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1495U -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1495U
CN209931495U CN201920360475.XU CN201920360475U CN209931495U CN 209931495 U CN209931495 U CN 209931495U CN 201920360475 U CN201920360475 U CN 201920360475U CN 209931495 U CN209931495 U CN 209931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charging
charging terminal
end surface
p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04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畅
王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i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yi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yi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yi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3604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1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1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1495U/zh
Priority to US16/821,141 priority patent/US11930852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其包括底壳、电池、控制组件、塑胶件,塑胶件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第一端面的上部、底壳的侧壁构成一收纳空间,第一本体装设于收纳空间,控制组件装设于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卡盖,第三端面还设置有电路转接件,电路转接件具有一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第三插口,第一插口、第三插口分别位于第二插口两侧,且以第二插口为对称分布;第二端面还设置有第三磁铁。电池、其布局合理,设计巧妙,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布局各种电子元件,使其结构紧凑拆卸方便、正反插均可实现充电的对接,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一种电子烟,也称气雾生成装置,其包括烟弹和本体,本体中装设有电路板、电池,电路板连接电池,本体中装设有第二端子,两个第二端子沿本体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第二端子显露于收纳空间,第二端子连接电路板,电路板连接电池,烟弹中装设有雾化芯、储油仓,烟弹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端子,两个第一端子沿烟弹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第一端子连接雾化芯,雾化芯连接电路板,储油仓的烟油通过导油棉进入到雾化芯,进而将烟油雾化,雾化后的烟油通过烟嘴上部的烟嘴流出,这种烟弹在使用时,一般是将烟弹装设于本体上部的收纳空间,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连接,实现电池中的电源通过第二端子、第一端子送达雾化芯,雾化芯发热,将储油仓中烟油雾化,本体的侧边还开设USB充电接口,USB充电接口连接电池。目前这种便携式电子烟,其本体内结构构造普遍不合理,不紧凑,空间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具有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可以双向对接充电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包括:
一第一本体;
一第二本体,其包括底壳,底壳内装设有电池、控制组件、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具有位于上部的第一端面和位于下部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上部、所述底壳的侧壁构成一收纳空间,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端面,所述第一本体装设于收纳空间,所述控制组件装设于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卡盖,所述卡盖覆盖所述控制组件,所述电池装设于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所述第三端面还设置有电路转接件,所述电路转接件具有一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第三插口,所述第一插口、第三插口分别位于第二插口两侧,且以第二插口为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第三插口分别连接控制组件;所述第二端面还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第三插口、第三磁铁均显露于第三端面。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一电路板,电路板的一面设置有LED灯、吸光罩,所述卡盖设置有灯孔,所述底壳对应所述灯孔处设置有光孔,所述灯孔装设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的一部分位于光孔,LED灯产生的光通过透光件射出,所述吸光罩位于LED灯周围,所述吸光罩的一侧抵接电路板,所述吸光罩的另一侧抵接卡盖的内壁。
