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9413U - 囊中囊包装袋 - Google Patents

囊中囊包装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9413U
CN209939413U CN201821758362.7U CN201821758362U CN209939413U CN 209939413 U CN209939413 U CN 209939413U CN 201821758362 U CN201821758362 U CN 201821758362U CN 209939413 U CN209939413 U CN 209939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fluid
filling
heat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83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盈
杨华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hua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hua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hua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hua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9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9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2Recepta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live fi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60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 B31B70/64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3Wrappers or envelopes with shock-absorbing properties, e.g. bubble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60/0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 B31B2160/1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rectangular and flat, i.e. without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70/00Construction of flexible containers
    • B31B2170/20Construction of flexible containers having multi-layered walls, e.g. laminated or lined

Abstract

一囊中囊包装袋,其包括一内囊体和一外囊体,其中所述内囊体形成至少一收纳腔,其中所述外囊体形成至少一缓冲腔,其中所述内囊体被固定于所述外囊体的内部,其中所述内囊体和所述外囊体在一侧具有一开口端,在该被收容物被收容于所述收纳腔后,所述开口端适合于被封闭开口,所述收纳腔和所述缓冲腔相互独立,并且分别适合于被填充流体。

Description

囊中囊包装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体包装领域,进一步涉及一囊中囊包装袋,更进一步地,涉及一能够悬空包装一被收容物的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物品包装领域中,空气包装袋是采用树脂膜为材料制成的,利用空气作为缓冲载体,其具有缓冲性能优越、一体性、体积小、成本低、可回收等优点,并且在包装物品方面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泡沫包装体。
在目前物品包装市场中,例如生鲜市场中,卖家需要将生鲜如活鱼展示出具有活力感,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消费,但是在日常售卖的过程中,卖家经常采用一些简易的水箱收纳该活鱼,直接将活鱼暴露在外界,使得大量的消费者能够直接触摸到该活鱼,甚至有些消费者用力捏一捏该活鱼,进而导致该活鱼在被频繁的挑拣后,失去活力,甚至死亡,展示效果极差,严重影响卖家的经济收益。
当然,也有采用生鲜膜包装生鲜如活鱼的,但是该生鲜膜仅仅是一层膜阻隔在该生鲜和外界之间,使得该生鲜无法悬空,消费者还是能够间接捏到该生鲜膜内包装的活鱼,在不同的消费者频繁的挑拣后,该生鲜仍然会失去活力,甚至死亡,并且在运输时如遭到挤压、碰撞,该生鲜也会受损、甚至死亡。
此外,当采用生鲜膜抽真空包装该活鱼时,所述生鲜膜会包覆在该活鱼的表面,使得该活鱼没有活动空间,或者活动受阻,进而无法展示出该有的活力,展示效果差,影响售卖。而且,该生鲜膜是采用封闭包装,内部几乎没有空气或水,该活鱼很快就会死亡。
另外,传统包装方案也没有提供保温效果,例如应用于生鲜产品时,在低温环境下容易被冻坏,在高温环境中,容易腐烂变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悬空包装一被收容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保护该被收容物不会受到外界的挤压、碰撞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密封包装该被收容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在用户触摸所述囊中囊包装袋时,无法直接或间接触摸到该被收容物,进而无法捏到该被收容物,以保证该被收容物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被充入一流体,并维持成相互隔开的一缓冲腔和一收纳腔,其中所述收纳腔被悬空于所述缓冲腔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被收容物被收纳于所述收纳腔,其中该被收容物能够在所述收纳腔的所述流体内自由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缓冲腔和所述收纳腔能够被单独充入该流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缓冲腔和所述收纳腔能够被设定内部压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缓冲腔填充有流体后在提供缓冲同时,还能够提供保温效果。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其用于包装一被收容物,其包括:
一内囊体,其形成至少一收纳腔;和
