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1538U -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1538U
CN209941538U CN201920574282.4U CN201920574282U CN209941538U CN 209941538 U CN209941538 U CN 209941538U CN 201920574282 U CN201920574282 U CN 201920574282U CN 209941538 U CN209941538 U CN 209941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e
guide
rod
frame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42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明
周宝龙
张涛
张斌
张新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XIAN GUANGDA NEW ENERGY MACHINE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新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新明 filed Critical 张新明
Priority to CN2019205742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1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1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1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涉及一种公路施工辅助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包括行走装置及通过机架承载装置搭载在行走装置上的锥筒收放系统和锥筒导向系统;所述锥筒收放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和至少三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均与驱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上均连接有锥筒架,连接臂沿驱动装置的周向均布,驱动装置驱动连接臂在同一平面内绕驱动装置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锥筒架沿连接臂转动方向同向设置;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平稳,采取至少三个连接臂旋转360度完成收集或布放锥筒多次,收放速度高;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能够将将动力箱向上折叠收藏主体架中,占用体积小。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施工辅助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背景技术
锥筒,是一种使用塑料或橡胶制成的一种空心椎体状安全标志,锥筒底部开口,并在锥筒底部设置有外檐,用于公路封闭或应急施工以及交通潮汐分车道分流工作中,往往需要布放安全锥筒对部分道路进行隔离,并在使用完毕后进行回收。现有的布放及回收方式均多为使用人力,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工作环境异常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旋转360度完成收集或布放锥筒多次,效率高,设备造价低,设备运行稳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包括行走装置及通过机架承载装置搭载在行走装置上的锥筒收放系统和锥筒导向系统;
所述锥筒收放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和至少三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均与驱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上均连接有锥筒架,连接臂沿驱动装置的周向均布,驱动装置驱动连接臂在同一平面内绕驱动装置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锥筒架沿连接臂转动方向同向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收放系统主体架上,所述收放系统主体架通过第一升降装置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
所述锥筒导向系统包括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内的一端上设置有一锥筒收集/脱放装置,另一端上设置有一锥筒放倒/扶正装置;所述连接臂均设置在导向通道正上方,连接臂绕驱动装置中心轴线转动,连接臂上的锥筒架均依次穿过导向通道内的锥筒收集/脱放装置,所述导向通道沿行走装置的行走方向设置;
导向通道固定设置在导向系统主体架上,所述导向系统主体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
优选地,连接臂设置为三个,且相邻两个连接臂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优选地,锥筒架为圆锥状,锥筒架的大端面与所在连接臂固定相连,且锥筒架的中心轴线与所在连接臂的中心轴线垂直。
优选地,锥筒收放系统还包括光电感应器Ⅰ支架和光电感应器Ⅱ支架及定位接近开关,光电感应器Ⅰ支架和光电感应器Ⅱ支架及定位接近开关均固定设置在机架承载装置上,光电感应器Ⅰ支架和光电感应器Ⅱ支架上不同时设置光电传感器;
设置在光电感应器Ⅰ支架上的光电传感器为用于检测锥筒架上有无锥筒的光电感应器Ⅰ,连接臂转动,锥筒架依次经过光电感应器Ⅰ的检测区;
设置在光电传感器Ⅱ支架上的光电传感器为设置有用于检测导向通道内有无锥筒的光电感应器Ⅱ,连接臂转动,锥筒架依次经过光电感应器Ⅱ的检测区;
所述光电感应器Ⅰ和光电感应器Ⅱ及定位接近开关均通过同一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电感应器Ⅰ、光电感应器Ⅱ、定位接近开关均通过电源开关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相连。
优选地,锥筒收放系统还包括动力箱,所述动力箱设置在收放系统主体架上,所述驱动装置和控制器及电源均固定设置在动力箱内,驱动装置上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伸出动力箱后与连接臂固定相连,所述连接臂均沿电机轴的周向均布,且均与电机轴的中心轴线垂直。
优选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定位接近开关为的型号为 L J18A3-8-Z/BX。
优选地,光电感应器Ⅰ和光电感应器Ⅱ的型号为 CDD-40N125140105S。
优选地,控制器型号为 FX1N10MT。
优选地,锥筒收集/脱放装置包括两个锥筒阻挡架Ⅰ,两个锥筒阻挡架Ⅰ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均垂直于导向通道侧壁所在平面,两个锥筒阻挡架Ⅰ位置相互对应地分别设置在导向通道两侧壁相向的一面上,两个锥筒阻挡架Ⅰ距导向通道底面的距离均大于锥筒上锥孔的最大直径,小于锥筒外檐的直径,且两个锥筒阻挡架Ⅰ之间的距离大于锥筒架的宽度但小于锥筒外檐的直径,连接臂转动,锥筒架经过导向通道和两个锥筒阻挡架Ⅰ围成的区域。
优选地,锥筒放倒/扶正装置包括放倒装置和扶正装置,所述放倒装置包括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相互平行设置,且锥筒阻挡架Ⅱ滑杆的中心轴线与导向通道侧面所在平面平行,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位置相互对应的设置在导向通道两侧壁相向的一面上,且锥筒阻挡架Ⅱ滑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65度,锥筒阻挡架Ⅱ滑杆靠近锥筒收放系统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另一端在该方向上的高度;所述扶正装置与导向通道的两侧壁固定相连;