定义一截面,截面平行第一端面,截面截塑胶件得到两个塑胶长边和两个塑胶短边,两个塑胶长边呈相对设置,两个塑胶短边呈相对设置,塑胶长边和塑胶短边连接,塑胶长边的长度大于塑胶短边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塑胶长边具有开口,另一个塑胶长边开设有长形槽。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一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包括一充电外壳、充电主体,充电外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充电外壳包覆所述充电主体,所述充电外壳、所述充电主体的上表面具有一充电对接空间,第二本体的底部用于装设充电对接空间,所述充电主体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第二充电端子、第三充电端子,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第三充电端子分别位于第二充电端子两侧,且以第二充电端子为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充电端子插置于第一插口,所述第二充电端子插置于第二插口,所述第三充电端子插置于第三插口。
所述充电主体还设置有第四磁铁,第四磁铁和第三磁铁相互吸引,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第二充电端子、第三充电端子、第四磁铁均显露于充电对接空间。
两个第四磁铁分别位于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三充电端子两侧,两个第四磁铁、第一充电端子、第二充电端子、第三充电端子位于同一直线上。
两个第三磁铁分别位于第一插口和第三插口的两侧,两个第三磁铁、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第三插口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电池、控制组件在塑胶件中布局合理,所述第三端面设置有对外部的元件,其设计巧妙,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布局各种电子元件,使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拆卸方便、正反插均可实现充电的对接,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整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的另一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本体和充电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本体1,其包括一外壳11,外壳11的顶部设置有烟嘴111,所述外壳1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卡孔114,外壳11的下部开口;一底座12,装设于外壳 11下部的开口,所述底座12的上部装设有雾化芯127,雾化芯127和所述烟嘴 111之间通过烟气通道112连通,所述底座12还开设有导气槽122,所述导气槽 122对应所述第一卡孔114,所述导气槽122的内壁向内开设第一通道123,所述第一通道123向上弯折延伸第二通道124,所述第二通道124位于雾化芯127 的下方,第一本体和底座配合后也称为烟弹;一第二本体2,其上部具有一收纳空间212,所述第一本体1装设于所述收纳空间212,所述收纳空间212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孔211,所述进气孔211对应所述第一卡孔114;其中,外界空气从进气孔211进入第一卡孔114,通过第一卡孔114进入导气槽122,通过导气槽 122进入第一通道123,再进入第二通道124,然后将雾化芯127雾化后的烟油通过烟气通道112送入烟嘴111。
所述底座12对应所述第一卡孔114处设置有突出部121,所述突出部121 装设于所述第一卡孔114,所述突出部121和所述第一卡孔114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便于外界空气通过第一间隙进入导气槽122。
所述导气槽122呈环状环设于所述底座12下部的外表面,所述导气槽122 呈水平设置,所述导气槽122位于突出部121下方,且所述导气槽122自所述底座12下部的外表面向内开设。
所述导气槽122呈水平设置,所述导气槽122自所述突出部121朝向底座 12内部开设,这种属于在底座12的内部开设导气槽122,导气槽122完全在底座12的内部,导气槽122的进气口在底座12的外侧,其它的都在底座12的内部,没有暴露出来,这种气道的设计,其路径更短,具体气路为,外界空气通过突出部121和所述第一卡孔114之间预留的第一间隙进入到导气槽122,沿着导气槽122直接向内流动,然后通过第一通道123、第二通道124进入到雾化芯 127,继续通过烟气通道112进入烟嘴111。
所述底座12的上部套设有橡胶圈125,所述底座12和所述外壳11之间通过橡胶圈125密封,确保储油仓115中的烟油不会通过底座12和外壳11之间外泄,所述储油仓115由外壳11的内壁,底座12的上部,烟气通道112,烟嘴 111围成,确切地说,底座12和烟气通道11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件126,雾化芯 127包括导油棉和发热丝,导油棉浸泡在储油仓115,发热丝缠绕于导油棉,连接件126的上部连接烟气通道112,连接件126的下部连接底座12的上部,导油棉通过连接件126的进油孔插入到储油仓115。
所述第二本体2包括底壳21,底壳21内装设有电池22、控制组件23、塑胶件24,所述塑胶件24和所述底壳21之间通过密封圈213密封,密封圈213 可以防止空气从塑胶件24和所述底壳21之间的缝隙向上或者向下流动,同时也可以防止液体从塑胶件24和所述底壳21之间的缝隙向上或者向下流动,确保气密性、或者密闭良好,所述塑胶件24的上部、所述底壳21的侧壁构成所述收纳空间212。
