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4590U - 环境控制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环境控制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4590U
CN209944590U CN201920553683.1U CN201920553683U CN209944590U CN 209944590 U CN209944590 U CN 209944590U CN 201920553683 U CN201920553683 U CN 201920553683U CN 209944590 U CN209944590 U CN 209944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valve
air outlet
out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536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
杨灵艳
张瑞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to CN2019205536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4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4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45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境控制一体机,属于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包括进风管道,进风管道具有第一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及第二出风通道,第一进风通道用于与室外连通,第一出风通道及第二出风通道用于与室内连通;第一进风通道可选择地与第一出风通道及第二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第一出风通道中设置有蒸发器及第一换热器,蒸发器位于第一出风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第一换热器位于蒸发器远离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第二出风通道中设置有第二换热器。该环境控制一体机通过使用两个并联的出风通道满足人们对除湿功能和冷热负荷功能进行选择及组合的需求。同时,环境控制一体机还能够具有更多的工作模式,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Description

环境控制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尤其涉及环境控制一体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用于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还用于将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输入到室内,以满足室内对新鲜空气的需求。
现有的新风机通常包括进风管道、排风管道以及风机;进风管道的进风口用于与室外连通,进风管道的出风口用于与室内连通;排风管道的进风口用于与室内连通,排风管道的出风口用于与室外连通;风机用于为空气在进风管道、排风管道中的流通提供动力。
然而,由于现有的新风机仅具有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且将室内空气排出的功能,这就导致其工作模式及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控制一体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一些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控制一体机,包括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具有第一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及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用于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中设置有蒸发器及第一换热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蒸发器远离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中设置有第二换热器。
如上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可选的,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之间并列设置有新风直流通道、热回收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可选择地与所述新风直流通道、所述热回收通道中的一个连通。
如上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可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设置有除湿阀门,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通道通过所述除湿阀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设置有负荷阀门,所述第二出风通道通过所述负荷阀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新风直流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新风阀门,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可选择地与所述新风直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热回收通道之间设置有热回收阀门,以使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可选择地与所述热回收通道连通。
如上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除湿阀门、所述负荷阀门、所述新风阀门以及所述热回收阀门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除湿阀门、所述负荷阀门、所述新风阀门以及所述热回收阀门的工作状态。
如上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中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进风风机用于为空气从室外进入室内提供动力;所述第一腔室的其中一侧设置有所述新风直流通道、所述热回收通道,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新风直流通道、所述热回收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腔室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如上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可选的,还包括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具有第三进风通道及第三出风通道;所述第三进风通道用于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三出风通道用于与室外连通。
如上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可选的,所述第三进风通道通过排风阀门可选择地与所述热回收通道连通,以通过所述热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三出风通道连通。
如上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可选的,所述第三进风通道通过内循环阀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如上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可选的,所述环境控制一体机的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内循环阀门、所述排风阀门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内循环阀门、所述排风阀门的工作状态。