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通过锥筒阻挡架Ⅱ相连,所述锥筒阻挡架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滑动相连。
优选地,锥筒阻挡架Ⅱ为矩形环状框架,锥筒阻挡架Ⅱ上相对应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定位孔,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通过定位销Ⅲ与第二定位孔相连。
优选地,扶正装置包括两组扶正机构,两组扶正机构分别与导向通道的两侧壁相连;
扶正机构包括锥筒扶立杆及弹簧拉杆,所述锥筒扶立杆的一端通过旋转轴Ⅱ与导向通道的一个侧壁转动相连,另一端朝向锥筒收集/脱放装置伸出;
所述弹簧拉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套接在第一连接杆一端上的弹簧套筒,所述弹簧套筒内设置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伸入弹簧套筒内的一端固定相连,另一端活动设置在弹簧套筒内,所述弹簧套筒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导向通道两侧壁的导向系统主体架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锥筒扶立杆转动相连,且第一连接杆与锥筒扶立杆相连处位于锥筒扶立杆中部与锥筒扶立杆与导向通道侧壁相连一端端部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一连接杆伸入弹簧套筒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弹簧套筒的出口端上设置有限制弹簧套筒出口端直径的限位环,所述限位块直径大于限位环内径,所述弹簧套筒上设置有一销孔,所述销孔贯穿弹簧套筒,销孔内可拆卸的安装有定位销;
当锥筒扶立杆转动至导向通道内,限位块卡合在限位环内,销孔内安装定位销,复位弹簧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定位销相抵;
当锥筒扶立杆转动至导向系统主体架内,复位弹簧与弹簧套筒的端部相抵。
优选地,所述锥筒扶立杆朝向锥筒收集/脱放装置伸出的一端上连接有一扶正导向杆,所述扶正导向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锥筒扶立杆在该方向上的高度;
扶正导向杆距导向通道底面的距离大于锥筒外檐的直径,锥筒扶立杆距导向通道底面的最大距离小于锥筒外檐的直径,两个锥筒扶立杆之间的距离小于锥筒外檐的直径而大于锥体底的直径;
所述扶正导向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30度,扶正导向杆与锥筒扶立杆之间的夹角为40-45度;
所述锥筒扶立杆与扶正导向杆连接处均连接有一活动导向拖杆,所述活动导向拖杆通过螺栓活动设置在锥筒扶立杆上,活动导向拖杆远离锥筒扶立杆的一端上连接有橡胶头。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沿行走装置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架,两个导向架的同一端通过所述导向系统主体架固定相连,所述导向系统主体架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两个导向架之间的区域为导向通道,两个锥筒阻挡架Ⅰ分别设置在两个导向架远离导向系统主体架的一端上;两个锥筒阻挡架Ⅱ分别与两个导向架转动相连。
优选地,机架承载装置包括收放系统支撑臂和导向系统支撑臂,所述收放系统支撑臂通过分别相互对应设置在收放系统支撑臂和收放系统主体架相对应两侧上且相互扣合的锁扣和锁扣挂钩与收放系统主体架相连,收放系统支撑臂通过第一升降装置连接有一倒“U”形收放系统固定架,收放系统固定架和收放系统主体架分别位于收放系统支撑臂两侧;
所述导向系统支撑臂通过分别相互对应设置在导向系统支撑臂和导向系统主体架相对应两侧上且相互扣合的锁扣和锁扣挂钩与导向系统主体架相连,导向系统支撑臂通过第二升降装置连接有一倒“U”形导向系统固定架,导向系统固定架和导向系统主体架分别位于导向系统支撑臂两侧。
优选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均包括推拉杆电缸,所述推拉杆电缸上设置有一主体杆及一端滑动设置在主体杆内的伸缩杆,主体杆上连接有驱动伸缩杆从主体杆内伸出或缩回的电动机,所述主体杆和伸缩杆均竖直设置;
第一升降装置的主体杆通过推拉杆Ⅰ固定架与收放系统固定架固定相连,第一升降装置的伸缩杆与收放系统支撑臂固定相连;
第二升降装置的主体杆通过推拉杆Ⅱ固定架与导向系统固定架固定相连,第二升降装置伸缩杆与导向系统支撑臂固定相连。
优选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还均包括沿行走装置行进方向成对设置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若干个导向块,导向块上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块通过导向通孔套接在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均竖直设置;
第一升降装置的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收放系统固定架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块均与收放系统固定架固定相连,所述导向杆也分别设置在收放系统固定架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杆的下端均与收放系统支撑臂固定相连,位于收放系统固定架同一侧的导向杆和导向块匹配相连;
第二升降装置的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导向系统固定架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块均与导向系统固定架固定相连,所述导向杆也分别设置在导向系统固定架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杆下端均与导向系统支撑臂固定相连,位于导向系统固定架同一侧的导向杆和导向块匹配相连。
优选地,收放系统固定架在行走装置行进方向上镶嵌在收放系统支撑臂内,所述导向系统固定架在上述方向上镶嵌在导向系统支撑臂内。
优选地,导向系统主体架上还通过警示灯支架固定连接一警示灯。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平稳,采取至少三个连接臂旋转360度完成收集或布放锥筒多次,收放速度高;
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能够将将动力箱向上折叠收藏主体架中,占用体积小;
所述收放系统主体架通过第一升降装置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导向系统主体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车厢的高低可以调整主体机架和锥筒摆放连接臂高、低位置,适用车型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左侧面或右侧面,采取正向或倒车行驶方式即可完成锥桶的收集或布放工作,不受道路的范围限制,不占用交通要道,有利于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锥筒收放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动力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锥筒收放系统俯视图。
图5为图2的锥筒收放系统左视图。
图6为图1中锥筒导向系统左视图。
图7为图6中锥筒阻挡架Ⅱ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锥筒导向系统俯视图。
图9为图1中锥筒导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锥筒扶立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锥筒导向系统中锥筒扶立杆布放锥筒工作状态斜视示意图。
