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9230U - 一种可回收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回收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9230U
CN209939230U CN201920252678.7U CN201920252678U CN209939230U CN 209939230 U CN209939230 U CN 209939230U CN 201920252678 U CN201920252678 U CN 201920252678U CN 209939230 U CN209939230 U CN 209939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rod
bracket
recyclable
appliance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526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但伟
曲良献
吴伦盛
李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F Technology Co Ltd
SF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526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9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9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9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器具,包括底面托盘、第一侧面固定杆以及与底面托盘连接的侧面支架;第一侧面固定杆通过连接器件与底面托盘相连接,侧面支架包括前侧支架以及后侧支架,前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后侧支架上安装有固定杆挡块,固定杆挡块可与第一侧面固定杆上的固定卡位相配合,以将第一侧面固定杆固定在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之间;其中,第一侧面固定杆低于侧面支架。由于所提供的可回收器具,前侧支架可折叠,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侧面固定杆,第一侧面固定杆可以保证两边载物放置平整,故载物包装或卸货时,只需要将载物抬高于第一侧面固定杆的高度即可,提高包装或卸货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回收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体积较大的物品进行包装的方案大多是木托盘和瓦楞纸箱相结合的方式,此种包装方式较为复杂,在包装易碎的物品时,还需要先在木托盘上放置泡沫衬垫,再放置瓦楞纸箱围板,最后盖上上盖打包。
在此类包装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包装材料为一次性使用,材料无法进行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回收器具,可以提高包装效率,并且方便回收利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底面托盘、第一侧面固定杆以及与所述底面托盘连接的侧面支架;
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通过连接器件与所述底面托盘相连接,所述侧面支架包括前侧支架以及后侧支架,所述前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所述后侧支架上安装有固定杆挡块,所述固定杆挡块可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上的固定卡位相配合,以将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低于所述侧面支架。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上设有卡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侧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后侧固定杆与第二后侧固定杆,所述第一后侧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后侧支架顶部与所述底面托盘之间,所述第二后侧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后侧支架顶部之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支架顶部之间设置有一可卸的前侧固定杆。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侧面固定杆,所述第二侧面固定杆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二侧面固定杆与所述前侧支架之间的连接可解除,所述第二侧面固定杆与所述后侧支架之间旋转连接。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所述后侧支架的活动关节处设置有支架固定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支架的活动关节处设置有支架固定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面托盘上设有叉车定位孔。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面托盘上设有底面固定杆,所述底面固定杆上设有卡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面支架底部设有堆叠结构,所述堆叠结构能够通过与另一个可回收器具的侧面支架的顶部互相卡合实现回收器具之间的上下堆叠。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材质为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回收器具,前侧支架可折叠,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侧面固定杆,第一侧面固定杆可以保证两边载物放置平整,第一侧面固定杆的高度低于侧面支架,在载物包装或卸货时,只需要将载物抬高于第一侧面固定杆的高度即可,使得载物包装或卸货的过程可以迅速地进行,提高包装或卸货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部分区域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另一部分区域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准备装载载物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在折叠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在折叠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中:1.可回收器具;10.底面托盘;20.第一侧面固定杆;30.侧面支架; 301.前侧支架;3011.前侧支架的固定部;3012.前侧支架的折叠部;
