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1881U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1881U
CN209971881U CN201920509228.1U CN201920509228U CN209971881U CN 209971881 U CN209971881 U CN 209971881U CN 201920509228 U CN201920509228 U CN 201920509228U CN 209971881 U CN209971881 U CN 209971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sponge
air
cavit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92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升魁
林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 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92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1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1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1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盒,包括用于容纳墨水并在上方形成敞口的多边体,所述多边体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后方的后面板、与敞口相对的底面板、以及从底面板向敞口延伸的隔板,所述底面板上设置有出墨口,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交换口,并将盒体的腔体在掐后方向上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墨水储存腔和海绵腔,出墨口与海绵腔连通;墨盒还包括设置在盒体上的导气孔,在与墨盒的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导气孔与海绵腔连通,当向墨盒内灌墨时,位于墨盒腔体内的空气被挤压流经下海绵和上海绵再由导气孔排出,空气中含有的少量墨水被所述下海绵和上海绵过滤,导气孔周围不会聚集墨水,终端用户打开导气孔时,不会出现墨水外溢现象。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背景技术
向墨盒内灌墨是现有的墨盒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尤其在再生墨盒领域,再生墨盒生产者需根据墨盒现有的结构,在向墨盒内灌墨的同时,还需考虑灌墨操作是否顺畅、终端用户在开始使用再生墨盒时不会出现漏墨现象。
对于再生墨盒而言,墨盒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外部大气连通的通气孔,现有的一种灌墨方法是在墨水容纳腔上开设一个与原始灌墨口不同的开口,再生墨盒生产者从该开口向墨盒容纳腔内灌入墨水,然后密封该开口。
由于墨盒内安装有用于产生负压的海绵,而为了将海绵压紧在墨盒内,与墨盒出墨口相对的盖子内侧(面向海绵的一侧)需设置多根肋条,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有肋条的盖子上,相邻的肋条之间就会形成凹槽,按照现有的灌墨方式,在灌墨过程中,墨盒内的空气会经由通气孔排出,然而,在空气排出的过程中可能会带着少量墨水向着通气孔流动,最终,这些墨水聚集在所述凹槽中,灌墨操作完毕后,通气孔被密封件密封,当终端用户打开密封件时,聚集在所述凹槽中的墨水可能会从通气孔溢出,从而造成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通过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墨盒结构,在提升灌墨效率的同时,也可有效避免终端用户在打开密封件时出现漏墨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墨盒,包括用于容纳墨水并在上方形成敞口的多边体,所述多边体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后方的后面板、与敞口相对的底面板、以及从底面板向敞口延伸的隔板,所述底面板上设置有出墨口,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交换口,并将盒体的腔体在掐后方向上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墨水储存腔和海绵腔,出墨口与海绵腔连通;墨盒还包括设置在盒体上的导气孔,在与墨盒的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导气孔与海绵腔连通。
优选的,导气孔被设置在后面板上,在墨盒的前后方向上以及在盒体的上下方向上,导气孔离交换口均最远。
墨盒还包括安装在海绵腔中的下海绵、上海绵以及安装在出墨口中的出墨口海绵,所述上海绵和下海绵的密度不同,并在上下方向上叠加并充满海绵腔,上海绵位于下海绵的上方,且上海绵的密度低于下海绵的密度。
