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0331U - 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0331U
CN209970331U CN201920781875.8U CN201920781875U CN209970331U CN 209970331 U CN209970331 U CN 209970331U CN 201920781875 U CN201920781875 U CN 201920781875U CN 209970331 U CN209970331 U CN 209970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brush
cylinder
upper brush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18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正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Lian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Lia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Lian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Lia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818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0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0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0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对轮毂表面毛刺进行清理时,当轮毂规格变化时,特别是当轮毂较厚时,上毛刷受到挤压,人工调整升降气缸时,不仅降低劳动效率而且不能达到较好的清理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它包括上毛刷总成、下毛刷总成和PLC,上毛刷总成包括上毛刷电机、上毛刷气缸,上毛刷气缸的输出端向下设置,上毛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上毛刷,由上毛刷气缸驱动上毛刷电机升降从而带动上毛刷升降,气源通过电气比例阀与上毛刷气缸连通,气源与上毛刷电器比例阀的进气口连通,上毛刷电气比例阀的出气口与上毛刷气缸的有杆端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毂去毛刺机,保证了毛刺的清理效果,提高了劳动效率,整个设备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背景技术
轮毂是用于支撑轮胎的部件,由于轮毂由铸造而成,在制作完成后,其表面不可避免的产生毛刺,在表面涂装之前需要将毛刺去除。目前,实践中通常是在轮毂上、下方设置毛刷,通过升降气缸控制毛刷的升降,上、下毛刷与轮毂上、下表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当轮毂被定位夹紧后,电机驱动毛刷旋转对轮毂表面毛刺进行清理。毛刷与轮毂表面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因为毛刷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清理效果,距离太远或太近都对清理毛刺的效果都会产生影响。通常,轮毂被定位夹紧后,其下表面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是,由于轮毂厚度不一致,当轮毂规格发生变化轮毂较厚时,轮毂上表面与气缸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变小,上毛刷就会被挤压,导致刷毛变形甚至被卡死不能旋转。人工调整升降气缸增大上毛刷与轮毂之间的距离时,不能准确判断毛刷所承受的压力,需要反复调试,不仅降低劳动效率而且不能达到较好的清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对轮毂表面毛刺进行清理时,当轮毂规格变化时,特别是当轮毂较厚时,上毛刷受到挤压,人工调整升降气缸时,不仅降低劳动效率而且不能达到较好的清理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包括上毛刷总成、下毛刷总成和PLC,所述上毛刷总成包括上毛刷电机、上毛刷气缸,所述上毛刷气缸的输出端向下设置,上毛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上毛刷,由上毛刷气缸驱动上毛刷电机升降从而带动上毛刷升降,气源通过电气比例阀与上毛刷气缸连通,气源与上毛刷电器比例阀的进气口连通,上毛刷电气比例阀的出