图12为锥筒导向系统中锥筒扶立杆布放锥筒工作状态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锥筒导向系统中锥筒阻挡架Ⅱ收集锥筒工作状态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锥筒导向系统中的锥筒扶立杆和导向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5锥筒收放系统中的第一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16为图6锥筒导向系统中的第二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17为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18为锥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护栏,2-推拉杆Ⅰ固定架,3-推拉杆Ⅰ,4-控制器,5-电瓶箱,6-锁扣挂钩Ⅰ,7-光电感应器Ⅰ,8-锥筒架Ⅰ,9-1-定位接近开关Ⅰ,9-2-定位接近开关Ⅱ,10-锥筒架Ⅱ,11-锥筒架Ⅲ,12-电机轴,13-锁扣Ⅰ,14-动力箱,15-旋转轴Ⅰ,16-锁扣Ⅱ,17-锁扣挂钩Ⅱ,18-固定螺丝Ⅰ,19-收放系统固定架,20-线槽,21-锥筒扶立杆,22-活动导向拖杆,23-橡胶头,24-锥筒阻挡架Ⅰ,25-导向架,26-警示灯,27-转向开关Ⅰ,28-旋转轴Ⅱ,29-导向系统固定架,30-电源开关,31-转向开关Ⅱ,32-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3-车厢边沿,34-连接片,35-收放系统主体架,36-警示灯支架,37-导向架连接孔Ⅰ,38-导向架连接孔Ⅱ,39-定位销Ⅰ,40-定位销Ⅱ,41-锥筒阻挡架Ⅱ,44-锥筒收放系统,45-锥筒导向系统,46-锁扣挂钩Ⅲ,47-锁扣Ⅲ, 48-弹簧拉杆,49-导向系统主体架,50-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1-导向系统支撑臂,52-定位销,53-推拉杆Ⅱ固定架,54-推拉杆Ⅱ,55-导向块Ⅰ,56-导向杆Ⅰ,57-导向块Ⅱ,58-导向杆Ⅱ,59-收放系统支撑臂,60-定位销Ⅲ,61-固定螺丝Ⅱ,62-锥筒,63-锥体底,64-锥筒外檐,67-电机,68-1-光电感应器Ⅱ支架Ⅰ,68-2-光电感应器Ⅱ支架Ⅱ,69-光电感应器Ⅱ,70-扶正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包括行走装置及通过机架承载装置搭载在行走装置上的锥筒收放系统44和锥筒导向系统45;
所述锥筒收放系统44包括驱动装置和至少三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均与驱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上均连接有锥筒架,连接臂沿驱动装置的周向均布,驱动装置驱动连接臂在同一平面内绕驱动装置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锥筒架沿连接臂转动方向同向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上,所述收放系统主体架35通过第一升降装置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
所述锥筒导向系统45包括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内的一端上设置有一锥筒收集/脱放装置,另一端上设置有一锥筒放倒/扶正装置;所述连接臂均设置在导向通道正上方,连接臂绕驱动装置中心轴线转动,连接臂上的锥筒架均依次穿过导向通道内的锥筒收集/脱放装置,所述导向通道沿行走装置的行走方向设置;
导向通道固定设置在导向系统主体架49上,所述导向系统主体架49通过第二升降装置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
连接臂设置为三个,且相邻两个连接臂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锥筒架为圆锥状,锥筒架的大端面与所在连接臂固定相连,且锥筒架的中心轴线与所在连接臂的中心轴线垂直。
锥筒收放系统44还包括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和光电感应器Ⅱ69支架及定位接近开关,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和光电感应器Ⅱ69支架及定位接近开关均固定设置在机架承载装置上,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和光电感应器Ⅱ支架上不同时设置光电传感器;
设置在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上的光电传感器为用于检测锥筒架上有无锥筒的光电感应器Ⅰ7,连接臂转动,锥筒架依次经过光电感应器Ⅰ7的检测区;
设置在光电传感器Ⅱ支架上的光电传感器为设置有用于检测导向通道内有无锥筒的光电感应器Ⅱ69,连接臂转动,锥筒架依次经过光电感应器Ⅱ69的检测区;
所述光电感应器Ⅰ7和光电感应器Ⅱ69及定位接近开关均通过同一控制器4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电感应器Ⅰ、光电感应器Ⅱ69、定位接近开关均通过电源开关30与控制器4相连,所述控制器4与驱动装置相连。
锥筒收放系统44还包括动力箱14,所述动力箱14设置在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上,所述驱动装置和控制器4及电源均固定设置在动力箱14内,驱动装置上设置有电机轴12,所述电机轴12伸出动力箱14后与连接臂固定相连,所述连接臂均沿电机轴12的周向均布,且均与电机轴12的中心轴线垂直。
驱动装置为电机67,所述定位接近开关为的型号为 L J18A3-8-Z/BX。
光电感应器Ⅰ7和光电感应器Ⅱ69的型号为 CDD-40N125140105S。
控制器4型号为 FX1N10MT。
锥筒收集/脱放装置包括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均垂直于导向通道侧壁所在平面,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位置相互对应地分别设置在导向通道两侧壁相向的一面上,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距导向通道底面的距离均大于锥筒上锥孔的最大直径,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且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之间的距离大于锥筒架的宽度但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连接臂转动,锥筒架经过导向通道和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围成的区域。
锥筒放倒/扶正装置包括放倒装置和扶正装置,所述放倒装置包括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相互平行设置,且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的中心轴线与导向通道侧面所在平面平行,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位置相互对应的设置在导向通道两侧壁相向的一面上,且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65度,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靠近锥筒收放系统44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另一端在该方向上的高度;所述扶正装置与导向通道的两侧壁固定相连;
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通过锥筒阻挡架Ⅱ41相连,所述锥筒阻挡架Ⅱ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滑动相连。
锥筒阻挡架Ⅱ41为矩形环状框架,锥筒阻挡架Ⅱ41上相对应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定位孔,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通过定位销Ⅲ60与第二定位孔相连。
扶正装置包括两组扶正机构,两组扶正机构分别与导向通道的两侧壁相连;
扶正机构包括锥筒扶立杆及弹簧拉杆48,所述锥筒扶立杆的一端通过旋转轴Ⅱ28与导向通道的一个侧壁转动相连,另一端朝向锥筒收集/脱放装置伸出;