如上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可选的,所述第三出风通道中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为空气从室内流向室外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境控制一体机,配备有相互并联的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中设置有蒸发器及第一换热器,第二出风通道中设置有第二换热器,通过使用两个并联的出风通道使得该环境控制一体机既可同时除湿且制冷,又可同时除湿且制热,也可单独除湿、制冷或制热,从而丰富了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工作模式及功能,利于满足人们对除湿及冷热负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环境控制一体机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式一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式二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式三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式四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式五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模式六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模式七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模式八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模式九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模式十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模式十一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模式十二中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室内机部分;110:第一进风通道;111: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20:第一出风通道;121:除湿阀门;122:蒸发器;123:第一换热器;124: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0:第二出风通道;131:负荷阀门;132:第二换热器;133: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40:第一腔室;141:内循环阀门;142:进风风机;150:第三进风通道;160:第三出风通道;161:排风风机;170:新风直流通道;171:新风阀门;180:热回收通道;181:热回收阀门;182:排风阀门;183:热回收元件;200:室外机部分;201:压缩机;202:四通换向阀;203:气液分离器;204:室外换热器;205:第一膨胀阀;206:第二膨胀阀;207:第一阀门;208:第二阀门;209:第三阀门;210:第四阀门;211:第五阀门;212:第六阀门;213:第七阀门;214:第八阀门;215:第九阀门;216:第十阀门;217:第十一阀门;218:第十二阀门。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控制一体机,其包括室内机部分100和室外机部分200。该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室内机部分100,包括进风管道,进风管道具有第一进风通道110、第一出风通道120及第二出风通道130,第一进风通道110用于与室外连通,第一出风通道120及第二出风通道130用于与室内连通;第一进风通道110可选择地与第一出风通道120及第二出风通道130中的至少一个连通;第一出风通道120中设置有蒸发器122及第一换热器123,蒸发器122位于第一出风通道120朝向第一进风通道110的一侧;所述第一换热器123位于所述蒸发器122远离所述第一进风通道110的一侧;第二出风通道130中设置有第二换热器132。
第一出风通道120中蒸发器122主要功能是除湿;蒸发器122除湿的实现过程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示例性地,蒸发器122可吸收其周围的空气中的热量,使得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
第二出风通道130的主要功能是制冷、制热。由于蒸发器122在除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吸热制冷:当外界温度较高且湿度较高时,除湿制冷是用户所希望的;而当外界温度较低且湿度较高时,除湿制冷就会使本来寒凉的新风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引发温度不适。基于此,在第一出风通道蒸发器122的下风处,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23。
当新风温度适宜而湿度较高时,只用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中的蒸发器122、关闭第二出风通道130,便可以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20内的蒸发器122对新风进行除湿处理。当新风湿度适宜而温度偏高或偏低时,只用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中的第二换热器132、关闭第一出风通道120,便可以通过第二出风通道130内的第二换热器132对新风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当新风湿度较高且温度偏高或偏低时,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中的蒸发器122和第一换热器123以及第二出风通道130中的第二换热器132,便可以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20内的蒸发器122对新风进行除湿处理且通过第一换热器123和第二换热器132对新风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
在第一进风通道110的入口处可设置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主要用于对由外界而来的新风进行初步过滤。在第一出风通道120的出口处还可以设置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在第二出风通道130的出口处还可以设置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和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均为高效过滤器,可高效过滤室内、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效降低新风PM2.5浓度,从而保证新风的清洁。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和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可构成双极过滤,保证了室内环境的优良和用户的健康。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和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采用超细玻璃纤维纸作滤网,使用胶版纸或铝箔板作分割板,并采用新型聚氨酯密封胶进行密封,其外框则由镀锌板、不锈钢板和/或铝合金型材制成。
此外,本实施例的环境控制一体机还包括室外机部分200,室外机部分200的结构及实现过程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
示例性地,室外机部分200可包括设置在室外的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气液分离器203和室外换热器204;其中,通过四通换向阀202的换向实现室外机部分200中相应通路的切换,以使得室外机部分200能够根据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工作模式为蒸发器122、第一换热器123、第二换热器132相应状态(也即相应形式)提供制冷剂。