气口与上毛刷气缸的有杆端连通,上毛刷气缸的无杆端与电磁阀一的出气口相连通,电磁阀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所述下毛刷总成包括下毛刷气缸、下毛刷电机和下毛刷,下毛刷固定设置在下毛刷电机的输出端,下毛刷气缸通过驱动下毛刷电机驱动下毛刷升降,所述下毛刷气缸通过下毛刷电气比例阀与气源连通,所述下毛刷电气比例阀的进口与电磁阀二的出口一连通,它的出口与下毛刷气缸的无杆端连通,下毛刷气缸的有杆端与电磁阀二的出气口二连通,电磁阀二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上毛刷气缸、上毛刷电气比例阀、下毛刷气缸、下毛刷电器比例阀分别与PLC的输出端信号连接,在所述PLC中设定上毛刷电器比例阀和下毛刷电器比例阀的供气压力值,所述上毛刷和下毛刷上下相对设置;
还包括进料装置、出料装置、轮毂位移装置、定位夹紧装置,由进料装置将所述轮毂传送到进料位,由轮毂位移装置将所述轮毂从进料装置移动到定位夹紧装置,由所述定位夹紧装置夹紧轮毂,所述上毛刷总成位于定位夹紧装置的上方,下毛刷总成设置在定位夹紧装置的下方,上毛刷总成对轮毂外部毛刺进行清理,由下毛刷总成对轮毂内表面进行清理,由所述轮毂位移装置将去除毛刺的轮毂移送给出料装置;
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分别设置在定位夹紧装置的两侧;
所述定位夹紧装置包括设置有定位孔的安装板二、轮毂托盘和夹爪,在安装板二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夹爪驱动装置和两个托盘驱动装置,每个夹爪驱动装置驱动一夹爪,每个托盘驱动装置驱动一托盘,当轮毂位移装置将轮毂移动到所述定位孔内后托盘驱动装置驱动托盘沿定位孔的径向移动托住或撤离所述轮毂,由夹爪驱动装置驱动夹爪沿定位孔径向移动夹紧或松开所述轮毂;
轮毂位移装置包括行走小车、相对设置的两对抱臂、驱动每对抱臂相向或相背运动的抱臂驱动装置、驱动行走小车升降的小车升降装置、驱动小车在滑道上滑动的行走小车驱动装置,行走小车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设置的两平行滑道上,行走小车在所述行走小车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沿着滑道在进料装置、定位夹紧装置和出料装置三者的上方往复滑动,小车升降装置升/降小车时一对抱臂可将轮毂从定位孔内提升出来/将轮毂放置到定位孔内,另一对抱臂位于出料装置的出料位/进料装置的进料位;
抱臂驱动装置包括两平行设置的齿条及和两齿条相对端均啮合的齿轮,抱臂气缸的输出端连接齿轮,两抱臂分别与一齿条的自由端连接,每对抱臂的齿条的运动方向与小车的行走方向垂直,齿条通过滑动副滑动地设置在行走小车的车架上;
小车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二上的行走平台气缸、由导向杆二及直线承轴二组成的导向装置,直线轴承设置在安装板一上,导向杆二的一端与车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行走平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行走小车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的行走电机和滑道与滑块组成的滑动副二,滑道沿行走小车的移动方向设置,滑块设置在安装板一的两端下方;
定位夹紧装置还包括同步装置,同步装置包括同步带和同步带传动装置,每个卡紧装置上对应设置一个同步带传动装置,同步带传动装置包括齿条以及同轴设置的同步带轮一、齿轮,同步带轮一、齿轮通过转轴一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二上,齿条沿滑块的运行方向设置在滑块的一侧并与齿轮啮合,同步带与同步带轮一相啮合并将所有同步带轮一连接呈一体;
还包括张紧装置,张紧装置包括同步带轮二和调整装置,调整装置与安装板二连接,同步带轮二转动设置在调整装置上,同步带轮二与同步带啮合,调整装置调整同步带轮二沿定位孔的半径方向往复移动;
调整装置包括固定板三和调整板,调整板上开设长孔,长孔内设置螺栓,调整板通过螺栓滑动设置在安装板二上,调整板沿定位孔的半径方向往复滑动,固定板三设置在调整板滑动方向的一端,固定板三上设置推力张紧螺栓和拉紧螺栓,推力张紧螺栓向靠近轮毂的方向推动同步带轮二,拉紧螺栓向远离轮毂的方向拉动同步带轮二。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在上毛刷总成中设置了上毛刷气缸和下毛刷气缸,毛刷升降气缸和下毛刷气缸均分别通过一电气比例阀与气源连接,电气比例阀供气压力值在PLC内预先设定,通过PLC控制,因此,上毛刷气缸和下毛刷气缸施加在轮毂的压力是一定的,根据不同轮型,通过PLC的触摸屏设定不同的压力参数,来适应不同的轮毂厚度,既能够对轮毂保持相对稳定的压力,又能适时对轮毂表面的接触压力进行适当调整,防止毛刷卡死,保证了毛刺的清理效果,提高了劳动效率。