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8209U - 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8209U
CN209948209U CN201920814310.5U CN201920814310U CN209948209U CN 209948209 U CN209948209 U CN 209948209U CN 201920814310 U CN201920814310 U CN 201920814310U CN 209948209 U CN209948209 U CN 209948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andle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43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狄永松
姜开轩
尹豪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ke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ke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ke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ke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143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8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8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8209U/zh
Priority to KR2020200001843U priority patent/KR20200002681U/ko
Priority to FR2005736A priority patent/FR3096839B3/fr
Priority to DE202020103126.0U priority patent/DE202020103126U1/de
Priority to US16/887,066 priority patent/US11276961B2/en
Priority to JP2020004324U priority patent/JP3230259U/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把手,其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段,所述弧形段具有周向侧壁,所述弧形段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槽,相邻两个第一齿槽之间形成一个第一齿;多个第一齿槽和所述多个第一齿均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沿径向突出于所述周向侧壁设置。本实用新型中,可帮助操作人员判断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是否正常装配,可避免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安装不到位、影响电连接性能,确保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方便及安全。

Description

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其中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可相互插拔地设置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把手,把手设置有弧形的齿轮段,把手可旋转的设置;另一个上设置有直线齿槽段。齿轮段与齿槽段相互啮合,依靠把手旋转,齿轮段带动直线齿槽段直线移动,以此实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插拔。这种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在使用时,难以避免误操作。由于运动距离短,所所以齿轮段与齿槽段的相互啮合需要保证两者安装位置准确,如果安装偏差,则会造成把手旋转时无法驱动直线齿槽行进足够的距离,导致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无法插接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误安装的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部;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段,所述弧形段具有周向侧壁,所述弧形段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槽,相邻两个第一齿槽之间形成一个第一齿;多个第一齿槽和所述多个第一齿均沿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沿径向突出于所述周向侧壁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沿所述支撑部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有第一齿槽之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沿所述支撑部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有第一齿之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凸块沿所述弧形段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段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齿槽沿所述弧形段的厚度方向延伸选定的长度,所述第一齿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弧形段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连接器把手为U型形状,所述支撑部数目为两个,两个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支撑部还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在周向位于所述多个齿的另一侧;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一齿槽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
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和前述的连接器把手;所述连接器把手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支撑部设置有沿轴向贯穿所述支撑部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支撑部套装在所述支撑轴上且可绕所述支撑轴旋转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弹性卡钩;所述支撑部还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位于多个齿槽沿圆周方向的另一侧;所述多个齿槽位于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所述弹性卡钩与所述第二凸块相配合限制所述把手转动;所述弹性卡钩卡住所述第一凸块时,所述把手受所述弹性卡钩限制转动,所述弹性卡钩受力移动后,解除对所述第一凸块的限制,所述把手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
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和前述的连接器把手;所述连接器把手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壳体上;
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可插拔地插接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还包括直线齿条段,所述直线齿条段包括多个第二齿,相邻所述第二齿之间为第二齿槽;
所述多个第一齿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齿槽啮合、所述多个第二齿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齿槽相互啮合时,所述支撑部旋转可驱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相对移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凸块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齿槽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个第一齿与所述多个第二齿槽非正常啮合时,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齿产生干涉,阻止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插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可插拔地插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插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插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连接器组件为高压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在支撑部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突出于圆周侧壁设置,第一凸块无法嵌入第二齿槽内。正确的安装位置是第一齿嵌入第二齿槽,第二齿嵌入第一齿槽,第一凸块与直线齿轮段不相对。当误配时,第一凸块与直线齿轮段位置相对。误配时,由于第一凸块无法嵌入第二齿槽内,因此把手旋转需要的旋转力比正确安装时需要的旋转力大很多,以此可提醒操作工人此时为误配。