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60991U -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60991U
CN209960991U CN201920461401.5U CN201920461401U CN209960991U CN 209960991 U CN209960991 U CN 209960991U CN 201920461401 U CN201920461401 U CN 201920461401U CN 209960991 U CN209960991 U CN 209960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waste heat
pipe
activation furnace
dr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14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军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BIL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BIL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BIL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BIL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614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60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60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60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包括斗式提升机、活化炉、蓄热室、锅炉、烘干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斗式提升机一端连接原料槽,另一端连接活化炉的进料口。活化炉通过第一导气管连通蓄热室,锅炉通过蒸汽输送管连接蓄热室。蓄热室通过第二导气管连接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内设有加热室,内筒内壁上设有若干抄板。加热室通过出气管连通尾气处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塔、导液管和喷头。导液管设置在喷淋塔内,喷头均匀设置在导液管上。蓄热室接收活化炉内的过热废气和锅炉产生的水蒸汽,并将这些高温气体导入烘干装置中,可以对酸洗过后的活性炭进行烘干,这样大大利用了废气余热,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活性炭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是一种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表面积。活性炭生产原料在炭化过后,需要送入活化炉中进行活化处理。颗粒活性炭为了降低灰分和铁盐等杂质,调整pH值和洗去浮灰等目的,经常要增加酸洗水洗工艺,为了高效节能地将洗过的湿的活性炭烘干至含水量只有5%的成品,需要提高烘干效率。以往的烘干设备都是另行制作外热式烘干筒,使用水煤气、煤或者生物质燃料提供热源加热,不仅额外支出燃料成本,且存在受热不均匀问题,还需新增人工管理操作装备,同时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烟气也会污染环境。
201520273602.4公布了一种活性炭生产用的活化炉,其包括活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和尾气净化装置,所述活化炉包括炉体和炉盖,炉体里面设有转动臂,转动臂上垂直设有若干个耙齿,所述炉体内壁上轴向设有六根水蒸汽分布管,所述炉盖设有测温孔和进料斗,炉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温炉,保温炉的一侧设有余热进气口,另一侧设有余热出气口,保温炉顶部左侧设有进水口,底部右侧设有出水口,在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连接一根可导热的螺旋管,所述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水槽,净化水槽里面设有水,其上面设有槽盖,槽盖上设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该案无法对活化炉内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容易使得尾气排放污染空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蓄热室接收活化炉内的过热废气和锅炉产生的水蒸汽,并将这些高温气体导入烘干装置中,可以对酸洗过后的活性炭进行烘干,这样大大利用了废气余热,节能环保,提高了活性炭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包括斗式提升机、活化炉、蓄热室、锅炉、烘干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斗式提升机一端连接原料槽,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化炉的进料口,所述活化炉通过一第一导气管连通所述蓄热室,所述锅炉通过一蒸汽输送管连接所述蓄热室,所述蓄热室通过一第二导气管连接所述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同轴设置,所述外筒内设有加热室,所述内筒内壁上设有若干抄板,所述加热室通过一出气管连通所述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塔、导液管和喷头,所述导液管设置在所述喷淋塔内,所述喷头均匀设置在所述导液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中,所述第一导气管上设有一第一引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中,所述蒸汽输送管上设有一第一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中,所述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二引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中,所述加热室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一显示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中,所述内筒一端设有进料管,另一端设有一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内设有一绞龙输送机,所述出料管连接一储料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中,所述出气管上设有一第三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中,所述喷淋塔顶部设有一烟囱,底部设有一排污口。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蓄热室接收活化炉内的过热废气和锅炉产生的水蒸汽,并将这些高温气体导入烘干装置中,可以对酸洗过后的活性炭进行烘干,这样不仅利用了废气余热,而且减少了水煤气、煤或者生物质燃料的使用,非常节能环保,且使得活性炭的生产非常高效;高温气体从加热室中导入尾气处理装置中,通过喷淋处理液,可以对废气进行处理,使得其达到排放标准;加热室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加热室内的温度,从而使得内筒的活性炭处于安全的温度环境下烘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包括斗式提升机1、活化炉2、蓄热室3、锅炉4、烘干装置5和尾气处理装置6。所述斗式提升机1一端连接原料槽7,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化炉2的进料口21。由于活化炉2与原料槽7设置在不同高度,因此斗式提升机1倾斜设置,斗式提升机1将原料槽7内的原料输送进活化炉2的进料口21中,使得活性炭的生产效率更高。所述活化炉2通过一第一导气管22连通所述蓄热室3,活化炉2在活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过热废气,这些废气如果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空气,而且浪费能源,本案将活化炉2内产生的过热废气通过一第一导气管22导入蓄热室3内。所述锅炉4通过一蒸汽输送管40连接所述蓄热室3,锅炉4内产生大量水蒸汽,锅炉4内的水蒸汽通过蒸汽输送管40导入蓄热室3内。所述蓄热室3通过一第二导气管30连接所述烘干装置5,蓄热室3内既有过热废气,又有水蒸汽,水蒸汽可以吸附过热废气中的粉尘,达到废气处理的作用。