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去毛刺机,轮毂位移装置通过两对抱紧臂对轮毂进行移送,当移送清理完毕的轮毂到出料装置时,同时将待清理的轮毂移送到清理位置给夹紧装置,因此,效率高,整个设备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毂去毛刺机立体图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行走小车立体图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抱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下毛刷总成立体图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上毛刷总成立体图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定位夹紧装置仰视图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同步带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张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毂去毛刺机用的定位夹紧装置立体图示意图。
图12为上毛刷和下毛刷电机控制原理图;
图13为进料电机和出料电机控制原理图;
图14为行走电机控制原理图;
图15为上毛刷和下毛刷压力控制原理图;
图16为电器比例阀与上毛刷气缸和下毛刷气缸连接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17为电器执行元件控制原理图一;
图18为电器执行元件控制原理图二;
图19为电器执行元件控制原理图三;
图20为电器执行元件控制原理图四;
图21为电器执行元件控制原理图五。
附图标记说明
1、轮毂;
200、上毛刷总成;201、支腿;202、固定板一;203、上毛刷电机;204、导向杆一;205、上毛刷罩升降气缸;206、上毛刷气缸;207、直线轴承一;208、固定板二;209、防护罩;210、升降板一;
300、行走小车;301、车架;302、抱臂;303、固定板三;304、直线轴承二;305、安装板一;306、导向杆二;307、连接板;308、抱臂气缸;309、滑块;310、行走平台气缸;311、齿条二;312、齿轮二;313、连接件;314、行走电机
400、安装架;401、滑道;402、辊轮;
500、下毛刷总成;501、下毛刷;502、升降板二;503、护套;504、直线轴承三;505、固定板四;506、升降托盘气缸;507、下毛刷电机;508、导向杆三;
600、定位夹紧装置;610、卡紧装置;611、滑轨一;612、滑块;613、主体夹紧气缸;614、卡爪;615、同步装置;6151、齿轮;6152、同步带轮一;6153、转轴一;6154、轴承座一;6155、固定销;6156、固定板一;616、齿条;620、托放装置;621、滑轨二;622、托盘;623、托盘气缸;630、张紧装置;631、推力张紧螺栓;632、拉紧螺栓;633、固定板三;6301、调整板;6302、固定板二;6303、轴承座二;6304、转轴二;6305、同步带轮二;634、螺母一;635、螺母二;636、螺母三;640、同步带;650、安装板二;65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毂去毛刺机,该轮毂去毛刺机包括安装架400、进料装置、出料装置、轮毂位移装置、定位夹紧装置600、上毛刷总成200以及下毛刷总成500,由进料装置接收并传送轮毂1到进料位,由轮毂位移装置将轮毂从进料位移到去毛刺位置并将去完毛刺的轮毂移出去毛刺位,由出料装置将轮毂从动漫毛刺位传送到下道工序。
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均为辊轮传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架的下层。包括驱动装置和沿安装架400长度方向设置的辊轮402,辊轮402通过其轮轴与安装架400转动连接,辊轮402的一侧端部设置链轮,链轮通过链条相互连接,作为驱动装置的进料电机和出料电机分别通过链轮链条驱动辊轮402旋转带动轮毂移动。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间设置定位夹紧装置600。在上料装置上设置有进料到位光电传感器,进料到位光电传感器与PLC信号连接,当轮毂被传送到位时,进料到位光电传感器向PLC发送信号。
如图8-11所示,定位夹紧装置600与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位于安装架的同一层,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分别位于定位夹紧装置的两侧。定位夹紧装置600包括安装板二650和设置在安装板二650下方的托放装置620以及卡紧装置610。托放装置620和卡紧装置610可以至少各设置两个,本实施例优选为各设置呈三个。安装板二650中心位置开设定位孔651,定位孔651的直径大于轮毂的最大外径。托放装置620和卡紧装置610均沿定位孔651的圆周交错均匀设置。当轮毂被运送至定位孔651的位置后,由托放装置620将其托住,然后再由卡紧装置610夹紧,从而实现轮毂的夹紧定位。