优选的,导气孔与上海绵相对。
墨盒还包括设置在底面板上的灌墨口,所述灌墨口、出墨口和交换口位于同一侧。
当向墨盒内灌墨时,位于墨盒腔体内的空气被挤压流经下海绵和上海绵再由导气孔排出,空气中含有的少量墨水被所述下海绵和上海绵过滤,导气孔周围不会聚集墨水,终端用户打开导气孔时,不会出现墨水外溢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盒体的立体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沿其前后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采用方式一灌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采用方式二灌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D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采用方式三灌墨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盒体的立体图。
墨盒1包括盒体2以及与盒体2结合的盖体3,盖体3包括一体形成的顶盖31和前盖32,顶盖3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34和第二开口35,前盖32上设置有把手33,其中,第一开口34和第二开口35分别为墨盒1的原始灌墨口和原始导气孔;盒体2形成为内部具有可容纳墨水的腔体的敞口多边体,常见的,盒体2为长方体,并在上方形成敞口20;盒体2包括在前后方向相对的前面板28和后面板21、与敞口20相对的底面板22、以及从底面板22向敞口20延伸的隔板23,所述底面板22上设置有出墨口26和灌墨口25,隔板23的下方设置有交换口24,并将盒体2的腔体在前后方向上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墨水储存腔2A和海绵腔2B,所述墨水储存腔2A和海绵腔2B经由交换口24连通,优选的,交换口24靠近底面板22设置,出墨口26与海绵腔2B连通,灌墨口25与墨水储存腔2A连通,因而,在墨盒1的上下方向上,交换口24、出墨口26与灌墨口25位于同一侧。
当盖体3被安装至盒体2时,顶盖31覆盖敞口20,前盖32位于前面板28的前方,第一开口34与墨水储存腔2A连通,第二开口35与海绵腔2B连通;进一步的,墨盒1还包括安装在海绵腔2B中的下海绵5、上海绵6以及安装在出墨口26中的出墨口海绵7,其中,上海绵6和下海绵5在上下方向上叠加并充满海绵腔2B,上海绵6位于下海绵5的上方,二者密度不同,具体的,上海绵6的密度低于下海绵5的密度,因而,在墨盒1的上下方向上,下海绵5分别与上海绵6和出墨口海绵7接触;如图1所示,墨盒1还包括与盒体2结合的壳体4,所述壳体4用于与喷墨打印机配合。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沿其前后方向剖切的剖视图;图4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采用方式一灌墨时的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墨盒1还包括设置在盒体2上的导气孔27,所述导气孔27的位置不用于原始导气孔35,优选的,在与墨盒1的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导气孔27与海绵腔2B连通,换句话说,导气孔27不设置在顶盖31和下面板22上,而是可被设置在所述后面板21上,或者被设置在盒体2的左右面板上。
更优选的,导气孔27被设置在后面板21上,因而,导气孔27与海绵腔2B连通;进一步的,导气孔27被设置在远离底面板22或者说靠近敞口20的位置,也就是说,被设置在后面板21上的导气孔27,在墨盒1的前后方向上,导气孔27离交换口24最远,且在盒体2的上下方向上,导气孔27离交换口24也最远,此时,导气孔27与上海绵6相对,具体原因将在下文中详述。
常用的灌墨方式有正压灌墨和负压灌墨,然而,无论采用哪种灌墨方式,具有上述结构的墨盒1均适用,下面结合图4B-图4D分别描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采用正压灌墨的过程。
如图4B所示,墨盒1以倒置的方式被固定,具体为,墨盒1正常使用时位于下方的出墨口26、交换口24和灌墨口25位于墨盒1的最上端,第一灌墨器81通过灌墨口25插入至墨水储存腔2A,第二灌墨器82通过出墨口26插入至海绵腔2B,且第二灌墨器82插入的深度不超过上海绵6与下海绵5的交界处,优选的,第二灌墨器82的末端位于靠近下海绵5与出墨口海绵7的交界处;同时,原始灌墨口34和原始导气孔35被密封。
采用灌墨方式一时,第一灌墨器81先工作,待墨水储存腔2A中的墨水量达到预定量后,比如25g,第一灌墨器81停止工作,第二灌墨器82再开始工作,并在海绵腔2B中的墨水量达到预定量后,比如15g,第二灌墨器82停止工作。
所述第一灌墨器81先工作使得墨水在进入墨水储存腔2A时,可将其中的空气沿图中d所示方向通过交换口24挤压至海绵腔2B,然后经过所述下海绵5和上海绵6的过滤,空气中所含的少量墨水被留在海绵腔2B,最后被过滤的空气从导气孔27排出;然后第二灌墨器82开始工作,同样的,当墨水进入海绵腔2B后即被下海绵5吸收,位于下海绵5中的空气被向着导气孔27挤压,所述下海绵5和上海绵6同时也可过滤空气中所含的少量墨水,最后被过滤的空气从导气孔27排出;待第二灌墨器82停止工作后,灌墨口25、出墨口26和导气孔27被密封,墨水被密封在墨盒1中。