所述弹簧拉杆48包括第一连接杆和套接在第一连接杆一端上的弹簧套筒,所述弹簧套筒内设置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伸入弹簧套筒内的一端固定相连,另一端活动设置在弹簧套筒内,所述弹簧套筒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导向通道两侧壁的导向系统主体架49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锥筒扶立杆转动相连,且第一连接杆与锥筒扶立杆相连处位于锥筒扶立杆中部与锥筒扶立杆与导向通道侧壁相连一端端部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一连接杆伸入弹簧套筒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弹簧套筒的出口端上设置有限制弹簧套筒出口端直径的限位环,所述限位块直径大于限位环内径,所述弹簧套筒上设置有一销孔,所述销孔贯穿弹簧套筒,销孔内可拆卸的安装有定位销52;
当锥筒扶立杆转动至导向通道内,限位块卡合在限位环内,销孔内安装定位销52,复位弹簧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定位销52相抵;
当锥筒扶立杆转动至导向系统主体架49内,复位弹簧与弹簧套筒的端部相抵。
所述锥筒扶立杆朝向锥筒收集/脱放装置伸出的一端上连接有一扶正导向杆70,所述扶正导向杆7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锥筒扶立杆在该方向上的高度;
扶正导向杆70距导向通道底面的距离大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锥筒扶立杆距导向通道底面的最大距离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两个锥筒扶立杆21之间的距离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而大于锥体底63的直径;
所述扶正导向杆7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30度,扶正导向杆70与锥筒扶立杆之间的夹角为40-45度;
所述锥筒扶立杆与扶正导向杆70连接处均连接有一活动导向拖杆22,所述活动导向拖杆22通过螺栓活动设置在锥筒扶立杆21上,活动导向拖杆22远离锥筒扶立杆的一端上连接有橡胶头23。
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沿行走装置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架25,两个导向架25的同一端通过所述导向系统主体架49固定相连,所述导向系统主体架49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两个导向架25之间的区域为导向通道,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分别设置在两个导向架25远离导向系统主体架49的一端上;两个锥筒阻挡架Ⅱ41分别与两个导向架25转动相连。
所述机架承载装置包括收放系统支撑臂59和导向系统支撑臂51,所述收放系统支撑臂59通过分别相互对应设置在收放系统支撑臂和收放系统主体架相对应两侧上且相互扣合的锁扣和锁扣挂钩与收放系统主体架35相连,如图5所示,锁扣Ⅱ16和锁扣挂钩Ⅱ17配合相连,实现收放系统支撑臂59与收放系统主体架35的固定相连,收放系统支撑臂59通过第一升降装置连接有一倒“U”形收放系统固定架19,收放系统固定架19和收放系统主体架35分别位于收放系统支撑臂59两侧,如图5所示,收放系统固定架19和收放系统主体架35分别位于收放系统支撑臂59的左右两侧;
所述导向系统支撑臂51通过分别相互对应设置在导向系统支撑臂和导向系统主体架相对应两侧上且相互扣合的锁扣和锁扣挂钩与导向系统主体架49相连,如图6所示,锁扣Ⅲ47和锁扣挂钩Ⅲ46的相连,实现导向系统支撑臂51和导向系统主体架49的固定相连,导向系统支撑臂51通过第二升降装置连接有一倒“U”形导向系统固定架29,导向系统固定架29和导向系统主体架49分别位于导向系统支撑臂51两侧,如图6所示,导向系统固定架29和导向系统主体架49分别位于导向系统支撑臂51左右两侧。
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均包括推拉杆电缸,所述推拉杆电缸上设置有一主体杆及一端滑动设置在主体杆内的伸缩杆,主体杆上连接有驱动伸缩杆从主体杆内伸出或缩回的电动机,所述主体杆和伸缩杆均竖直设置;
第一升降装置的主体杆通过推拉杆Ⅰ固定架2与收放系统固定架19固定相连,第一升降装置的伸缩杆与收放系统支撑臂59固定相连;
第二升降装置的主体杆通过推拉杆Ⅱ固定架53与导向系统固定架29固定相连,第二升降装置伸缩杆与导向系统支撑臂51固定相连,推拉杆Ⅰ3和推拉杆Ⅱ54均为推拉杆电缸。
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还均包括沿行走装置行进方向成对设置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若干个导向块,导向块上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块通过导向通孔套接在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均竖直设置;
第一升降装置的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收放系统固定架19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块均与收放系统固定架19固定相连,所述导向杆也分别设置在收放系统固定架19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杆的下端均与收放系统支撑臂59固定相连,位于收放系统固定架19同一侧的导向杆和导向块匹配相连,第一升降装置中的导向杆为导向杆Ⅰ56,第一升降装置中的导向块为导向块Ⅰ55;
第二升降装置的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导向系统固定架29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块均与导向系统固定架29固定相连,所述导向杆也分别设置在导向系统固定架29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杆下端均与导向系统支撑臂51固定相连,位于导向系统固定架29同一侧的导向杆和导向块匹配相连,第二升降装置中的导向杆为导向杆Ⅱ58,第二升降装置中的导向块为导向块Ⅱ57。
收放系统固定架19在行走装置行进方向上镶嵌在收放系统支撑臂59内,所述导向系统固定架29在上述方向上镶嵌在导向系统支撑臂51内。
导向系统主体架49上还通过警示灯支架36固定连接一警示灯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行走装置为现有带车厢的汽车,车厢内放置锥筒,锥筒收放系统44及锥筒导向系统45安装在汽车车厢的边沿左侧面上,护栏1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为固定连接的一体的长方形结构。
如图5、图15所示,收放系统支撑臂59为固定连接的一体的长方形结构,且收放系统支撑臂59与收放系统主体架35相匹配。
如图 4、图 5 所示,收放系统固定架19通过推拉杆Ⅰ3与收放系统支撑臂59相连,推拉杆Ⅰ3驱动推拉收放系统支撑臂59升降,以致控制收放系统主体架3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低位置,满足不同车厢高度或载重影响车厢高度的要求;且收放系统固定架19与收放系统支撑臂59相匹配;收放系统固定架19通过两排一定数量的固定螺丝Ⅰ18与汽车的车厢边沿33固定连接。
如图 6、图8、图9所示,导向系统主体架4949为固定连接的一体的异形结构。
如图6、图16所示,导向系统支撑臂51为固定连接的一体的长方形结构,且导向系统支撑臂51与导向系统主体架49相匹配。
如图6所示,导向系统固定架29通过推拉杆Ⅱ54与导向系统支撑臂51相连,推拉杆Ⅱ54驱动推拉导向系统支撑臂51升降,以致控制导向系统主体架49在竖直方向上的高、低位置,满足不同车厢高度或载重影响车厢高度的要求;且导向系统固定架29与导向系统支撑臂51相匹配;导向系统固定架29通过两排一定数量的固定螺丝Ⅱ61与汽车的车厢边沿33固定连接;
参见图 2,电源设置在电瓶箱5中,所述控制器4、电瓶箱5 、动力箱14从上往下依次安装在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上,在控制器4、电瓶箱5 、动力箱14之间安装有线槽20 ,线槽20固定安装在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中间,所有的的动力及传递信息线路预埋在线槽20中;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上设置有动力箱14容置槽,将动力箱14向上折叠收藏至动力箱14容置槽内。
如图 2、图 3 所示,所述电机轴12一端与电机67连接并由电机67传递动力,电机轴12另一端与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三个锥筒架分别为锥筒架Ⅰ8、锥筒架Ⅱ10和锥筒架Ⅲ11。