一外囊体,其形成至少一缓冲腔,其中所述内囊体被固定于所述外囊体的内部,其中所述内囊体和所述外囊体在一侧具有一开口端,在该被收容物被收容于所述收纳腔后,所述开口端适合于被封闭开口,所述收纳腔和所述缓冲腔相互独立,并且分别适合于被填充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包括一第一内膜、一第二内膜和至少一第一止回阀,其中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被热封形成至少一流体填充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之间并连通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用于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填充该流体并维持所述收纳腔成立体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囊体包括一第一外膜和一第二外膜,其中所述第一外膜和所述第二外膜被热封于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的外侧,并在所述第一外膜和所述第一内膜,以及所述第二外膜和所述第二内膜之间各自形成一流体缓冲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还形成至少一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并列的互不连通的流体连通单元,其中所述流体连通单元被连通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止回阀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之间并连通所述流体连通单元,用于向该流体连通单元填充的流体被充入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并维持所述缓冲腔成立体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形成位于内侧的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和两外侧单元,其中所述两外侧单元被并列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的两侧,其中一外侧单元形成所述流体连通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还包括两充气道,其中在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的顶侧热封形成所述两充气道,其中所述两充气道被热封一气道分隔线,使两所述充气道位于所述气道分隔线两侧以被分隔成一第一充气道和一第二充气道,其中所述第一充气道被连通于所述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二充气道被连通于所述第二止回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还包括一封堵热封线,其中所述封堵热封线被热封于与所述第一充气道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外侧单元的进气道,以阻止该流体连通单元被充入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连通单元的壁具有至少一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流体连通单元和所述流体缓冲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相同的两层阀膜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止回阀。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变形中,所述内囊体和所述外囊体可以分别设置所述止回阀。如内囊体的两层内膜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内囊止回阀,而所述外囊体的一层外膜和所述内囊体相邻的一层内膜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外囊止回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未封闭开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包装一物体的未封闭开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包装该物体并封闭开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在立体状态下的 A-A和B-B截面部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在充气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在充气后内囊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的具有两收纳腔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的充气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的具有外囊充气道和内囊充气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的C-C和D-D截面的部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的充气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的具有一排热封点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的充气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悬空包装一被收容物如活鱼如鲟鱼、生鲜、水果、酒瓶等,以使该被收容物不会被外界物体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进而保证该被收容物的安全性。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100,其用于在其内包装一被收容物200,优选是悬空包装该被收容物,其包括一内囊体10和一外囊体20,其中所述内囊体10形成一收纳腔11,其中所述外囊体20形成至少一缓冲腔21,其中所述内囊体10被密封固定于所述外囊体20的内部,其中所述内囊体10的壁将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隔开,即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相互独立不连通,其中该被收容物200被收容于所述收纳腔11。也就是说,所述收纳腔11被包裹于所述缓冲腔21内部,所述缓冲腔21将所述收纳腔11和外界隔开,进而使该被收容物与外界隔开,进而悬空在所述囊中囊包装袋100的内部,以使该被收容物不会被外界物体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均被充入一流体如空气、水或空气与水的组合等,可以理解的是,该流体也可以是液体,如保温液体,从而为包装在其中的产品提供一保温效果;该流体也可以是低温液体,从而为被包装在其中的产品提供一低温环境。其中,该流体被密封于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内,以使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能够保持在立体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缓冲腔21中填充入空气时,所述外囊体20在提供缓冲作用的同时,因为空气层的存在,减少热传导,对存储在内囊体10内的该被收容物200也能提供保温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内囊体10和所述外囊体20互不连通。也就是说,所述收纳腔11与所述缓冲腔21是互不相通的,进而使所述囊中囊包装袋100在维持立体状态时,该被收容物200始终与外界保持着该缓冲腔21的悬空隔离。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10包括一第一内膜12、一第二内膜13和至少一第一止回阀14,其中所述第一内膜12和所述第二内膜13 被热封形成至少一流体填充单元15,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14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12和所述第二内膜13之间并连通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用于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单向填充该流体并维持所述收纳腔11成立体状态。也就说说,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形成所述收纳腔11,通过所述第一止回阀14向所述收纳腔11 单向充入该流体,以使所述收纳腔11膨胀,并维持成立体状态,进而使该收容物能够在该收纳腔11内自由活动。比如,在收容活鱼时,可以在所述收纳腔11 内填充一定比例的水和空气,当所述收纳腔11膨胀、维持成立体状态时,该活鱼能够在该收纳腔内自由活动,展示效果极佳。