所述第一灌墨器81所灌的预定墨水量使得墨水储存腔2A中的墨水到达交换口24附近,而不会越过交换口24,第二灌墨器82所灌的预定墨水量使得下海绵5不会达到饱和状态,这样下海绵5中的墨水不会进入上海绵6,最终,上海绵6得以保持干燥。
如上所述,下海绵5和上海绵6可以过滤流经海绵腔2B中空气所含的少量墨水,从而确保导气孔27附近不会有墨水,终端用户在打开导气孔27时,不会出现墨水外溢现象;为充分过滤掉空气所含的墨水,空气在海绵中的路径越长越好,因而,被设置在后面板21上的导气孔27,不论是在墨盒1的前后方向上,还是在盒体2的上下方向上,导气孔27离交换口24均最远,如此可确保含有少量墨水的空气被海绵充分过滤,不会将墨水携带至导气孔27附近。
需要说明的是,导气孔27没有被设置在顶盖31上,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由于会有少量墨水聚集在顶盖面向海绵一侧的凹槽中,如果导气孔27被设置在顶盖31上,那么该导气孔27将会如原导气孔35一样,当终端用户打开导气孔27时,聚集在凹槽中的墨水将从导气孔27外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气孔27没有被设置在顶盖31上,因而,即使有墨水聚集在所述凹槽中,终端用户打开导气孔27时,也不会出现墨水外溢现象。
图4C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采用方式二灌墨时的状态示意图。
在本灌墨方式中,墨盒1不被倒置,也就是说墨盒1被放置成正常使用的状态,除了在底面板22上设置上述灌墨口25外,还在顶盖31上设置连通孔29。灌墨前,原始灌墨口24和原始导气孔35仍然需要被密封,第一灌墨器81仍然通过灌墨口25伸入至墨水储存腔2A,第二灌墨器82仍然通过出墨口26伸入至海绵腔2B,同样的,第二灌墨器82的末端位于靠近下海绵5与出墨口海绵7的交界处。
不同于灌墨方式一,本灌墨方式中,第一灌墨器81和第二灌墨器82可同时开始工作,当墨水储存腔2A中开始进入墨水时,位于该腔体中的空气可通过交换口24进入海绵腔2B,也可通过连通孔29直接被排出,进入海绵腔2B中的空气同样会经过下海绵5和上海绵6的过滤,最终通过导气孔27排出。
当海绵腔2B中开始进入墨水时,位于海绵腔2B中的空气经过下海绵5和上海绵6的过滤,最终也通过导气孔27排出,随着海绵腔2B中墨水量的增多,交换口24会被吸收了墨水后的下海绵5封闭,此时,墨水储存腔2A中的墨水将只能通过连通孔29排出。
图4D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采用方式三灌墨时的状态示意图。
类似上述灌墨方式二,本灌墨方式中,墨盒1也被放置成正常使用的状态,在灌墨前,仅原导气孔35被密封,但底面板22上不必另外设置灌墨口25,顶盖31也不必另外设置连通孔29,利用原灌墨口34为墨水储存腔2A灌墨和排气,如图4D所示,第一灌墨器81从原灌墨口34直接插入至靠近底面板22的位置,但原灌墨口34未被第一灌墨器81密封,因而,当墨水储存腔2A中被灌墨墨水时,位于墨水储存腔2A中的空气通过原灌墨口34被排出。
第二灌墨器82仍然从出墨口26向海绵腔2B灌入预定量的墨水,位于海绵腔2B中的空气在经过下海绵5和上海绵6的过滤后通过导气孔27排出;同样的,在下海绵5所含的墨水能够封闭交换口24之前,墨水储存腔2A中的空气仍然能够通过交换口24进入海绵腔2B,然后在经过下海绵5和上海绵6的过滤后通过导气孔27排出。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哪种灌墨方式,均需在海绵腔2B设置所述导气孔27,无论是从墨水储存腔2A通过交换口24进入海绵腔2B的空气,还是本来就存在于海绵腔2B中的空气在被导气孔27排出前都会被下海绵5和上海绵6过滤掉其中所含的少量墨水,导气孔27周围不会聚集墨水,当终端用户打开导气孔27时,不会有墨水从导气孔27外溢。
进一步的,在上述灌墨方式中,第二灌墨器82向海绵腔2B注入的为使得下海绵5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预定墨水量,因而,在灌墨结束后,上海绵6不会被墨水污染,导气孔27周围也不会聚集墨水。

Claims (7)

1.墨盒,包括用于容纳墨水并在上方形成敞口的多边体,所述多边体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后方的后面板、与敞口相对的底面板、以及从底面板向敞口延伸的隔板,所述底面板上设置有出墨口,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交换口,并将盒体的腔体在掐后方向上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墨水储存腔和海绵腔,出墨口与海绵腔连通;
其特征在于,墨盒还包括设置在盒体上的导气孔,在与墨盒的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导气孔与海绵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导气孔被设置在后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在墨盒的前后方向上以及在盒体的上下方向上,导气孔离交换口均最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墨盒还包括安装在海绵腔中的下海绵、上海绵以及安装在出墨口中的出墨口海绵,所述上海绵和下海绵的密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上海绵和下海绵在上下方向上叠加并充满海绵腔,上海绵位于下海绵的上方,且上海绵的密度低于下海绵的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导气孔与上海绵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墨盒还包括设置在底面板上的灌墨口,所述灌墨口、出墨口和交换口位于同一侧。