蓄热室3内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二导气管30导入烘干装置5中,从而对烘干装置5中的酸洗后的活性炭进行烘干。所述烘干装置5包括外筒51和内筒52,所述外筒51和内筒52同轴设置。该烘干装置5是双层转筒式烘干机,内筒52旋转。所述外筒51内设有加热室510,所述内筒52内壁上设有若干抄板520。蓄热室3内的混合气体进入加热室510内,酸洗后的活性炭在内筒52中,当内筒52旋转时,酸洗后的活性炭不断受到混合气体的加热,从而达到均匀受热烘干的目的,抄板520可以使得内筒52的酸洗活性炭更容易受热,提高烘干效率和烘干质量。所述加热室510通过一出气管53连通所述尾气处理装置6,加热室510内放热后的混合气体通过出气管53导入尾气处理装置6中。所述尾气处理装置6包括喷淋塔61、导液管62和喷头63,所述导液管62设置在所述喷淋塔61内,所述喷头63均匀设置在所述导液管62上。混合气体在放热后,温度降低,进入喷淋塔61中,通过喷头63向喷淋塔61内喷射雾状处理液,增大处理液与混合气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处理器更好的吸附混合气体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从而达到较好的尾气处理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导气管22上设有一第一引风机220,该第一引风机220可以将活化炉2内的过热废气吸附进蓄热室3中。
所述蒸汽输送管40上设有一第一阀门400,打开第一阀门400,锅炉4内产生的水蒸汽进入蓄热室3内。
所述第二导气管30上设有第二阀门300和第二引风机301,打开第二阀门300,蓄热室3内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二引风机301的吸附作用,可以进入加热室510内。
所述加热室510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54,所述温度传感器54电连接一显示器8,温度传感器54可以随时监控加热室510内的温度,并显示在显示器8上,可以方便操作人员随时查看,从而使得内筒52的酸洗活性炭处于安全的温度环境下烘干。
所述内筒52一端设有进料管501,另一端设有一出料管502,所述进料管501内设有一绞龙输送机510,所述出料管502连接一储料槽503,酸洗后的活性炭进入进料管501内,通过绞龙输送机510的作用,均匀进入内筒52中,加强了烘干效果,烘干后的活性炭通过出料管502导入储料槽503内。
所述出气管53上设有一第三阀门530,打开第三阀门530,加热室510内的混合气体进入喷淋塔61内。
所述喷淋塔61顶部设有一烟囱610,底部设有一排污口611,经过喷淋处理后的尾气从烟囱610排出,沉淀在喷淋塔61底部的污渍,每隔一段时间从排污口611排出,保证喷淋塔61的工作效率。至此,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得以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斗式提升机、活化炉、蓄热室、锅炉、烘干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斗式提升机一端连接原料槽,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化炉的进料口,所述活化炉通过一第一导气管连通所述蓄热室,所述锅炉通过一蒸汽输送管连接所述蓄热室,所述蓄热室通过一第二导气管连接所述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同轴设置,所述外筒内设有加热室,所述内筒内壁上设有若干抄板,所述加热室通过一出气管连通所述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塔、导液管和喷头,所述导液管设置在所述喷淋塔内,所述喷头均匀设置在所述导液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管上设有一第一引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管上设有一第一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二引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一显示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一端设有进料管,另一端设有一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内设有一绞龙输送机,所述出料管连接一储料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上设有一第三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顶部设有一烟囱,底部设有一排污口。
CN201920461401.5U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 Active CN209960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1401.5U CN209960991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1401.5U CN209960991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60991U true CN209960991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40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1401.5U Active CN209960991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609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1005A (zh) * 2020-12-17 2021-04-06 武汉蓝颖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高效节能供热循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1005A (zh) * 2020-12-17 2021-04-06 武汉蓝颖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高效节能供热循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11005B (zh) * 2020-12-17 2022-05-13 武汉蓝颖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高效节能供热循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0035A (zh) 一种脉动燃烧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污泥的系统及工艺
CN107585996A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泥干化系统及方法
CN107954565A (zh) 一种化工排放物综合处理系统
CN207247215U (zh) 危废焚烧系统
CN209960991U (zh)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余热利用系统
CN207468458U (zh) 高效节能型污泥干化装置
CN202610084U (zh) 一种脉动燃烧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污泥的系统
CN107655010B (zh) 工业废物干馏气化热解处置系统
CN105546549A (zh) 一种垃圾脱氯装置及其脱氯方法
CN204006066U (zh) 一种末精煤干燥系统粉尘处理装置
CN204211622U (zh) 污泥干化系统
CN206935999U (zh) 一种危废循环处理系统
CN204769831U (zh) 一种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成套系统
CN210385353U (zh) 一种直排烟筒
CN202613934U (zh) 一种煤干燥装置
CN207722572U (zh) 一种锅炉尾气处理用旋风除尘装置
CN209584111U (zh) 一种过热蒸汽无氧碳化有机物综合系统
CN109442974B (zh) 一种干燥废气热能回用和废气循环处理工艺
CN103194251B (zh) 入炉煤矸石热废气调湿脱水装置
CN214261373U (zh) 一种烟气清洁干燥处理系统
CN205761207U (zh) 活性炭再生生产设备
CN213463646U (zh) 一种燎毛炉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15523314U (zh) 一种危险废物及废气协同处理生产线
CN204981747U (zh) 一种养殖场固体废物连续热解炭化处理装置
CN211601097U (zh) 燃生物质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