每个卡紧装置610包括驱动装置、滑轨一611、滑块612和卡爪614,滑轨一611沿定位孔651的半径方向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二650上,安装板二650与安装架400固定连接,滑块612滑动设置在滑轨一611上,卡爪614设置在滑块612的前端用于夹持轮毂。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机驱动丝杆往复运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气缸进行驱动,本实用新型优选为采用气缸作为驱动装置,主体夹紧气缸613位于滑轨一611的一侧,其输出端与滑轨一611平行设置,主体夹紧气缸613的缸体与安装板二650固定连接,输出端与滑块612连接,主体夹紧气缸613的输出端带动滑块612沿滑轨一611往复运动,滑块612同时带动卡爪614作往复运动。为增加各主体夹紧气缸运动的同步性设置同步装置。同步装置包括同步带640和同步带传动装置,每个卡紧装置610对应一个同步带传动装置。同步带传动装置包括齿条616、同步带轮一6152、齿轮6151以及固定板一6156,齿条616沿滑块的运行方向固定设置在滑块612一侧。固定板一6156通过固定销6155与安装板二650固定连接,固定板一6156下端设置轴承座一6154,转轴一6153通过该轴承座与安装板二650转动连接。同步带轮一6152和齿轮6151均固定套设在转轴一6153的外圆周上,齿轮6151和齿条616啮合。同步带640与同步带轮一6152啮合并环套在三个同步带轮的外侧,从而将三个同步带轮一6152连接呈一体。当主体夹紧气缸613带动滑块612往复运行时,齿条616随之运行,同时带动齿轮6151和同步带轮一6152转动,同步带轮一6152带动同步带640转动,从而调整各个卡紧装置之间的运行步调保持基本一致。在安装盘上设置主体到位光电传感器,检测主体夹紧气缸是否伸出到位,主体到位光电传感器与PLC输入端电信号连接,主体到位夹紧气缸与PLC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在安装盘上还设置有主体到位光电传感器检测轮毂是否被移动到定位孔内,当检测到轮毂被移动到定位孔后向PLC的输入端发送信号。
进一步地,还设置有张紧装置630,张紧装置630包括调整板6301、固定板三633、轴承座二6303、同步带轮二6305,调整板6301通过螺栓设置在安装板二650的下方,调整板6301与螺栓的连接孔为长孔,长孔的长度方向沿定位孔的半径方向设置,调整板6301可以沿定位孔650的半径方向前后移动。轴承座二6303通过固定板二6302连接在调整板6301的下端,转轴二6304的上端与轴承座二6303连接,转轴二6304的下端固定设置同步带轮二6305,同步带轮二6305与同步带640啮合。在调整板6301的与定位孔相对的一端设置固定板三633,固定板三633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二650上,在固定板三633上设置四个通孔,通孔的轴线与调整板的滑动方向平行。四个通孔内分别设置两个推力张紧螺栓631和两个拉紧螺栓632。每个推力张紧螺栓631对应的通孔一端设置螺母一634,螺母一634与固定板三633固定连接,推力张紧螺栓631贯穿该通孔和螺母一634,其末端与调整板6301的一侧接触,旋拧推力张紧螺栓631时,可以将调整板6301向靠近轮毂的方向推动,从而使同步带640松弛。同样,拉紧螺栓632也贯穿所对应的通孔,调整板6301上与拉紧螺栓63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通孔,通孔端部固定设置螺母三636,拉紧螺栓632的末端贯穿固定板三上的通孔后,再穿过螺母三363及调整板6301上对应的通孔,拉紧螺栓632的末端设置挡片防止拉紧螺栓632由调整板6301上脱落,这样拉紧螺栓632与调整板6301转动连接,与固定板三633滑动连接。同时,在拉紧螺栓632靠近螺帽的一端转动设置螺母二635,旋拧拉紧螺栓632时,拉紧螺栓632将调整板6301向远离轮毂的方向拉动,同步带被张紧,调整完毕后拧紧螺母二635将拉紧螺栓632固定。
托放装置620包括驱动装置、滑轨二621和托盘622,滑轨二621沿定位孔651的半径方向固定设置,托盘622滑动设置在滑轨二621上。同样,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机驱动螺杆往复运动,也可以采用气缸进行驱动,本实用新型优选为采用托盘气缸623作为驱动装置,托盘气缸623平行设置在滑轨二621的一侧,托盘气缸623的缸体与安装板二650固定连接,输出端与托盘622连接,托盘622可以在托盘气缸623的作用下沿滑轨二621往复滑动。在安装板二上设置有托盘到位光电传感器,由托盘到位光电传感器与PLC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托盘气缸与PLC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由托盘到位光电传感器检测托盘气缸的输出端是否伸出到位,当到位时,向PLC发送信号,托盘气缸输出端停止伸出。