如图 2 所示,所述锥筒架Ⅰ8或锥筒架Ⅱ10或锥筒架Ⅲ11为圆锥体结构;所述动力箱14向上折叠收藏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上的动力箱14容置槽内,如图 5所示,贯穿动力箱14的旋转轴Ⅰ15与动力箱14两侧的个连接片34转动连接,连接片34安装在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两侧并与收放系统主体架35连接固定;当锥筒收放结束后,把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从电机轴12上拆卸下,然后以动力箱14的旋转轴Ⅰ15为轴心向上旋转,使动力箱14进入收放系统主体架35内的动力箱14容置槽内,最后将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上设置的锁扣挂钩Ⅰ6与动力箱14上设置的锁扣Ⅰ13连接,即可完成动力箱14折叠收藏。
参见图17所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转向开关Ⅱ31、转向开关Ⅰ27、控制器4、电机67驱动模块、定位接近开关Ⅰ9-1、定位接近开关Ⅱ9-2、光电感应器Ⅰ7、光电感应器Ⅱ69、电机67刹车模块,电源通过电源开关30与转向开关Ⅱ31、转向开关Ⅰ27和控制器4连接,为控制器4、定位接近开关Ⅰ9-1、定位接近开关Ⅱ9-2、光电感应器Ⅰ7、光电感应器Ⅱ69、电机67驱动模块、电机67刹车模块提供工作电源,控制器4用于控制电机67驱动模块或电机67刹车模块的工作状态和电源;电机67驱动模块用于提供电机67的电源并控制驱动电机67的正、反旋转;电机67刹车模块用于控制与电机轴12连接的电动刹车盘电源并阻止电机轴12的惯性旋转。
转向开关Ⅱ31设置为光电感应器Ⅰ7、光电感应器Ⅱ69两个指示开关,分别用于光电感应器Ⅰ7或光电感应器Ⅱ69的控制,并将光电感应器Ⅰ7或光电感应器Ⅱ69的控制指示信号与控制器4连接;
转向开关Ⅰ27设置为定位接近开关Ⅰ9-1、定位接近开关Ⅱ9-2两个指示开关,分别用于定位接近开关Ⅰ9-1或定位接近开关Ⅱ9-2的控制,并将定位接近开关Ⅰ9-1或定位接近开关Ⅱ9-2的控制指示信号与控制器4连接。
参见图 6、图 8、图9所示,所述锥筒导向系统45包括导向系统固定架29、导向系统支撑臂51、一对导向架25、一对锥筒扶立杆21和锥筒阻挡架Ⅱ41;导向系统固定架29通过一定数量的固定螺丝Ⅱ61与车厢边沿33固定相连;导向架25为图 8、图9所示的机构,根据锥筒的大小型号,导向架25右端插入导向架连接孔Ⅰ37或导向架连接孔Ⅱ38中,参见图 6、图14所示,使用定位销Ⅰ39或定位销Ⅱ40将导向架25固定,两个导向架25之间的区域为导向通道,两个导向架25分别与导向系统主体架49相对应两侧的导向架连接孔Ⅰ37或导向架连接孔Ⅱ38连接,目的是为了适应锥筒的大小。
参见图8、图9所示,在一对导向架25的左侧顶部固定安装了一对锥筒阻挡架Ⅰ24,锥筒阻挡架Ⅰ24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锥体底63的直径而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以此阻挡锥筒从锥筒阻挡架Ⅰ24底下穿过;一对锥筒阻挡架Ⅰ24之间的距离大于锥筒架Ⅰ8或锥筒架Ⅱ10或锥筒架Ⅲ11以及锥体底63的直径,而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允许锥筒架Ⅰ8或锥筒架Ⅱ10或锥筒架Ⅲ11通过而阻挡住锥筒,利用一对锥筒阻挡架Ⅰ24将锥筒架Ⅰ8或锥筒架Ⅱ10或锥筒架Ⅲ11上的锥筒脱离。
参见图11、图12所示,一对锥筒扶立杆21的左端均设置有扶正导向杆70和活动导向拖杆22,所述扶正导向杆7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锥筒扶立杆在该方向上的高度;扶正导向杆70距导向通道底面的距离大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锥筒扶立杆距导向通道底面的最大距离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两个锥筒扶立杆21之间的距离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而大于锥体底63的直径;所述扶正导向杆7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25-30度,扶正导向杆70与锥筒扶立杆之间的夹角均为40-45度;
所述锥筒扶立杆与扶正导向杆70连接处均连接有一活动导向拖杆22,所述活动导向拖杆22通过螺栓活动设置在锥筒扶立杆21上,活动导向拖杆22远离锥筒扶立杆的一端上连接有橡胶头23。
扶正导向杆70和活动导向拖杆22形成锥筒外檐64的夹持限位区域,从锥筒架Ⅰ8或锥筒架Ⅱ10或锥筒架Ⅲ11上的脱离锥筒进入一对锥筒扶立杆21中,车辆向左侧行驶过程中,利用该夹持限位区域对锥筒外檐64实现夹持限位,锥筒扶立杆21与活动导向拖杆22使锥筒的锥筒外檐64的上部卡住,使锥筒外檐64的上部受力方向向左,而锥筒外檐64的底部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右,利用锥筒外檐64的上部和底部的不同受力方向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将锥筒扶立起来。
参见图7,所述锥筒阻挡架Ⅱ41为固定连接为一体的长方形结构。
参见图 3、图17,所述定位接近开关Ⅰ9-1或定位接近开关Ⅱ9-2安装在动力箱14上,用于控制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在定位接近开关Ⅰ9-1或定位接近开关Ⅱ9-2安装的位置处停止,即连接臂旋转到定位接近开关Ⅰ9-1或定位接近开关Ⅱ9-2处,定位接近开关Ⅰ9-1或定位接近开关Ⅱ9-2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控制器4向电机67驱动模块发出停止旋转信号,电机67停止旋转使电机轴12连接的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停止旋转。
参见图17,所述电机67刹车模块,用于控制与电机轴12连接的电动刹车盘电源并阻止电机轴12的惯性旋转,当控制器4向电机67驱动模块发出停止旋转信号,接着控制器4向电机67刹车模块发出启动信号,电机67刹车模块将电机轴12连接的电动刹车盘电源启动,电动刹车盘阻止电机轴12的惯性旋转使电机轴12连接的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停止旋转。
参见图3、图8,所述光电感应器Ⅰ7和光电感应器Ⅱ69为移动探头,根据布放或收集锥筒的工作状态,光电感应器Ⅰ7移动安装在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光电感应器Ⅱ69移动安装在光电感应器Ⅱ69支架Ⅱ68-2上;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设置为两个,光电感应器Ⅱ69也设置为两个,分别为光电感应器Ⅱ69支架Ⅰ68-1、光电感应器Ⅱ69支架Ⅱ68-2,在动力箱14上以电机轴12对称设置;具体的表述为:光电感应器Ⅰ7检测到锥筒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控制器4发出顺时针旋转信号,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顺时针旋转;光电感应器Ⅱ69检测到锥筒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控制器4发出逆时针旋转信号,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逆时针旋转。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将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位置相互对应的设置在导向系统主体架49相对应的两个内侧面上,导向通道位于上述导向系统主体架49相对应的两个内侧面之间。
实施例 1
本实用新型布放和收集锥筒的工作方法,将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安装在车辆左侧,图1 所示,车辆向前行驶,即向左行驶可完成布放锥筒工作,倒车形式行驶即向右行驶,可完成锥筒收集工作,实施步骤如下:
(1.1)工作准备
