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28854U -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28854U
CN209928854U CN201920990282.2U CN201920990282U CN209928854U CN 209928854 U CN209928854 U CN 209928854U CN 201920990282 U CN201920990282 U CN 201920990282U CN 209928854 U CN209928854 U CN 209928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hadow
antireflection film
backlight module
typ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02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娣
石海军
张菲菲
钟维
孙吉星
关晓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902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28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28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28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扩散板、灯珠和支架,其中,扩散板设于所述背板的一侧;灯珠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支架固定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背板的表面具有因所述灯珠的光线被所述支架部分遮挡而产生的阴影区域,所述阴影区域设置有增透膜。该直下式背光模组能够提高背光模组出光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往往需要在反射片和扩散板之间设置支架,以保持反射片和扩散板之间的距离。然而,支架会对光线产生部分遮挡并在反射片上产生阴影区域,降低了背光模组出光的均匀性,降低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提高背光模组出光的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扩散板,设于所述背板的一侧;
灯珠,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
支架,固定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
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背板的表面具有因所述灯珠的光线被所述支架部分遮挡而产生的阴影区域,所述阴影区域设置有增透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包括:
连接层,设于所述阴影区域;
散光颗粒,嵌设于所述连接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光颗粒包括氧化硅颗粒和氧化钛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包括设于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背板的表面的多个相互分离的子增透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子增透膜之间镂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阴影区域包括多个子阴影区域,沿远离所述支架的直线方向,所述子阴影区域中的子增透膜的覆盖率依次减小;
其中,子阴影区域中的子增透膜的覆盖率为,所述子阴影区域中的所有所述子增透膜的面积与所述子阴影区域的面积的比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背板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阴影区域互补的参考区域;
所述增透膜延伸至所述参考区域,且所述参考区域中子增透膜的覆盖率小于任一所述子阴影区域中的子增透膜的覆盖率;所述参考区域中子增透膜的覆盖率为,所述参考区域中所有所述子增透膜的面积与所述参考区域的面积的比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阴影区域,沿远离所述支架的直线方向,所述子增透膜与相邻的子增透膜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阴影区域,沿远离所述支架的直线方向,所述子增透膜的面积依次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公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在阴影区域设置有增透膜,可以增强扩散板在阴影区域的透光率,进而提高扩散板在阴影区域的亮度,消除支架对灯珠的光线部分遮挡而导致的阴影区域亮度降低的缺陷,进而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灯珠与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阴影区域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增透膜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背板;200、扩散板;300、灯珠;400、支架;500、反射片;610、阴影区域;601、子阴影区域;611、第一类子阴影区域;612、第二类子阴影区域;620、参考区域;700、增透膜;710、连接层;720、散光颗粒;730、子增透膜;800、增亮膜;P、支架在扩散板的正投影的中心;l、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0、扩散板200、灯珠300和支架400;
其中,扩散板200设于背板100的一侧;灯珠300设于背板100和扩散板200之间;支架400固定于背板100和扩散板200之间;扩散板200靠近背板100的表面具有因灯珠300的光线被支架400部分遮挡而产生的阴影区域610,阴影区域610设置有增透膜700。
本公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在阴影区域610设置有增透膜700,可以增强扩散板200在阴影区域610的透光率,进而提高扩散板200在阴影区域610的亮度,消除支架400对灯珠300的光线部分遮挡而导致的阴影区域610亮度降低的缺陷,进而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背板100可以为玻璃板、塑料板或者其他类型的背板100,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的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在背光靠近扩散板200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反射片500,以提高灯珠300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可选的,反射片500可以为设置于背板100靠近扩散板200的表面的反射膜。
灯珠3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阵列分布于背板100靠近扩散板200的一侧。灯珠300可以为LED灯珠,例如可以为Micro LED灯珠、Nano LED灯珠或则其他尺寸的灯珠,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的限定。
支架4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为多个,用于固定于背板100和扩散板200之间以保持背板100与扩散板200之间间隙的稳定。可选的,支架400可以固定于背板100上并支撑扩散板200。支架400可以采用透明材料,以便降低对灯珠300的光线的遮挡,尽量缩小阴影区域610的面积以及降低阴影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架400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支架400均会在扩散板200靠近背板100的表面产生一个阴影区域610;如此,扩散板200靠近背板100的表面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阴影区域610,以及与该阴影区域610互补拼接设置的参考区域620。其中,支架400对光线的遮挡,不会导致参考区域620的亮度变化。