如图3所示,轮毂位移装置包括滑道401和行走小车300,在行走小车的车架301上设置有提升机构和抱紧机构。在安装架400的内壁两侧位于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的上方沿安装架400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一滑道401。抱紧机构共有两组,分别设置在行走小车车架301的内侧两端,每组抱紧机构包括固定板三303和两个相对设置的抱臂302,固定板三303固定设置在行走小车300的端部内侧,其长度方向与辊轮的输送方向垂直,固定板三303下方沿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两根相互平行的齿条二311,齿条二311分别由固定板三303的两端向固定板三303的中间位置延伸,两根齿条二311至少在固定板三303的中间位置有部分长度重合,在两个齿条二311重合处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齿轮二312,齿轮二312分别与两个齿条二311啮合。两个抱臂302设置在固定板三303的两端并分别与两个齿条二311连接。固定板三303的上方设置抱臂气缸308,抱臂气缸308的输出端与任意一个抱臂302连接,当抱臂气缸308输出端带动抱臂302做伸缩运动时,相连接的齿条二311做相应的往复运动,同时带动齿轮二312转动,齿轮二312转动的同时带动另一条齿条二往复运动,从而实现两个抱臂相向运动。在行走小车300两端上方对应设置两组提升机构,每组提升机构包括安装板一305、行走平台气缸310、导向杆二306,安装板一305上竖向设置直线轴承二304,导向杆二306的下端贯穿直线轴承二208与行走小车车架301固定连接,行走平台气缸310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一305上,导向杆二306的上端和行走平台气缸310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板307连接。安装板一305的两侧设置滑块309,滑块309与滑道401相配合,连接件313连接两端的安装板一305,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滑道平行的齿条,在安装架上设置有行走电机314,行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齿轮,齿轮与齿条连接,在行走电机的驱动下行走小车300通过该滑块设置在滑道401上并可以沿滑道401往复滑动,行走平台气缸往复升降安装架400。行走小车300的前端设置入口到位光电传感器,后端设置出口到位光电传感器,在安装架400上设置平台到位光电传感器,入口到位光电传感器、出口到位光电传感器和平台到位光电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将位于进料端的抱臂气缸308称为进料夹紧气缸,位于出料端的抱臂气缸308称为出料夹紧气缸,进料夹紧气缸、出料夹紧气缸、行走平台气缸310和行走电机314分别与PLC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信号连接。在去毛刺位,行走小车取料端抱臂与安装板二650上的定位孔651的位置相对应,出料端抱臂与出料装置的辊轮相对应,在取料位取料端抱臂与进料装置的辊轮相对应,出料端抱臂与定位孔651的位置相对应。
如图6-图7所示,上毛刷总成200与定位夹紧装置600位置相对应设置在安装架400的上层,下毛刷总成500与定位夹紧装置600位置相对应设置在安装架400的下层。上毛刷总成200包括架体和上毛刷组件,架体包括支腿201、设置在所述支腿201上端的固定板一202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一202下方的固定板二208,上毛刷组件包括上毛刷电机203、上毛刷罩升降气缸205、导向装置和升降板一210,上毛刷罩升降气缸205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一202上,输出端向下穿过固定板二208与防护罩209连接,升降板一210可以自由升降。上毛刷电机203竖向固定在升降板一210上,上毛刷设置在升降板一210的下方,上毛刷电机203的输出端与上毛刷连接可以驱动上毛刷旋转。防护罩位于升降板一210下方,防护罩209将上毛刷罩在内腔中。防护罩209与位于其下方的定位孔651的轴线重合,防护罩209的内径大于定位孔651的直径。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一204和直线轴承一207,直线轴承一207竖向对应设置在固定板一202和固定板二208上,导向杆一204下端贯穿直线轴承一207与升降板一210固定连接,上端竖直向上设置,最好设置四个导向装置。上毛刷气缸206竖向设置在固定板二208上,输出端向下与升降板一210连接,上毛刷气缸206通过电磁阀一和上毛刷电气比例阀与供气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优选上毛刷电气比例阀进气口连接气源,上毛刷电气比例阀出气口连接上毛刷气缸的有杆端,上毛刷气缸的无杆端连接电磁阀一的出气口,电磁阀一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上毛刷电气比例阀与PLC电信号连接,在PLC中设置有参数设置模块,PID控制模块、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通过PLC的参数设置模块设定电气比例阀供气压力,因为气源压力恒定,则电磁阀一出气口压力恒定,使上毛刷气缸的无杆端压力恒定,上毛刷气缸的有杆端与上毛刷电气比例阀的出气口连接,有杆端压力恒定,则向上毛刷输出的压力恒定上毛刷向轮毂输出的压力恒定,防止上毛刷被卡死。上毛刷总成200上设置上毛刷到位光电传感器,上毛刷到位传感器、电磁阀一与PLC输入端信号连接,上毛刷电机203和上毛刷罩升降气缸205及上毛刷气缸206分别与PLC的输出端信号连接。