如发生误配,由于需要使用较大的旋转力,因此操作工人易于发现误配情况。本实用新型中,可帮助操作人员判断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是否正常装配,防止支撑部与直线齿槽段误配可避免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安装不到位、影响电连接性能,确保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方便及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连接器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器把手中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直线齿条段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组件正常装配时的其中一个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组件未正常装配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第一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和第二连接端子150。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安装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上。第二连接端子150安装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 上。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可插拔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50可插拔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120插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50插接。第一连接器壳体110、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150其结构均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确定,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结构。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侧壁设置有弹性卡钩112。弹性卡钩 112有弹性地设置,其受力后一端可被扳远离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弹性卡钩112 一侧设置有引导板113。引导板113的上端114为弧形形状。第一连接器壳体 110外壁还设置有支撑轴115。支撑轴115突出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设置。引导板113位于弹性卡钩112与支撑轴115之间。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卡钩112、引导板113和支撑轴115。
第二连接器壳体120设置有一段直线齿条段121。直线齿条段121包括多个第二齿122,相邻第二齿122之间为第二齿槽123。第二齿122的数目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二齿122数目为三个,第二齿槽123数目为两个。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连接器把手130。所述连接器把手130包括连接部131和支撑部132。所述连接部131用于操作工人握持,方便操作。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所述连接器把手130整体上呈U形形状,其具有两端。连接器把手130横跨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上,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两侧。
支撑部132一端与连接部131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段133,所述弧形段133具有周向侧壁134,所述弧形段133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槽135,所述第一齿槽135自所述周向侧壁134起向圆心方向延伸。相邻两个第一齿槽135 之间形成一个第一齿136。多个第一齿槽135和多个第一齿136均沿周向间隔设置。第一齿槽135沿弧形段133厚度方向延伸选定的长度。所述第一齿槽135的长度小于所述弧形段133的厚度,也就是说,第一齿槽135沿弧形段133的厚度方向未贯穿弧形段133。
所述圆周侧壁134上设置有第一凸块137和第二凸块138,所述第一凸块 137和第二凸块138均突出于所述圆周侧壁134设置,且两者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齿槽135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块137和第二凸块138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沿所述支撑部132的旋转方向,比如图4、5或6所示的支撑部 132沿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一凸块137设置于所有第一齿槽135之后。第二凸块 138设置于第一齿槽135之前,第一凸块137的厚度小于弧形段133的厚度。
所述支撑部132设置有沿轴向、即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支撑部132的通孔139。通孔139设置在弧形段133的圆心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把手130为一体成型。
如图1所示,连接器把手130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上时,支撑轴115 穿过通孔139,支撑部132套装在支撑轴115上并可绕支撑轴115旋转。第二凸块138受弹性卡钩112卡住。圆周侧壁134沿厚度方向未设置第一齿槽135的一段与引导板113的上端114相对且具有间隙。当弹性卡钩112钩住第二凸块 138时,支撑部132无法旋转。扳动弹性卡钩112,使其不再限制第二凸块138,此时支撑部132可绕支撑轴115旋转。支撑部132旋转时,引导板113的上端 114可以防止支撑部132偏斜。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相互插接时,弧形段133处的第一齿槽135和第一齿136分别与直线齿条段121啮合,第一齿136嵌入第二齿槽123内,第二齿122嵌入第一齿槽135内。支撑部132 旋转时,利用啮合关系,支撑部132可驱动直线齿条段121及第二连接器壳体 120直线移动。当第二连接器壳体120位于下方,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位于上方时,顺时针旋转可将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向上拉动,直至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相互插接到位,以及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150插接到位。如图4所示,正确的装配方式是,最上方的第二齿122嵌入沿顺时针方向的最前方的第一齿槽135内,这样可确保支撑部132旋转足够大的角度以尽可能使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向上行进。顺时针旋转连接器把手130,当正常装配时,连接器把手130可顺时针旋转足够的角度,直至最下方的第二齿122嵌入沿顺手针方向最后一个第一齿槽135内。如图5所示,此时连接器把手130相对于图4中的状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连接部131抵靠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上。
如图6所示,当误配时,也就是最上方的第二齿122嵌入沿顺时针方向的第二、或第三个第一齿槽135内时,此状态称为非正常啮合。连接器把手130沿顺时针方向未旋转90度时,第一凸块137即抵顶住直线齿条段121。由于第一凸块137突出于圆周侧壁134,且第一凸块137长度大于第二齿槽123宽度,第一凸块137无法嵌入第二齿槽123内,此时无法继续顺时针旋转连接器把手130,或者需要比正常啮合时更大的力才能使连接器把手130旋转。第一凸块137与直线齿条段121形成干涉,连接器把手130无法顺时针旋转到位,也就无法将直线齿条段121向上提拉到位,从而导致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无法插接到位。操作人员根据顺时针旋转连接器把手130的力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或者其是否能够顺时针旋转到位,可判断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是否插接到位,以及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150是否插接到位。进一步可判断电连接功能是否正常。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组件尤其适合用做高压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在支撑部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突出于圆周侧壁设置,第一凸块无法嵌入第二齿槽内。正确的安装位置是第一齿嵌入第二齿槽,第二齿嵌入第一齿槽,第一凸块与直线齿轮段不相对。当误配时,第一凸块与直线齿轮段位置相对。误配时,由于第一凸块无法嵌入第二齿槽内,因此把手旋转需要的旋转力比正确安装时需要的旋转力大很多,以此可提醒操作工人此时为误配。如发生误配,由于需要使用较大的旋转力,因此操作工人易于发现误配情况。本实用新型中,可帮助操作人员判断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是否正常装配,防止支撑部与直线齿槽段误配可避免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安装不到位、影响电连接性能,确保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方便及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7)