底座12装设于外壳下部的开口,所述底座12的上部装设有雾化芯127,所述底座12还开设有导气槽122,导气槽122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气槽122的内壁向内开设第一通道123,所述第一通道123向上弯折延伸第二通道124,所述第二通道124位于雾化芯的下方,第一通道123还向下弯折延伸第三通道1231;
所述塑胶件24具有位于上部的第一端面241和位于下部的第二端面242,所述电池22、控制组件23装设于第一端面241和第二端面242之间;所述控制组件23包括气流传感器231、密封套件232,所述密封套件232包括收容槽2321、导气管2322,收容槽2321连通导气管2322,所述气流传感器231装设于收容槽2321,所述第一端面241开设有第一导气通道2411,所述第一导气通道2411 的下端连通导气管2322的上部,所述第一导气通道2411的上端连通第三通道 1231的下部。
所述电池22位于控制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端面241的侧面和所述底壳之间通过密封圈213密封,所述第一端面241的上部、所述底壳的侧壁构成所述收纳空间212。
所述第一导气通道2411突出第一端面241的上表面,所述底座12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三凹槽1232,第三凹槽1232位于第三通道1231的周边,所述第一导气通道2411的顶部插置于第三凹槽1232,所述第一导气通道2411突出第一端面241的下表面,所述导气管2322位于收容槽2321的上方,所述第一导气通道2411的下端插置于所述导气管2322的上部。所述第一端面24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第一沟槽2412,所述导气槽122呈环状环设于所述底座12下部的外表面,所述导气槽122呈水平设置,沿水平方向观察,第二通道124和第三通道 123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防止多余的烟油(冷凝液)进入到与第一导气通道 2411连通的第三通道1231。
所述底座12的下表面设置一第一卡接部1232,定义底座12具有自上而下的一中心线;所述第一端面241的上部、所述底壳21的侧壁构成收纳空间212,所述第一端面241的上表面设置一第二卡接部2411;当第一本体1沿中心线装入收纳空间212,所述第一卡接部1232和第二卡接部2411相互配合,为第一本体1正确装入收纳空间212;当第一本体1沿中心线转动一个角度,所述第一卡接部1232和第二卡接部2411未相互配合,为第一本体1不能正确装入收纳空间212。所述底座12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三凹槽1232,所述第一卡接部1232为第三凹槽,所述第一端面241设置有第一导气通道2411,第一导气通道2411突出第一端面2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卡接部2411为突出第一端面241的第一导气通道2411,所述第一导气通道2411插置于第三凹槽1232为第一本体1正确装入收纳空间212的位置。
第一本体1沿中心线转动一个角度为θ,0<θ<180度或θ=180度。所述底壳21开设有进气孔211,所述进气孔211连通所述收纳空间212,所述进气孔211对应所述第一卡孔114。所述第一导气通道2411的上端连通第三通道1231 的下部,且第一导气通道2411的上端插置于第三凹槽1232。
所述底座12中装设有导接端子1233、第一磁铁1234,导接端子1233、第一磁铁1234显露于底座1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端面241装设有连接端子25、第二磁铁2414,连接端子25、第二磁铁2414显露于第一端面241的上表面,第一本体1正确装入收纳空间212时,所述导接端子1233和连接端子25连接,使导接端子1233和连接端子25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磁铁1234和第二磁铁 2414相互吸引,使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紧密接触。两个导接端子1233和两个第一磁铁1234位于同一直线L1上,第一卡接部1232不在直线L1上,两个连接端子25和两个第二磁铁2414位于同一直线L2上,第二卡接部2411不在直线L2上。
定义一个横截面,所述中心线垂直于所述横截面,所述第一本体1的横截面具有两个第一长边1235和两个第一短边1236,两个第一长边1235呈相对设置,两个第一短边1236呈相对设置,第一长边1235和第一短边1236连接,第一长边1235的长度大于第一短边1236的长度。
定义一个横截面,所述中心线垂直于所述横截面,所述底壳21的横截面具有两个第二长边2141和两个第二短边2142,两个第二长边2141呈相对设置,两个第二短边2142呈相对设置,第二长边2141和第二短边2142连接,第二长边2141的长度大于第二短边2142的长度,可防止底壳/第二本体在桌面上滚动。
所述第一端面241的上部、所述底壳21的侧壁构成收纳空间212,第一端面241和第二端面24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端面243,所述第一本体1装设于收纳空间212,所述控制组件23装设于第一端面241和第三端面243之间,第一端面241和第三端面243之间还设置有卡盖244,所述卡盖244覆盖所述控制组件 23,所述电池22装设于第二端面242和第三端面243之间,所述第三端面243 还设置有电路转接件26,所述电路转接件26具有一第一插口261、第二插口262、第三插口263,所述第一插口261、第三插口263分别位于第二插口262两侧,且以第二插口262为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插口261、第二插口262、第三插口263 分别连接控制组件23;所述第二端面242还设置有第三磁铁247,所述第一插口261、第二插口262、第三插口263、第三磁铁247均显露于第三端面243。
所述控制组件23包括一电路板233,电路板233的一面设置有LED灯、吸光罩245,所述卡盖244设置有灯孔2441,所述底壳21对应所述灯孔2441处设置有光孔213,所述灯孔2441装设有透光件246,所述透光件246的一部分位于光孔213,LED灯产生的光通过透光件246射出,所述吸光罩245位于LED 灯周围,所述吸光罩245的一侧抵接电路板233,所述吸光罩245的另一侧抵接卡盖244的内壁。
