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3208U - 空气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3208U
CN211903208U CN202020558341.1U CN202020558341U CN211903208U CN 211903208 U CN211903208 U CN 211903208U CN 202020558341 U CN202020558341 U CN 202020558341U CN 211903208 U CN211903208 U CN 211903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duct
door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83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凯
马健恒
张玉峰
杨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5583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3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3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3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全热交换芯体、风机组件、新风风道、排风风道、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通过控制各风门通或断以改变气体的流路;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风阀组件,风阀组件包括板体,活动设于板体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驱动装置包括导轨、齿条、齿轮和驱动电机;新风风道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排风风道内设有第二换热器。与现有技术比较,通过第一、第二、第三风门调整排风和新风的流路,排风和新风在空气设备内经过换热器换热满足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然后供给到室内,从而使本设备可以达到新风、调温、恒温除湿的效果,以满足用户对室内空气多方面需求。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消费者的品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热衷于更舒适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升室内空气的舒适度,一般通过空调器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控,通过加湿器、除湿器对空气湿度进行调控 ,再通过新风机引入健康的新风,排出室内污浊空气。然而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人们需要安装的电器越来越多,这不仅占了很大的空气,使用起来也非常麻烦,目前市面上产品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对室内空气的多方面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单一的“空气净化”将转向综合的“空气管理”,最终形态会是一个设备解决所有空气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处理设备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对室内空气多方面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内设有换热器,还包括:控制所述新风风道通断的第一风门;控制所述排风风道通断的第二风门;控制所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之间通断的第三风门,通过控制各风门通或断以改变气体的流路。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风阀组件,所述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设于所述风阀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阀组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同时穿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间隔地设于所述板体上;活动设于所述板体上的不少于1个的阀门;驱动所述阀门活动以关闭或打开各风门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朝向各风门间隔设置方向延伸的导轨、平行于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阀门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阀门设于所述导轨和齿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风门设于所述第一、第二风门之间,所述阀门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门对应的第一阀门和与所述第二风门对应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各自对应一个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所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交叉穿过所述全热交换芯体。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风道包括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靠近所述新风出口的第一换热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靠近所述新风入口,所述第三风门设于第一换热器和全热交换芯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风道包括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靠近所述排风入口,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三风门和全热交换芯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风机和设于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分设于安装板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处理设备设有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通过第一、第二、第三风门调整室内风(排风)和室外风(新风)的流路,排风和新风在空气设备内经过换热器换热满足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然后供给到室内,从而使本设备可以达到新风、调温、恒温除湿的效果,以满足用户对室内空气多方面需求,并且不影响各个功能的单独使用,即可以同时引新风又制冷,也可以只制冷不引新风等;同时本申请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风阀组件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处理设备全新风模式的运行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处理设备混风模式的运行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处理设备内循环模式的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出的空气处理设备,该设备集成了调温、除湿、新风功能于一体,如图1所示,其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用于为室内换风的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在新风风道内设有第一换热器24,排风风道内设有第二换热器35以对空气进行调温。
具体地,壳体1为钣金外壳,其内部由若干块隔板分隔成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新风风口和排风风口上下并排设置,新风风道包括设于壳体1左侧的新风入口21和设于壳体1右侧的新风出口22,排风风道包括设于壳体1左侧的排风入口31和设于壳体1右侧的排风出口32。