如图1、图8所示,首先打开警示灯26,根据锥筒62尺寸调整锥筒收放系统44和锥筒导向系统45的高度,即通过推拉杆Ⅰ3调整收放系统支撑臂59连接的锥筒收放系统44的高度,通过推拉杆Ⅱ54调整导向系统支撑臂51连接的锥筒导向系统45的高度;其二,调整导向通道相对应两侧导向架25的高度和宽度;如图14所示,如使用锥筒外檐64直径35-45cm、高度60-75cm的锥筒,应缩小和降低导向通道相对应两侧的导向架25,导向架25右端插入成对设置的导向架连接孔Ⅰ37中;使用锥筒外檐64直径46-50cm、高度76-110cm的的锥筒,应扩大和升高导向通道相对应两侧的导向架25,导向通道相对应两侧的导向架25右端插入成对设置的导向架连接孔Ⅱ38中;其三,调整三个锥筒架组成的的连接臂,使锥筒架Ⅰ8、锥筒架Ⅱ10、锥筒架Ⅲ11的中轴线位于导向通道内时与导向通道内的锥筒收集/脱放装置的中轴线在一条线上,并控制该中轴线与地面的高度等于锥筒外檐64的半径;
如图2-3所示,光电感应器Ⅰ7安装在动力箱14右侧的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上,使光电感应器Ⅰ7 的检测区对准动力箱14右侧的锥筒架;
(1.2)布放锥筒
(1.2.1)顺时针旋转
启动车辆向前即向左运行,接通电源开关30 ,开启转向开关Ⅱ31为光电感应器Ⅰ7指示位置,同时开启转向开关Ⅰ27设置为定位接近开关Ⅰ9-1指示位置;如图 2 所示,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在定位接近开关Ⅰ9-1停止,当人工将锥筒套在锥筒架Ⅰ8上,光电感应器Ⅰ7检测到锥筒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器4,控制器4向电机67驱动模块发出顺时针旋转信号,电机67开始旋转并带动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顺时针旋转。
(1.2.2)脱放锥筒62
如图8所示,当锥筒架Ⅰ8顺时针旋转到导向架25上的一对锥筒阻挡架Ⅰ24位置处,即锥筒架Ⅰ8顺时针旋转120°,锥筒阻挡架Ⅰ24将锥筒外檐64阻挡,从而使锥筒从锥筒架Ⅰ8上脱离进入导向通道中,随着车辆行驶带动导向架25向左运行,然后锥筒的锥体头部先进入锥筒扶立杆21中,如图11、图12所示,锥筒扶立杆21上扶正导向杆70顺势将锥筒外檐64上部向左阻挡,利用锥筒外檐64上部的向左阻力顺势将锥筒扶正在导向架25中,扶正后的锥筒再经过锥筒扶立杆21导向整理为线条队形整体道出,完成锥筒布放工作;图 2 所示,当锥筒架Ⅰ8顺时针旋转120°,即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再次旋转到定位接近开关Ⅰ9-1处,控制器4向电机67驱动模块发出停止旋转信号,电机67停止旋转,接着控制器4向电机67刹车模块发出启动信号,电机67刹车模块将电机轴12连接的电动刹车盘电源启动,电动刹车盘阻止电机轴12的惯性旋转使电机轴12连接的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停止旋转,即完成第一次锥筒布放工作。
(1.2.3)循环布放
当锥筒架Ⅰ8顺时针旋转120°时,即锥筒架Ⅰ8与锥筒架Ⅱ10或锥筒架Ⅲ11旋转互换位置,锥筒架Ⅰ8、锥筒架Ⅱ10、锥筒架Ⅲ11重复循环按照步骤(1.2.1)顺时针旋转、(1.2.2)脱放锥筒,即可再次完成锥筒的连续布放工作,如图13所示,拔出弹簧套筒上的定位销52,从而解除对复位弹簧的限位,锥筒扶立杆21以旋转轴Ⅱ28为轴心向上旋转,在此过程中,复位弹簧活动端由于没有定位销52的阻挡而朝向弹簧套筒的端部移动,直至与弹簧套筒端部相抵,锥筒扶立杆21继续转动至导向系统主体架49中,此时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相连,另一端与弹簧套筒的端部相抵,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锥筒扶立杆21越过临界点,进而实现了锥筒扶立杆21进入导向系统主体架49内后的锁死,最后关闭电源开关30。
(1.3)收集锥筒
(1.3.1)收集准备
收集锥筒操作前,将锥筒扶立杆21回缩到导向系统主体架49中,参考图12、图13,然后将锥筒阻挡架Ⅱ41从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上向下滑动,即朝向锥筒阻挡架Ⅰ24的方向滑动,参考图7,锥筒阻挡架Ⅱ41的长方形结构的上下两个边为阻挡边,且控制长方形结构的下边的水平线与锥筒腰的重心平衡点下5-10cm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然后通过定位销Ⅲ60将锥筒阻挡架Ⅱ41与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固定;实施验证:图13 所示,锥筒阻挡架Ⅱ41的目的是利用车辆倒车即向右行驶过程中,将车辆后面摆放的锥筒进行推倒,如长方形结构的下边的水平线低于锥筒62腰的重心平衡点10cm,锥筒阻挡架Ⅱ41推不倒锥桶并只能将锥筒向右平移滑动;如长方形结构的下边的水平线高于锥筒腰的重心平衡点5cm,只能将锥桶倾斜而不能使锥桶头落地,其结果是经过锥筒阻挡架Ⅱ41的倾斜锥桶重新又站立起来。
如图2-3所示,光电感应器Ⅱ69安装在光电感应器Ⅱ69支架Ⅱ68-2上,使光电感应器Ⅱ69的检测区始终朝向导向通道内的锥筒架。
(1.3.2)逆时针旋转
启动车辆倒车即向右运行,接通电源开关30,开启转向开关Ⅱ31为光电感应器Ⅱ69指示位置,同时开启转向开关Ⅰ27设置为定位接近开关Ⅰ9-1指示位置;如图1、图2 所示,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在定位接近开关Ⅰ9-1停止,同时锥筒架Ⅱ10对准导向通道,当锥筒被锥筒阻挡架Ⅱ41推倒进入导向通道内的锥筒架Ⅱ10上,光电感应器Ⅱ69检测到锥筒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器4,控制器4向电机67驱动模块发出逆时针旋转信号,电机67开始旋转并带动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逆时针旋转。
(1.3.3)收集锥筒
当锥筒架Ⅱ10顺时针旋转120°,即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旋转到定位接近开关Ⅱ9-2处停止旋转,接着控制器4向电机67刹车模块发出启动信号,电机67刹车模块将电机轴12连接的电动刹车盘电源启动,电动刹车盘阻止电机轴12的惯性旋转使电机轴12连接的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停止旋转,然后人工将锥筒从锥筒架Ⅱ10取下放入到车厢中,完成第一次锥筒收集工作;
(4.4)循环收集
当锥筒架Ⅱ10顺时针旋转120°,即锥筒架Ⅰ8与锥筒架Ⅱ10或锥筒架Ⅲ11互换位置,锥筒架重复循环按照步骤(1.3.2)逆时针旋转、(1.3.3)收集锥筒,即可完成连续收集锥筒工作。
实施例 2
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布放和收集锥筒的工作方法,将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安装在车辆右侧,车辆倒车形式行驶即向左可完成锥筒布放工作,车辆向前行驶即向右可完成收集锥筒工作,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 相同。
实施例 3
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布放和收集锥筒的工作方法,将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安装在车辆左侧,调整互换锥筒收放系统44和锥筒导向系统45位置,即将锥筒收放系统44安装在车厢边沿33的右侧,锥筒导向系统45安装在车厢边沿33的左侧,参考图6 所示,并将锥筒导向系统45的导向系统主体架49右侧朝向导向系统支撑臂51安装固定,调换锥筒导向系统45的锥筒收集/脱放装置和锥筒放倒/扶正装置位置,即将锥筒收集/脱放装置调整到右面,锥筒放倒/扶正装置调整到左面;参考图3 所示,将光电感应器Ⅰ7调整安装到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左侧位置上,将光电感应器Ⅱ69调整安装到光电感应器Ⅱ69支架Ⅰ68-1上;参考图2所示,并将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调整方向,即锥筒架Ⅱ10的方向朝左;车辆向前即向左行驶可完成收集锥筒工作,倒车形式行驶即向右可完成布放锥筒工作,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 相同。
实施例4
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布放和收集锥筒的工作方法,将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安装在车辆右侧,实施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车辆向前即向右行驶可完成收集锥筒工作,倒车形式行驶即向左可完成布放锥筒工作。