定义一截面,截面平行第一端面241,截面截塑胶件得到两个塑胶长边和两个塑胶短边,两个塑胶长边呈相对设置,两个塑胶短边呈相对设置,塑胶长边和塑胶短边连接,塑胶长边的长度大于塑胶短边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塑胶长边具有开口2431,另一个塑胶长边开设有长形槽2432,底壳的底部开设有卡持槽 214,塑胶件的底部设置有卡凸2421,所述卡凸2421卡扣于所述卡持槽214,防止塑胶件从下部装入底壳,导致塑胶件位移过大,也可以防止塑胶件在底壳中松动,晃动。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一充电座3,所述充电座3包括一充电外壳32、充电主体31,充电外壳32的上部开口,所述充电外壳32包覆所述充电主体31,所述充电外壳32、所述充电主体31的上表面具有一充电对接空间,第二本体的底部用于装设充电对接空间,所述充电主体31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 311、第二充电端子312、第三充电端子313,所述第一充电端子311、第三充电端子313分别位于第二充电端子312两侧,且以第二充电端子312为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充电端子311插置于第一插口261,所述第二充电端子312插置于第二插口262,所述第三充电端子313插置于第三插口263。
所述充电主体31还设置有第四磁铁33,第四磁铁33和第三磁铁247相互吸引,所述第一充电端子311、第二充电端子312、第三充电端子313、第四磁铁33均显露于充电对接空间。
两个第四磁铁33分别位于第一充电端子311和第三充电端子313两侧,两个第四磁铁33、第一充电端子311、第二充电端子312、第三充电端子313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第三磁铁247分别位于第一插口261和第三插口263的两侧,两个第三磁铁247、第一插口261、第二插口262、第三插口263位于同一直线上。
需要充电时,将充电座3套在第二本体的底部,此时无需考虑充电座的正反方向,因为所述第一充电端子311、第三充电端子313分别位于第二充电端子 312两侧,且以第二充电端子312为对称分布,两个第四磁铁33分别位于第一充电端子311和第三充电端子313两侧,两个第四磁铁33也是对称分布的;故在第二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插口261、第三插口263分别位于第二插口262两侧,且以第二插口262为对称分布,所述第二端面242还设置有第三磁铁247,两个第四磁铁33分布吸住两个第三磁铁247,第一充电端子311插置于第一插口261,第三充电端子313插置于第三插口263,第二充电端子312插置于第二插口262,以其中一个为例说明,第二端子接正极,第一端子、第三端子接负极,当插反时,第二端子还是接正极,第一端子、第三端子依旧接负极,进而实现电源对电池的充电,无需考虑方向。
所述电路转接件26具有一第一插口261、第二插口262、第三插口263,所述第一插口261、第二插口262、第三插口263分别连接控制组件23;所述第一插口261、第二插口262、第三插口263、第三磁铁247均显露于第三端面243
本实用新型气路大致如下:
吸烟时,外界空气从进气孔211进入第一卡孔114,通过第一卡孔114进入导气槽122,通过导气槽122进入两个第一通道123,其中一个第一通道123连通第三通道1231,第三通道1231连通第一导气通道2411,第一导气通道2411 连通导气管2322,故外界空气进入第一通道123,第一通道123气压发生变化时,第三通道1231、第一导气通道2411、导气管2322内气压也发生变化,故气流传感器231感知此时气流的变化,气流传感器231将信号传给控制组件23,控制组件23控制雾化芯的工作,例如雾化烟油。当停止吸烟时,外界大气压和第一通道、第三通道1231、第一导气通道2411、导气管2322内气压相同,气流传感器231不能感知气流的变化,故控制组件23控制雾化芯停止雾化烟油,本实用新型电路大致如下:
电池22连接控制组件23,通过控制组件23进入塑胶件24中的连接端子 25,然后连接端子25和底座12中的导接端子1233连接,导接端子1233连接发热丝的两端,为发热丝提供电能,控制组件23控制雾化芯127的工作方式,例如发热功率的变化,控制组件23例如电路板233。
本实用新型油路大致如下:
储油仓115中烟油通过导油棉被吸附,吸附的烟油被发热丝雾化,雾化后的烟油通过连接件126进入烟气通道112,到达烟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本体;
一第二本体,其包括底壳,底壳内装设有电池、控制组件、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具有位于上部的第一端面和位于下部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上部、所述底壳的侧壁构成一收纳空间,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端面,所述第一本体装设于收纳空间,所述控制组件装设于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卡盖,所述卡盖覆盖所述控制组件,所述电池装设于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所述第三端面还设置有电路转接件,所述电路转接件具有一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第三插口,所述第一插口、第三插口分别位于第二插口两侧,且以第二插口为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第三插口分别连接控制组件;所述第二端面还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第三插口、第三磁铁均显露于第三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一电路板,电路板的一面设置有LED灯、吸光罩,所述卡盖设置有灯孔,所述底壳对应所述灯孔处设置有光孔,所述灯孔装设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的一部分位于光孔,LED灯产生的光通过透光件射出,所述吸光罩位于LED灯周围,所述吸光罩的一侧抵接电路板,所述吸光罩的另一侧抵接卡盖