以环境控制一体机制冷为例,低压气态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203分离之后,被压缩机201吸入并被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室外换热器204;室外空气带走室外换热器204中高压气态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进入室外换热器204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转变为低压蒸汽;从室外换热器204流出的低压蒸汽经过膨胀阀之后进入蒸发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境控制一体机,通过设置第一出风通道120及第二出风通道130,且分别在第一出风通道120及第二出风通道130中设置蒸发器122、第一换热器123及第二换热器132,能够使得环境控制一体机具备除湿、制冷及制热的能力,满足人们对新风、除湿及冷热负荷的需求。同时,环境控制一体机还能够具有更多的工作模式,也即功能模式,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用户可选择开启不同通道,适应多种环境。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进风通道110与第一出风通道120、第二出风通道130之间并列设置有新风直流通道170、热回收通道180,第一进风通道110可选择地与新风直流通道170、热回收通道180中的一个连通。
在外界温度宜人的前提下,新风直流通道170为室外空气的流入提供了通道,无需强迫新风进入热回收通道180进行冷热交换,从而在春、秋季节,环境控制一体机可以利用室外自然冷源满足室内冷热负荷需求。
在外界温度高于或低于舒适温度时,新风直流通道170关闭,迫使新风流入热回收通道180,与排风进行冷热交换,从而能够降低新风的冷、热负荷,降低能源消耗。热回收通道180内安装有多个串联的热回收元件183,热回收元件183可以为热交换机芯。热回收元件183为高效热回收元件,其热回收效率达到75%以上,使排风冷热负荷得到有效地回收,降低环境控制一体机的能源消耗。
环境控制一体机采用全年工况设计,春、秋季新风直流通道170有效降低风阻,减少热回收元件183的使用,从而提高热回收元件183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在外界温度高于或低于舒适温度时,通过热交换机芯高效地利用排风进行热交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流入室内的新风的舒适度。
环境控制一体机通过配备并联的新风直流通道170、热回收通道180使得其具有更多的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且具有更广的使用范围,以适用更多的地域。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出风通道120朝向第一进风通道110的一侧设置有除湿阀门121,以使第一出风通道120通过除湿阀门121可选择地与第一进风通道110连通;第二出风通道130朝向第一进风通道110的一侧设置有负荷阀门131,第二出风通道130通过负荷阀门131可选择地与第一进风通道110连通;第一进风通道110与新风直流通道170的连接处设置有新风阀门171,第一进风通道110可选择地与新风直流通道170连通;第一进风通道110与热回收通道180之间设置有热回收阀门181,以使第一进风通道110可选择地与热回收通道180连通。
除湿阀门121控制新风是否流入第一出风通道120,还可控制新风流入第一出风通道120流量的大小,从而蒸发器122对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20的新风进行除湿处理,而第一换热器123则对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
负荷阀门131控制新风是否流入第二出风通道130,还可控制新风流入第二出风通道130流量的大小,从而第二换热器132对进入第二出风通道130的新风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
用户可以只打开除湿阀门121以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用户也可以只打开负荷阀门以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也可以同时开启除湿阀门121和负荷阀门131以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和第二出风通道130,从而保证经过净化的新风源源不断地流入到室内。
新风阀门171控制新风是否流入新风直流通道170,还可控制新风流入新风直流通道170流量的大小。热回收阀门181控制新风是否流入热回收通道180,还可控制新风流入热回收通道180流量的大小,从而热回收元件183通过新风和排风的热交换,对新风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调节新风阀门171和热回收阀门181的开度,可以实现新风温度的调节控制,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确保被动式建筑的超温频率低于10%。
除湿阀门121、负荷阀门131、新风阀门171以及热回收阀门181为用户对环境控制一体机不同工作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便利。通过阀门切换,实现蒸发器122、第一换热器123及第二换热器132功能的切换,对应其所处的第一出风通道120和第二出风通道130,实现环境控制一体机的热湿处理功能。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环境控制一体机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除湿阀门121、负荷阀门131、新风阀门171以及热回收阀门181连接,以使控制器分别控制除湿阀门121、负荷阀门131、新风阀门171以及热回收阀门181的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包括阀门的开启、闭合,以及阀门开度的调整。控制器可自动控制阀门的工作状态。用户也可通过手动来控制各个阀门开启、闭合及开度的调整。在不同室外环境,通过控制除湿阀门121、负荷阀门131、新风阀门171以及热回收阀门181的工作状态,可以有效地实现环境控制一体机进风管道的各个运行模式,使得环境控制一体机具有更广的使用范围适应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季节变化。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环境控制一体机,还包括第一腔室140,第一腔室140中设置有进风风机142,进风风机142用于为空气从室外进入室内提供动力;第一腔室140的其中一侧设置有新风直流通道170、热回收通道180,第一腔室140与新风直流通道170、热回收通道180连通;第一腔室14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出风通道120、第二出风通道130,第一进风通道110通过第一腔室140可选择地与第一出风通道120、第二出风通道130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第一腔室140与新风直流通道170的连接板上设置有新风直流通道170的出风口,第一腔室140通过该出风口与新风直流通道170直接连通。第一腔室140与热回收通道180的连接板上设置有热回收通道180的出风口,第一腔室140通过该出风口与热回收通道180直接连通。第一腔室140与第一出风通道120的连接板上设置有除湿阀门121,用于控制新风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20的流量。第一腔室14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的连接板上设置有负荷阀门131,用于控制新风进入第二出风通道130的流量。第一腔室140与第三进风通道150的连接处也设有连接板。
第一腔室140通过与新风直流通道170、热回收通道180、第一出风通道120以及第二出风通道130的连通,使得上述通道共用第一腔室140内的进风风机142,相比于上述各个通道配备各自的进风风机142,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使得环境控制一体机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小了其的使用面积。进风风机142可单独与环境控制一体机的控制器相连,通过无极调速,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计算风速,通过控制器的联控达到风量、能量消耗的平衡。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环境控制一体机,还包括排风管道,排风管道具有第三进风通道150及第三出风通道160;第三进风通道150用于与室内连通,第三出风通道160用于与室外连通。室内排风通过第三进风通道150流入环境控制一体机,经第三出风通道160,流出环境控制一体机,进入室外。
