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4617U - 一种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54617U
CN209954617U CN201920549355.4U CN201920549355U CN209954617U CN 209954617 U CN209954617 U CN 209954617U CN 201920549355 U CN201920549355 U CN 201920549355U CN 209954617 U CN209954617 U CN 209954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ivot
working end
electric tool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93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燕戌
赵康伟
邬琦砚
杨孝森
丁振震
周燚
侯先智
赵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93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54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54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54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工具在受到空间限制,无法与工作表面垂直、不能与螺栓等零件联动等情况下,工具无法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第一壳体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与电机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为第一工作端,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是指用手握持操作,以小功率电动机或电磁铁作为动力,通过电机驱动减速机构、再由减速机构通过打击块撞击输出轴带动工作头旋转工作的工具,相比于仅通过手动施力操作的工具更具有高效性、便捷性,更加省力。
现有的电动工具例如电动扳手、电钻等,电动扳手用于拧紧和旋松螺栓或螺母,是一种拧紧高强度螺栓的工具;电钻是利用电做动力的钻孔工具,通过点击带动传动齿轮加大钻头转动的力气。上述的电动工具都是电机直向驱动主轴旋转进行工作的工具,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电动工具的工作端无法与工作表面垂直、不能与螺栓等零件联动的情况下,则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工具在受到空间限制,无法与工作表面垂直、不能与螺栓等零件联动等情况下,工具无法使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为第一工作端,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通过法兰轴承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上设置有螺旋部;
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旋部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
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作为第二工作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法兰轴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第二工作端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一工作端的截面形状分别设置为六角型,用于与套筒配合使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第二工作端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一工作端分别设置为钻头。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第二工作端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一工作端上分别设置有保护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动工具,通过驱动机构直向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且设置与第一转动相垂直的第二转轴,并且第一转轴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第二转轴进行同步转动,将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作为第一工作端,用于对工作表面进行加工或与螺栓等零件进行联动工作等,实现了电动工具的驱动机构驱动方向的改变,能够应用在一些空间受限,如工具的工作端无法与工作表面垂直、不能与螺栓等零件联动等的施工场合,可以提高电动工具的实用性,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工具,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第一转轴1,第一转轴1的第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的转动,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3的内部,;第二转轴2,第二转轴2的第一端为第一工作端4,第二转轴2垂直于第一转轴1,且第一转轴1能够带动第二转轴2同步转动。
其中,上述的电动工具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电钻、电动扳手等用电做动力、且通过电机直向驱动主轴旋转进行工作工具,其包括电机、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减速机构等,将电机、传动机构、减速机构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的机构统称为驱动机构,能够直向驱动第一转轴1的转动,电动工具还包括第一壳体3,用于容纳电动工具内部的驱动机构等零部件,第一壳体3可以通过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壳体3可以是塑料材质制成的壳体,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3的内部,且第一壳体3上还应设置有用于工作人员手持使用的把手部,便于工作人员手持电动工具进行工作。
具体的,第二转轴2与第一转轴1垂直设置,且在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1旋转的同时,第一转轴1能够带动第二转轴2同步进行转动,第二转轴2的第一端作为第一工作端4,用于对工作表面进行钻孔或对螺栓、螺母进行旋松拧紧等工作,通过第一工作端4的设置,就可以改变现有的驱动机构单一的直向驱动形式,实现驱动方向的改变,可以适应一些空间狭小、受限的施工场合,如电动工具的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作为工作端无法与工作表面垂直进行钻孔,或电动工具的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作为工作端无法与螺栓垂直联动进行旋松或拧紧等情况,第二转轴2的第一工作端4的设置可以提高电动工具的实用性和对施工场合的适应性。第二转轴2的第一端作为第一工作端4,例如:当电动工具为电钻时,第一工作端4则作为电钻的钻头,能够进行钻孔使用;当电动工具为电动扳手是,第一工作端4则设置为与套筒配合使用的截面为六角型的工作头,用于拧紧和旋松螺栓或螺母。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的具体连接形式可以有多种,旨在实现第二转轴2与第一转轴1相互垂直,且第一转轴1能够带动第二转轴2同步转动即可,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转轴1上设置螺旋槽,且在第二转轴2上设置与螺旋相互啮合的齿轮,在第一转轴1旋转时,螺旋槽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转动,即可带动第二转轴2进行同步旋转。