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4055U - 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4055U
CN209974055U CN201920459363.XU CN201920459363U CN209974055U CN 209974055 U CN209974055 U CN 209974055U CN 201920459363 U CN201920459363 U CN 201920459363U CN 209974055 U CN209974055 U CN 209974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main machine
support
elevato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593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双林
杨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593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4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4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4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包括:两个主机承重梁,彼此平行并间隔开预定间距;主机支架,被支撑在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上;和四个弹性减震垫,被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机支架的四个支撑角部的底面上,所述主机支架通过所述四个弹性减震垫被弹性地支撑在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上,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包括第一主机承重梁和第二主机承重梁,所述四个弹性减震垫的中心点限定一个直角梯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直角梯形的长边位于第一主机承重梁上,短边位于第二主机承重梁上,电梯的对重绳头板固定在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上,并位于所述主机支架的覆盖区域的外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极大地减小主机支架的尺寸。

Description

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的对重绳头板通常设置在电梯的主机支架 (或称为曳引机支架)的内部,这会导致主机支架的结构尺寸非常大,占用很大的机房空间。由于受到机房的尺寸限制,导致用于主机支架弹性支撑的减震垫只能被设置在机房的墙壁内,这可能造成减震垫的快速老化,同时给机房的设计带来很大的约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包括:两个主机承重梁,彼此平行并间隔开预定间距;主机支架,被支撑在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上;和四个弹性减震垫,被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机支架的四个支撑角部的底面上,所述主机支架通过所述四个弹性减震垫被弹性地支撑在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上,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包括第一主机承重梁和第二主机承重梁,所述四个弹性减震垫的中心点限定一个直角梯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直角梯形的长边位于第一主机承重梁上,短边位于第二主机承重梁上,电梯的对重绳头板固定在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上,并位于所述主机支架的覆盖区域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电梯的曳引机固定在所述主机支架上时,所述曳引机靠近所述第一主机承重梁,远离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电梯的曳引机固定在所述主机支架上时,所述曳引机的轴线与所述主机承重梁之间的夹角大于零且小于9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电梯的曳引机固定在所述主机支架上时,所述曳引机的受力中心位于所述直角梯形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主机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梁,其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主机承重梁和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上;第二支撑梁,其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主机承重梁和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上;和支撑基板,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电梯的曳引机的底座直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上,所述支撑基板倾斜于所述主机承重梁,使得固定在其上的曳引机的轴线与所述主机承重梁之间的夹角大于零且小于9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梁为沿直线路径延伸的工字型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构成所述主机支架的两个支撑角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梁为沿 L字形路径延伸的工字型梁,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两端构成所述主机支架的另外两个支撑角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直角梯形的一个腰垂直于所述直角梯形的长边和短边,另一个腰倾斜于所述直角梯形的长边和短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固定在电机机房的墙壁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电梯的对重绳头板被固定在直角梯形的短边所在的第二主机承重梁上,并位于主机支架的覆盖区域的外部,因而能够极大地减小主机支架的尺寸。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去除了支撑基板;
图3显示图1所示的四个弹性减震垫形成的直角梯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包括:两个主机承重梁,彼此平行并间隔开预定间距;主机支架,被支撑在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上;和四个弹性减震垫,被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机支架的四个支撑角部的底面上,所述主机支架通过所述四个弹性减震垫被弹性地支撑在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上,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包括第一主机承重梁和第二主机承重梁,所述四个弹性减震垫的中心点限定一个直角梯形的四个顶点,所述直角梯形的长边位于第一主机承重梁上,短边位于第二主机承重梁上,电梯的对重绳头板固定在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上,并位于所述主机支架的覆盖区域的外部。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去除了支撑基板;图3显示图 1所示的四个弹性减震垫形成的直角梯形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主要包括两个主机承重梁1、2,主机支架10、20、30和四个弹性减震垫10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主机承重梁1、2 彼此平行并间隔开预定间距。主机支架10、20、30被支撑在两个主机承重梁1、2上。四个弹性减震垫100被分别设置在主机支架10、 20、30的四个支撑角部11、12、13、14的底面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主机支架10、20、30 通过四个弹性减震垫100被弹性地支撑在两个主机承重梁1、2上。两个主机承重梁1、2包括第一主机承重梁1和第二主机承重梁2。四个弹性减震垫100的中心点限定一个直角梯形200的四个顶点,直角梯形200的长边(长底边)210位于第一主机承重梁1上,短边(短底边)220位于第二主机承重梁2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四个弹性减震垫100被分别称为第一弹性减震垫110、第二弹性减震垫120、第三弹性减震垫130和第四弹性减震垫140。四个支撑角部11、12、13、14被分别称为第一支撑角部11、第二支撑角部12、第三支撑角部13和第四支撑角部14。第一弹性减震垫110和第二弹性减震垫120 被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角部11和第二支撑角部12的底面上,并位于第一主机承重梁1上。