第三进风通道150设置在第二出风通道130、第一腔室140、热回收通道180和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外部壳体所围成的区域内;相似地,第三出风通道160设置在第一进风通道110、热回收通道180和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外部壳体所围成的区域内。这样的设计使得环境控制一体机的整机结构更为紧凑、占地面积小,节约了空间,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三进风通道150通过排风阀门182可选择地与热回收通道180连通,以通过热回收通道180与第三出风通道160连通。
排风阀门182控制排风是否流出室外或控制排风流出室外的流量大小。来自室内的排风首先进入第三进风通道150;在排风阀门182开启的情况下,排风通过排风阀门182进入热回收通道180,并经第三出风通道160排至室外。在排风阀门182关闭时,环境控制一体机不向室外排气。
当热回收阀门181和排风阀门182均开启时,新风流经热回收通道180,排风在热回收通道180内与新风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环境控制一体机的能源消耗;或是,当热回收阀门181关闭而排风阀门182开启时,排风直接通过热回收通道180,不进行热交换。
排风阀门182的设置,为用户在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各种工作模式间的选择提供了便利,从而使该环境控制一体机更好地适用于各个地域和各个季节,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三进风通道150通过内循环阀门141可选择地与第一腔室140连通,以通过第一腔室140与第一出风通道120、第二出风通道130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内循环阀门141控制排风是否流入第一腔室140或控制排风流入第一腔室140的流量大小,从而进行循环利用。当内循环阀门141开启时,来自室内的排风不再向外排出,而是通过第一腔室140,进入进风管道,经处理后进入室内。
当外界空气质量良好时,排风阀门182开启,使得室内排风可以排出;而当外界空气质量不佳时,内循环阀门141开启,重复利用来自室内的排风,避免了处理来自外界的质量不佳的新风;从而获取最佳风源,有效降低新风处理的能耗,保证了新风的品质。内循环阀门141在室内无新风需求时,可以实现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内循环功能,调整室内环境热湿参数。
于此同时,内循环阀门141的设置,为用户在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各种工作模式间的选择提供了便利,从而使该环境控制一体机更好地适用于各个地域和各个季节,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
另外,可在室内安装PM2.5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根据室内空气的温度和品质,控制内循环阀门141和排风阀门182,从而在保障空气的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运行。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环境控制一体机的控制器分别与内循环阀门141、排风阀门182连接,以使控制器分别控制内循环阀门141、排风阀门182的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包括阀门的开启、闭合,以及阀门开度的调整。控制器可自动控制阀门的工作状态,各个阀门也可通过手动来控制其开启、闭合及开度的调整。在室外污染或晴好的环境下,通过控制排风阀门182和内循环阀门141的工作状态,可以有效地实现户式热湿环境控制一体排风管道的各个运行模式,使得环境控制一体机具有更广的使用范围适应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季节变化。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三出风通道160中设置有排风风机161,排风风机161为空气从室内流向室外提供动力。排风风机161与热回收通道180直接连通,排风通过热回收通道180后可直接进入第三出风通道160。第三出风通道160用于与室外连通,进入第三出风通道160的排风可直接排出至室外。
排风风机161单独与环境控制一体机的控制器相连,通过无极调速,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计算风速,通过控制器的联控达到风量、能量消耗的平衡。
排风风机161设置在第三出风通道160内,使得环境控制一体机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小了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占地面积。于此同时,排风风机161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环境控制一体机的排风功率,有利于提高用户满意度。
为了应对不同的室外环境来保证室内的舒适度,环境控制一体机有多个工作模式,现对其中的几个典型模式进行举例说明,请参照图2至图13,其中,附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向。
模式一
春秋新风热回收
如图2所示,新风首先经过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进行过滤,热回收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新风经过热回收阀门181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一腔室140,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20经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过滤后流入室内,或通过第二出风通道130经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过滤后流入室内。
如图2所示,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排风阀门182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排风经过排风阀门182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三出风通道160,流入室外。
在热回收通道180,新风与排风进行热交换,降低了新风的冷、热负荷,可以回收高达75%的热量,在减少了能量消耗的同时,满足室内环境需求。
在本工作模式下,由于无需除湿、制冷或制热,蒸发器122、第一换热器123及第二换热器132处于关闭状态。
模式二
春秋自然冷源利用模式
如图3所示,新风首先经过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进行过滤,新风阀门17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新风直流通道170,新风经过新风阀门171进入新风直流通道170,经过第一腔室140,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20经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过滤后流入室内,或,在经过第一腔室140后,通过第二出风通道130经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过滤后流入室内。
如图3所示,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排风阀门182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排风经过排风阀门182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三出风通道160,流入室外。
春秋时节,室外空气温度宜人,可以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而无需与排风进行热交换,所以开启新风阀门171以开启新风直流通道170。此时排风中的冷热量不需回收,所以关闭热回收阀门181以关闭热回收通道180。
在本工作模式下,由于无需除湿、制冷或制热,蒸发器122、第一换热器123及第二换热器132处于关闭状态。
模式三
夏季新风热回收供冷模式
如图4所示,新风首先经过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进行过滤,热回收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新风经过热回收阀门181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一腔室140,负荷阀门13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新风经过负荷阀门131进入第二出风通道130,经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过滤后流入室内。