所述外囊体20包括一第一外膜22和一第二外膜23,其中所述第一外膜22 被热封于所述第一内膜12的外侧,所述第二外膜23被热封于所述第二内膜13 的外侧,并在所述第一外膜22和所述第一内膜12之间、所述第二外膜23和所述第一外膜13之间各自形成至少一流体缓冲单元24,每个流体流体缓冲单元具有一流体缓冲室,使得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被包裹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内部。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第二外膜21/22和所述第一、第二内膜11/12之间形成所述缓冲腔21的上下两个流体缓冲室,进而使所述缓冲腔21将所述收纳腔11 完全地包裹,进而使所述收纳腔11和外界被所述缓冲腔21隔开,使该被收容物 200被悬空。也就是说,所述缓冲腔21具有缓冲、隔离作用,在运输或存储该被收容物时,能够保护该被收容物不会受到外界的挤压、膨胀等。上下两个流体缓冲室可以相互连通,形成整体连通的所述缓冲腔21,也可以是各自独立。
所述内囊体10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止回阀16,所述第一内膜12和所述第二内膜13还形成至少一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并列的互不连通的流体连通单元17,其中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被连通于上下两个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其中所述第二止回阀16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12和所第二内膜13之间并连通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用于向该流体连通单元17填充的流体被充入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并维持所述缓冲腔21成立体状态。
也就是说,当通过所述第二止回阀16向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充入该流体时,该流体会流入到该缓冲腔21,并使该缓冲腔21膨胀、维持成立体状态,进而在该立体状态下,所述收纳腔11被悬空在所述缓冲腔21内部,以使该被收容物不会被外界物体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且该被收容物不会受到外界的挤压、碰撞等,进而保证该被收容物的安全性。因此,当该被收容物是活体如活鱼时,该活鱼可以在所述收纳腔11内自由活动,并且该活鱼被悬空隔离在所述缓冲腔21的内部,因此外界的物体是无法直接或者间接碰触到该活鱼的,进而不会损伤该活鱼,在售卖该活鱼时,卖家不必担心该活鱼会被买家捏伤而影响售卖。而且,使用者可以在所述收纳腔11内充入水和空气的组合,以保证该活鱼能够在所述收纳腔11 内生存一段时间,保持活力,展示效果极佳。
优选地,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具有至少一连通孔171,其是在该流体连通单元17的侧壁上开的一或多个通孔,以连通该流体连通单元17和所述缓冲腔21,进而使被充入该流体连通单元17的流体能够自然流入到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进而使所述缓冲腔21膨胀、维持成立体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10还包括一充气道18,所述第一内膜12和所述第二内膜13的顶侧热封形成所述充气道18,其中所述充气道18包括一第一充气道181和一第二充气道182,其分别位于所述内囊体10 的两侧,以便于用户分别向所述第一充气道181和所述第二充气道182填充该流体。其中所述第一充气道181被连通于所述第一止回阀14以供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填充该流体,其中所述第二充气道182被连通于所述第二止回阀16以供向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填充该流体。
优选地,在第一内膜12与所述第二内膜13热封形成一气道分隔线183,以分隔所述第一充气道181和所述第二充气道182,进而使所述第一充气道181和所述第二充气道182不连通。也就是说,用户能够自所述第一充气道181单独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填充该流体,进而使所述收纳腔11独立膨胀。用户也能够自所述第二充气道182单独向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填充该流体,进而经由所述连通孔171,使该流体流入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进而使所述缓冲腔21独立膨胀。换句话说,用户能够选择向所述收纳腔11或所述缓冲腔21充入该流体。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回阀14和所述第二止回阀16 可以由同样的两层薄膜形成,其分别用来向所述内囊体10和所述外囊体20填充体。
此外,也可以分别向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内充入不同的流体,以使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被营造出不同的包装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经由所述第一充气道181和所述第二充气道182分别向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充入一定量的该流体,可使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内的压强固定。也就是说,用户通过单独向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 21充入定量的该流体,能够预设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内的压强。对于收纳一些易碎的物体,向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21分别充入定量的流体,设定一定的压强,能够更加充分地保护该物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回阀14和第二止回阀16均是由同样的至少两层阀膜801和802形成,所述阀膜801和802与该第一内膜12和第二内膜13互相叠合地设置,并且在该阀膜801和802之间涂布一耐热材料803形成用于分别向该流体填充单元15和该流体连通单元17填充流体的流体填充通道804、805,以使该流体进入所述收纳腔11或所述缓冲腔21。可以理解的是,该阀膜801和 802的长度短于该第一内膜12和所述第二内膜13。所述耐热材料803在受热时不会连接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制。