当锥筒布放或收集结束,切断电源,人工拆除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锥筒导向系统45 ,将动力箱14折叠收藏即可;该实用新型采取三个锥筒架组成的连接臂,旋转360°完成收集或布放锥筒多次,生产率高;锥筒导向系统45适应锥筒范围广,能够适应目前锥筒外檐64直径50cm以内、高度110cm以内的锥筒;另外,该实用新型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左侧面或右侧面,采取正向或倒车行驶方式即可完成锥筒的收集或布放工作,不受道路的范围限制,不占用交通要道,有利于操作安全。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包括行走装置及通过机架承载装置搭载在行走装置上的锥筒收放系统(44)和锥筒导向系统(45);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筒收放系统(44)包括驱动装置和至少三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均与驱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上均连接有锥筒架,连接臂沿驱动装置的周向均布,驱动装置驱动连接臂在同一平面内绕驱动装置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锥筒架沿连接臂转动方向同向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收放系统主体架(35)上,所述收放系统主体架(35)通过第一升降装置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
所述锥筒导向系统(45)包括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内的一端上设置有一锥筒收集/脱放装置,另一端上设置有一锥筒放倒/扶正装置;所述连接臂均设置在导向通道正上方,连接臂绕驱动装置中心轴线转动,连接臂上的锥筒架均依次穿过导向通道内的锥筒收集/脱放装置,所述导向通道沿行走装置的行走方向设置;
导向通道固定设置在导向系统主体架(49)上,所述导向系统主体架(49)通过第二升降装置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收放系统(44)还包括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和光电感应器Ⅱ支架及定位接近开关,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和光电感应器Ⅱ支架及定位接近开关均固定设置在机架承载装置上,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和光电感应器Ⅱ支架上不同时设置光电传感器;
设置在光电感应器Ⅰ支架(32)上的光电传感器为用于检测锥筒架上有无锥筒的光电感应器Ⅰ(7),连接臂转动,锥筒架依次经过光电感应器Ⅰ(7)的检测区;
设置在光电传感器Ⅱ支架上的光电传感器为设置有用于检测导向通道内有无锥筒的光电感应器Ⅱ,连接臂转动,锥筒架依次经过光电感应器Ⅱ的检测区;
所述光电感应器Ⅰ(7)和光电感应器Ⅱ及定位接近开关均通过同一控制器(4)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电感应器Ⅰ、光电感应器Ⅱ、定位接近开关均通过电源开关(30)与控制器(4)相连,所述控制器(4)与驱动装置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收集/脱放装置包括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均垂直于导向通道侧壁所在平面,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位置相互对应地分别设置在导向通道两侧壁相向的一面上,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距导向通道底面的距离均大于锥筒上锥孔的最大直径,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且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之间的距离大于锥筒架的宽度但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连接臂转动,锥筒架经过导向通道和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围成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放倒/扶正装置包括放倒装置和扶正装置,所述放倒装置包括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相互平行设置,且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的中心轴线与导向通道侧面所在平面平行,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位置相互对应的设置在导向通道两侧壁相向的一面上,且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65度,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靠近锥筒收放系统(44)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另一端在该方向上的高度;所述扶正装置与导向通道的两侧壁固定相连;
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通过锥筒阻挡架Ⅱ(41)相连,所述锥筒阻挡架Ⅱ(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锥筒阻挡架Ⅱ滑杆(50)滑动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装置包括两组扶正机构,两组扶正机构分别与导向通道的两侧壁相连;
扶正机构包括锥筒扶立杆及弹簧拉杆(48),所述锥筒扶立杆的一端通过旋转轴Ⅱ(28)与导向通道的一个侧壁转动相连,另一端朝向锥筒收集/脱放装置伸出;
所述弹簧拉杆(48)包括第一连接杆和套接在第一连接杆一端上的弹簧套筒,所述弹簧套筒内设置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伸入弹簧套筒内的一端固定相连,另一端活动设置在弹簧套筒内,所述弹簧套筒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导向通道两侧壁的导向系统主体架(49)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锥筒扶立杆转动相连,且第一连接杆与锥筒扶立杆相连处位于锥筒扶立杆中部与锥筒扶立杆与导向通道侧壁相连一端端部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一连接杆伸入弹簧套筒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弹簧套筒的出口端上设置有限制弹簧套筒出口端直径的限位环,所述限位块直径大于限位环内径,所述弹簧套筒上设置有一销孔,所述销孔贯穿弹簧套筒,销孔内可拆卸的安装有定位销(52);
当锥筒扶立杆转动至导向通道内,限位块卡合在限位环内,销孔内安装定位销(52),复位弹簧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定位销(52)相抵;
当锥筒扶立杆转动至导向系统主体架(49)内,复位弹簧与弹簧套筒的端部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扶立杆朝向锥筒收集/脱放装置伸出的一端上连接有一扶正导向杆(70),所述扶正导向杆(7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锥筒扶立杆在该方向上的高度;
扶正导向杆(70)距导向通道底面的距离大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锥筒扶立杆距导向通道底面的最大距离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两个锥筒扶立杆(21)之间的距离小于锥筒外檐(64)的直径而大于锥体底(63)的直径;
所述扶正导向杆(7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25-30度,扶正导向杆(70)与锥筒扶立杆之间的夹角均为40-45度;
