与第二延展件73固定连接。加强固定架75设有安装第四伸缩件9的装配板76,加强固定架75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底架7的结构牢固性。装配板76与固定板60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安装行程合适的第四伸缩件9。第四伸缩件9的一端与第四延展件60的固定板601固定连接,第四伸缩件9的另一端与加强固定架75的装配板76固定连接。
参阅图14,第四伸缩件9为设有电动推杆91的伸缩装置。第四伸缩件9包括电动推杆91、套设在电动推杆外围的伸缩壳体、安装在电动推杆91一端的基座板92、安装在电动推杆91另一端的顶持板93。电动推杆91的推杆部位于伸缩壳体的内部,电动推杆91的电机部外露于伸缩壳体。伸缩壳体包括与基座板92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94和与顶持板93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95。第二壳体95可跟随电动推杆91的活塞杆端上下移动,并相对第一壳体94滑动。基座板92与第四延展件60的固定板601固定连接。顶持板93与加强固定架75的装配板76固定连接。
用以安装动力轮20的固定座68与第一底架6的第四延展件60固定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减速电机69的安装牢固性。两个固定座68分别位于第四延展件60的左侧和右侧。两个减速电机69均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对应侧的固定座68上。第四延展件60位于第一底架6的中部。两个动力轮20位于支撑架1的中部,能够进一步减小智能护理床的转向半径,可实现原地转向,方便于用户在狭窄空间内调整智能护理床的移动方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3)

1.一种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行走轮、与所述支撑架前部铰接并可抵持于支撑架后部的中间支承架、与所述支撑架铰接的腿部支承架以及与所述中间支承架铰接的背部支承架;
所述支撑架与中间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件,所述支撑架与腿部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件,所述中间支承架与背部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第三伸缩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底架和安装在第一底架上的第二底架,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架上,所述中间支承架、腿部支承架和背部支承架安装在所述第二底架上;所述第一伸缩件安装在第二底架与中间支承架之间,所述第二伸缩件安装在第二底架与腿部支承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架的前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展件,所述中间支承架的前端部与第一延展件铰接;所述第二底架的后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展件,所述中间支承架的后端部可抵持在第二延展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架的后端部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延展件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销轴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架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延展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一端与第三延展件铰接,第一伸缩件的另一端与中间支承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之间连接有上下方向伸缩的第四伸缩件,所述第四伸缩件的一端与第一底架固定连接,第四伸缩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伸缩件包括电动推杆、套设在电动推杆外围的伸缩壳体、安装在电动推杆一端的基座板、安装在电动推杆另一端的顶持板,所述伸缩壳体包括与基座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与顶持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基座板与第一底架固定连接,所述顶持板与第二底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承架包括与第二底架铰接的腿部托架、自腿部托架底端弯折延伸的脚踏支架,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一端与第二底架铰接,第二伸缩件的另一端与腿部托架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支架设有可抵持于地面的辅助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承架铰接于中间支承架的后端部,所述第三伸缩件的一端与中间支承架铰接,第三伸缩件的另一端与背部支承架铰接;
所述中间支承架与背部支承架之间连接有用于配合所述第三伸缩件支撑背部支承架相对中间支承架转动状态的气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包括安装在第一底架中部的两个动力轮,安装在第一底架前部的两个前万向轮、安装在第一底架后部的两个后万向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该智能护理床包括控制器及与控制器连接的手控操控器,所述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第三伸缩件和第四伸缩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手控操控器设有用以分别控制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第三伸缩件和第四伸缩件的单控制按钮。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该智能护理床包括控制器及与控制器连接的手控操控器,所述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第三伸缩件和第四伸缩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手控操控器设有用以同时控制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第三伸缩件和第四伸缩件的总控按钮。
CN202010056266.3A 2020-01-18 2020-01-18 智能护理床 Pending CN1113459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6266.3A CN111345951A (zh) 2020-01-18 2020-01-18 智能护理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6266.3A CN111345951A (zh) 2020-01-18 2020-01-18 智能护理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5951A true CN111345951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92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6266.3A Pending CN111345951A (zh) 2020-01-18 2020-01-18 智能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59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0241A (zh) * 2023-05-30 2023-08-29 添康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辅助翻身护理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0241A (zh) * 2023-05-30 2023-08-29 添康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辅助翻身护理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74028B (zh) 可折叠电动轮椅
US20160270988A1 (en) Modularized mobility device
JP2010500115A (ja) 安定化された移動ユニットまたは車椅子
CN111150571A (zh) 智能载人机器人
US20070124859A1 (en) Single step wheelchair transfer device
CN110812036A (zh) 一种可升降旋转医疗床
CN113101152B (zh)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CN110979504A (zh) 姿态自适应助行机器人
CN111345951A (zh) 智能护理床
CN114028102A (zh) 一种可多向调节的变椅床
CN112089542B (zh) 智能化多功能轮椅床
CN212522216U (zh) 智能载人机器人
CN212038017U (zh) 智能护理床
CN209996630U (zh)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CN210144263U (zh) 一种七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CN113384407B (zh) 一种具有辅助升降与站立功能的轮椅
CN215606974U (zh)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CN212699374U (zh) 下肢步态康复训练电动康复轮椅
CN114434462A (zh) 一种可变形连杆结构辅助移步机器人
CN113576191A (zh) 双电机分控型高承载零重力老人椅铁架
CN111870442B (zh) 一种用于转移失能人群的可折叠轮椅
CN217366349U (zh) 一种具有靠背腿架联动的全躺式电动轮椅
CN216168358U (zh) 一种站躺多功能电动轮椅
CN219699437U (zh) 底座机构及包含该底座机构的升降椅
CN216933803U (zh) 一种可调节起身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