当通过该流体填充通道804向该流体填充单元15中填充流体使所述收纳腔 11膨胀,并且所述收纳腔11中的压力达到预定要求时,该收纳腔11中的流体压力作用在该阀膜801和802上,以使该阀膜801和802贴合于其中一层该内膜,从而封闭该流体填充通道804,以使所述第一止回阀14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当通过该流体填充通道805向该流体连通单元17中填充该流体时,该流体会通过所述连通孔171流入到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使所述缓冲腔21膨胀,并且所述缓冲腔21中的压力达到预定要求时,该缓冲腔21中的流体压力会作用在所述第一内膜12、所述第二内膜13、所述阀膜801和802,以使所述第一内膜12、所述第二内膜13、所述阀膜801和802被贴合在一起,进而使所述第二止回阀 16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当然,所述第一止回阀14或第二止回阀16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一层补强膜,其位于一层该第一内膜12和该阀膜801之间,即位于两层该阀膜801和802的外侧,从而起到防止该阀膜22和该第一内膜12的相连接处被撕裂,以起到加强其稳固连接的作用。另外,该主通道单元15也可以由该阀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形成,而其内延伸段与该流体储存膜11和12形成该流体填充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流体填充阀20的具体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囊中囊包装袋100的所述第一内膜12、所述第二内膜 13、所述第一外膜22、所述第二外膜23以及所述第一止回阀14和所述第二止回阀16的该阀膜801和80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所述第一止回阀14和所述第二止回阀16的该阀膜801 和80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内膜12和所述第二内膜13上热封形成一热封间距线121,使所述阀膜801/802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膜12和所述第二内膜 13,其中所述热封间距线121被横向地热封在所述止回阀14/16的所述耐热材料 803的下半部,不超过耐热材料803的末端,以使所述收纳腔11内的该流体无法流入该止回阀14/16的外侧上部,且不封堵所述流体填充通道804/805,并使所述充气道18距所述热封间距线121的所述第一内膜12和所述第二内膜13之间是没有流体的。也就是说,在所述收纳腔11的顶端被所述热封间距线121限制,进而使所述缓冲腔21的顶端能够完全包裹所述收纳腔11的顶端。在所述缓冲腔21和所述收纳腔11被充满该流体时,所述收纳腔11的顶端与所述缓冲腔 21的顶端相距一距离D,该距离D是所述内囊体10和所述外囊体20的顶端热封的位置到所述热封间距线121的距离,并且使所述收纳腔11和所述缓冲腔12 的顶部没有重叠,填充该流体时,使所述收纳腔21和所述缓冲腔21能够更加饱满,所述缓冲腔21缓冲效果更佳。
优选地,所述内囊体10形成位于内侧的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和两外侧单元,其中两所述外侧单元被并列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的两侧,其中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的宽度大于所述外侧单元的宽度,以保证所述收纳腔11的容积能够容纳该被收容物。优选地,两所述外侧单元的宽度一致,以保证对称,美观。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内囊体10还包括一封堵热封线122,其中所述封堵热封线122被热封于与所述第一充气道181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外侧单元的进气道,以阻止该流体进入该与所述第一充气道181位于同一侧的外侧单元。换句话说,与所述第一充气道181位于同一侧的该外侧单元无法被通入该流体,而形成一不膨胀单元,而与所述第二充气道182位于同一侧的外侧单元,即该流体连通单元 17,能够被充入流体,并且该流体通过所述连通孔171流入所述缓冲腔21,以使所述缓冲腔21维持立体状态。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膜12、所述第二内膜13、所述第一外膜22和所述第二外膜23的底部被热封在一起,形成一封装热封线123。在制造工艺中,在未包装该被收容物时,所述囊中囊包装袋100的底部,即所述内囊体10和所述外囊体20在底侧形成一开口端,不施加所述封装热封线123前,使所述收纳腔11的底部具有一开口111,用户能够将该被收容物通过所述开口 111收容于所述收纳腔11,所述缓冲腔20底部,在所述外囊体20的外膜和所述内囊体10的相邻的内膜之间也是一开口,当该被收容物11被收容于所述收纳腔 11后,在所述囊中囊包装袋100的底部施加所述封装热封线123,将形成所述收纳腔11和形成所述缓冲腔20的四层膜热封连接,进而使该被收容物被单向密封收容于所述收纳腔11。并且,当所述囊中囊包装袋100被充入该流体时,该被收容物被悬空地包装于所述收纳腔11内。
在制造工艺中,所述囊中囊包装袋1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两层内膜12/13、两层外膜22/23和至少两阀膜801和802;
B、将所述至少两阀膜801和802热封在所述两层内膜12/13之间的首端,纵向热封所述两层内膜12/13并形成至少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和至少一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其中至少两阀膜801和802一部分形成一所述止回阀14,其用于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填充流体,并且至少两阀膜801和802另一部分形成所述止回阀16,其用于向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填充流体,其中所述两层内膜12/13 的尾端具有所述开口111;
C、在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的侧壁设置至少一所述连通孔171;
D、将所述外膜22/23分别热封连接于所述内膜12/13的外侧的首端和两侧边,并预留所述开口111,以供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内部放置一被收容物;以及 E、热封所述内膜12/13和所述外膜22/23的尾端,并形成至少一流体缓冲单元 24,其中所述连通孔171连通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和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
其中,在步骤B中,在所述两侧膜12/13的首端热封形成连通所述止回阀14/16 的所述充气道18,其中所述充气道18包括所述第一充气道181、所述第二充气道182和所述气道分隔线183,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100A,其包括一内囊体10A和一外囊体20A,其中所述内囊体10A形成二并排的收纳腔 11A,其中所述内囊体10A被固定于所述外囊体20A的内部,并在所述外囊体 20A的两侧壁和所述内囊体10A的两侧壁之间形成二缓冲腔21A,其中所述内囊体10A和所述外囊体20A在底侧具有并列的两开口端111A,该开口端111A 分别连通所述收纳腔11A和所述缓冲腔21A,在二被收容物200A分别被收容于二所述收纳腔11A后,所述开口端适于热封一封装热封线123A以被封闭开口,其中所述缓冲腔21A和所述收纳腔11A相互独立,且分别适于被填充一流体,以使所述外囊体20A和所述内囊体10A膨胀、维持成立体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纵向热封所述内囊体10A形成一热封分隔线101A,以形成两个并排的所述收纳腔11A。因此,二所述收纳腔11A能分别收容一该被收容物,在所述开口端111A被封闭开口后,二所述收纳腔11A之间互不连通,进而使分别被收容于二所述收纳腔11A的该被收容物被隔离包装。