如图8所示,下毛刷总成500包括下毛刷电机507、升降托盘气缸506、固定板四505、升降板二502,固定板四505固定设置在安装架400上,升降托盘气缸506固定设置在固定板四505上,伸缩端竖直向上与升降板二502连接,下毛刷电机507固定连接在升降板二502上,下毛刷501设置在升降板二502上方,下毛刷电机507的输出端与下毛刷501连接驱动下毛刷旋转。下毛刷总成500同样设置有四个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直线轴承三504和导向杆三508,直线轴承三504竖向设置在升降板二502上,导向杆三508的下端贯穿直线轴承三504后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四505上,上端竖直向上与安装板二650固定连接。导向杆三508上端外圆周上套设具有伸缩性的护套503,防止灰尘进入到直线轴承三内造成轴承卡死。下毛刷总成500上设置红外感应光电开关四,在下毛刷总成上设置下毛刷到位光电传感器,它与PLC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下毛刷电机507和升降托盘气缸506分别与PLC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气源通过电磁阀二控制输出,下毛刷气缸通过下毛刷电气比例阀与气源连接,优选的连接结构中,下毛刷电气比例阀和电磁阀二分别与PLC输入端信号连接,通过PLC参数设置模块设置下毛刷电气比例阀压力,下毛刷电气比例阀进气口与电磁阀二出气口一连接,下毛刷电气比例阀出气口与气缸无杆端连接,气缸有杆端与电磁阀二出气口二相连,升降下毛刷气缸时通过电磁阀二换向,下毛刷工作时,下毛刷电气比例阀进气端与气源连通,下毛刷无杆端压力等于下毛刷电气比例阀的设定压力,有杆端与大气连通,压力为0,因此下毛刷气缸的输出压力一定,回收时,由于下毛刷自身重量的作用,电磁阀二不起作用,直接向外排气。
工作时,轮毂被输送至进料装置的辊轮上,进料到位光电传感器检测到轮毂1到位后将信号传输给PLC控制系统,PLC向进料电机、夹紧气缸、行走平台气缸发出指令,进料电机停止转动,出料夹紧气缸夹紧位于去毛刺位的刚刚去完毛刺的轮毂后,行走平台气缸提升行走小车,行走小车提升到位后小车升到位光电传感器向PLC控制系统发送到位信号,PLC控制系统向行走电机发出指令,行走电机带动行走小车向进料装置移动,移动到位后,行走电机停止转动, PLC向进料夹紧气缸发出指令,进料夹紧气缸驱动出料端抱臂相对运动将轮毂1抱紧,行走平台气缸310降落行走小车,PLC控制行走电机转动带动行走平台返程移动,当移动到位后向PLC发出信号,PLC控制上毛刷气缸下降将轮毂放到定位孔内,主体到位光电传感器检测到轮毂放置到定位孔后向PLC发送信号,PLC控制托盘气缸伸出接住轮毂,同时出料夹紧气缸松开,将已去完毛刺的轮毂放在出料装置的辊轮上。PLC控制系统控制主体夹紧气缸伸出夹紧轮毂,轮毂1被定位夹紧后,PLC控制系统启动上毛刷电机203和下毛刷电机507分别带动上毛刷和下毛刷旋转,同时,启动上毛刷气缸上毛刷罩升降气缸205和升降托盘气缸506,使上毛刷气缸上毛刷罩升降气缸205和升降托盘气缸506的伸缩端向前伸出,推动升降板一210和升降板二502向轮毂1方向靠近,同时推动上毛刷和下毛刷向轮毂1运行。上下毛刷施与轮毂上下表面的最终压力由PLC根据触摸屏设置的压力参数通过PID整定后,由PLC的模拟量输出端控制比例阀完成对上毛刷气缸和下毛刷气缸的输出压力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轮毂情况设置不同的输出压力,从而使轮毂的毛刺被清洁的更干净,也防止毛刷被卡死。
清理完毕后,上毛刷总成200和下毛刷总成500在PLC控制下复位。然后行走小车300再向进料端运行半个行程,重复前述动作。

Claims (8)