为提高电动工具的实用性,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2的第一工作端4不会发生干涉的前提下,可以将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作为电动工具的另一工作端,实现电动工具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工作端,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合要求选用不同的工作端进行工作,大大的增强其实用性和便捷性,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动工具,通过驱动机构直向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且设置与第一转动相垂直的第二转轴,并且第一转轴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第二转轴进行同步转动,将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作为第一工作端,用于对工作表面进行加工或与螺栓等零件进行联动工作等,实现了电动工具的驱动机构驱动方向的改变,能够应用在一些空间受限,如工具的工作端无法与工作表面垂直、不能与螺栓等零件联动等的施工场合,可以提高电动工具的实用性,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1、图5所示,具体的,还包括: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5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3连接;第二转轴2的第二端通过法兰轴承6与第二壳体5连接,且第二转轴2的第一端贯穿第二壳体5。第一转轴1的第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3的内部,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一壳体3的外部,第一转轴1需要与第二转轴2连接,而设置第二壳体5可以对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起到容纳且固定的作用,第二壳体5可以采用与第一壳体3相同的材料制成,第二壳体5可以设置为第一端为开口状,用于与第一壳体3连接,第二端为封闭式的壳体结构,第二壳体5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3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将第二壳体5与第一壳体3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二壳体5与第一壳体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由于第二转轴2需要与第一转轴1转动,所以第二转轴2与第二壳体5的连接不能是刚性的固定连接。需要保证第二转轴2能够转动,且第二壳体5能够起到对第二转轴2支撑定位的作用,这里可以采用法兰轴承6来实现第二转轴2与第二壳体5的连接,法兰轴承6是法兰与抽成一体的结构,通过法兰可以进行轴向定位,将法兰与第二壳体5的侧壁固定连接即可,而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2连接,能够保证低摩擦扭矩和良好的回转精度。第二转轴2的第一端作为第一工作端4,所以第二转轴2的第一端需要贯穿第二壳体5的上侧壁或者下侧壁,下面以第二转轴2的第一端贯穿第二壳体5的下侧壁为例进行叙述,那么第二转轴2的第二端,即第二转轴2的上端与法兰轴承6连接并固定在第二壳体5的上侧壁上,为提高第二转轴2的稳定性,第二转轴2上可以连接两个法兰轴承6,另一个法兰轴承6可以设置在第二转轴2贯穿第二壳体5的下侧壁的位置上,即第二转轴2通过另一法兰轴承6与第二壳体5的下侧壁连接,通过两个位置对第二转2轴进行定位支撑,能够保证第二转轴2工作的可靠性。
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可以有多种具体的连接形式,如图1、图2、图3所示,第一转轴1的表面上设置有螺旋部7;第二转轴2上设置有与螺旋部7相互啮合的齿轮8,齿轮8能够带动第二转轴2同步转动。具体的,在第一转轴1上的圆周表面上设置螺旋部7,螺旋部7可以是螺旋设置的槽体结构或者凸起结构,螺旋部7可以是局部设置在第一转轴1上的,其位置可以与第二转轴2设置的位置相对应设置;也可以在第一转轴1的外圆周上整体设置螺旋部7,此处不做具体限制。通过在第二转轴2上设置齿轮8,齿轮8与第二转轴2同轴设置,且第二转轴2贯穿齿轮8的中部,第二转轴2与齿轮8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卡接等等,旨在实现齿轮8能够带动第二转轴2同步转动即可。齿轮8的齿部与螺旋部7的螺旋槽或螺旋凸起相啮合,在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1转动时,第一转轴1上的螺旋部7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8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的同步转动,且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不会干涉第二转轴2的转动,能够可靠的保证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的同步转动。
如图1所示,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按上述的连接形式进行连接,或其他连接形式可以实现第一转轴1不干涉第二转轴2的转动时,可以将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贯穿第二壳体5的第二端作为第二工作端9。将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设置为第二工作端9,可以实现电动工具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工作端,例如:在没有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第二工作端9进行工作,便于工作人员对电动工具的操控,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一些使用场合狭小、受限的情况下,无法使用第二工作端9时,可以使用第一工作端4进行工作。电动工具可以适应不同的适用场合需求,提高了电动工具的实用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上述的将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作为第二工作端9时,第一转轴1可以通过法兰轴承6与第二壳体5的第二端连接,具体的,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贯穿第二壳体5的第二端,将法兰轴承6设置在第一转轴1与第二壳体5的连接处,法兰轴承6是法兰与抽成一体的结构,通过法兰可以进行第一转轴1的轴向定位,将法兰与第二壳体5的第二端侧壁固定连接即可,而通过轴承与第一转轴1连接,能够保证低摩擦扭矩和良好的回转精度。设置法兰轴承6实现第一转轴1与第二壳体5的连接,且可以提高第一转轴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可以有多种具体的连接形式,如图4、图5所示,还包括:第一锥齿轮10,第一锥齿轮10设置在第一转轴1上,且第一锥齿轮10与第一转轴1同步转动;第二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1设置在第二转轴2上,且第二锥齿轮11与第二转轴2同步转动;其中,第二锥齿轮11与第一锥齿轮10相互啮合。具体的,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0和第二锥齿轮11连接,需要保证的是第一锥齿轮10和第二锥齿轮11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一锥齿轮10与第一转轴1及第二锥齿轮11与第二转轴2的连接都可以是固定连接,旨在实现第一锥齿轮10与第一转轴1的同步转动及第二锥齿轮11与第二转轴2的同步转动即可。在采用第一锥齿轮10和第二锥齿轮11传动时,需要对第一转轴1的长度有一定限制,要保证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不干涉第二转轴2的转动。