如图4所示,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排风阀门182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排风经过排风阀门182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三出风通道160,流入室外。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尽管新风和排风在热回收通道180已充分地进行热交换,新风的温度还是过高,因此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内的第二换热器132进行制冷。
为了实现第二换热器132制冷,第二换热器132通过第二阀门208、第四阀门210、第十二阀门218及第一膨胀阀205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气液分离器203以及室外换热器204相连。
模式四
夏季新风热回收除湿模式
如图5所示,新风首先经过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进行过滤,热回收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新风经过热回收阀门181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一腔室140,除湿阀门12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新风经过除湿阀门121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20,经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过滤后流入室内。
如图5所示,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排风阀门182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排风经过排风阀门182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三出风通道160,流入室外。
此模式下,新风和排风在热回收通道180已进行热交换,新风温度可以满足室内需求,然而由于新风湿度大,需要进行除湿处理,所以开启除湿阀门121以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并使用位于第一出风通道120内的蒸发器122对新风进行除湿处理。
为了实现蒸发器122的除湿功能,蒸发器122通过第二阀门208、第三阀门209、第六阀门212、第十二阀门218以及第二膨胀阀206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气液分离器203以及室外换热器204相连。
模式五
夏季新风热回收供冷除湿模式
如图6所示,新风首先经过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进行过滤,热回收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新风经过热回收阀门181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一腔室140,除湿阀门121和负荷阀门131均处于开启状态以同时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和第二出风通道130,新风同时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20和第二出风通道130,经相应的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或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过滤后流入室内。
如图6所示,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排风阀门182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排风经过排风阀门182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三出风通道160,流入室外。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尽管新风和排风在热回收通道180已充分地进行热交换,新风的温度还是过高,同时新风湿度较大,需要在制冷的同时除湿,因此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内的蒸发器122进行除湿,与此同时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内的第二换热器132进行制冷。
为了实现蒸发器122和第二换热器132的除湿制冷功能,蒸发器122和第二换热器132通过第二阀门208、第三阀门209、第四阀门210、第六阀门212、第十二阀门218以及第一膨胀阀205和第二膨胀阀206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气液分离器203以及室外换热器204相连。
模式六
室内循环供冷模式
如图7所示,室内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内循环阀门14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一腔室140,经过内循环阀门141的排风成为新风并经过第一腔室140,负荷阀门13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新风经过负荷阀门131进入第二出风通道130,经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过滤后流入室内。本模式下,新风阀门171和热回收阀门181均处于关闭状态以同时关闭新风直流通道170和热回收通道180,避免室外空气进入室内。
由于本模式下,进入第一腔室140的新风温度较高,因此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内的第二换热器132进行制冷。为了实现第二换热器132制冷,第二换热器132通过第二阀门208、第四阀门210、第十二阀门218及第一膨胀阀205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气液分离器203以及室外换热器204相连。
本模式应用于夏季,排风的二氧化碳浓度符合要求,排风的温度大幅度地低于室外温度,所以采用本模式,降低用于制冷的能源消耗。
模式七
夏季室内循环除湿模式
如图8所示,室内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内循环阀门14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一腔室140,经过内循环阀门141的排风成为新风并经过第一腔室140,除湿阀门12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新风经过除湿阀门121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20,经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过滤后流入室内。本模式下,新风阀门171和热回收阀门181均处于关闭状态以同时关闭新风直流通道170和热回收通道180,避免室外空气进入室内。
由于本模式下,进入第一腔室140的新风湿度较高,因此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内的蒸发器122进行除湿。为了实现蒸发器122除湿,蒸发器122通过第二阀门208、第三阀门209、第六阀门212、第十二阀门218及第二膨胀阀206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气液分离器203以及室外换热器204相连。
本模式应用于夏季,排风的二氧化碳浓度符合要求,排风的温度大幅度地低于室外温度,所以采用本模式,降低用于制冷的能源消耗。但排风的湿度较高需要蒸发器122进行除湿。
模式八
冬季新风热回收供热模式
如图9所示,新风首先经过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进行过滤,热回收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新风经过热回收阀门181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一腔室140,负荷阀门13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新风经过负荷阀门131进入第二出风通道130,经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过滤后流入室内。