在新风风道上设有一控制其通断的第一风门23,在排风风道上设有控制排风风道通断的第二风门33,在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之间还设有用于使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通断的第三风门34,通过开启或关闭各风门以改变气体在设备中的流路,使得本设备不但能够单独进行换风、调温的功能,还能够通过开启第三风门,使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的换热器对室内的空气先降温以除湿,然后再升温以单独维持室内温度的功能;并且灵活的开启或关闭各风门以达到混合使用的目的,对空气的湿度调节、温度调节、换气等进行有机选择。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风门均设置在风阀组件上,通过安装风阀组件快速的将各风门对应的安装在各自的位置,如图2所示,风阀组件包括板体41,将板体41同时穿过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从而将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隔断开来;第一风门23、第三风门34和第二风门33依次间隔的设置在该板体41上,且第一风门23对应新风风道,第二风门33对应排风风道,第三风门34的一侧朝向新风风道的新风入口,另一侧朝向排风风道的新风出口;在板体41上还设有两个阀门,分别为与第一风门23对应的第一阀门42、与第二风门33对应的第二阀门43,通过驱动装置移动第一、第二阀门以达到开启或关闭第一、第二、第三风口的目的。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导轨44、齿条45、齿轮46以及驱动电机47,第一、第二阀门为板状且分设于板体41的两侧,且第一、第二阀门各自对应一条导轨44,导轨44设置在板体41的下端部,且导轨朝向各风门间隔设置方向延伸并依次经过各风门,第一、第二阀门的一端安装在其对应的导轨44上;第一、第二阀门的另一端设有齿条45,齿条45与导轨44平行设置;每个阀门均对应的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47,驱动电机47固定安装在板体41上,每个驱动电机47的输出轴上设有一个齿轮46,齿轮46与其对应的阀门的齿条相啮合,驱动电机47带动齿轮46转动,齿轮46与齿条相对运动从而带动阀门沿着导轨来回运动,以第一阀门42为例,当第一阀门42运动至第一风门23处时,其关闭第一风门,当运动至第三风门34处时,其关闭第三风门34且打开第一风门23,第二阀门43与第一阀门工作形式相似,此处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嗯实施例中的空气处理设备还设有一全热交换芯体5,全热交换芯体5靠近新风入口21和排风入口31的一侧,且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交叉穿过该全热交换芯体5,因此当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同时开启时,新风和排风先在全热交换芯体5内进行第一次热交换,由于排风的温度为室内温度,从而对引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初步调温(室内制冷时降温,室内制热时升温),这样便达到能量回收的作用,降低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换热器24靠近新风风道的新风出口22,第三风门34设于全热交换芯体5和第一换热器24之间,使得新风在全热交换芯体5进行初步换热后,再次在第一换热器24中进行第二次换热已调节至室内所需温度,当新风风量不足而需要混合排风时,关闭第二风门33,排风和新风混合一同经过第一换热器调温后送出。
对于排风风道而言,第二换热器35设置在全热交换芯体5和第三风门34之间,当打开第三风门34并关闭第二风门33时,排风从排风入口进入并从新风出口流出,使得排风依次经过全热交换芯体5、第二换热器35和第一换热器24,排风先在第二换热器35进行换热,然后在第一换热器24进行换热,以分别对空气温度进行温度、湿度调节。
如图3所示,本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分别包括设于新风风道上的新风风机25和设于排风风道上的排风风机36,新风风机25和排风风机36均固定在安装板6上,新风风机25和排风风机36分别设置在安装板6的两侧,这样不但简化了设备的安装结构,同时还最大化的节省设备的空间。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如下:
(1)全新风模式:.
如图4所示,第一阀门42、第二阀门43移动至第三风门34处从而关闭第三风门34,此时第一、第二风门打开,此时进入全新风模式。
以夏季对进入室内新风降温除湿为例:室外新风由新风入口21进入设备,先经过全热交换芯体5与排风换热后温度降低,再穿过第一风门23到第一换热器24(此时作蒸发器)对新风进行再去的降温并除湿,再经过风机组件中电机安装板的上侧的新风风机25从新风出口22送出;同时室内排风由排风入口31进入设备,先经过全热交换芯体5对新风进行第一次降温,达到对排风进行能量回收的目的,排风再经过第二换热器35(此时作冷凝器),经过芯体后的排气依然比室外空气温度更低,相较于传统空调外机直接用室外空气吹冷凝器而言,本申请由于换热温差更大,在相同的流速等条件下排气与冷凝器的换热性更好,冷凝器中的冷媒能够快速降温,冷凝器中的冷媒再次回流到第一换热器24(蒸发器)中循环制冷,使得压缩机的功耗更低,达到对排风的能量进行了回收利用,即把回收的能量用于辅助制冷,换热后的排气由排风出口32排出。
本模式主要用于引入新风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同时对进入室内新风有调温、调湿效果,并对排风的能量进行二次回收利用,降低能耗。
冬季对进入室内新风升温的情况与夏季时的情况相似,不再赘述。
(2)混风模式:
如图5所示,以普通的三人家庭为例,对新风风量的需求大概为150m³/h,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制冷的需求则需要500-600 m³/h的风量。显然光靠新风的风量是难以满足用户日常制冷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引部分排风与新风混合一同用于制冷。
此时,第二阀门43移动至第二风门33处,排风内风口11关闭;第一阀门42在第一风门23及第三风门34上移动,第一风门23及第三风门34处于半开状态,通过控制第一阀门42的位置,第一阀门42在第二风门33和第三风门34之间来回移动,改变第二风门33和第三风门34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室内的混风中新风与排风的比例。
室内排风由排风入口31进入设备,室外新风由新风入口21进入设备,新风和排风经过全热交换芯体5,排风经过第二换热器35(作蒸发器)进行一次调温并除湿,排风穿过第三风门34与新风混合,混合后的空气由第一换热器7再次进行调温,最后由新风出风口排出。
此模式主要用于,在引入新风的同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
(3)内循环模式,其包括调温模式和恒温除湿模式:
如图6所示,第一阀门42移动至第一风门23处,第二阀门43移动至第二风门33处,此时第一风门23以及第二风门33关闭,由于第一风门23关闭,室外新风不在进入设备,第三风门34打开,设备进入内循环模式。
如调温模式(制冷),其具体为:室内空气从排风入口31进入设备,气体穿过全热交换芯5并经第二换热器35进行第一次降温,气体穿过第三风门34,经第一次换热器24再次进行降温。
此模式是将换热器外接空调外机使得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能够同时作为蒸发器使用,通过控制第二换热器35对应的电子膨胀阀,使得第二换热器35的温度高于第一换热器24,由于第二换热器35的温度较高,空气经过它时只降温不凝露,当空气再经温度较低的第一换热器24时进行降温并除湿,由于制冷剂循环因存在两个蒸发温度,高温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5)内制冷剂蒸发压力较高,压缩比较小,相比单蒸发温度制冷剂循环而言,双蒸发温度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能效更高,待处理空气经过第二换热器时,只降低温度而含湿量不降低,待处理空气再经过第一换热器时,温度和含湿量均降低,从而实现温湿分控,此模式主要用于,不引入新风,仅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