1.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部;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段,所述弧形段具有周向侧壁,所述弧形段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槽,相邻两个第一齿槽之间形成一个第一齿;多个第一齿槽和所述多个第一齿均沿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沿径向突出于所述周向侧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部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有第一齿槽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部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有第一齿之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沿所述弧形段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段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槽沿所述弧形段的厚度方向延伸选定的长度,所述第一齿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弧形段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把手为U型形状,所述支撑部数目为两个,两个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在周向位于所述多个齿的另一侧;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一齿槽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
9.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把手;所述连接器把手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有沿轴向贯穿所述支撑部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支撑部套装在所述支撑轴上且可绕所述支撑轴旋转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弹性卡钩;所述支撑部还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位于多个齿槽沿圆周方向的另一侧;所述多个齿槽位于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所述弹性卡钩与所述第二凸块相配合限制所述把手转动;所述弹性卡钩卡住所述第一凸块时,所述把手受所述弹性卡钩限制转动,所述弹性卡钩受力移动后,解除对所述第一凸块的限制,所述把手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
13.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把手;所述连接器把手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壳体上;
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可插拔地插接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还包括直线齿条段,所述直线齿条段包括多个第二齿,相邻所述第二齿之间为第二齿槽;
所述多个第一齿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齿槽啮合、所述多个第二齿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齿槽相互啮合时,所述支撑部旋转可驱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相对移动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齿槽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齿与所述多个第二齿槽非正常啮合时,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齿产生干涉,阻止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插接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可插拔地插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插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插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为高压连接器组件。
CN201920814310.5U 2019-05-31 2019-05-31 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09948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4310.5U CN209948209U (zh) 2019-05-31 2019-05-31 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KR2020200001843U KR20200002681U (ko) 2019-05-31 2020-05-29 커넥터 하우징, 커넥터 하우징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FR2005736A FR3096839B3 (fr) 2019-05-31 2020-05-29 Boîtiers de connecteur, ensemble de boîtiers de connecteur et ensemble de connecteur
DE202020103126.0U DE202020103126U1 (de) 2019-05-31 2020-05-29 Steckverbindergehäuse, Steckverbindergehäuseanordnung und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US16/887,066 US11276961B2 (en) 2019-05-31 2020-05-29 Connector housing,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20004324U JP3230259U (ja) 2019-05-31 2020-10-06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4310.5U CN209948209U (zh) 2019-05-31 2019-05-31 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8209U true CN209948209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5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4310.5U Active CN209948209U (zh) 2019-05-31 2019-05-31 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8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1720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相手電気コネクタ、電気プラグイン接続構造および電気ケーブル組立体
CN105322347B (zh) 用于缆线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3618170A (zh) 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KR20080053216A (ko) 전기 커넥터
CN209948209U (zh) 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CN110316105B (zh) 线束联接器、显示装置和车辆
US11276961B2 (en) Connector housing,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7158798U (zh) 连接装置
CN219040896U (zh) 连接器把手、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7691493U (zh) 一种锁止装置、电池包及车辆
JP6720236B2 (ja) 接続端子
CN101872927A (zh) 一种直掰式的电连接器及其插头
CN114788139A (zh) 电机
US7661970B2 (en) Connector
CN109301628B (zh) 插头
KR20140016379A (ko) 레버식 커넥터
CN210576802U (zh) 一种户外电缆连接器
CN114552273B (zh) 一种插头及直插式连接器
CN219759506U (zh)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释放装置及塑壳断路器
CN217814605U (zh) 分体式台架花键套
CN1216145A (zh) 模块式电路转换装置
KR20180080536A (ko) 리어홀더, 케이블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WO2019042947A1 (en) CONNECTABLE CONNECTION FOR AUTOMATED COUPLING OF AT LEAST TWO ELECTRICAL CONDUCTORS
CN220324766U (zh) 连接器绝缘壳体、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7848374U (zh) 一种通用型d-sub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