可以通过目视明确地获得任一支架400所产生的阴影区域610的范围,以及获知任一阴影区域610的各不同位置的阴影程度。当然地,也可以通过光学软件进行模拟,进而确定阴影区域610的范围以及阴影区域610的各不同位置的阴影程度。用于模拟阴影区域610的光学软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Lighttools、Tracepro等。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灯珠300的作用下,越远离支架400在扩散板200的正投影的中心P,阴影区域610的阴影程度越小;越靠近阴影区域610的外边缘,阴影区域610的阴影程度越小。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灯珠300可以呈矩形阵列分布,即相邻的四个灯珠300可以围成一个矩形区域;支架400可以设置于该矩形区域的中心。如此,与支架400相邻的四个灯珠300分布在支架400的周围。如图3所示,由于支架400对灯珠300的光线的部分遮挡,在扩散板200上将出现X型阴影区域610,且支架400在扩散板200上的正投影的中心P位于该X型阴影区域610的中心。
如图4所示,增透膜700可以包括连接层710和散光颗粒720,其中,连接层710设于阴影区域610;散光颗粒720嵌设于连接层710。如此,散光颗粒720可以通过连接层710固定在阴影区域610;当灯珠300发出的光线或者反射片500反射的光线照射于增透膜700时,散光离子可以增强对光线的漫反射效果,进而3降低增透膜700对光线的反射效果、提高对光线的透射效果。
增透膜700可以通过印刷、喷墨等工艺形成。举例而言,可以将含有散光颗粒720的油墨通过印刷工艺印刷于阴影区域610,然后油墨固化而形成增透膜700。可选的,油墨可以为无色透明的可光固化油墨,该可光固化油墨在固化后可以形成连接层710。可选的,散光颗粒720可以包括氧化硅颗粒和氧化钛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方式中,阴影区域610的数量为多个,且在各个阴影区域610一一对应的设置增透膜700。可选的,可以设置一张用于形成增透膜700的印刷模板,且通过该印刷模板依次在各个阴影区域610印刷以形成各个增透膜700。如此,仅需配置一个较小尺寸的印刷模板便可以制备各个增透膜700,可以有效降低印刷模板的成本。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增透膜700还可以延伸至参考区域620,如此,可以通过一张印刷模板在一次印刷工艺中形成增透膜700,可以简化增透膜700的制备方法。
如图4所示,增透膜700可以包括设于扩散板200靠近背板100的表面的多个相互分离的子增透膜730,如此,可以通过调整各个子增透膜730的面积、子增透膜730之间的间隔等来调整增透膜700在不同位置的增透效果,进而使得增透膜700的增透效果与阴影区域610的阴影程度相匹配,使得扩散板200出光更均匀。当某一位置的阴影程度较重时,可以使得该位置的增透膜700的增透效果较强;相应的,当某一位置的阴影程度较弱时,可以使得该位置的增透膜700的增透效果较弱。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子增透膜730之间可以镂空。如此,各个子增透膜730同层设置于扩散板200靠近背板100的表面,且各个子增透膜730之间不设置连接层710和散光颗粒720。当采用印刷工艺时,可以通过印刷模板同时形成各个子增透膜730。
可选的,如图3所示,阴影区域610包括多个子阴影区域601,沿远离支架400的直线l方向,子阴影区域601中的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依次减小;子阴影区域601中的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为,子阴影区域601中的所有子增透膜730的面积与子阴影区域601的面积的比值。
其中,在本公开中,沿远离支架400的直线l方向,可以指的是在通过支架400在扩散板200的正投影的中心P的直线l上向远离支架400的方向。即,沿远离支架400的直线l方向,为以支架400在扩散板200的正投影的中心P为中心点向外发散的方向。
由于子阴影区域601距离支架400越远,则其受到的支架400的遮挡作用越小,因此其阴影程度越低。本公开中,子阴影区域601距离支架400越远,则子阴影区域601中的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越小,子增透膜730对该子阴影区域601的增透效果越小。同理,子阴影区域601距离支架400越近,则子阴影区域601中的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越大,子增透膜730对该子阴影区域601的增透效果越大。如此,增透膜700的增透效果可以适应不同子阴影区域601的阴影程度,保证扩散板200出光的均匀。
可以理解的是,与支架400在扩散板200的正投影的中心P距离相同的各个子阴影区域601中,各个子阴影区域601的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可以不完全相同;举例而言,在这些子阴影区域601中,越靠近阴影区域610的边缘的子阴影区域601,其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可以越低。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各个子阴影区域601至少可以分为第一类子阴影区域611和第二类子阴影区域612;其中,第一类子阴影区域611中的各个子阴影区域601与阴影区域610的边缘的距离,小于第二类子阴影区域612中的各个子阴影区域601与阴影区域610的边缘的距离;第一类子阴影区域611中的各个子阴影区域601的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小于第二类子阴影区域612中的各个子阴影区域601的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增透膜700可以延伸至参考区域620,且参考区域620中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小于任一子阴影区域601中的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参考区域620中子增透膜730的覆盖率为,参考区域620中所有子增透膜730的面积与参考区域620的面积的比值。可选的,在参考区域620中,子增透膜730均匀分布。
如此,增透膜700在阴影区域610的增透效果强于增透膜700在参考区域620的增透效果,可以保证增透膜700对阴影区域610进行亮度补偿,进而提高扩散板200出光的均匀性。不仅如此,增透膜700设置于阴影区域610和参考区域620,可以全面提高扩散板200的出光亮度,进而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阴影区域610,沿远离支架400的直线l方向,子增透膜730与相邻的子增透膜730之间的距离可以依次增大。如此,在单个子增透膜730的面积相同或者类似的情形下,子阴影区域601距离支架400在扩散板200的正投影的中心P越远,相邻子增透膜730之间的距离越大,则该子阴影区域601中的子增透膜730覆盖率越低,该增透膜700对该子阴影区域601的增透效果越低。如此,可以保证增透膜700在不同位置的增透效果与阴影区域610在不同位置的阴影程度相匹配,保证扩散板200的出光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与支架400在扩散板200的正投影的中心P距离相同的各个子增透膜730中,相邻的子增透膜730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完全相同。举例而言,在这些子增透膜730中,越靠近阴影区域610的边缘的子增透膜730,其与相邻的子增透膜730之间的距离可以越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阴影区域610,沿远离支架400的直线l方向,子增透膜730的面积可以依次减小。如此,在相邻子增透膜730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类似的情形下,子阴影区域601距离支架400在扩散板200的正投影的中心P越远,其中的子增透膜730的面积越小,则该子阴影区域601中的子增透膜730覆盖率越低,该增透膜700对该子阴影区域601的增透效果越低。如此,可以保证增透膜700在不同位置的增透效果与阴影区域610在不同位置的阴影程度相匹配,保证扩散板200的出光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与支架400在扩散板200的正投影的中心P距离相同的各个子增透膜730中,各个子增透膜730的面积可以不完全相同。举例而言,在这些子增透膜730中,越靠近阴影区域610的边缘的子增透膜730,子增透膜730的面积可以越小。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网点设计软件设计增透膜700中的各个子增透膜730,其中,所设计的每一个网点均为一个子增透膜730。如此,可以简化增透膜700的设计,提高增透膜700与阴影区域610的匹配,保证增透膜700的在不同位置的增透效果可以适应不同子阴影区域601的阴影程度,保证扩散板200出光的均匀。可选的,网点设计软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Gtools、AutoCad等。