如图9所示,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排风阀门182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排风经过排风阀门182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三出风通道160,流入室外。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尽管新风和排风在热回收通道180已充分地进行热交换,新风的温度还是过低,因此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内的第二换热器132进行制热。
为了实现第二换热器132制热,第二换热器132通过第二阀门208、第四阀门210、第十二阀门218及第一膨胀阀205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气液分离器203以及室外换热器204相连。本模式下,四通换向阀202换向线连通。
模式九
冬季新风热回收除湿模式
如图10所示,新风首先经过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进行过滤,热回收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新风经过热回收阀门181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一腔室140,除湿阀门12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新风经过除湿阀门121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20,经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过滤后流入室内。
如图10所示,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排风阀门182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排风经过排风阀门182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三出风通道160,流入室外。
此模式下,新风和排风在热回收通道180已进行热交换,然而由于新风湿度大,需要进行除湿处理,所以开启除湿阀门121以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同时开启位于第一出风通道120内的蒸发器122对新风进行除湿处理。蒸发器122在除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制冷,使得冬季本身寒凉的新风进一步降低温度,所以开启位于第一出风通道120内蒸发器122下风处的第一换热器123对新风进行加热。
为了实现蒸发器122的除湿功能以及第一换热器123的制热功能,蒸发器122和第一换热器123通过第一阀门207、第三阀门209、第六阀门212、第八阀门214、第十阀门216以及第二膨胀阀206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以及气液分离器203相连。本模式下,四通换向阀202换向线连通。
模式十
冬季新风热回收供热除湿模式
如图11所示,新风首先经过第一进风通道粗效过滤器111进行过滤,热回收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新风经过热回收阀门181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一腔室140,除湿阀门121和负荷阀门131均处于开启状态以同时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和第二出风通道130,新风同时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20和第二出风通道130,经相应的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或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过滤后流入室内。
如图11所示,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排风阀门182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热回收通道180,排风经过排风阀门182进入热回收通道180,经过第三出风通道160,流入室外。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尽管新风和排风在热回收通道180已充分地进行热交换,新风的温度还是过低,同时新风湿度较大,需要在加热的同时除湿,因此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内的蒸发器122进行除湿且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内的第一换热器123对除湿后的新风进一步地加热,与此同时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内的第二换热器132进行加热。
为了实现蒸发器122、第一换热器123和第二换热器132的除湿供热功能,蒸发器122、第一换热器123和第二换热器132通过第一阀门207、第二阀门208、第四阀门210、第五阀门211、第七阀门213、第九阀门215、第十一阀门217、第十二阀门218以及第一膨胀阀205和第二膨胀阀206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气液分离器203以及室外换热器204相连。本模式下,四通换向阀202换向线连通。
模式十一
冬季室内循环供热模式
如图12所示,室内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内循环阀门14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一腔室140,经过内循环阀门141的排风成为新风并经过第一腔室140,负荷阀门13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新风经过负荷阀门131进入第二出风通道130,经第二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33过滤后流入室内。本模式下,新风阀门171和热回收阀门181均处于关闭状态以同时闭合新风直流通道170和热回收通道180,避免室外空气进入室内。
由于本模式下,进入第一腔室140的新风温度较低,因此开启第二出风通道130内的第二换热器132进行加热。为了实现第二换热器132制热,第二换热器132通过第二阀门208、第四阀门210、第十二阀门218及第一膨胀阀205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气液分离器203以及室外换热器204相连。本模式下,四通换向阀202换向线连通。
本模式应用于冬季,排风的二氧化碳浓度符合要求,排风的温度大幅度地高于室外温度,所以采用本模式,降低用于制热的能源消耗。
模式十二
冬季室内循环除湿模式
如图13所示,室内排风首先经过第三进风通道150,内循环阀门14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一腔室140,经过内循环阀门141的排风成为新风并经过第一腔室140,除湿阀门121处于开启状态以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新风经过除湿阀门121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20,经第一出风通道高效过滤器124过滤后流入室内。本模式下,新风阀门171和热回收阀门181均处于关闭状态以同时闭合新风直流通道170和热回收通道180,避免室外空气进入室内。
由于本模式下,进入第一腔室140的新风湿度较高,因此开启第一出风通道120内的蒸发器122进行除湿。蒸发器122在除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制冷,使得冬季本身寒凉的新风进一步降低温度,所以开启位于第一出风通道120内蒸发器122下风处的第一换热器123对新风进行加热。
为了实现蒸发器122的除湿功能以及第一换热器123的制热功能,蒸发器122和第一换热器123通过第一阀门207、第三阀门209、第六阀门212、第八阀门214、第十阀门216以及第二膨胀阀206与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以及气液分离器203相连。本模式下,四通换向阀202换向线连通。
本模式应用于冬季,排风的二氧化碳浓度符合要求,排风的温度大幅度地高于室外温度,所以采用本模式,降低用于制热的能源消耗。但排风的湿度较高需要蒸发器122进行除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具有第一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及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用于与室内连通;