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10A包括一第一内膜12A、一第二内膜13A和至少二第一止回阀14A,其中所述第一内膜12A和所述第二内膜13A 被热封形成并排的互不连通的二流体填充单元15A,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14A 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12A和所述第二内膜13A之间并分别连通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A,用于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A单向填充该流体并维持二所述收纳腔 11A成立体状态。也就是说,二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A形成二所述收纳腔11A,通过所述第一止回阀14A向所述收纳腔11A单向充入该流体,以使所述收纳腔11A均膨胀,并维持成立体状态,进而使该收容物能够分别在二该收纳腔11A 内自由活动。
所述外囊体20A包括一第一外膜22A和一第二外膜23A,其中所述第一外膜22A被热封于所述第一内膜12A的外侧,所述第二外膜23A被热封于所述第二内膜13A的外侧,并在所述第一外膜22A和所述第一内膜12A之间、所述第二外膜23A和所述第一外膜13A之间各自形成至少一流体缓冲单元24A,每个流体流体缓冲单元具有一流体缓冲室,使得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被包裹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A内部。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第二外膜21A/22A和所述第一、第二内膜11A/12A之间形成所述缓冲腔21A的上下两个流体缓冲室,进而使所述缓冲腔21A将所述收纳腔11A完全地包裹,进而使所述收纳腔11A和外界被所述缓冲腔21A隔开,使该被收容物200A被悬空。也就是说,所述缓冲腔 21A具有缓冲、隔离作用,在运输或存储该被收容物时,能够保护该被收容物不会受到外界的挤压、膨胀等。上下两个流体缓冲室可以相互连通,形成整体连通的所述缓冲腔21A,也可以是各自独立。
所述内囊体10A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止回阀16A,所述第一内膜12A和所述第二内膜13A还形成至少一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A并列的互不连通的流体连通单元17A,其中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A被连通于上下两个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A,其中所述第二止回阀16A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12A 和所第二内膜13A之间并连通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A,用于向该流体连通单元 17A填充的流体被充入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A,并维持所述缓冲腔21A成立体状态。
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A具有至少一连通孔171A,该连通孔171A贯穿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A上下两侧,其是在该流体连通单元17A的侧壁上开的一或多个通孔,以连通该流体连通单元17A和二所述缓冲腔21A,进而使被充入该流体连通单元17A的流体能够自然流入到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A,进而使上下两侧的所述缓冲腔21A能够同时膨胀、维持成立体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10A还包括一充气道18A,所述第一内膜12A 和所述第二内膜13A的顶侧热封形成所述充气道18A,其中所述充气道18A包括一第一充气道181A和一第二充气道182A,其分别位于所述内囊体10A的两侧,以便于用户分别向所述第一充气道181A和所述第二充气道182A填充该流体。其中所述第一充气道181A被连通于所述第一止回阀14A以供同时向二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A填充该流体,其中所述第二充气道182A被连通于所述第二止回阀16A以供向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A填充该流体。
在第一内膜12A与所述第二内膜13A热封形成一气道分隔线183A,以分隔所述第一充气道181A和所述第二充气道182A,进而使所述第一充气道181A和所述第二充气道182A不连通。也就是说,用户能够自所述第一充气道181A单独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A填充该流体,进而使所述收纳腔11A独立膨胀。用户也能够自所述第二充气道182A单独向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A填充该流体,进而经由所述连通孔171A,使该流体流入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A,进而使所述缓冲腔21A独立膨胀。换句话说,用户能够选择向所述收纳腔11A或所述缓冲腔21A充入该流体。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内囊体10A还包括一封堵热封线122A,其中所述封堵热封线122A被热封于与所述第一充气道181A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外侧单元的进气道,以阻止该流体进入该与所述第一充气道181A位于同一侧的外侧单元。换句话说,与所述第一充气道181A位于同一侧的该外侧单元无法被通入该流体,而形成一不膨胀单元,而与所述第二充气道182A位于同一侧的外侧单元,即该流体连通单元17A,能够被充入流体,并且该流体通过所述连通孔171A流入所述缓冲腔21A,以使所述缓冲腔21A维持立体状态。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100B,其包括一内囊体10B和一外囊体20B,其中所述内囊体10B形成一收纳腔11B,其中所述内囊体10B被固定于所述外囊体20B的内部,并在所述外囊体20B的两侧壁和所述内囊体10B的两侧壁之间形成二缓冲腔21B,其中所述内囊体10B 和所述外囊体20B在底侧具有一开口端111B,该开口端111B连通所述收纳腔 11B和所述缓冲腔21B,在一被收容物200B被收容于所述收纳腔11B后,所述开口端111B适于被一封装热封线123B封闭开口,其中所述缓冲腔21B和所述收纳腔11B相互独立,且分别适于被填充一流体,以使所述外囊体20B和所述内囊体10B膨胀、维持成立体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10B包括一第一内膜12B、一第二内膜13B和至少一内囊止回阀14B,其中所述第一内膜12B和所述第二内膜13B被热封形成三并排的互不连通的流体填充单元15B,其中所述内囊止回阀14B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12B和所述第二内膜13B的首端并分别连通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B,用于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B单向填充该流体并维持所述收纳腔11B成立体状态。也就是说,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B形成所述收纳腔11B,通过所述内囊止回阀14B向所述收纳腔11B单向充入该流体,以使所述收纳腔11B均膨胀,并维持成立体状态,进而使该收容物能够分别在该收纳腔11B内自由活动。