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一截面,截面平行第一端面,截面截塑胶件得到两个塑胶长边和两个塑胶短边,两个塑胶长边呈相对设置,两个塑胶短边呈相对设置,塑胶长边和塑胶短边连接,塑胶长边的长度大于塑胶短边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塑胶长边具有开口,另一个塑胶长边开设有长形槽,底壳的底部开设有卡持槽,塑胶件的底部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卡扣于所述卡持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一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包括一充电外壳、充电主体,充电外壳的上部开口,所述充电外壳包覆所述充电主体,所述充电外壳、所述充电主体的上表面具有一充电对接空间,第二本体的底部用于装设充电对接空间,所述充电主体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第二充电端子、第三充电端子,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第三充电端子分别位于第二充电端子两侧,且以第二充电端子为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充电端子插置于第一插口,所述第二充电端子插置于第二插口,所述第三充电端子插置于第三插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主体还设置有第四磁铁,第四磁铁和第三磁铁相互吸引,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第二充电端子、第三充电端子、第四磁铁均显露于充电对接空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第四磁铁分别位于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三充电端子两侧,两个第四磁铁、第一充电端子、第二充电端子、第三充电端子位于同一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三磁铁分别位于第一插口和第三插口的两侧,两个第三磁铁、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第三插口位于同一直线上。
CN201920360475.XU 2019-03-20 2019-03-20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 Active CN209931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0475.XU CN209931495U (zh) 2019-03-20 2019-03-20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
US16/821,141 US11930852B2 (en) 2019-03-20 2020-03-17 Portable atomization generat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0475.XU CN209931495U (zh) 2019-03-20 2019-03-20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1495U true CN209931495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0475.XU Active CN209931495U (zh) 2019-03-20 2019-03-20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1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2838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11930852B2 (en) Portable atomization generating device
EP3718420A1 (en) Atomiz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the same
CN105658099B (zh) 电子吸烟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3215334U (zh) 电子烟
CN21137963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EP3501308A1 (en) Batter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CN210782921U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065060U (zh) 电子烟
CN216533813U (zh) 一种咪头带防水透气膜的自吸式电子烟
CN209931495U (zh) 双转换盲插式气雾生成装置
CN213215337U (zh) 电子烟
CN211960897U (zh) 雾化装置及具有该雾化装置的电子烟
CN211832812U (zh) 防冷凝液回流的电子烟杆和电子烟
CN215455369U (zh) 具有防烟油和冷凝液泄漏功能的电子烟
CN216651316U (zh) 具有弓形气路的电子烟
CN205993637U (zh) 一种电子烟
CN210353137U (zh) 半空转式气雾发生装置
CN209931499U (zh) 具有防呆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
CN114568755A (zh) 电子烟杆和电子烟
CN21090138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1938203A (zh) 双烟弹电子烟及其供电装置
CN111938201A (zh) 电子烟及其烟弹
CN220024175U (zh) 一种电子烟双气道结构及电子烟
CN21589888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