第三弹性减震垫130和第四弹性减震垫140被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撑角部13和第四支撑角部14的底面上,并位于第二主机承重梁2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由于直角梯形200的短边(短底边)220在第二主机承重梁2上占据的长度尺寸小,因此,在第二主机承重梁2上留有用于安装电梯的对重绳头板40的空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梯的对重绳头板40固定在第二主机承重梁2 上,并位于主机支架10、20、30的覆盖区域的外部。这样就可以减小主机支架10、20、30的尺寸。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电梯的曳引机(未图示)固定在主机支架10、20、30上时,曳引机靠近第一主机承重梁 1,远离第二主机承重梁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电梯的曳引机固定在主机支架10、20、30上时,曳引机的轴线与主机承重梁1、2之间的夹角大于零且小于90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电梯的曳引机固定在主机支架10、20、30上时,曳引机的受力中心C位于直角梯形200 的内部。这样,可以保证曳引机的受力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主机支架10、20、30 主要包括第一支撑梁10、第二支撑梁20和支撑基板30。第一支撑梁 10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主机承重梁1和第二主机承重梁2上。第二支撑梁20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主机承重梁1和第二主机承重梁 2上。支撑基板3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梁10和第二支撑梁20 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梯的曳引机的底座直接固定在支撑基板30上,支撑基板30倾斜于主机承重梁1、2,使得固定在其上的曳引机的轴线与主机承重梁1、2之间的夹角大于零且小于90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10为沿直线路径延伸的工字型梁,第一支撑梁10的两端构成主机支架10、20、 30的两个支撑角部11、14。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20为沿L 字形路径延伸的工字型梁,第二支撑梁20的两端构成主机支架10、20、30的另外两个支撑角部12、13。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直角梯形200的一个腰 230垂直于直角梯形200的长边210和短边220,另一个腰240倾斜于直角梯形200的长边210和短边22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主机承重梁1、2 固定在电机机房的墙壁3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包括:
两个主机承重梁(1、2),彼此平行并间隔开预定间距;
主机支架(10、20、30),被支撑在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1、2)上;和
四个弹性减震垫(100),被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机支架(10、20、30)的四个支撑角部(11、12、13、14)的底面上,
所述主机支架(10、20、30)通过所述四个弹性减震垫(100)被弹性地支撑在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1、2)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1、2)包括第一主机承重梁(1)和第二主机承重梁(2),所述四个弹性减震垫(100)的中心点限定一个直角梯形(200)的四个顶点,所述直角梯形(200)的长边(210)位于第一主机承重梁(1)上,短边(220)位于第二主机承重梁(2)上,
电梯的对重绳头板(40)固定在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2)上,并位于所述主机支架(10、20、30)的覆盖区域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电梯的曳引机固定在所述主机支架(10、20、30)上时,所述曳引机靠近所述第一主机承重梁(1),远离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电梯的曳引机固定在所述主机支架(10、20、30)上时,所述曳引机的轴线与所述主机承重梁(1、2)之间的夹角大于零且小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电梯的曳引机固定在所述主机支架(10、20、30)上时,所述曳引机的受力中心位于所述直角梯形(20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支架(10、20、30)包括:
第一支撑梁(10),其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主机承重梁(1)和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2)上;
第二支撑梁(20),其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主机承重梁(1)和所述第二主机承重梁(2)上;和
支撑基板(30),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梁(10)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梯的曳引机的底座直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30)上,所述支撑基板(30)倾斜于所述主机承重梁(1、2),使得固定在其上的曳引机的轴线与所述主机承重梁(1、2)之间的夹角大于零且小于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梁(10)为沿直线路径延伸的工字型梁,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两端构成所述主机支架(10、20、30)的两个支撑角部(11、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梁(20)为沿L字形路径延伸的工字型梁,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两端构成所述主机支架(10、20、30)的另外两个支撑角部(12、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梯形(200)的一个腰(230)垂直于所述直角梯形(200)的长边(210)和短边(220),另一个腰(240)倾斜于所述直角梯形(200)的长边(210)和短边(2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主机承重梁(1、2)固定在电机机房的墙壁(3)上。
CN201920459363.XU 2019-04-08 2019-04-08 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Active CN209974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9363.XU CN209974055U (zh) 2019-04-08 2019-04-08 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9363.XU CN209974055U (zh) 2019-04-08 2019-04-08 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4055U true CN209974055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6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59363.XU Active CN209974055U (zh) 2019-04-08 2019-04-08 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4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30699A1 (en)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ccess floor panel
KR101897231B1 (ko) 면진 이중마루
EP0411568A2 (en) Free access floor
JPH0526797Y2 (zh)
CN102795528B (zh) 电梯轨道的支承结构
JP2008060614A (ja) ステージ装置
CN209974055U (zh) 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JP2005140318A (ja) 免震装置
CN111792495A (zh) 电梯曳引机支撑装置
JP201000651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つり合いおもり枠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つり合いおもり装置
CN109322969B (zh) 电梯主机减振装置
CN212897802U (zh) 一种可拼接的抗震舞台单元
CN211419256U (zh) 电梯轿厢装置
CN111201357B (zh) 具有梁元件支撑面板的双层地板安装装置
JPH0415877Y2 (zh)
CN110921463A (zh) 电梯轿厢装置
JP2009147291A (ja) ステージ装置
JPS62259980A (ja) 昇降装置
JP3192068B2 (ja) 免震床装置
JPS62159824A (ja) 免震除振支持装置
KR101869379B1 (ko) 이중 바닥 패널 지지용 구조물
JPH0350861B2 (zh)
JPH1179624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マシンビーム
JP2592497B2 (ja) 床下地の骨組み構造
JPH09242385A (ja) 減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