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68100U - 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68100U
CN209968100U CN201920573094.XU CN201920573094U CN209968100U CN 209968100 U CN209968100 U CN 209968100U CN 201920573094 U CN201920573094 U CN 201920573094U CN 209968100 U CN209968100 U CN 209968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sawtooth
synergistic
area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30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瑞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730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68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68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68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包括反应增效平板,所述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且由下而上分开布置有一级锯齿、二级锯齿、三级锯齿和四级锯齿,且一级锯齿和四级锯齿分别位于反应增效平板两端的端部,所述反应增效平板通过二级锯齿和三级锯齿分隔成一级反应增效区、二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且二级反应增效区位于一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之间,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二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内均设有沿反应增效平板宽度方向布置的多排交错布置的气液均布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强制氧化空气管网配套使用,有效提高氧气在浆液里的氧化率,降低氧化风机负荷,同时降低系统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增效器,具体涉及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环保要求,因此,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系统的排放标准也需要提高,国内电厂普遍使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其中通过强制氧化系统是提高脱硫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述强制氧化系统:通过鼓风机把空气鼓入氧化空气管网,所述氧化空气管网均布于浆液反应池氧化区域的底部,氧化空气从均布在管网上平均直径15mm-20mm左右的喷气孔喷出,由于氧化空气孔径太大,使得浆液与氧气接触的比表面积相比微小气泡所形成的比表面积要低数倍之多,影响氧化效率,一般通过提高氧化风量来弥补,这样就增加了氧化风机的负荷,增加了系统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强制氧化空气管网配套使用的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有效提高氧气在浆液里的氧化率,降低氧化风机负荷,同时降低系统能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包括反应增效平板,所述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且由下而上分开布置有一级锯齿、二级锯齿、三级锯齿和四级锯齿,且一级锯齿和四级锯齿分别位于反应增效平板两端的端部,所述反应增效平板通过二级锯齿和三级锯齿分隔成一级反应增效区、二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且二级反应增效区位于一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之间,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二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内均设有沿反应增效平板宽度方向布置的多排交错布置的气液均布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锯齿与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130°~150°,二级锯齿与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0°~50°,三级锯齿与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0°~50°,四级锯齿与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0°~5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二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均为矩形反应增效区,且面积大小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二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内均设有沿反应增效平板宽度方向布置的两排交错布置的气液均布孔,两排气液均布孔的大小相同,所述气液均布孔的孔径为14 mm~20 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锯齿与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135°,二级锯齿与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5°,三级锯齿与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5°,四级锯齿与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增效平板,所述反应增效平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且由下而上分开布置有一级锯齿、二级锯齿、三级锯齿和四级锯齿,且一级锯齿和四级锯齿分别位于反应增效平板两端的端部,所述反应增效平板通过二级锯齿和三级锯齿分隔成一级反应增效区、二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且二级反应增效区位于一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之间,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二级反应增效区和三级反应增效区内均设有沿反应增效平板宽度方向布置的多排交错布置的气液均布孔;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倾斜一定角度(30°~60°)安装在氧化风管管网的上方,一级反应增效区的垂直下方为氧化空气喷嘴口,能够将氧化空气管网喷出的大团空气气泡,通过多级锯齿对气泡进行多次密集切割、破碎,有效形成微小的空气气泡,并且使更小的微小空气气泡在浆液池内均布充分进行氧化反应,提高空气与浆液的有效接触面积,延长了空气在浆液里停留的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氧气在浆液里的氧化率,降低氧化风机负荷,降低系统能耗,提高了脱硫剂的利用率和脱硫石膏产品品质,能够有效地避免设备和管道的结垢,堵塞,有效增强了FGD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包括反应增效平板1,所述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且由下而上分开布置有一级锯齿21、二级锯齿22、三级锯齿23和四级锯齿24,且一级锯齿21和四级锯齿24分别位于反应增效平板1两端的端部,所述反应增效平板1通过二级锯齿22和三级锯齿23分隔成一级反应增效区31、二级反应增效区32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且二级反应增效区32位于一级反应增效区31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之间,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31、二级反应增效区32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内均设有沿反应增效平板1宽度方向布置的多排交错布置的气液均布孔4。
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应增效平板可以选用耐腐蚀合金材料制成的平板,例如2205,1.4529等等。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所述一级锯齿21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130°~150°,二级锯齿22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0°~50°,三级锯齿23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0°~50°,四级锯齿24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0°~50°。