所述外囊体20B包括一第一外膜22B、一第二外膜23B和至少一外囊止回阀 16B,其中所述第一外膜22B被热封于所述第一内膜12B的外侧,所述第二外膜 23B被热封于所述第二内膜13B的外侧,并在所述第一外膜22B和所述第一内膜12B之间、所述第二外膜23B和所述第一外膜13B之间各自形成至少一流体缓冲单元24B,每个流体流体缓冲单元具有一流体缓冲室,使得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B被包裹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B内部。所述外囊止回阀16B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膜22B和所述第一内膜12B的首端并连通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B,用于向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B单向填充该流体并维持所述缓冲腔21B成立体状态。
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第二外膜22B/23B和所述第一、第二内膜11B/12B 之间形成所述缓冲腔21B的上下两个流体缓冲室,进而使所述缓冲腔21B将所述收纳腔11B完全地包裹,进而使所述收纳腔11B和外界被所述缓冲腔21B隔开,使该被收容物200B被悬空。并且,所述缓冲腔21B和所述收纳腔11B互不连通,通过所述内膜止回阀14B能向所述收纳腔11B单向填充该流体以使所述内囊体10B维持成立体状态,通过所述外膜止回阀16B能向所述缓冲腔21B单向填充该流体以使所述外囊体20B维持成立体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囊体10B还包括一内囊充气道18B,在所述第一内膜 12B和所述第二内膜13B的顶侧热封形成所述内囊充气道18B,其中所述内囊充气道18B被连通于所述内囊止回阀14B以供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B填充该流体。
所述外囊体20B还包括一外囊充气道25B,在所述第一内膜12B和所述第一外膜22B的顶侧热封形成所述外囊充气道25B,其中所述外囊充气道25B被连通于所述外囊止回阀16B以供向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B单向充入该流体。
可以看出的是,所述内囊充气道18B和所述外囊充气道25B互不连通,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分别单独向所述内囊体10B和所述外囊体20B充入该流体。
如图9所示,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内囊体10B还包括二封堵热封线122B,其中二所述封堵热封线122B被分别热封于所述内囊体10B的两侧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B的所述内囊止回阀12B的进气道,以阻止该流体进入所述内囊体10B 的两侧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B,以使所述内囊体10B的两侧被填充该流体。换句话说,所述内囊体10B的两侧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B无法被通入该流体,而在两侧分别形成一不膨胀单元17B,继而使所述收纳腔11B位于所述内囊体 10B的中部,而所述内囊体10B的两侧不膨胀,使所述收纳腔11B与所述外囊体20B的两边保持一距离,该距离是所述不膨胀单元的宽度。
当然,所述不膨胀单元17B可分别具有一连通孔171B,该连通孔171B贯穿所述不膨胀单元17B的上下两侧,以连通所述内囊体10B两侧的所述缓冲腔21B,以使通过所述外囊充气道25B向其中一侧的所述缓冲腔21B充入流体时,该流体能够自所述连通孔171B流入另一侧的所述缓冲腔21B,进而使所述外囊体20B 完全膨胀。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囊中囊包装袋100C,其包括一内囊体10C和一外囊体20C,其中所述内囊体10C形成一收纳腔11C,其中所述内囊体10C被固定于所述外囊体20C的内部,并在所述外囊体20C的两侧壁和所述内囊体10C的两侧壁之间形成二缓冲腔21C,其中所述内囊体10C 和所述外囊体20C在底侧具有一开口端111C,该开口端111C连通所述收纳腔 11C和所述缓冲腔21C,在一被收容物200C被收容于所述收纳腔11C后,所述开口端适于被一封装热封线123C封闭开口,其中所述缓冲腔21C和所述收纳腔 11C相互独立,且分别适于被填充一流体,以使所述外囊体20C和所述内囊体 10C膨胀、维持成立体状态。
所述内囊体10C包括一第一内膜12C、一第二内膜13C和一组第一止回阀 14C/16C,其中所述第一内膜12C和所述第二内膜13C被热封形成一流体填充单元15C和二两连通单元17C,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14C/16C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12C和所述第二内膜13C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14C连通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C的填充室,所述第一止回阀16C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C的填充室,其中自所述第一止回阀14C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C的填充室单向填充流体,使所述收纳腔11C膨胀成立体状态。
所述外囊体20C包括一第一外膜22C和一第二外膜23C,其分别被热封于所述内囊体10C的两侧,并所述第一外膜22C、所述第二外膜23C和所述第一内膜12C、所述第二内膜13C分别形成一流体缓冲单元24C,即所述缓冲腔21C 是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C的填充室。
所述两流体连通单元17C被分别设置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5C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外囊体20C接着,其中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C分别具有一连通孔171C,该连通孔171C贯穿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C,使自所述第一止回阀16C充入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C的的填充室的流体,均自所述连通孔171C进入所述流体缓冲单元24C的填充室,进而使所述缓冲腔21C膨胀成立体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C的填充室是无法被存储流体,使得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C处于平扁状态,进而使所述内囊体10C的两侧边与所述外囊体20C的两侧边被分隔一间距S,该间距S是所述流体连通单元17C的宽度。也就是说,由于存在该间距S,使得所述内囊体10C的两侧边无法接触到所述外囊体20C的两侧边,因此使得所述内囊体10C的两侧边能够完全膨胀,而不会受到所述外囊体20C的壁的压迫,进而更加饱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膜12C和所述第二内膜13C之间还形成一充气道 18C,其被连通于所述止回阀14C/16C,以向所述止回阀14C/16C分别填充流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内膜12C和所述第二内膜13C上热封形成一热封间距线121C,使所述第一止回阀14C的阀膜801C/802C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膜12C和所述第二内膜13C,其中所述热封间距线121C被横向地热封在所述第一止回阀14C/16C的耐热材料803C的下半部,不超过耐热材料803C的末端,以使所述收纳腔11C内的该流体无法流入该止回阀14C/16C的外侧上部,且不封堵所述止回阀14C/16C的流体填充通道804C/805C,并使所述充气道18C距所述热封间距线121C的所述第一内膜12C和所述第二内膜13C之间是没有流体的。