电动工具可以是电动扳手,对应的可以将第一转轴1的第二工作端9和第二转轴2的第一工作端4的截面形状分别设置为六角型,用于与套筒配合使用。电动扳手用于拧紧或者旋松螺栓及螺母的电动工具,将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均设置为截面形状为六角形的工作端,用于配合套筒进行螺栓及螺母的拧紧、旋松,具体的工作端的六角型截面的尺寸由与其配合使用的套筒的尺寸决定,所以根据使用需求可以设置不同尺寸规格的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
电动工具还可以是电钻,对应的可以将第一转轴1的第二工作端9和第二转轴2的第一工作端4分别设置为钻头。电钻是利用电做动力进行钻孔的工具,将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均设置为钻头,可以用作钻孔使用,这里的钻头的规格有多中,具体的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的规格取决于钻孔直径。
具体的,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两种结构,根据符合情况的电动工具的种类,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可以作为相应的工作端进行工作,即根据不同的电动工具选用不同的工作端。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转轴1的第二工作端9和第二转轴2的第一工作端4上分别设置有保护帽12。分别在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上设置保护帽12,用于在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不需要工作时,通过保护帽12将其扣起,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伤人。以第一转轴1的第二端作为第二工作端9,电动工具具体有两个工作端的情况进行叙述,在电动工具工作时,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同步转动,所以在电动工具的驱动机构开启时,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同时开始旋转,而每次在使用电动工具仅需要一个工作端进行工作即可,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只会关注到需要使用的工作端的位置和使用情况,另一工作端的转动就有可能造成误伤人员或者损坏施工位置,所以在使用其中一个工作端时,可以通过保护帽12将另一工作端扣住,电动工具不使用时,通过保护帽12将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分别扣住,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伤人,另一方面,也能对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第一工作端4和第二工作端9的使用寿命。保护帽12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选用通过塑料材料制作的保护帽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第一壳体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为第一工作端,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通过法兰轴承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上设置有螺旋部;
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旋部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
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作为第二工作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法兰轴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第二工作端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一工作端的截面形状分别设置为六角型,用于与套筒配合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第二工作端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一工作端分别设置为钻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第二工作端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一工作端上分别设置有保护帽。
CN201920549355.4U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电动工具 Active CN209954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9355.4U CN209954617U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9355.4U CN209954617U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54617U true CN209954617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43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9355.4U Active CN209954617U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546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9960A (zh) * 2019-04-22 2019-06-21 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9960A (zh) * 2019-04-22 2019-06-21 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54617U (zh) 一种电动工具
DE112012005687T5 (de) Kraftwerkzeug
CN201744955U (zh) 新型高效扳手
CN211466177U (zh) 一种开口扳手
CN206200850U (zh) 21v锂电直流无刷大扭力扳手
CN101994747B (zh) 太阳齿轮同轴驱动式螺丝螺帽结构及其所驱动的螺柱结构
CN210848366U (zh) 一种卧式机床上用车刀装置
CN207387543U (zh) 一种紧固件旋拧装置
CN102259321B (zh) 新型高效扳手
CN108608035A (zh) 一种手电钻
CN102577844A (zh) 电动剪枝机
CN103358260A (zh)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双头螺柱快速拧入基体方法及工具
CN210361087U (zh) 变向套筒扳手
CN110216615A (zh) 一种手动旋转螺丝刀
CN207746960U (zh) 一种手动拉帽装置
CN207723628U (zh) 简易手工回丝装置
CN109909960A (zh) 一种电动工具
JP2008005679A (ja) 回転操作工具
CN217861020U (zh) 一种地螺栓拧紧机用大力矩减速机
KR200366176Y1 (ko) 앵글 헤드
CN214490432U (zh) 一种螺丝拧动角度转换头
CN215617729U (zh) 一种开口电动扳手
CN218698258U (zh) 一种带照明的l型螺丝刀
CN211841749U (zh) 一种智能汽配维修用多功能冲击扳手
CN211103798U (zh) 一种带行星轮系的简易起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