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中设置有蒸发器及第一换热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蒸发器远离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
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中设置有第二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之间并列设置有新风直流通道、热回收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可选择地与所述新风直流通道、所述热回收通道中的一个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设置有除湿阀门,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通道通过所述除湿阀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侧设置有负荷阀门,所述第二出风通道通过所述负荷阀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新风直流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新风阀门,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可选择地与所述新风直流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热回收通道之间设置有热回收阀门,以使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可选择地与所述热回收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除湿阀门、所述负荷阀门、所述新风阀门以及所述热回收阀门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除湿阀门、所述负荷阀门、所述新风阀门以及所述热回收阀门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中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进风风机用于为空气从室外进入室内提供动力;
所述第一腔室的其中一侧设置有所述新风直流通道、所述热回收通道,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新风直流通道、所述热回收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腔室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具有第三进风通道及第三出风通道;所述第三进风通道用于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三出风通道用于与室外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风通道通过排风阀门可选择地与所述热回收通道连通,以通过所述热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三出风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风通道通过内循环阀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控制一体机的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内循环阀门、所述排风阀门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内循环阀门、所述排风阀门的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控制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通道中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为空气从室内流向室外提供动力。
CN201920553683.1U 2019-04-23 2019-04-23 环境控制一体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44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3683.1U CN209944590U (zh) 2019-04-23 2019-04-23 环境控制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3683.1U CN209944590U (zh) 2019-04-23 2019-04-23 环境控制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4590U true CN209944590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9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5368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44590U (zh) 2019-04-23 2019-04-23 环境控制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45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6111A (zh) * 2019-04-23 2019-07-1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境控制一体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6111A (zh) * 2019-04-23 2019-07-1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境控制一体机
CN110006111B (zh) * 2019-04-23 2024-06-2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境控制一体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5636B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KR100628205B1 (ko) 환기겸용 공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11903208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05403007U (zh) 数码涡旋变风量系统
CN112539488A (zh) 一种毛细管辐射双冷源全热新风除湿空调一体机机组
CN112880035A (zh) 一种改进的控温除湿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CN212408979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109595694A (zh) 一种壁挂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06642435B (zh) 空调器
CN209944590U (zh) 环境控制一体机
CN113251537A (zh) 全热新风机
CN110006111B (zh) 环境控制一体机
CN206531206U (zh) 换气组件和空调器
CN213687065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208750939U (zh) 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14468973U (zh) 一种全空气一体式空调
CN215982975U (zh) 自然冷源利用装置和空调器
CN210801397U (zh) 新风空调
CN212006077U (zh) 新风空调
CN214148201U (zh) 一种毛细管辐射双冷源全热新风除湿空调一体机机组
CN114396658A (zh) 一种采用带旁通阀热回收装置的空调机
CN209763410U (zh) 一种具有调温功能的新风机
CN113739299A (zh) 自然冷源利用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512225U (zh) 一种空气品质调节设备的机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