1.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包括上毛刷总成(200)、下毛刷总成(500)和PLC,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毛刷总成(200)包括上毛刷电机、上毛刷气缸(206),所述上毛刷气缸的输出端向下设置,上毛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上毛刷,由上毛刷气缸驱动上毛刷电机升降从而带动上毛刷升降,气源通过电气比例阀与上毛刷气缸连通,气源与上毛刷电器比例阀的进气口连通,上毛刷电气比例阀的出气口与上毛刷气缸的有杆端连通,上毛刷气缸的无杆端与电磁阀一的出气口相连通,电磁阀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所述下毛刷总成包括下毛刷气缸、下毛刷电机和下毛刷,下毛刷固定设置在下毛刷电机的输出端,下毛刷气缸通过驱动下毛刷电机驱动下毛刷升降,所述下毛刷气缸通过下毛刷电气比例阀与气源连通,所述下毛刷电气比例阀的进口与电磁阀二的出口一连通,它的出口与下毛刷气缸的无杆端连通,下毛刷气缸的有杆端与电磁阀二的出气口二连通,电磁阀二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上毛刷气缸、上毛刷电气比例阀、下毛刷气缸、下毛刷电器比例阀分别与PLC的输出端信号连接,在所述PLC中设定上毛刷电器比例阀和下毛刷电器比例阀的供气压力值,所述上毛刷和下毛刷上下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装置、出料装置、轮毂位移装置、定位夹紧装置(600),由进料装置将所述轮毂传送到进料位,由轮毂位移装置将所述轮毂从进料装置移动到定位夹紧装置,由所述定位夹紧装置夹紧轮毂,所述上毛刷总成(200)位于定位夹紧装置的上方,下毛刷总成设置在定位夹紧装置的下方,上毛刷总成对轮毂外部毛刺进行清理,由下毛刷总成对轮毂内表面进行清理,由所述轮毂位移装置将去除毛刺的轮毂移送给出料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分别设置在定位夹紧装置(600)的两侧;
所述定位夹紧装置包括设置有定位孔(651)的安装板二(650)、轮毂托盘(622)和夹爪,在所述安装板二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夹爪驱动装置和两个托盘驱动装置,每个夹爪驱动装置驱动一夹爪,每个托盘驱动装置驱动一托盘,当轮毂位移装置将轮毂移动到所述定位孔内后托盘驱动装置驱动托盘沿定位孔的径向移动托住或撤离所述轮毂,由夹爪驱动装置驱动夹爪沿定位孔径向移动夹紧或松开所述轮毂;
所述轮毂位移装置包括行走小车(300)、相对设置的两对抱臂(302)、驱动每对抱臂相向或相背运动的抱臂驱动装置、驱动行走小车升降的小车升降装置、驱动小车在滑道上滑动的行走小车驱动装置,行走小车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设置的两平行滑道(401)上,行走小车在所述行走小车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沿着滑道在所述进料装置、定位夹紧装置和出料装置三者的上方往复滑动,小车升降装置升/降小车时一对抱臂(302)可将轮毂从定位孔内提升出来/将轮毂放置到定位孔内,另一对抱臂位于出料装置的出料位/进料装置的进料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抱臂驱动装置包括两平行设置的齿条及和两齿条相对端均啮合的齿轮,抱臂气缸(308)的输出端连接齿轮,两抱臂分别与一齿条的自由端连接,每对抱臂的齿条的运动方向与小车的行走方向垂直,齿条通过滑动副滑动地设置在行走小车的车架(301)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车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一(305)上的行走平台气缸(310)、由导向杆二(306)及直线承轴二(304)组成的导向装置,直线轴承设置在安装板一上,导向杆二的一端与车架(301)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板(307)与所述行走平台气缸(3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行走小车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架(400)上的行走电机和滑道与滑块组成的滑动副二,滑道(401)沿行走小车的移动方向设置,滑块设置在安装板一(305)的两端下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紧装置还包括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包括同步带(640)和同步带传动装置,每个卡紧装置上对应设置一个同步带传动装置,所述同步带传动装置包括齿条(616)以及同轴设置的同步带轮一(6152)、齿轮(6151),所述同步带轮一(6152)、齿轮(6151)通过转轴一(6153)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二(650)上,所述齿条(616)沿滑块(612)的运行方向设置在所述滑块(612)的一侧并与所述齿轮(6151)啮合,所述同步带(640)与所述同步带轮一(6152)相啮合并将所有同步带轮一(6152)连接呈一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紧装置(630),所述张紧装置(630)包括同步带轮二(6305)和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与所述安装板二(650)连接,所述同步带轮二(6305)转动设置在所述调整装置上,所述同步带轮二(6305)与同步带(640)