为了进一步优化反应增效平板的结构,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31、二级反应增效区32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均为矩形反应增效区,且面积大小相同。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微小气泡通过气液均布孔流出,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31、二级反应增效区32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内均设有沿反应增效平板1宽度方向布置的两排交错布置的气液均布孔4,两排气液均布孔4的大小相同,所述气液均布孔4是圆形通孔,且孔径为14 mm~20 mm,或者所述气液均布孔4为腰圆形通孔,或者为多边形通孔。
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合理性,所述一级锯齿21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135°,二级锯齿22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5°,三级锯齿23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5°,四级锯齿24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多个增效器倾斜一定角度(30°~60°)安装在氧化风管管网的上方,一级反应增效区31的垂直下方为氧化空气喷嘴口,一级锯齿21的锯齿面迎着氧化空气喷嘴孔,使得氧化空气管网喷出的大团空气泡群经过与浆液-空气的湍流混合,一部分微小气泡通过一级反应增效区31的两排错开排列的气液均布孔4流出,完成与浆液的氧化反应,其余的大气泡团上升到二级锯齿22的齿槽处,完成了大气泡的第一次切割粉碎,经过切割后的小气泡团继续沿着反应增效平板1的本体向上流动,一部分微小气泡通过二级反应增效区32内的两排错开排列的气液均布孔4流出,完成与浆液的氧化反应,其余的小气团泡沿着反应增效平板1的本体上升通过三级锯齿23的齿槽处,完成第二次气泡的切割粉碎,经过切割后的微小气泡团继续沿增效反应装置向上流动,一部分小气泡通过三级反应增效区33内的两排错开排列的气液均布孔4流出,完成与浆液的氧化反应,其余的小气团泡沿着增效器继续上升通过末端的四级锯齿24的齿槽,完成再一次的气泡切割粉碎,此部分微小气泡同时与向下流动的浆液形成湍流,浆液被强制地在细微小空气泡周围湍流流动而产生强烈的混合,使得HSO3 -,SO3 2-在液相中完全氧化成稳定的硫酸盐,推动脱硫化学吸收的进程,加快了石膏的形成,提高了石膏的品质,脱硫效率也呈上升趋势。整个过程中,通过增效反应器使得气泡在浆液里分布更均匀,没有反应的盲区,使得气泡停留在浆液的时间更长,反应更充分,氧的利用率更高,降低了系统能耗,得到的石膏品质更好。
将本实用新型的氧化空气增效反应器装置与现有强制氧化空气管网配套使用,增加了空气小气泡在浆液里与浆液接触的比表面积,又延长了浆液与空气的接触混合时间,提高了氧化反应效率,提高了脱硫效率,提高了脱硫剂的利用率和脱硫石膏产品品质,降低了氧化风机的负荷,降低了脱硫运行能耗,能够有效地避免设备和管道的结垢,堵塞,有效增强了FGD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5)

1.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增效平板(1),所述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且由下而上分开布置有一级锯齿(21)、二级锯齿(22)、三级锯齿(23)和四级锯齿(24),且一级锯齿(21)和四级锯齿(24)分别位于反应增效平板(1)两端的端部,所述反应增效平板(1)通过二级锯齿(22)和三级锯齿(23)分隔成一级反应增效区(31)、二级反应增效区(32)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且二级反应增效区(32)位于一级反应增效区(31)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之间,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31)、二级反应增效区(32)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内均设有沿反应增效平板(1)宽度方向布置的多排交错布置的气液均布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锯齿(21)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130°~150°,二级锯齿(22)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0°~50°,三级锯齿(23)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0°~50°,四级锯齿(24)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31)、二级反应增效区(32)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均为矩形反应增效区,且面积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应增效区(31)、二级反应增效区(32)和三级反应增效区(33)内均设有沿反应增效平板(1)宽度方向布置的两排交错布置的气液均布孔(4),两排气液均布孔(4)的大小相同,所述气液均布孔(4)的孔径14 mm~20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锯齿(21)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135°,二级锯齿(22)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5°,三级锯齿(23)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5°,四级锯齿(24)与反应增效平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45°。
CN201920573094.X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 Active CN209968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3094.XU CN209968100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3094.XU CN209968100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68100U true CN209968100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9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3094.XU Active CN209968100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681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4776A (zh) * 2022-08-16 2022-12-02 安徽华电宿州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湿法脱硫工艺中提高氧化效率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4776A (zh) * 2022-08-16 2022-12-02 安徽华电宿州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湿法脱硫工艺中提高氧化效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10505U (zh) 一种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装置
CN204710082U (zh) 一种低温烟气脱硝系统
CN209968100U (zh) 一种脱硫浆液氧化反应增效器
CN105749733A (zh) 一种带双孔径筛板的湿法脱硫装置
CN205796943U (zh) 臭氧氧化双塔氨法脱硫脱硝系统
CN105396405B (zh) 一种超低排放脱硫除尘综合装置
CN210495906U (zh) 一种低阻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反应器
CN215742824U (zh) 一种带整流装置的烟气脱硫塔
CN101732980A (zh) 导流装置及具有该导流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
CN207856667U (zh) 一种脱硫脱硝泡罩塔
CN201300034Y (zh) 一种旋流喷淋组合脱硫装置
CN204034566U (zh) 一种scr脱硝入口烟道
CN102441324A (zh) 下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器
CN203999535U (zh) 一种沼气脱硫塔
CN201249102Y (zh) 烟气脱硝涡流混合器
CN205627611U (zh) 一种带双孔径筛板的湿法脱硫装置
CN206295799U (zh) 一种带波纹筛板的湿法脱硫装置
CN201978663U (zh) 工业烟气卧式脱硫反应器
CN205252903U (zh) 逆流喷氨混合装置
CN204429082U (zh) 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CN209828683U (zh) 一种臭氧脱硝提效装置
CN203170215U (zh) 一种文丘里脱硫塔
CN104524961A (zh) 一种涡流喷腾式半干法脱硫塔装置
CN113750773B (zh) 一种烟气脱硫塔
CN205145945U (zh) 一种强碱吸收剂辅助型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