3013.前侧支架的活动关节;302、后侧支架;3021.后侧支架的固定部;
3022.后侧支架的折叠部;3023.后侧支架的活动关节;40.前侧固定杆; 50.第二侧面固定杆;60.连接器件;70.第一后侧固定杆;
80.第二后侧固定杆;90.底面固定杆;100.支架固定卡;110.旋转器件; 120.叉车定位孔;130.堆叠结构;140.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回收器具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回收器具1,包括底面托盘10、第一侧面固定杆20以及与所述底面托盘10连接的侧面支架30,所述侧面支架30 包括前侧支架301以及后侧支架302,所述前侧支架301为可折叠结构;
如图2所示,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20通过连接器件60与所述底面托盘10相连接;所述后侧支架302上安装有固定杆挡块 3021,所述固定杆挡块3021可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上20的固定卡位201相配合,以将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20固定在所述前侧支架301与后侧支架30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后侧支架302立起来更加稳定,所述后侧支架302的活动关节处设置有支架固定卡100,同理,为了使得前侧支架 301立起来更加稳定,前侧支架301的对应位置也设置有支架固定卡(未图示)。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20低于所述侧面支架30。
其中,第一侧面固定杆20可通过连接器件60折叠,使得其与底面托盘10 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固定载物后侧,所述后侧支架30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后侧固定杆70与第二后侧固定杆80,所述第一后侧固定杆70设置在所述后侧支架302顶部与所述底面托盘10之间,所述第二后侧固定杆80设置在所述后侧支架302顶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固定载物前侧,所述前侧支架301顶部之间设置有一可卸的前侧固定杆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固定载物左右两侧,所述前侧支架301 与后侧支架302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侧面固定杆50,为了进一步固定载物,所述第二侧面固定杆50上设有卡槽,该卡槽在包装好载物时方向向下,用于夹持被载物的顶部,提高运输时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第二侧面固定杆50与所述前侧支架301之间的连接可解除,所述第二侧面固定杆50与所述后侧支架302之间旋转连接,其中,如图3所示,图 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为了实现第二侧面固定杆50与所述后侧支架302之间旋转连接,可通过旋转器件110进行连接,在可回收器具1需要折叠或装载载物时,通过旋转器件110将第二侧面固定杆50旋转折叠至与后侧支架302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叉车等可以精准且稳定搬运可回收器具1,所述底面托盘10上还设有多个叉车定位孔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侧面支架30底部设有堆叠结构130,所述堆叠结构130能够通过与另一个可回收器具1的侧面支架30的顶部140互相卡合实现回收器具之间的上下堆叠,节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固定载物,所述底面托盘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底面固定杆90,所述底面固定杆90上设有卡槽,用于夹持板状被载物的下部,进一步提高运输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固定载物,第一侧面固定杆20 上设有卡槽,该卡槽用于进一步持板状被载物的侧面。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准备装载载物时的立体图。
在装载被载物时,首先需要将前侧支架301顶部之间设置前侧固定杆40取下,然后将两根前侧支架301向内侧折叠打到,将两侧的第二侧面固定杆50旋转折叠至与后侧支架302所在的平面平行(未图示);若第一侧面固定杆20在与底面托盘10齐平的状态时,则此时还需要通过连接器件将第一侧面固定杆20 抬起,使得固定杆挡块3021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20的固定卡位相201配合,固定第一侧面固定杆20,然后在此种状态下进行码放产品,由于前侧支架301 处于折叠状态,所以在装载被载物时,只需要将载物抬高于第一侧面固定杆20 即可轻松的将载物进行装载。
装载完毕之后,在立起前侧支架301,将第二侧面固定杆50旋转至前侧与前侧支架301组装成型,其中,可以通过旋转折叠装置与前侧支架301进行组装 (图未视)。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在折叠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在折叠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在折叠状态下的俯视图。
此外,后侧支架302为可折叠的结构,当可回收器具1空置时,可以将其折叠,减少占用空间。如图9所示,在进行折叠之前,需要将独立的前侧固定杆40取下,然后将两根前侧支架301向内侧折叠打到,将两侧的第二侧面固定杆 50旋转折叠至与后侧支架302所在的平面平行(如与后侧支架302平行放置),最后将后侧支架302所在的平面向前打到,完成折叠,以减少在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减少存储空间,便于回收再利用。
如图9所示,前侧支架301包括下部的固定部3011和上部的折叠部3012,固定部3011与折叠部3012通过活动关节3013连接,当可回收器具1空置时,将折叠部3012向可回收器具1内部折叠。