也就是说,在所述收纳腔11C的顶端被所述热封间距线121C限制,进而使所述缓冲腔21C的顶端能够完全包裹所述收纳腔11C的顶端。在所述缓冲腔21C 和所述收纳腔11C被充满该流体时,所述收纳腔11C的顶端与所述缓冲腔21C 的顶端相距一距离D,该距离D是所述内囊体10C和所述外囊体20C的顶端热封的位置到所述热封间距线121C的距离,并且使所述收纳腔11C和所述缓冲腔 12C的顶部没有重叠,填充该流体时,使所述内囊体10C的上侧边与所述外囊体 20C的上侧边没有接触,进而使所述收纳腔21C和所述缓冲腔21C没有受到所述外囊体20C的壁的压迫,能够更加饱满,所述缓冲腔21C缓冲效果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囊体20C和所述内囊体10C的四层膜重合的底部热封一排热封点124C,使所述第一外膜22C、所述第二外膜23C、所述第一内膜 12C和所述第二内膜13C接着,但并不会封堵所述收纳腔11C和所述缓冲腔21C。该热封点124C与所述外囊体20C的底边间距一距离L,使所述收纳腔11C的空间无法到达该外囊体20C的底部,使得被收纳于该收纳腔11C的被收容物被所述热封点124C阻挡,无法接触到该外囊体20C的底部,进而使得所述收纳腔11C 看起来更加饱满,缓冲效果更好。
在制造工艺中,在将被收容物200C被收容于所述收纳腔11C后,在热封所述开口端111C的开口时,可在所述开口端111C的上侧距离L的平行位置热封形成所述热封点124C,进而使该四层膜被热封接着,同时所述收纳腔11C和所述缓冲腔21C的底部开口被封闭。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收纳腔11C的两侧与所述缓冲腔21C的两侧间距距离S,顶部间距距离D,底部间距距离L,进而使所述收纳腔11C与所述外囊体20C 的周边均不会接触,进而在所述收纳腔11C膨胀时,不会受到所述外囊体20C 的压迫,即被悬空在所述外囊体20的内部,缓冲效果良好,展示效果更加饱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囊中囊包装袋,其用于悬空包装一被收容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内囊体,其形成至少一收纳腔;和
一外囊体,其形成至少一缓冲腔,其中所述内囊体被固定于所述外囊体的内部,其中所述内囊体和所述外囊体在一侧具有一开口端,在该被收容物被收容于所述收纳腔后,所述开口端适合于被封闭开口,所述收纳腔和所述缓冲腔相互独立,并且分别适合于被填充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中囊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囊体包括一第一内膜、一第二内膜和至少一第一止回阀,其中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被热封形成至少一流体填充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之间并连通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用于向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填充一流体并维持所述收纳腔成立体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囊中囊包装袋,其中所述外囊体包括一第一外膜和一第二外膜,其中所述第一外膜和所述第二外膜被热封于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的外侧,并形成至少一流体缓冲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囊中囊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囊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还形成至少一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并列的互不连通的流体连通单元,其中所述流体连通单元被连通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止回阀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和所第二内膜之间并连通所述流体连通单元,用于向该流体连通单元填充的流体被充入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并维持所述缓冲腔成立体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囊中囊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囊体形成位于内侧的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和两外侧单元,其中所述两外侧单元被并列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的两侧,其中一外侧单元形成所述流体连通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囊中囊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囊体还包括两充气道,其中在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的顶侧热封形成所述两充气道,其中所述两充气道被热封一气道分隔线,使两所述充气道位于所述气道分隔线两侧以被分隔成一第一充气道和一第二充气道,其中所述第一充气道被连通于所述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二充气道被连通于所述第二止回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囊中囊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囊体还包括一封堵热封线,其中所述封堵热封线被热封于与所述第一充气道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流体连通单元的进气道,以阻止该流体连通单元被充入流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囊中囊包装袋,其中所述流体连通单元的壁具有至少一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流体连通单元和所述流体缓冲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囊中囊包装袋,其中所述内囊体的两层内膜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内囊止回阀,以单向填充流体于所述收纳腔,所述外囊体的一层外膜和所述内囊体相邻的一层内膜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外囊止回阀,以单向填充流体于所述缓冲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囊中囊包装袋,其中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上热封以热封间距线,使所述第一止回阀的阀膜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其中所述热封间距线被横向地热封在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耐热材料的下半部,不超过耐热材料的末端,以使所述收纳腔的上侧与所述外囊体的顶部间距距离D,在所述外囊体和所述内囊体的四层膜重合的底部热封一排热封点,该热封点与所述外囊体的底边间距距离L。