所述锥筒扶立杆与扶正导向杆(70)连接处均连接有一活动导向拖杆(22),所述活动导向拖杆(22)通过螺栓活动设置在锥筒扶立杆(21)上,活动导向拖杆(22)远离锥筒扶立杆的一端上连接有橡胶头(2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沿行走装置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架(25),两个导向架(25)的同一端通过所述导向系统主体架(49)固定相连,所述导向系统主体架(49)与机架承载装置相连,两个导向架(25)之间的区域为导向通道,两个锥筒阻挡架Ⅰ(24)分别设置在两个导向架(25)远离导向系统主体架(49)的一端上;两个锥筒阻挡架Ⅱ(41)分别与两个导向架(25)转动相连。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承载装置包括收放系统支撑臂(59)和导向系统支撑臂(51),所述收放系统支撑臂(59)通过分别相互对应设置在收放系统支撑臂和收放系统主体架相对应两侧上且相互扣合的锁扣和锁扣挂钩与收放系统主体架(35)相连,收放系统支撑臂(59)通过第一升降装置连接有一倒“U”形收放系统固定架(19),收放系统固定架(19)和收放系统主体架(35)分别位于收放系统支撑臂(59)两侧;
所述导向系统支撑臂(51)通过分别相互对应设置在导向系统支撑臂和导向系统主体架相对应两侧上且相互扣合的锁扣和锁扣挂钩与导向系统主体架(49)相连,导向系统支撑臂(51)通过第二升降装置连接有一倒“U”形导向系统固定架(29),导向系统固定架(29)和导向系统主体架(49)分别位于导向系统支撑臂(51)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均包括推拉杆电缸,所述推拉杆电缸上设置有一主体杆及一端滑动设置在主体杆内的伸缩杆,主体杆上连接有驱动伸缩杆从主体杆内伸出或缩回的电动机,所述主体杆和伸缩杆均竖直设置;
第一升降装置的主体杆通过推拉杆Ⅰ固定架(2)与收放系统固定架(19)固定相连,第一升降装置的伸缩杆与收放系统支撑臂(59)固定相连;
第二升降装置的主体杆通过推拉杆Ⅱ固定架(53)与导向系统固定架(29)固定相连,第二升降装置伸缩杆与导向系统支撑臂(51)固定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还均包括沿行走装置行进方向成对设置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若干个导向块,导向块上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块通过导向通孔套接在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均竖直设置;
第一升降装置的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收放系统固定架(19)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块均与收放系统固定架(19)固定相连,所述导向杆也分别设置在收放系统固定架(19)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杆的下端均与收放系统支撑臂(59)固定相连,位于收放系统固定架(19)同一侧的导向杆和导向块匹配相连;
第二升降装置的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导向系统固定架(29)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块均与导向系统固定架(29)固定相连,所述导向杆也分别设置在导向系统固定架(29)相对应的两侧,且导向杆下端均与导向系统支撑臂(51)固定相连,位于导向系统固定架(29)同一侧的导向杆和导向块匹配相连。
CN201920574282.4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Active CN209941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4282.4U CN209941538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4282.4U CN209941538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1538U true CN209941538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9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4282.4U Active CN209941538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15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511A (zh) * 2019-04-25 2019-06-25 张新明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CN112900310A (zh) * 2021-01-25 2021-06-04 杨改先 一种安装在车上对整齐摆放的交通锥的自动拾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511A (zh) * 2019-04-25 2019-06-25 张新明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CN109930511B (zh) * 2019-04-25 2023-11-24 张新明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CN112900310A (zh) * 2021-01-25 2021-06-04 杨改先 一种安装在车上对整齐摆放的交通锥的自动拾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41538U (zh)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CN108951462B (zh)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CN107539888B (zh) 液压式低压岸电电缆提升输送远程监控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890717B (zh) 一种从电缆盘上释放并敷设电缆的方法
CN109930511B (zh) 一种旋转式锥筒自动收放机
CN106006398B (zh) 一种煤矿井下用轨道起吊车
CN204983818U (zh) 一种新型无避让立体车库
CN106758951A (zh) 一种入地式自动升降车位锁
CN111747354B (zh) 水电站大坡度流道检修作业装备及使用方法
AU2022397722A1 (en) Anchor protection vehicle
CN109779360A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便于停车入库的停车装置以及立体车库
CN107503301A (zh) 一种自行移动的路锥
KR102396150B1 (ko) 라바콘 수직 적재타입 설치 및 회수장치
CN114294031A (zh) 锚喷作业机构
CN109025231B (zh) 室外装修人员使用的高层可移动脚手架
CN107476556A (zh) 一种可移动式自动升降操作平台
CN110814712A (zh) 轨道梁安装钻车
CN209941539U (zh) 一种锥筒收放系统
CN211219542U (zh) 轨道梁安装钻车
CN209941537U (zh) 一种锥筒收放机导向系统
CN204476447U (zh) 全自动临时支架
CN107060436B (zh) 一种多层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库
CN111270623A (zh) 车载式交通锥自动收放机
CN206987847U (zh) 防水板自动铺设台车
CN218439416U (zh) 一种煤矿用大断面自动钻进四臂钻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8

Address after: No.299, south section of East 2nd Ring Road, Yangzhou Town, Yangxian County, Hanzho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XIAN GUANGDA NEW ENERGY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723300 No. 48 Xuexiang Street, Yangzhou Town, Yangxian County, Hanzho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Xi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