如恒温除湿(制冷),其具体方式为:风道与调温模式相同,但此时第二换热器35作蒸发器先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空气再经过第一换热器24(此时作冷凝器)进行升温,达到用户要求的温度并送入室内,达到恒温除湿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内设有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新风风道通断的第一风门;控制所述排风风道通断的第二风门;控制所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之间通断的第三风门,通过控制各风门通或断以改变气体的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风阀组件,所述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设于所述风阀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组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同时穿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间隔地设于所述板体上;活动设于所述板体上的不少于1个的阀门;驱动所述阀门活动以关闭或打开各风门的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朝向各风门间隔设置方向延伸的导轨、平行于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阀门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阀门设于所述导轨和齿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门设于所述第一、第二风门之间,所述阀门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门对应的第一阀门和与所述第二风门对应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各自对应一个驱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所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交叉穿过所述全热交换芯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包括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靠近所述新风出口的第一换热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靠近所述新风入口,所述第三风门设于第一换热器和全热交换芯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包括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靠近所述排风入口,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三风门和全热交换芯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风机和设于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设于安装板的两侧。
CN202020558341.1U 2020-04-15 2020-04-15 空气处理设备 Active CN211903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8341.1U CN211903208U (zh) 2020-04-15 2020-04-15 空气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8341.1U CN211903208U (zh) 2020-04-15 2020-04-15 空气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3208U true CN211903208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8341.1U Active CN211903208U (zh) 2020-04-15 2020-04-15 空气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320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3790A (zh) * 2020-11-05 2021-0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112556060A (zh) * 2020-12-14 2021-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112880091A (zh) * 2021-03-01 2021-06-01 王远志 一种民用建筑的通风换气设备
CN113074414A (zh) * 2021-05-07 2021-07-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风道结构及新风机
CN114110804A (zh) * 2021-11-12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窗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43171A (zh) * 2022-02-16 2022-05-2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3790A (zh) * 2020-11-05 2021-0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112556060A (zh) * 2020-12-14 2021-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112880091A (zh) * 2021-03-01 2021-06-01 王远志 一种民用建筑的通风换气设备
CN113074414A (zh) * 2021-05-07 2021-07-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风道结构及新风机
CN114110804A (zh) * 2021-11-12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窗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43171A (zh) * 2022-02-16 2022-05-2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4543171B (zh) * 2022-02-16 2023-04-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03208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07228428B (zh) 一种户式新风净化全空调系统
CN106678991B (zh) 一种适用于辐射空调的新风机组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2047754B1 (ko) 다기능 스마트 공조시스템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7218665B (zh) 一种变频户式新风净化全空调系统
CN108286755A (zh) 一种自带冷源的空气处理机组
CN111442448A (zh) 一种对新风单独冷却除湿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CN112880035A (zh) 一种改进的控温除湿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CN205860215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0485979U (zh) 一种可进行混风调节的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CN111425939A (zh) 新风空调及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8090865U (zh) 一种带独立新风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
CN109556216A (zh) 冰箱、空调、新风一体机
CN111520857A (zh)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CN102374601B (zh) 一体式空调的节能型智能换新风系统
CN214468973U (zh) 一种全空气一体式空调
CN2555475Y (zh) 恒温恒湿空调机
CN212511630U (zh) 一种对新风单独冷却除湿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CN113719911A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节能型一体式上送风空调机组
CN212006077U (zh) 新风空调
CN210801397U (zh) 新风空调
CN210463336U (zh) 水电站调温除湿空调系统
CN209944590U (zh) 环境控制一体机
CN208090854U (zh) 一种自带冷源的空气处理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