CN201821758362.7U 2018-03-09 2018-10-29 囊中囊包装袋 Active CN2099394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52274 2018-03-09
CN201810195227 2018-03-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9413U true CN209939413U (zh) 2020-01-14

Family

ID=678828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8362.7U Active CN209939413U (zh) 2018-03-09 2018-10-29 囊中囊包装袋
CN201811264539.2A Pending CN110239834A (zh) 2018-03-09 2018-10-29 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4539.2A Pending CN110239834A (zh) 2018-03-09 2018-10-29 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99394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834A (zh) * 2018-03-09 2019-09-17 上海锦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9095Y2 (ja) * 1991-06-18 1997-09-24 株式会社サンエー化研 金魚等の水棲生物入り袋
EP1170225A1 (en) * 2000-07-07 2002-01-09 UniGreen International A/S Inflatable bag for packaging and protection and its method of producing
CN2687056Y (zh) * 2004-01-05 2005-03-23 佳美工业有限公司 充气防震袋
CN2761534Y (zh) * 2004-04-30 2006-03-01 中山喜玛拉雅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气囊防水袋
JP2008517849A (ja) * 2004-11-24 2008-05-29 ビルト エヌ ワイ インク 携帯デバイス
TW200848328A (en) * 2007-06-04 2008-12-16 Chieh-Hua Liao Air packing bag for tightly holding art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934698A (en) * 2008-02-05 2009-08-16 Chieh-Hua Liao Inflating bag for strengthening outer film structure
CN101486402B (zh) * 2009-02-26 2011-05-04 浙江阿信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CN201737310U (zh) * 2010-07-15 2011-02-09 戚国林 抗外力挤压的包装袋
WO2013053131A1 (zh) * 2011-10-14 2013-04-18 Chen wei ling 可拆装的袋体气阀及其使用方法
KR101329321B1 (ko) * 2013-08-02 2013-11-15 대한민국 비닐 산소포장에 의한 활서대류의 장거리 운반방법
FR3033496A1 (fr) * 2015-03-09 2016-09-16 Sartorius Stedim Fmt Sas Dispositif de transport d'une poche comprenant un fluide biopharmaceutique et systemes et procede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dispositif
CN105197374A (zh) * 2015-09-25 2015-12-30 张嘉盈 具有主副腔的流体包装袋
CN209939413U (zh) * 2018-03-09 2020-01-14 上海锦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囊中囊包装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834A (zh) * 2018-03-09 2019-09-17 上海锦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囊中囊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9834A (zh)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9826B (zh) 一种多腔室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83759B (zh) 站立式多层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US11390447B2 (en) Packaging box with air buffering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5109824B (zh) 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WO2016202313A2 (zh) 充气包装装置
US20170045151A1 (en) Fluid Container, Check Valve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0173822B2 (en)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CN105197414B (zh) 流体包装袋及其应用
CN203865244U (zh) 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
CN209939413U (zh) 囊中囊包装袋
CN109969610B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43262A (zh) 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19652A (zh) 流体包装袋及其应用
CN106144227B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106081357B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212424049U (zh)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充气腔的充气包装袋
CN212244567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冷链用气柱袋
CN205186905U (zh) 流体包装袋
CN208453562U (zh) 流体包装装置
CN216128716U (zh) 用于细长筒状物品的充气包装装置
CN209739769U (zh) 一种缓冲包装袋
CN216003752U (zh) 口罩型充气包装装置
CN214609181U (zh) 用于蛋形物品的充气包装装置
CN215206372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108688923B (zh) 包装装置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