可选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其他光学膜层,例如还可以包括位于扩散板200远离背板100的一侧的增亮膜800等。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任意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广告屏幕、电脑屏幕、电视机或者其他显示装置,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的限定。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采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与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实施方式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公开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公开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公开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公开。

Claims (10)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扩散板,设于所述背板的一侧;
灯珠,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
支架,固定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
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背板的表面具有因所述灯珠的光线被所述支架部分遮挡而产生的阴影区域,所述阴影区域设置有增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包括:
连接层,设于所述阴影区域;
散光颗粒,嵌设于所述连接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颗粒包括氧化硅颗粒和氧化钛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包括设于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背板的表面的多个相互分离的子增透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增透膜之间镂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影区域包括多个子阴影区域,沿远离所述支架的直线方向,所述子阴影区域中的子增透膜的覆盖率依次减小;
其中,子阴影区域中的子增透膜的覆盖率为,所述子阴影区域中的所有所述子增透膜的面积与所述子阴影区域的面积的比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背板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阴影区域互补的参考区域;
所述增透膜延伸至所述参考区域,且所述参考区域中子增透膜的覆盖率小于任一所述子阴影区域中的子增透膜的覆盖率;所述参考区域中子增透膜的覆盖率为,所述参考区域中所有所述子增透膜的面积与所述参考区域的面积的比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阴影区域,沿远离所述支架的直线方向,所述子增透膜与相邻的子增透膜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阴影区域,沿远离所述支架的直线方向,所述子增透膜的面积依次减小。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1920990282.2U 2019-06-27 2019-06-27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928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0282.2U CN209928854U (zh) 2019-06-27 2019-06-27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0282.2U CN209928854U (zh) 2019-06-27 2019-06-27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28854U true CN209928854U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9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0282.2U Active CN209928854U (zh) 2019-06-27 2019-06-27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288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0328A (zh) * 2020-12-21 2021-04-16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046006A (zh) * 2021-11-23 2022-02-15 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干挂透光石背景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0328A (zh) * 2020-12-21 2021-04-16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046006A (zh) * 2021-11-23 2022-02-15 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干挂透光石背景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0647B (zh) 光学组件、具有该光学组件的背光单元及其显示设备
US11566776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flecting sheet with plurality of dot areas reducing reflectivity of the reflecting sheet
KR10165192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모듈
CN209928854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TW201341864A (zh) 使用指向性背光的無邊框顯示裝置
CN1499221A (zh) 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以及采用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5572966B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940739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092133A (zh) 一种直下式led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206804905U (zh) 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CN109459811B (zh)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7096639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06019715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12180497A (zh) 一种玻璃导光板与玻璃扩散板融合背光结构
KR10171848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902089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226860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206440925U (zh) 显示装置
CN114137764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83956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10463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570473A (zh) 一种增亮膜
CN11122117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107640A (zh) 反射式显示设备
KR2012007307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