CN201920509228.1U 2019-04-15 2019-04-15 墨盒 Active CN209971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9228.1U CN209971881U (zh) 2019-04-15 2019-04-15 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9228.1U CN209971881U (zh) 2019-04-15 2019-04-15 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1881U true CN209971881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8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9228.1U Active CN209971881U (zh) 2019-04-15 2019-04-15 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1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5154A (zh) * 2021-09-01 2022-01-07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再生方法和再生后的墨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5154A (zh) * 2021-09-01 2022-01-07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再生方法和再生后的墨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75191B1 (ko) 액체 회수 용기 및 액체 분사 장치
CN209971881U (zh) 墨盒
JP6217082B2 (ja) 廃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CN109720100A (zh) 墨盒及其扩容方法
CN209813439U (zh) 外置体以及具有该外置体的墨盒
GB2042249A (en) Cover for storage battery
CN214203884U (zh)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10417687U (zh) 一种化妆品生产用防潮装置
JP4246600B2 (ja) 蓄電池排気構造
CN218020829U (zh) 墨盒
CN216535106U (zh) 一种吸尘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10040289U (zh) 一种散热型电动汽车电池框架
CN213676042U (zh) 再生墨盒
CN215590266U (zh) 一种再生墨盒及打印设备
CN217863351U (zh) 容积利用率高的墨盒
CN220947219U (zh) 一种废液容器
CN217863343U (zh) 打印机墨盒及打印机
CN211967463U (zh) 一种汽保工具箱防潮通气装置
CN213108700U (zh) 一种墨盒
CN113895154B (zh) 再生方法和再生后的墨盒
CN209634056U (zh) 墨盒
CN213786176U (zh) 基于防水功能的文本存放机构
CN211764280U (zh) 墨盒
CN215360534U (zh) 再生墨盒
CN210805207U (zh) 一种防潮效果好的蜂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6

Address after: 519000 room 505, building 3, No. 798, qinzheng Road, Hengqin new area,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2nd floor, office building, No.7, Pingbei 2nd Road, Nanping Science Park,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E-JE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4

Address after: 519000 Room 301, 3 / F, forming workshop (building a), No. 8, Pingdong Second Road, Nanping,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E-JE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room 505, building 3, No. 798, qinzheng Road, Hengqin new area,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