如图10所示,后侧支架302包括下部的固定部3021和上部的折叠部3022,固定部3021与折叠部3022通过活动关节3023连接,当可回收器具1空置时,将折叠部3022向可回收器具1内部折叠,其中,折叠部3022折叠后的方向与折叠部3012折叠后的方向相互垂直,使得可回收器具1可以完整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侧面固定杆20、第二侧面固定杆50以及底面固定杆90上设置的卡槽的材质优选为聚氨酯,其弹性和塑形适合玻璃类产品的运输设计需求,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在上述第一侧面固定杆20、第二侧面固定杆50以及底面固定杆90均设置的情况下,能够从板状的被载物的侧面、底面以及顶部上夹持被载物,从而使被载物之间稳定地保持距离,互不干扰,避免了运输过程中产生碰撞。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载物可以为太阳能光伏双玻组件。
由于本申请中的可回收器具1使用的材料非一次性材料,故可以回收利用,可以减少一次性包材的投入,降低包装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面托盘、第一侧面固定杆以及与所述底面托盘连接的侧面支架;
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通过连接器件与所述底面托盘相连接,所述侧面支架包括前侧支架以及后侧支架,所述前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所述后侧支架上安装有固定杆挡块,所述固定杆挡块可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上的固定卡位相配合,以将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低于所述侧面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固定杆上设有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后侧固定杆与第二后侧固定杆,所述第一后侧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后侧支架顶部与所述底面托盘之间,所述第二后侧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后侧支架顶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支架顶部之间设置有一可卸的前侧固定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侧面固定杆,所述第二侧面固定杆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二侧面固定杆与所述前侧支架之间的连接可解除,所述第二侧面固定杆与所述后侧支架之间旋转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所述后侧支架的活动关节处设置有支架固定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支架的活动关节处设置有支架固定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托盘上设有叉车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托盘上设有底面固定杆,所述底面固定杆上设有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支架底部设有堆叠结构,所述堆叠结构能够通过与另一个可回收器具的侧面支架的顶部互相卡合实现回收器具之间的上下堆叠。
11.根据权利要求2、5、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的材质为聚氨酯。
CN201920252678.7U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可回收器具 Active CN209939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2678.7U CN209939230U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可回收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2678.7U CN209939230U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可回收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9230U true CN209939230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52678.7U Active CN209939230U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可回收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9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9509B2 (en) Assembly box for transportation
CN103010556B (zh) 可折叠拆解式木托盘箱
CN210823270U (zh) 嵌套式可循环包装箱
CN209939230U (zh) 一种可回收器具
CN111017384A (zh) 一种汽车玻璃包装结构
JP3266469B2 (ja) ガラス板用コンテナパレット
CN213736375U (zh) 一种光伏组件包装竖直固定装置
CN210028367U (zh) 一种多功能通用包装箱
CN212149980U (zh) 一种组合式座椅包装箱
KR101458096B1 (ko) 철재상자
KR101929825B1 (ko) 자동차용 부품 운반용기
CN220221503U (zh) 一种新型矩阵结构折叠一体式箱子
CN210503619U (zh) 一种可回收折叠式物流运输架
CN210793997U (zh) 一种可折叠的托盘箱
CN218752053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玻璃装运托架
CN214730500U (zh) 一种可折叠的发动机运输架
CN218401723U (zh) 一种易折叠周转箱
CN218907971U (zh) 一种折叠木箱
CN212150003U (zh) 一种vda电池模组周转包装
CN214931464U (zh) 一种便于折叠及堆叠的液体周转箱
CN210284950U (zh) 一种底座包装结构
CN215904918U (zh) 一种电池箱运输包装结构
CN218317897U (zh) 一种可进行折叠垛式托盘的立体液袋
CN216360077U (zh) 一种带有内侧缓冲结构的堆码辅助箱裁片
CN215437934U (zh)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