啮合,所述调整装置调整所述同步带轮二(6305)沿所述定位孔(651)的半径方向往复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轮毂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固定板三(633)和调整板(6301),所述调整板(6301)上开设长孔,长孔内设置螺栓,所述调整板(6301)通过螺栓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二(650)上,所述调整板沿所述定位孔(651)的半径方向往复滑动,所述固定板三(633)设置在所述调整板(6301)滑动方向的一端,所述固定板三(633)上设置推力张紧螺栓(631)和拉紧螺栓(632),所述推力张紧螺栓(631)向靠近轮毂的方向推动同步带轮二(6305),所述拉紧螺栓(632)向远离轮毂的方向拉动同步带轮二(6305)。
CN201920781875.8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Active CN209970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1875.8U CN209970331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1875.8U CN209970331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0331U true CN209970331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64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1875.8U Active CN209970331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03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0688A (zh) * 2020-04-01 2020-07-10 陈继章 电动汽车轮毂打磨设备
CN114210612A (zh) * 2021-12-07 2022-03-22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gis内腔清理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0688A (zh) * 2020-04-01 2020-07-10 陈继章 电动汽车轮毂打磨设备
CN114210612A (zh) * 2021-12-07 2022-03-22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gis内腔清理设备
CN114210612B (zh) * 2021-12-07 2024-02-02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gis内腔清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6534B (zh) 自动上料汽车轴承压装机及其加工工艺
CN202006360U (zh) 一种硬盘驱动架自动装金属柱装置
CN209970331U (zh) 一种轮毂去毛刺机
CN104779749A (zh) 智能全自动电机转子组装线
CN106312605A (zh) 一种智能加工系统
CN111439578A (zh) 一种镜片检测线输送装置
CN109351525A (zh) 自动喷漆机
CN108032167A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去毛刺专机
CN1067304C (zh) 压力机输送装置
CN115534376A (zh) 一种用于实心轮胎的胎面加工装置
CN108188504B (zh) 玛钢管件自动旋转取料套丝机
CN105058493B (zh) 一种模切纸制品边料清除设备
CN206050926U (zh) 一种汽车轮毂喷涂线自动挂装装置
CN109664462A (zh) 管状物注肩自动化设备
CN110757166A (zh) 小型汽油机凸轮轴自动化机加工精密生产线
CN112404812B (zh) 一种户外用太阳能板快速组装设备
CN209222459U (zh) 自动喷漆机
CN215401566U (zh) 板材热压生产线
CN115121719A (zh) 一种摩托车配件生产用自动出料模具
CN112320207B (zh) 一种塑料注塑机的同步式取料装置
CN107344320B (zh) 汽车方向盘转向蜗杆齿面抛光机
CN111872255A (zh) 一种内用盖板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07640570B (zh) 一种泵套内壁加工设备用供料流水线
CN220619159U (zh) 一种汽车门踏板表面处理用电泳加工装置
CN113598520B (zh) 振动自动植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